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反思。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创造出新的思想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1. 随想一:关于友谊的随想2. 随想二:关于梦想的随想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教师可以以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你是如何定义友谊的?或者你对梦想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话题。

Step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友谊或梦想),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历、观察或者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Step 3:随想写作学生个别完成随想的写作,可以参考小组合作中的观点和思路进行拓展。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

Step 4:合作分享学生将自己的随想进行分享,可采用小组内部展示或者全班交流的方式。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随想内容,并相互评论和讨论,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Step 5: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对友谊或梦想有新的认识吗?在合作交流中你有什么收获?你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是什么?四、教学要点:1.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观察中找到素材,培养其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随想进行评价,主要从思想内容、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进步。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随想写作,如人生、家庭、学校等。

2. 学生可以尝试将随想改编为短篇小说或者故事,培养其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随想二则学习教案

随想二则学习教案

学生情况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 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需要 进一步提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鉴赏 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随想二则的主要内 容、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
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讨论交 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分析随想二则的写作手 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 夸张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手法进 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 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与 同伴分享阅读体验和收获。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明了
文章采用分节的方式,每节都有明 确的主题,使得整篇文章结构清晰, 易于理解。
《培根随笔》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随笔集, 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阐述了 众多人生哲理和智慧,可 与本文进行互文阅读。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及理由
《家》、《春》、《秋》
巴金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以家庭为背景,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封建家庭的腐朽和堕落,以及青年一代 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和对民主主义的追求。推荐理由:作品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有助于深入了解巴金的创作 风格和思想内涵。
提供写作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构建 文章框架和丰富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改写练习,将所 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同时,可 以组织写作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
Part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课程内容概述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了随想二则的背景、作者及核心思想,分析了文 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探讨了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随想二则》 教案

《随想二则》 教案

内容特点
作品以平实、简洁的语言 ,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反思文革教训。
影响和地位
《随想录》被誉为“二十 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是巴金先生晚年反思和忏 悔的代表作品。
《随想二则》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 经历了文革动荡,社会处 于转型期,人们开始反思 过去的错误和教训。
个人背景
巴金先生在文革期间遭受 迫害,经历了巨大的痛苦 和磨难,这成为他创作《 随想录》的重要动因。
小组合作
分组讨论《随想二则》的主题和意义,互相交流心得 体会。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小项目或实践活 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
总结词
内容充实,重点突
详细描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随想二则》,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 人生观,同时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引导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故事导入
导入目的: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后续 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内容:讲述一个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小 故事,引导学生进入 课文情境。
讲授新课
讲授方式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讲授内容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思想 内涵等。
讲授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人生意义和价值
作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呼吁 人们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反对虚 伪、残忍和丑恶。
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 用最广泛,且其他教学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

随想二则

随想二则

《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平凡的魅力》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第2自然段和《平凡的魅力》的第2自然段。

3、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和平凡人生的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第2自然段和《平凡的魅力》的第2自然段。

3、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和平凡人生的感悟。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生字注音羁绊(jī bàn)巍峨(weī é)浩瀚(hào hàn)广袤(guăng mào) 老当.益壮(dāng) 跋.涉(bá) 聆.听(líng) 揶揄(yéyú) 晨曦.(xī) 真挚.(zhì) 绚烂.(xuàn) 一泓.(hóng)生词解释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一作“留连”、“流涟”。

巍峨:高大的,高大雄伟;倾侧不稳,多形容醉态;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广袤:广阔,宽广。

