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3)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明的尊重和认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2)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比较分析(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2)各小组汇报比较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单元第一课《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课《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课农耕文明的繁盛【课标解读】: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教材简析】:主要围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方面的发展展开论述。

课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度繁盛的农耕文明,并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过程方法目标: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繁盛”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繁盛的原因【教学策略】:教: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等学: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体会明至清朝前期,农耕文明的繁盛。

(二)新课讲授:教师创设情境:女生A、男生B C、D和E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松江地区、福州地区、江西景德镇、安徽和山西。

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

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一、农业的繁荣农业繁荣的表现及原因1、精耕细作的农业继续发展;2、引进并推广新品种;是真是假?小陈发现农业已经普遍实行精耕细作,水稻亩产很高。

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甘薯和玉米,高产而且适应性强,逐渐推广开来。

二、手工业的繁荣阅读与思考p91、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2、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三、商业的繁盛。

《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

农耕文明的重要性
总结词
农耕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农耕文明为人类提增长和社会发展。同时,农耕文明也 孕育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和精神追求,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 了深远影响。
农耕文明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农业组织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农业组织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功能,能够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农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支持和发展各种 农业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 整体竞争力。
农业文化
农业文化
指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的总称,如农耕民俗、农耕节日等。
农业文化与旅游
将农业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开 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地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 创新,如生物技术的应用、智能农业的发 展等,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农业工具
农业工具
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工 具和机械的总称,如犁、耙、
收割机等。
农业工具的演变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发 展,农业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 更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
农业工具的推广
详细描述
亚洲的农耕文明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等地 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类都非常丰富,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农耕文明
总结词
欧洲大陆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西方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详细描述
欧洲的农耕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后来随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发展, 欧洲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欧洲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较早,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展示《白虎通》卷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ěi)耜(sì),教民农耕。

成为农业的始祖。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耕作方式(生产模式)的演进——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请同学们看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中粗放经营与精耕细作的区别。

1、按照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顺序,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农作物种类和水利灌溉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展示春秋战国以及西汉和唐宋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3、通过图表让学生明确我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方式,形成精耕细作技术的基础,分析出早期农业生产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了解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关系,最后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使学生增强爱国意识。

二、经营方式的演进——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1、展示小农经济的几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讨论某个问题然后各个小组有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第一小组讨论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第二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三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有利影响,第四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不利影响。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展示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冬。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二暮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人教版

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何时从国外引进的?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花生,原产南美玉洲米。 向大日约葵在,17原世产纪北从美东洲南。亚甘薯
马铃薯
1其5实、我16国世种纪植传花入生我的国历。传史入我国玉 最。米 初, 传原 入产 欧美 洲洲 (大 哥陆 伦。
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生产目的、劳动方式、 生产规模等方面思考)
这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已经 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生产商品, 用于交换
• 劳动方式 自己劳动 雇佣劳动
•生产规模 小

三、商业的发达
原因: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 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进入市场,商 品经济活跃起来

300万两/年
(1)你能从上述表格中获18得世代纪哪8些0年信息1?600万两/年 (2)说说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 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归纳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2、手扩大、市场 需求旺盛有关。
2、商帮
中遥由国古于第城一西社家大会票街重号的繁—农华—抑地“商段日。升,整昌商座”人旧,址座利占落用地于他“23大2们4清平天金方然融米第,的一用乡街地里”紧平凑 ,、功宗能分族明关。系但就联是系这起样一来座,小互小院相落支,持开中,国和民衷族银共行济业,之先 河比,较并一著度名操的纵十商九帮世有纪整徽个商清、王朝晋的商经、济命陕脉商。等。
已有四千年的历史。
布)。
16世纪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2023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8篇

2023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8篇

2023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8篇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________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________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

二、手工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流传着“买不尽 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从谚语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手பைடு நூலகம்业繁荣的表现
1.手工业的繁荣表现在许多行业,如榨油、
粮食加工…… 2.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出现了新的生产经营形式:工场手工业
如松江的纺织业、景德镇的制瓷业
——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 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 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 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 的经济命脉。
3.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
1720年 1800年
181600千克 10442000千克
景德镇青白瓷
一位法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清代景德镇的 瓷器制作过程——“这一劳动在同一工场内 是由许多工人分别进行的。第一个工人只负 责把圆形色线绘在瓷器的口缘上;第二个工 人描绘花的轮廓;第三个工人接着晕色。这 一伙人专门画山水,而另一伙人就专门画鸟 兽。”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课文第9页阅读卡内容, 分析当时手工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一、农业的发展
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 总人口三分之一。
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 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 粮食紧张问题? 1.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2.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农业繁荣的表现 1.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形成了多熟制 的种植制度。 2.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 量。 如甘著、玉米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繁多。

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ppt[新]

