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弩的研究报告
弩的研究报告1. 引言弩是一种古老而又令人着迷的武器,它在战争和狩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弩,包括其历史、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式。
了解弩的发展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这一古老而精巧的武器。
2. 弩的历史弩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最早的弩是由竹子或木材制成的,后来随着冶铁术的发展,弩开始采用金属制造。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弩被广泛应用,成为重要的远程武器之一。
弩的使用不仅局限于中国,它很快传播到其他地区,包括罗马帝国、中东和欧洲。
在欧洲,弩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长弓,成为中世纪战争中的主要远程武器。
3. 弩的结构弩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弓身、臂、弓弦和弩机。
弩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包括复合弩、反曲弩和连发弩。
复合弩是一种现代化的设计,它采用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可以提供更高的弓弦拉力和射程。
反曲弩是一种古老而又简单的设计,其特点是弓身两端向外弯曲。
连发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弩,可以连续射击多支箭矢。
4. 弩的工作原理弩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弓弦拉动:使用手动或脚踏的力量,将弓弦拉动到合适的张力。
2.弓身锁定:当弓弦拉动到位时,弓身上的锁定机构会自动锁定弓弦。
3.箭矢装载:将箭矢装载到箭槽上。
4.松开扳机:通过扳机机构,松开弓弦,使其回到原位,并推动箭矢从箭槽中飞出。
5. 弩的使用方式5.1 战争弩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较长射程和较高的命中精度,弩成为中世纪战争中的主要远程武器。
弩手通常站在背后的防御工事上,通过弩射击攻击敌人。
5.2 狩猎弩也被广泛用于狩猎。
相对于传统的长弓,弩射击可以提供更高的精度和射程,使狩猎更加容易。
在很多地区,使用弩狩猎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活动。
6. 结论弩是一种精巧而古老的武器,它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一古老武器的机会。
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运动的特色与发展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运动的特色与发展研究
赵志强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射弩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民族风情和特定体育文化内涵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云南、湖南、贵州、海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赵志强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湖北民族传统体育射弩项目竞技水平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研究 [J], 杨晴;王元先;李倩;杨静
2.边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有效传承模式研究--以湖南罗溪瑶族乡中学射弩基地为个案 [J], 高会军;朱波涌;马明坤
3.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的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J], 张雪峰;杨晓波;李兵
4.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的学校教育传承困境及策略研究 [J], 张雪峰;张文海;李兵;
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运动发展探析 [J], 彭榜容;吴光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携弩带毒过山林——西南地区的木弩
携弩带毒过山林——西南地区的木弩中国的弩有可能起源于南方,《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说,弩的发明者是楚国的琴氏。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便开始使用弩狩猎了。
唐兰认为,甲骨文里的“弘”字,外观如同横出臂状物的弓臂,其含义很可能便是弩。
▲木弩,内蒙古博物院藏从实际情况来看,南方的少数民族居民广泛使用各种弩。
这可能是因为筋角合制的复合弓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而南方普遍潮湿,弓尤其容易损坏。
中原军队选择的方式是将弓放置在带有火盆的弓橱里保存,但这是一般人的财力无法保证的,实际上即使是军队,也只有军官能够使用这种保存方式。
相比较之下,弩不怕潮湿,保养起来较为简单。
▲景洪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此外,南方的地理环境也适合用弩。
北方草原可以追逐骑射,但南方多山林,猎手往往要在间不容发之际发动攻击,弩可以先行上弦随时待发,这种使用方式更适合这样的环境。
狩猎时,伏击也是常见的方式,弩在射击时不需要太大的动作,也适合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伏击。
南方民族使用的弩的结构和中原传统步兵弩的结构略有不同。
中原的弩使用复杂的青铜弩机控弦,而南方民族使用的弩机较为简单,仅仅是一件扳机片。
用扳机片制作弩机的弩在原始社会应该较为普及,国内各地都出土过制造于新石器时代的长条形骨片(或角片、蚌片),宋兆麟认为这些应该都是弩的零件。
▲秦代弩复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如僳僳族人的弩便使用这种骨片弩机。
僳僳族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地区,使用的木弩弩臂为桑木或柘木制成。
僳僳弩的弩臂和弩弓都为单根木材制成,使用麻绳做弦。
弩臂的中间挖有一道箭槽,扳机处挖有一个孔,卡弦用的骨片和扳机片便装在孔里。
僳僳人制造弩臂时,要用火对木坯进行烘烤,再用酒煮,最后用锉草(即木贼草,表面粗糙,可以用来打磨东西)打磨光滑。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木楠村的僳僳族妇女僳僳弩开弓后,弓弦挂在骨片上,哈尼弩就不同了。
哈尼族的木弩在弩臂上挖了一道横槽,弩弓被拉开后,弦便挂在槽上。
傈僳族传统体育活动“傈僳族弓弩”
傈僳族传统体育活动“傈僳族弓弩”相信很多人见过电视剧里射箭技术高超的高手们,他们大多都展现着百发百中的神技。
而弩与箭的原理一样,它是指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射弩是傈僳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也是傈僳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
