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用清晰的思路打造高效的教案。
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个好的教案不仅要能够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更要能够清晰的传达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知识。
要打造高效的教案,就需要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制定教案的第一步,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制定教学目的应该从学生的身份和教学环境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制定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是关键。
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并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中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并对性质、特点、规律、应用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授课效果。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地选择。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是教师传达知识的重要媒介,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它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直接影响。
好的课堂管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际经验,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意外情况,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当举动对课堂秩序和教学的干扰。
综合上述,清晰的思路是制定高效教案的关键,教案的设计不能够盲目,要全面、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效果,使教学真正取得成功。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等都是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
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当顾及社会需求。
教学内容应当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所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在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和社会需求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须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新知着陆的根。
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不能保持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密切关注并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小数乘整数”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看似很简单【起点预设】与“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整数”只是多了“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本堂课我就以此为起点,抓住不同,重点解决“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中练兵】1、教学用乘法竖式计算“0.8×3”。
2、学生独立计算“2.35×3”,并观察因数与积各是几位小数。
3、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4、出示4.76×12、2.8×53、103×0.25,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6、用乘法竖式计算:3.7×5 0.18×5 46×1.3 35×0.24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 4 6 3 5× 1.3 × 0.24② 4 6 3 5 3 5× 1. 3 ×0.2 4 × 0.2 41 3. 8 1.4 0 1 4 04 6. 7 0 7 05 9 .8 8.4 2. 1 0第1、2题正确率达95%,第3、4题正确率仅为8%。
分析学习起点找准教学启点
加上教师配音和字幕标注,一步一步清清楚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接下来的画角对学生来说也就不再困难了。
如此,本节课的难点在微课视频的直观演示中得到了有效突破。
三、课后使用——让微课引领学生数学学习向深处拓展课后,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运用并延伸。
一方面,微课的使用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一定的提升,以便增加学生对旧知的内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思维也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另一方面,课后微课的使用还要延伸到与新知相关的更深、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以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和延伸知识层面。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因数与倍数”时,学生很容易把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四个概念混淆,认为是奇数就不会是合数、偶数一定不是质数等。
针对学生易混的知识点,教师制作了微视频,介绍什么是奇数,并出示20以内的奇数(数字用红色字体);介绍什么是偶数,并出示20以内的偶数(数字用蓝色字体);介绍什么是质数,让学生思考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奇数、偶数中是质数的数字闪烁2次后,用红线圈一下,出现在质数一排中;介绍什么是合数,让学生思考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奇数、偶数中是合数的数字闪烁2次后,用红线圈一下,出现在合数一排中。
学生对照视频学习、分析、理解,会对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奇数也可能是合数等结论记忆深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你知道吗?”或一些数学家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上网查找或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深处拓展。
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要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充分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逐步让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联系得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不断拓展。
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的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的技巧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的技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个好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理解学生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
了解学生的兴趣、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
例如,当教授高年级学生数学时,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情境和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思。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进行历史模拟游戏,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视听资料、互联网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各种教学材料。
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兴趣。
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时,教师可以使用录音资料、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引入趣味性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时,教师可以尝试引入趣味性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物理实验时,可以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加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5. 灵活性: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与安排时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的技巧包括理解学生需求、体验式学习、多元化教学资源、引入趣味性因素和保持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技巧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作者:王国元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8期浙江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315400)王国元[摘要]教学设计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习起点把握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3-05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起点的内涵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已有的“四基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经验起点和数学思想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的总和。
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并具有不断更新、重组的功能。
技能起点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主体指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
数学思想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对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的感悟与应用。
情感态度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包括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
学生的学习起点具体可用如下三维图来表示。
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式”的。
其发展过程状态有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和发展状态。
每种状态都与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现象、归因、结论三个层面产生交点,即A、B、…、I共9个交点,27个维度。
每个交点都应从学生的“四基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把握学习起点的价值1.把握学习起点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有效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时空内,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果佳。
