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知识
藏医药基础知识

历史及现状——奠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宇妥· 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
九大名医之首,吐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藏族医学理论奠基人,而且
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公元8世纪末终于 著成举世闻名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为藏医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向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四部医典 其它医学 阿拉伯医学 中医学 印度医学 《四部医典》 苯医理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四部医典
藏文名《据悉》,全名是《甘 露精华八支秘诀串》,囊括了 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媲美中医的《黄帝内经》。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藏文名为札 居,藏医学 基础理论概 况 协居,理论部分: 生理、病理、病 因、病机等。 门阿居,最庞大部 分,临床百科全书, 总分404种,细分 600种疾病。 其玛居,临床技 能手册:临床应 用、用药指南。 亦是总结性部分, 前三部医典补充。
2006年,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的藏药企业有百家以上,西藏有40余家,青海有20多家,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的分布。 可生产360多个藏药品种,制定出国家标准,部分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藏药产业 在2007年的产值达到了6.6亿元,增长速度30%每年。
职业医生出现
公元3世纪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托托日 年赞时期,藏区出现专门从事医事活动 的医生,天竺医生也开始来藏区行医。
历史及现状----萌芽
小 结:藏族先民创造了藏医药
诸多资料表明,藏族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青 藏高原生活,他们在同自然和疾病斗争的漫长过程 中,逐步积累丰富的医药知识,进而创造了藏医药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学问辅导导语: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以下是具体内容。
1.藏医基础学问(1)五元学说: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
五元之间有相克相生关系。
土元"沉,稳,坚,黏';水元"重、寒、湿、润';火元"热,轻,锐,腻';风元"轻,动,糙,燥';空元"空,虚'。
(2)三因学说: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
但藏医的.三因学说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3)阴阳(寒热)学说:与中医阴阳学说内容基本相同。
2.藏药基础学问(1)藏药理论: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2)配伍①配伍方法:分按味配方,按性、效配方,按化味配方。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配伍原则:分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找温柔配伍原则,加减原则和寒、热药性分别配伍原则。
(3)治疗方法:有平静法、补益法等十八法。
(4)剂型:主要有汤、散、丸、糊、酥油丸、灰丹剂、膏剂、药酒、胶囊等。
(5)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饮食禁忌和妊娠禁忌。
(6)部分重要常用方剂及功效。
七十味珍宝丸:开窍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二十五松石丸: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仁青芒觉:解毒消炎,降水通淋,祛腐生肌,利尿消肿,滋补强身。
仁青常觉:消炎解毒,健脾和胃,活血消肿,止痛。
佐珠达西: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七味红花殊胜丸:清热消炎,保肝利胆,退黄止痛。
五味岩精丸:清肝泻热,利胆退黄。
藏药知识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 • 地球四大超净区之一。 • 青藏高原举世无双,素有“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之称。
藏医和藏药,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中华民族医药奇葩
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 • 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 • 地理地貌复杂,环境无污染等独特的自 然条件; • 不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且 药用资源大多数为主产和特有,具有生 理、生态方面的特异性。
中柔重稳温钝腻六效源自五无中的土元,因为土元的属性为重稳 钝等,可治隆病的糙轻凉硬细浮特性)
藏药配伍
一、配伍方法: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1、按味配方 2、按性、效配方 3、按化味配方 二、配伍原则 1、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2、温和配伍原则 3、加减原则 4、寒热药性分别配伍的原则。
得天独厚的藏药资源
• 2、三因学说 隆、赤巴、培根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 “赤巴”为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 水、土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 液。
藏医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胚胎学 • 生理学 • 解剖学 • 治疗方法
胚胎学
