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___11.4_功的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11.3 功、功率(第二课时) 导学案 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11.3  功、功率(第二课时) 导学案 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三节:功功率》导学案(第二课时)设计审核:初中物理备课组【学习目标】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会利用公式计算功率的大小。

3.能根据功率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难点: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功率的大小。

【预习导航】阅读课本P84-85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表达式、单位。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3、功率的意义、定义、表达式、单位。

4、功的原理:【新课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问题)【探究一】功率物理场景:建筑工地上,一台吊车,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把一车砖吊到高楼上,而工人搬运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见吊车比工人做功快,那么我们如何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1、定义:叫功率;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2、公式:文字表达式:字母表达式:3、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符号:;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瓦特,人们给功率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简称,符号是;1W= J/s4、功率的计算例题1:一同学将重为20N的书包在2s内举高了80cm,求该同学的功率。

例题2:质量为40kg的物体受到100N的水平拉力,在1min内移动了120m。

求:(1)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拉力的功率多大?(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重力的功率多大?【探究二】功的原理功的原理的内容:【课堂总结】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功率越大,做功越快D.功率越小,做功一定少2.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在2s内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拉力的功率是。

3.离河面10rn高处的农田,灌溉时每分钟需要3m3的水。

问:至少需要购买功率为多大的抽水机?4.如图所示,重为100 N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示数为5N(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求:(1)作用在滑轮上的水平拉力F;(2)拉力F的功率【课堂评价】:【布置作业1。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三种常见的做功情况4. 影响功的因素5. 实验探究:测定物体的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功的单位、影响功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的过程。

3. 运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

2. 新课:介绍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探究:分析三种常见的做功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4. 讲解:讲解影响功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功的单位、影响功的因素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滑轮组、小车等。

2. 教学课件: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验过程等。

3. 习题库:选择合适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

2. 第3-4课时:分析三种常见的做功情况,进行实验探究。

3. 第5-6课时:讲解影响功的因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实验探究,看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收获。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做好笔记。

2. 思考并解答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1节《功》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1节《功》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1节《功》导学

八年级物理第1节《功》导学案
教学
目标
(理念)
1、知识与技能:了解功的定义和功的而要素;知道功的单位;会用功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物体是否做功及怎样做功;掌握功的简单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学情
分析
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功的概念,在学习中应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实例中了解功的概念。

情境
导入
用手把书从提升到一定高度。

手的提力使书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我们看到了手提力的成效,就说手对书的提力做了功。

自主
合作
一、自学“力学中的功”,思考:
1、图11.1-2中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2、图11.1-3中,力为什么没有做功?
甲;
乙。

小组讨论: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哪几个因素?
二、自学“功的计算”
1、功等于与的乘积。

2、用字母表示物理量,则功的表达式为W=
3、功的单位:J(1J=1Nm)
4、例题中马的拉力F与摩擦力F摩大小相等,为什么?
互动
展示
1、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二个是。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字母表示物理量,则功的表达式为W=3、课本P641、
2、
3、4
引导
评价
1、学到了什么?
2、有何疑问?
3、其他评价
应用
拓展
《练习册》教学
反思。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3、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功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三、先学先思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②。

2、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3、功的原理是。

4、轮轴由两个不等的固定在组成;大的称为,小的称为。

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②。

5、斜面是一个与的倾斜平面。

四、后教后导(一)探究功的原理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但是能省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1、要把重为G的物体运到高为h的地方,有什么办法?①人直接拿上去,人做的功W1= ;②用动滑轮(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将重物提升h,拉力F做的功W2= ;2、分析与总结:①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这个结论称为。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思考:既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二)探究轮轴的特点阅读教材91—92页,回答下列问题:1、轮轴是的变形,支点是,动力臂是,阻力臂是。

2、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②。

3、思考:①怎样使用轮轴省力?;②怎样使用轮轴省距离?;③使用轮轴能否省功?这是因为;④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转动一周,重物上升的高度h= (轮的半径为R,轴的半径为r)。

4、轮轴的应用有(三)探究斜面的特点1、如图,一光滑斜面长为L,高为h,物体重为G,F为沿斜面向上拉物体的力,利用斜面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做的功W1= ,如果不用斜面,直接将重物举高h做的功W2= ,由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则F= 。

