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经验大全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第 1页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操 作正确、动作轻巧,熟悉伤口愈合规律,安排换药顺序,先无菌伤口,后 污染伤口,再是感染伤口,最后是特殊感染伤口。
第 2页
【目的】 1.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 2.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利于肉芽生长。 3.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及控制感染。 4.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第 3页
【评估】 1.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环境:温度,是否清洁。 3.伤口位置、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渗出液体的性质等。
第 4页
【操作步骤】
第 5页
1.用物准备 (1)无菌换药包:内含治疗巾、换药碗(盘)2个、血பைடு நூலகம்钳1把、镊子1 把、无菌盐水棉球、75%乙醇棉球、纱布若干。 (2)其他:胶布、绷带、汽油或松节油、棉签若干。 (3)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第 9页
谢谢大家!
第 10 页
第 7页
3.健康教育 (1)向病人解释伤口换药的重要性。 (2)介绍伤口换药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自我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 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及渗出液体的性质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介绍伤口换药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
第 8页
【注意事项】 1.换药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2.医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事先应了解伤口的具体情况,动作要轻柔。 3.用血管钳接触伤口,用镊子取无菌敷料,血管钳和镊子不可接触或交叉 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4.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清洁的伤口应由内向外擦拭,感染伤口则由 外向内擦拭。 5.换药顺序为先清洁伤口,再感染伤口,每次换药后应洗手。 6.特殊感染伤口必须做好床边隔离,传染性伤口的换药器械、敷料应专用。
外科换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要点及注意事项外科换药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患者伤口的清洁、消毒和敷料更换等工作。
正确的外科换药操作能有效预防感染、加速伤口的愈合,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从外科换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操作外科换药。
一、外科换药要点外科换药的要点主要包括伤口清洁、消毒和敷料更换。
下面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 伤口清洁伤口清洁是外科换药中的首要步骤,它的目的是清除伤口上的污物和分泌物,为伤口的愈合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
在清洁伤口时,需要采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并使用无菌棉球轻轻地擦拭伤口表面,避免过度刺激伤口。
若伤口有明显污垢,可使用适量的清洁剂清洗,但要避免使用含酒精和刺激性物质的清洁剂。
2. 伤口消毒伤口消毒是为了防止感染,减少细菌繁殖。
常用的伤口消毒药物有碘伏、酒精等。
在消毒前,要先用无菌盐水清洗伤口,然后将消毒液均匀涂抹在伤口周围5cm的范围内,避免将消毒液直接接触到伤口上。
消毒时间一般为2至3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
3. 敷料更换敷料更换是外科换药的最后一步,它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吸收分泌物和促进伤口愈合。
在更换敷料前,要先洗手并穿戴好无菌手套,然后取下旧敷料,用无菌盐水清洗患者周围的皮肤,并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干。
接下来,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透明贴膜等),并将其贴在伤口上。
重要的是要确保敷料贴合完善,避免皱褶和松动。
二、外科换药注意事项在进行外科换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1. 保持无菌环境外科换药时,要始终保持手部清洁,并在换药前进行手部消毒。
同时,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将自己的衣物和工具碰触到患者的伤口或敷料,以防止交叉感染。
2. 注意力集中换药操作需要细致的注意力和耐心。
无论何时,都要全神贯注地处理伤口,避免分心或受外界干扰。
3. 根据医嘱操作在换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操作,如用药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
外科换药小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术后换药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外科换药技能,我院于近日举办了外科换药小讲座。
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外科换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讲座内容1. 外科换药的目的和原则外科换药的目的主要是清洁伤口,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预防感染。
换药原则包括无菌操作、合理选择药物、适时换药等。
2. 外科换药的常用药物及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消毒剂、生长因子、生物敷料等。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消毒剂用于清洁伤口,生长因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生物敷料具有保湿、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3. 外科换药的操作步骤(1)准备: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备好所需药物和敷料。
(2)暴露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周围皮肤,用镊子将伤口周围的皮肤轻轻提起,暴露伤口。