• 藏医对胚胎的发育过程描绘很细致,对怎样受 孕、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 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 • 藏医形象的描述胎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 (水生动物)、龟期(爬形动物)、猪期(哺 乳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即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在一千多年前就 有了比较科学和恰当的比喻。
• 佐太 “佐是炼制,太指灰、粉末,“意思是 煅烧成灰。通过把多种金属、多种矿物、多种 草药和汞一起反复炼制,使其毒性去净,从而 作为不少“珍宝药”的配伍成分,入药应用。 佐太在其中能起到“减毒增效”、“去毒存 性”的作用,从而使珍宝类藏药功效倍增。 • 金灰:藏医通过特殊工艺,将黄金炮制成灰黑 色的软泥,以配伍入药。添加金灰的藏药在功 效和贵重程度上非一般药物可比。古时,此类药物为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四章

希日:属五元之火,是机体阳成热能的基物 巴达干:属五元之土和水,是机体阴或寒性的 基物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ຫໍສະໝຸດ 不属于七素的是( ) A. 骨 B. 血 C. 肉 D. 脂 E. 汗 答案:E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2)七素:又称七精。分别为精华、血、肉 、脂、骨、髓及红或白精,是机体的构成物 质。白骨精虽(髓)坏,也是血肉之(脂) 躯。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二、维吾尔医基础知识(新增)
总的来说,维吾尔医药学是在吸收了中医药 学和希腊-阿拉伯医药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 独特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诊治疾病的技术 和方法。
主要包括爱日康(四大物质)、密杂吉(气 质)等12大学说的内容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6、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 一般毒剧、刺激性 药、峻烈泻剂和具有稀血(活血)、破 痞功能的药孕妇禁用;缓泻剂和具有利 尿、活血化瘀功能的药孕妇慎用。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容易出多选题 (3)老年、儿童用药禁忌 对老年、儿童一般 禁用峻泻剂和内有草乌且味数少的制剂。 (4)饮食禁忌 用药期间尽可能忌食过寒或过 热性、酸、辣等刺激性食品和生水、生食物,以 及具有与病证不和的饮食。另外,蒙医认为浓茶 、猪肉、山羊肉和荞麦等,为用药期间必忌之饮 食。
3)三秽: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是七 素生化过程中的产物,对诊治疾病有重要参 照意义。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4)蒙医辨证施治主要内容包括治则、立法、 处方、疗术等。
此外,尚有“脏腑说”、“黑、白脉说 ”、“温病理论学说”和治疗方法,指导着 蒙医临床实践
藏药功效与作用

藏药功效与作用藏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藏药以其独特的药材、制剂、疗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从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对草地、森林、山地和河谷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结果。
藏药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其性味、功效、药用部位等方面进行细分。
根据性味来分,藏药可分为寒凉药、平和药、热药等。
寒凉药,又称寒丸类药物,性味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等功效。
如野扁豆、地龙、黄芪等。
平和药,又称平和类药物,性味平和,具有调和气血、舒展筋络等功效。
如葛根、山茱萸、太子参等。
热药,又称热壮类药物,性味燥烈,具有温阳、助火等功效。
如蠲热草、桃仁、附子等。
根据功效来分,藏药可分为益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等。
益气药,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活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
如丹参、红花等。
祛风湿药,能够祛除风邪,消除湿气。
如乌草、二仙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来分,藏药可分为种子药、叶片药、整株药等。
种子药,以草果、苍耳子等为代表,能够抗菌、止咳、平喘等。
叶片药,以常青树叶、大黄等为代表,具有泻下通便、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整株药,以贝母、白头翁等为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等功效。
二、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补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温补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阳气,改善体质。
如杜仲、巴戟天等。
2. 补气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补气作用,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3. 活血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如丹参、红花等。
4. 清热解毒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清热、解毒、消炎。
藏药服用方法

藏药服用方法藏药是指藏族传统医学所使用的药物,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藏药独特的药理作用及特殊的制药工艺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中药形式。
然而,藏药的服用方法与常见的中药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藏药的服用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藏药的基本形式藏药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草药、粉末、丸剂、胶囊、煎剂等。
草药是指未经加工或者经过简单烘焙处理的植物体,如藏红花、藏草、藏鸡肠等。
草药常用于泡水或者煮汤的方式服用。
粉末是将藏药草药进行研磨后制成的细粉,常用于冲泡饮服。
丸剂是将藏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的辅料进行压制而成,直接饮用或者煎水服用。
胶囊是将藏药粉末装入胶囊中,口服后溶解在胃酸中释放药效。
煎剂是指将藏药加水煎煮后,将煎剂分为多次饮用。
