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环境
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近年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
本文以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变化原因,探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以期为南京市的经济和生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南京市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南京市的产业结构已经经历了多次调整和转型。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南京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第一产业1.3%,第二产业47.6%,第三产业51.1%。
从产业分类来看,南京市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很发达,占比9.9%。
而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蓝色经济、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壮大,成为南京市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
二、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政策的引导。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南京市顺应趋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2.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南京市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 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限制。
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恢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三、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紧密的协同关系。
南京市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支持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如落后产能淘汰和环保技术的引进等政策。
同时,南京市也大力倡导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理念,促进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污染,减少废弃物产生,也能够为南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撑。
环境健康秦淮河流域研究
环境健康秦淮河流域研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核心区域,秦淮河流域以其魅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千上万地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恶化过于漠视和疏忽,秦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这也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开展环境健康秦淮河流域研究。
一、秦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秦淮河流域历史悠久,是南京古城的母亲河。
然而,现在的秦淮河流域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是河水的污染,由于过度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秦淮河的治理和保护陷入了困境。
卡拉奇的“百万尸潮事件”(一场由于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排放而导致海洋死亡的生态灾难),也在让南京市民反思自己的环保意识。
此外,秦淮河两岸24小时都处于极高的人口密度之中,沿岸垃圾比比皆是,城市环境更是杂乱无章。
二、秦淮河流域环境健康研究的意义环境健康秦淮河流域研究是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诊断和治理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措施。
秦淮河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南京市民的生活和健康,也关系到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如果秦淮河流域的环境继续恶化,那么南京的经济和文化在未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秦淮河流域的环境健康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秦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治理,最终使秦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健康。
三、环境健康秦淮河流域研究的实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对秦淮河流域的水质进行全面检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排放情况,提出解决方案;2. 建立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组织机构,明确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分工、职责、标准和规范,确保治理和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3. 建立绿色生态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秦淮河流域生态破坏或危机的存在与趋势,采取预防性的保护措施;4. 采集秦淮河流域的植被、地貌等数据,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揭示秦淮河流域生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开展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2.03.18•【字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南京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江北新区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北新区分局,各区财政局、生态环境派出局:为进一步规范南京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我们研究制定了《南京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3月18日南京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支持范围和资金使用方向第四章预算编制和资金管理第五章绩效和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南京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南京市生态环境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结合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的,专项用于推进市级年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范透明、注重绩效”的原则,量入为出、专款专用,注重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财政局职责:(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的审核。
(三)批复和下达专项资金预算,对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新形势下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分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Vol.39 No.122021年12月环境保护新形势下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分析秦海旭1,姚利鹏1,刘海滨2,王龚博1,于忠华1,路云霞1(1.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3;2.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 210019)摘要:本文在解读我国近期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会议主要精神的基础上,从宏观生态环境背景维度和具体生态环境工作维度两方面分析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并从绿色发展、生态修复、碳减排、长江大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研析“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南京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1)12-0167-04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12.047Analysis on the Key Poin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Nanjing C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QIN Haixu 1, YAO Lipeng 1, LIU Haibin 2, WANG Gongbo 1, YU Zhonghua 1, LU Yunxia 1(1.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13, China; 2. Nan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Nanjing 210019, China)Abstract :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series of recent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the main spirit of the confer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m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ituation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the ma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 dimension and the specif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k dimension, and analyzes the focus of Nanjing'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even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from the aspects of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Keywords : new situ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cus of the work; Nanjing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2016年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正式提出,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新政策近年来连续出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经迈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08•【字号】宁委发〔2017〕37号•【施行日期】2017.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通知宁委发〔2017〕37号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8日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委和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市法院和检察院,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本规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