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领悟水平等也均不相同。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仔细思考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优秀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过程更加富有趣味和创造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始终以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为依据。
学科标准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它们是教师教学的基准。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细化学科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选择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内容。
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该话题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多媒体资料、互联网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与教学方法和策略相匹配。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实验和实践活动的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五、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现实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是指可以支持教学的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教学环境是指学生学习所处的具体环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2.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3. 教学内容应具有前瞻性,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学习的需要;4. 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情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就像是教师手中的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那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情分析的目的。
学情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观察法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常用手段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参与度等,从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比如,如果学生频繁皱眉、眼神迷茫,可能意味着他们对当前的知识点存在困惑;如果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说明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
问卷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情分析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的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过于笼统和模糊。
例如,可以询问学生“你每天花在预习上的时间大概是多少?”“你在学习数学时,最感到困难的是哪个部分?”等等。
在回收问卷后,教师要对数据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除了观察和问卷调查,考试成绩也是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还要分析学生在不同题型、不同知识点上的得分情况。
比如,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失分较多,那么就说明这个知识点可能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也是深入了解学情的好方法。
在谈话中,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需求和期望。
这种一对一的交流能够让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作者:魏小兵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10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然而,一些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认识的“主观化”、“绝对化”,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致使课堂教学在偏离学生实际需求的“道路”上艰难行进……课堂回放案例:我全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结合七个小矮人手中的气球上的数7、14、21、28、35、49,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数排列有规律吗?当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与7有关系时,教师便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然后要求学生开始编写7的乘法口诀。
师:大家已经有了编写口诀的经验,那么7的乘法口诀能编出来吗?相信大家能!生:7的乘法口诀我全会背了。
(一开始,这个学生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很快大部分同学便高声附和:“我也会背!”接着,他们不约而同地背起了7的乘法口诀。
遭此不测,老师表情骤变。
当然,在老师的威严下学生背口诀的声音越来越小,于是老师继续往下教——)师: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能编几句就几句,如果有困难,还可以看一看屏幕上这些数,然后再编。
(学生小组活动)……现象透视:透过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这一新知之前,已经有一些学生对于7的乘法口诀比较熟悉了。
事实上,乘法口诀作为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家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乘法口诀表的机会也不少,所以学生中能背诵乘法口诀表的人不在少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求知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其自身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现代教育中应有的理念,而课堂教学设计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抓住教学起点,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受教育者完成一定的教育计划后身心各个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规格要求及其结构体系。
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因素之一。
因此,教学目标在制定时要抓住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也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技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基础教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要考虑三个维度,并且三维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学生在三个维度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有些知识学生比老师更为了解,甚至更为精通,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早有接触。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分析至关重要,这对教师抓准教学起点,理顺教学过程都是必要的。
二、深入研究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选择教学内容。
一定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内容教授来完成的,教学内容不适当,再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现在,教学内容的常见呈现方式是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计划而制定的系统化的教学用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材的改革都在进行,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纲多本。
尽管如此,教材本身始终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而客观世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教材是很难反映时代的新发展、新成果的。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同一内容的知识对各年级要求具有很强的层次性。
最常见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将凡是书本上有的、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认为是新知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按部就班、从头学起,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这样展示的学习过程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
作为数学数师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是应该的,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排斥了各种学习资源对课堂学习的有利影响,忽视了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限制了学生自主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了。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
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学得顺顺当当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钻研教材,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一定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一个阶段中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这一内容在各年级中的知识层次、与其它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这一内容在这一册中的位置等等。
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主要内容是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等差数列。
学习这一内容的逻辑起点则是:在一年级下册时曾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并且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已学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实验等能力。
2、研究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把握学习起点,精准定位学生的学
把握学习起点,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作者:魏宗南来源:《教育界》2023年第33期【摘要】学习起点包括知识起点、认知起点和探究起点等。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的话语、行为、表情等,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