(3)清创:用无菌棉球蘸取消毒剂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分泌物等。
(4)换药: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敷料,将药物均匀涂抹在伤口上,覆盖敷料。
(5)固定:用无菌绷带或胶布固定敷料,防止脱落。
4. 外科换药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敷料。
(3)适时换药,避免过度换药导致伤口干燥或感染。
(4)观察伤口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心得体会1. 提高了自身技能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外科换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外科换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换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外科换药需要护士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
此次讲座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3. 激发了学习热情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自己总结的换药的方法
自己总结的换药的方法换药是指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更换敷料的过程,是伤口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换药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下面是我总结的换药的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准备工作1.洗手消毒:换药前必须将双手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清洁工具与材料:准备好所需的清洁工具,如棉签、消毒纱布、生理盐水、医用手套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敷料,如纱布、胶带等。
二、执行步骤1.解除旧敷料:轻轻撕去旧敷料,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度拉伸和刺激,以免引起疼痛和出血。
如果敷料粘连严重,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浸湿,然后慢慢撕开。
2.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液轻柔清洁伤口,去除附着在伤口上的血液、渗出物和污垢。
清洁时可以用棉签蘸取适量的清洁液轻轻拭洗,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以免伤及伤口。
如果伤口较深,可以用注射器或洗瓶喷射清洗液,但是要注意控制力度,防止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3.止血:如果换药过程中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用消毒纱布轻轻压迫在出血的部位,直至出血停止。
如果止血效果欠佳,应及时就医处理。
4.涂抹药膏:清洁伤口后,可以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涂抹适当的药膏。
常见的药膏有抗生素软膏、抗炎软膏等,根据医嘱使用。
涂抹药膏时要均匀涂抹在伤口上,避免过多或过少。
三、敷料选择1.选择合适的敷料:根据伤口的性质和分泌物的量选择合适的敷料。
深度较浅、分泌物较少的伤口可以选择较轻薄的敷料,如纱布等;而深度较深、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则需要选择吸附性较强的敷料,如海绵、水凝胶等。
2.固定敷料:将敷料固定在伤口上,可以用胶带或绷带进行固定。
固定时要注意固定松紧适度,既不能紧贴伤口造成窒息压迫,也不能过松导致敷料松掉。
3.避免二次污染:在敷料更换后,要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细菌带入伤口,造成二次污染。
四、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在换药前,要听从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并详细了解换药的频率和方法。
实习总结伤口护理与换药技巧
实习总结伤口护理与换药技巧实习总结:伤口护理与换药技巧一、引言在医疗护理职业中,伤口护理与换药技巧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在我的实习期间,我在伤口护理与换药方面日渐成熟,并对其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本文将对我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伤口护理与换药技巧的应用与实践。
二、伤口护理技巧1. 掌握基本护理原则:对于伤口护理,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护理原则,如手卫生、戴手套、定期清洁伤口、保持伤口湿润等。
这些基本护理原则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2. 熟悉伤口分类与评估:了解伤口的分类,并能够准确评估伤口的状况,包括伤口的大小、颜色、渗液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伤口的护理方案,选择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器械,促进伤口愈合。
3. 掌握伤口清洁与消毒:伤口清洁是伤口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的伤口清洁方法,并了解了不同伤口的适用清洁剂和消毒剂。
同时,我能够根据伤口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洁器械和消毒药剂,确保伤口清洁无菌。
4. 学会正确使用敷料材料:敷料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是有效进行伤口护理的关键。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各种敷料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学会了正确使用敷料的方法。
例如,对于浅表创面,我会使用透明敷料进行局部密闭;对于深部创面,我会使用吸附性敷料进行湿敷护理。
三、换药技巧1. 处理旧敷料:在换药过程中,处理旧敷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我学会了正确并轻柔地去除旧敷料,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处理旧敷料时,注意观察原敷料的湿干程度以及是否粘连。
2. 清洁伤口:在换药过程中,我会先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将伤口周围的皮肤轻柔清洁,并用干净的无纺布擦拭。
这样可以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和分泌物,为换药做好准备。
3. 应用新敷料:在换药过程中,我掌握了正确的敷料应用方法。