各区党委和政府应结合机构设置和相关工作分工情况,对本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法院和检察院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做出相应规定,设置环境保护协调机构。
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对江北新区直管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在江北新区共建区内行使市级环保审批管理权限。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领导机构及其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应的规定。
第三条坚持绿色发展、环保优先、生态安全、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方针,按照依法依规、党政同责、归属明晰、权责一致、多方联动的原则,建立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
第四条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负总责;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党委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法院和检察院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责。
南京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完善市域生态空间与安全屏障
南京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完善市域生态空间与安全屏障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优化生态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强化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打造新老并进协调美、锐意创新活力美、古今交融人文美、绿色宜居生态美、开放包容气度美、安定文明和谐美的“六美”南京。
优化完善市域生态空间与安全屏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划定并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地区建设,着力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稳固“一带两片、两环六楔”的市域生态骨架,构建秦淮河、滁河水系廊道及高速公路沿线绿化防护生态廊道,加快矿山宕口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推进“绿色银行”行动,以全域生态大贯通促进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融合共生。
到2025年,自然湿地保护率保持在68。
6%,林木覆盖率保持在31。
6%。
“一带两片、两环六楔”市域生态骨架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积极创建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示范区,坚持聚焦问题根源、加强协同联动、注重整体推进,全面优化沿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
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加快建设长江“生态眼”环境监测系统。
实行长江干流及洲岛岸线生态修复和开发总量控制,统筹岸线使用和陆域功能,优化提升干流岸线功能的复合使用,更大力度实施防护林带建设、滨江岸线复绿增绿工程。
发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作用,“一江两岸”地区高标准建设“南京外滩、城市客厅”。
严格保护长江水源地和新济洲、绿水湾等重要湿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
坚决贯彻长江“十年禁渔”部署,实施“拯救江豚行动”,提高长江南京段水生生物多样性。
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和水域联合执法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南京市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概况1.1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入海口347公里,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
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
距上海300公里,距北京1200公里,向西离重庆1400公里。
境内山岗、平原、河流交错。
全市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617.17万人。
1.2 自然环境概况1.2.1 地质地貌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南京市辖区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72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
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3%;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
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多宜性。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2%。
全市湖泊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
1.2.2 气候特征1) 气象特征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种时节,麦熟禾壮;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
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2) 气温及变化年平均气温15~16℃;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
气候的变率较大,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
-4.5℃,最低气温38.2℃,最高气温17.4年平均气温20073) 风速风向(风玫瑰图)南京市属季风气候,冬、夏间的风向转换十分明显。
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春季以东南和东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为主。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农村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京市的农村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南京市农村环境的改善。
一、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1.污染问题南京市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是土壤污染。
由于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其次是水污染。
农村地区的水体主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不达标的情况比较普遍。
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
2.生态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原始的自然生态遭受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平衡被打破。
农村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大片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3.资源浪费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问题。
一方面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土地闲置和荒芜,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南京市的农村环境现状并不容乐观,亟待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管理,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合理分布农业用地,减少备耕地面积,增加休耕地比例,对农作物的种植和轮作进行科学指导,使得农田生态恢复,保护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采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
南京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方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策文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南京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加,环保措施得到加强。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尤其是空气和水质污染;
2. 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土地资源消耗严重;
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大量车辆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4.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5. 绿色生产和消费水平较低。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控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排放,加强空气和水质治理;
2.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建设,保护土地资源;
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车,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绿色性;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南京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南京市区土地覆被及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生物丰富程度有很大改观 ;两年 的植被覆盖指数 相差较大 ,说 明植被覆盖减 少显著 。
关 键 词 :生 态 环 境 监 测 ;C E S2 M;土地 覆 被 B R -;T
l 引言
南 京 地 处 长 江 下 游 平 原 ,北 纬 3 。 1 1 1 ~3 。 2
同时 ,对两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予 以评价 ,并
以 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土地覆被信息。
根据江 苏省 资 源 环 境 监测 中 心 的相 关 资 料 ,以及 对 部分模 糊 地 区进 行 野 外调 查 和实 地 验 证 ,将 南
年的土地覆被信息,在分析土地覆被复杂变化的
收 稿 日期 :20 0 0 6— 5—1 ;修 回 日期 :20 O ~ 7 7 0 7一 1 O .
