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消解规则
总结词
消解规则允许我们通过消除两个等价的 命题来得出新的结论。
VS
详细描述
消解规则允许我们通过消除两个等价的命 题来得出新的结论。例如,如果我们有两 个等价的命题A和B,并且知道A能推出C, 同时B能推出D,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消解规 则得出C ∧ D。
03
推理规则
假言推理
总结词
假言推理是一种基于前件和后件的推理方法,前件是推理的前提,后件是推出的结论。
详细描述
假言推理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则Q”,表示当P为真时,Q也为真。例如,“如果天 下雨,则地面会湿”,当天下雨时,可以推断出地面会湿。
应用场景
假言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法律推理等 领域。
拒取式与析取三段论
总结词
拒取式是一种通过否定结论 来推导前提的推理方法,而 析取三段论则是通过前提的 析取来推导结论的推理方法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推理是离散数学中命题逻辑等值演算的另 一个重要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和推理、智能决 策等领域,逻辑推理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使用命题逻辑等值演算,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处理复杂的逻辑关系,提高推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 在专家系统中,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知识库和推理机 ,实现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05
习题与思考
命题逻辑的习题练习
练习题1
理解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如命题、联结词、量词等,并能够准确 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
练习题2
掌握命题逻辑中的推理规则,如析取三段论、合取三段论、假言推 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练习题3
利用真值表法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值,理解复合命题的逻辑关系。
离散数学-第一部分 数理逻辑-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名称
M0 M1 M2 M3
20
实例
由三个命题变项 p, q, r 形成的极小项与极大项.
极小项
公式
成真赋值 名称
p q r 0 0 0 m0
p q r 0 0 1 m1
p q r 0 1 0 m2
p q r 0 1 1 m3
p q r 1 0 0 m4
p q r 1 0 1 m5
p q r 1 1 0 m6
p(qr) (pq) r p(qr) 不与 (pq) r 等值
2
等值式例题
例1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 p(qr) 与 (pq) r
p q r qr p(qr) pq (pq)r
000 1
1
001 1
1
010 0
1
011 1
1
100 1
1
101 1
1Hale Waihona Puke 110 00111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1
结论: p(qr) (pq) r
3
等值式例题
(2) p(qr) 与 (pq) r
p q r qr p(qr)
000 1
1
001 1
1
010 0
1
011 1
1
100 1
1
101 1
1
110 0
0
111 1
1
pq (pq)r
1
0
1
1
1
0
1
1
0
1
0
命题逻辑-2
课堂练习
证明: (P → Q) (R → Q) = (P ∨ R) → Q
等值演算旳应用-1
利用基本旳等价关系,化简下列电路图
P
P QR
PR
Q
R
P QS
PS
S
T
& ≥1
≥1 &
&
解:上述电路图可描述为: (1)((P∧Q∧R)∨(P∧Q∧S))∧((P∧R)∨(P∧S)) (2)((P∧Q∧R)∨(P∨Q∨S))∧(P∧S∧T)
1
101 1
1
110 0
0
111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1
结论: p(qr) (pq) r
7
等值式例题
