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为了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和提取效率,科研人员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优化。
本文将就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番茄红素的特性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丰富抗氧化活性的类胡萝卜素,其在番茄果实中的含量较高。
番茄红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于抗氧化、抗癌、降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提取番茄红素对于开发和应用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步骤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选取新鲜成熟的番茄作为原料,对番茄进行清洗、切片、去皮等预处理操作,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保留番茄红素所在的细胞结构。
2. 提取:用适当的溶剂将番茄红素从番茄细胞中萃取出来。
常用的溶剂包括正己烷、乙醇等,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3. 过滤:将提取液通过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去除残渣和悬浮物,获得纯净的番茄红素提取液。
4. 浓缩: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溶剂,获得浓缩的番茄红素提取物。
5. 结晶或凝胶化:通过结晶或凝胶化等方法将浓缩的番茄红素提取物进行进一步处理,提高番茄红素的纯度和稳定性。
三、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策略为了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和提取效率,提取工艺的优化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策略:1. 确定最佳的提取溶剂和比例: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剂比例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效率。
不同的番茄品种和不同的工艺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溶剂和比例。
2. 优化提取时间和温度:提取时间和温度是影响番茄红素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调节提取时间和温度,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3. 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对于保留番茄红素并提高提取效率也很重要。
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干扰物和提高番茄红素的释放率。
4. 使用辅助技术:辅助技术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溶解度和提取速度,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番茄红素微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番茄红素微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一、产品和技术简介: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番茄红素具有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的功能,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防癌作用,对子宫癌、肺癌、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非常强。
在空气中放置的番茄红素对光十分敏感,尤其是对日光和紫外光,日光下半天,番茄红素基本损失殆尽,紫外光下三天损失40%。
因此对其进行微胶囊化是十分必要的,微胶囊化可延缓其变质,增加货架寿命,并且可以应用于方便食品中,便于携带和使用。
采用微胶囊技术,选择适当的壁材与番茄红素混合后进行均质,使其转变成O/W型的乳化液,再经喷雾干燥技术得到番茄红素微胶囊。
所得产品包埋率在85%以上,基本达到工业化生产指标。
本项目工艺简单,操作容易。
此过程可以进行连续性生产,且生产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毒副作用。
二、应用范围:保健食品。
三、生产条件:市售的食品添加剂、乳化剪切机、喷雾干燥塔。
四、成本估算:
3%的番茄红素油树脂为2000元/千克,包埋1千克3%的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生产成本约为300元/千克。
五、提供技术的程度和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承包工程或工程设计。
番茄红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的优化
番茄红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的优化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因此,提取和测定番茄红素的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番茄红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的优化。
1. 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的果实中,因此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通常涉及番茄果实的处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番茄红素提取方法:1.1 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番茄红素提取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将番茄红素从番茄果实中提取出来。
首先,将番茄果实切碎并加入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搅拌和震荡等方式使番茄红素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最后使用离心机将有机溶剂层和番茄红素分离。
1.2 超声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增加提取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番茄果实置于超声波设备中,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和热效应,促进番茄红素的释放和扩散。
