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复习课件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2.认识竖直上抛运动规律,体会实际中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考点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学生用书第10页【高考情境链接】(2021·湖北高考·改编)2019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某轮比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m 完成技术动作,随后5m 完成姿态调整。

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陈芋汐前5m 完成技术动作的时间为1s 。

(√)(2)陈芋汐后5m 完成姿态调整的时间为1s 。

(×)(3)任何物体从静止下落的运动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推论1.从静止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下落高度之比为1∶3∶5∶7∶…2.从静止开始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h t =v 2=12gt 。

3.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下落高度之差Δh =gT 2。

注意:物体只有从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此时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此类问题。

考向1单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高空抛物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

某天,家住8楼的小华发现有一钢球从落地窗外坠落,调看家里视频监控发现钢球通过落地窗用时0.1s,已知落地窗高度为2m,每层楼高度为3m,试估算钢球从几楼抛出()A.9楼B.10楼C.15楼D.20楼答案:C解析:设钢球下落点距离小华家窗户上沿高度为h,则h=12gt2,h+2m=12(t+0.1s)2,解得t=1.95s,h≈19m,由193≈6.3可知钢球从15楼抛出。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第3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方法一: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 1 2 1 h= gt ,h′= g(t-4)2 2 2 Δh=h-h′=196m 以上三式联立,并将 g=9.8m/s2 代入可得 t=7s,h= 240m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第3讲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第3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2 1 2 v0 当在 B 球的最高点相遇时,应有 gt + =h,且 t= 2 2g
v0 ,解得 v0= gh. g 当 gh <v < gh时,在 B 球下降过程中两球相遇;当 2 0
人 教 实 验 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方法二: 物体在最后 4s 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t-2)s 时 的瞬时速度,有 Δh v=g(t-2)= , Δt Δh 196 t= +2s= s+2s=7s g· Δt 9.8×4 1 2 h= gt =240m 2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第3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方法三:设最后 4s 的初速度为 v0, 则最后 4s 做初速度 1 为 v0、 加速度 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Δh=v0Δt+ gΔt 有 2
人 教 实 验 版
2×31.5 s- 10
2×30-10 s=0.51s 10
必考内容
第1章 第3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命题规律 利用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
人 教 实 验 版
的相对问题, 特别注意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对称性问题.
必考内容
第1章 第3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新人教版1.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课件(30张)

新人教版1.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课件(30张)
答案:C
2.2021年10月14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高空抛物案件作 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玉某某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 元.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威胁着行人安 全.某地消防员为了测试高空抛物的危害,将一个物体从某高楼的楼 顶自由下落,物体落地速度的大小为50 m/s,g取10 m/s2,求:
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相等 B.加速时间为10 min C.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 m/s2,题中 所述运动最短需要35 min
答案:B
针对训练 5.为了测试智能汽车自动防撞系统的性能,质量为1 500 kg的智能汽 车以10 m/s的速度在水平面匀速直线前进,通过激光雷达和传感器检 测到正前方22 m处有静止障碍物时,系统立即自动控制汽车,使之做 加速度大小为1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驾驶 员在此次测试中仍未进行任何操作,汽车继续前行至某处时自动触发 “紧急制动”,即在切断动力系统的同时提供12 000 N的总阻力使汽 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该汽车恰好没有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求: (1)汽车在“紧急制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1)楼顶的高度;
答案:125 m
(2)最后2 s下落的高度;
答案:80 m
(3)10 s内的平均速率.
答案:12.5 m/s
考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1.重要特性(如图)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 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 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 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3.能量对称性
图 1-3-2
物体从 A→B 和从 B→A 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
于 mghAB.
例 2:一个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时间 t1 上升到位置 x1,上升到位置 x2 的时间为 t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到位
置 x2 的时间为 t3,继续下落到位置 x1 的时间为 t4(说明:各时间
答案:D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重点归纳 1.分段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vt=0、a=-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 v0 向上,加速度 g 向 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12gt2. 当 h<0 时,表示物体抛出后落回抛出点后继续下落到抛出 点下方的某一位置.此时 t 有两解:一解为正值,表示物体下落 到抛出点下方某处时所用时间;另一解为负值,应舍去. 注意: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
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vt 与 h 有正有负,正负 代表不同的意义.
解析: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 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0+2 v求出, 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 竖直向上时,v=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15 m/s,方向 竖直向上;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竖直向下时, v =-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大小为 5 m/s,方向竖直向上, 故 A、B、C 错误;由于末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球的位置一 定,距起点的位移 h=v20- 2gv2=15 m,D 正确.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本讲主要内容】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自由落体运动v a g 00==,,习惯上选竖直向下为坐标正方向。