(2) p(qr) 与 (pq) r
p q r qr p(qr)
000 1
1
001 1
1
010 0
1
011 1
1
100 1
1
101 1
1
110 0
0
111 1
1
pq (pq)r
1
0
1
同一律
A0A. A1A
排中律
AA1
矛盾律
AA0
蕴涵等值式
ABAB
等价等值式
AB(AB)(BA)
假言易位
ABBA
等价否定等值式 ABAB
归谬论
(AB)(AB) A
尤其提醒:必须牢记这16组等值式,这是继续学习旳基础
11
命题与集合之间旳关系
能够将命题公式G,H了解为某总体论域上全部使命題為真 旳解釋旳集合,而要求G∧H为两集合旳公共部分(交集), G∨H为两集合旳全部(并集),┐G为总体论域中G旳补集, 将命题中旳真值“1”了解为集合中旳总体论域(全集), 将命题中旳真值“0”了解为集合中旳空集,则有:
离散数学 第2章
9
10
命题公式的分类
定义2.10:设A为任一命题公式
1)若A在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真,称A是重言式或永真式 2)若A在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假,称A是矛盾式或永假式
3)若A不是矛盾式,称A是可满足式
注意: 重言式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成立 例题:求下列公式的类型(命题变项是p,q,r) 1) (pqr)(pq) 2) (qp)qp 3) (pq)q
6
基本复合命题的真值
p 0 0 1 1 q 0 1 0 1 p 1 1 0 0 p∧ q 0 0 0 1 p∨ q 0 1 1 1 p q 1 1 0 1 pq 1 0 0 1
7
注意:联结词优先级:( ),, , , ,
例题:令p:北京比天津人口多;q:2+2=4;
r:乌鸦是白色的,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
p q 0 0 1 1 0 1 0 1
F0( 2) F1( 2) F2( 2) F3( 2) F4( 2) F5( 2) F6( 2) F7( 2)
0 0 0 0
F8( 2)
0 0 0 1
F9( 2)
0 0 1 0
( 2) F10
0 0 1 1
( 2) F11
0 1 0 0
( 2) F12
0 1 0 1
11
基本等值式
双重否定律 幂等律 交换律 AA A A A AAA A B B A ABBA (AB)CA(BC) (AB)CA(BC) A(BC)(AB)(AC) A(BC)(AB)(AC) (AB)AB (AB)AB A(AB)A A(AB)A
12
结合律
分配律 德摩根律
吸收律
基本等值式(续)
零律 同一律 排中律 矛盾律 蕴涵等值式 等价等值式 假言易位 等价否定等值式 归谬论 A11 A00 A0A A1A AA1 AA0 ABAB AB(AB)(BA) ABBA ABAB (AB)(AB)A
离散数学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范式存在定理
定理2.3 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与合 定理 取范式. 取范式. 求公式 的范式的步骤 的范式的步骤: 证 求公式A的范式的步骤: (1) 消去 中的→, ↔ 消去A中的 中的→ A→B⇔¬ ∨B ⇔¬A∨ → ⇔¬ A↔B⇔(¬A∨B)∧(A∨¬ ∨¬B) ↔ ⇔ ¬ ∨ ∧ ∨¬ (2) 否定联结词¬的内移或消去 否定联结词¬ ¬ ¬A⇔ A ⇔ ⇔¬A∧¬ ¬(A∨B)⇔¬ ∧¬ ∨ ⇔¬ ∧¬B ⇔¬A∨¬ ¬(A∧B)⇔¬ ∨¬ ∧ ⇔¬ ∨¬B
真值表法
例1 判断 ¬(p∨q) 与 ¬p∧¬q 是否等值 ∨ ∧ 解 p q 0 0 0 1 1 0 1 1 ¬p ¬q 1 1 0 0 1 0 1 0 p∨q ¬(p∨q) ¬p∧¬q ¬(p∨q)↔(¬p∧¬q) ∨ ∨ ∧ ∨ ↔¬ ∧ 0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1 1 1
实例(续)
(2) (p→q)↔(¬q→¬ → ↔ ¬ →¬ →¬p) 解 (p→q)↔(¬q→¬ → ↔ ¬ →¬ →¬p) ∨¬p) ⇔ (¬p∨q)↔(q∨¬ ¬ ∨ ↔ ∨¬ ⇔ (¬p∨q)↔(¬p∨q) ¬ ∨ ↔¬ ∨ ⇔1 该式为重言式. 该式为重言式 (蕴涵等值式) 蕴涵等值式) (交换律) 交换律)
实例(续)
