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PPT(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合集下载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学课件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教学课件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以及证明 地球是球形的方法。
2.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特点。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导入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我们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同学们对地球也不 会陌生。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地球的认识有哪些?学生回答。继而引出古人对地球 的认识。PPT放映古诗、古文、图片,介绍古人对地球的三种认识:盖天说、天圆地 方、圆盾。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讲解
(2)古代印度人的地球观
讨论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 驮着,站在乌龟背上。大象动 一动,便引起地震。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讲解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你是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 讨论 力)
状态?
岩石圈是__地__壳__和____地_幔___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位于__地__幔__的上层,是___岩__浆__的发源地。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新课讲解
小结
软流层位于地表 以下60-400千米
处,主要由呈熔融 态的岩浆物质组成
岩石圈是由地 壳和上地幔顶 部(软流层以 上),共同组 成的
C
5.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 A A.日食现象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当堂小练
6.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C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情境导入
右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 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地球的形状 为球形,那么你知道,古人眼 中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地球的形状
古代中国人
古代印度人
古代巴比伦人
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
大地是一个圆盾, 由几只大象驼着, 站在乌龟背上。
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 的空心山。大地四面环 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 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②天圆地方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2.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是4万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
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球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有固体物质组成 C.地壳和地幔组成了岩石圈 D.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课堂小结
{
地球的形状
地 球 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现象与方法
形 地球的大小
状 与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极半径:约6357千米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
结 地球内部的结构

由外至内 :地壳、地幔、地核
}
及时巩固
1.读下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B )
①地球卫星照片
课下作业
课后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网站收集有关哥伦布、 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话,了解人类认识地 球的艰巨历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亚里士多德多次视察月食时,发现大 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 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新知讲解
3、地球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的点随上球自转产生的轨 道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据科学测定,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归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北极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
6357千米
6378千米
赤道 周 长 4 万 千 米 南极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C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识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课堂练习
2、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 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
由于( D )
A.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 B.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 C.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 D.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课堂练习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B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 C.站得高,看得远 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
课堂练习
4、下面对地球形状的四种描述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B )
新知讲解
发现四: 1961年4月16日 ,前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的人。
新知讲解
发现五:
1966年8月23日世界上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由一个月球探测
器拍摄到被美国航天局接收。
陆地
白云
海洋
讨论交流
请说一说“登高望远”与地球形状的关系。
活动:
尝试做一做:将煮熟的鸡蛋切开,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

【例13】证据是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下列不属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远方驶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答案】A
【例1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A.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B.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
【答案】D
B.②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 D.④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
【例4】如图所示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的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 B.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核
D.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答案】B
一.地球的形状
5.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
(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壳:厚约0~17 km。 (2)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例20】(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__(填字 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__。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答案】 BAC BC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_2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_2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无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的形状
人类很早就在研究地球和星空。地 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也许你已经有了 答案,但人类认识这个问题却经历 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盖天说
一个中空的大圆球,中间一半贮满 了水,水上飘浮着一个圆形的地球。 外面的大圆球是天体,天和地的关 系好象蛋壳与鸡蛋黄一样。
C —B —A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我们知道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经历了“天圆地方”、观看”月食“推测地球是球形、麦哲 伦环球航行、人类进入太空观地球等四个主要的阶段。 2.通过解读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了解了地球的大小。 3.通过对比分析,观看熟鸡蛋的内部结构,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发现二: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 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 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 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 到了地球的形状。
公元前6世纪,古希 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首先 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 设想。过了2个世纪,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多次 观察月食时,发现大 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 子是弧形的,由此推 断地球是个球体。
地核
2900~6371千米
1、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是( C ) A.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 B.观看头顶天空是半球内表面 C.1521-1522年麦哲伦的航海经历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从太空中看地球,其表面白色的部分主要是( B ) A.冰雪 B.云层 C.大陆 D.海洋
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C )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在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七年级上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ppt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_ppt课件浙教版


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D、、如大果海你中乘帆船船出在海远,处你逐看渐到消的失港的口过灯程塔会()
那1、是比因较为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C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地其壳中不、能地作幔为证、明地核球是一D个. 球体的证据的是( )
两C 极软半 流径层:及6其3以57上千部米分 D地壳和上地幔 D天、圆大如海地中盖帆,船地在方远如处棋逐局渐消失的过程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岩石圈 、 地幔 、 地心 B.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二、地球的大小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
软流层位于地幔 的上层(地表以 下60-400千米), 主要由呈熔融态 的岩浆物质组成, 是岩浆的发源地。
天圆如地盖,地方如棋局
阅读课本P84内容,绘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简单时间表。
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月食时)
岩石圈 、 地幔 、 地心 B.
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月食时)
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
铅笔在篮球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移动
(会、不会)明显发生变化;
作业本,导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 阅读课本P84内容,绘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简单时间表。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 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阅读课本P84内容,绘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 简单时间表。
时间 人物
事件或发现
设想或推断
公元前 毕达 6世纪 哥拉斯
认为球形在所有几 何体中最完美
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新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新课件
C: 东经90°南纬20° 。
2.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D )
A.西经19°,南纬60° B.0°,北纬26° C.西经25°,北纬30° D.西经140°,南纬35°
作业:
1、作业本第1---6题完成。 2、同步练习第1---13题完成。 3、四人共同完成制作小型地球(原材料 可用乒乓球或其他球体材料),上面要 标有经、纬线和经、纬度及其它标识。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SOS:
假想你正在乘坐铁达尼克航海 环球旅行,此时这艘船却触礁,你 该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
1.什么叫经线?纬线?地球仪上经线、 纬线的形状怎样的?
2.找出地球仪上的两极、赤道、0° 经线、180°经线。
3.确定地球仪上经度和纬度划分的 方法。(东经和西经、南纬和北纬)
铅笔在球面上运动的现象(篮球代表球体)
一个同学移动铅 笔,另一个同学 观察,把观察到 的情况写在实验 记录纸上。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的移动的铅笔,其长 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 这样?
铅笔在篮球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
移动 会 (会、不会)明显发生变化;
铅笔在木板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移动
对经线和经度作探究
• (1) 不同的经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都相同 • (2)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 (3) 地球仪表面被划分为360° • (4) 东经与西经是以0°经线为起点划分的 • (5) 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以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对纬线和纬度作探究
• (1) 不同的纬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不 相同,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 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南北
度数范围 180°

七年级科学上册.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新浙教版.ppt

七年级科学上册.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新浙教版.ppt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麦哲伦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率领船队,完成了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地球是一个___两__极___稍扁、___赤__道___略鼓的球体。ຫໍສະໝຸດ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3.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1)麦哲伦船队_____环_球__航_行_______。 (2)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3)月食时的阴影是弧形的。 (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站得高,望得远。 (6)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归纳提升] 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你所看到的铅笔长度不变,铅笔尖平移; 铅笔在排球上移动时,你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变短,铅笔尖消失。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 外 到 内
地球的 大小
像煮熟 的鸡蛋
地球内部的结构
内部 地球
从形状 地球的 到大小 形状
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球体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大小
[情景展示]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了解地球的大小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