喧响:发出喧闹的声音,喧闹声。

灿烂:形容光芒等照得非常耀眼夺目。

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好。

跋涉: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徒步过河,形容旅途的艰苦。

不虚此生:今生没有虚度,没有白来。

绚烂:光彩炫目;文辞华丽、富赡。

揶揄:嘲笑。

一泓:一片或一道(清水)二、作者简介汪国真(1956~ ),中国大陆当代诗人。

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人)。

2024年《随想二则》教案

2024年《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的生词和短语,如“随想”、“感悟”、“人生”等;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的句型和语法,如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生词和短语:随想、感悟、人生、岁月、青春、梦想、追求、努力、坚持、勇敢、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拼搏、奋斗、成功、失败、挫折、困难、挑战、机遇、选择、决策、行动、目标、理想、现实、心态、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传统、现代、未来、过去、现在、回忆、经历、经验、教训、智慧、知识、才能、天赋、性格、气质、品质、人格、道德、伦理、法律、规则、制度、体制、机制、模式、方式、方法、技巧、技能、能力、力量、能量、活力、热情、激情、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人际关系、社交、沟通、交流、表达、理解、尊重、信任、合作、竞争、冲突、矛盾、和谐、平衡、稳定、安全、健康、幸福、快乐、悲伤、痛苦、绝望、希望、信仰、信念、信心、精神、心灵、心理、情感、情绪、感觉、知觉、意识、思想、观念、理念、信仰、道德、伦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传统、现代、未来、过去、现在、回忆、经历、经验、教训、智慧、知识、才能、天赋、性格、气质、品质、人格、道德、伦理、法律、规则、制度、体制、机制、模式、方式、方法、技巧、技能、能力、力量、能量、活力、热情、激情、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人际关系、社交、沟通、交流、表达、理解、尊重、信任、合作、竞争、冲突、矛盾、和谐、平衡、稳定、安全、健康、幸福、快乐、悲伤、痛苦、绝望、希望、信仰、信念、信心、精神、心灵、心理、情感、情绪、感觉、知觉、意识、思想、观念、理念、信仰、道德、伦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传统、现代、未来、过去、现在、回忆、经历、经验、教训、智慧、知识、才能、天赋、性格、气质、品质、人格、道德、伦理、法律、规则、制度、体制、机制、模式、方式、方法、技巧、技能、能力、力量、能量、活力、热情、激情、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人际关系、社交、沟通、交流、表达、理解、尊重、信任、合作、竞争、冲突、矛盾、和谐、平衡、稳定、安全、健康、幸福、快乐、悲伤、痛苦、绝望、希望、信仰、信念、信心、精神、心灵、心理、情感、情绪、感觉、知觉、意识、思想、观念、理念、信仰、道德、伦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传统、现代、未来、过去、现在、回忆、经历、经验、教训、智慧、知识、才能、天赋、性格、气质、品质、人格、道德、伦理、法律、规则、制度、体制、机制、模式、方式、方法、技巧、技能、能力、力量、能量、活力、热情、激情、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人际关系、社交、沟通、交流、表达、理解、尊重、信任、合作、竞争、冲突、矛盾、和谐、平衡、稳定、安全、健康、幸福、快乐、悲伤、痛苦、绝望、希望、信仰、信念、信心、精神、心灵、心理、情感、情绪、感觉、知觉、意识、思想、观念、理念、信仰、道德、伦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传统、现代、未来、过去、现在、回忆、经历、经验、教训、智慧、知识、才能、天赋、性格、气质、品质、人格、道德、伦理、法律、规则、制度、体制、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中的生词和短语详细的补充和说明:《随想二则》作为一篇以思考和感悟为主题的课文,其教学内容中的生词和短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关键。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总结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

教师提问:“你们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师提问:“课文中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尝试写随笔,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自己写的随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写作心得。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写随笔有什么作用?你们平时有没有写随笔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抨击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警醒和对现实的关切。

在备课过程中,我围绕这篇课文的关键词“阿房宫、秦朝、奢靡、历史”展开,组织了以下的内容。

阿房宫,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大型建筑,是秦朝时期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之一。

它的修建始于秦始皇时期,历时十年之久,是当时劳民伤财的代表性工程。

然而,阿房宫的命运多舛,建成后不久就遭遇了项羽焚毁的厄运,成为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与辉煌,同时也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与荒淫。