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ppt[新]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
1720年 1800年
181600千克 10442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每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每年
从表中你获取了哪些商业方面的信息?
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和课文的描述, 说说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哪些特征?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繁多。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各 种 服 务 性 行 业 的 兴 盛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为什么服务性行业会日益兴盛? 它是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 和市镇的繁华,市民对商品需求量增大秀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明清时期,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商帮?
徽商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 劲旅,曾活跃于大江南北、 黄河两岸,以至日本、东南 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 本之巨、从商人数之众、活 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 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 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 界称雄数百年。
“苏湖熟,天下足”指什么?
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 南地区。当时的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所以有 “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后来怎 么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了
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 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江南的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 的人越来越多,手工业发达。
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农耕文明的繁盛 教案

农耕文明的繁盛 教案

第周星期第课时年月日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繁盛”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繁盛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体会当时的繁盛。

(我从事的工作) 教师创设情境:女生A、男生B、C、D和E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松江地区、福州地区、江西景德镇、安徽和山西。

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女生A:她可能从事棉纺织业,因为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

男生B:可能从事农业生产,不仅种植水稻,也种植玉米和番薯。

男生C:可能从事制瓷业男生D和E:他们最有可能从事商业活动。

因为当时著名的徽商和晋商等商帮已经形成,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

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一)农业的繁荣农业繁荣的表现及原因1、精耕细作的农业继续发展;2、引进并推广新品种;是真是假?小陈发现农业已经普遍实行精耕细作,水稻亩产很高。

明朝引进的原产于北美洲的甘薯和玉米高产而且适应性强,于是种植了很多。

(二)手工业的繁荣阅读与思考p91、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2、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三)、商业的繁盛。

1、小张在苏州附近的昆山县方泰镇经商时亲眼目睹了该地区的变化。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4篇】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4篇】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__(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4•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

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5•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A.江南地区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6 •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农作物是
A.茶叶
B.玉米C•稻米D.甘薯
二、材料题
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

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

一一冯梦龙《醒世恒言》
(1)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
六、备注
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2016 年浙江省“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用表。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寻找“繁盛”的表现;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卡;准备一些能够反映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如茶馆、酒楼、戏院等,让学生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讲的是明、清的一段历史。

本文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

教材将明清的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并隐含了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繁盛”的自豪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难点:探究繁盛的原因五、板书设计1.农业2.手工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3.商业: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帮形成4.国际贸易:频繁六、教学反思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在自己的轨迹上继续发展,达到了鼎盛。

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农业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产作物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手工业方面表现十分繁荣,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以及其他手工业也呈现繁荣景象。

尤其是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特点的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开始出现。

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导语:在远古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形成农业社会的国家之一。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页,也是中国文化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的根基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古代中国农耕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1.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类逐渐从狩猎采集阶段过渡到了农业生产阶段。

最早实施农耕生产的地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附近,这些地区具备了较为适宜的生存条件和土壤资源。

2. 农业技术与方法的进步随着时间推移,古代中国人民逐渐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于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种植作物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开始使用简单而有效的农具,如耒、犁等来提高种植效率和农田开垦。

同时,发展了水利技术,引导河流灌溉农田,增加了作物的产量。

3. 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方式。

早期的部落社会中,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生产;到了商朝时期,人们逐渐形成了以领主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并实行领地耕作制度;最后,在秦汉时期开始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规模化经营。

二、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1. 社会组织结构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对社会组织结构有着深远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被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中,他们通过向农民征收租税以及强制劳动来获取财富和权力。

这种社会结构形成了严重的等级制度,并固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

2. 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古代中国的农耕以粮食种植为主,稻谷、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广泛农耕区。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相对富裕的阶层,并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同时,稳定的粮食供应也为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文化与礼仪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丰富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领域。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概况及古代的小农经济,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的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思路:教材从“早期农业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个方面叙述、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农业起源、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小农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小农经济的特点,树立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的唯物史观。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的思路如下:一、在讲清楚中国农业起源知识点时,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内容,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特点。

二、通过阅读指导法、演板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古代农业发展简表”,让学生牢固掌握“古代农业发展概况”这一基础知识;通过“中国古代,人们如何从迁徙走向定居?”这一问题的探究,突出生产力发展这条线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三、通过讲述法及对“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和教材的“学思之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掌握、理解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等知识,了解古代农民生产生活的状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当前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内容: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①中国农业的起源②刀耕火种的农业。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②农业发展使人们由迁徙走向定居。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农耕文明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农耕文明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农耕文明古代农耕文明的教案一、引言古代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文明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二、授课目标1.了解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掌握古代农耕文明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A. 农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B. 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农耕文明的形成。

2. 古代农耕文明特点A. 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B. 农民阶层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作用。

C. 冷启时期对于农作物储存和灌溉系统的发展。

3. 古代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A.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粮食产量的增加。

B. 城市化和国家形成的契机。

C. 对于商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代农耕文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视觉资源利用:使用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3.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古代农民,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感受农耕文明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田或者博物馆,亲身感受古代农耕文明在现实中留下的痕迹。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报告:根据学生小组讨论及展示情况,评估其对于古代农耕文明理解程度以及表达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贡献的文章。

