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主要知识点复习纲要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切断的气
压带;
4,东亚和南亚在冬夏季的风向,来源、性质。
5,各气候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典型分布。
6,气候类型的判断过程(详细)
7,各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降水位置、表
示符号、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天气实
例。
(2)冷锋、暖锋的判定方法。
(3)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南北半球)、气流
垂直运动方向、在其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典型天气实例。
(4)锋面气旋:冷暖锋的判定、运动方向、雨区位置
(5)台风的形成条件以及危害和有利影响。 (6)寒潮的危害及有利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解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温室效应;逆 温现象及其危害;晴天温差大的原因? 3,绘制海陆风示意图并标出高低气压;分析海陆 风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4,高空和近地面风向偏转规律? 5,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画法。
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各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提纲(二)及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原因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运动显著,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运动为主,适合于。
其中的能吸收紫外线。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后;有若干,影响无线电。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短波辐射——主要成分是和,如太阳辐射;长波辐射——主要成分是,如辐射、辐射。
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气——大气。
根据下图描述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在图表框中适当位置填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地面(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
主要有、、三种类型,如下:吸收:具有性。
平流层中的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吸收红外线;反射:无性。
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散射:具有性,波长较短的光最容易被散射。
2.削弱作用的具体表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作用。
阴天、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因为作用。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是因为。
3.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厚度、(如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含量等)。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存在辐射;影响保温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大气成分(如CO2浓度、雾霾、人造烟幕等)。
2.保温作用的具体表现: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的夜晚,原因是。
初春育秧时间,江南地区易出现倒春寒,采取等措施可以有效防御。
晴天昼夜温差较阴天,原因是。
(四)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因素是:高低。
间接因素有:因素、因素和其它因素。
1.从右图可知,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 ,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面积愈 ,光热愈 ,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 ,被大气削弱得愈 。
所以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 ,气温越 。
反之,纬度越高,气温越 。
2. 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地面温度和地面辐射。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臵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1)、位臵因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2)、自身条件:A、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
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如该交角为0º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
3、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黑夜。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根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平安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外表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剧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1 一到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特性天体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运动性:天体系统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公共质心)为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分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见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2)运行方向: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特性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身条件适宜大气质量、体积适中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辐射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紫外区、红外区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电磁波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种另外还有,日珥:色球层,巨大火焰喷射物,太阳风: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高峰年,反常气候多黑子低峰年,气候比较稳定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现象 [极光出现在极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纬地区或极地极昼时看不见]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二、公转和自转的关系自转 赤道面 夹角为黄赤交角,66°34′ 公转 黄道面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回归年 回归运动两种形式 判断两分两至点: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位置 从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 移动方向 从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动 从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动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 特点 垂直于太阳光线所在平面过地心: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在任何时候平分地球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2、地方时(1)回忆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经线: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被等分为两个半圆为两条经线。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提纲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热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28页图2.1)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来自 ② 地面辐射对大气起保温作用的是 ③ 大气逆辐射大气的根本热源是 ① 太阳辐射3、 画出热力环流图。
(30页图2.3)热力环流的过程: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 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 受热 冷却4城市 郊区 热 冷 冷 热 热 冷 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其方向如何。
(31页图2.5) 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6、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近地面的风,并判断风向。
(31页图2.6,32页图2.7)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7、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34页图2.10)低压多雨高压少雨 信风少雨 西风多雨 夏季风多雨 冬季风少雨8、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35页图2.11) 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 副热带高压 影响,冬季受 西风带 影响。
9、说明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37页图2.14)10、画出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
(38页图2.15)大气上界地面陆地海 洋陆地海 洋高 低 低 高 湿低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13、锋与天气。
判断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41页图2.19,42页图14、形成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气旋---台风 强风,暴雨,风暴潮(44页) 冷锋---寒潮 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45页)第四节 全球气候的变化15、结合资料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
波动上升16、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人为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数量增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
1.人造天体: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太空实验室) 2.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气体和尘埃高一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大气层以外的东西)天体相互绕质量、体积大的天体转(地球绕太阳转,月球绕地球转)●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的排列(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又可以分为三类(按质量、体积、距离划分):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③有液态水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保证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地球自转的周期规律⑥太阳能够给地球一个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1.太阳的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炙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1、 大气污染程度2、 纬度(太阳高度角)3、 海拔4、 天气状况●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周期11年)、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1 地球的形状•说明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由经度和纬度构成的地球表面网格的作用;•理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组成地球的各层。
1.1.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由哪几层构成以及每一层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1.2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1.2.1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以及地球自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的关系。
1.2.2 地球公转和日照•了解地球公转和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规律;•理解影响地球季节的因素。
1.3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3.1 气候的基本元素•介绍气温、降水量、气压和湿度等气候要素。
1.3.2 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理解气候因素在不同地区决定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社会经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规律对于城市化的影响;•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影响。
2.1.2 城市系统和城市规模•了解城市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2 农业与农村2.2.1 农业发展的特点•介绍农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2.2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2.3 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特点;•理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工业和城市2.3.1 工业的发展和变化•介绍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3.2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3.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3.资源与环境3.1 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1.1 自然资源•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1.2 人文资源•了解各种人文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2 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3.2.1 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学问点总结)高一地理上册第1、2单元复习提纲(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一般性)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缘由: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缘由:相宜的日地距;相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剧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缘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积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改变: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安排改变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来年为周期,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改变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改变?