(3) ((p∧q)∨(p∧¬ ∧r) ∧¬q))∧ ∧ ∨ ∧¬ 解 ((p∧q)∨(p∧¬ ∧r) ∧ ∨ ∧¬ ∧¬q))∧ (分配律) 分配律) (排中律) 排中律) (同一律) 同一律) ∨¬q))∧ ⇔ (p∧(q∨¬ ∧r ∧ ∨¬ ⇔ p∧1∧r ∧ ∧ ⇔ p∧r ∧ 成假赋值. 成假赋值 总结:A为矛盾式当且仅当 ⇔ 为重言式当且仅当A⇔ 总结 为矛盾式当且仅当A⇔0; A为重言式当且仅当 ⇔1 为矛盾式当且仅当 为重言式当且仅当 说明:演算步骤不惟一, 说明 演算步骤不惟一,应尽量使演算短些 演算步骤不惟一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等值式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联结词完备集 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 知 识 点:等值式、置换规则、等值演算、(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
式、联结词完备集、其它联结词、可满足性问题、消解法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等值演算、(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学时: 4
例6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公式的类型
(1) ( p→q) ∧p → q
(2) ┐( p→(p∨q ) ) ∧r
(3) p∧(((p∨q)∧p ) → q )
2020年3月31日3时11分
®
§2.2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合取式都是矛盾式 一个合取范式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析取式都是重言式 范式存在定理:
p
q
F
r
当且仅当 p、q、r 的输入为 0,0,1 或 1,0,0 或 0,1,1 或 1,1,0 时输出 F 为 1
2020年3月31日3时11分
®
§2.4 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
命题公式的可满足性问题是算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解决方法: 真值表法、主析取范式或主合取范式 缺点: 计算量大 新方法: 消解法 命题公式的可满足性问题可以归结为合取范式的可满足性问题
矛盾式无成真赋值,因而矛盾式的主合取范式含2n(n为公式中命题变项 个数)个极大项
而重言式无成假赋值,因而主合取范式不含任何极大项 重言式的主合取范式记为1。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0 可满足式的主析取范式中至少含有一个极小项,主合取范式中极大项的个
数一定小于2n
2020年3月31日3时11分
®
例1 判断下列公式是否是可满足式
p ∧ (p∨q) ∧ ( p∨┐q) ∧ (q∨┐r) ∧ (q∨r)
0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同一律)
1∨┐p
(排中律)
1
(零律)
例2.5 解答
(2) ┐(p→(p∨q))∧r ┐(┐p∨p∨q)∧r (p∧┐p∧┐q)∧r 0∧r 0
(3) p∧(((p∨q)∧┐p)→q) p∧(┐((p∨q)∧┐p)∨q) p∧(┐((p∧┐p)∨(q∧┐p))∨q) p∧(┐(0∨(q∧┐p))∨q) p∧(┐q∨p∨q) p∧1 p
A=(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德摩根律)
B=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结合律)
000,010是A旳成假赋值,而它们是B旳成真赋值。
例题
例题2.5 用等值演算判断下列公式旳类型: (1)(p→q)∧p→q (2)(p→(p∨q))∧r (3)p∧(((p∨q)∧┐p)→q)
(蕴含等值式) (分配律) (德摩根律) (蕴含等值式)
例题
例2.4 证明:(p→q)→r 与 p→(q→r) 不等值
解答 措施一、真值表法。
措施二、观察法。易知,010是(p→q)→r旳成假赋值,而010 是p→(q→r)旳成真赋值,所以原不等值式成立。
措施三、经过等值演算化成轻易观察真值旳情况,再进行判断。
例题
例题2.2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p→(q→r)与(p∧q)→r (2)(p→q)→r与(p∧q)→r
解答
等值 不等值
基本等值式
1.双重否定律
A ┐┐A
2.幂等律
A A∨A, A A∧A
3.互换律
A∨B B∨A, A∧B B∧A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Mi mi。
例 2 由p, q两个命题变项形成的极小项与极大项
例 3 p, q, r三个命题变项形成的极小项与极大项
三、主范式
1、主析取范式:由极小项构成的析取范式。
2、主合取范式:由极大项构成的合取范式。
3、主范式: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统称为主范式。
值。
方法三 用等值演算先化简两个公式,再观察.
