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名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成就了解很多,但是对于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

因此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

三、学习内容特征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但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带来的缺点与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成为苏联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障碍。

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全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斯大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生信念。

2、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六、设计思路或意图:1、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让学生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就。

3、让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
3.苏联的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国际关系等因素。
4.苏联崛起的影响:苏联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苏联为打败法西斯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苏联的崛起也引发了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苏联的成立
-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集体化农业等。
-这些措施使得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苏联崛起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了解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例题一:苏联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苏联成立于1922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苏联成立时间的记忆。苏联成立于1922年,这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例题二:苏联在哪个领导人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的了解。斯大林是苏联的领导人,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措施。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可能存在一些学习上的惰性,对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较为习惯。因此,本节课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指导学生自学】
一、理想与成就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同学们阅读第8页黑体字,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请同学们依据黑体字中斯大林的讲话内容思考: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
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1936年苏联宪法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
2.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自学思考:什么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我们应当怎样来评价它?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并讨论。
请同学们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导入,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布置自学任务,明确自学要求
指导自学
强调: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
齐读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
难点
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法
选择
讨论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课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592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26.94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应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优先发重工业。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②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学 习
目 标
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树立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人生信念。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学 习
重难点
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学 法
指 导
图示法、联系比较法、擂台辩论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自主学习】
1.成就:
工业方面:1937年,苏联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教学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从1921年到1925年苏俄和苏联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

* 目标自学:(一)理想与成就:(1)理想: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在________的领导下确立了实现______________的经济建设路线。

要将苏联建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__,世界______。

苏联由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________国。

(二)斯大林模式(1)建立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__。

(2)特点:政治---高度集中,党政不分,______匮乏;经济----用_______干预经济,政企不分,计划经济。

* 互动导学:1、活动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

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敌人打倒。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读后自主或者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背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从1928年开始苏联通过什么措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什么工业化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3)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在农业方面实行什么方针?(4)说一说你或者你所在的小组收集到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就的图片或者表格资料。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第4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第4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过程与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导学重难点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导学设计意图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课程学习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有什么影响?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教师概括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

二讲授新课一、理想与成就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

苏联的崛起 编 号 课 题 课 型 编写人审核人 时 间 002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重大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重大短处。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三.知识结构1928年至1937年,苏联执行两个五年打算. 成绩: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世界 。

苏联成为一流的工业强国。

形成:1936年,苏联公布 ,标志着 制度在苏联成立, 也标志着 的成立。

特点: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 匮乏, 盛行; 经济上,排斥 ,用 来干与经济。

利:使苏联跻身于 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弊:从久远看,阻碍了苏联的 建设和 的持续进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四.探讨交流 一.材料一:苏联(苏俄)的探讨: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闻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治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

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打算进行的”。

材料二:新中国的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治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份比例示用意 (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大体表现了列宁的主张?斯大林主张成立如何的经济体制?从当前我国成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短处? (2)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如何的转变?(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1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 (3)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进展”有何熟悉。

二.材料一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弄了很连年,也没有完全弄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弄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甘肃省临泽县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甘肃省临泽县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第2课_《苏联的崛起》课题名称第2课_《苏联的崛起》学科组政史组中心备课人田瑛课型新授审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学习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学法指导讲述合作探究展示课前准备苏联的国旗导学过程集体备课自主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检测并导入1.1917年俄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两次革命?2.名称时间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革命结果二月革命十月【预习案】一、【预习检查】(1 )分钟二、【预习自测】( 4 )分钟一、预习检测:(一)理想与成就:(1)理想: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在_____的领导下确立了实现_______的经济建设路线。

要将苏联建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__,世界______。

苏联由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________国。

(二)斯大林模式默读课文P7--9,认真思考下列目标思考题,并找出相关答案,做好标记。

之后,小组互相讨论探究(2分(1)建立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__ 。

(2)特点: 政治---高度集中,党政不分,______ 匮乏; 经济----用_______干预经济,政企不分,计划经济。

【探究案】一、【导入】( 3)分钟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借主人公保尔卡。

柯察金之口说出了这段历史。

二、【自主学习】斯大林模式( 12 )分钟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 ,标志着 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 的建立。

特点: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 匮乏, 盛行; 经济上,排斥 ,用 来干预经济。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知识梳理】1、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3、斯大林模式:(1)形成时间、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特征: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防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4、补充:俄国不同时期的名称:1547—1917年3月称沙俄;1917年11月---1922年称苏俄;1922年—1991年称苏联;1991年12月至今称俄罗斯。

【重点问题】1.苏联刚刚成立时,加入的加盟共和国有哪些?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试题演练】◆(2016·北京西城区)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16·四川雅安)12.“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历史初三下北师大版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历史初三下北师大版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历史初三下北师大版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主备教师参与教师审核人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方法讲述合作探究展示准备苏联的国旗导学过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预习案】(1)【预习检查】〔1〕分钟(2)【预习自测】〔4〕分钟【一】预习检测:〔一〕理想与成就:〔1〕理想: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在________的领导下确立了实现_______________的经济建设路线。