2. 竖直上抛运动(1)全过程研究:v 0竖直向上,a =g 竖直向下,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上的v 0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

说明:a v t v g h v gt m .最高点:,,(以后质点向下运动)上===02002b v v h t v g v h t t .落回抛出点:,位移,,之后质点继续向下,、=-==0002均为负值。

v t 、h 的正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三个公式概括了竖直上抛运动的往返运动全过程。

注意: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这是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2)分阶段研究:上升阶段为v t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上升时间t 上=g v 0,最大高度H=g2v 20 对称性:t 上=t 下,v t =-v 0,在同一高度v 上=-v 下(3)分运动研究:由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v 0)和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分运动合成,设向上(v 0方向)为正方向,则 注意v t 、s 的“+、-”的含义。

【解题方法指导】例1. 以初速度为30m/s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求抛出4s 内的位移。

(取g =10m/s2)解析:可先求出小球抛到最高点的时间及其高度,再减去下落高度,亦可将竖直上抛运动作为一个整体处理,此法较为简便。

解法一:小球抛到最高点的时间及高度分别为:t v g s s ===030103; 故小球下落1s ,下落高度为h gt m '==⨯⨯=1212101522抛出4s 内的位移为:s =45-5=40m解法二:作整体处理,4s 内位移为:若求出s 为负值,则末位置在抛出位置之下。

高考物理复习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高考物理复习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v=v0-gt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一 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求解 应用自由落体规律时应注意: 1.自由落体运动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初速度为零; ②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竖直下抛运动问题.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答案] AC
【技巧点拨】 对竖直上抛运动应强化以下几点方法技巧: (1)涉及矢量式的运算必须确定正方向; (2)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没有变化,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过程进行研究,要培养学生对整体过程列式的能力; (3)注意对称性的灵活应用,如下面的变式题; (4)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
静止

竖直向下
v=gt
v2=2gh
► 知识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1.概念: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__________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特点 (1)初速度__________. (2)加速度的大小等于_____,加速度的方向__________.
重力
竖直向上
g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例2 将一个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x1和x2及速度的变化量Δv1和Δv2的大小关系为( ) A.x1>x2 B.x1<x2 C.Δv1>Δv2 D.Δv1<Δv2

《走向高考》2013高考物理总复习 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43张

《走向高考》2013高考物理总复习 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43张

A、B 两 的 度 为 球高差 A.gt
2
[答案]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3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解析] A 球 落 度 下高为
1 2 hA= gt ,B 球 落 度 下高为 2 A、B 两 的 度 球高差
hB
1 t 2 1 2 = g( ) = gt ,当 B 球 始 落 瞬 , 开下的间 2 2 8
2.竖 上 运 的 称 直抛动对性 () 时 对 性 物 在 升 下 过 中 过 一 直 1 间称: 体上 和降程通同 竖 距所时相; 离用间同 () 速 对 性 物 在 升 下 过 中 过 一 置 2 度称: 体上 和降程通同 位 时度小等方相。 速大相、向反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3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3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归领 纳悟 1. 由 体 动 际 是 理 中 理 化 动 只 自落运实上物学的想运,有 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把实际的落体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 动 第 , 体 受力 用 如 还 空阻 作 , 。 一 物 只 重 作 , 果 受 气 力 用 那 么 气 力 重 相可 忽 不 ; 二物 必 从 空 阻 与 力 比 以 略 计 第 , 体 须 静 止始落即速零 开下,初为。 必须是从静止开始算起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 动从间的段动程是由体动 ,中取一运过不自落运。
的时间是 4s,若空气阻力可以不计.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 t 和下落的高度 h。
必考内容 第一章
第3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解析] 方 一 根 自 落 运 的 律 得 法:据由体动规可 1 2 1 h= gt ,h′= g(t-4)2 2 2 Δh=h-h′=196m 以 三 联 ,将 上 式 立并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一轮复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精品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一轮复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精品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3讲 │ 要点探究
(1)0.5 (2)35
[解析] 示意图如图所示.
(1)根据 h=12gt2 得,小球从释放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 t=
2gh=
2×125 10
s=5 s.当第 11 个小球刚释放时,第 1 个小球
恰好着地,空中有 10 个间隔,故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为 Δt=1t0
=150 s=0.5 s.
第3讲 │要点探究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1∶3∶5∶7∶….
((23))一连段续时相间等内的的时平间均T速内度位-v移=的v2增t,加-v量=相ht,等-v,=即12gΔt.h=gT2.
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 推论等规律解题.
第3讲 │ 要点探究
从距离地面125 m的高处每隔相同的时间由静止 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第11个小球刚释放时, 第1个小球恰好着地,则:
(1)相邻的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Δt= ________s.
(2)第1个小球恰好着地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间 的距离Δs=________m.
第3讲 │ 要点探究
如图3-1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L1,在其下 L2处有一长为L3的无底圆筒 CD,若将悬线剪断,则直杆 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第3讲 │ 要点探究
L1+gL2+L3-
2L2 g
[解析] 直杆自由落下通过圆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3讲 │ 要点探究
因直杆 AB 做平动,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均相同.直杆 B 端 下落到圆筒上端所需时间
第3讲 │ 要点探究
解得下落时间 t2= 2gh2=6 s 落地速度 v=gt2=60 m/s 重物脱离气球到落地所用时间 t=t1+t2=7 s

