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神“的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中关于“神“的含义

班级:xxx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xxx

2012年6月10日

《黄帝内经》中关于“神“的含义

《黄帝内经》关于神的思想有诸多论述,有以下几种含义:

第一指神在自然界的含义,神在自然界中的含义指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变化及其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说明阴阳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遵循的总规律,阴阳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之为神,神明便寓于阴阳的变化之中。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天空中的风、热、湿、燥、寒是无形之气,地下的木、火、土、金、水是五种有形的元素,形与气相合交感,就形成了物质世界中万物的生化,神便寓于其中。

第二指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含义。神一方面指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指人的精神活动,俗称“狭义的神”,包括七情、五志,均属于精神活动范围,意识、思维、情志、顿悟、智慧等。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指出心具有产生和协调精神活动的作用。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指出心对精神活动的主宰作用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是对人的思维

活动过程作的描述,任物就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而发生思维的过程,说明精神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些思维活动都是在心“任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情志也属精神活动,其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

《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指出人的心神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情志的变化也可反映出心神的状况。

《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有:“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说明认识事物比别人体验深,独具慧眼,心领神会,此种感觉不可言传。这里的神,多释为领悟、顿悟、灵感之义。

《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指出饮食水谷精微等物质最后化为神,而人的精神也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

《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是说“血气”、“水谷精气”为神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神的衰旺,并不是指神有气血、水谷精微等物质方面的含义。

《灵枢·小针解》中:“神者,正气也。”是说明神具有正气的御病、抗邪和康复能力,而不是指神就是“正气”。

《素问·刺法论》曰:“神失位,使神采不圆。”其中“神采”指得是神的外在表现。

《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是指人神对针刺的反应快慢不一,而不应似某些医家注解的“神就是针感之义”。

第三指巧妙、高明之义。指医家诊疗技术之巧妙,一方面医者要正己之神,另一方面重视患者的精神,患者情绪的稳定和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到“粗守形,上守神”,文中显然认为守神与守机是针刺技术精良的标准。守神,即针刺时全面把握患者的神气,而神气是人的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说明高明的医家其诊疗技术之巧妙,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灵枢·邪客》云:“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灵枢·终始》中“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不要被外界的杂事所影响,行针之际,要小心谨慎,细心体察针下神气的变化。

《灵枢·终始》篇说:“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诊室内应安静,禁止喧嚣嘈杂,使患者易于放松入静,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以保障医患双方排除干扰,定心敛神,专心一意于针刺治疗。

《灵枢·终始》也说:“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出针后,医者须嘱病人注意针后的精

神摄调,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以免因情绪波动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耗散神气,以期发挥针刺的远期效应,提高和巩固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