2、分析得出结论: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斜面能够;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时,斜面越长,越。

3、斜面的应用有五、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使用省力的机械就能省功,但要费距离 ( )(2)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不省功 ( )(3)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 )(4)只要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研制出省功的机械 ( )2、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原理,它的内容是。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功》导学案学习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功》导学案学习

《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习,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4、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中考考点:1、本节课是中考的重点,主要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今后命题的热点仍是功的计算及对是否做功的理解,,在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中均有可能出现。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什么叫电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___2、找出带“功”字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学习:1、分析课本P104想想议议物体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2、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①②3、【想想议议】1、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你把书包举高过程的中是否对书包做功?(2)举在高处停留不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功?(3)张明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张明对书包做功了吗?(4)李强同学用脚踢足球,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脚对足球做功了吗?(5)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1、2、3、4、功的计算:(1)对图进行分析: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功》第2课时的导学案.doc

八年级物理《功》第2课时的导学案.doc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班级1-8学科物理课题第三节:功第2课时总38课时编制人高小斌审核人王慧使用时间第16周星期使用者堂程栾流坏书具体内容法导学指I、知道力怎样才算做功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习学啥我知2、知道功的单位。

把键.请关一目情3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标来词出标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难点 2.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我知晓二、温 1.什么叫功?自故 2.做功的俩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主能 3.常见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学知习新(独自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跟_的乘积。

学主即:功=—X课对合 2.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 前学作 3.功的单位: _____________ 一兀群探成学)究 4. 1焦耳(J) =1牛顿•米(N • m)几点说明:使用W = 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做功的多少只由W=F -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5.将一个鸡蛋举高2米做功约1焦。

考考你的估测能力1、把一桶净化水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为()A.7.5JB.75JC.750JD.7500J2、把物理课本从地上捡到课桌上做功约为()A .0. 2J B.2J C.20J D.200J3、你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A.30JB.300JC.3000JD.30000J三、展刀、交流展小我精彩4、某同学要把重为60N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 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U尽里脱稿成识构的惯养知结四、 点 拨 升 华5、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 B 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有力对它做了功C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知了功识 6、在水平地面上,用5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 的箱子,前进了 10mo 推箱子的小朋友做功为() 我A 50000 JB 1500JC 5000JD 500J总妊 7、对于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结A 作用在物体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B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C 有力作用在运动的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挑战我接招选子举重最后一个项目的金牌。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功率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功率教案 (新版)教科版

功功率教学准备:一、情境导入第一幅:图中物理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第二幅:此人使出了最大的力推大石头,但是没有推动。

第三幅: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上面展示的三幅图中,有的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有的力则对物体移动没有贡献。

物理学中的“功”有一种“贡献”和“成效”意思在里面。

二、功1、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用“W”表示。

2、举例:小孩的拉力F拉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小孩的拉力对小狗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小孩对小狗做了功。

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

锤子对钉子的锤力F使钉子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锤子的力对钉子做了功,或简单地说锤子对钉子做了功。

3、它们都做功了吗?有力且又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做功。

4、小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F缺一不可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以下三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①、物体没有受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如:踢球,脚离开后球向前飞了10m,人做功为零。

②、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

如:手推汽车没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没做功。

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不是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如:手提水桶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但手的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做功为零。

教材P82:他们的效果相同吗?小明用力拉没拉动,没有做功;小聪使箱子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做了功。

5、功的大小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W=FsF表示力,单位N;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m,W表示功,功的单位是牛顿米。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人们给这个单位一个专门的名称——焦耳。

八年物理第十一章导学案

八年物理第十一章导学案

11.3、动能和势能导学案一、知识要点(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a、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b、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c、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质量m/kg 速度v/(m/s)动能E/J牛约600 约0.5 约75中学生约50 约6 约900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