接下来,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傈僳族的射弩文化吧!射弩是傈僳族喜爱的另一项体育运动。
傈僳族的弩箭是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其形状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箭镞的安装,箭尾尾翼的设计等,都体现了多方面的科学原理,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的科学才能与智慧。
弩的原理的弓箭一样;但操作方法和弓箭不同,弓箭是用手拉弓立射,而弩是由弩批、弩床、弩弦组成。
弩批成月牙形,一般有1米长(小的50厘米)。
弩床即弩身,中间有弩槽,是放箭的地方,后面是镶口,有牛骨做成的“发牙(板机)”;操作时先把把用黄麻搓成的弩弦拉入镶口,槽内放上箭,扣动板机便射出。
是一种横射,并可以从容瞄准的狩猎和防身的武器。
弦拉入镶的口的张力,一般为100到200多斤不等,所以射程较远。
射弩的方法也有立射、跪射、卧射等不同方式。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傈僳族男子都要举行射弩比赛。
正式比赛时,两男一女为领队,一男肩上扛弩弓,包头上斜插一只箭,一男两手举着饰有弯弓和箭标志的红、白两色旗。
选手列队通过彩门进入广场,围着旗杆向红白两色旗祭酒,跳集体舞,舞罢开始比赛。
比赛时的箭靶,是傈僳族民间的特色食品——油煎粑粑和肉片。
射手按顺序比赛,射中“猎物”归己。
收获最多的射手被喻为“最优秀的射手”。
平时的射弩比赛比较简单和随便,每个射手自带几块玉米粑粑作为靶子,放在50步远的地方用弩弓射击。
每人射5箭,射中者即赢得中箭的粑粑。
居住在福贡地区的傈僳族,多在“盍什”节或正月间的澡堂歌会时举行射鸡蛋比赛。
届时,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头顶扣一碗,碗底上置鸡蛋一枚(或头顶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鸡蛋)为靶,站于几米之外。
比赛开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机击发,只听“啪”的一声,蛋花飞溅,心上人则安然无恙,顿时,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射 弩_大学体育指导教程_[共3页]
202马一匹,第二名奖牛一头。
四、搏克的比赛规则经过多年的演变,不同地区的搏克发展出了不同的规则。
中国新疆地区的瓦剌搏克规则规定一方双肩同时着地为输;蒙古国的规则规定一方肩、膝或者肘的任何部分触地为输;中国内蒙古则规定脚踝或者膝盖以卜的任何身体部位触及地面即算输(喀尔喀规则允许一只手触地)。
在动作方面,内蒙古的乌珠穆沁和呼伦贝尔规则规定一方的手不得触及对方的腿,但喀尔喀规则却正相反,规定一方必须通过抱腿摔倒对方才有效,蒙古国的规则允许抱腿摔。
呼伦贝尔规则允许踢对手的腿,但是所有其他规则均禁止这种行为。
鄂尔多斯、阿拉善和瓦剌规则规定比赛开始时双方必须抱在一起,而乌珠穆沁、喀尔喀和呼伦贝尔规则则无此规定。
搏克手必须遵守一定的礼节,在比赛前后必须向对手和观众致意,对手衣服松乱时必须停止进攻,摔倒对手后必须帮助对手站起。
搏克手上身穿用皮革制成的红色或蓝色短袖无领紧身夹克,前襟敞开露出胸部,称作“昭达格”,蒙古国跤手下身穿紧身红色或者蓝色短裤,内蒙古跤手则穿宽松短裤,腰系短裙,称“希力布格”,脚蹬皮制长靴。
第三节射弩一、概述弩(Crossbow),也称作“窝弓”、“十字弓”,是古代用来射箭、弩箭的一种兵器。
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
虽然弩箭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得多,但是它比弓箭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
命中率更高,因为不需要在上弦的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达一千多米。
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蹶张(足踏)和腰张等,欧洲人更是使用各种拉弦器来上弦。
2000多年来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人民用弩狩猎、抵御外敌入侵,渐渐演变出射弩这一项为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射弩作为少数民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深受群众的喜爱,弩不仅仅是他们生活的工具和武器,他们还用射弩来庆祝节日,表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丰收的喜庆。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起源于狩猎活动的射弩,是一项多个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开展得较为普遍.一般说来,狩猎在民族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大,其社会形态相对较低,并且都是聚居山区,诸如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等等.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禽兽资源,给狩猎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但如英国学者雅克布·布洛诺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像人这样行动缓慢的动物,只有依靠集体合作,才能潜步追寻、发现和堵截在茫茫荒原上奔跑着的庞大动物.狩猎需要语言有意识地制定计划和安排,需要特殊的武器.”射弩是古老的祖先为了猎杀动物和生存,千方百计地创造出来的狩猎设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而在同样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则完全不同.1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成因1.1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使生产工具的所有者在不同的区域分化,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民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中,并将逐步显现出一些地区的特征.地区民族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趋势,也反映了地理因素的巨大差异.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个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便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两侧,西部有高黎贡山、哀牢山,东部有碧罗雪山、无量山.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北纬 25 度以南地区,海拔在 1500-2300 米之间.传说从前布朗族极怕水鬼,所以山寨一般都距水源较远,吃水大多困难.