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论心不主神只藏神——与《中医基础理论》_心主神明_之说商榷(心只藏神)

合集下载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33讲,心,君主之官,主安则神明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33讲,心,君主之官,主安则神明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33讲,心,君主之官,主安则神明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和大家讲讲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里“心”的内容,上次课我们讲了心主血脉,今天讲讲第二个重要内容心主神志。

心主血脉原来讲了一些,课件把它发上来,大家再次复习一下上次讲的内容。

第二个内容主要是心藏神,大家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个是心藏神的含义,一个是心藏神的概念。

整个“神”在中医学的表述大家要注意,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神”主要说的是整个人生命活动的基础,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体现,这是广义上的“神”;现在我们说的“神”是狭义上的,它主要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包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所以说大家现在讲“神”的时候要分别来看。

心藏神的含义,主要指的是整个心具主宰人体的五脏、人体官窍,还有一切生命活动的人体精神、意识的功能,大家都听说过《内经》:心者,君主之官,说到了心做为一身之君主,具有神明出焉,这里“神”和“明”主要包括我们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精神、意识、思维等这一类表现,所以说心藏神,在《内经》里面,“心者,神之舌也”,心中有神,才能够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有时候说这个人有神或无神,这里指广义上的“神”,这个人整体生命的一种状态,看上去很有精神,或者是无神、少神,整个人娲雨后把芭蕉树叶打焉了状态,我们都有疲劳的时候,那么一种就是无神的状态。

现在另外所说的“神”,你的意识、思维表达能力、情感,这里指的就是狭义上的“神”。

所以说心能够主宰五脏六腑,还有形体官窍的生命活动,这些功能的失调,会引起神志、精神、思维等这一类的情况。

无论是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脾主运化、肝之疏泄、肾的封藏、胃的受纳、小肠的化物、大肠的传导、三焦的藏津液、膀胱储尿与排尿、胆的储存与排泄胆汁等等,这些人的生理活动能够正常的实现,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

如果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心神不宁,有时会很焦虑,有时被许多事情困扰着,使心不能够藏神,这时大家会感觉到什么呢?你会感到头晕、恶心、呕吐、胃脘部的不适、大便不通、大便的秘结、小便增多、胸闷、心慌、心悸,这些都是心不能藏神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病理状态,也就是产生了混乱,疾病侍由而生。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心的“外华”是()A. 发B. 爪C. 毛D. 唇E. 面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在发。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知识点。

2、“其华在爪”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肝其华在爪,爪甲亦赖肝血的濡养,因而肝血的盈亏,可以影响到爪甲的荣枯,而观察爪甲的荣枯,又可以测知肝血是否充足。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知识点。

3、肺之“门户”是()A. 鼻B. 口C. 喉D. 皮毛E. 玄府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

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症状。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知识点。

4、“在窍为二阴”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

前阴是指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指排泄粪便的通道,都与肾精、肾气的关系密切。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知识点。

5、“在窍为目”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肝开窍于目,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依赖肝血之濡养和肝气之疏泄。

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之血气循此经脉上注于目,使其发挥视觉作用。

肝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的关系”知识点。

6、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起主导作用的是( )A. 脉道通利B. 心血充盈C. 心气充沛D. 心搏如常E. 心神安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论中医心主神明的由来

论中医心主神明的由来

论中医“心主神明”之由来一、心与脑主神明之浮沉众所周知,大脑是精神活动的器官,具有统帅和调整全身各种组织器官活动的功能。

《素问·灵兰秘典论》:“头者·精明之府”是十二阳经及五脏六腑阳气汇聚之所,故谓“脑主神明”。

但是《内经》同时又提出“心主神明”之说,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说明《内经》在成书之时,编辑者中就对“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存在分歧、争辩和不同的观点。

只是由于受当代统治者意识形态、哲学、易经、道敎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心主神明”占据上风,并且在后来2000多年的中医学发展史中,一直在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及临床的理、法、方、药等方面临床各科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较为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实际上,中医的“心”已成为“脑”的代名词,使心同时担负着主“神”和“血”的双重重任。

在生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正本清源,还中医“脑主神明”的科学论断,摒除历史尘埃及自然思维给中医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医以全新的科学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是摆在我国面前的艰巨任务。

1、古代哲学思想影响我国古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深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

而“心主神明”的理论就是由当时哲学思想体系“心灵论”脱胎而来。

当时,用“心”来表示人的精神活动的记载比比皆是。

早在春秋时代,秦医医和提出“慆堙心耳”之说,认为“六气”异常可影响心理活动。

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荀子提出:“心居中枢,以治五官,夫是之为天君”,“心者形之居,神明之主”;《管子·心术上》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心者,智之舎也”;《淮南子》:“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舎也。

”无独有偶,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负责思维的器官是心脏。

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描述心的词汇不计其数,如心惊肉跳、心慌意乱、心力交瘁、心地善良、心狠手辣、心安理得、心满意足、心驰神往等等。

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含答案)

思考题: 浙中大by MR.chao考试题型:名解2×10=20%填空1×20=20%单选1×20=20%论述5×8=40%1、哪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了中医理论的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金元四大家是谁?各有何特点?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

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寒凉派”。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邪去正自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攻邪派”。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人尊称李东垣),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述整体观的内容。

简述辨证论治的过程及证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何谓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特点有那些?何谓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

“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思考

“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思考

“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思考【摘要】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了“心主神明”的理论由来,指出“神明之心”应为功能之心,“心主神明”这一认识的获取是在古代哲学“心灵论”和取象思维影响下,以文字学为依据,经由表及里观察与医疗验证而来,中医神明之争不存在争论焦点。

【关键词】心主神明发生学理论研究“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是心的主要功能之一,首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现就“心主神明”认识的获取作一探析,以冀正确理解其确切涵义。

1 “心主神明”的涵义心是个象形字,本义为解剖的心脏,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之“心”当为解剖之心。

然“神明之心”应为功能之心。

中医学“神”的概念,吸收了古代哲学关于“神”为宇宙万物变化的主宰和规律的认识,构建了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

广义之“神”是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和调控者;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

“心主神明”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睡眠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2 “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思考中医学将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和精神、意识、思维、睡眠等调控均归属于“心”所统管,“心主神明”这一理论的由来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古代哲学的思辨、文字学的渗透、由表及里的观察和医疗实践的验证等有关。

古代哲学“心灵论”的影响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心主神明”理论也不例外。

关于“心为神之宅,神为心之用”的论述,在古代哲学的诸多论述中均可见到。

远在春秋时代,古代哲学家就对产生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进行探索,进而形成“心灵论”。

如《论语·为政》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荀子·解蔽》言:“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2];《荀子·天论》则曰:“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2]。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2)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2)

一: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

本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共18卷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2)《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于东汉,传说为秦越人所作。

(3)《伤寒杂病论》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

经晋·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

(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全书载药365种。

发展: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1)《脉经》晋·王叔和著,为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

(2)《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为中医学第一部针灸专著。

(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著,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候学专著。

(4)《备急千金药方》与《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为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提出“大医精诚”为医学道德准则和追求的境界。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1)刘完素后人称为“寒凉派”。