二、藏药的服用方法1. 泡水服用:将草药或者粉末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静置片刻,待药物溶解后可饮用。
对于一些具有苦味或气味较重的藏药,也可以加入适量蜂蜜或其他天然调味品来改善口感。
泡水服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吸收藏药的药效。
2. 煎剂服用:将藏药和适量的水放入锅中煎煮,待汤液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约15-30分钟,煮至剩余水分适量,然后倒入杯子中,等待凉至适宜的温度后饮用。
煎剂服用的好处是可以更充分地提取藏药的有效成分,同时避免草药或粉末对胃黏膜的刺激。
3. 丸剂和胶囊服用:将丸剂或胶囊用温水直接服用,或者打开胶囊将其倒入杯中加水冲泡后饮用。
丸剂和胶囊的服用方法适合快节奏的生活中,方便携带,剂量准确,效果明显。
三、藏药的服用注意事项1. 在服用藏药之前,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不同的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用。
避免滥用药物或者盲目选择。
2.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服用,不得超量或者减量使用,避免药物过量或者不能发挥疗效。
3. 如果服用藏药出现不适症状如过敏反应、腹泻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避免大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
藏药讲解稿

谢谢大家 扎喜得乐
石榴 日轮 丸
【别名】十味石榴丸。 【国药准字】Z54020100 【配方】石榴 西藏梭子芹 小豆蔻 冬葵果 肉桂 天门冬 喜马拉雅紫茉莉 荜拨 蒺藜 红花。 【性状】棕黄色水丸;性温、味酸、甜、微辣、 气微;无毒性。 【规格】0.65*54丸/瓶,每10丸重3g。 【作用类别】泌尿类药,归肾脏。 【功能主治】温补胃肾。用于消化不良、腰腿冷 痛、小便频数、脚背浮肿,阳痿,遗精等症。
七味 铁屑 丸
【别名】“达西堆孜玛” 【国药准字】Z54020097 【配方】铁屑(诃子制) 寒水石(奶制) 藏 木香 广木香 甘青青兰 红花 柞驯膏。 【性状】黑色水丸;性凉,味涩;气香;无毒性。 【规格】1g×20丸/瓶;1g×20丸/袋。每丸重1g。 【作用类别】肝胃病类药,归肝胃。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保肝健胃。用于肝区疼 痛,肝脏肿大等症。
七味 红花 殊胜 丸
医保品种
【配方来源】《四部医典》后续论-散剂方 【国药准字】Z54020092 【配方】红花 石灰花 印度獐牙菜 诃子(去 核) 麻黄 藏马兜铃 毛瓣绿绒蒿。 【性状】棕褐色水丸;性凉、味苦、气微香;无 毒性。 【规格】100丸/瓶;1*36丸/盒。每丸重0.5g。 【作用类别】肝脏类药,归肝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保肝退黄。用于新旧肝 病,老伤引起的肝血增盛,肝肿大,巩膜大,巩 膜黄染,食欲不振等症。
二 相关产品讲解
十味 诃子 散
【配方来源】《四部医典》后续论-散剂方 【国药准字】Z54020117 【配方】诃子(去核) 茜草 红花 刀豆 小 豆蔻 多脉茵芋叶 柞驯膏 紫草茸 印度獐牙 菜 刺柏膏。 【性状】棕灰色粉末;性凉,味微酸、苦;气芳 香;无毒性。 【规格】45g/袋或30g/袋。 【作用类别】泌尿类药,归肾、膀胱。 【功能主治】清肾热,利尿。用于肾炎,腰膝酸 痛,尿频或尿闭,血尿,尿道结石等症。
藏医藏药简介

藏医药简介一、蔵医基础知识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易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
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
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1、龙译成汉语是风,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气”。
它的功用是生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
龙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肺、肝、胃、肠、肾、骨、胆、血液等器官机能的疾病。
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下述的五种龙:(1)维持生命的龙(索增龙),索增龙,位于人体头顶部,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
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活动,保持命脉正常运化的龙,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嗝,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如索增龙失调,则引起命脉发病,精神错乱,乃至死亡。
(2)上行的龙(紧久龙),紧久龙,是主气血上行的龙,位于人体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管部位。
作用是司语言,增气力,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若失调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导致上半身生病。
(3)主消化的龙(麦娘姆龙),麦娘姆龙,是主消化的龙,主要位于人体胃脘部位,运行于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
功能是人体的消化机能,负责把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部分分开,补偿损失,并促使血液生成和成熟起来,若失调,消化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导致腹中生病。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的功效与作用藏药是藏族医药文化的瑰宝,是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藏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功效显著,作用独特。
本文将从藏药的定义、分类、功效与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藏药的定义和分类藏药是指以藏族民间传统草药为基础,经过特殊加工技术制成的药剂。
它既包括藤本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也包括矿物质、动物组织等。
根据藏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功效作用,藏药可分为药用植物类藏药、矿物质类藏药和动物组织类藏药等。
1. 药用植物类藏药:药用植物类藏药是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为原料制成的藏药。