解放以后,布朗族不少村民都从深山里迁出来,选择临近泉水的河谷居住,打破了过去那种僻居深山的老习惯.1.2 历史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都与民族的发展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射弩的发展、传承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布朗族先民“性勇健,髻插弩箭,兵不离身,以采猎为务”、“入山林采草木及动物而食”、“扑子蛮……善用泊箕竹弓,深林间射飞鼠,发无不中”、“蒲蛮……恒居,刀耕火种,好渔猎,住山寨茅屋中”等记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即使是在进入定耕农业后,部分地区的布朗族仍处在半农耕半狩猎的经济状态中. 尤其是生产力的低下,旱地农业不能充分的保障他们生活的需要,使得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在荒月缺粮、缺菜或天灾而导致颗粒无收的时候,采集和渔猎仍然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一种补充手段.此外,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历史上的布朗族既无种菜的条件,更无此习惯,居家一日三餐的蔬菜需求只能到山上采集.布朗族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从事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布朗族男子都喜爱打猎,一般在秋后初冬时节或农闲时便开始进行狩猎活动,分个体打猎和集体围猎两种.狩猎对象主要是虎、豹、马鹿、麂子、野猪、野熊、豪猪、山狸、松鼠、竹鼠等.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布朗族男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多种狩猎方法.布朗族男子进行狩猎活动的最初用于训练和远距离杀伤的武器就是弩. 关于弩的起源,文献中说法不一.又由于古代弓弩是用竹、木、筋等材料制作,很难考证何时发明.苗族的男子从小就开始射弩,一般 10 岁左右练 " 娃娃弩 " 可射 10 米内的目标.他们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上,以增强臂力.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野猪等活动.春节期间和跳花场时,往往要举行射驽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两种,比赛时用粑粑和肉片当靶子,谁射中了,粑粑和肉片就归谁,射得粑粑和肉片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还能获得其他奖励.平时,苗族习惯把习射、比试与狩猎、采集结合起来,射弩好手和制作精良弩箭的能工巧匠往往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射弩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在僳僳族、苦聪人、黎族人民中也都有射弩的传统.明景泰《云南图经书志》记载:僳僳人“居山林……常带药弓弩,猎取禽兽,其归人则了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弩弓和箭是僳僳男子的标志,外出时,都肩扛弩弓,腰挂箭包,并且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僳僳村寨都要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在地上,在几十米外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弩为狩猎、防身工具,亦可作装束和定亲信物,它由弩批、弩床、弩弦组成.射时,横持弩,臵箭于弩槽内,将弩弦拉入镶口,扣动板机,箭即飞出.汉代以后弩有发展,如三国时代诸亮改进的“连弩”,“使之能一弩十矢俱发”.明代《武备志》中有“连弩”的详细图解,与抗战前北京的连珠弩构造相同,只不过连珠弩是发射弹丸的,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射弩运动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得到了广泛开展.在 1982 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广西选手表演了精彩的射弩.1986 年 8 月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将其列为竞赛项目.1.3 相邻民族的文化交流因素的影响历史和现代科学证明,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借用,可以减少人类的重复劳动,促进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由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了他们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很早以来,布朗族就与汉、傣、哈尼、拉祜、佤、彝等民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友好交往过程中,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布朗族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吸收借用和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尽管这样的借用是双向的和不平衡的,但却导致了布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布朗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与契丹的文化交流是较为特殊的,这也是导致对布朗族族源探讨出现重大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元 1125 年,契丹被女真灭亡之后,一部分契丹人向西越过沙漠,在西域建立了西辽;而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原地成为金的属民;同时,也有一部分契丹人在天祚皇帝的八弟阿育的率领下转战至川黔和云南一带,取辽太祖阿保机的首字,改姓阿.至元朝,一部分契丹人移居顺宁.阿育的后代因协助朝廷平定云南有功,被封都元帅.明朝时,契丹人起兵造反,遭到残酷镇压,被迫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逃至施甸、昌宁等地,不敢承认自己是契丹人,而改称“本人”和“蒲人”,随后即与当地土着居民蒲满———布朗族先民融合在一起.尽管如此,这部分融入当地蒲满的契丹人,仍在族谱、墓志等中保留了其祖先为阿保机的记载.契丹源于鲜卑,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善骑射.与契丹的交流融合,丰富了布朗族的射弩活动.2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特点射弩是人类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工具之一.云南的傈僳族、怒族、布朗族、苗族,四川的彝族,广西、贵州的瑶族,至今仍用弩狩猎.目前,射弩是多个少数民族所共有的传统体育活动,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在相同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将展示不同的民族特色. 所有民族传统体育和审美情趣等民族体育文化现象,主要是在广泛的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作用下形成的.