然而,阿房宫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还代表了秦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高一语文晨读材料 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高一语文晨读材料    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高一语文晨读材料美文赏读我喜欢出发(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

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真庆幸,我还没有老。

却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

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目标实现了,那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品读】:喜欢出发是一种不停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确切地说是时刻在追求着进步、完满。

人生来不可能就见过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和森林的神秘,但正因为有追求的想法有充实自我的需要,才没有了遗憾,感受到人生的完满。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喜欢出发应该具有的素质,那就是志向与意志,只有如此,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度此生。

从汪国真的喜欢出发,我们感受到一种探险,触摸到了一颗年轻的心和体会到一种豪情,终于明白比路更远的只能是人的脚和那颗永远追求完满的心灵。

文学常识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教案一: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文章、图片、演示文稿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认为主动思考的意义何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和价值,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步骤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演示文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或亮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三:提供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或故事,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一些问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观点。

步骤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互相交流和讨论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

《随想二则》教案XXX《随想二则》XXX《我喜欢出发》XXX《平凡的魅力》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第2自然段和《平凡的魅力》的第2自然段。

3、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和平凡人生的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第2自然段和《平凡的魅力》的第2自然段。

3、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和平凡人生的感悟。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生字注音羁绊(jī bàn)巍峨(weī é)浩瀚(hào hàn)广袤(guăngmào)老当益壮.(dāng)跋涉(bá)聆听(líng)揶揄(yéyú)晨曦(xī)真挚(zhì)绚烂(xuàn).....一泓(hóng).生词说明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一作“留连”、“流涟”。

巍峨:高大的,高大雄伟;倾侧不稳,多形容醉态;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老当益壮:年龄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XXX之志。

——《滕王阁序》)拘束: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广袤:广阔,宽阔。

喧响:发出喧闹的声音,喧闹声。

灿烂:形容光芒等照得非常耀眼夺目。

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好。

跋涉: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徒步过河,形容旅途的艰苦。

不虚此生:今生没有虚度,没有白来。

绚烂:色泽炫目;文辞华美、富赡。

揶揄:嘲笑。

一泓:一片或一道(清水)二、作者简介XXX(1956~),中国大陆当代墨客。

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XXX中文系。

XXX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XXX、XXX、XXX、XXX(美国人)。

我喜欢出发(公开课)

我喜欢出发(公开课)

随想二则
随想二则
• • • •
有梦想的的人是幸福的, 而为了梦想去努力, 虽然没有达到, 却无怨无悔。
随想二则
1.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 (2-6段)
• 凡是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 流连昨天是一种羁绊。
• ——人不能躺在既得的成就中流连忘返,
不思进取。 (第2段)
感悟
随想二则
看图找文中对应的句子,填写以下表格,体 会作者喜欢出发的原因 (第3-6段)
自然 环境 环境 特点 面对 困难
大山 大海 大漠 森林
明 确
“出发”,就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感悟
小 结 出发——追求、探索、前进
随想二则
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志向+意志
拓展
四、结合实际,畅谈梦想
随想二则
“中国梦”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同学,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请看微电影:《田埂上的梦》(卓君)
• 作者用“我喜欢出发”一句统领全文, 写自己为什么喜欢出发和怎样出发,抒发 了自己对“出发”的感受与体会。
感悟
随想二则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文章的中心是围绕哪句话开展的?
明 确
我喜欢出发。(第1段)
感悟
随想二则
(二)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和该怎样出发?
(2-7段)
1.作者喜欢出发的原因有哪些?(第几段)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出发?(第几段)
巍峨 浩瀚 广袤 神秘
坎坷 浪涛 风沙 猛兽 深刻 勇敢 沉着 机敏
感受 到的 内涵
随想二则
2.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出发? (第7段)
• 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

我喜欢出发教案

我喜欢出发教案

第三课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教学目标: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我喜欢出发》的倒数第2自然段。

2、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的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其著名的作品,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追求的感悟。