常见的药用植物类藏药包括冬虫夏草、青藏高原草甸植物、青稞、沙棘、苦苣草、酸模、草本药材等。
这些藏药具有明显的药理学作用,能够改善人体的内分泌、免疫、消化等系统功能。
2. 矿物质类藏药:矿物质类藏药是指以矿石、矿泉水、鹿角、鹿茸、龟甲、珊瑚等矿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藏药。
这些藏药主要用于强身健体、调理气血、养颜美容等方面。
例如,鹿角被认为能够提高男性性功能,对于阳痿、早泄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 动物组织类藏药:动物组织类藏药是指以动物的皮毛、内脏、骨骼等组织为原料制成的藏药。
这些藏药主要用于滋补身体、调理气血等方面。
例如,熊胆能够清热解毒、降火平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胃炎等疾病。
二、藏药的功效与作用1. 药用植物类藏药的功效与作用:药用植物类藏药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能够改善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
如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青藏高原草甸植物则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能够增加体能、延缓衰老。
青稞是一种有机硒的富集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能够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等疾病。
2. 矿物质类藏药的功效与作用:矿物质类藏药主要用于补充人体缺乏的矿物质,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和生理功能。
鹿茸是一种具有温补作用的药材,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藏药用药规律

藏药用药规律藏药用药规律藏药是指藏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采用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材料,配制成具有特定疗效的中药。
在藏族地区,藏药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特殊的临床价值。
然而,由于藏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等方面存在一些特殊规律,因此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藏药的使用方法1.口服口服是最常见的一种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将藏药粉末或丸剂放入口中,并配以温水或酥油茶等饮品服用。
在服用时需要注意掌握好剂量和时间。
剂量要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时间则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功效进行选择。
2.外敷外敷是指将藏药制成浓缩液或粉末敷在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疾病、创伤、疼痛等方面的治疗。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敷贴时间,避免过量或过长时间的敷贴。
3.吸入吸入是指将藏药熏制成药烟或药蒸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哮喘等方面的治疗。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掌握好药量和时间,避免过量或过长时间的吸入。
二、藏药的剂量和配伍1.剂量藏药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不宜超过9克,儿童每次服用不宜超过3克。
同时,在使用中要注意掌握好总剂量和服用次数,避免过度使用。
2.配伍藏药的配伍需要根据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相同功效或相近功效的藏药不宜同时使用;具有互补作用或相反作用的藏药也不宜同时使用。
此外,在配伍中还要注意控制好总剂量和服用次数,避免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三、藏药的疗程和疗效1.疗程藏药的疗程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轻微病情可以在3-5天内见效,而严重病情需要7-10天或更长时间才能见效。
在使用中要注意掌握好治疗时间和间隔时间,避免过度使用。
2.疗效藏药的疗效需要根据不同的适应症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对于轻微病情,藏药可以显著缓解或治愈;而对于严重病情,则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藏药的知识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
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
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
藏医认为: “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进行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它们之间如果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这种平衡协调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就会发生疾病,出现病态.那么这三种因素是指什么呢?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和“培根”这三种因素。
“隆”、“赤巴”和“培根”是藏语的音译,由于它有不同意译的译法,如有的译为“风、胆、痰”的,有的译为“气、火、粘液”的,更有将其译为“风、火、水土”的。
如果按照意译则易造成混乱,为了不失原意,故仍音译为“隆”、“赤巴”、“培根”为合适。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
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的性质.“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藏药知识

药物的性能:药物的性能,可以用“四气六味”来说明。
“四气”指寒、热、温、凉。
“六味”指甘、酸、咸、苦、辛、涩。
1. 热症与寒症:按藏医理论概况,病症可分为热症和寒症两大类。
因此,用来治热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寒性。
用来治寒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热性。
至于温性和凉性,不过是程度上,比热性和寒性略为差一点。
有些芗不发生寒热温凉的作用,药性比较平和,所以管他叫“平”性。