超声辅助技术可以加速提取过程,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1.3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利用酶的作用将番茄红素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番茄果实切碎,并加入适当的酶溶液(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然后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酶解反应。
酶溶液中的酶可以分解果胶和纤维素等物质,使得番茄红素释放出来。
最后,使用离心机将番茄红素和酶溶液分离。
2. 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下是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2.1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对于番茄红素的测定,常用的波长为471 nm。
该方法通过制备番茄红素的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它们在指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通过比较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利用色谱柱将番茄红素与其他物质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番茄红素的相对浓度。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
1 [c p n s i c e s d b co n a s l o Th d u o 。 n ix d n a a mp r 1 。 v o y o e e wa n r a e y mlr e c p n mi f n e a d i n a t ia t 3 i o ' t( r o m ̄
 ̄ a i a d tI2 pr y drng n T&%  ̄dee to e h d o yc pe lr e c p u a i %e 7o l e The t d1 s we h h a ii t ci n m t o f) o nem co n a a ' t on  ̄ D- uti d . n u ho d t att em hl
子式 为 c0 6相 对分 子 质量 为 5 6 8 , 名 : , 4 , H5 3 .5 又
一
研 究来 源十 天然 植物 中的 番 茄红 素 j适蜒添 加 食 f 品中或者 作 为药 品来使 用 显得 非常必 要 。 J 。
国外 已有企业 从番 茄 中提取 出番茄 红素作 为功 能性 添加 物 或药物 中 的功 能性成 分来使 用。 以色列
中包括番茄红 素。番茄红 素在西 方饮食 中非 常盛
行 。 已被多 数国家批 准使 用 于食 品 、 化妆 品和药品 。
E本 公 司生 产 出 番 茄 红 素 为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的 药 t
番茄红 素 广泛 存 在 于 大 自然 的许 多 红 色 食 品
中, 如番茄 、 瓜 、 萄抽等 , 中番 茄红 素在番 茄 中 西 葡 其
芨番 茄红 素产 品 , 并在 欧 洲及 北 美 等地 建 分销 机
构 。截 止 到 现 在 . 有 美 国 H n e kroai 、 已 e k l(} rt n p o Ma hehm C e cl o k i td等 公 司 及 几 家 k tsi h mi e sImi aW e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
目前,世界上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有几种,植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
根据不同的工艺所提取出的番茄红素在品质及对人体的健康保健上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一下番茄红素的几种提取工艺及它们的优缺点。
1、番茄原酱提取法(植物提取法)
工艺:首先精选**优质番茄,经过打浆粉碎,去除表皮、种子、纤维等残渣等工序后生产的番茄原酱,再经过科学萃取技术提取天然番茄红素。
(红墺自主研发的单一有机溶剂提取结晶分离工艺法提取番茄红素,获国家相关专利项目。
)
原料:番茄原酱
优势:产品质量好,品质高,呈完全的自然状态,拥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天然活性,是其他工艺所不可取代的天然特性。
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提取周期长。
小知识:十吨番茄,十天时间,只能提取40公斤左右番茄红素。
2、超临界CO2法(植物提取法)
工艺:利用CO2作为萃取剂,从番茄皮渣中萃取番茄红素,分离和纯化其有效成分。
原料:番茄皮渣
小知识:农药一般附着在果实表皮,很难清洗,有无农药残留很关键。
3、化学合成工艺:利用化学分子式,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番茄红素。
优势:工艺简单,成本低。
缺点:产品质量差,有异味,会增加人体肾功能代谢负担。
4、微生物发酵法工艺:通过藻类,真菌及酵母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类似于细胞排泄。
优势:成本低,周期快,颜色鲜艳。
缺点:有异味,对人体影响目前不确定!
总结:
在番茄原酱提取的番茄红素中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天然活性,是其它提取工艺所不可替代的。
纯天然的番茄红素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效果佳。
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研究
3 Si t cR sac eatet, ea d syU i rt,h nzo 40 5 ) . e i eerhD pr n H n I ut n e i Z eghu 50 2 c nf i m n n r vs y
Ab ta t Be a s fu tb l yo y o e e,wesude ro n a s lt n o y o e e t mp o eissa i— sr c : c u e o nsa i t fL c p n i t id mic e c p u ai fL c p n oi rv t tb l o i o ih ,h a ,oy e t t frl t e t x g n ec.An y t e e p rme t y g d b h x e i n ,we d tr n d t e o tmu wa fmire c p uain eemi e p i m y o c o n a s lto h
Wa o o n l ,rtoo l atra d C r tra S 1,a d e s e o c n rto S 3% , S c mp u df ms ai fwalm ei a O mae l Wa 2: n mu i rc n e tain Wa 0. i l n e i f
( .col f odSi c n u io nier g C iaA r utr U i r t,B in 10 8 ; 1 Sho o o c neadN tt neg e n , h g cl e nv sy e i F e ri n i n i u ei j g 00 3 2 Sho o Fo c ne Xni gA r utr U i r t, i ag 80 5 ; . ol f odSi c , i a g cl e nv sy X ̄i 30 2 c e j n i u ei n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