将敷料应用到伤口上时,我会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敷料,然后将其平均地覆盖在伤口上,并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固定。
同时,我也会重点关注敷料的周边是否充分贴合,确保敷料与伤口的完全接触,提高护理效果。
门诊外科换药心得
门诊外科换药心得作为一名门诊外科护士,换药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准备工作1、熟练掌握手术室操作流程。
手术室的操作流程和门诊外科的操作流程类似,但细节上略有不同。
护士需要在手术室里积累丰富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了解各种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特点,进而在换药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
2、准确了解患者病情。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根据其病情、手术时间、药物使用历史等情况,合理安排药物使用及换药频次。
3、准备工具及药品。
换药需要使用的各种器械和药品,包括止血剂、清创剂、敷料等,需要在换药前做好准备,保证能够及时使用。
二、操作步骤1、防止感染。
在进行换药前,需要将患者的病历卡清洗干净,同时用酒精消毒,保证操作环境干净卫生,减少感染的几率。
2、清理伤口。
拆除敷料,用生理盐水或碘酒清洗伤口,去除附着在伤口上的血液、分泌物等,保持伤口清洁。
3、敷药。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敷药。
敷药时需要注意避免强力摩擦,以免影响伤口好转。
4、包扎。
根据敷药情况,选择合适的包扎方式。
包扎时需要注意松紧度的掌握,以免太紧影响循环,过松则失去包扎意义。
5、记录。
换药完成后需在病历上记录相关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情况、药物剂量等,为医生作进一步的缝合决策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1、注意生物清洁和病毒隔离。
换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生物清洁及病毒隔离,避免病原体传播,保证患者健康。
2、放松患者情绪。
换药时需要保持温和的语气和微笑,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关注和安慰,以缓解其紧张和不安情绪。
3、定期检查。
换药后,需要定期检查伤口情况,了解创面的愈合情况,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作为一名门诊外科护士,领会并遵守遵循换药的步骤和规范,熟悉常用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特点,掌握好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努力提高自己换药的技能水平,才能做好手术室换药工作,切实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门诊外科换药心得
门诊外科换药及十点心得体会陈世萍一、换药和拆线(一)、更换敷料1换药室的设备和管理制度①设备:换药台、换药车、诊疗床、药物敷料柜、照明设备、有盖方盘、弯盘、换药碗、贮槽、药膏的缸、污物桶、等,各种器械、药品、棉球、敷料、胶布、绷带、棉签及其它如水池、毛巾、洗手液等;②管理制度:换药室应由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管理制度,保证物品的供应。
2换药原则①严格无菌操作,两把镊子不能接触或混用。
动作轻柔,尽量减轻病人痛苦;②若几位病人需同时换药,应先安排好换药顺序,先换无菌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特异性感染伤口,用过的器械单独处,理物品应立即焚烧。
③换药次数应根据伤口情况而定。
一般缝合伤口术后2-4天换药1次,高温期1天次。
一般感染伤口1天1次,较大脓肿切排初期可1天2次。
3换药的操作(1)操作者及病人的准备工作:操作者洗手、戴冒子、口罩。
向病人做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病人摆好体位,暴露换药部位。
(2)揭除敷料用手沿切口长轴方向揭去外层敷料,污面向上放入空换药碗或弯盘内;内层敷料或引流物用等渗盐水浸湿后再用镊子轻轻揭除。
(3)观察、处理伤口:①一般缝合伤口:用乙醇型活力碘棉球自伤口边缘向外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
②切口继发感染如有缝线反应,针眼处有红肿,可用活力碘纱布湿敷,如已形成脓肿者应拆除缝线敞开引流。
③脓腔伤口:用活力碘棉球自外向内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脓腔深者可冲洗,坏死组织多时可用双氧水处理,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根据伤口的情况选用引流条,放置引流条时应注意:A记清数目;B从伤口底部开始;C满而不紧,引流条外端应露出伤口。
④肉芽组织创面的处理:A肉芽组织健康的用等渗盐水棉球擦除脓液后,再用等渗盐水和凡士林纱布复盖创面;B肉芽生长过度将肉芽组织剪平,局部压迫止血;C肉芽水肿,用3%-5%的高渗盐水湿敷。
(4)盖无菌干纱布纱布应完全盖住伤口,并留有适当的宽度,贴好胶布,关节活动处要用绷带固定。
简述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
简述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外科换药是指在进行手术或创伤处理后需要对伤口进行更换敷料的一种操作方法。
换药的目的是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无菌,并加速伤口愈合。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换药前需要洗手,戴好手套,并准备好所需要的消毒物品和敷料,如消毒水、纱布、医用胶布等。
2. 切除旧敷料:首先要轻轻拆除伤口周围的固定胶布或绷带,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然后使用医用剪刀或镊子小心地剪除旧敷料。
3. 清洁伤口: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可以溶解污秽物,消除细菌,预防感染。
使用注射器或棉球等小心地冲洗伤口,注意不要引起患者疼痛或二次伤害。
4. 消毒伤口:使用消毒物品消毒伤口。
消毒剂可以选择碘酒、碘伏、酒精等,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适当的消毒剂。
消毒剂应涂抹在伤口四周的正常皮肤和伤口表面,但不要直接涂抹于伤口深处。
5. 涂抹药膏:根据需要,可以在换药后涂抹一些药膏或药物,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如抗菌药膏或疗伤药膏等。
这一步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6. 覆盖敷料:在清洁和消毒完伤口后,用纱布将伤口包扎起来。
纱布应足够大以覆盖整个伤口,并且要紧密、平整地固定。
可以使用一些固定胶布或绷带来固定纱布,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伤口的血液循环。
7. 固定敷料:固定敷料是为了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污染,并稳定伤口,防止伤口的重新打开。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透气敷料、医用胶布等进行固定。