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张从正后人称为“攻邪派”。

代表著作为《儒门事亲》(3)李杲自号东垣老人,后人称为"补土派"。

代表著作为《脾胃论》(4)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后人称为"滋阴派"。

代表著作为《格致余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1)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2)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3)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4)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1)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中医论心主血藏神

中医论心主血藏神

中医论心主血藏神心在五脏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器官,它具有主宰一身上下、统管五脏六腑的特殊职能。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和藏神。

心的生理功能是在心的气、血、阴、阳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心的生理特性有,心为君主之官,生命之本;心为火脏,恶热;心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心的经脉属手少阴。

中医学中的心,一是指居于胸腔的心脏,即“血肉之心”,二是对人体的精神活动的概括,就是所谓“神明之心”。

心在五脏中居于主要地位,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脏腑功能活动起主宰作用,故中医称心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包括推动血液运行和主管精神活动,概括为心主血和心藏神两方面。

心主血——指心能推动血液运行,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要依赖心脏的搏动及脉管通达才能循环不息,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心脏。

中医认为,心之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跳和节律,保证血液的正常运行,如果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失调,皆可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而发生血液运行的异常。

如心气不足,可见脉象细弱无力,心阳不足,人体得不到血液濡养,可见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象迟缓或细涩等。

心藏神——【神】广义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状况,即通常所说的“神气”;狭义上是精神活动的总称,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指心在人的整体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上具有统帅作用。

心主神明心脏作为君主的统帅地位,主要依赖于心血和心阴的作用,血和阴都有滋养心神的功能,其次,与心气、心阳也有关,气与阳对心神起着鼓动和振奋的作用,气也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病变可致神志的异常,气虚则神衰,气逆则神乱,气散则神消,气的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必然会影响神。

如果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可导致心神不安,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而心神不宁又可引起血行不畅,导致瘀血的发生,可有胸痛等出现。

如果心阳不足,没有办法温煦鼓动气血上行营养脑部,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委顿、神识恍惚,头晕等。

心主神志,五脏藏神的科学依据在哪?

心主神志,五脏藏神的科学依据在哪?

心主神志,五脏藏神的科学依据在哪?在西医学中,精神只有大脑有关。

而在中医学中,精神则和五脏六腑的功能有关,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六腑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在这里,心被视为五脏六腑的核心,因此,中医上还有心主神志之说。

西医学的认识是解剖学上的,所有意识活动的产生都在大脑当中,由此认定脑主意识。

而中医学的认识来源于哲学,在它看来,大脑虽然高高在上,但它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服从于整体,而不是凌驾在整体之上。

作为人体的中心,它都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掌握了着人体的资源分配,整体就是靠资源的不对称分配来实现对各部分的有效控制的。

这个资源其实就是血液,而谁掌握了血液的不对称分配呢?它就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

心主神志、五脏藏神之说就来源于这种思想。

那么,大脑中的意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由于大脑仅仅是一个象半熟鸡蛋一样的软组织,精密仪器很难观察,这让靠精密仪器发家的西方科学很难进一步研究,至今脑科学仍然被西方科学列为最前沿的科学,需要进一步研究。

认识自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哲学的思辨,一种是科学的观察,哲学可以为科学提出原理,指明科学发展的方向,科学则可以验证这些原理并为新原理的提出提供新的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西方科学抛弃了哲学,当然遇到大脑这种难以观察的现象就茫然一片。

中国是哲学大国,几千年的哲学积淀使中国更有机会认识大脑的秘密。

那么从哲学角度来看,西方科学的问题在哪呢?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后脑各区的条件反射仅仅是局部活动,它不是意识,意识是一种具有统一目标的整体性活动,因此,它一定是某一个信息在众多信息的竞争中被优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整体步调一致的意识活动。

这个过程有点象激光,我们的大脑就有点象激光器,虽然进入的光信息频率众多,但出来的却是具有统一频率的光。

光信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通过一种媒介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能量,信息的区别信息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

相火_刍议

相火_刍议

文章编号:1007-3213(2000)03-0201-03“相火”刍议杨利1,严月娥2,刘振杰1(导师:邓铁涛,罗日永)(1.广州中医药大学99级博士生,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五科,广州510405)摘要:通过对“相火”理论的发展历史、各家学说的探讨,提出“相火以位,妄则为贼,根于肾命,寄于肝胆,苟得肾水肝血以涵之濡之、肾阳以温之纳之、脾土以敦监之、肺金以润降之、心神以镇静之,何妄之有?”的相火学说纲要,并以此说衷和各家之论、阐释李东垣“气虚发热”的理论,使“相火”理论更加明畅全面。

主题词:@相火;脏象学说中图分类号:R233.1文献标识码:A“相火”之说,首出《内经》,金元以降,论者凡数十家,各有发明,洞幽烛微,厥功甚伟。

然聚讼不休,且今人以其玄奥,鲜有论者。

余尝读各家大论,殚思再四,一日豁然贯通,出之以供同道探讨,希望能使“相火”理论更加明畅全面。

1源流考竟1.1《内经》论相火“相火”一词,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篇》:“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极者,五岁为一周。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

王冰注曰:“备,谓备历天气;周,为周行地位。

所以地位六而言五者,天气不临君火也。

然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为君,不立岁气,故天之以气不偶,其气以行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

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明。

守位禀命,故曰相火以位……”[1]。

即以君火、相火解释为何地气有六(木、火、土、金、水、火),而运只有五(木、火、土、金、水)。

可见经文本义是指天地运气而言,而后世医家才逐渐以“君火”、“相火”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这二者有区别。

1.2金元医家论相火“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医家大胆创立新说,从不同角度阐发“相火”理论。

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手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论“心神”为狭义之神——兼与七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商榷

论“心神”为狭义之神——兼与七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商榷
与其 它 四神相 比 , 神 的实质 是 一 心
基 础理论 》 材都 认为 心神 为 狭 义 教 《 枢 ・ 神 》 出 : 生 之 来 种人 的主 观能 动性 的 自觉 意识 , 灵 本 指 “ 所 之 神 ¨ 。 《 医 藏 象 学 》 认 为 : 谓之精 , J 中 也 两精相搏谓 之神 , 随神往 来 以为其 它 四神之 首 而统 率 诸神 , 是 “ 主神 志 , 心 即指 狭 义 之 神 。 _ 精 者谓 之魂 , ”2 并精而 出入 者谓 之 魄 , 所 人 区别 和高 于 其 它 动 物 的显 著 标 编规 划教 材 《 医 基础 理论 》 是 以任 物者谓之心 , 有所忆 谓之 意 , 志 。 中 也 心
多 中医院校 不得 不使 用 这本 教 材 , 情 绪 活 动 等 。其 中五 神 即神 、 、 1 3 关 于肝 魂 肝 魂 是在 人体 生 魂 . 使 得这 一学术 观 点影 响 甚 广 , 不仅 魄 、 、 , 意 志 乃神 的主体 , 概括 了精 神 长发育 过程 中 , 着血 液 的生成 而 随
七版 教材 《中医 基础 理 论 》 其 后 藏 脉 , 舍 神 …… 肺 藏 气 , 舍 魄 而为 魄 的物 质基 础 , 是 隐藏 于精 步 脉 气 魄 尘 : 心所 藏之 神 , “ 既是 主宰 人 体生 肾藏精 , 精舍 志 。 根 据 《 ” 内经》 之 中的 。故 魄是 与 身俱 来 的 、 能 本
中医药通报
2 1 年 2月 01
第 1 O卷
第1 期
论 心 神 "为 狭 义 之 神
兼 与 七版 教 材 《中 医基 础 理 论 》 商榷
● 章 增加
摘 要 以《 内经》 关 理论 为依 据 , 相 结合 临床 实 际 分析 五 藏 所 藏 之 神—— 神 、 、 、 、 的 实 魂 魄 意 志 质、 区别与联 系 , 述 “ 论 心藏神 ” “ ” 属 于狭 义之神 。 之 神 仅