高中物理(人教通用版)自学课件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高中物理(人教通用版)自学课件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答案] 5m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物理
首页
第3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 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 从中间 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 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竖直下抛运动问题。
(2)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 论等规律解题。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结束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超链 接
自由落体运动
[记一记]
1.概念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 开始下落的运动。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结束
2.运动特点
(1)初速度为 零 。 (2)加速度大小等于g,加速度的方向 竖直向下 。 3.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 v=gt 。 1 2 h= gt 2 (2)位移公式:_________ 。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结束
提示: 绳断后,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 v0 v02 动), 经过时间 t1= g , 到达最高点, 继续上升的高度 h= , 2g 从最高点开始,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 t2= 达地面,此时速度 v= 2gH。 2H g到
物理
首页
2 v (3)速度位移关系式: =2gh 。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结束
物理学史链接„„„„„„„„„„„„背背就能捞分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做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 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物理基础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物理基础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能力· 思维· 方法
【例3】一人从塔顶无初速地释放一个小球,已知, 小球在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全部位移的9/25,求 塔高多少?
能力· 思维· 方法
【解析】解法一:如图所示2-4-2,设 塔高h,整个时间为t,最后1s内位移h1. h1=(9/25)h, h=(1/2)gt2, h1=(1/2)g(t-1)2, 则(1/2)gt2-(1/2)g(t1)2=(9/25)×(1/2)gt2, t=5.0s(舍t=0.56s). 可得塔高h=(1/2)×9.8×5.02m=122.5m.
则有h′=vt′-(1/2)gt′2即4=v×1-(1/2)×10×12
解得v=9m/s 则物块从抛出到接住所用总时间为 t=(v-v0)/(-g)+t′=(9-11)/(-10)+1=1.2s (2)竖直井的深度即抛出到接住物块的位移.
h=v0t-(1/2)gt2=11×1.2-1/2×10×1.22=6m
延伸· 拓展
(2)相遇时vA=gt1=10×0.6m/s=6m/s vB=v -gt1=(20-10×0.6)m/s=14m/s 2 hA 2 12 ∵hA=1/2gt2A ∴tA= =±1.55s g 10
OB
故tA=1.55s t′A=-1.55s(舍去)
若B球以v′
OB上抛,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B=2v′OB
能力· 思维· 方法
【解析】本题中小球到达高度为6m时,速度大小和方向 未给出,不知物体是上升还是下降,应当作出判断.由 自由落体运动可知,在前2s内的位移是20m,故题中所 给的4s、2s均是小球上升到最大高度再返回到6m的高度 所用的时间.由竖直上抛运动特点t上=t下可知:第一次 上抛,小球未返回抛出点就用去了4s,故第一次上抛上 升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要大于2s而小于4s.同理,第 二次上抛到达的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大于1s而小于2s, 所以,可判断第一次上抛到达的最大高度要大于第二次 上抛到达的最大高度.故选B.