8. 观察伤口:换药后,需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有过度脓性分泌物、伤口红肿、疼痛明显等不良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
上述步骤是外科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但根据伤口的不同性质,换药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如在换药中可能需要进行冲洗创面、剪除坏死的组织、拔除纱布等。
如果伤口的情况复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换药。
总之,外科换药是一项需要细心和专业知识的操作。
在进行换药前,需要评估伤口的情况,并根据伤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消毒药物。
外科换药实验总结
外科换药实验总结引言外科换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处理创伤或手术切口,以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感染。
本文旨在总结外科换药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外科换药的步骤和要点,培养合理、规范的操作习惯,并观察实验后伤口的变化,掌握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1.镊子2.消毒酒精3.盐水4.纱布和绷带5.抗菌药膏实验步骤: 1. 清洁手部,并佩戴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使用镊子将旧绷带从伤口处轻轻取下,注意不要碰触伤口。
3. 用盐水和纱布清洁伤口,确保彻底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和分泌物。
4. 用消毒酒精消毒伤口和周围的皮肤,杀灭潜在的病菌。
5. 涂抹适量的抗菌药膏在伤口上,帮助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6. 用纱布和绷带固定伤口,保护伤口免受外界的刺激和污染。
实验结果和分析观察了数次实验后,发现外科换药的过程通常能够有效清洁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观察结果和分析:观察1:伤口的清洁程度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观察了伤口的清洁程度。
实验前,伤口可能存在血液、污物和分泌物,触摸伤口周围会有明显的黏腻感。
实验中使用盐水和纱布清洁伤口后,发现黏腻感明显减少,伤口周围的血液、污物和分泌物也得到了清除。
实验后再次触摸伤口周围,感觉整洁干净,没有黏腻感。
观察2:伤口的感染情况在未进行外科换药前,实验者会观察伤口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红肿、溃烂、分泌物等。
实验后,观察伤口周围的红肿情况有所减轻,没有明显的脓液溢出。
这表明外科换药能够起到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并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观察3:换药过程的疼痛感实验者在进行换药操作时询问被试者的感受。
大多数被试者反映换药过程中有轻微疼痛感,但在换药后疼痛感有所缓解。
这说明外科换药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疼痛,但同时也能够缓解伤口的疼痛感。
结论通过多次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外科换药能够有效清洁伤口,消除血液、污物和分泌物,保持伤口的干净和整洁。
浅谈门诊外科伤口换药的心得体会
浅谈门诊外科伤口换药的心得体会合理的换药方法、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标签:门诊;外科换药;体会合理的换药方法、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现将我科近5年来外科门诊换药5000例次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换药前准备①让患者了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换药对切口愈合的重要性,使患者对操作者产生信赖感,并积极配合;②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同时便于操作,伤口要充分暴露,有充足的光线,同时注意保暖;③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以及是否为带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
无菌创口换药应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2 伤口的处理2.1 一般伤口的处理2.1.1 清洁伤口或肉芽组织健康的伤口:此类伤口不需换药太频,一般2~3d换药1次。
换药前,观察创口愈合情况。
换药时,首先,对伤口周围进行严格消毒(从内至外),一般采用碘伏消毒,其刺激小、效果好,还可加用优拓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以防引起伤口化脓。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优拓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优拓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
2.1.2 伤口分泌物多或感染水肿伤口:此类伤口一般应隔日换药1次,严重者要每日换药1次,换药主要是局部消炎,控制感染,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一般用2.0%~3.0%盐水湿敷;有脓液者,用0.1%利凡诺尔溶液湿敷;感染严重时,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予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伤口周围用碘伏充分消毒。
对于化脓的伤口,应清除周围脓苔,以利愈合。
2.1.3 肉芽组织不健康的伤口:此类伤口换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不健康的肉芽组织,促进健康肉芽生长。
2024年自己总结的换药的方法
2024年自己总结的换药的方法在2024年,我对换药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经过实践和不断的调整,我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换药方法。
下面是我总结的步骤和技巧,共计____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500字)1.1 清洁空间:首先确保换药的环境干净和整洁,可以使用消毒剂对周围物品进行清洁,确保无菌状态。
1.2 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要的换药工具和材料,包括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消毒棉球、创口贴、医用胶带、消毒液等。
