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笔记(浙教版科学)
浙教版科学7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精美版】
《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四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初中部科学研究组2019年7月10日修订版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赤道_______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_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__________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顶部(________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_______,也称为纬线圈,长度______,与赤道平行。
_______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纬度:_______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______,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___,用“S”作代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浙教版科学七上3.1.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人类认识地球的艰难历程。
教学过程:引入:人类很早就在研究地球和星空。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也许你已经有了答案,但人类认识这个问题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最后才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可用简图表示。
古代人凭直觉判断天圆地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近代精确测量发现:两极部位稍扁的球体(椭圆)。
#活动:教材83页。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
把铅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 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1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在木板便面移动的铅笔长度不变,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的长度逐渐变短。
那是因为篮球表面是球形,所以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长度逐渐变短。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篮球相当于海面,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海面是球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船出海,你看到港口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线中消失。
#那么回港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出现。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①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归航的船只先看见桅杆在看见船身;②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边“天涯海角”。
③站得高,看得远。
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
登高才能望远。
登多高,望多远。
实验表明,离地越高,可见范围越广。
④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呈弧形。
⑤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⑥从卫星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⑦头顶的天空是半球内表面。
*注意: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只能证明月球是个球体。
因为日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直线上,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使月球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遮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发生了日食现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笔记(浙教版科学)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笔记(浙教版科学)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笔记1、地球的认识过程:(1)凭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
(⼈们最初认为地球是⽅的,天空是圆的)(2)根据⽉⾷的景象推测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亚⾥⼠多德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穿过的⼤洋⼤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洋回到出发地。
(4)地球卫星照⽚确证了地球是球形。
1961年4⽉,苏联“东⽅⼀号”载⼈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类历史第⼀个亲眼⽬睹地球是个球体的⼈。
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1)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
(2)登⾼望远。
欲穷千⾥⽬,更上⼀层楼。
(3)⽉⾷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时,地球挡住⼀部分阳光,使地球的影⼦投射在⽉球上,就像给地球照镜⼦,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根据⽉球上呈现的地球影⼦证明地球是球体。
(4)麦哲伦环球航⾏。
(天涯海⾓⾛不到边)(5)最科学的证明——⼈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
(6)北极星的⾼度应纬度⽽异,越往北距地⾯的⾼度越⼤。
(可以不记忆)3、地球是⼀个两极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道半径是6378千⽶,两极⽅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两极半径⽐⾚道半径短21千⽶,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道长约4万千⽶;表⾯积约5.1亿km 2。
“坐地⽇⾏⼋万⾥”指的是⾚道周长。
4、地球的内部结构跟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地球由内到外可分为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地核最厚。
软流极半径6357千⽶极半径6378千⽶17km。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在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赤道略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可以通过许多现象进行证明,例如地平线、月食、登高望远、帆船、天涯海角、时差和北极星等。
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国际上规定,通过___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90°就是南极。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
二、地图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地图的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2021年初中科学浙教版)
事件或发现
设想或推断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4世纪
1519年起 三年时间
毕达 哥拉斯 亚里斯 多德
麦哲伦
远去的帆船,船身 比桅杆先消失事实
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 子是弧形的(月食时)
推断地球 是个球体
率船队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球形
现代
现代测绘摄影技术
地球是一个球体
为什么能证明地球是球面体(曲面)?
说说鸡蛋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蛋壳
蛋白 地幔 地核
蛋黄
地壳
地核可分为内地核(呈固态的)、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处;
(分上地幔、下地幔)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分外地核、内地核)
软流层位于地幔 的上层(地表以 下60-400千米), 主要由呈熔融态 的岩浆物质组成, 是岩浆的发源地。
3、古代巴比伦人 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 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地 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 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与你对地球的认识,为什 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你透过纸板上的小孔由近及远看地球仪, 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看的位置 近处 远处
看到的现象 一个平面 一个球面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观察者离观察物距离近 观察者离观察物距离远
铅笔在水平面上移动的 现象(桌面代表平面)
视线 铅笔在球面上移动的现象(篮球代表球体)
视线
证据1 :月食地影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前384—前322年,古希腊 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2.通过此实验,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帆船,
说明
地球表面不是平的 。
你还能列举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地球的表面不是平的吗?
从飞机上看,地平线一个弧形
登高望远
2.地球形状再探究 1 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 一次飞跃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 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子投 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 球的形状。
第三章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 生存的家园,大家对地球 也不会陌生,你对地球有 哪些认识?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中国人:“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
你认为地球表面是平的吗?
生活中的现象 海岸观船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2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
大
太平洋
印度 西洋
洋
大 西
洋
3 地球卫星照片
陆地
白云
海洋
21世纪教育网
现在我们从太空拍 摄的照片可以看到 ,地球是一个近似 球形的星球。
思考与讨论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
悟到什么?