高考物理知识点释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

高考物理知识点释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上升阶段为匀减速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它有如下特点:(1).上升和下降(至落回原处)的两个过程互为逆运动,具有对称性。

有下列结论: 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质点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经历的时间相等。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量:①上升最大高度:S m =gV 220.②上升最大高度和从最大高度点下落到抛出点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gV t t 0==下上. (3)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注意往返情况。

追及与相遇问题、极值与临界问题 一、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

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

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Δt ,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 甲=t 乙+Δt 。

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分析追及与相碰问题大致有两种方法即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首先分析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形成清晰的运动图景;再根据相遇位置建立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方程;最后根据各物体的运动特点找出运动时间的关系。

方法1:利用不等式求解。

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 ,两物体间的距离y=f(t),若对任何t ,均存在y=f(t)>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 ,使得y=f(t)0≤,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其二是设在t 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 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第1章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第1章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下降过程中 速度增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加速度大小、 方向相同.
竖直上抛运动中的过程分 段法及其对称性特点
一个氢气球以4m/s2 的加速度由 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10s末从气球上 面掉下一重物,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 地面多高处?此重物从氢气球上掉下后, 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 取g=10m/s2)
则有: 1∶(1+3+5+…+19)=( ×10t2)∶125 解得t =0.5s
2 1
(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出此时第4个 球的速度:v4=gt′=10×(7t)m/s=35m/s,第5个 小球落到第3个小球现在的位置需要时间: 2t=1.0s,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 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即小球从第5球的位置落到第3个小球的 位置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4个小球此时的 瞬时速度,则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间的距 离为s35=v4(2t)=35m.
落回原抛出点的总时间为 g . ③根据对称性,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 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
H
v0,不计空 气阻力,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a=g代入匀 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均适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自由落体运 动中的运用
点评 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 楚重物运动的物理过程,特别是要注意 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所隐含的物理条 件并不是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是先 做竖直上抛运动.
在地面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 抛一物体,物体在2s内两次通过空中同一点 A,则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g=10m/s2)
竖 直 上 抛 的 物 体 从 A点 到 最 高 点 和 从 最 高 点 落 回 到 A点 的 时 间 相 等 , 因 此 物 体 从 最 高 点 落 回 到 A点 的 时 间 为 t 1 s; 物 体 从 最 高 点 做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到 A点 时 速 度 为 v A g t 1 0 m / s, 即 物 体 上 升 到 A点 速 度 也 为 v A 1 0 m / s . 从 抛 出 到 上 升 到 A点 , 设 上 升 高 度 为 h , 根 据 运 动 学 公 式 v A v 0 2 g h, h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v20
(4)两个特征量:最大高度 h=____2_g_____;从抛出到落回
2v0
抛出点的运动时间 t=_____g_____.
【基础检测】 1.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
体下落时间为
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t 2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
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gt2 C.34gt2
答案:D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重点归纳
1.分段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vt=0、a=-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 v0 向上,加速度 g 向 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v0-gt.
1
图 1-3-1
解析:小球 a、b 释放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h=12gt2, 代入计算得 ta=2 s,tb= 3 s,小球 a 提前 1 s 释放,所以 b 释 放后 a 运动 ta-1 s=1 s 落入 C 盘,比 b 球早落入.选项 A、C 错误.b 球释放时 a 下落 1 s,此时下落的高度 h=12gt′2=5 m, 刚好到达小球 b 的同高处,此时 b 开始释放,所以二者在 B 点 相遇,然后 a 球超过 b 球先落入盘中.选项 D 正确,B 错误.
t=2gv0=2 3 s.
》》》考点1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重点归纳
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包括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结 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考点练透】 1.(2015 年上海十三校联考)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
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解: h1=1/2×gt2 h= h1 +h2= v0 t
若B物体刚抛出时,A物体已刚落地,则Δt1= 6v0 /g
若B物体刚抛出时,两物体同时落地,则Δt2= 4v0 /g
∴4v0 /g < Δt <6v0 /g
例9、在离地20m高处有一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 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在其正下方地面上有另一个小球B 以初速度 v0 竖直上抛, (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1)若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B球上抛的初速度v0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要使B球在上升阶段与A球相遇,则初速度v0必 须满足什么条件? (3)若要使B球在下落阶段与A球相遇,则初速度v0必 须满足什么条件?
hCA= =1/2×g t12 =1/8 ×g TA2
C →B自由落体运动 t2 = TB / 2
hCB= =1/2×g t2 =1/8 ×g
2
TB2
∴ hAB= hCA - hCB = 1/8 ×g ( TA2 -TB2)
练习2、一个小球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受到 一个冲击后,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它两次经过 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 B的时间间隔为tB ,试求A、B之间的距离。 解:在光滑斜面上小球运动的加速度恒为gsin 30° ,跟上例的竖直上抛运动类似,小球的运动以最高 点C为对称, 2 2 1 g tB 1 g tA S AB S AC 2 2 2 2 2 2
3.运动规律: (a=-g)
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gt2/2 vt2-v02=-2gh 4.推论:
(1)上升的最大高度hmax=v02/2g
(2)上升到最大高度需时间及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 的时间: t上=t下=v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答案] B
[解析] 各垫圈之间的距离之比为 1∶3∶5∶7,各垫圈做自由 1 2 2x 落体运动,根据 x=2gt 得 t= ,各垫圈落到盘上的时间之比 g 为 1∶2∶3∶4,所以各垫圈落地时间间隔相等,选项 B 正确,选 项 A、D 错误;根据 2gx=v2 得 v= 2gx,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 速率之比为 1∶2∶3∶4,选项 C 错误.
2013届高考物理复习课 件
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 3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2
编读互动
1.本讲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本讲的 复习要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使学生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和推论的应用,掌握对运动 过程分段分析和对全过程整体分析的方法.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1及变式题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题技巧,重点注
v0 (5)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T=__________. g
6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考向一 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求解 应用自由落体规律时应注意: 1.自由落体运动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初速度为零; ②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 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 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 解决竖直下抛运动问题. ►
(3)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即 Δh=gT2.
8