例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 q(pq)
解: q(pq)
q(pq) (蕴涵等值式)
q(pq)
(德摩根律)
p(qq)
(交换律,结合律)
p0
(矛盾律)
0
(零律)
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矛盾式.
(pq)r
(否定号内移——德摩根律)
这一步已为析取范式(两个简单合取式构成)
继续: (pq)r
(pr)(qr) (对分配律)
得到合取范式(由两个简单析取式构成)。
二、极小项与极大项
1、定义 在含有n个命题变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中,若每个命题变项(或它的
否定式)均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且仅出现一次,称这样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为极
离散数学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一、等值式
1、等值式:设A,B是命题公式,且AB为重言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记作AB。
说明 :1)符号不是联结符,只是一种记法。
2)若A与B的真值表相同(真值表法),则AB;否则A
B。
3)判断公式等值的方法——利用已知的等值式通过代换得到新的等值式。
五、主范式的应用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例1 . 设三元真值函数f为:f(0,0,0)=0,f(0,0,1)=1,f(0,1,0)=0,f(1,0,0)=1 f(0,1,1)=1,f(1,0,1)=1,f(1,1,0)=0,f(1,1,1)=1 试用一个仅含联结词→,⌝的命题形式来表示f 。
解:则根据真值表法可以求出f的主合取范式为:(⌝P∨⌝Q∨R)∧(P∨⌝Q∨R)∧(P∨Q∨R)而:(⌝P∨⌝Q∨R)∧(P∨⌝Q∨R)∧(P∨Q∨R)⇔(⌝P∨⌝Q∨R)∧(P∨R)⇔((⌝P∨⌝Q)∧P)∨R⇔(P∧⌝Q)∨R又由于:P∧Q⇔⌝(P→⌝Q) P∨Q⇔⌝P→Q所以,(P∧⌝Q) ∨R⇔⌝( P∧⌝Q)→R⇔⌝(⌝(P→Q))→R所以,f可以用仅含→,⌝的命题⌝(⌝(P→Q))→R来表示。
例2 . 不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永真式、永假式还是其它。
(1)(P∨Q)→(P∧Q) ;(2)⌝((Q→P)∨⌝P)∧(P∨R) ;(3)((⌝P∨Q)→R)→((P∨⌝Q)∨R) .解:(1)(P∨Q)→(P∧Q) ⇔⌝(P∨Q)∨(P∧Q) ⇔(⌝P∧⌝Q)∨(P∧Q) 所以,(P∨Q)→(P∧Q)既非永真式也非永假式。
(2)⌝((Q→P)∨⌝P)∧(P∨R) ⇔⌝((⌝Q∨P)∨⌝P)∧(P∨R)⇔⌝T∧(P∨R) ⇔F∧(P∨R) ⇔F所以,⌝((Q→P)∨⌝P)∧(P∨R)为永假式。
(3)((⌝P∨Q)→R)→((P∨⌝Q)∨R) ⇔(⌝(⌝P∨Q)∨R)→((P∨⌝Q)∨R) ⇔((P∨⌝Q)∨R)→((P∨⌝Q)∨R) ⇔T所以,((⌝P∨Q)→R)→((P∨⌝Q)∨R)为永真式。
例3 .证明下列等价式。
(1)(P→Q)∧(P→R) ⇔P→Q∧R ;(2)P∧Q∧(⌝P∨⌝Q) ⇔⌝P∧⌝Q∧(P∨Q) .解:说明: 这两道题看似麻烦,但是如果不采用直接推导的方法,而是利用范式或是左右夹击推导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再如 ┑p ∨ q 既是p →q的析取范式又是它的的合取范式
如果公式的范式不唯一则对于将公式按等值进行分类的利用价值就不高
p q (p → q)∧(q→p) (p∧q)∨(┓p∧┓q)
00
1
1
01
0
0
10
0
0
11
1
1
(0,0)与(1,1)为公式的成真赋值。 (0,1)与(1,0)为公式的成假赋值
命题公式的分类(根据公式在赋值下的真值情况进行分类) 1)若命题公式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真,则称命题公式是重言