从“天圆地方”到“环球航行”,再到“先进 的科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过 程中,从蛮荒时期的认识到科技时代的科学认 知,永远处在不断进步当中。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
驶来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出现。
活动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
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
化而发生的变化。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的长度随铅笔位置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合作探究
解读内部结构
地球层次
深度范围
新知讲解
解读内部结构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 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岩石处于高温岩 熔状态,推测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
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体。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先后排序是( B )
C
D
B
合作探究
一探究竟
CD A B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的长度随铅 笔位置的移动 不 会 (会、不会) 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 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 (会 不会)发生变化。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 因是地球是个球体 。
合作探究
拓展思考
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现象或事例也能证明地球不是平面 ?
率船队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圆的
太空拍摄照片和测量 地球是一个球体
合作探究
一探究竟
生活中,海边观船真的能证实地球是球形吗?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 一水平视线上,把铅 笔的头竖直朝下,分 别由A向B和由C向D 移动,观察铅笔的长 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 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A
-------------------------------------------------------------
新知讲解
互动交流
发现二: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 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 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 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 到了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互动交流
发现三: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 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 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 ②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 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从而得出了地球 是一个球体。
边缘是圆弧形
③ 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领导 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仑
维多利亚号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④ 后球人2造0世卫纪星6上0年天代, 人造卫星拍摄的 地球。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赤道略鼓的 球体。
2.两极方向的半径 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
左右。仅差0.33%。
识记
地球半径:极半径6357km赤道半径 6378km . 地球赤道周长:4万km
已知 一杯香飘飘奶茶的大约为14cm,那么环 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多少杯香飘飘奶茶?
约285714286
香飘飘奶茶,杯装奶茶开创者, 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 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 球两圈。
)
C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地球仪为什么做成球形?
谈一谈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 感悟到什么?
自习并思考:
地球内部由哪几部分构成?
地球内部各结构的深度范围是多少?
岩石圈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核 地幔 地壳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 岩石圈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铅笔在球面上运动的现象(篮球代表球体)
一个同学移动铅 笔,另一个同学 观察,把观察到 的情况写在实验 记录纸上。
笔在篮球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移
浙教版科学初一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3、地球由内到外,可分为--------------------( D)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
大龟的背上。
一、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龟背
般隆起的空心山。大地四面环绕着海
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谈一谈
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椭圆形
球形
梨形……
证据?
交流与讨论
寻找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 现象和证据
要求:仔细阅读书本83-84页; 小组讨论,简明回答
展示:同学们找到的证据 证据1 证据2 证据3 证据4
?
问题2:
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 长1.5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 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
40000000 m ÷ 1.5 m /个≈ 26666667个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说说鸡蛋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蛋壳
蛋白地幔 地核
蛋黄
地壳
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处;
证据2:月食证明地球边缘是个球面
麦哲伦航线.swf
证据4: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中国宇 航员景海鹏与陈冬亲眼看到地球的 形状
卫 星 上 拍 摄 到 的 地 球 照 片
二、地球的大小
?
问题1:
现代科技测量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 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地球还是很圆 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2900千米
下地幔
地幔
5000千米 6371千米
外地核 内地核
地核
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 60-400千米处,主要 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 质组成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共同组 成的
地球上不同颜色各是什么?
陆地 海洋
占地球表面 70%以上
白云
请你来谈谈地球具有哪些条件 使其成为生命的家园呢?
第1节 地球的形状 和内部结构
我们美丽的家园
巴厘岛
中国长城
日本富士山
美国大峡谷
喜马拉雅山脉
盖天说
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 出现,当时认为天尊地 卑,天圆地方,认为: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棋局。”它的意思是, 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 的圆盖,大地好像一块 四方的棋盘。
后来,我国又盛行 了另一种盖天说:“天 如斗笠,地似覆盘。” 意思是,天象一个盖在 地上的斗笠,地是一个 倒盖着的盘子。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首先提出了打的是球形的设想。
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从逻辑上论证了大
地“球形说”,他注意到月食时大地投 射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圆的,由此推测大 地是球体。
月食----亚里士多德
月食现象
思考:
人类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发 生令人信服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
西班牙
大西洋
会)发生变化。
(2)此实验合理的证实了( A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物体长短与观测距离有关C
物体长短与运动表面大小有关
D物
体长短与观测角度有关
大地不是平的
思 考:
(3)推测海面上远去或从远方驶来的船只, 船身与桅杆消失和出现的次序有什么不同?
远去的时候: 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驶来的时候: 桅杆比船身先出现.