要将苏联建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__,世界______。

苏联由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________国。

〔二〕斯大林模式〔1〕建立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__。

〔2〕特点:政治---高度集中,党政不分,______匮乏;经济----用_______干预经济,政企不分,计划经济。

【探究案】【一】【导入】〔3〕分钟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借主人公保尔卡。

柯察金之口说出了这段历史。

【二】【自主学习】〔12〕分钟成就: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

苏联成为一流的工业强国。

1936年,苏联颁布,标志着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的建立。

特点: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匮乏,盛行;经济上,排斥,用来干预经济。

评价:利:使苏联跻身于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弊: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建设和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3)【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0〕分钟1、材料分析: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名校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名校学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九年级历史教研组2009-9—30【学习目标】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生信念。

【学习重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学习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阅读课文,完成导学一理想与成就1925年底,苏联制定了的总方针,启动了的进程。

1928年起,苏联开始了实施第一个,工业化全面加速。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

苏联有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

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 1936年,苏联颁布,这标志着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 弊端:在斯大林时代,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最终集中于个人手中。

苏维埃徒有虚名,与匮乏,和作风盛行。

在经济建设中,强调用来干预经济,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

3 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挤身于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师精讲点拨(五)反馈练习1.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模式在经济方面强调发展()。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2.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3.下列重大政策或措施不是在列宁主持下实施的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第一个五年计划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同学们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小明写出了下面四点内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C.苏联的建设存在重视轻工业,轻视重工业的弊端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家变成强盛的工业国5.世界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A.苏联 B.中国 C.南斯拉夫 D.美国6.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_第2课__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_第2课__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主备助备【学习目标】1、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过程。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

4、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5、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学习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1、列举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

政治经济4、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积极作用弊端三、检测与反馈1、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B、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2、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我能看到的是()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有新出版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苏联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5.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6.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 C.斯达哈诺夫 D.戈尔巴乔夫4.苏联这一名称始于()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7.第一个工业社会主义国家建成的标志是()A.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8、阅读下列材料: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时说:“共产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峻短处。

二、学习者特点分析:学生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成绩了解很多,可是关于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了解很少,乃至不了解。

因此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判斯大林模式。

三、学习内容特点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线路,取得了举世注视的建设成绩。

可是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严峻的问题。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带来的缺点与短处,和个人崇拜风气,成为苏联后来的国民经济进展与生产力提高的严峻障碍。

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和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峻短处。

教学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明白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二、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

3、分析斯大林模式,试探其存在的利弊。

(二)进程与方式一、引导学生普遍地搜集资料,全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

二、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育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度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经济、政治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判斯大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了解苏联人民踊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庞大热情和取得的庞大成绩,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一辈子信念。

二、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峻短处,熟悉苏联探讨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六、设计思路或用意:一、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让学生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绩。

3、让学生能正确、全面的熟悉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无答案)1

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无答案)1

斯大林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前置测评】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意义如何?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认定目标】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所存在的缺陷;2、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自主探究】教师把自学提纲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步:①独立学习;②组内交流、讨论;③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回答问题一、理想与成就:苏联通过努力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点分别是什么?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归纳总结:试一试,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达标测试】1.苏联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实现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B 、实现机器由机器生产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优先发展轻工业2.1956年,在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 )A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B 、第一个一年计划实施C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D 、斯大林模式建立3、关于斯大林模式,下面说法哪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A 斯大林时代国家最高的权力掌握在苏维埃B 当时的苏联法律形同虚设C 这个模式曾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D 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4、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包括( )A .党政不分B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C .民主与法制匮乏D .教育事业停滞不前8、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A .1921年B .1922年C .1925年D .1927年9、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 .片面发展重工业C .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D .轻工业布局不合理10、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知识梳理】1、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3、斯大林模式:(1)形成时间、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特征: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防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4、补充:俄国不同时期的名称:1547—1917年3月称沙俄;1917年11月---1922年称苏俄;1922年—1991年称苏联;1991年12月至今称俄罗斯。

【重点问题】1.苏联刚刚成立时,加入的加盟共和国有哪些?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试题演练】◆(2016·北京西城区)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16·四川雅安)12.“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学 习
目 标
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树立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人生信念。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观点,请分组进行联合对抗辩论:
学生甲: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是处的。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乙: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所以斯大林模式是完全正确的。
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斯大林模式的“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教)




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精彩舞台,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通过辩论、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与乐趣。学生以课堂作为交流的平台,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成员共享,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理解。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592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26.94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应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②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1)苏联二三十年代工业化成就的取得与上述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苏联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以及领导者英明的领导思路促使了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2)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学习苏联人民的哪些精神?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作用:成为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加强,为打败德国法西斯打下了基础。
弊端:妨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
【共同探究】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
【质疑问难】
【拓展练习】
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C.利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阅读探究: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表
产品项目
1913年
1928年
初步计划
实际完成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6400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等。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方法——要一分为二,斯大林模式有“利”,也有“弊”。
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学 法
指 导
图示法、联系比较法、擂台辩论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自主学习】
1.成就:
工业方面:1937年,苏联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②特点:高度集中
③主要表现:经济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