1.3 洗手消毒:换药前务必进行手部的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者其他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第二部分:换药步骤(1500字)2.1 处理伤口:先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消毒棉球蘸取少量的消毒液轻轻清洗伤口四周,然后再用纱布轻轻擦干。
2.2 敷上药物:根据医生的嘱咐,选择适当的药物,如碘酒、抗生素软膏等。
将药物涂抹在纱布上,然后将纱布贴在伤口上,注意不可用手直接接触伤口。
2.3 固定伤口:使用医用胶带将纱布固定在伤口上,确保贴紧而不会使伤口受压或磨损。
胶带应该贴平整、无皱褶,并要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不适。
2.4 绷带包扎:对于较大的伤口,需要使用绷带进行包扎。
用手轻轻将绷带捲成轮廓与伤口平行的形状,然后将其光滑地绕过伤口,并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2.5 绷带固定:用医用胶带将绷带固定好,要确保固定牢固而不会松动或脱落,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固定过紧,以免阻碍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
2.6 换药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伤口的情况,掌握适当的换药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天换药一次,或者根据情况需要进行更频繁的换药。
第三部分:换药技巧(____字)3.1 注意无菌操作:在整个换药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使用无菌手套,在操作之前彻底洗手,减少细菌的污染。
也要确保使用干净的无菌器械和材料。
3.2 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换药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换药时避免用力过大,不要损伤伤口或让患者感到疼痛。
外科换药的原则和步骤
外科换药的原则和步骤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外科换药那点事儿。
一、换药原则。
1. 无菌原则。
这可是重中之重哦。
换药的时候就像进入了一个无菌的小世界,咱们得保证所有接触伤口的东西都是无菌的。
像换药的镊子啊,纱布啊,都得是经过严格消毒的。
要是不小心把细菌带到伤口里,那伤口就可能发炎、化脓,就像小怪兽入侵了一样,可麻烦啦。
2. 换药时间。
这个也很有讲究呢。
不是想啥时候换就啥时候换的。
一般清洁伤口可以2 - 3天换一次药。
要是污染的伤口,可能就得换得勤快点啦,有时候一天就得换一次。
这就好比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浇水频率一样,伤口不同,换药的时间间隔也不同。
3. 避免交叉感染。
给不同的患者换药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换完一个患者的药,镊子、剪刀这些工具一定要好好消毒,不能把这个患者的病菌带到另一个患者身上。
这就像咱们不能把自己的小感冒传给小伙伴一样。
二、换药步骤。
1. 准备工作。
先把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像换药碗、镊子、纱布、碘伏或者酒精这些。
就像做饭前把食材和调料都准备齐全一样。
然后找个干净、光线好的地方,让患者舒舒服服地躺着或者坐着。
2. 去除旧敷料。
轻轻地揭开伤口上的旧纱布。
要是纱布粘在伤口上了,可不能硬扯哦,那得多疼呀。
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浸湿纱布,然后再慢慢揭开,就像温柔地叫醒一个小宝贝一样。
3. 观察伤口。
这时候要仔细看看伤口的情况啦。
看看有没有红肿、渗液、化脓这些。
如果伤口长得不错,就像小嫩芽茁壮成长一样,那心里就踏实多啦。
要是伤口不太好,也别慌,咱们还有办法呢。
4. 消毒伤口。
用碘伏或者酒精棉球从伤口的中心向外轻轻擦拭。
这个动作要轻柔又仔细,就像给伤口做一个温柔的清洁SPA。
消毒的范围要比伤口大一点,把周围可能存在细菌的地方都消灭掉。
5. 覆盖新敷料。
最后呢,把干净的纱布盖在伤口上,用胶布固定好。
不过胶布可不能贴得太紧,不然患者会不舒服的。
就像给伤口穿上一件合适的小衣服,既保暖又舒服。
好啦,宝子们,外科换药大概就是这样啦。
外科换药步骤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换药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换药步骤和注意事项:换药步骤:1. 洗手:在开始换药之前,首先要彻底洗手,戴好医用手套。
2. 准备物品:备齐换药所需的物品,包括无菌换药包、无菌镊子、棉球、纱布、敷料、抗生素软膏或凝胶、消毒剂(如酒精或碘伏)、换药车、废物容器等。
3. 了解伤口:在换药前,先观察并记录伤口的状况,包括伤口大小、形状、颜色、边缘、渗出物等。
4. 清洁伤口:- 打开新的换药包,保持无菌状态。
- 使用消毒剂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
- 用棉球或纱布轻轻清理伤口内的渗出物或坏死组织。
- 如果有引流管,要确保引流管通畅。
5. 覆盖敷料:- 根据伤口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敷料。
- 轻轻将敷料覆盖在清洁的伤口上。
- 确保敷料边缘不折叠,避免细菌滋生。
6. 固定敷料:- 使用医用胶带或绷带固定敷料,避免敷料移位。
-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对伤口施加过多压力。
7. 记录:- 记录换药的时间、伤口状况、使用的物品等。
- 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注意事项:- 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所有操作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 观察伤口变化: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 疼痛管理:换药时要注意患者的疼痛反应,必要时使用止痛措施。
- 患者教育:向患者解释换药的必要性和正确方法,鼓励患者参与换药过程。
-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使用后的敷料和废物,遵守医院废物管理规定。
请记住,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情况应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伤口换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伤口换药是为了保持伤口清洁,并促进愈合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伤口换药的
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1.洗手:在更换伤口敷料之前,务必彻底清洁双手。
使用温水和肥皂,搓揉双
手至少20秒,并彻底冲洗干净。
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准备工作:将所有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包括消毒剂、纱布、绷带和医用手套等。
确保这些材料是清洁和无菌的。