式或永真式。 2)若命题公式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假,则称命题公式是矛盾
2
如:┐Q∧(P→Q) → ┐P
4
分析1:若要得出:当设 A为真,B为
假的情况不会出现,
5
那么A →B 为永真式。
6
可证明:设前件为真
7
分析2: 还可以从设 B为假,推出A
为真的情况不会出现(A为假),
9
证明: 设后件为假
8
那么A →B 为永真式。
1 0
((P→Q)∧( Q→R)) →(P→R)
不同真值表的公式 1)当命题变元确定后,通过五个连接词及其命题变元可以构成 无数个不 同表现形式的命题公式。 问题:这些不同形式的命题公式的真值表是否都不相同? 先看变元仅有两个p,q 那么关于这两个变元的公式的赋值仅有4组
(┐p ∨ q)∧(┐q∨┐p∨r)∧┐q
是含三个简单析取式的合取范式.
2、性质:
1)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合取式都是矛盾式
2)一个合取范式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析取式都是重言式
┐p ∧ P ∨ ┐ q∧ q ⇔ 0 ∨ 0 ⇔ 0
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
1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这一讲讨论命题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其中一些重要的等值关系将用于对命题公式进行等值运算和设计推理规则。
1. 等值式定义1.1 若命题公式A 和B 是恒等的布尔代数式,即在任何赋值下二者的值总相等,则称二者是等值的,记为A B A B ≡⇔或者称为等值式。
注意,等值式不是逻辑公式,而是逻辑学的公式。
显然,A ≡B 当且仅当A B ↔是永真公式。
等值关系的性质:(1) 自反性:对任何公式A ,都有 A A ≡。
(2) 对称性:若 A B ≡,则 B A ≡。
(3) 传递性:若 A B ≡且若 B C ≡,则 A C ≡。
例1.2 试证明下列等值式。
a a ⌝⌝≡证明:当a =1时,左式=101⌝⌝=⌝==右式。
当a =0时,左式=010⌝⌝=⌝==右式。
因此,左式恒等于右式。
依定义,该等值式成立。
例1.3试证明下列等值式。
()()() a b c a b a c ∧∨≡∧∨∧证明:当a =1时,左式=b c ∨,右式=b c ∨,两边相等。
当a =0时,左式=0,右式=0,两边相等。
因此,该等值式成立。
2上述两例中的证明方法可以称为代数分析法。
还有一种演算方法,可以将将左式等值地变形为右式。
这种保持公式真值的演算称为等值演算。
2. 等值演算规则:替换等值演算是将当前公式中的某个子公式替换为与之等值的公式。
替换在课本中称为置换,与抽象代数中的置换(permutation )是不同的概念。
替换的定义如下。
定义3.1 设[] A Φ是一个命题公式,A 是出现在其中某处的一个子公式。
若用另外一个公式B 替换[] A Φ中的A ,则可得一个新公式,记为[] A Φ。
我们称这种公式变形为替换(replacement )。
注意,这里A 是指[] A Φ中某一处出现的子公式,不是[] A Φ中所有与A 相同的子公式。
例如,将()()p q p r ⌝⌝→∨⌝⌝→中第二次出现的子公式p ⌝⌝替换为p ,得()()p q p r ⌝⌝→∨→定理3.2(替换原理)若 A B ≡,则[][] A B Φ≡Φ。
第2章 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
如果将真值1,0 看做是数,则每一个解释对应一 个n位二进制数。 假设使极小项m取1值的解释对应的二进制数为i, 今后将m记为mi。
例:
对p,q,r而言,pqr是极小项 解释{p,q,r}使该极小项取1值,解释{p,q, r} 对应的二进制数是2 (010) 于是pqr记为m2
例:
(p(qr))s (p(qr))s p(qr)s p(qr)s …………….