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所谓“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之说,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异质性.布朗族的射弩运动因其相对成因不同,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布朗族的射弩运动较为简单,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一般是用树叶做靶子.先把树叶放在距人 15 米左右的地方,然后把箭装在弓弩上,瞄准目标练习射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射弩运动也逐渐成为一项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比赛分男女并有立姿和跪姿,靶子同于射击所使用的,射中红心为 10 环,总环数高的为获胜者.布朗族人民在进行射弩时,要求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准度较高,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可以用来打猎和射鱼,还可作防身的武器.射弩时,身法、步法、呼吸调节、心理状况等均很讲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布朗民族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弩的作用正在逐步向社会和文化以及装饰艺术方向转型.参考文献:…1‟赵瑛.布朗族文化史[M].贵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赵静冬.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M].贵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3‟崔凤祥.原始时代狩猎活动的民族体育文化意蕴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4‟陈青.论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对性成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5‟张涛.东北采集狩猎型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6‟杨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研究———以射弩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西南民族大学射弩教学研究(论文)
2013年2B92体育教育SPO R TS T IME 西南民族大学射弩教学研究马 斌 张玉春(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92-01 ◎摘 要 通过西南民族大学射弩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认为,在民族院校开展射弩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能丰富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传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了解,对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体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射弩 民族体育 体育教学民族大学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摇篮,对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技术和人才的培养等都具备了优势。
为了丰富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我们在西南民族大学20余年的体育教学中,增设了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民族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我国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课程体现民族特色自2006年西南民族大学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以来,根据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在连续7届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每届设置了38学时的射弩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射弩的发展历史、各民族的射弩传统习俗与文化、竞赛规则、器械的制作、动作技术和教学方法等内容。
使体育教育的435名大学生既掌握了现代体育,又掌握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与技术,成为了现代竞技体育的传播者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陈人,充分体现了西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的民族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体育合格人才。
二、培养高水平射弩人才从1989年开始,西南民族大学组建了射弩代表队,长年坚持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
浅谈少数民族体育射弩项目的赛前准备
浅谈少数民族体育射弩项目的赛前准备摘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前,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心理调控、器材的准备、比赛方案的制定等方面进行精心细致的准备,能够使运动员巩固技术水平,增强比赛信心,加强自我控制力以及对比赛过程的掌控,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比赛;准备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赛争夺的日趋激烈,要想在射弩比赛中出类拔萃,运动员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而在比赛中技术水平的发挥好坏,赛前准备工作起着积极关键的作用,只有做好赛前充分的准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在赛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达成定向目标。
一、赛前准备的分类(一)赛前训练1.体能训练。
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射弩比赛中,运动员在消耗注意力的同时,也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体能是运动员完成整场比赛的基础[1]。
赛前体能训练的强度安排应该以中量向小量递减进行,并要避免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预防意外损伤事故的发生,影响运动员比赛的正常发挥。
赛前体能训练每天进行一小时左右时间,可安排低强度慢长跑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以及适量的专项力量耐力练习。