3.清洁伤口:使用消毒剂和无纺布轻轻清洁伤口和周围的皮肤。
注意不要伤及
健康组织并避免用力擦拭。
轻轻拍干伤口和周围的皮肤。
4.涂抹药物:如果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药物或其他外用药物,按照医生的指示
进行涂抹。
确保不要过量使用药物,也不要将药物涂抹到健康组织上。
5.敷料更换:选择适当的敷料类型,如纱布或透气性胶带。
将敷料轻轻覆盖在
伤口上,并确保没有皱褶。
用绷带固定敷料,但避免过紧。
6.观察伤口:在换药后,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如果有任何新的感染迹象,如渗出液、发红、肿胀或疼痛加剧,请及时就医。
7.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是保持伤口清洁和卫生的关键。
根据医生
的建议,设定好更换敷料的时间,以避免感染和防止敷料附着在伤口上。
8.保持伤口干燥:在保护伤口的同时,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
湿润的
环境易导致细菌滋生和感染。
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如果伤口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问题,请立即联
系医生进行咨询。
伤口换药是一个关键的过程,正确的方法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外科换药的技巧
一:外科换药基本原则:1. 除隔离伤口或不能行动的患者外,均应在换药室换药。
2. 必须在病房换药者,应在病室进行清洁护理之前换药。
3. 换药前先了解患者伤口情况,以充分准备好敷料用具,避免往返无效劳动。
4. 换药医师当天有无菌手术时,术前不允许给感染伤口换药,防止交叉感染,应放在术后进行换药。
5. 严格无菌操作,换药的顺序应为:无菌伤口→普通有菌伤口→严重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
每次换药后要泡手。
6. 动作轻巧,减轻患者痛苦,先湿敷,不要硬拉,保护健康组织和新生上皮组织。
7. 汽油或松节油去除胶布印迹。
换药注意事项:1. 换药者戴口罩帽子,准备两个换药碗,一个放无菌敷料,一个放脏敷料。
换下的敷料不得放在病人床上。
换药完毕保持病床或换药室清洁,污染敷料放入污物筒内2. 拆除后的线头、引流管等不要随地乱丢,对拔除的引流物检查是否完整,数目是否正确。
3. 换药时一般不允许病人家属在场,以免紧张,发生意外。
4. 特殊细菌感染的伤口,换下的敷料要特殊处理,如绿脓杆菌、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二:外科伤口感染的处理1. 一期缝合的无菌伤口,病人无特殊不良反应,敷料不必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直到拆线。
如敷料污染或移位,应及时更换。
2. 无菌伤口病人主述局部疼痛、发热、刺痒等,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a. 缝线反应:由于手术创伤,组织生理反应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术后2—3天针眼及缝线下发红,不是感染,局部消毒后,继续包扎观察。
b. 针眼脓疱:针眼部红肿有硬结或脓疱。
可拆除缝线,扩大引流,配合局部抗菌素或红外线照射 c. 伤口化脓感染:病人有全身反应,伤口可见缝线嵌入肿胀的皮肤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处理:配合全身抗菌素应用,双氧水、洗必泰局部冲洗,局部引流,脓液送培养+药敏。
三:引流物的拔除引流物是为引流积液、积血,预防感染而设置的。
如:橡皮片、条,烟卷引流,T型管引流,负压引流等。
外科换药指南(zera整理)
外科换药指南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
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往往要通过皮瓣才能搞定。
换药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本人亲眼目睹过内固定手术后由于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祖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迹般的痊愈了。
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叉克氏针术后,皮肤由于搓伤而坏死,导致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痊愈。
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
从此对换药愈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现在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一)换药的目的:观察伤口;去除坏死组织;清洁创面;引流通畅;促进组织生长。
记住两个提供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二)换药的原则:无菌;清洁;清除失活坏死组织;保持、促进肉芽生长;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内容一、换药的基本技术:1. 换药前准备: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
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 树立无菌观念: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
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
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外科见习】外科换药操作
4. 切口的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的切口區域全部打開),培養+藥敏以及加強 換藥。為了縮短時間,在初期消毒後在局部的皮下注 射慶大黴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待創口滲出少後 油紗刺激肉芽生長,新鮮後二期縫合或蝴蝶膠布拉合。
5.一般無嚴重感染的平整創面,用凡 士林紗布敷蓋即可。感染嚴重的傷口, 可用0.05%新潔爾滅,0.02%醋酸洗必 泰等洗滌或濕敷,亦可用黃連軟膏,去 腐生肌散等中藥外敷。化膿傷口可用優 鎖溶液洗滌或濕敷。特異感染,可用 0.02%高錳酸鉀濕敷。 6.最後,覆蓋無菌紗布(一般為8層), 用膠布或繃帶固定。
7. 開始幾天傷口生長主要是肉芽組織的 生長,需要比較濕潤的環境,所以開始 幾天敷料可以多用幾層,保持創面的相 對濕潤。到了後期,傷口生長主要是角 質的生長,此時創面需要相對乾燥的環 境,所以敷料就應該在起到隔離作用的 前提下盡可能薄.乾燥的傷口有條件可以 用敷貼。
引流物的選擇和使用
1、油紗布(條):用於清潔或新鮮肉芽創面,以利促進 上皮生長。
2. 碘酒/碘伏
碘酒
碘伏
原 游離狀態的碘和酒精的混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絡合 理 合物。其消毒作用的原理 碘。碘伏幹後,會形成一種類似
是游離狀態的碘原子的超 油性的薄膜。 強氧化作用,可以破壞病 原體的細胞膜結構及蛋白 質分子。
優 能夠更好的固定細菌的蛋 對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脫
點 白,而在皮脂腺豐富的地 碘,無腐蝕作用,且毒性低。應