式)
(ps)(qr) (psq)(psr)
( 析取范
…… (合取范式)
主范式
定义2. 4 设p1,…,pn是n个不同原子,一个简单合取式如果 恰好包含所有这n个原子或其否定,且其排列顺序与 p1,…,pn的顺序一致,则称此简单合取式为关于p1,…,pn的 一个极小项。 显然,共有2n个不同的极小项。 例如: 对原子 p,q,r 而言, pqr,pqr,pqr 都是 极小项,但是,p,pq不是极小项, 对原子p,q而言,pq是极小项。
例
判断公式 (pq)(qr)(rp)是否永假? 解: (pq)(qr)(rp) (pq)(qr)(rp) ((pq)(qq)(pr)(qr))(rp) (pqr)(qqr)(prr)(q rr)(pqp)(qqp)(prp) (qrp) 故公式(pq)(qr)(rp)不是永假的。
命题公式和真值表的关系
从0来列写
B (…) ∧ (…)
由1列写的方式进行转化: B (…)∨ (…) B (…) ∧ (…) (…) 写成析取式,表示一种 B 值为假的情况。如 p=1,q=0 时为假,
(…) 写成p ∧q, (…)写成 p ∨ q
1值取p形式
定理
对于任意公式G,存在唯一一个与G等值的主析取 范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2∧C3)∨(C1∧C3)∨(C1∧C2)
C1 C2 & ≥1 & ≥1 S
C3
&
2.2 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真值表
C1 C2 C3 S
则根据真值表,利用联结 词的定义,S可用C1,C2, C3所对应的命题公式表示 出来,同时可画出该命题 公式所对应的电路图。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0 0 0 1 0 1 1 1
解:(续)
S= (C1∧C2∧C3)∨(C1∧C2∧C3) ∨(C1∧C2∧C3)∨(C1∧C2∧C3) =((C1∨C1)∧C2∧C3)∨(C1∧(C2∨C2) ∧C3)∨(C1∧C2∧(C3∨C3))
例2.6 解答
设命题 p:王教授是苏州人。 q:王教授是上海人。 r:王教授是杭州人。 p,q,r中必有一个真命题,两个假命题,要通过逻辑演算将 真命题找出来。 设 甲的判断为A1=┐p∧q 乙的判断为A2=p∧┐q
丙的判断为A3=┐q∧┐r
例2.6 解答
甲的判断全对 甲的判断对一半 甲的判断全错 乙的判断全对 B1=A1=┐p∧q B2=(┐p∧┐q)∨(p∧q) B3=p∧┐q C1=A2=p∧┐q
(P∧Q)∨(P∧R)是一个永真公式。
(2)证明公式之间的等价关系: 证明P→(Q→R) = (P∧Q)→R (3)化简公式: 证明(P∧(Q∧R))∨((Q∧R)∨(P∧R)) = R
等值演算的应用举例
证明两个公式等值 (p→q)→r (p∨r)∧(┐q∨r)
解答
(p→q)→r (┐p∨q)→r ┐(┐p∨q)∨r (p∧┐q)∨r
经过等值演算后,可得
E (┐p∧q∧┐r)∨(p∧┐q∧r) 由题设,王教授不能既是上海人,又是杭州人,因而p,r中必 有一个假命题,即p∧┐q∧r0,于是 E ┐p∧q∧┐r 为真命题,因而必有p,r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即王教授是 上海人。甲说的全对,丙说对了一半,而乙全说错了。
例2.6的进一步思考
R P Q
P Q S
≥1
S
例2
将下面程序语言进行化简。 If A then if B then X else Y else if B then X else Y
Start T B
T X F A F
F
B T
解:执行X的条件为:
(A∧B)∨(A∧B)
Y
执行Y的条件为: (A∧B)∨(A∧B)
End
┐(┐p∨q)∨r
(p∧┐q)∨r B=p→(q→r) ┐p∨(┐q∨r) ┐p∨┐q∨r
(蕴涵等值式)