只有细致的安排好赛前体能训练,才能提高和稳定保持运动员技术水平状态,为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能训练。
高超的技术水平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前提,而赛前训练不同于平时训练,它要求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个体状态差异,因人而宜地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并根据运动员成绩起伏对强度进行适时的调整,确保运动员竞技状态平稳进入比赛。
(二)赛前心理调控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员的心理将会产生很多的微妙变化,这些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比赛前心理起伏状况大致有盲目自信型、情绪淡漠型、过度兴奋型和最佳状态型。
所以,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个体的成绩起伏、心理变化、行态异常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控和诱导,确保运动员顺利过渡比赛阶段。
1.盲目自信型。
布朗族简介
• 体现了布朗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 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 对布朗族的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03
布朗族的 语言和文字
布朗族的语言特点及其系属
布朗族的语言特点
•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布朗语支
• 有丰富的方言和土语
• 无文字,口头传承文化
布朗语的系属
• 与藏语、缅语等语言有密切关系
布朗族的建筑特点
• 适应布朗族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
• 体现了布朗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 对布朗族的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布朗族的村落布局及其功能
布朗族的村落布局
• 依山傍水,布局自由,具有诗意
• 村落内竹楼错落有致,环境幽静
• 村落之间有道路相连,方便通行
村落的功能
• 提供布朗族居住和生活场所
布朗族的语言保护和文化传承
布朗族的语言保护
• 面临语言流失和传承危机
• 政府和学者关注布朗族的语言保护问题
• 开展布朗语调查和研究,保护语言资源
布朗族的文化传承
• 通过口头传承、文化活动、教育等方式传承文化
• 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民间艺术、建筑、习俗等
• 促进布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布朗族的服饰和饮食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和制作工艺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
服饰的制作工艺
• 以棉布、麻布为主,衣物简单朴素
• 以手工纺织、染色为主
• 男女服装略有差异,但都以舒适为主
• 刺绣、蜡染等工艺发达,富有民族特色
• 喜爱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 服饰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布朗族的饮食习俗和特色菜品
• 喜庆活动,如婚礼、丧葬等
维西“射弩”的前世今生
维西“射弩”的前世今生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7-07-16绿水青山处,山间平地上,傈僳山寨,藏族部落,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射弩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弩,原是傈僳族打猎的必备工具,如今,射弩已经成为一项体育比赛,一项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一项传承与传播得很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傈僳族射弩技艺精湛傈僳族以射弩技艺精湛、熟练著称。
清乾隆《姚州志》记载:“傈僳族技善弩,经年以射猎为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射弩从狩猎、防御贼盗和打击敌人的武器,逐渐演变成为民间体育比赛活动。
每逢大型喜庆活动、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期间,傈僳族都举行射弩比赛。
另外,在全村人聚会庆祝打猎收获或粮食丰收时,男人们拿来粑粑放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进行射弩比赛,射中者意味着“交好运,有射卜”。
射弩成为重要民族运动项目当现代体育项目进入维西,传统的射弩运动也就自然成为傈僳族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
原本的食物标靶也变为了同心环靶,计算环数以分高下。
在香格里拉端午赛马节上,在碧罗村的党建活动中,在迪庆州老年活动中心,在维西的射弩传习所,各个地方都有射弩爱好者的身影,除了来自维西、虎跳峡等地的傈僳族外,来自霞若、拖顶等地的藏族也参与其中。
射弩比赛分为跪姿和立姿。
比赛开始,选手们拉开弩弓,将箭放入弩弓上的箭槽,而后慢慢抬起弩弓,仔细瞄准,队员扣动扳机,弩绳与弩叶配合,推出弩箭射向箭靶。
不到一秒的时间,箭已经插在20米外的箭靶上。
据了解,1982年之后,射弩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维西县的射弩运动也开始走上正规化,群众性射弩活动得到普及,射弩好手不断涌现,并在参加历届全国民运会和全省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
和中文是迪庆出了名的射弩好手,1991年代表云南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了射弩跪姿、立姿两块银牌。
在各种省级比赛中也常获金牌,从1987年23岁那年开始射弩至今已经获得各种奖牌56块。
弩艺传承后继有人2015年,在迪庆州民族宗教委和维西县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建立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体育射弩协会,和中文任协会会长,因为对弩的热爱,在各地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都有他的身影,作为参赛者,更是组织者。
射弩活动实施方案模板
射弩活动实施方案模板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射弩运动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推动射弩运动的发展,提高人们参与射弩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这份射弩活动实施方案模板,旨在为各地开展射弩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活动目的。