2. 六味各自显示喻药部:(1) 甘药部类:甘草、葡萄、红花、石灰化、腊肠豆、黄精、天冬、棱子芹、冰糖、蜂蜜、酥油、肉等,此类皆为甘味药部。
(2) 酸药部类:石榴、沙棘、木瓜、余甘子、柏仁、五味子、酸奶、酸乳汁、青稞酒、酒杯曲等,此为皆为酸味药部。
(3) 咸味药部类:光明盐、硵砂、黑盐、角盐、藏红盐、卤盐、火硝、火硝泥、皮硝、灰盐、官桂、芒硝、碱花等,此类为咸味药部。
(4) 苦味药物类:山豆根、獐牙菜、船形乌头、洪连、波梭瓜、止泻木子、麝香、小檗、婆婆纳、五灵脂、秦艽、紫堇等,此类皆为苦味药。
(5) 辛味药物类:胡椒、干姜、荜菝、鲜姜、阿魏、溪岸、猫瓜草、天南星、葱、蒜等,此类皆为辛味药部。
(6) 涩味药物类:檀香、河子、毛河子、绿戎蒿、岩白菜、西谷米、青杠、西河柳等,此类皆为涩味药部。
3. 药味的功效:“六味”指服用药物是,所产生的几种味感。
有些药物不产生明显的味感,因而藏医管他叫“涩”。
药物由于所含有效成份的不同,当服用时就会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各种味感。
同一味道的药物,有时可以引起共同的作用,一般归纳为甘味药物有止咳、调补的作用。
酸味药物有温和、开胃、消食作用。
咸味药物能使身体坚实、通便、健胃作用。
苦味药物有恶心、晕眩、减腓作用。
辛味药物能治血病,发散、行气、干水肿等作用。
涩味药物有血、胆引起的疾病及减腓、消油作用。
但前面所讲的六味药物包括饮食在内,都将不可应用过量,因各有个味的不足之处,如“酸味”过量产生生血,胆液汁上升、水臌等。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
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气”。
“赤巴”相当于中医的“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津液”。
(三)阴阳(寒热)学说阴:一切趋于静止的、向下的、减退的、消极的、阴暗的、寒凉的、内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阴。
阳:一切趋于活动的、向上的、旺盛的、积极的、光亮的、温热的、外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阳。
(四)治疗原则藏医药的治疗原则,是以五元学说和三因学说为理论指导,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
包括总原则和具体治则。
1.总原则藏医药的治疗总原则为:(1)预防为主。
(2)饮食起居为主。
(3)治本为主,治标为次。
(4)治主病为主,治并发症为次。
2.藏医药的具体治则见表4-1。
表4-1 藏医药的具体原则(五)治疗方法藏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排出法、引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利尿法、外治法。
二、藏药基础知识(一)藏药理论1.藏药与五元(表4-2)表4-2 藏药与五元的对应关系2.药物的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表4-3)表4-3 药物的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独家记忆三化味的记忆方法口诀为:酸酸甘甘还是苦苦。
注解:酸酸=酸味消化后仍旧是酸味;甘甘=甘味和咸味消化后得到的是甘味;苦苦=苦、辛、涩味消化后得到的是苦味。
(二)藏药的配伍藏药的配伍见表4-4。
表4-4 藏药的配伍(三)藏成药重要方剂简介常用藏成药方剂见表4-5。
藏医基础知识

藏医基础知识1、藏医学怎样认识病因?藏医学把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病因为季节(天气变化)、饮食起居、中毒、前世罪孽等;特殊病因为房事过度、饥饿、失眠、空腹劳动过度、长期营养不良、暴怒。
饮食因素如过食辛辣、油腻、肉类、酥油、酒、豆、桃、脂肪、焦腐等等;过度饮用山羊奶、乳酪、冷茶、凉水等等皆是发病的外因。
2 藏医艾烤疗法是怎样的?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四部医典》第4部第21 章就是专门介绍火灸法。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3 艾炷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在秋季择吉日采集艾叶,反复捶打,使之茎断而叶不断,揉搓成圆锥状。
用于关节者,大小如拇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或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4艾灸穴位的分类是怎样的?藏医艾灸穴位可分为二大类,即根据病人自诉疼痛部位选穴,也就是阿是穴;第二类是医生根据五脏六腑所特定的穴位选取。
常用穴位《四部医典》载有71穴。
5藏医艾烤疗法的适应症有哪些?凡用其它方法不能治疗的疾病,灸法一般可收效,即谓之“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四部医典》云:“可施火灸疗法之病症,食积火衰浮肿水肿痞,胆寒头部四肢之黄水,痰核炭疽以及虚热症,疯癫健忘一切脉疾类,发热之后一般火灸除。
总之风痰所转诸寒症,脉病黄水火灸堪称奇”。
对艾灸疗法的适应症阐述得已很清楚凡属消化不良,胃火衰退、浮肿、水肿、寒性胆病(目微黄,不发热,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大便色白)、疖痈、炭疽、虚热、疯狂痈证、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多数疾病均宜艾灸。
藏药用药规律

藏药用药规律介绍藏药,是指藏传佛教传承中的经医部和土方门以及藏族传统医学的药物。
藏药独特的用药规律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藏药用药规律以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藏药根据用药规律的分类藏药根据用药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藏药的药性分类•辛热药:具有辛温之性,可温经散寒,如红景天。
•苦寒药:具有苦寒之性,可清热解毒,如黄连。
•甘平药:具有甘平之性,可益气生津,如党参。
•酸涩药:具有酸涩之性,可固涩止泻,如鸡内金。
•回香药:具有回香之性,可理气和中,如木香。
•香气药:具有香气之性,可开窍宣通,如没药。
2. 藏药的配伍规律藏药的配伍可以增强药效,提高疗效。
一些藏药的配伍规律如下: - 辛热药与苦寒药配伍,可辛寒相合,既温阳又降火。
- 甘平药与酸涩药配伍,可甘酸相合,既益气又收敛。
- 酸涩药与回香药配伍,可涩香相合,既固涩又理气。
- 香气药与辛热药配伍,可宣通窍开。
3. 藏药的进补规律良好的进补规律可以帮助体质虚弱、养生调理等。
藏药的进补规律主要有: - 补气药:用于气虚症状,如党参、黄耆。
- 补血药:用于血虚症状,如当归、红花。
- 补肾药:用于肾虚症状,如沙苑腎气丸、肾气丸。
- 补肺药:用于肺虚症状,如麦冬、党参。
4. 藏药的用量规律合理的用量可以发挥药效和避免毒副作用。
藏药的用量规律如下: - 稀用药:用于轻症和防治病初期,如人参、黄连。
- 重用药:用于重症和疾病长期,如附子、半夏。
- 少用药:用于小剂量使用,如藏红花、天麻。
- 多用药:用于大剂量使用,如当归、黄芪。