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二、巩固练习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2.势能包含势能和势能两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的大小与有关.3.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4.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如果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如果没有,说明原因.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____________;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____________;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_____________;④弹簧:_____________;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_____________;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___________.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 ⑧被拉弯的钢板尺 .⑨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 .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5.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飞得快.6.如果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有的动能.停放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 该卡车下山时具有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如图1所示,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 中, 能逐渐增大, 能逐渐减小。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3.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3.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四、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对力对物体做功的理解。

【导入】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实例分析】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与功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结】【作业】1.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新课导入】1. 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实例分析】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与功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结】【作业】1.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力的作用效果【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新课导入】1. 介绍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三种作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实例分析】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的原理及应用(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的原理及应用(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功的原理及应用(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一、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知道轮轴的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斜面的结构及其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点:功的原理的实质。

(二)学习难点:功的原理的应用,轮轴、斜面实际应用。

三、学习过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知道什么叫做功的原理,以及功的原理的实质是什么。

2、知道轮轴的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斜面的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中考热点1、功的原理实质。

2、轮轴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3、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储备】熟悉已学简单机械的规律和特点机械名称分类是否省力、省距离、或省功运用杠杆1、省力杠杆2、费力杠杆3、等臂杠杆1、省力、费距离、不省功2、费力、省距离、不省功3、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力、不费距离;不省功1、用起子拧螺钉2、用钓鱼杆钓鱼3、用天平测质量滑轮1、定滑轮2、动滑轮3、滑轮组1、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力、不费距离;不省功2、省力、费距离、不省功3、省力、省距离;不省功1、旗杆顶端上的滑轮2、3、吊车上用的滑轮【课前热身】1、设杠杆的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动力为F1,阻力为F2,则:(1)当L1>L2时,杠杆省力,但______距离;(2)L1<L2时,杠杆费力,但_____距离;(3)当L1=L2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此类杠杆叫做_______杠杆,如实验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________就是根据这类杠杆的原理制成的。

G2、定滑轮实质上是________杠杆,使用它______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_____倍杠杆,使用它省________的力,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__;滑轮组既能_________,又能改变______________,并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科版物理八下11.3《功的原理及应用》word导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下11.3《功的原理及应用》word导学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设计人:李定凯杨松王克胤审稿人:陈春云一、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知道轮轴的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斜面的结构及其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点:功的原理的实质。

(二)学习难点:功的原理的应用,轮轴、斜面实际应用三、学习过程【课标解读】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储备】熟悉已学简单机械的规律和特点力杠杆【课前热身】1.设杠杆的动力臂为L 1,阻力臂为L 2,动力为F 1,阻力为F 2,则:(1)当L 1>L 2时,杠杆省力,但______距离;(2)L 1<L 2时,杠杆费力,但_____距离;(3)当L 1=L 2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此类杠杆叫做_______杠杆,如实验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________就是根据这类杠杆的原理制成的。

2.定滑轮实质上是________杠杆,使用它______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_____倍杠杆,使用它省________的力,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__;滑轮组既能_________,又能改变______________,并有着广泛的应用。

3.一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四分之一,那么当杠杆平衡时,若阻力为120N ,则动力为_______N 。

4.某人想提850N 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进行,如果每段绳子能承担200N 的物体,则绳子的绕法该如何进行?请把绳子在图上绕出来。

5.功的大小等于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用公式W=_______来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_。

【自主学习思考】1.什么叫做轮轴?它是怎样组成的?2.拉动轮轴做的功________绕在轴上的绳子拉动重物所做的功,用什么方法计算?3.你能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4.轮轴与杠杆间有什么关系?若把动力作用在轴上时,使用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为什么?5.斜面是怎样组成的?使用斜面能省力、省距离、或省功吗?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6.为什么修筑上山公路时,总是修成“S ”的?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7.斜面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功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功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的原理及应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性认识功的原理。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教课要点、难点:1、理解功的原理。

经过实验,设置物理情形,培育学生疏析概括的能力。

2、利用机械做的功,不使用机械做的功。

教课过程:一、复习发问1、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入、发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能否是也能省功呢?2、组织学生达成课本本节实验 l、2。

学生自己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1〕明的确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高重物时能不可以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能否相等。

第1 页〔2〕明的确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均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色得出。