1. 提高射弩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2. 增强社会各界对射弩运动的了解和支持;3. 促进射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三、活动对象。
本活动面向全国各地射弩爱好者、射弩俱乐部、射弩培训机构等相关机构和个人。
四、活动内容。
1. 射弩比赛,组织各类射弩比赛,包括靶射、射击等不同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2. 射弩培训,开展射弩技能培训班,提高射弩爱好者的技术水平;3. 射弩体验,为广大群众提供射弩体验机会,让更多人感受射弩运动的乐趣;4. 射弩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射弩运动的魅力,增加射弩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每年定期举办,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地点,各地射弩俱乐部、体育场馆等场所。
六、活动组织。
1. 组织机构,成立射弩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2. 协作单位,与各地射弩俱乐部、体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推动活动的开展;3. 人员配备,组织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协助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七、活动宣传。
1.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2. 社会宣传,利用社区、学校、企业等平台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3. 宣传资料,制作活动宣传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宣传资料,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推广。
八、活动经费。
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赞助、捐赠和政府支持等渠道,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九、活动评估。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
十、活动效果。
通过本活动的开展,提高射弩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射弩活动,推动射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本章要点本章介绍了射弩的起源和发展
• 13.4 个人赛 • 13.4.1 分资格赛和决赛两阶段。 • 13.4.2 每个项目资格赛20支箭。依据录取名次进行决
赛。决赛为5支箭,立姿或跪姿每支箭均限时50秒。根 据资格赛和决赛的成绩之和决定最终名次。
•
13.5 公开赛
• 10 公开赛
• 20米民族传统弩公开赛60支箭
• 20米民族标准弩公开赛60支箭
• 11 男女混合团体赛
•
20米民族传统弩60支箭
•
20米民族传统弩80支箭
•
20米民族标准弩60支箭
•
20米民族标准弩80支箭
•
12 比赛姿势
•
12.1 立姿:两全脚掌着地,身体站立,两臂悬空,双手托举弩
身,弩身不得接触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
•
4.4 比赛距离:20米。为发射线至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
4.5 待射线:为运动员发射前的等候线,距发射线后2.50米并与
之平行。
•
4.6 发射区:发射线与待射线之间的区域为发射区。每个射击
位置宽1.20-1.60米并标有与靶号相同的标号。
•
4.7 裁判区:待射线后2.50米内为裁判区。
•
4.8 观众区:裁判区后为观众区。比赛场地两侧及箭靶方向均
•
民族弩与国际比赛用弩的区别是,弩、箭为
竹、木质料做成,比赛时不许装瞄准器。民族
射弩的比赛距离是男子20米,女子15米。比赛
姿势有立姿、跪姿,两种姿势都不准使用附加
物。每种姿势射10箭。每个运动员必须参加立
姿、跪姿的两轮比赛。立姿、跪姿两个单项的
名次按两轮中该项成绩总和计算,全能名次按
民族民间体育—射弩运动
民族民间体育—射弩运动摘要:中国是射弩运动的发源地,它起源自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弓箭狩猎活动。
后又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
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称弩弓。
相比起来,弩弓比弓的射程更远,并具有更为准确平稳的特点。
目前射弩已经突破了地域发展限制成为中原汉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基至也越来越为外国人士所喜爱,随着射弩运动的发展,其的特点与社会价值也愈加凸显。
关键词:民族民间体育:射弩运动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5-0185-01一、射弩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射弩运动的发源地,它起源自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弓箭狩猎活动。
原始弓箭在春秋时期弓箭在战争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南人楚琴氏在战争中深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强大,便在弓上装臂,创造了第一把弩。
弩自发明以来,一直就是各族人民用于自卫防身的武器和狩猎巨禽猛兽的重要工具。
汉代以后弩在革新中有了发展。
三国时诸葛亮将传统的单发弩改进为“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但由于弩的发射比较费时而且持弩的士兵又不便兼顾用其他武器,到南北朝时期骑兵开始大规模运用于战争之中强弩不便在马背上使用,弩在战争中的地位明显衰落。
但随着时代的变人民将射弩演变成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
,现在,射弩运动体育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特别是在苗族、傈僳族、傣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藏族、彝族、白族、壮族、板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更受欢迎。
二、弓箭和弩箭的区别与优势弩是对于弓的改进,通过扳机系统做到提前上弦和搭箭,使用过程可以避免弓需要开弓搭箭的过程。
同时弩的弩机对射击精度的保证稍微强于复合弓、明显强于反曲弓。
它突破了人在拉弓过程中的体力限制克服了射弩人拉弓时间不能持久的弱点,以保证弩箭瞄得更准,射得更远,极大地提高了射击的命中率。
1.射程:弓的箭更长,羽与箭头的距离大于弩箭羽和箭头的距离,可能在重心的保持能力上会更好,而弩箭在速度下降时箭头更容易向下。
云南传统体育项目射弩的发展分析
究方面 9 还是在定期举 办地区性和全国性
的民族传统体育 比赛方面 ,都取得了许 多
成 绩 。然 而 ,我 们 也深 深 感 到 ,射 弩运 动 也还 存 在 着 一 些 薄 弱环 节 , 比如 ,少 数 民
轨,为广大群众 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
的基础 ,让其 成 为社会 体育 中的骨 干成
不 是太 多 ,除 少 数 民族 运 动 会 以外还 是 很