六、教学延伸1. 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分享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并展开文化交流,增强学生对于多元化文化的认识。

2. 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当代农田工作或农耕技艺的传承,亲身体验古老的农耕方式和文化。

七、总结通过本教案所设计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学生将全面了解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八年级历史教案)农耕文明时代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农耕文明时代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农耕文明时代教学设计
农耕文明时代教课方案
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
(一)、课程标准剖析 :
本课设计主要要实现的目标是一级专项目标 2:回首人类文明的历程 ,认识文明
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尊敬文明的多样性就是尊敬人类自己的历史。

认识人
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这一重要命题 ,也反应出本课程对历史教课的要求 ,是经过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某种重要的历史道理。

要求认识同一历史现象在不一样空间或不一样地区中的不一样表现 ,这是把地理学和历史学核心观点相综合的表现。

本课设计主假如要实现课程标准2-1:描绘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地区的概貌
及其空间散布。

2-4:认识不一样历史期间不一样地区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点。

2-5:描绘历史上不一样地区的社会生活概貌,认识不一样地区文明的生活方式。

本课设计要实现的目标还有 :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说出它们在不一样地区和特准期间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要素 ,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
迁中的若干重要转折期间。

(一)、学生基础学养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元朝后期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
5.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A.江南地区B.广州C.北京D.中原地区
6.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结合板书说一说。
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进一步强化“农耕”。
拓展提升
投影图片:
落日余晖
评价:你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自由发言。
为清末遭受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作铺垫。
五、评价方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A、B)可多选
A.课堂提问B.书面练习C.制作作品D.测验E.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1)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
六、备注
时间:明至清前期
表现: 农业
农耕文明的繁盛 手工业
商业
对外贸易
原因
2.“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A.唐宋时期B.明清时期C.秦汉时期D.元明时期
3.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农业的繁荣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农业繁荣的表现尝试探究繁盛的原因
2、问:农业技术的进步有什么作用?引进的新品种有什么特点?
1、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农业繁盛的表现
2、结合后两问尝试探究繁盛的原因
1、了解农业繁盛的表现,知道农业繁盛的原因
2、培养学生归纳、探究能力
活动二:
手工业的繁荣
手工业的繁荣
投影归纳明清手工业繁荣的表现。
2、师生共同分析
加强学生对明清盛世的认识。归纳出农耕文明繁盛的的重要表现,认识到清前期的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合作探究
农耕文明繁盛的原因
投影:
归纳明清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探究明清农耕文明繁盛的原因。
1、明清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农耕文明的繁盛,试着说说原因。
在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中,你觉得占据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哪一行业?为什么?
投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维导图。
1、从哪些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手工业的繁荣?试选择其中的一个行业说说该行业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
2、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手工业的繁荣突出表现在哪些地方?
3、投影归纳明清手工业繁荣的表现。
4、投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郑义门》主题曲《家训》,出示“江南第一家”图片,简单介绍“江南第一家”。
设问:仔细观察图片,想象一下当年“郑义门”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观察图片,寻找图片中的有效信息:
1、廉义礼耻忠信孝悌
2、耕读
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结合“耕读”两字导入“农耕文明的繁盛”
活动一:
农业的繁荣
一、选择题1.《苏州府Fra bibliotek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1、阅读图5-13中的文字,说说有哪些商店?从这幅图卷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2、在商业发展过程中,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并繁荣。请选择一个市镇,说说此类市镇是怎样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3、商帮的形成:例举著名的商帮,说说你所知道的当时著名的商人?
4、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让中国商人的足迹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走向了世界。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通过设问、讨论、交流来突出
教学难点
探究繁盛的原因
设问、讨论、归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八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但由于对本学科的不重视,所以对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层面上,而对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意义等思考较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农耕文明的繁盛》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
周建英
学段学科
初中历史与社会
区县
浦江县
学校名称
浦江四中
教学题目
农耕文明的繁盛
所选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A)
A.简易多媒体教室B.交互式电子白板C.网络教室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知识点与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效果
1、分组讨论
2、展示交流
1、培养学生归纳、探究能力,学会如何表述。
2、使学生初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通过对纺织业现状的分析加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三:
商业的繁荣
商业的繁荣
投影
1、明清商业兴盛出现了前代不曾有的现象,试着结合教材和同学讨论归纳一下。
2、图片:著名商帮徽商和晋商的代表人物。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农作物是
A.茶叶B.玉米C.稻米D.甘薯
二、材料题
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冯梦龙《醒世恒言》
1、分组讨论
2、交流展示
了解商帮的著名代表人物:胡雪岩、张小泉、乔致庸。
了解商业的兴起与繁盛,探究商业繁盛的原因,感受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四:
对外贸易的活跃
对外贸易的活跃
问:阅读P11课文及材料,从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活动中的资料,一一加以分析,最后回答问题。
1、讨论、交流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繁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繁盛”的来之不易。
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农耕文明的繁盛》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本课时主要围绕14世纪中叶至19世纪前期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方面的发展展开论述。课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度繁盛的农耕文明,并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