藏药用药规律在治疗中的应用藏药用药规律在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案例:1. 藏药配伍应用案例•治疗胃寒型腹痛:可以配伍木香、红景天以及陈皮,木香理气导滞,红景天温经止痛,陈皮行气消食。
•治疗肺热干咳:可以配伍麦冬、天麻以及连翘,麦冬养阴润肺,天麻宣通窍开,连翘清热解毒。
藏药质量标准

藏药质量标准一、植物来源藏药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的特有植物和矿物。
为了保证药物的品质和疗效,必须明确药物的植物来源,并确保所使用的植物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采收时间植物的采收时间对藏药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植物的采收时间不同,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用药部位来确定。
采收时间不当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品质。
三、加工炮制藏药的加工炮制是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需要通过专业的炮制方法,将原材料进行提炼、浓缩、干燥等处理,以得到药效稳定、质量可控的藏药。
四、储藏条件藏药的储藏条件对其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储藏过程中需要避免潮湿、光照、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保持药物的干燥、避光和低温。
同时,储藏容器应清洁、干燥、密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
五、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藏药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要求,并对每批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要求。
六、安全性评估藏药的安全性评估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藏药进行毒理学评估,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等,以确定药物的安全范围和使用剂量。
同时,应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试验,确保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七、有效性评估藏药的有效性评估是确定其疗效的关键环节。
需要进行药效学试验,包括体内外试验,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同时,应进行临床试验,对药物进行严格的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
八、稳定性评估藏药的稳定性评估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药物进行加速和实时稳定性试验,以评估药物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同时,应定期对药物进行抽样检查和检测,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符合质量标准。
藏药(药品)基本知识

药品的基本常识
二、药品的基本常识
1、处方药与OTC 2、OTC基本知识 3、双跨产品 4、产品批号和分类
1、处方药与OTC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 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国外又称之为 “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 用的俗称。
七大物质:血,唾液,骨,骨髓,脂肪,肉,精液; 三种排泄物:汗液,尿液,粪便 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
藏药的五源:水,土,火,风,空
藏医的诊断方法:问诊,色诊,尿诊,脉 诊
可能受到佛教哲学的影响,藏医认为,人 体有三毒:贪,嗔,痴
藏医解剖学:在青藏高原居住的藏族人, 自古以来就有实行”天葬“的习俗,这就 是人体死后,用刀剖解尸体,喂饲老鹰。 由此藏医对人体内部构造早已有所了解。
3、藏医理论
三因学说:与世界上几种历史悠久的的古代医学一样, 藏医学也有元素,因素学说。比如汉族中医“五行学说” 即金,木,水,火,土;古印度医学“四大学说”即土, 水,火,风;古希腊拉的“四体液学说”即血,粘液, 黄胆汁和黑胆汁;藏医则为“三因学说”即隆,赤巴, 培根。
隆:指气,风 赤巴:指火 培根:指粘液
3、双跨产品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应用 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的遴选原则,将一部反中成药审定为“双 跨”品种,即一种药品既可以作为处方药, 也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的“双重”身份。
晶珠牌=塞雪风湿胶囊 晶珠牌=胃泰胶囊
执业中药师-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

执业中药师-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一、藏药的概念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藏药。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赤巴”为火;“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液。
但藏医所说的三因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三)阴阳(寒热)学说藏医学中“阴阳”概念多以寒、热;日、月;水、火;强、弱;峻、缓;动、静等意思相对的名词来表述,尤其是以寒、热来表述的更多,几乎成了阴阳的代名词。
(四)治疗方法藏药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药浴法、擦涂法、手术法、催吐法、滴鼻法、缓导泻法、峻导泻法、利尿法、罨敷法、金针穿刺法、放血疗法、火灸等18种。
(1)平息法:系指用饮食、起居和服用药物把疾病平息于体内。
(2)补益法:系指对隆病患者,体质虚弱者、失血过多者、长期失眠者、悲伤过度者等进行滋补,补益方如大方、小方、强身方、“觉庄”方、九味雪蛙方等。
(3)消散法:系指服用药物及禁食或使用清淡饮食使身体消瘦。
(4)排出法:有药物引吐、泻下、汗法及外治法。
(5)引吐法:服用具有催吐功能的方药,吐出宿食、毒物和病邪,达到治疗存在于上体部位的疾病,特别是培根病。
主药橐吾、刺参、锡金大戟等配以其他药。
(6)汗法:主要方剂有四味木香汤、七珍汤等。
藏药学重点总结汇报材料

藏药学重点总结汇报材料藏药学是研究藏药的药物学科,主要涉及藏药的炮制方法、药材质量控制、藏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对藏药学重点的总结汇报材料,共计1000字。