中医“心主神明”学说及其心理学意义解析

中医“心主神明”学说及其心理学意义解析

中医“心主神明”学说及其心理学意义解析中医“心主神明”学说及其心理学意义解析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对于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方法,才使其称为一门实证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但是作为心理现象被研究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中医学是以医学为主体,运用中国古老哲学的思辨方法,交融多学科研究领域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人体生命科学。

当然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对于心理现象的独特的认识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因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因此决定了心理学研究模式的多样化及多元化。

从80年代起中医心理学作为一门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背景,吸取现代心理学的影响,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心主神明”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论点,也是中医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中医解释复杂心理现象及治疗心理疾病的主要依据。

因此对于这一学说理清其概念内涵.本质属性及科学意义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1.心主神明观《灵枢·天年》云“黄帝日:何者为神?岐伯日: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岐伯告诉黄帝,当生命形成,生命的活力因为心与血脉的活动而表现出来,就是神。

因此神的广义含义在这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指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强调了心的机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也是生命活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何谓“神明”?《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神明”乃“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语”,强调了神明是人的各种精神活动的概括。

正如《类经·脏象类》中所言“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因此笔者认为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而狭义的神指各种心理活动的概括。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是君主之器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这与心主血脉的功能不能分开,心主血脉的功能为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输布精微。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浅谈(二)——心主神明论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浅谈(二)——心主神明论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浅谈(二)——心主神明论心主神明论黑龙江?王完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对"心"的范畴有着独特的认识.从文字的起源来考察,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之中就已经出现了以指人的内心思维活动,精神意识以及道德观念等多种涵义的"心"字.从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学《易经》的卦爻辞中来看,"心"字的运用共8处.也皆是表达情感,道德及差异心理与社会心理方面的涵义.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在汉语中大凡与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有关的字词,都会有"心"(或"一}")的偏旁部首,如思想,爱(爱)恶,忧愁,愤怒,惊恐,惧怕,2009年11月第11期毫膏霸嘱纛悔恨,想念,意志,性情,忿恨,惆怅,惋惜,恩怨,感情,慈悲,忠恕等等.由此可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有"心"才有"情".有"心"才有"意",有"心"才有"思想".才有各种精神活动.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心".远不止是血肉之心,更重要的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难怪人们都将精神范畴的活动称为"心理活动",而研究其规律的学科称为"心理学"而不是"脑理学"中医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早就将"心" 的范畴扩展到脏象学说中. 《内经》所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将"神"与"心"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心为藏神之所.所以才成为主导生命活动的"君主之官". 人的生命活动基本可归纳为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大方面.可知此"心"已具有了主导心理活动的内涵.中医心理学将其归纳为"心主神明论",用来一元化地阐释人体复杂生命活动的规律,体现了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心身一元论观点."心主神明论"认为.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主导生命活动的"神"依附于"心"而存,人的生理性活动是各脏腑器官的职能.而心理性活动也具有广泛的脏腑生理基础.在心神主导之下,脏腑机能活动协调进行.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指出了心主神明的内涵包括了两大方面:一是主导着脏腑生理活动,二是主导着人的精神活动.脏腑生理活动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统一在心神的主导之下.脏腑的生理功能是中医脏象学说所研究的内容,而中医心理学的"心主神明论".则侧重研究在心神主导下如何认识客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有意识,有目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关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内经》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里明确指出了心是认知客观事物的处所,认知过程是1l|嚏皆露纛2OO9年11月第11期客观事物反映于心神的过程.是由最初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进一步记忆,经验积累,以至于形成概念的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过程.以及利用已形成的概念对未来进行判断,推理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去理事处物的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从"所以任物"之"物"开始.又回归到"因虑处物"之"物".充分体现了物质为第一属性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这段经文不仅阐明了"心"是人类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感知,记忆,存记,理性思维等都是"心主神明"的功能.而且也阐明了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性.心神主导了认知过程的各阶段,各层次,这种认识在我们常用的词汇中屡见不鲜,如将感知过程称为"细心观察",记忆过程称为"牢记在心",思维过程称为"用心去想","细心分析" 乃至"心中有数",意志过程称为"下定决心".注意称"不可分心".谋虑称"计上心头"等.《荀子》日:"知而有所合谓之智."关于人的智能,《内经》认为也属于"心主神明"的范畴.故曰"积神在心,以知往今".心神对客观事物认知的积累. 可使人产生"料事如神"的较高认识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心主神明"的功能,故又称为"神".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种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客观世界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的满足与否而使之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客观世界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这还要依靠对刺激个体的客观世界的认知.因此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既然认知过程是在心神主导下完成的, 那么情感过程当然也属于"心主神明"的范畴.《内经》所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是说人的情志变化是五脏气化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这种表现并不是某脏直接产生某种情志,而首先是通过"心"对刺激情境的认知.然后在心神的主导下,分别由五脏对其产生反应而表现出来.正如《医门法律》所说:"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人类的精神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内经》即有神, 魂,魄,意,志"五神"之说,五神分别藏于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但这仅是根据其职能分工及层次高低的一种分类方法.《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由此可以看出.心神是属于最高层次者.神魂魄意志分而为五.但合而为一,都属于"心主神明"的范畴.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由此可见,中医心理学的"心主神明论".是在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 在中医学脏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着浓厚坚实的文化底蕴,高度概括了人类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阐述了机体复杂生理活动的整合调控,心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心身统一,一元化地阐述了人类复杂生命活动的规律性. "心主神明论"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在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上都发挥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比后世中西汇通学派在解剖学基础上将神依附于脑而产生的"脑主神明论",更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所以仍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李国坤)。

徐文兵老师讲解五藏中“心藏神”

徐文兵老师讲解五藏中“心藏神”

徐文兵老师讲解五藏中“心藏神”很多精神分裂,抑郁症的病人都有这种问题:老是觉得害怕,想躲到一个角落里藏起来第一:很多精神分裂,抑郁症的病人都有这种问题:老是觉得害怕,想躲到一个角落里藏起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藏焉。

”心就像个皇帝,神藏在它里面,神出来我们就有意识,神回去以后我们就睡觉了。

但是要记住,心藏神,但心不是神,神是另外一个东西。

有些中医教科书上说“心主神明”,就是说心就是神,其实是不对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是热的、温暖的、流动的,神在里面待得很舒服。