2、換藥室管理 換藥室嚴格消毒。定期測試紫外線照射 強度。嚴格區分無菌、清潔、污染的物 品,並且要標上標誌,嚴格執行消毒隔 離和無菌操作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病 人家屬和換藥以外人員均不能進入換藥 室。醫生護士進入換藥室時必須穿工作 服、戴口罩、帽子,每次換藥前後須用 肥皂徹底洗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一切換藥物品必須保持無菌。
外科换药经验
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一般的事,但是也是最简单大意的事。
一个无菌切口能够因为换药不妥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常常要经过皮瓣才能搞定。
换药确有好多讲究,恰到利处的换药常常能化腐败为奇特。
自己亲眼目击过内固定手术后因为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家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观般的康复了。
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错克氏针术后,皮肤因为搓伤而坏死,致使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康复。
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
此后对调药更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广博精湛而信服。
此刻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原则是:无菌。
洁净。
消除失活坏死、组织。
保持、促使肉芽生长。
防备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
促使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时机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克制肉芽生长的作用第一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许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许成效不好。
而酒精或许碘酒便可以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因此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四周。
可是上述这两种因为有必定的刺激性。
因此开放创口不可以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假如为了冲刷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宽泛的创口或许归并其实不平坦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向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同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假如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
就像从前还实用新洁而灭同样。
可能对碘伏的效劳不是很有信心的缘由。
生死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第一要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恪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识的。
换药操作要点
换药操作要点1.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聊聊换药这个话题。
说起换药,可不是小事情,得认认真真地来,我来跟大家唠唠换药的那些事儿~2. 换药前要把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啦!就像咱们出门旅游要带上所有必需品一样。
消毒棉球、镊子、纱布、胶带,缺一不可。
要是少了东西,那可就尴尬了,跑来跑去的多麻烦。
3. 洗手可是重中之重!记得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就跟妈妈洗菜一样仔细。
手上的细菌比恐龙还可怕,千万别让它们有机可乘!4. 揭开旧敷料的时候要轻手轻脚的,就像拆快递一样小心。
要是伤口粘连了,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一下,千万别硬扯,不然疼得能让人跳起来。
5. 观察伤口特别重要!要像侦探一样仔细,看看有没有红肿、渗液或者其他异常情况。
发现问题要及时告诉医生,别自己瞎琢磨。
6. 消毒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就像画圆一样由内向外画。
可别来回擦,那样细菌都跑回伤口里啦!7. 上药要有轻重,不是越多越好。
药膏要均匀,像抹面霜一样细致,但别太厚,不然反而不好。
8. 贴敷料也是门技术活!要把纱布放得整整齐齐的,像叠被子一样平整。
固定的时候要适中,太松容易掉,太紧会勒得难受。
9. 换完药后,别忘了收拾战场!把用过的东西该扔的扔,该收的收,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就像妈妈说的,收拾房间要一丝不苟。
10. 最后要记得写记录,把换药的情况记下来,就像写日记一样详细。
这样下次换药的时候就知道上次是啥情况啦!11. 要是伤口有啥异常,比如疼得像针扎一样,或者红得像煮熟的虾,可得赶紧找医生看看,别硬扛着。
12. 换药的间隔时间也要听医生的,别自己想当然。
该换的时候就换,拖着不换,伤口会不高兴的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
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往往要通过皮瓣才能搞定。
换药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本人亲眼目睹过内固定手术后由于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祖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迹般的痊愈了。
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叉克氏针术后,皮肤由于搓伤而坏死,导致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痊愈。
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
从此对换药愈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现在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原则是:无菌。
清洁。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
促进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抑制肉芽生长的作用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
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
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