对 比分 析结 果 。 因而 ,利 用 遥 感 技 术 可 以在 分 析 土地 覆被 变 化 的 基础 上 ,对 城 市 的生 态 环境 进 行 评价 和动 态 监 测 ,并 能够 实 时反 映城 市 的环境 问 题 ,为城市 生 态 环境 质量 评 价 和城 市 发 展 规划 提 供 客观详 实 的数 据¨ 。
在这 里 。
南 京 的城 市 发 展遵 循 着 以人 为 本 的思 想 ,人 们更关 注 于城 市 的生 态 环 境 质 量 状况 , 由此 对城
市生 态环境 的监 测 成 为 当前 的热 点 问题 。遥感 技
20 年的 C E S 04 B R - 的影像。在可见光 范围内, 2星 C E S2星 影 像 与 T 数 据 的 波 段 位 置 大 致 相 BR- M 当 J ,具有 相 似 的生 态学 特 性 ,便 于 利 用 两 种 数 据 的分 析处 理 。首 先 是影 像 标 准 假 彩 色 合 成 j , J 增强处理 ,提高影像清晰度 。然后 ,以 1 5万的 :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宁委发[2011]65号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正文:----------------------------------------------------------------------------------------------------------------------------------------------------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宁委发[2011]65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进一步促进发展转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现就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深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环保优先方针,推进生态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但由于我市多年形成的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结构型污染依然偏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为突出,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伴生而来的建设、交通、生活等污染日益显现,灰霾天气现象增多,总体环境质量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环境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
2、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城市,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张,污染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抑制增量、削减存量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积存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日益显现,环境安全的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需求的提高,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环境质量的任务显得十分迫切。
3、环境保护使命责任重大。
“十二五”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决战时期,是建设国家生态市、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攻坚时期,更是资源环境倒逼发展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南京环境调查报告
南京环境调查报告南京环境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京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南京市的环境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大气污染南京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差、雾霾频发等。
调查发现,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和燃煤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
为改善大气质量,南京市应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并加强工业和燃煤企业的环保措施。
三、水污染南京市的水污染问题同样严重。
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
此外,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导致了农田和水源的污染。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南京市应加强对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循环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同时加强对农业化肥和农药的管理。
四、垃圾处理南京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调查发现,南京市的垃圾填埋场已接近饱和,而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全面推行。
为改善垃圾处理情况,南京市应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立更多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并推广垃圾焚烧和填埋场的协同处理。
五、生态保护南京市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开发和乱建乱占现象,导致了许多湿地和森林资源的减少。
为保护生态环境,南京市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管,保护湿地和森林资源,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六、绿化建设南京市的绿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调查发现,南京市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城市中心地区的公园和绿地不够多。
为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南京市应加大对绿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公园和绿地的数量,并加强绿化管理,提高绿地的质量。
七、结语南京市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市民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南京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南京市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采取有效的措施,相信南京市的环境将会逐渐改善,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城市建设
4 年 间我 国的城 市化 率 仅 由 1 .% O 12
上 升到 1 .4 。 9% 9 ( )9 9 2 1 7 年至现 在 的改革 开放 阶
段 . 个 阶 段 我 国 城 市 化 率 快 速 提 这 升 0 0 城 市化 率达 到 3 2 % 。 20年 6 2 伴 随着 城 市 化进 程 的不 断 加快 .全
平 。 目前 .南 京市 内河 道 如秦 淮河 、
还 有可 能遇 上 以往未 曾面 临 的问题 。
来 了 明显 的生 态 环境 问题 .具 体 可 以分 为城 市 生 态 和 城市 环 境 污 染 两
金川 河等 河段 水 质已经 连 续 1 0多年 未 能达 到 地 表 水 V类标 准 。南 京 市
维普资讯
的生态 环境 问
e s i t e Cou s o m n h re f CO s rc i n i N ni n tu tO n aj g n
阶段 .此阶 段我 国城市 化进 程 缓慢 . 济、 社会 现 象。 市 化进 程 中人 口的 城 密集 .产 业 的集 聚 和城 市 规 模 的 扩 大给 城 市 生 态环 境 带 来 了一 系 列 的 负面 影 响…。近 年来 随着 中国城 市 化 进 程 的 明显 加快 .各地 城 市 均 出 现 了程 度 不 一 的环 境 污 染和 生 态 破 坏 问题 f。因此 如何在 城市 化进 程 中加强 生 态 环 境保 护 .确 保城 市 实 现 可 持续 发 展 成 为 了 当前 研 究 的
( )1 4 ~ 1 7 1 9 8年 的计划 经济 9 9
[ 城市规 划】
维普资讯