如果心出了问题,神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神得不到保护,就暴露出来了。

神暴露出来以后,人的心就容易受到伤害,出现不安的心理。

不安就是感到不安全,老是觉得害怕,想躲到一个角落里藏起来。

很多精神分裂、抑郁症的病人都有这种问题,总是想逃跑。

人在觉得一个地方不安全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跑,这是动物的本能,一看哪儿有危险,马上就跑。

所以抑郁症的病人总想跑,离开这里,离开家,离开这个城市……但是去哪儿却不知道。

一看这种不安全的病人,就知道他的心伤了,心裂开了,神暴露了,所以他觉得害怕了。

“若即若离”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第二:“若即若离”是最好的人际关系!什么样的问题能让人的心裂开呢?是感情的伤害。

爱一个人而得不到,或者失去一个人,或者你信任一个人,但是那个人背叛了你,这就是我们说的伤心然后伤神。

往往这种伤心都不是来自于敌人,因为你不会把一个你不信任的人或者你不知道底细的人领到你们家的卧室去,你甚至都不会让这样的人进你的家,有什么事在办公室说说就行了,或者到法庭上说。

因为你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离你的神远一些。

往往伤害你的人都是你开门迎进来的人,进来以后你才发现他是一个坏人,所以伤害你的情感或是伤你的心的都是你的亲人、朋友,就是跟你关系特别密切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心和神,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心敞开让别人进来,应该对谁都礼让三分。

我觉得日本人对任何人都非常礼貌、客气。

心主神明的中医解释

心主神明的中医解释

心主神明的中医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心主神明”这个中医里超有意思的概念!你想啊,咱的心就像是身体这个大王国的国王,管着一切呢!(就好比一
个公司的老总,掌控着公司的运作方向。


中医说的心可不是仅仅指那个扑通扑通跳的心脏哦,它包含的可多
了去了。

比如说,你的思维、意识、情志这些,都归心管。

你有没有
过这样的经历,突然特别紧张或者兴奋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就
像你要上台演讲前,心是不是砰砰跳个不停?)这就是心在发挥作用呢。

咱的心主神明,就好像是一个总指挥,协调着身体的各种活动。

(跟交响乐团的指挥一样,让各种乐器和谐演奏。

)它让你能思考问题,能感受喜怒哀乐。

当你的心健康强大的时候,你就会头脑清醒,
精神饱满。

可要是心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啦!可能就会出现神志不清、失眠多梦这些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我朋友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整天焦虑不安,晚上也
睡不好觉。

(这不就是心主神明出了岔子嘛!)我就跟他说,你得好
好养心啊,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咱得让心这个国王好好地坐在宝座上,指挥咱们的身体好好工作呀!
所以说啊,咱们可得重视心主神明这个事儿。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别老是纠结那些烦心事。

(就像别老揪着一个结不放,得解开它呀!)
多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让心也高兴高兴。

别熬夜,给心足够的休息时间。

这样咱们才能身心健康,活得开开心心的呀!
总之,心主神明真的很重要,咱得好好呵护自己的心,让它稳稳地掌管着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世界!。

2006论心不主神只藏神——与《中医基础理论》_心主神明_之说商榷(心只藏神)

2006论心不主神只藏神——与《中医基础理论》_心主神明_之说商榷(心只藏神)