第8卷第1期2002年3月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B everage&F ast Frozen Food IndustryVol.8No.1Mar,2002文章编号:1007-0818(2002)01-0030-03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滕洁①,卞疆,刘元军(江苏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17)摘 要: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和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此外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红素的保留率。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微胶囊化Abstract:Technique of lycopene extraction and microencapsulation in a wall system consisting of gelatin and sucrose by spray dring,and mass detection method of lycopene microencapsulation were outlined.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2 ty of lycopene was increased by microencapsulation.The addition of antioxidants was im portant for the stability of ly2 copene.K ey w ords:Lycopene;extraction;microencapsulation0 前言番茄红素(L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又名:ψ,ψ-胡萝卜素,呈红色。
番茄红素是无环类胡萝卜素,具有独特的共轭双键长链,是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1]。
番茄红素是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英国许可使用的食用色素中包括番茄红素。
【文献综述】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
文献综述应用化学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它是一种不含氧的不饱和类胡萝卜素。
1875年,Millardet从番茄中得到了番茄红素的粗提取物,当时将其命名为solanorubin[1]。
后来,Schunck发现番茄中的这种红色素和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不同,将这种红色素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对番茄红素进行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的异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2],分子量为536.85。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末端无芳香环,为开环结构的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
番茄红素呈黄色到红色,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熔点为175℃,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有机溶剂。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常以全反式的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木瓜和芒果等水果的根部,其中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为最高。
而人体血清中的番茄红素主要以顺式构型存在,含量为0.2-1.0umol/L,反式构型只占41%[3]。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研究最多的是β-胡萝卜素,因为它是维生素A的前体,对维持人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环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源活性,番茄红素一直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色素,所以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然而,番茄红素不仅给番茄等其他水果提供了鲜艳的红色,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防癌抗癌的作用。
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具有效抗氧化的活性物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很强,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β-胡萝卜素的2倍以上。
番茄红素已经成为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脂溶性天然色素,它被人们誉为“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4]。
目前,世界上番茄红素的开发生产主要是从植物番茄中提取,主要有直接粉碎法,固液萃取(浸提法),酶反应法,超临界萃取法。
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
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一、番茄红素有机溶剂提取法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
而在诸多的有机溶剂中,选用氯仿作有机溶剂来提取番茄红素效果最好。
主要步骤包括:新鲜番茄或番茄皮干燥、粉碎,选用一种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作为萃取液进行固液萃取,最后将萃取液真空浓缩,得到番茄红素的粗制品,此法简单易行。
但由于番茄中还含有其它成分,而且有机溶剂会有痕量残留,只单单采用溶剂萃取,得到的产品一般纯度不高,番茄红素含量约在5%~15%左右,而且通常不会产生番茄红素晶体,而是一种呈油状的物质即番茄红素油树脂。
二、番茄红素酶法提取利用番茄皮自身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反应来提取番茄红素。
其工艺为:番茄打浆粉碎→加碱调节pH值7.5~9.0→45℃~60℃加热搅拌5h→过滤除去表皮、种子和纤维等残渣,得提取液将抽提液pH值调整为4.0一4.5,类胡萝卜素凝聚沉淀静置,虹吸除去上部浑浊液,得番茄红素沉淀→沉淀调整pH后干燥真空浓缩→成品加食盐保存。
通过外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方法来提取番茄红素。