例1 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经过高为1.8 m 的窗户历时0.2 s.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则屋檐离窗户顶沿有多高?
[答案] 3.2 m

9
[解析] 方法一 设屋檐离窗户顶沿的距离为 h1,窗户的高度为 h2,如图所 示.水滴离开屋檐后经过时间 t1 经过窗户顶沿,再经过时间 t2 后, 经过窗户底沿,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 1 2 h1=2gt1 1 h1+h2=2g(t1+t2)2 联立解得 h1=3.2 m
24
例3 A、B两棒均长1 m,A棒悬挂于天花板上,B棒与A棒在 同一条竖直线上并直立于地面, A棒的下端与 B棒的上端之间相 距20 m,如图3-1所示,某时刻烧断悬挂A棒的绳子,同时将B 棒以v0= 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且 g= 10 m/s2,试求: • (1)A、B两棒出发后何时相遇? • (2)A、B两棒相遇后,交错而过需用多少时间?
4

知识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1 .概念: 物体以 初速度 v0 竖直向 上抛出 后 ,只在 __________ 作用下的运动. 重力 2.运动特点 (1)初速度__________ 竖直向上 . (2) 加 速 度 的 大 小 等 度的方向 g 于 _____ , 加 速竖直向 __________. 下
12

变式题 [2012· 南宁模拟]取一根长 2 m 左右的细线、五个铁垫
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下端系上第 1 个垫圈,隔 12 cm 再系一个, 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36 cm、60 cm、84 cm.站在椅子上,向 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 1 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 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 2、3、4、5 个垫圈 ( )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之比为 1∶ 2∶ 3∶2 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之比为 1∶( 2-1)∶( 3- 2)∶(2- 3)
10
方法二 设水滴经过窗户顶沿时速度为 vA,对水滴经过窗户阶段,有 1 2 h2=vAt2+2gt2 解得 vA=8 m/s 由 v2=2gh 知屋檐离窗户顶沿的距离为 v2 A h1=2g=3.2 m
11
[点评] (1)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征,水滴经 过窗户的阶段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其加速度仍 为 g; (2)要想求出屋檐离窗户顶沿的距离,只要求出水 滴离开屋檐自由下落到窗户顶沿的时间t或落到窗户 顶沿时的速度v即可; (3)注意借助示意图; (4)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可灵活运用相关推论求解,如下面的变式 题.
意两种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2)通过例2及变式题了解并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求解规律, 注意符号法则及运动对称性的运用. (3)通过例3及变式题掌握自由落体及竖直上抛运动中的相遇 问题的处理方法.
3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 静______ 开始下落的运 1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 止 动. 2.运动特点 零 (1)初速度为__________. 竖直向下 (2)加速度的大小等于g,加速度的方向__________. 3.运动规律 v= gt 1 2 (1)速度公式:__________. h=2gt (2)位移公式:__________. 2= v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_. 2gh
18
例2 将一个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 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 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x1和x2及速度的变化量Δv1和Δv2的大 小关系为( ) • A.x1>x2 B.x1<x2 • C.Δv1>Δv2 D.Δv1<Δv2