教学步骤:一、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后,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中形成一种热潮;1990年全国高校出现他的诗歌朗诵热,同年,他还和他的“粉丝”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他用真情的诗歌,影响了很多青年人。

他是谁呢?他就是汪国真。

那么他的诗文为什么会有如此轰动的效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汪国真文章的魅力。

(板书:我喜欢出发汪国真)二、作者简介汪国真(1956~ ),中国大陆当代诗人。

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俄国人)、狄金森(美国人)。

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

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

汪国真的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

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诗歌,离我们很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他的诗中找到富于哲理和审美意味的答案,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

他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

随想二则(汪国真)教案

随想二则(汪国真)教案

随想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汪国真的一些基本资料。

2.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不断进取的人生激情。

3.培养学生的读、品、赏的能力。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5.教学重点1.品味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观点。

2.注重文章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启发。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发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启发点拨法、讲解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激趣导入回忆陶渊明、姚明、张海迪等人,让学生说说这些人的事迹,然后教师大致讲解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诠释。

二、作者简介汪国真(1956~),当代诗人。

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其诗文主题积极向上,情感昂扬而又超脱,语言清新自然,形象之中寓含深刻的哲理,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欢,并因此曾在全国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致友人汪国真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三、感悟、朗读(一)借助注释朗读课文(二)感悟1.“我喜欢出发”中的“出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出发”,就是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2. 找出并朗读文中表述“我喜欢出发”原因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因为只有不断出发才有机会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3.达到高远目标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不问“两脚”和“双手”?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以及不仅为追求光荣的结果,更为追求一种境界的心态。

因为“两脚”“双手”是靠志向和意志指挥的。

四、品读1.品读第2自然段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双脚是有形的,可以被“绊住”;“未来”是无形的,也可以被“绊住”吗?“未来”是指高远的目标,它能被眼前“太深的流连”绊住,意在说明人不能留恋于某一次暂时的成功,而忘却了高远的目标。

2024版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设计

2024版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设计
利用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丰富藏书和档案资源,通过检索和 借阅相关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料,获取与主题相关的历 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背景资料。
互联网
利用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通过 关键词搜索、浏览相关网页和下载电子文献等方式,获取 最新的研究成果、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等资料。
田野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当地的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分析 和解读提供实证依据。
工作出发是为了职业发展而离开 当前工作环境,去接受新的工作 挑战和机会。工作出发的优势在 于提升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网络, 但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 文化。
2024/1/29
13
出发过程中的挑战与成长
• 挑战未知:出发往往意味着进入未知领域,面临新的环境和问题。这需要人们具备勇气和决心,去克服恐惧和 不安,迎接挑战。
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设 计
2024/1/29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9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出发主题探讨 • 资料搜集与整理 • 教学设计与实施 •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2
01
引言
2024/1/29
3
教学目标
2024/1/29
01
让学生了解“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这篇文章的背 景、主题和作者观点
17
资料的分析和解读
01
内容分析
02
统计分析
03
比较分析
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包 括词频统计、关键词提取、主题归纳等 处理,以揭示资料所蕴含的主题、观点 和情感等信息。
对收集到的数值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 括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处理,以 揭示数据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和趋势等信息。

设计一份青春随想教案: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发现内心世界

设计一份青春随想教案: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发现内心世界

青春是一个充满着梦想、希望和无限可能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渴望追求自我认知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设计一份青春随想教案,既需要从学生自我出发来引导,也需要启发他们发现内心世界,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成长。

一、学生自我出发自我出发是指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而在青春期,学生可能会面临诸如自我认知不足、迷茫等情况。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1、身体探索: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所代表的感觉。

例如,让学生安静下来,闻闻身上的气味、感受手指的触感、听听心跳的声音等等。

通过身体的探索,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2、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情和才能,从而更自信地面对未来。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等等,并鼓励他们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在价值。

3、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念,了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情、爱情、家庭等方面的看法,并辅以一些情境分析和案例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