其工艺流程为:清洗鲜番茄→100℃热烫去皮→用高速搅拌机打浆粉碎→添加0.2%~0.5%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在50℃条件下处理3h,除去90%的果胶、纤维素等非色素物质→离心→沉淀用96%的乙醇洗涤、过滤→乙醇和植物油提取→分离油相、产品。
三、番茄红素超临界CO2萃取法采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分离和纯化有效成分,共考察了四个因素:萃取压力(7.5mPa~30.0mPa),温度(40℃~50℃),C仇流速(5kg/h~50kg/h),萃取时间(0.5h~4.0h),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为15mPa~20mPa,温度40℃~50℃,流量20kg/h,时间1h~2h,其得率可达到卯%以上.四、高速逆流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简称HSCCC)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液一液分配色谱技术,与传统的柱色谱需使用固体填料不同,该分离方法是在两相之间进行,在高速运转产生重力场的条件下,使固定相在分离柱中实现高的保留而进行分离,因而没有不可逆吸附,具有样品无损失、无污染、高效、快速和大制备量分离的优点。
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研究和稳定性实验
收稿日期:2006-介:孙传庆(1970- ), 男, 四川邻水人, 讲师,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工艺、天然产物、环保材料。
166 No. 2. 2007
食品添加剂
以后, 如果没有其它介质的保护作用, 在光照、高温 和氧气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4]。此外, 番 茄红 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 在水中不能溶解, 难以均匀地添加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水溶性产 品中。番茄红素的不稳定性和不溶性的特点使它的 应用和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如何更方便有效地 使用以及如何延长保存时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采用微胶囊技术进行包囊化处理, 可以提高它在 功能性产品中的可用性, 促进其生理功能的发挥。 本文研究了选用阿拉伯胶和糊精 以1∶1的 质 量 比 混 合 作为壁材,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天然番茄红素粉末 的工艺, 制备出高品质的微胶囊化产品。
微 胶 囊 表 面 番 茄 红 素 含 量 的 测 定 : 称0.50g微 胶囊 化番茄红 素 样 品 , 加20mL正 己 烷 反 复 提 取 , 有 机相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 移取1mL于25mL容量瓶, 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 1.2.5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结构的观察 撒少许微 胶囊粉末在载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观察。 1.2.6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粒度的测定 以显微镜 观察微胶囊的形状, 任取20粒测其直径, 取平均值。 1.2.7 微胶囊产品含水率的测定[8] 准确称取微胶囊 番茄红素W(10g), 在105℃烘 箱 烘2h, 然 后 在 干 燥 器 中冷却至 室温, 称量为W1, 重复以上操作, 干 燥 时 间为1h, 再称质量为W2, 两者相差不超过0.05g。
番 茄 红 素(Lycopene)是 成 熟 番 茄 的 主 要 色 素 , 是 一种脂溶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 中, 番茄、西瓜、李子、柿子、芒果的果实和茶树的 叶片及芜箐、甘蓝的根部都含有番茄红素, 但在番茄 中含量 最 高 , 可 达3~14mg/100g, 且 成 熟 度 越 高 , 番 茄红素的含量越高[1]。目前,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已 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其抗氧化能力在类
番茄红素的提取与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提取与合成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
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 communis L.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
长期以来,番茄红素一直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色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近些年来,由于番茄红素在防治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等方面的功效不断被发现和证实,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的研究证实,番茄红素不仅分布在番茄中,还存在于西瓜、南瓜、李子、柿于、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片及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等的根部。
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是西方膳食中的类胡萝卜素最主要的来源,人体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占总摄人量的80%以上。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除提供鲜艳的红色外,还具有许多生物学活性。
如淬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诱导细胞间连接通讯、调控肿瘤增殖等。
在所有发现的类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是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淬灭剂。
胰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及消化道癌的发生均受番茄红素的制约。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摄人番茄及其制品会大大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几率。
研究发现,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时,人体患消化道癌和胃癌的机率较小。