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起点存在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化的起点。
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有效、精準定位学生的学。
注重学习起点的数学学科教与学,有利于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起点;精准定位作者简介:魏宗南(1988—),男,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镇中心校。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1]。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准地定位学生的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它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起点,还包括学生的认知起点、探究起点、思维起点等。
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起点为:知识起点、认知起点、探究起点。
知识起点是基础,认知起点是核心,探究起点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作善为、踔厉奋发。
(一)知识起点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有已知的知识起点,数学学科自然也是如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数学学科知识起点的内容。
知识起点是知识的生长点、生发点,也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
笔者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有必要和学生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这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圆的面积奠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圆的面积奠定思想方法基础,如“转化思想”“剪拼法”“分割法”等。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复习,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产生转化圆的面积的猜想并付诸实际行动。
笔者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随意、盲目的弊病。
(二)认知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起点。
具体而言,教师除了需要把握学生的整体学情,还要把握学生的个体学情。
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当在课前寻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教学方案。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得到的结果是有一半左右的同学知道分数,而且会写、会读,个别同学还能正确的说明比较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例如二分之一等。
但也有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分数这个概念,一点基础也没有。
这说明本班大部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知识的起点很高,而有些学生的知识起点却较低。
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案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知识起点进行设计。
可以直接引入分数,让学生尝试利用图形来说一说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全班同学知识的全面化。
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有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和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达到知识的高起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以学生的高起点为基础,进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圆的认识》教学片断师:你对圆有哪些认识?(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还不太清楚。
老师知道我们同学的自学能力很强,接下来就请大家先自学一下有关圆的知识,认为重要的请用笔画一画或圈一圈,有什么看不懂的在旁边做个记号。
(学生进行自学,大约5分钟)师:好,下面汇报一下你们自学的情况。
生:我知道圆有圆心、半径、直径。
生: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生:半径、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懂了那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真的看懂了?生:看懂了!师: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什么是圆心?生:一个圆的中心就是这个圆的圆心。
师:(举起一个圆形纸片)那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基本上能了解本堂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但大多只浮于表面。
教师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 知识框架,设计相应 的教学活动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 测试、作业等方式,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注重学生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 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 规律,合理安排教学 内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 求,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创设情境: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提供资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 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 能力和沟通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开放性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0XX
教师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
作者:
目录
01 教学内容的选择
02 教学内容的安排
03 教学内容的呈现
04 教学内容的应用
05教学内容的评价 与反馈 Nhomakorabea01
教学内容的选择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评估教学效果: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反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反馈的方式:口头、书面、行为等多种方式 反馈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反馈的时间:及时、适时,不要拖延,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习起点做起
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习起点做起
王佳蕾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在学校校本研训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一课。
课后,教研组老师围坐在一起研讨,大家对这位教师例题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些争议。
教材呈现了"分草莓"的主题图,第一次是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正好摆了3盘。
第二次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教材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表内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总页数】1页(P55)
【作者】王佳蕾
【作者单位】浙江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习起点做起
2.教学视频也要从实做起
3.为教师减负要从根上做起
4.为教师减负要从根上做起
5."碳达峰、碳中和"
要从我做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摘要: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往往源自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又往往和学习起点分析直接关联。
结合实例,重点论述了有效学习起点分析的三个策略:从学情视角去解读文本,结合文本核心价值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根据文本特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而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内容;文本特征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的教学视角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共识与共同愿景,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很多语文课堂离这样的美好期待还相距甚远。
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有效。
何谓学习起点?就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对将要任教的班级学生“学情状况”的一种描述,包括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差异等情况分析。
因材施教,自然是教学中非常理想的境界。
但从学习起点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要对自己施教的学生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学情的把握要充分有效。
很多教师以为自己“教”的与学生实际“学”的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不
是这样的。
阅读教学中,即使是同一个文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因学生的差异,生成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差别。
如果不能科学地分析学习起点,不能从学情的视角去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那么,“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被架空,因材施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识到关注学习起点的重要性,但是对学习起点的分析却是基于主观经验,缺乏有效的分析策略。
基于这样低效不可靠的学习起点分析策略建构起来的教学内容就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集中地表现为教师仍然习惯于以“教”为中心,重在“教”的展示与表演,具有挑战性的有效学习活动难以发生。
事实上,如何从学生的“学”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讨论的焦点。
但是,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来看,这个问题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认为只有基于有效“学习起点”的分析,才能选择和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
那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呢?