浙教版科学7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5)麦哲伦航海;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③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下地幔内地核地核:2900-6371千米外地核○1、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3、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3、经线(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赤道与南、北两极的位置关系距离相等。
4、经线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圆形,长度不等;任何物体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它的位置。
回归线(南、北纬)23.5 度,极圈(南、北纬)66.5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30°,30°-60°,60°-90°。
5、讲述意义: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②0°纬线(赤道):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③20°W,160°E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二. 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⑴比例尺⑵方向⑶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①铅笔在篮球球面上:移动时,铅笔的可视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移动时,铅笔的可视长度和铅笔头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知识迁移
我们把篮球想象成地球,把铅笔想象成帆船,就成如右图所示的景象了。 推测可知:地球是一个球体
续表
4.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
结论
大地是弧形的
3.实验活动(含教材第83页活动答案)
实验方案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如图所示)。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可视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
①铅笔在篮球球面上:远离时,铅笔头慢慢看不见了,铅笔的可视长度变短;②铅笔在木板表面上:远离时,可以一直看到铅笔头,而且铅笔的可视长度不变
D
[解析] 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 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地球的直径,因此约为12 742千米。
(2) 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说:“我站在这儿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八万里路呢!”(如图所示)喜羊羊所说的“八万里”是指地球的_____(填字母)。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2)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3)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2.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
七上浙教版 第三章 读书笔记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课本图3-3模拟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说明篮球是球体;而帆船远去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说明海面是球面。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还有:月食的弧面、登高望远、不同地区有时差,北极星位置不变、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4、地球的内部结构图3-6:(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类型: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的。
其特点是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还有韩国的济州岛。
3、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和固化而成的。
其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或化石(没有矿物晶体颗粒)。
如砂岩,砾岩和石灰岩。
4、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生成的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
其特点是片状结构和有矿物晶体颗粒。
如大理岩、石英岩和片岩。
5、岩石的运用:做建筑材料、工艺材料、矿产资源。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和地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子上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悬崖峭壁上岩层的断裂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2、火山--a火山的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b火山喷发物的组成: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c火山的类型: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d全球火山分布地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3、地震--a地震的概念: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造成极大破坏的平均每年不到20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笔记
原因
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 装片 刮取的细胞数太少 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匀
对策
找到正确部位后再刮取细胞, 重新制作
多刮取几次,重新制作装片 重新制作装片,涂抹均匀 加亚甲基蓝溶液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视野中有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未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气泡太多
三、科学发展
许多问题待解释或解答。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问题。
四、科学应用
1、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电磁学的创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使人 类跨入了发达的信息时代、现代航天技术使人类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遨游变化莫测的太空……
三、温度的测量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一)温度单位 1、国际标准单位:摄氏度(℃) 2、摄氏度定义: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分,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二)测量工具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温度计种类: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 等。
第一章 科学入门
6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 科学入门
7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物质基础 2、具有新陈代谢 3、具有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增殖 5、遗传和变异 6、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第二节 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一)细胞的发现 1、1665 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将观察到的蜂窝状的小室命名为 细胞。并观察叶片及树枝的横切面,发现活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2、1831 年,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3、19 世纪 40 年代,施莱登与施旺归纳得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 所构成的。 4、19 世纪 60 年代,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二)细胞学说 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三)细胞的基本特点 1、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2、种类及形状繁多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2021年初中科学浙教版)
准备:地球仪
消失的水魔术,当局者迷如今只恨因缘浅旁观者也迷
今天这么多客人来到我们美丽的磐安,先让我们一起向老师们问个好,从大家洪亮的声音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好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科学探究从疑问开始,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早就听说大家科学学习能力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一、地球的形状
先考考大家:疑问1: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那么疑问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呢?
天圆地方
疑问3:哪些证据改变了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看法?
疑问4: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疑问5:该实验真的就能完全证明地球是球形吗?
疑问6:该现象真的就能完全证明地球是球形吗?
疑问7:该事件真的就能完全证明地球是球形吗?
麦哲伦对此深信不疑,故敢朝同一方向航行,经过国1000多天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疑问8:这一张照片真的就能完全证明地球是球形吗?
二、地球的大小
读图,找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并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介绍二个半径的含义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讲义)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知识点分析】一.地球的形状1.古人的地球观:中国古人的盖天说,浑天说,印度人的龟背大蛇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猜想。
过了两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看到月球上的影子是个弧形,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完成了环球航行。
3.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5.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壳:厚约0~17 km。
(2)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1)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2)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3)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
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答案】D【解析】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应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故A说法错误。
B、地球仪是地球的理想化模型,故B说法错误。
C、哥伦布未完成环球旅行,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故C说法错误。
D、理论上如果是平的就可以看到无穷远处,因为直线外一点可以与直线上任一点联成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笔记
1、地球的认识过程:
(1)凭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
(人们最初认为地球是方的,天空是圆的)
(2)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穿过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回到出发地。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球形。
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1)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
桅杆,后看到船身。
(2)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阳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球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证明地球是球体。
(4)麦哲伦环球航行。
(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5)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北极星的高度应纬度而异,越往北距地面的高度越大。
(可以不记忆)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km 2。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周长。
4、地球的内部结构跟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地球由内到外可分为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软流
极半径6357千米 极半径6378千米
1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