此外,番茄红素还有防止核糖核酸和脂蛋白氧化的作用,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阻止LDL—胆固醇的氧化,防止冠心病的发生,USDA人体营养研究中心的约翰逊指出,番茄红素较B—胡萝卜素更能抵抗酒精和尼古丁。
1、番茄红素的制备国内外对番茄红素制备方法和工艺的研究很活跃,新的方法不断出现。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1 浸提法: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利用这一性质,可利用亲油性有机溶剂浸提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
全球领先的天然番茄红素生产商,从选种、种植、提取到微胶囊化技术,拥有完整的天然番茄红素产业链以及Lyc-O-Mato品牌。主要的抗氧化剂产品有天然番茄红素、天然β胡萝卜素、天然虾青素、天然α胡萝卜素等;主要的天然色素有天然番茄红素、天然β胡萝卜素、天然叶黄素等;主要的微胶囊化产品有微胶囊化甜味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酸味剂等;同时,可以为客户订制系列维生素或者矿物质预混料。
48%
含水量高,经过高温处理的产品,如烘焙食品,谷类食品,营养棒,汤,婴儿配方,肉类替代品,乳制品,蒸馏制品等
CapsuDar® Fesul 50
硫酸亚铁微胶囊颗粒,300-18目。
48%
Fe 164mg/g
CapsuDar® Fefum 50 LP VF
富马酸亚铁微胶囊颗粒,300-18目。
48%
Fe 164mg/g
CapsuDar® Fesul 85
硫酸亚铁微胶囊颗粒,300-18目。
83%
需要干燥和水分含量要求低的产品如:巧克力,谷类食品,营养棒,粉状饮料,维生素片剂等
CapsuDar® KI 5
碘化钾微胶囊颗粒,325-18目。
5%
38mg I/g
CapsuDar® Se-5
亚硒酸钠纤维素微胶囊颗粒,300-18目。
天然Alpha胡萝卜素,橙红色自由流动的粉末,无动物来源
5%
片剂和硬胶囊及营养功能食品
ALPHABEADS® 7.5% Type W
天然Alpha胡萝卜素,红棕色颗粒
7.5%
片剂硬胶囊和预混料
微胶囊化维生素系列
产品
型号
含量
应用
CapsuDar® A 125 Acetate VF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的研究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的研究
查恩辉;王玉田;李娜;高慎阳
【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08(033)003
【摘要】文章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和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丙酮:石油醚:乙醇为2:1:1, 80%(提取溶剂占总的溶液的百分比);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30℃.壁材最佳组合:以明胶和蔗糖以3:7的质量比混合为壁材,另加0.4%的蔗糖酯,原料固形物的含量为40%,此时微胶囊的效率和产率都最高分别为91.26%和89.35%.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查恩辉;王玉田;李娜;高慎阳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大连市食品质量监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00;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4.4
【相关文献】
1.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 [J], 滕洁;卞疆;刘元军
2.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研究 [J], 赵晓燕;冯作山;陈复生
3.提取温度对圣女果中番茄红素提取效果影响的研究 [J], 赵升鹏
4.番茄红素微胶囊化的研究 [J], 左爱仁;范青生;刘燕;周洁
5.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番茄红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J], 许庆陵;赖建平;战宇;李荣华;周勇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第"期#$$#年%月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0)*$1
&’()!*’)"
+,-,
!
!!!!!!!!!!!!!!!!!!!!!!!!!!!!!!!!!!!!!!!!!!!!!!!!!!!!!!!!!!!!!!
#$$#文章编号:"$$./$!"!(#$$#)$"/$$%$/$%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
滕洁!,卞疆,刘元军
(江苏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江苏南京#"$$".)
摘要: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和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此外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红素的保留率。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微胶囊化
23)*$%4*:012345671’8(92’:1411;<-,2<5’4,4=>52-’142,:?7(,<5’454,@,((?9?<1>2’4?5?<54A’8A1(,<54,4=?72-’?1B9
?:-,9=-54A,,4=>,??=1<12<5’4>1<3’=’8(92’:141>52-’142,:?7(,<5’4@1-1’7<(541=)031?<7=51??3’@1=<3,<<31?<,B5(5C <9’8(92’:141@,?542-1,?1=B9>52-’142,:?7(,<5’4)031,==5<5’4’8,4<5’;5=,4<?@,?5>:’-<,4<8’-<31?<,B5(5<9’8(9C 2’:141)
5"16+$.):D92’:141;1;<-,2<5’4;>52-’142,:?7(,<5’4
7前言
番茄红素(D92’:141)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分子式为E
F$
G H I,相对分子质量为H%I)!H,又名:!,! /胡萝卜素,呈红色。
番茄红素是无环类胡萝卜素,具有独特的共轭双键长链,是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番茄红素是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欧洲经济共同体(J J E)和英国许可使用的食用色素中包括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在西方饮食中非常盛行。
已被多数国家批准使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
番茄红素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许多红色食品中,如番茄、西瓜、葡萄柚等,其中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含量最高,且含量随品种和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