一、藏药的炮制方法藏药的炮制是指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或降低毒性。
一般分为炙、煅、炒、制、洗、浸等方法。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五炙”、“五煅”、“三炒”等。
其中,“五炙”是指将药材用火烤至一定程度,如枸杞、夜交藤等;“五煅”是指将药材用火煅烧至一定程度,如石决明、牛黄等;“三炒”是指将药材用沙锅炒制至一定程度,如黄芪、党参等。
这些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药性,提高其药效,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二、药材质量控制药材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藏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衡量药材质量的指标有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含量等。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宏观鉴别和显微鉴别。
宏观鉴别主要从外观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判断;显微鉴别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
此外,还需要对药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以确定是否符合所要求的药材质量标准。
三、藏药的药理作用藏药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人体机能的调节和疾病的治疗方面。
藏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例如,藏红花中的红花酮具有镇痛、抗抑郁、抗氧化等作用;藏草中的莽草醇能够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藏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四、藏药的临床应用藏药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医中药领域。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可以选用不同的藏药进行治疗。
例如,藏药八角黄可以用于治疗女性不孕症;藏药石菖蒲可以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藏药黄连可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此外,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中,藏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药的地域
•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 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 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 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 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 著名药材:雪莲花、藏红花、冬虫夏草、红景 天、羚羊角、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等等
吐蕃王庭专用的贡品
金诃藏药的特点
• • • • • • 正宗 天然 独特 安全 历史悠久 疗效显著
谢谢
中柔重稳温钝腻六效源自五无中的土元,因为土元的属性为重稳 钝等,可治隆病的糙轻凉硬细浮特性)
藏药配伍
一、配伍方法: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1、按味配方 2、按性、效配方 3、按化味配方 二、配伍原则 1、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2、温和配伍原则 3、加减原则 4、寒热药性分别配伍的原则。
得天独厚的藏药资源
藏药与中药、蒙药的区别
• 中医是二元论(阴阳),五行,药理是四元(寒凉温 热)五味(辛甘酸苦咸)。 • 蒙医基本原理是三根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 七素(七精,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 三秽(稠、稀、汗3种排泄物);药理是五元(土、水、 火、气、空)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五元(水、土、火、风、空), 三因(隆、赤巴、培根);药理以五元学说和六味、 八性、十七效理杂质。 (2) 淘,即将药物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待药 沉淀后,倒去上面浮水,取了下面的沉药备用 或将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将水面上浮上来的杂 质除去后的药物,跟水一起流下来,沉淀在下 面的石子倒掉,药物再清洗后晒干备用,这种 办法多用于各种种子的先料。 (3) 泡,如将铁等物质同诃子一起,泡拌一定 时间待其溶化后,晒干备用。
藏药知识
李瑞娜
2008年9月11日
主要内容
藏药概述 藏医理论 藏药理论 藏药的独特优势
什么是藏药
• 藏药是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古印度医药学 和古阿拉伯医药学之长,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 特的 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 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 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 藏药。
• 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 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斜歪、四肢麻木 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 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 语蹇言等。
治疗方法
• 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排出法、引 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 利尿法、外治法
藏药理论
• 藏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 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 • 十七效:柔、重、温、润、稳、寒、钝、凉、 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 。(其