Z 006年1Z 月第8卷第4期D ece mber.Z 006.VOl.8 NO.4湖北中医学院学报JOur nal Of ~ubei COll e g e Of TC M作者简介:张先锋(1984-> 男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生0论心不主神只藏神___与<中医基础理论>~心主神明 之说商榷张先锋(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Z 003级本科生 湖北武汉430065>关键词:心不主神;心藏神;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Z Z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 (Z 006>04-0039-0Z许多<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心主神明 现代文献相关报道亦多主张心主神明观点 其实质是心主神0笔者认为该学说还有值得研究~商榷之处 包括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01 <中医基础理论> 心主神明"学说<内经>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 深受古代政体官制的影响 为了突出心的重要性 称其为君主之官~ 五脏六腑之大主0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 但各教材对具体内容又有不同认识0如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认为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产生和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用[1 0何裕民主编<新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即心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主管~调控作用[Z 0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学说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0第一是整体观念0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神志活动统属于五脏 是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0并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0第二 心为神志活动的主要场所0如<灵枢.本神>曰: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0第三 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0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曰: 血气者 人之神也0心主血脉功能异常会导致神志病变[3 02心不主神"的理论依据Z .1 神与神明神藏于内 明显于外 合称神明0<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0"可见 在<内经>中神是不可知的 只有通过观察其外在表现即 明来认识神在体内存在和运行变化的状态 从而转向 象科学的整体揆度0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神有四种含义 第三种是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 0有学者据此将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作为神来论述心主神明[5 0而笔者认为 人体脏腑经络~精气神等相互协调才有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 如观察人的面色 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证 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 而神的面色表现有喜悦~厌恶~憎恨等0所以该教材关于神的第三种含义是错误的0而心主神明中的 神明当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脑神运动变化产生的0Z .Z 心为元神总府!脑为元神分府元神即先天之神0<灵枢.天年>曰: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为人0"<灵枢.大惑>曰:心者 神之舍也0"说明生命的原始特征是元神舍于心 可称为 心为元神之总府0<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0"说明神是藏于心而分舍于五脏的0人寤时 神由五脏运行至全身 并比较集中地聚于脑0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精明之府0"<金匮玉函经>曰: 头者 身之元首 人神所注0"<普济方>曰:头者 诸阳之会 上丹产于泥丸宫 百神所集0"<太素>曰:头者 心神所注0"等均说明了这一点0李时珍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 笔者认为更精确的表述应为 脑为元神之分府0Z .3 思维意识活动产生的机理王清任<医林改错>曰: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0"现代脑科学表明 记忆~感知等高级活动有相应的脑功能定位 如语言中枢~听力中枢等分部 与<黄庭经>中的脑九宫九神系统很相似0说明意识思维活动的产生是脑九宫九神运行并相互配合的结果 是脑神与脑合作产生的 不可以认为是大脑产生的0王米渠教授认为: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是密切的 难以分清0元神禀赋于父母 识神由后天学习逐步建立0元神有如画纸 识神有如画纸上的图形0当画家在纸上画出图画后 人们所注意的是图形而忽略画纸的载体 于是画纸就淹没于图形之下0元神比喻为画纸 但非空白的画纸 它蕴藏着遗传信息0识神只是电脑操作员 将要处理的资料输入 发挥运算力量的是软件[60笔者认为识神只不过是脑神运动变化的结果 表明脑元神存在状态及性质 现代中医学认为的识神实质是脑元神0王教授还指出: 元神虽为先天之神 但常受识神影响0识神对事物有所思有所虑 之后即可将结果储存于元神0元神可将识神所获得的信息分门别类储藏 这种储藏随元神潜在能力的作用而一丝不苟地处理 哪怕是识神一闪而过的念头 它也将之存于元神中0"笔者认为 这就是张锡纯认为 识神藏于心 有思有虑的原因0<说文解字>认为思是一个会意字 上面是 囟(头>的象形 下面是心的象形0笔者认为人在思考问题即处于意识状态时 潜意识层即心元神的各种资料即信息注入于脑 如<说文通训定声>曰: 思者 心神通于脑0"此时脑元神已储存一定量信息 外界信.93.湖北中医学院学报Z006年第8卷第4期息传入于脑时外信息与内信息经过复杂整合~处理产生新的结果并将它储存于心元神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说文解字注>释思曰: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如丝相贯形象地说明信息储存过程如此神气往返于脑心之间不止故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的任应指储存信息Z.4心与神的功用辨别中医学的心首先起源于先秦医家对人体的粗略解剖探索是肉眼直视下的形态学的概念<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论虚里曰: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难经-三十二难>曰:心肺独居膈上后世医家对心有进一步认识张景岳<类经图翼>曰: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共四系以通五脏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这些论述都属于中医脏象中脏的范畴由于古人无法用粗略所见的心来解释人体相关生理现象和复杂病证从而不可避免地转向象科学的整体揆度所谓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通过对象的观察可推测~意想出心的气化运动状态即功能态的心从结构实体态的心演绎成功能态的心说明中医揆度疾病的方法论与西医迥然相背内省式直觉思维模式将一个外在的客体心摄入内在的心悟之本体直觉的心印将主客对立的两个信息进行主客交流式的包容体悟医者意也意是一种一元论知范式这样原本一个可触可摸可视的心由于内省式的思辩摄入主客交浑如一逐渐趋向形上虚体功能态上升为意之心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演绎心的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藏神值得指出的是心主血脉不是解剖学的结论而是在解剖学基础上上升到功能态得到的结论所以中医学的心是介于形体解剖结构态和功能态之间的一个非虚非实~位于里~在上焦的脏的概念思维意识活动是脑神运动变化产生的而非心或五脏主宰有按意念绝对支配被主宰者之意而心无思维能力从这一点就可否定心主宰神的说法王米渠教授认为:元神是随遗传而来处于先天状态下有自我主宰之能和自调之力6I笔者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调节是外因~内因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心神的自身平衡调节现代心理学在这方面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不作论述所以心调控思维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由于心中有神所以心才能主宰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4I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统属于五脏是脏腑生理功能的表现3I笔者认为心是介于形体态和功能态之间的脏的概念其生理功能是与其他四脏平等的与其它四脏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在神的主持~调控下完成的Z.5心不主神只藏神心主神明学说一般认为起源于<内经>但<内经>中只论述心藏神并无心主神明这方面表达如<灵枢-大惑>曰:心者神之舍<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心的地位之高是与心藏神分不开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不明则是十二官危显然十二官包括心主是神心主神明即心藏神的说法是逻辑上的错误五脏均藏神难道我们可以说五脏均主神么?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那么脑主神明又有何错?这样引申下去一个细胞都可主神此外神必须得到五脏精气濡养才能发挥功用但神不是五脏精气所生是先天与身而来后天依赖气血等濡养不断化生才能发挥功用打个比方人是禀父母先天之精而生后天赖水谷以生存我们不能说水谷主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是神志活动的保证二者病变会影响到神出现神志病变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谁主谁的关系如若心主神明那么神明病变当责于心而大量事实却否定了这点<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显然狂妄不精与心关系不大郁病~老年痴呆~中风~脑震荡后遗症等出现神志病变的脏腑病机并不是以心为主此外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营卫~情志等病变都会影响到神可以这样说在人体内除神以外所有部分都与神有关系病变时都会影响到神只不过心与神关系比较密切~特殊罢了但不可以说心主神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一个系统就是一个整体部分与部分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通过相互协调在客观尺度上构成结构~运动~信息~时空四大要素系统各大要素又包含着多个层次和众多小要素的重叠与交叉层次就是系统在结构~运动~信息~时空中的级别结构和梯度功能等8I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等共同构成形体结构;气化运动发挥生理功用构成功能结构;神负责接受~传递~加工~处理~发布信息等任务构成信息结构此三要素存在且运动不息完成生命活动构成时空结构各大要素又包含诸多层次如心主血脉~肾主骨等主即主持~统领之意信息与其他三要素间不是谁主宰谁或谁主持谁的关系信息有一定独立性参考文献!1I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 I.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371-7Z.Z I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 I.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Z6-Z7.3I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M I.北京:科学出版社Z00Z.38.4I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 I.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5I王黎.心主神明之我见J I.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Z003 (43:3Z4-3Z6.6I王米渠.气功中的元神与识神J I.气功1999(93:388-390.7I张培林王学彦张雅春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 I.北京:科学出版社Z000.Z07-Z08."收稿日期!2006-06-13编辑!林飞#-04-。