“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改变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改变: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改变: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改变: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驾驭的基本点: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黄道面、会画晨昏线、夜半球、赤道面自转和公转方向日期及节气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改变公转速度的改变能联系的学问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限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限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缘由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缘由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缘由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旁边海疆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其次单元大气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汲取紫外线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聚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改变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样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缘由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形成风的干脆缘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确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留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匀称--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匀称--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志向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旁边,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说明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改变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柔少雨;夏湿热--留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限制)和雨季(西南季风限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改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限制,暖湿;夏受副高限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限制,干季受信风限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限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旁边;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限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限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限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凹凸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推断;会画风向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限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8-1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确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缘由--确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干脆限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干脆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8-2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推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限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限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危害现象产生缘由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殊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缘由?)对沿海低地构成干脆威逼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改变(详细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纳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运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干脆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探讨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6.(P41)季风:(重点)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四、1.(P49)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0.6oC。2.气温升高的三个影响:(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3.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植树造林等等。
7.气候类型:注: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注:地中海气候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三、1.(P13)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
3.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4.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各地角速度都一样,15o/h。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12:+x。(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13.正午太阳高度:H=90o—纬度差。(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理必修1一、二章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要求: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
2.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4.理解地球是存在生命的特殊的行星。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的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
(如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地球卫星等)2.天体系统(1)(2)注意: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才有生命存在。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照条件稳定;②安全的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15℃);④体积质量适中→适宜的大气;⑤地球运动→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大气分层。
3.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必修一部分( 高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1、天系统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因此地球是一颗特别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面条件包含太阳稳固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己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因此地球四周有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2)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因此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 地球上有液态水( 能形成大海) 。
§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根源,它能够保持地表温度,是促使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能够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供给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能够经过人为转变形成其余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记包含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强烈时,能够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止,能够引发水旱灾祸和地震等自然灾祸。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概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概为23 小时 56分 4 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概为365 天 6 小时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 日夜更替现象;(2) 不一样经度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 形成了地转倾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芒、晨昏线,标明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 °26 ′。
6、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挪动,以及日夜长短的变化和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时的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精】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的组成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元素【氧硅铝鉄】→矿物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地壳Ps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位。
【Ex most石英】(通过莫氏硬度计测定矿物硬度判别矿物。
)气态:天然气矿物液态:石油、天然汞固态: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等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稀有金属等矿物(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非金属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物等2、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花岗岩)(火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页岩、砂岩、石灰岩【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钟乳石岩石(层理构造、化石)(成因)石灰岩→大理石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Ps·沉积岩不一定有化石,有化石不一定是沉积岩。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地球表面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石1、板块①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亚、太、美、印、非、南];B.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②板块的生长边界:张裂;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板块边界类型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表形态的影响For example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运动形成海洋(海岭)、裂谷等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消亡边界板块挤压运动陆&陆: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陆&洋:形成海岸山脉、岛弧链、海沟落基山脉、台湾岛2、地震、火山【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形式】地震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地背斜(盆地谷地山地)质褶皱向斜(盆地)构断层地垒(山地:断块山)造地堑(谷地、盆地)①背斜VS 向斜②地垒VS 地堑地垒:在断层中两侧凹落、中间突起的常见地质构造:发生位移部分(Ex :陡峭的山峰:华山西峰、B :最脆弱(所在为断层线)峨眉山万佛顶、庐山等)形成沟壑地堑: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Ex :盆地或谷地:吐鲁番盆地、、天山、渭河谷地等)4、地表形态和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①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②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峡谷[越来越深]流水侵蚀[v 快]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溶洞沙丘风流水堆积[v 慢] 冲积扇[出山口] 风力堆积三角洲[入海口] 黄土高原:黄土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脆弱的岩石易破碎被侵蚀,两边不易被侵蚀从而背斜成为谷地【油、气、建隧道】——背斜谷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两边岩石脆弱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储存水,槽部最hard 】——向斜山地垒地堑B受热冷却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高空空气聚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高空空气下沉,上空的空气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近地面空气扩散方向高空高空空气扩散方向甲乙Ps 梯田:需地势平缓,坡度较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2、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3、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写出左上图中各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说出右上图和右下图中各代号的含义。
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
5、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基本观点:①___________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_________的发源地)之上,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①
④
②
⑤
③
⑥
六大板块的分布: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板块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___________板块完全属于大洋板块,印度半岛属于___________板块,马来群岛属于_________板块。
图中有一处板块边界的位置存在明显错误,请用彩色笔改正。
6、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b)
用彩色笔在图中标出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说出其所在板块边界的类型,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火山、地震频繁的原因:冰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红海、新西兰、日本群岛、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