由于 射 弩 运动 没有 固定 的 场地 ,规 则 也 不 是 很 健全 ,训 练 起 来 比较 有 难 度 。政
员 ,初 步 建 立 具有 特 色 的 少数 民族 体 育 体 系。
3 、列身 运动发展 的建议
3 . 1 、加大媒体宣传 ,打好群众的基础
政 府 机构 的大 力 支 持 ,得 到相 关 领 导 的支 持 和 重视 是 发 展 射 弩 的 的重 要 条 件 之
族专业体育裁判员、教练员 比较匮乏,比 2 、云南 少数民族射弩运动的发展 现 一 。 要 重视广播、 电视、网络 、报纸等现 赛的规则也还有一些不足等。 状和存在 问题 代媒体的传播 ,大力宣传射弩运动 ,以便 1 、射弩 运动的起源及其价值
门的 关系 还 没 有 真 正 理顺 ,管 理 机 构 还 需 进一 步加 强 。
文通过对云南射 弩运动 的起源及现状进行 高等特点。长期参加射弩运动和 比赛,不 会,其管理也逐步走向正轨 。但是管理部
关键词 :云南 射弩
分析
素质 ,控制心里情绪 的能力。达到既增强 身体锻炼,又锻炼品质的作用。
传统 民俗体育 J N A T I O N A L S P O R T S T R A I N I N G
云南传统体育项 目射弩的发展分析 一
中世纪弩:重新定义中世纪的战争ByArnoldBlumberg
中世纪弩:重新定义中世纪的战争ByArnoldBlumberg创造中世纪弩的动力是改进当时的弓。
它将重新定义整个时代的战争。
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期间,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谢斯·科米纳斯的女儿安娜·科米纳娜写道,中世纪的弩是一种对她的世界来说很新鲜的军事工具,“弩是野蛮人(西欧人)的武器,希腊人(拜占庭人)完全不知道。
”公主转到她的话题上,讲述了“在射击时,绳子如何施加巨大的暴力和力量,使飞弹无论击中哪里都不会反弹;事实上,它们刺穿了一块盾牌,刺穿了一块沉重的铁胸甲,然后继续向远处逃窜,它们的火力是如此猛烈,令人无法抗拒。
这就是弩,真正的恶魔机器。
不幸被它击中的人死时感觉不到它的打击。
”弩被认为是西欧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发明的,实际上大约公元前500年在中国和希腊同时出现。
它的创造动力是改进当时弓的愿望。
它后来重新定义了中世纪的战争。
弩的起源中国古代手稿,比如公元前100年左右写的《史记》,记载了公元前4世纪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在341年的马岭之战中。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作品来看,弩似乎是当时在中国遥远的边疆作战的步兵的主要进攻武器。
由于它的打击力,它可能会让中国人在与威胁中国北部边境的射箭游牧部落的战斗中占据优势。
弩很快被用作个人战场武器,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特点。
在弩出现之前,中国的战斗高度个性化,以战车为主。
但是弓弩手远距离射击穿透铠甲和盾牌的能力使得中国战车过时了。
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中国的战争方式。
巧合的是,随着武器的广泛使用,中国人的作战方法开始强调机动和利用心理优势。
当中国人接受弓弩的价值时,希腊人通过改进它的存在,慢慢地摆脱了它。
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文学中首次提到了这种简单的单人携带武器(称为“腹弓”),根据弓弩的原理,它被改造成一种大型攻城工具。
这把放大的弩需要很多人来使用。
体积的巨大增加,以及操作所需的额外人力,意味着这种武器不再是一种可行的步兵配枪。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民族民间体育精选》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 (2分)蒙古族“那达慕”盛会上的摔跤被称为()A.切里西B.搏克C.北嘎D.格2【单选题】 (2分)健身养生项目依托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而创造出来的。
A.天人合一B.人定胜天C.崇德尚武D.以人为本3【单选题】 (2分)全国性的民族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
A.4B.2C.1D.54【多选题】 (2分)健身养生类项目主要是指哪些项目?A.康复B.养生C.预防疾病D.健身5【多选题】 (2分)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哪些?A.东巴跳B.火把节C.磨秋D.孔雀舞6【多选题】 (2分)群体传承也被称为什么?A.集体传承B.群体记忆C.民间记忆D.团队传承7【多选题】 (2分)民族民间体育的功能A.健身娱乐功能B.经济功能C.教育功能D.认同凝聚功能8【多选题】 (2分)民族民间体育的特点A.发展性B.健身性、娱乐性C.传承性、多样性D.民族性、地域性9【多选题】 (2分)民族民间体育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性质和功能怎么分类A.群众类B.娱乐类C.健身养生类D.竞技类10【多选题】 (2分)元宵节各民族开展的活动有哪些?A.拔河B.舞龙舞狮C.踩高跷D.扭秧歌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 (2分)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关于龙舟竞渡风俗来历,各地对龙舟的流传各不相同、竞渡的时间也不一样。
()A.对B.错2【判断题】 (2分)龙舟竞渡是一项集合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于一身的综合性团队合作运动项目。
()A.对B.错3【判断题】 (2分)龙舟所用的划桨较小,有支点,这对划手技术要求较高。
()A.错B.对4【判断题】 (2分)在诸多龙舟竞渡的起源中,传说纷纭,但流传最广的还莫过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A.对B.错5【判断题】 (2分)龙舟是综合性团队合作运动项目,不要求每个运动员会游泳,必须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A.错B.对6【单选题】 (2分)史学界对于龙舟究竟起源于何时也各说不一,流传最广的是()A.白洁夫人说B.越地传说C.荆楚岁时记D.屈原说7【多选题】 (2分)开展龙舟运动时,运动员应具备的主要身体素质是:()A.耐力B.灵敏C.爆发力D.协调8【多选题】 (2分)龙舟竞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爱国热情B.传承历史文化C.祭祀、祭龙、下水仪式D.节庆经济、旅游经济打造平台9【单选题】 (2分)在唐朝《竞渡歌》中对龙舟竞渡正确的描述是:()A.两龙跃出水面来B.两岸如云似蚁C.心潮逐浪D.一队赛万民看10【单选题】 (2分)中国龙舟协会的标准比赛龙舟配备正确的是:()A.龙头、龙尾、(鼓)鼓手、(舵)舵手B.龙头、龙尾、(鼓)鼓手C.龙头、龙尾、(舵)舵手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 (2分)独竹漂起源于贵州黔北地区的一项民间体育,既可进行技艺表演,又可进行竞速比赛,被人们誉为“水上芭蕾”。
民族体育传统特色的保持与继承——以射弩为例
民族体育传统特色的保持与继承——以射弩为例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本文根据民族体育的特点、功能等论述了保持与继承民族传统体育射弩的传统特色的必要性。
探讨了保持与继承射弩传统特色的具体措施:民族射弩竞赛规则要符合运动会的宗旨;传统弩与现代精弩区别对待,保持传统弩的传统特色;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现实与未来。