论心不主神只藏神 - 长沙医学院

论心不主神只藏神 - 长沙医学院

Z 006年1Z 月第8卷第4期D ece mber.Z 006.VOl.8 NO.4湖北中医学院学报JOur nal Of ~ubei COll e g e Of TC M作者简介:张先锋(1984-> 男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生0论心不主神只藏神___与<中医基础理论>~心主神明 之说商榷张先锋(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Z 003级本科生 湖北武汉430065>关键词:心不主神;心藏神;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Z Z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 (Z 006>04-0039-0Z许多<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心主神明 现代文献相关报道亦多主张心主神明观点 其实质是心主神0笔者认为该学说还有值得研究~商榷之处 包括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01 <中医基础理论> 心主神明"学说<内经>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 深受古代政体官制的影响 为了突出心的重要性 称其为君主之官~ 五脏六腑之大主0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 但各教材对具体内容又有不同认识0如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认为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产生和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用[1 0何裕民主编<新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即心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主管~调控作用[Z 0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学说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0第一是整体观念0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神志活动统属于五脏 是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0并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0第二 心为神志活动的主要场所0如<灵枢.本神>曰: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0第三 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0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曰: 血气者 人之神也0心主血脉功能异常会导致神志病变[3 02心不主神"的理论依据Z .1 神与神明神藏于内 明显于外 合称神明0<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0"可见 在<内经>中神是不可知的 只有通过观察其外在表现即 明来认识神在体内存在和运行变化的状态 从而转向 象科学的整体揆度0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神有四种含义 第三种是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 0有学者据此将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作为神来论述心主神明[5 0而笔者认为 人体脏腑经络~精气神等相互协调才有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 如观察人的面色 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证 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 而神的面色表现有喜悦~厌恶~憎恨等0所以该教材关于神的第三种含义是错误的0而心主神明中的 神明当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脑神运动变化产生的0Z .Z 心为元神总府!脑为元神分府元神即先天之神0<灵枢.天年>曰: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为人0"<灵枢.大惑>曰:心者 神之舍也0"说明生命的原始特征是元神舍于心 可称为 心为元神之总府0<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0"说明神是藏于心而分舍于五脏的0人寤时 神由五脏运行至全身 并比较集中地聚于脑0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精明之府0"<金匮玉函经>曰: 头者 身之元首 人神所注0"<普济方>曰:头者 诸阳之会 上丹产于泥丸宫 百神所集0"<太素>曰:头者 心神所注0"等均说明了这一点0李时珍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 笔者认为更精确的表述应为 脑为元神之分府0Z .3 思维意识活动产生的机理王清任<医林改错>曰: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0"现代脑科学表明 记忆~感知等高级活动有相应的脑功能定位 如语言中枢~听力中枢等分部 与<黄庭经>中的脑九宫九神系统很相似0说明意识思维活动的产生是脑九宫九神运行并相互配合的结果 是脑神与脑合作产生的 不可以认为是大脑产生的0王米渠教授认为: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是密切的 难以分清0元神禀赋于父母 识神由后天学习逐步建立0元神有如画纸 识神有如画纸上的图形0当画家在纸上画出图画后 人们所注意的是图形而忽略画纸的载体 于是画纸就淹没于图形之下0元神比喻为画纸 但非空白的画纸 它蕴藏着遗传信息0识神只是电脑操作员 将要处理的资料输入 发挥运算力量的是软件[60笔者认为识神只不过是脑神运动变化的结果 表明脑元神存在状态及性质 现代中医学认为的识神实质是脑元神0王教授还指出: 元神虽为先天之神 但常受识神影响0识神对事物有所思有所虑 之后即可将结果储存于元神0元神可将识神所获得的信息分门别类储藏 这种储藏随元神潜在能力的作用而一丝不苟地处理 哪怕是识神一闪而过的念头 它也将之存于元神中0"笔者认为 这就是张锡纯认为 识神藏于心 有思有虑的原因0<说文解字>认为思是一个会意字 上面是 囟(头>的象形 下面是心的象形0笔者认为人在思考问题即处于意识状态时 潜意识层即心元神的各种资料即信息注入于脑 如<说文通训定声>曰: 思者 心神通于脑0"此时脑元神已储存一定量信息 外界信.93.湖北中医学院学报Z006年第8卷第4期息传入于脑时外信息与内信息经过复杂整合~处理产生新的结果并将它储存于心元神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说文解字注>释思曰: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如丝相贯形象地说明信息储存过程如此神气往返于脑心之间不止故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的任应指储存信息Z.4心与神的功用辨别中医学的心首先起源于先秦医家对人体的粗略解剖探索是肉眼直视下的形态学的概念<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论虚里曰: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难经-三十二难>曰:心肺独居膈上后世医家对心有进一步认识张景岳<类经图翼>曰: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共四系以通五脏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这些论述都属于中医脏象中脏的范畴由于古人无法用粗略所见的心来解释人体相关生理现象和复杂病证从而不可避免地转向象科学的整体揆度所谓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通过对象的观察可推测~意想出心的气化运动状态即功能态的心从结构实体态的心演绎成功能态的心说明中医揆度疾病的方法论与西医迥然相背内省式直觉思维模式将一个外在的客体心摄入内在的心悟之本体直觉的心印将主客对立的两个信息进行主客交流式的包容体悟医者意也意是一种一元论知范式这样原本一个可触可摸可视的心由于内省式的思辩摄入主客交浑如一逐渐趋向形上虚体功能态上升为意之心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演绎心的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藏神值得指出的是心主血脉不是解剖学的结论而是在解剖学基础上上升到功能态得到的结论所以中医学的心是介于形体解剖结构态和功能态之间的一个非虚非实~位于里~在上焦的脏的概念思维意识活动是脑神运动变化产生的而非心或五脏主宰有按意念绝对支配被主宰者之意而心无思维能力从这一点就可否定心主宰神的说法王米渠教授认为:元神是随遗传而来处于先天状态下有自我主宰之能和自调之力6I笔者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调节是外因~内因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心神的自身平衡调节现代心理学在这方面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不作论述所以心调控思维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由于心中有神所以心才能主宰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4I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统属于五脏是脏腑生理功能的表现3I笔者认为心是介于形体态和功能态之间的脏的概念其生理功能是与其他四脏平等的与其它四脏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在神的主持~调控下完成的Z.5心不主神只藏神心主神明学说一般认为起源于<内经>但<内经>中只论述心藏神并无心主神明这方面表达如<灵枢-大惑>曰:心者神之舍<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心的地位之高是与心藏神分不开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不明则是十二官危显然十二官包括心主是神心主神明即心藏神的说法是逻辑上的错误五脏均藏神难道我们可以说五脏均主神么?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那么脑主神明又有何错?这样引申下去一个细胞都可主神此外神必须得到五脏精气濡养才能发挥功用但神不是五脏精气所生是先天与身而来后天依赖气血等濡养不断化生才能发挥功用打个比方人是禀父母先天之精而生后天赖水谷以生存我们不能说水谷主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是神志活动的保证二者病变会影响到神出现神志病变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谁主谁的关系如若心主神明那么神明病变当责于心而大量事实却否定了这点<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显然狂妄不精与心关系不大郁病~老年痴呆~中风~脑震荡后遗症等出现神志病变的脏腑病机并不是以心为主此外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营卫~情志等病变都会影响到神可以这样说在人体内除神以外所有部分都与神有关系病变时都会影响到神只不过心与神关系比较密切~特殊罢了但不可以说心主神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一个系统就是一个整体部分与部分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通过相互协调在客观尺度上构成结构~运动~信息~时空四大要素系统各大要素又包含着多个层次和众多小要素的重叠与交叉层次就是系统在结构~运动~信息~时空中的级别结构和梯度功能等8I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等共同构成形体结构;气化运动发挥生理功用构成功能结构;神负责接受~传递~加工~处理~发布信息等任务构成信息结构此三要素存在且运动不息完成生命活动构成时空结构各大要素又包含诸多层次如心主血脉~肾主骨等主即主持~统领之意信息与其他三要素间不是谁主宰谁或谁主持谁的关系信息有一定独立性参考文献!1I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 I.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371-7Z.Z I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 I.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Z6-Z7.3I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M I.北京:科学出版社Z00Z.38.4I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 I.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5I王黎.心主神明之我见J I.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Z003 (43:3Z4-3Z6.6I王米渠.气功中的元神与识神J I.气功1999(93:388-390.7I张培林王学彦张雅春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 I.北京:科学出版社Z000.Z07-Z08."收稿日期!2006-06-13编辑!林飞#-04-论心不主神只藏神——与《中医基础理论》"心主神明"之说商榷作者:张先锋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湖北,武汉,430065刊名:湖北中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COLLE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06,8(4)1.张珍玉中医学基础 19942.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 19963.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 20024.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 19945.王黎心主神明之我见[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4)6.王米渠气功中的元神与识神 1999(09)7.张培林;王学彦;张雅春自然辩证法概论 20001.章增加论"心神"为狭义之神——兼与七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商榷[期刊论文]-中医药通报2011,10(1)2.徐鑫.张国骏.焦锟.Xu Xin.Zhang Guojun.Jiao Kun从心肾关系浅谈仲景医学体系的"对偶统一"[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3.张登本诠释心之窍与心藏神[期刊论文]-河南中医2005,25(1)4.楼益平.Lou Yiping浅谈对"心主神明"的认识[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5.杨利.严月娥.刘振杰"相火"刍议[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3)6.张世筠从心论治抑郁症49例[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2005,22(4)7.张媛媛.张国霞.ZHANG Yuan-yuan.ZHANG Guo-xia神与脏腑关系研究概述[期刊论文]-江西中医药2010,41(9)8.赵喜心主神明论[期刊论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3)9.蓝肇熙.高虹心脾关系辨析[期刊论文]-四川中医2006,24(7)10.顾卫研究心主神明理论的临证意义[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3)本文链接:/Periodical_hbzyxyxb200604018.aspx。