19
[答案] AC
16
1 2 ①v=v0+gt;②h=v0t+2gt .上面两个式子中 v0 代入正值、g 代 入负值,解得结果 h 为正值则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为负值则表 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v 为正值则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向上、物体正 在上升,v 为负值则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向下、物体正在下降. 注意: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时,物体的上升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不 同,其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必须分阶段考虑,如例 2. 2.对称性应用上的技巧 (1)时间的对称性 ①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到原抛出点 v0 所用时间相等,即 t 上=t 下= g .
5
3.运动规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v0-gt (1)速度公式:v __________.
1 2 h=v0t-2gt (2)位移公式:__________.
0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v2-v2=2(-g)h
2 v 0 (4)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_______. 2g
22

探究考向三
涉及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综合问题
1.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物体的相遇问题 当两个物体从不同位置先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或两个物体分别做自由落体与竖 直上抛运动时,两物体在空中相遇的条件都是两物体在同一时刻位于同一位置.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下两个物体的相遇问题,可以地面为参考系,根据自由落
体规律结合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求解,也可以某一物体为参考系,根据两物体相 对匀速运动结合相对位移和时间关系求解.
20

• • •
• •
【技巧点拨】 对竖直上抛运动应强化以下几点方法技巧: (1)涉及矢量式的运算必须确定正方向; (2) 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加速度 没有变化,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过程进行研究,要培养 学生对整体过程列式的能力; (3)注意对称性的灵活应用,如下面的变式题; (4)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
27
(2)从抛出到两棒交错而过所用的时间为 L+2l 22 t2= v =20 s=1.1 s 0 则当 A、B 两棒相遇后,交错而过需要的时间 Δt=t2-t1=1.1 s-1 s=0.1 s. 方法二 (1)由于 A、B 两棒均只受重力作用,则它们之间由于重力引起 的速度改变相同,它们之间只有初速度导致的相对运动,故选 A 棒为参考系,则 B 棒相对 A 棒做速度为 v0 的匀速运动.所以 A、B 两棒从出发至相遇需要的时间

25
26
[答案] (1)1 s
(2)0.1
[解析] 方法一 (1)以地面为参考系,设经过时间 t1 两棒开始相遇. 1 2 A 棒下落的位移 hA=2gt1 1 2 B 棒上升的位移 hB=v0t1-2gt1 hA+hB=L L 20 联立解得 t1=v =20 s=1 s 0 即从开始运动经 1 s 两棒开始相遇.
23

• • • •
对于两个分别做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或下降过程 相遇的问题,一般结合上抛运动的临界条件如“恰到达最高点”、“恰好返 回地面”等求解. 2.竖直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多体问题 竖直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多体问题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①每个物体都经历相同的运动过程; ②每个物体开始运动的时间差相等.对此类问题如水龙头滴水、杂技演 员连续抛球、直升机定点空降等,可把多体问题转化为单体问题求解.
• ►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研究阶段选取的技巧 (1)分段法:把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 段做末速度v=0、加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 动.物体下落阶段的运动和上升阶段的运动互为逆运动. (2)全程法:由于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加速度始终为重力 加速度g,其整个运动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对全程列式求解.但要特别注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的方向,一般 选向上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运动规律表达式为:
29
• •
变式题 [2012· 淮南联考]如图3-2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 接球,他每隔0.4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 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 的 运 动 , 球 到 达 的 最 大 高 度 是 ( 高 度 从 抛 球 点 算 起 , 取 g = 10 m/s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