(德摩根律) (蕴涵等值式) (结合律)
000,010是A的成假赋值,而它们是B的成真赋值。
例题
例题2.5 用等值演算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q)∧p→q (2)(p→(p∨q))∧r (3)p∧(((p∨q)∧┐p)→q)
(蕴含等值式、置换规则) (蕴含等值式、置换规则) (德摩根律、置换规则)
(p∨r)∧(┐q∨r) (分配律、置换规则)
说 明
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演算 因为每一步都用置换规则,故可不写出 熟练后,基本等值式也可以不写出 通常不用等值演算直接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
例题
例2.3 用等值演算法验证等值式 (p∨q)→r (p→r)∧(q→r)
例4
一家航空公司,为了保证安全,用计算机 复核飞行计划。每台计算机能给出飞行计 划正确或有误的回答。由于计算机也有可 能发生故障,因此采用三台计算机同时复 核。由所给答案,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作出判断,试将结果用命题公式表 示,并加以简化,画出电路图。
解:
设C1,C2,C3分别表示三台计 算机的答案。 S表示判断结果。
例2.6 应用题
在某次研讨会的中间休息时间,3名与会者根据王教授的口 音对他是哪个省市的人进行了判断:
甲说王教授不是苏州人,是上海人。
乙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是苏州人。 丙说王教授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杭州人。 听完以上3人的判断后,王教授笑着说,他们3人中有一人 说的全对,有一人说对了一半,另一人说的全不对。试 用逻辑演算法分析王教授到底是哪里人?
每个等值式模式都给出了无穷多个同类型的具体的等值式。 例如,在蕴涵等值式 A→B┐A∨B 中, 取A=p,B=q时,得等值式 p→q┐p∨q 取A=p∨q∨r,B=p∧q时,得等值式 (p∨q∨r)→(p∧q) ┐(p∨q∨r)∨(p∧q)
这些具体的等值式都被称为原来的等值式模式的代入实例。 由已知的等值式推演出另外一些等值式的过程为等值演算。 置换规则 设Φ(A)是含公式A的命题公式,Φ(B)是用公式B 置换了Φ(A)中所有的A后得到的命题公式,若BA,则 Φ(B)Φ(A)。
定义2.1 设A,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B构成的等 价式AB为重言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记作 AB。
说 明
定义中,A,B,都是元语言符号。
A或B中可能有哑元出现。 p→q (┐p∨q)∨(┐r∧r) r为左边公式中的哑元。 用真值表可以验证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例题
例2.1 判断下面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p∨q) 与 ┐p∧┐q 等值 解答
例2.5 解答
(2) ┐(p→(p∨q))∧r ┐(┐p∨p∨q)∧r
(p∧┐p∧┐q)∧r
0∧r 0 (3) p∧(((p∨q)∧┐p)→q) p∧(┐((p∨q)∧┐p)∨q)
p∧(┐((p∧┐p)∨(q∧┐p))∨q)
p∧(┐(0∨(q∧┐p))∨q) p∧(┐q∨p∨q) p∧1 p
解:
P:被问战士是诚实人; Q:被问战士的回答是“是” R:另一名战士的回答是“是” S:这扇门是死亡门。 P 0 0 1 Q 0 1 0 R 1 0 0 S 1 0 1
逻辑学家能够从容离去吗?