试论“心主神明”中“心”的实体定位

试论“心主神明”中“心”的实体定位

试论“心主神明”中“心”的实体定位
吴迪;杨萍;敖杰男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6(17)12
【摘要】中医理论中“神明”的狭义定义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关于它的
主宰者有心或脑之争。

中医藏象学说中的每一脏腑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它不单纯是
指解剖学中某个实质性脏器。

“心主神明”之“心”是功能集合体,其对应的实体
是心脏、血管、大脑的组合;主神明的功能活动是以实体心脏、大脑、血管的正常
生理为基础的,其中任何一方处于或呈现病理状态都将影响'主神明'功能的正常发挥。

【总页数】2页(P2423-2424)
【关键词】心主神明;功能集合体;心;脑;血管
【作者】吴迪;杨萍;敖杰男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对"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认识 [J], 王金成;史晓燕
2.“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探讨 [J], 徐艳;李晋川;金虹;程晓刚
3.近代关于“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认识 [J], 陈静;刘巨海;王振国
4.“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溯源 [J], 于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心主神明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心主神明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心主神明中医为什么认为心主神明?中医认为的“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血肉之心”另一个是”神明之心”。

前一个指的是位于胸中,隔膜之上,有心包裹护于外的那个真实的解剖看得到心脏。

另一个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其它所有脏腑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

所以说:“心者,君主之官。

”总的说来,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主神志两个方面。

在几千年前,我们已经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得出“主血脉”这个奇妙的结论的。

(注意,当时是没有解剖条件的。

)但是,主神明应该是古人人为的给心赋予的一个功能。

现在医学主张“脑主神”,但事实上,没有人敢完全否定“心主神”的说法:前几年有一个报导说西方医学有了新的发现,发现心有意识功能。

其实中国人自古就都知道人是用心在想事情,这在中国属于常识,比如心想事成就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句贺辞。

曾经有一个人做了换心手术,人心换了个猪心,手术很成功,但别人发现这个人的习性有了些变化,很多方面与猪的喜好相近了。

可见心对于人有很大的影响,到底是谁在下令,谁在主宰这一切,就是这个神明,这个君主之官。

当然,我们现在不能完全说心主神明了,但在中医的那个系统中,心的确处于那样的地位。

包括主血脉和主神志两个方面。

心表现在情志方面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它的精华表现在脸上,开窍为舌。

心的经脉与小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实际生活中心的疾病会引起消化问题。

消化不好更容易让人烦躁。

心外面有一层包膜,称心包络,简称心包,为心脏的外围组织。

其经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连而成为表里关系。

在生理功能方面,心包能通行气血,保护心脏免受伤害。

因能代心行令,故又称为“心主”。

由于心包裹护心脏,为心之屏障,所以中医学认为邪气伤心时,必首先伤害心包。

心包实际上就是心的保卫,它的作用就是保护和联络。

故温病学中,将外感温热病中因热邪引起的神志昏迷、谵语等神志症状称为“热入心包”、“痰蒙心窍”。

这些症状实际上是心包的疾病。

从多角度证中医之“心主神明”

从多角度证中医之“心主神明”

从多角度证中医之“心主神明”发布时间:2021-09-02T15:52:14.4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陈海燕孙凯[导读] 心主神明这一古老的学说自从产生以来就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质疑,尤其是到了现代的,更加受到以西方医学为主的现代医学的冲击。

陈海燕孙凯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540摘要:心主神明这一古老的学说自从产生以来就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质疑,尤其是到了现代的,更加受到以西方医学为主的现代医学的冲击。

可是这一理论仍然指导着广大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无不见效。

本不必再证明什么,可是又没有办法,因为现在是西医的天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未来的中医人,我愿为我们的中医做点什么了。

兹就从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哲学几个方面,再证这一被我们运用了近两千年的理论。

关键词:心、神明。

引言心主神明是中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过了两千年实践的真理。

可是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西方思潮的侵入,自从明清时期这一理论开始受到人们怀疑。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各大期刊杂志也开始了出现了许多关于这本无需讨论问题的文章,尤其是到了2003年达到了高峰。

鄙人虽学识不深,不过也不得不为我们的中医说点什么了。

把我们祖先用了两千年的理论再证明一下。

1从语言文字角度看心与脑1.1语言角度观“心主神明”, 把心作为思维器官来看待, 不只存在于祖国医学之中, 而是中外古人和今人的共同认识。

这一点, 从外国语言中可以得到证实。

在外国古代和现代语言中,“心”这个词, 都含有“神”的意义, 也表现出它有主思维的功能。

先从外国古代语言来看, 这里选古代罗马人的语言为例。

拉丁语: (心, co r)(1) vo lutare aliquid in co rde suo. 心里再三考虑某事。

(2) co r speo tant is tangere. 感动观众的心。

再从现代语言来看, 这里选英、法、俄三种语言为例。

张锡纯“心脑共主神明”说分析

张锡纯“心脑共主神明”说分析

张锡纯“心脑共主神明”说分析【摘要】通过对张锡纯的“心脑共主神明”说在中西医两方面的立论根据和思维特色进行分析,指出该说不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早期尝试,也是中西医异同的充分体现;以中医的“气”与“气化”观念为工具对西医知识的改造和发挥,导致了张锡纯对西医知识的独特改造和对“神明”问题的独特认识。