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
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
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
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
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
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3,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有时单纯冲洗要做到清洁创面比较难,可以采用“泡澡”的方法,虽然文献上报道有使感染扩散的可能,但我觉得多更换几次“洗澡水”感染扩散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研究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化脓创口的处理。
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敞开以后须尽量将创口里的坏死组织彻底清楚,如果一次性无法全部清处,可以在以后的换药时逐步清除。
然后填赛稀释的PVP-I纱条,充分引流,不宜填赛过紧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
当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纱条。
或者外敷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等。
我们一期闭合创口用酒精和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用生理盐水和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多用在创面营养不良生长较慢时用换药原则 1无菌 2 保护创面 3促进生长换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刮除表面的水肿或欠新鲜的肉芽,再用糜蛋白酶湿敷,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感染伤口或者术后脂肪液化伤口,应及时间断拆线引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后,用手将伤口内脓汁尽量挤出,并用20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轻者)或万古霉素(重者)去掉针头直接钝性扎引流口直接冲洗并回抽冲洗液。
可不放纱布引流条,一般两三次就可去除感染、封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我们的经验是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若培养阳性就是感染喽.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我们为了缩短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 @@.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即可.我们做了对照,明显缩短了时间。
谈谈下肢脉管炎截肢术后,切口不愈合在换药方面的一点体会:一般这样的患者由于皮肤血运情况很差,虽然疼痛、坏死的肢体被截掉,但截肢后的切口仍是很难愈合,而且常易伴发感染!这样的切口换药是很重要的,首先换药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果化脓,一定要马上剪开化脓处的缝线,去除坏死组织,敞开切口,通畅引流,一般放一个小引流条就可!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这是我实习时我那博士代教的观点)另碘2酒3是经典的骨科消毒方法,刚到骨科时我们领导要求我们新人门诊清创时必须严格遵守。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
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
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
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1.酒精:褥疮防护(50%的)、皮肤及器械消毒(70%的)2.双氧水(3%):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3.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4.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
5.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6.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7.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乡下还在使用。
8.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9.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0.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1.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
局部湿热敷。
12.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
13.创可贴:贴于小伤口。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可以QD,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很重要!),髓腔内可以放置(油)纱条。
我的经验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
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不过,有时可能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用酒精换药可要挨骂了;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关于油纱条使用 1.用于脓肿切开后起到引流作用,同时对刚切开的脓肿有压迫止血作用.2它可以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利于肉芽生长.3它的更换周期视伤口情况而定,如伤口渗出较多应每日更换,渗出少可视情况定 .4植皮区打包固定的应5 ---7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 .5油纱条与伤口不沾从而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不被揭掉。
总结: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
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一、换药前准备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