1
1
1
0
逻辑学家手指一门问身旁的一名战士说:“这扇门是死亡门,他(指另一名 战士)将回答‘是’,对吗?” 当被问战士回答“对”,则逻辑学家开启所指的门从容离去。 当被问的战士回答“否”,则逻辑学家开启另一扇门从容离去。
说 明
在用真值表法判断AB是否为重言式时,真值 表的最后一列可以省略。
例题
例题2.2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p→(q→r)与(p∧q)→r (2)(p→q)→r与(p∧q)→r
解答
等值
不等值
基本等值式
1.双重否定律 2.幂等律 3.交换律 4.结合律 5.分配律 A ┐┐A A A∨A, A A∧A A∨B B∨A, A∧B B∧A (A∨B)∨C A∨(B∨C) (A∧B)∧C A∧(B∧C) A∨(B∧C) (A∨B)∧(A∨C) (∨对∧的分配律) A∧(B∨C) (A∧B)∨(A∧C) (∧对∨的分配律) ┐(A∨B) ┐A∧┐B ┐(A∧B) ┐A∨┐B
王教授只可能是其中一个城市的人或者三个城市都不是。
所以,丙至少说对了一半。
因此,可得甲或乙必有一人全错了。 又因为,若甲全错了,则有p∧┐q,因此乙全对。
同理,乙全错则甲全对。
所以丙必是一对一错。 根据上述推理,可对公式E进行简化,方便等值演算。 (如何简化,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命题公式的应用
例1. 利用基本的等价关系,化简下列电路图
例2.5 解答
(1) (p→q)∧p→q (┐p∨q)∧p→q ┐((┐p∨q)∧p)∨q (┐(┐p∨q)∨┐p)∨q (蕴涵等值式) (蕴涵等值式) (德摩根律)
((p∧┐q)∨┐p)∨q
(1∧(┐q∨┐p))∨q (┐q∨q)∨┐p 1∨┐p 1
(德摩根律)
((p∨┐p)∧(┐q∨┐p))∨q (分配律) (排中律) (同一律) (排中律) (零律)
P P
Q
Q
R S
P P
R S
P Q R
& ≥1 & ≥1 &
S
T
解:上述电路图可描述为:
(1)((P∧Q∧R)∨(P∧Q∧S))∧((P∧R)∨(P∧S))
(2)((P∧Q∧R)∨(P∨Q∨S))∧(P∧S∧T)
1.(续)
利用16个基本等价关系,化简公式(1)、(2)可得: (1)((P∧Q∧R)∨(P∧Q∧S))∧((P∧R)∨(P∧S)) = ((P∧Q∧(R∨S))∧(P∧(R∨S)) = P∧Q∧(R∨S); (2)((P∧Q∧R)∨(P∨Q∨S))∧(P∧S∧T) = (P∨Q∨S)∧(P∧S∧T) = (P∨Q∨S)。
解答
(p→r)∧(q→r) (┐p∨r)∧(┐q∨r) (蕴含等值式)
(┐p∧┐q)∨r
┐(p∨q)∨r (p∨q)→r
(分配律)
(德摩根律) (蕴含等值式)
例题
例2.4 证明:(p→q)→r 与 p→(q→r) 不等值
解答 方法一、真值表法。
方法二、观察法。易知,010是(p→q)→r的成假赋值,而010 是p→(q→r)的成真赋值,所以原不等值式成立。 方法三、通过等值演算化成容易观察真值的情况,再进行判断。 A=(p→q)→r (┐p∨q)→r (蕴涵等值式)
14.假言易位
15.等价否定等值式
A→B ┐B→┐A
AB ┐A┐B
16.归谬论
(A→B)∧(A→┐B) ┐A
对偶原理
一个逻辑等值式,如果只含有┐、∨、∧、0、1
那么同时 把∨和∧互换 把0和1互换 得到的还是等值式。
等值演算与置换规则
各等值式都是用元语言符号书写的,其中A,B,C可以代表任 意的公式,称这样的等值式为等值式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