【关键词】张锡纯神明心脑气化Abstract:The theory of "Heart and Brain Co-govern Spirit" created by Zhang Xichu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new interpretation of TCM classics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ch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and resemblances between them.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clarify the argument and get the ideology to sustain it. It was elucidated that how Zhang Xichun‘s TCM background affected his idea about brain,heart, and spirit. It was proved that the idea of "Qi" and "Qi" transformation are the core of the argument.Key words:Zhang Xichun; Spirit; Heart; Brain; "Qi" transformation 早在西医在近代中国普及之初,怎样处理中西医的差别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006年1Z 月第8卷第4期D ece mber.Z 006.VOl.8 NO.4湖北中医学院学报JOur nal Of ~ubei COll e g e Of TC M作者简介:张先锋(1984-> 男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生0论心不主神只藏神___与<中医基础理论>~心主神明 之说商榷张先锋(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Z 003级本科生 湖北武汉430065>关键词:心不主神;心藏神;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RZ Z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 (Z 006>04-0039-0Z许多<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心主神明 现代文献相关报道亦多主张心主神明观点 其实质是心主神0笔者认为该学说还有值得研究~商榷之处 包括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01 <中医基础理论> 心主神明"学说<内经>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 深受古代政体官制的影响 为了突出心的重要性 称其为君主之官~ 五脏六腑之大主0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 但各教材对具体内容又有不同认识0如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认为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产生和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用[1 0何裕民主编<新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即心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主管~调控作用[Z 0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学说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0第一是整体观念0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神志活动统属于五脏 是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0并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0第二 心为神志活动的主要场所0如<灵枢.本神>曰: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0第三 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0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曰: 血气者 人之神也0心主血脉功能异常会导致神志病变[3 02心不主神"的理论依据Z .1 神与神明神藏于内 明显于外 合称神明0<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0"可见 在<内经>中神是不可知的 只有通过观察其外在表现即 明来认识神在体内存在和运行变化的状态 从而转向 象科学的整体揆度0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神有四种含义 第三种是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 0有学者据此将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作为神来论述心主神明[5 0而笔者认为 人体脏腑经络~精气神等相互协调才有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 如观察人的面色 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证 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 而神的面色表现有喜悦~厌恶~憎恨等0所以该教材关于神的第三种含义是错误的0而心主神明中的 神明当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脑神运动变化产生的0Z .Z 心为元神总府!脑为元神分府元神即先天之神0<灵枢.天年>曰: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为人0"<灵枢.大惑>曰:心者 神之舍也0"说明生命的原始特征是元神舍于心 可称为 心为元神之总府0<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0"说明神是藏于心而分舍于五脏的0人寤时 神由五脏运行至全身 并比较集中地聚于脑0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精明之府0"<金匮玉函经>曰: 头者 身之元首 人神所注0"<普济方>曰:头者 诸阳之会 上丹产于泥丸宫 百神所集0"<太素>曰:头者 心神所注0"等均说明了这一点0李时珍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 笔者认为更精确的表述应为 脑为元神之分府0Z .3 思维意识活动产生的机理王清任<医林改错>曰: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0"现代脑科学表明 记忆~感知等高级活动有相应的脑功能定位 如语言中枢~听力中枢等分部 与<黄庭经>中的脑九宫九神系统很相似0说明意识思维活动的产生是脑九宫九神运行并相互配合的结果 是脑神与脑合作产生的 不可以认为是大脑产生的0王米渠教授认为: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是密切的 难以分清0元神禀赋于父母 识神由后天学习逐步建立0元神有如画纸 识神有如画纸上的图形0当画家在纸上画出图画后 人们所注意的是图形而忽略画纸的载体 于是画纸就淹没于图形之下0元神比喻为画纸 但非空白的画纸 它蕴藏着遗传信息0识神只是电脑操作员 将要处理的资料输入 发挥运算力量的是软件[60笔者认为识神只不过是脑神运动变化的结果 表明脑元神存在状态及性质 现代中医学认为的识神实质是脑元神0王教授还指出: 元神虽为先天之神 但常受识神影响0识神对事物有所思有所虑 之后即可将结果储存于元神0元神可将识神所获得的信息分门别类储藏 这种储藏随元神潜在能力的作用而一丝不苟地处理 哪怕是识神一闪而过的念头 它也将之存于元神中0"笔者认为 这就是张锡纯认为 识神藏于心 有思有虑的原因0<说文解字>认为思是一个会意字 上面是 囟(头>的象形 下面是心的象形0笔者认为人在思考问题即处于意识状态时 潜意识层即心元神的各种资料即信息注入于脑 如<说文通训定声>曰: 思者 心神通于脑0"此时脑元神已储存一定量信息 外界信.93.湖北中医学院学报Z006年第8卷第4期息传入于脑时外信息与内信息经过复杂整合~处理产生新的结果并将它储存于心元神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说文解字注>释思曰: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如丝相贯形象地说明信息储存过程如此神气往返于脑心之间不止故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的任应指储存信息Z.4心与神的功用辨别中医学的心首先起源于先秦医家对人体的粗略解剖探索是肉眼直视下的形态学的概念<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论虚里曰: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难经-三十二难>曰:心肺独居膈上后世医家对心有进一步认识张景岳<类经图翼>曰: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共四系以通五脏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这些论述都属于中医脏象中脏的范畴由于古人无法用粗略所见的心来解释人体相关生理现象和复杂病证从而不可避免地转向象科学的整体揆度所谓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通过对象的观察可推测~意想出心的气化运动状态即功能态的心从结构实体态的心演绎成功能态的心说明中医揆度疾病的方法论与西医迥然相背内省式直觉思维模式将一个外在的客体心摄入内在的心悟之本体直觉的心印将主客对立的两个信息进行主客交流式的包容体悟医者意也意是一种一元论知范式这样原本一个可触可摸可视的心由于内省式的思辩摄入主客交浑如一逐渐趋向形上虚体功能态上升为意之心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演绎心的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藏神值得指出的是心主血脉不是解剖学的结论而是在解剖学基础上上升到功能态得到的结论所以中医学的心是介于形体解剖结构态和功能态之间的一个非虚非实~位于里~在上焦的脏的概念思维意识活动是脑神运动变化产生的而非心或五脏主宰有按意念绝对支配被主宰者之意而心无思维能力从这一点就可否定心主宰神的说法王米渠教授认为:元神是随遗传而来处于先天状态下有自我主宰之能和自调之力6I笔者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调节是外因~内因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心神的自身平衡调节现代心理学在这方面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不作论述所以心调控思维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由于心中有神所以心才能主宰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4I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统属于五脏是脏腑生理功能的表现3I笔者认为心是介于形体态和功能态之间的脏的概念其生理功能是与其他四脏平等的与其它四脏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在神的主持~调控下完成的Z.5心不主神只藏神心主神明学说一般认为起源于<内经>但<内经>中只论述心藏神并无心主神明这方面表达如<灵枢-大惑>曰:心者神之舍<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心的地位之高是与心藏神分不开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不明则是十二官危显然十二官包括心主是神心主神明即心藏神的说法是逻辑上的错误五脏均藏神难道我们可以说五脏均主神么?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那么脑主神明又有何错?这样引申下去一个细胞都可主神此外神必须得到五脏精气濡养才能发挥功用但神不是五脏精气所生是先天与身而来后天依赖气血等濡养不断化生才能发挥功用打个比方人是禀父母先天之精而生后天赖水谷以生存我们不能说水谷主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是神志活动的保证二者病变会影响到神出现神志病变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谁主谁的关系如若心主神明那么神明病变当责于心而大量事实却否定了这点<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显然狂妄不精与心关系不大郁病~老年痴呆~中风~脑震荡后遗症等出现神志病变的脏腑病机并不是以心为主此外人体脏腑~气血~阴阳~营卫~情志等病变都会影响到神可以这样说在人体内除神以外所有部分都与神有关系病变时都会影响到神只不过心与神关系比较密切~特殊罢了但不可以说心主神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一个系统就是一个整体部分与部分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通过相互协调在客观尺度上构成结构~运动~信息~时空四大要素系统各大要素又包含着多个层次和众多小要素的重叠与交叉层次就是系统在结构~运动~信息~时空中的级别结构和梯度功能等8I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等共同构成形体结构;气化运动发挥生理功用构成功能结构;神负责接受~传递~加工~处理~发布信息等任务构成信息结构此三要素存在且运动不息完成生命活动构成时空结构各大要素又包含诸多层次如心主血脉~肾主骨等主即主持~统领之意信息与其他三要素间不是谁主宰谁或谁主持谁的关系信息有一定独立性参考文献!1I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 I.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371-7Z.Z I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 I.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Z6-Z7.3I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M I.北京:科学出版社Z00Z.38.4I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 I.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5I王黎.心主神明之我见J I.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Z003 (43:3Z4-3Z6.6I王米渠.气功中的元神与识神J I.气功1999(93:388-390.7I张培林王学彦张雅春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 I.北京:科学出版社Z000.Z07-Z08."收稿日期!2006-06-13编辑!林飞#-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