钩码重G=mg。

3〕丈量砝码提高的高度和手挪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开端地点。

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高砝码到必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地点,求出砝码高升的高度h〔米〕和手挪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视不计,由于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械,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

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预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说明:利用杠杆提高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便用杠杆不可以省功。

第2 页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便用动滑轮也不可以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不可以省功。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三、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力、位移等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

2. 讲解功的概念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3.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θ,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演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验展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

5. 讨论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引导学生讨论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6.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所做的功。

7.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拓展1. 讲解功的单位讲解功的单位是焦耳(J),让学生了解功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讲解功的分类讲解保守功和非保守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种功的区别。

3.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拓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七、生活应用1. 讲解功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讲解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请参考!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

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初步学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由学生动手做简易实验,通过学生对现学的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功的概念。

2.通过简易实验的分析得到功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准备约码1盒,幻灯片。

教案实例一、学习目标1.从实验和实例中,能概括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大小是由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所决定的。

2.写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是什么力做功,谁对谁做功。

4.初步学会用公式W=FS及变形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1]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

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

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再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如铅球、哑铃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

在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再让学生体验测量直接提4个钩码上升5cm做的功。

这样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及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
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
力;3、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
功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三、先学先思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②。

2、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3、功的原理是。

4、轮轴由两个不等的固定在组成;大的称为,小的称为。

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②。

5、斜面是一个与的倾斜平面。

四、后教后导
(一)探究功的原理
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但是能省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1、要把重为G的物体运到高为h的地方,有什么办法?
= ;
①人直接拿上去,人做的功W
1
②用动滑轮(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将重物提升h,拉力F做的功= ;
W
2
2、分析与总结:①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这个结论称为。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思考:既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
(二)探究轮轴的特点
阅读教材90—91页,回答下列问题:
1、轮轴是的变形,支点是,动力臂是,阻力臂是。

2、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
①;②。

3、思考:
①怎样使用轮轴省力?;②怎样使用轮轴省距离?;
③使用轮轴能否省功?这是因为;④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转动一周,重物上升的高度h= (轮的半径为R,轴的半径为r)。

4、轮轴的应用有
(三)探究斜面的特点
1、如图,一光滑斜面长为L,高为h,物体重
为G, F为沿斜面向上拉物体的力,利用斜面将
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做的功
W
1
= ,如果不用斜面,直接将
重物举高h做的功W
2
= ,由功的
原理可知:W
1 W
2
,即,则
F= 。

2、分析得出结论: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斜面能够;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时,斜面越长,越。

3、斜面的应用有
讨论交流:
螺旋———特殊的斜面
五、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使用省力的机械就能省功,但要费距离 ( )
(2)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不省功 ( )
(3)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 )
(4)只要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研制出省功的机械 ( ) 2、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原理,它的内容是。

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或者省,但不能省。

3、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在不考虑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省力的有:__________。

(A) 杠杆;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D) 轮轴; (E) 斜面
4、一光滑斜面高h=1m,长L=4m,重200N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运动到斜面顶端,由功的原理可知:F=____N,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为____N,若斜面高度不变,要使拉力更小些,则必须使斜面的长度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5、山区里常常可看见挑夫挑着重物上山,在斜坡上走S形路线,他们这是为了()
A.使人做的功少一点 B.使人省力一些
C.这是他们的习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把一重物从底端分别沿如下左图所示的BA、CA、DA三个光滑斜面推向顶端A,
推力所做的功分别是W
B 、W
C
、W
D
,则它们的关系是。

7、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
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
1、F
2
,拉力做的功为W
1
、W
2
,拉力做
功的功率分别为P
1、P
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
1<F
2
,W
1
=W
2
,P
1
<P
2
B、F
1
>F
2
,W
1
>W
2
, P
1
>P
2
C、F
1<F
2
,W
1
<W
2
,P
1
<P
2
D、F
1
<F
2
,W
1
=W
2
, P
1
>P
2
8、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则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为。

9、用一个动滑轮(不计滑轮重)把货物吊起10 m高,人拉绳子做的功是200 J,则该货物重是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

10、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这是因为
11、已知光滑斜面的高为h,长为L。

请利用功的原理推导: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推上去,所用的推力F是多大?
七、我有话说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