二、内心世界的发现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发现内心世界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内在需要和情感需求。

设计一份青春随想教案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启发学生:1、情感表达: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感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核心。

例如,可以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最近的情感变化,并对所表达出的情感进行分析和理解。

2、自我观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了解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记录,记录下自己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等,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内在变化。

3、自我探索:通过自我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自我探索的活动,如画画、写诗等等,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在设计一份青春随想教案中,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喜欢出发

我喜欢出发
经典诵读《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时间
年级
五学年
课文题目
《我喜欢出发》




1、熟读成诵,正确认识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韵律感
3、理解文意。




1、疏通文意。
2、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教学过程


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四、学生齐读,注意语速。
五、分小组朗读,其他小组找出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我喜欢出发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幼教3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知识积淀匮乏,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能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我喜欢出发》选自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教学板块,是课内阅读课文。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散文,感悟文本,品味语言。本文是汪国真的一篇随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学习本文可以从作者的独特感悟中受到启发教育,同时学习风格独特的语言。
学生看投影。
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介绍,加深学生对汪国真的了解,引发对文章阅读的热情。
三、整体感知,诵读欣赏
(13分钟)
1.教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齐读。
朗读要求:注意朗读的停顿、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慢慢练习、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举手,教师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同学的自我评价。大家自由交流,对示范朗读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这篇文章的中心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明确:“我喜欢出发。”
3.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说出具体原因。然后是应该怎样出发,怎样做?同学之间可分组讨论,找出依据。
明确:
原因: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于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因为出发才能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6.概括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明确:文章思路清晰,第一段提出中心,二至六自然段分析问题,第七自然段得出结论。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我喜欢出发(公开课)

我喜欢出发(公开课)

随想二则
1.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 (2-6段)
• 凡是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 流连昨天是一种羁绊。
• ——人不能躺在既得的成就中流连忘返,
不思进取。 (第2段)
感悟
随想二则
看图找文中对应的句子,填写以下表格,体 会作者喜欢出发的原因 (第3-6段)
自然 环境 环境 特点 面对 困难
大山 大海 大漠 森林
2.给文章标自然段,说说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观点:我喜欢出发。 (第1段) 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观点: 我为什么出发和怎样出发的问题。 (2至7段) 第三部分总结论点、回应开头: 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第8段)
文章结构:总—分—总
感悟
随想二则
3.自由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 确
“出发”,就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感悟
小 结 出发——追求、探索、前进
随想二则
喜欢出发应具有的素质:志向+意志
拓展
四、结合实际,畅谈梦想
随想二则
“中国梦”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同学,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请看微电影:《田埂上的梦》(卓君)
随想二则
随想二则
• • • •
有梦想的的人是幸福的, 而为了梦想去努力, 虽然没有达到, 却无怨无悔。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3课
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主讲:钟秋香
随想二则
随想二则
布达拉宫


随想二则
黄果树瀑布
黄 山
随想二则
九寨沟
漓 江
沙 漠

《我喜欢出发》PPT课件教案

《我喜欢出发》PPT课件教案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时间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作者介绍及背景0102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0102关键语句解读及赏析解读赏析03出发主题探讨与展示Chapter出发的意义和价值拓展视野挑战自我增进交流不同类型的出发经历分享学习出发旅行出发讲述为了学习新知识或技能而踏上的旅程,如留学、参加培训等。

工作出发克服困难在出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通过克服这些困难,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挑战未知出发往往意味着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情境,需要人们勇敢地去适应和探索。

自我成长通过出发的经历,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出发过程中的挑战与成长04相关文化与艺术作品展示Chapter《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的这部小说描述了一群年轻人追求自由、不断探索的旅程,充满了对出发的渴望和体验。

《背包十年》小鹏的这本书记录了他十年的背包旅行经历,展现了对不同文化和风景的深刻体验,激发了人们对出发的向往。

《一个人的朝圣》蕾秋·乔伊斯的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老人为探望病危友人而独自踏上漫长旅程的故事,展现了出发对于人生意义的影响。