统退 化导 致 的水土 流 失 、荒 漠化 等 。 ( )城市化 中期 .面 临 的主要 生 2 态 问题包 括:地 表水 源污 染 、空气 质 量 下 降 :绿 地 减 少 ;固体 废 弃 物增 加 :文 化 、风 俗 的衰 退等 。 ( 3)城市 化后 期 .面 临 的主要 生 态 问题包 括 :城市 空气 质量 下降 、噪 声 污染 :生活 用水水 源 的水质 下 降、 水量 减少 :绿 地面积 不足 ;有 毒有 害 废 弃 物 增 加 ;光 、电 磁等 污染 加剧 等 。当然 .并非所 有城 市在 城市 化过 程 中的 生 态环 境 问 题均 与上 述 特 征 严 格对 应 。随着社 会 、经 济 、科 技 的 发 展 和 自然 的变 迁 .城 市化 进 程 中
南京市生态环境红线区域条目
4.91
2.39
八卦洲(左汊)上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管控区为一级保护区,范围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和一级保护区水域与本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二级管控区为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的水域范围和二级保护区水域与本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3.87
3.87
三桥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范围为:西E118°38'52”,N31°57'37″;南E118°38'56″,N31°57'34″;东E118°39'01″,N31°57'39″;北E118°38'58″,N31°57'39″范围内
0.03
0.03
小计
82.63
11.64
70.99
浦口区
3.98
1.56
2.42
八卦洲(主江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备用)
水源水质保护
水域范围为:八卦洲洲头至二桥桥位上游排水灌渠入江口(N32°9'50.36",E118°48'57.14")水域,总长约5公里。陆域范围为:水域与相应的长江防洪堤之间陆域范围
4.78
4.78
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水源水质保护
按照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景区规划确定
东片:东至京沪铁路支线,南至沿山大道,西至宁合高速、京沪高铁,北至汤泉规划路(凤凰西路、凤凰东路)、江星桥路、宁连高速、护国路。西片:北至后圩村、森林防火通道,东至万寿河、焦庄、董庄及森林防火通道,南至石窑水库、毛村,西至森林防火通道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南京市是中国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南京市农村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由于农村地区的污染源日益增多,农村生活垃圾无处不在,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污染,水质恶化,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南京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南京市农村环境问题,需要深入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
这就是本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通过对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为今后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参考。
1.2 研究目的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南京市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改善南京市农村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对南京市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为南京市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农村环境现状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南京市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存在的挑战,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深入分析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南京市农村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根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和方向。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情况,可以找出优秀的经验做法,为南京市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制定对策建议,可以有效地引导南京市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保障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南京 环境调研报告
南京环境调研报告南京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次调研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南京市的环境状况以及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南京市居民、政府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
三、调研结果3.1 空气质量根据数据分析,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南京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但仍然存在空气污染的情况。
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和二氧化氮,这主要与交通排放、工业生产和燃煤等因素有关。
在调查中,大部分居民表示对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满意,并且有一定的健康问题。
3.2 水质污染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南京市的部分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这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南京市的水质状况表示担忧。
3.3 垃圾处理南京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南京市主要采取了填埋和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垃圾,但这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南京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不满意,并且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力度。
四、挑战与建议4.1 挑战南京市环境问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首先,南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投入相对较低。
其次,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导致交通排放一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再次,南京市存在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治理能力相对较低,导致污染物排放无法有效控制。
4.2 建议为了改善南京市的环境状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提高环保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2)加强车辆尾气的治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3)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4)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南京市存在着空气质量不佳、水质污染严重和垃圾处理问题突出的情况。
生态环境厅培训计划