一、从学情视角来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要做到有效,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情视角来充分考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的期待。
不少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常常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想当然地当作学生真正需要重点学
的内容,教师自己认为学生不懂的内容想当然地当作学生真正不懂的内容。
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是说教师对学习起点经验的判断远远不如实际调查来得可靠。
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人为地拔高作品的主题,在文化意义的层面深度挖掘,过度拓展。
但这种“拔高”和“挖掘”出来的教学内容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期待”。
比如《那树》的教学,以“批判工业文明”作为教学重点,《愚公移山》定位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哲学思辨”,这样教学的内容选择是独特的,却未必适用于初中学生,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要做到有效学习起点的分析,文本解读就应从所教的这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与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教学解读”。
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转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的读者,当成所任教班级学生中的一员,在全新的阅读中去感受文本。
这样解读就能了解学生可能读到哪一层面,哪些地方可能是阅读的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出发点。
二、结合文本的核心价值来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来自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期待视野理论认为:阅读前读者的大脑并非呈白板状态,而是有一个
预成图式,即阅读作品前先行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和理论结构,也即既定的先在视野。
这种期待视野既包括阅读作品之前的阅读期待,也包括初读作品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阅读期待。
语文教师备课,过去有“三备”的说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但是,有调查分析表明,很多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做过学情分析的教学案例并不多见。
我们教师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臆断。
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比较粗糙,多是判断或结论,没有分析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着力寻找学生阅读期待与文本核心价值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和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存在多元解读的可能,当这种多元解读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文本的教学内容有着核心价值和次要价值之分。
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期待也因学生自身的素养、生活的阅历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时他们的阅读期待直指文本的核心,有时他们的期待可能只是关注某些细枝末节的内容。
比如《丑小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历经艰难、坚持执著、勇敢自信等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天鹅的象征意义、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发现等才是文本的核心价值。
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上去认真辨析,把那些最贴近核心
教学价值内容的问题筛选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文本核心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
寻找到阅读期待与文本核心价值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开发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
三、根据文本特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阅读教学的文本,特别是文学性文本,其形式和内容是无比丰富的。
经典小说主题上的深刻与多元、散文作品中思想感情表达上的巧妙、诗歌结构与语言的独特,在文本形式的呈现上是多姿多彩的;非文学作品也同样各具特色。
面对这样的文本,分析学习起点自然也要有的放矢。
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才有可能准确地分析学习起点,从而选择和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和梳理了一些有效的分析方法,现列举如下:
1.阅读调查
阅读调查的适用性比较广泛,特别适合各类文学作品的学情分析。
阅读调查一般在课前进行,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读了课文,你的最初感受或体会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或联想?”二是“读了课文,你最主要的疑问是什么?”这样的阅读调查在于整合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探究学生的阅读已知,让教师的备教更有针对性。
2.补写标题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探究主题类文学作品教学,如《散步》教学,让学生读了课文后,为课文另写一个副标题并说明理
由。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亲情主题理解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对生命的尊重与传承这个主题就理解得不够深入。
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把重点放在生命的尊重与传承的突破上,这样的标题补写能够集中活力解决主题型文本的教学。
小小一个标题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3.评点词句
这种方式适用语言比较精美的散文类文学作品的教学,或者是意蕴比较深刻的古代诗词中的某个词句的赏析。
如教学《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出赏析的理由,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让学生针对某个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写上自己的感想、赏析、疑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这些做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方式对于主题相对简单、语言值得细品的散文特别适合。
4.评述人物
这种方式适用于把握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文学性文本。
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类经典小说,学习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父母”“于勒”“若瑟夫”进行评价,对同一人物评价有可能类同,也可能有显著差异。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明白从分析人物入手是读懂小说的有效途径,也让教师探知到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期待的差异,从而在教学时能多角度立体地理解人物
形象。
5.续写或改写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记叙类文本或者节选式的文学作品教学。
如《喂,出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先续写结尾,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作品的环保主题比较清晰,对人性的缺陷这个主题不够深入。
再如课外文学作品《窗》《最后一片叶子》等,让学生拟写结尾与原文结尾比较。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赏析原文的妙处,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阅读起点。
其他的分析方法还有一些,在实际运用中,分析学习起点的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不一样的文本特征进行综合
使用。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有效地分析学习起点,从学情视角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状态对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学习起点分析作为备课的逻辑起点,从学情视角来选择、调整、创生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邹兆文.我们的教学离学生的“期待”有多远[J].语文学习,2008(10).
[4]陈忠文.从学生的阅读期待选择小说教学内容[J].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08).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