部分重要常用方剂
• 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 五味松石丸、六味安消散、仁青芒觉、 仁青常觉、坐珠达西、七味红花殊胜丸、 二十五味鬼臼丸、洁白丸、大月晶丸、 十三味鹏鸟丸、三十五味沉香丸、二十 九味能消散、十一味金色丸、五味岩精 丸、降脂丸、八味沉香散
藏医理论
1、五元学说 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 稳 坚 粘”,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 寒 湿 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 轻 锐 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 熟; 风元“轻 动 燥 糙”,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 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 2、三因学说 隆、赤巴、培根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 “赤巴”为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 水、土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 液。
藏医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胚胎学 • 生理学 • 解剖学 • 治疗方法
胚胎学
• 藏医对胚胎的发育过程描绘很细致,对怎样受 孕、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 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 • 藏医形象的描述胎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 (水生动物)、龟期(爬形动物)、猪期(哺 乳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即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在一千多年前就 有了比较科学和恰当的比喻。
生理学
• 强调人体机能的调节与平衡。 •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 秽物。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 肌肉、脂肪、骨骼、 骨髓和精液。这七 种物质都是有形的物质,构成人体的主 要物质。而三种秽物则是指粪便、尿液 和汗液。
解剖学
• 经脉分为白脉和黑脉。 • 黑脉泛指血管,包括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 白脉泛指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 延脑、脊髓、及多种神经。
藏医药典籍
在藏医药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 • 《月王药诊》、《无畏的武器》公元7世纪 • 《四部医典》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 它囊括了藏 医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涉及到生理解剖、 胚胎发育、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等。 • 《晶珠本草》1835年,帝玛·丹增彭措。本书分类科学, 至今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学的分类上仍 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仍是研究藏药的重要参考书。
• 佐太 “佐是炼制,太指灰、粉末,“意思是 煅烧成灰。通过把多种金属、多种矿物、多种 草药和汞一起反复炼制,使其毒性去净,从而 作为不少“珍宝药”的配伍成分,入药应用。 佐太在其中能起到“减毒增效”、“去毒存 性”的作用,从而使珍宝类藏药功效倍增。 • 金灰:藏医通过特殊工艺,将黄金炮制成灰黑 色的软泥,以配伍入药。添加金灰的藏药在功 效和贵重程度上非一般药物可比。古时,此类药物为
藏药与中药、蒙药的区别
• 中药理是四气(寒凉温热)五味(辛甘 酸苦咸)。 • 蒙药理是五元(土、水、火、气、空)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藏药理以五元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 效理论为指导。
• 药物采收不同:中、蒙药是跟着季 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 份含量最高时采集。 • 藏药多全草类入药,采用阴干 • 未经污染 • 高效的药物成份未被破坏。见效快 • 直入病灶,从根本上治疗。
水火合制法
(1) 淬,如将寒水石块放在高温中烧药, 然后立即放入牛奶中淬火后完全溶化的白色药 泥,晒干后备用。 (2) 煮,如将“马钱子”去毛后放入牛奶 中煮后洗净晒干备用。 (3) 蒸,如将不用去毒处理的肉类药物蒸 熟后凉干备用。
• 在藏药药材的炮制中,对矿物药材的炮 制最为神奇 • 如: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铁屑在植物 药水中浸泡3-5天,就会变成黄泥一样 的物质。
藏药植物的特征
• 生理特征:抗寒、抗旱性强;光合作用 有效积累高。 • 形态特征 • 药理特征:药用有效成份高,生物活性 强 (这种特性是其它地区的药用植物难以比拟和无法替代的)
炮制工艺神奇多样
在藏药的生产中,炮制工艺占有 重要地位,对藏药的药理功效具有重 要作用。
火制法
(1) 煅,例如:海螺直接置于火上煅烧或将大蒜放 入罐好,口封好,放在明火上间接煅烧。 (2) 烫,如羚羊角砍成细条,埋入沙中并烧火加热, 待药角产生微黄并变软时取出备用。 (3) 炒,如自然碱直接放入铁锅中拌炒或将刀豆, 放入铁锅中,加细沙拌炒。 (4) 炙,如热炼过的寒水石加等量的藏北方块自然 盐拌炒后,再倒入青稞酒加盖盖好闷泡过夜后,取出 晒干备用。 (5) 熬,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 • 地球四大超净区之一。 • 青藏高原举世无双,素有“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之称。
藏医和藏药,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中华民族医药奇葩
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 • 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 • 地理地貌复杂,环境无污染等独特的自 然条件; • 不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且 药用资源大多数为主产和特有,具有生 理、生态方面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