生态环境厅培训计划第一部分:培训概况1.1 培训目的生态环境厅是南京市负责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全厅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素养,推动生态环境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1.2 培训对象全厅职工1.3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将包括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环保技术与实务、环保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1.4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结合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
1.5 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期半年,包括离职前、离职后和在职期间的培训,总计500个工作小时。
第二部分:具体培训安排2.1 离职前培训在聘用人员即将结束工作的最后一个月,将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和环保技术与实务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2.2 离职后培训对于离职人员,放在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环保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3 在职期间培训在职期间将会举办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全厅职工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素养。
第三部分:培训保障措施3.1 培训资金厅领导将拨款支持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经费的投入。
3.2 培训资源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调动各类专家教授资源,确保培训的师资力量。
3.3 培训设施积极寻找培训场所,确保培训活动场地的充分准备。
3.4 培训档案建立明细的培训档案和学习档案,做好培训成效的跟踪评估。
第四部分:培训成效评估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我们将会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训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 培训师资力量与专业水平;3. 培训场地与设施的满意程度;4. 培训参与人员的满意度。
根据培训评估结果,将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做好后续的培训工作。
第五部分:组织实施方案厅领导将成立培训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培训主管、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南京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家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南京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家统一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南京市政府将不断推进城市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等各项措施,加快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国家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作为首批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南京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未来,南京将继续加大绿化投入,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南京市政府还将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推进“水城共融、山城共融、林城共融”,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障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南京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各项环境保护制度,积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南京市将重点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严格实行“一江一策”要求,建设环保执法检测机构,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确保长江水质不断改善。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南京市将加强排放源头治理和大气污染监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逐步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在土壤保护方面,南京市将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实现“滇池模式”,严禁污染企业迁出污染,防止环境跨区域污染。
三、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南京市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并执行中长期节能减排规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费成本。
南京市政府还将鼓励企业采用污染物减排技术和设备,加快迈向绿色制造。
同时,在能源利用和排放产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实际可行的生态平衡。
四、加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南京市政府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农民兴业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保障乡村旅游环境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五、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公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南京市政府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发扬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引导全民关注环境问题,改变不良习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测度及分析
[ 摘 要] 于 协调 发 展度 模 型 和 计 算 方 法 , 南 京 市 2 0 - 2 0 基 对 0 5 0 9年 的旅 游 经 济 与 生 态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状 况 进 行 了 研 究 。 结果 表 明 , 京 市 近 年来 的旅 游 经 济 与 生 态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度 呈 上 升 趋 势 , 于 一 般 协 调 发 展 水 平 , 非 常 接 近 良好 协 调 发 展 南 属 但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 促 进 南 京市 旅 游 经 济 与生 态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提 出 若 干 建 议 。 对 协调发展度
[ 图分类号] 5Z7 中 F 9.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43 8 (0 2 0 —0 90 文 1 7—7 4 2 1 20 7 —5 J
丰 富的 景 观 、 到 的服务 和 良好 的环 境 等 吸引 要 素而 周
发 展起 来 的一种 旅 游 形 式 。城 市 旅 游作 为 推 动 城 市
经 济 发展 和转型 升 级 的重 要 手 段 , 上 世 纪 7 从 0年 代 至今 一 直 为 国 内外 学者 关注 , 其原 因主要 来源 于 以下
(_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 4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 1 江 1062
江 苏 南 京 2 0 3 ;. 京 农 业 大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1 0 5 1073南 江 209)