番茄红素和其他一些类胡萝卜素一样,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最近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具有抗癌、防癌作用;能消除香烟和汽车废气中的有毒物质;具有活化免疫细胞的功能。
因此番茄红素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功能性天然色素。
它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和肿瘤等各种成人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从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质量水平,保障人们健康方面着眼,研究来源于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并适量添加至食品中或者作为药品来使用显得非常必要[#"%]。
国外已有企业从番茄中提取出番茄红素作为功能性添加物或药物中的功能性成分来使用。
以色列的D92’-1=*,<7-,(K-’=72<?L4=7?<-51?D<=)率先开发番茄红素产品,并在欧洲及北美等地建立分销机构。
截止到现在,已有美国G14M1(E’-:’-,<5’4、+,M3<1?35>E31>52,(N’1M?D5>5<1=等公司及几家日本公司生产出以番茄红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品,其主要作用包括降血压、治疗高胆固醇、高血脂及降低癌细胞活性等,结果显示有较显著的疗效。
番茄红素是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尚未有应用番茄红素作为食品或者药品原料的报道[F]。
由于番茄红素属于脂溶性,并且对光和氧十分敏感,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价值,采用微胶囊技术进行包囊化处理,可以提高它在功能性产品中的可用性,促进其生理功能的发挥。
有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保健品中应用的研究,国内外都在进行,但尚属初步。
作者主要研究了番茄红素的提取和微胶囊化,将番茄红素封闭在囊膜内与外界环境隔离,改善其
!收阅日期:#$$"/"$/%$;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滕洁("O."/),女,浙江温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对光和氧的稳定性,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损失,有利于产品的包装和运输。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番茄(市售),乙酸乙酯(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甲苯(南京化学试剂厂),甲醇(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食用明胶(上海明胶厂),蔗糖(市售)。
!!"设备
"#$%型均质器,&’$(移动式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机,)%*分光光度计,"+$%,-.型果汁机。
!!#试验方法
!!#!!番茄红素的提取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
利用这一性质,试验中选用亲油性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提取番茄红素[(!/]。
蕃茄!粉碎!离心分离!果汁二次提取
果皮、果肉!提取!过滤滤渣
滤液
{
{
!
!真空浓缩!粗蕃茄红素!精制蕃茄红素
将番茄切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滤,得果肉和果汁。
取番茄果肉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参数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见表*。
同时观察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0个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表!正交试验因素表
序号提取温度/1提取时间/2溶剂用量
*3-**4%
%3-%*40
03-0*43
3(-%*4%
((-0*40
/(-**43
)/-0*4%
,/-**40
5/-%*43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在试验中,选用一些可成膜的、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要求、对人体无毒的物质作为壁材,加入协同稳定剂,并采用适宜的微胶囊化方法将番茄红素包覆在一微小且封闭的膜内,使之转化成易处理的粉末固体,保护敏感的番茄红素,防止其被氧化[)]。
将蔗糖和食用明胶以54*的质量比混合作为壁材,加入3--67蒸馏水并微热使其溶解,此为水相。
另将*8番茄红素溶于*-67的氯仿中,并以添加-!*9的异:;钠和不添加异:;钠作比较,此为油相。
然后将水相溶液置于均质机中均质,缓缓
地加入油相溶液,均质0-6<=,将番茄红素分散于壁材中,并同时将氯仿挥发掉。
再将此乳化液溶于水,使其固形物含量为*-9!*(9,经喷雾干燥可得到含*9番茄红素的粉末状番茄红素产品。
喷雾干燥的控制条件为:固形物含量*(9,喷雾干燥入口温度为*%-!*3-1,出口温度为,-!*--1。
番茄红素微胶囊化的工艺流程:番茄红素、壁材!均质乳化!>/?型乳化液!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粉末。
!!#!#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的测定
微胶囊化产率/
9@
产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起始加入的番茄红素含量
微胶囊化效率/9@*$
微胶囊表面番茄红素的含量
产品中番茄红素含量微胶囊产品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8样品,加水(-67形成均一体系,加入甲苯溶剂反复提取至下层无色,有机相合并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将有机层定容至(-67,用)%*分光光度计在3,,=6下进行比色测定[,]。
微胶囊表面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准确称-!(8左右样品,加入甲苯溶剂反复提取,至提取液无色,有机相合并,定容至(-67,用)%*分光光度计在3,,=6下进行比色测定。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稳定性试验将制备好的微胶囊化番茄红素装于透明的样品瓶中密封贮藏,在室温(%-A()1下采用自然光照射,每隔*周取样测定番茄红素的含量,与贮藏前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相比得保留率。
"结果与讨论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纯化
影响番茄红素提取的因素,见图*。
保留率,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