1 2 3《星月夜》《大江东去》《旅行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出发解读西方文化中的出发东方文化中的出发跨文化背景下的出发05学生互动环节设计与实施Chapter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出发经历分组讨论内容时间安排展示与交流01020304角色分配表演过程场景布置互动环节角色扮演:模拟一次出发过程现场采访:了解同学们的出发感受01020304采访对象采访内容采访方式互动环节06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Chapter关键知识点回顾与总结出发的意义和重要性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应对旅途中的挑战出发带来的收获与成长拓展阅读资源推荐相关书籍电影与纪录片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制定个人旅行计划01分享旅行经验02参与旅行相关活动03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对文章艺术手法的把握。
锻炼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
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总结体会
(2分钟)
学完这篇文章,我们很多时候应该反思我们自己,自己是不是有明确的目标?自己有没有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学习汪国真对完美人生的不懈追求,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
学生总结,归纳,反思。
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6.概括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明确:文章思路清晰,第一段提出中心,二至六自然段分析问题,第七自然段得出结论。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学生理顺文章思路,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作业布置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板书设计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价值:有理想,有志向,热爱生活
《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我喜欢出发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幼教3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知识积淀匮乏,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能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我喜欢出发》选自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教学板块,是课内阅读课文。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散文,感悟文本,品味语言。本文是汪国真的一篇随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学习本文可以从作者的独特感悟中受到启发教育,同时学习风格独特的语言。
六、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2分钟)
1.背诵倒数第二自然段。
2.搜集汪国真的诗集,找出自己喜欢的篇章抄到摘抄本上。
3.自己试着写一篇励志的小散文。
学生记录。
在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兴趣,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重视文章的德育教育,重视文章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引领。
5.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话,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好在哪。教师作品评、引导、补充。
6.感受形象。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主人公形象。
明确:拥有远大的志向与坚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青年诗人。
学生齐读。
学生练读。
学生朗读。
师生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提出意见。
举手示意教师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这篇文章的中心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明确:“我喜欢出发。”
3.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说出具体原因。然后是应该怎样出发,怎样做?同学之间可分组讨论,找出依据。
明确:
原因: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于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因为出发才能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汪国真的一些基本资料。
2.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不断进取的人生激情。
3.培养学生的读、品、赏的能力。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教学重点
1.品味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观点。
2.注重文章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启发。
教学难点
从文章中发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教育意义。
初步理解与感悟;练习朗诵技巧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20分钟)
1.作者没有说喜欢登上山峰或者喜欢成为科学家之类的豪言壮语,却说喜欢“出发”有什么新意?
明确:人们常常赞扬终点,赞扬成功;而很少去赞扬起点,赞扬出发。作者却独辟蹊径,从出发这个角度立意,告诉我们不要停止不前,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真切地感受自己的奋斗过程,去追求自己的完美人生。
5.如何理解汪国真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哪些教育意义?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人生中不要停留,要勇往直前,不畏艰辛,只有拥有远大的志向与不屈的意志,去不断进取,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此生!
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应该消极懒惰,无所事事,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不畏艰难,走出自己光辉的人生之路!
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3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一篇散文——《我喜欢出发》。关于汪国真,我们看看都有哪些需要了解的资料。
汪国真,1956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是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另外,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
学生看投影。
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介绍,加深学生对汪国真的了解,引发对文章阅读的热情。
三、整体感知,诵读欣赏
(13分钟)
1.教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齐读。
朗读要求:注意朗读的停顿、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慢慢练习、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举手,教师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同学的自我评价。大家自由交流,对示范朗读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怎样出发: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4.文章运用的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具体位置并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排比,共有三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壮大了文章的气势。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启发点拨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5分钟)
展示陶渊明、姚明、张海迪等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人的事迹,然后教师大致讲解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诠释。
学生看幻灯片,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