升级 的相 关 建议 。
一
、
旅 游 经 济 与 生 态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度 的 概
念 及 测 度 方 法
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分区研究
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分区研究于忠华;苏伟忠;刘海滨;陈爽;卢宁川【摘要】Taking 49 towns and streets communities in Nanjing City as basic assessment units, and pressure and position two type factors as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divided the rural area of Nanjing City into three different types areas, namely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area, better environmental area and ordinary environmental area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claFssification matrix. The ke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control area and the k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a were regionalized, and the featur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and the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ifferent area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 could provide basis for decision - making in r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以南京市49个乡镇(街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构成农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矩阵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农村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分区,将其分为综合环境优良区、较好区和一般区3类,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确定了重点环境整治地区和重点环境保护地区,并分区评述了不同环境类型区的环境污染特征和环境保护战略取向.分区结果可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决策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6页(P56-61)【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分区;南京市【作者】于忠华;苏伟忠;刘海滨;陈爽;卢宁川【作者单位】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空间分区及区划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经济空间并进行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环境概况1.1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入海口347公里,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
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
距上海300公里,距北京1200公里,向西离重庆1400公里。
境内山岗、平原、河流交错。
全市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617.17万人。
1.2 自然环境概况1.2.1 地质地貌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南京市辖区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72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
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3%;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
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多宜性。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2%。
全市湖泊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
1.2.2 气候特征1) 气象特征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种时节,麦熟禾壮;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
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2) 气温及变化年平均气温15~16℃;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
气候的变率较大,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2007年平均气温17.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5℃。
3) 风速风向(风玫瑰图)南京市属季风气候,冬、夏间的风向转换十分明显。
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春季以东南和东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为主。
风向玫瑰图如下(静风占16.7%)。
南京市平均风速不大,大风的日数亦不多。
最大风速19.8m/s。
2007年平均风速为2.41m/s,年主导风为东风,频率21.7%。
图1 南京市风向玫瑰图4) 日照南京市的日照数量介于1766~2200小时之间,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
太阳总辐射量115千卡/平方厘米·年。
日照时数在季节分配上,以夏季(6~8月)为最多,约占年日照时数的30%左右。
南京市区占31.4%、高淳占32.5%。
冬季(12~2月)日照时数最少,约占年日照时数的20%左右。
2007年日照1680.3小时。
5) 降水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1081.4毫米,相对湿度76%。
南京以六、七月黄梅季节雨量最多,全年约有55%的降水集中在5~8月。
在季节分配上,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的降水大于秋季。
2007年降雨量为1070.9。
6) 蒸发南京市的蒸发量在1500mm左右,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最少,春、秋介于期间。
南京市的蒸发力在975~1025mm之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
7) 灾害性天气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寒潮、连阴雨、冰雹、炎热高温和旱涝。
丘陵岗地的干旱缺水和平原圩区的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另外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且热岛面积有扩大趋势。
1.2.3 土壤南京地区的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
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
土壤分布随地形地起伏呈现一定规律。
黄土岗地上分布着经旱耕有所熟化而形成的黄棕壤,平原、低洼杆区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南京市的南北跨度小,气候变化不大,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只是一个黄棕壤带。
同时,虽属丘陵地貌,而地面起伏也不大,气温、湿度和植被的垂直变化不大,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不明显。
在不同地区之间,因母质、水文和农业利用的不同,呈现出有规律的土壤地域性分布。
全市土壤分为7个土类、13个亚土类,按成土母质、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地区性因素的不同,分为30个土属,其下又以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的不同分为67个土种。
1.3 自然资源概况1.3.1 港口资源南京是滨江城市,地处中国沿海、沿江“T”型生产力布局轴线的交叉点,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南京岸线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5.2公里(不含江中洲岛岸线),约占全省的22.6%,居全省第一位。
其中,一级岸线53.3公里,二级岸线44.4公里,三级岸线97.5公里,占全市岸线比重分别为27.4%、22.7%和49.9%,岸线利用条件总体较好。
南京港辖区范围,长江北岸上自驷马河(乌江口),下至仪征泗源沟,全长110公里;长江南岸上自慈湖口,下至大道河,全长98公里。
除长江外,南京内河航道通航里程664公里。
1.3.2 矿产资源南京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54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
铁、铜、铝、锌、金、银、锶等15种矿储量江苏省第一。
4种进入全国前6位。
锶矿品位高、储量大,为东南亚之首。
在六合区境内发现了蓝宝石矿。
1.3.3 生物资源南京地处北亚热带,现代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
境内现有管束植物175科,630属,共1400余种。
常见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树、糯米椴等落叶阔叶林以及青冈、苦槠、冬青等常绿阔叶树种近50种;菰、何首乌等野生药用植物790种。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栖息、繁衍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河鹿、江豚、鸳鸯、长耳鹗、短耳鹗等。
1.3.4 林业资源建国初期,南京市保留森林面积仅1万公顷。
经过五、六十年代的群众性造林,森林植被逐步得到恢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99平方米。
2007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0.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
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748.39平方公里。
全市境内现有管束植物175科,630属,共1400余种,有苦槠、紫楠、红果榆等大量珍稀树种和珍贵地方特有树种,有以梅花、雪松为代表的多种花卉、观赏树木和丰富的竹类资源。
此外,我市野生山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野生药用植物790种,有白茅、益母草等;野生纤维植物90余种,有柳属、化香等;野生淀粉植物40余种,有栓皮栎、短柄桅等;野生油脂植物90种左右,有山胡椒、播娘蒿等;野生芳香油植物40余种,有石竹、薄荷等;鞣料植物50多种,有茅栗、龙牙草等;野生保健饮料食品植物20种以上,有野山楂、金樱子等。
森林旅游业迅速突起,全市已有老山、牛首山、雨花台区南郊、溧水无想寺、高淳游子山五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1.3.5 湿地资源南京的湿地资源非常丰富。
整个秦淮河长达100多公里,流域面积高达2600多平方公里,几乎占了南京湿地的半壁江山。
此外,玄武湖、金川河、燕子矶、乌龙潭等湿地遍布整个南京城,但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作为南京市内最大的湿地区域,玄武湖水面面积缩小到历史的最低点。
从1986年开始至今,18年的时间里玄武湖的湖面被蚕食近4万平方米。
虽然南京湿地资源丰富,但污染、破坏严重,河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2 社会经济概况2.1 人口2007年总人口达617.17万人,随着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城镇人口由04年418.4万人增加到05年的471.4万人。
同时,2000年以来南京市流动人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最大年涨幅达57.9%,2004年南京市流动人口达134.34万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很快,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12351人。
自九十年代以后,南京市的人口增长已不主要取决与自然增长,基于南京城市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吸引力,预计南京市人口规模在今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750万—800万,2020年前后跨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
“十一五”末南京市60岁以上老人将突破1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左右。
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逐年上升,表明就业压力会不断加大,并且老年保障体制将面临严峻考验。
2.2 社会经济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628.53亿元。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317元和8020元,较2006年增长8.5%和13.8%。
GDP 水耗、GDP能耗逐年走低,国土产出效益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逐年上升反映出南京市的社会经济向良性循环发展。
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总体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二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三是城市空间结构加快调整;四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五是社会结构加快转型。
2.3 城市建设2007年顺利实现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目标。
城市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推进和谐南京建设。
2007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330亿元,推进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一号线南延工程,建设地铁二号线东延仙林段;开工建设滨江大道下关段、幕燕段、江北滨江大道试验段、滨江大道南延工程;河西会展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铁路南站、宁和城际铁路、城市快速内环北线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二期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开工建设江南、江北沿江高等级公路。
2007年天然气供气总量约为345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煤气供气总量约为16000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约为600万吨/日,比上年提高了21万吨/日。
全年完成背街小巷整治201条,完成小区出新66个,完成房屋整治1026幢。
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80%“城中村”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整治任务。
全年“拆违”214万平方米、“拆破”30万平方米。
2007年建设完成中低价商品房7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51.7万平方米。
新购公交车1099辆,建设虎踞北路等一批公交枢纽站,完成龙蟠路、江东路、建宁路、中央路等5条公交专用车道建设,初步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主城区污水收集管网、郊县污水处理厂、江北垃圾焚烧电厂等一批环保重点工程。
2.4 水、土资源的利用2.4.1 水资源利用1) 水资源量南京市本地区的水资源不够丰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有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在年际和季节上分布很不均匀,丰水年可达43.8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7.4亿立方米,夏、秋季降雨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70%,冬、春季占30%。
但是,从南京市过境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