关键词:体育;传统特色;保持;继承National sports tradition of maintaining and inheritance, forexample by crossbowAbstract: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is an important of our country sports, and it is the nation's cultural heritag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national sports and discusses inheritance as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penetrating crossbow with traditional necessity. Maintain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netrating crossbow inherited traditional measures: Crossbow competition rule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aim of games; Traditional crossbow with modern crossbow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keep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rossbow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keep healthy development, Present and future.Key words: Sports ;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 Keep ; Inherit前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射弩
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开始将民族传统弩和民族标准弩分为两个组,分别竞赛。
比赛规则
场地设置
器材规格
场地设置
射弩场地应平坦、开阔,室内、室外均可。长不少于30米,宽度可根据所设靶位数酌定。一次比赛应在同一 个场地进行,特殊情况下,可经竞赛委员会批准在不同场地进行,一个项目必须在同一个场地进行。
器材规格
1.弩只能用竹、木质材料制成。弩床上可设管槽与瞄准器,瞄准器只允许用弩身相同的材料制成,击发部 分可用任何材料制成,但长度不得超过8cm。管弦的制作材料不限。
2.箭是用竹、木质材料制成的,长度不限,断面直径不超过o.6cm,箭头、箭尾可用其他材料,但长度规 定为箭头不超过8cm,箭尾不超过l cm(尾翼除外)。
概况
概况
苗族有“家中没有弩,不是苗家人,男子不会射,不是苗家种。” 的说法。湘、黔苗族人民使用的弩一般 用岩桑木制作,在海南岛的苗族则以坚韧的"白茶"等
苗族男子一般在10岁左右练“娃娃弩”,可射10米远的目标。他们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 上,以增强臂力。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 野猪等活动。苗族地区在春节期间还会进行射弩比赛,射得最准的人会得到奖励,与此同时也会受到苗族姑娘的 青睐。相传海南苗族的箭弩是由大陆的先人作为作战武器传入的,在箭上涂有毒药,射中即死,所谓“见血封 喉”,故在苗族地区,又称“药弩”。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射弩的技术教学,可分为两部分,即射弩准备和射弩动作教学顺序是拉弦置箭、据弩瞄准、击发和射弩的完 整技术。其中瞄准和击发是教学的重点,而瞄准后的适时击发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初期应以无箭射击为主,重 点在于掌握射弩的基本技术;教学后期,则以实箭射击为主,并因人而异突出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质量。具体 的教学方法步骤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起源于狩猎活动的射弩,是一项多个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开展得较为普遍.一般说来,狩猎在民族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大,其社会形态相对较低,并且都是聚居山区,诸如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等等.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禽兽资源,给狩猎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但如英国学者雅克布·布洛诺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像人这样行动缓慢的动物,只有依靠集体合作,才能潜步追寻、发现和堵截在茫茫荒原上奔跑着的庞大动物.狩猎需要语言有意识地制定计划和安排,需要特殊的武器.”射弩是古老的祖先为了猎杀动物和生存,千方百计地创造出来的狩猎设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
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而在同样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则完全不同.
1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成因
1.1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使生产工具的所有者在不同的区
域分化,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民长期生活在
一个特定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中,并将逐步显现出一些地区
的特征.
地区民族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文化
的趋势,也反映了地理因素的巨大差异.
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个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便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两侧,西部有高黎贡山、哀牢山,东部有碧罗雪山、无量山.
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北纬 25 度以南地区,海拔在 1500-2300 米之间.
传说从前布朗族极怕水鬼,所以山寨一般都距水源较远,吃水大多困难.解放以后,布朗族不少村民都从深山里迁出来,选择临近泉水的河谷居住,打破了过去那种僻居深山的老习惯.
1.2 历史因素的影响
每个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都与民族的发展历史有
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射弩的发展、传承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布朗族先民“性勇健,髻插弩箭,兵不离身,以采猎为务”、“入山林采草木及动物而食”、“扑
子蛮……善用泊箕竹弓,深林间射飞鼠,发无不中”、“蒲蛮……恒居,刀耕火种,好渔猎,住山寨茅屋中”等记载.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即使是在进入定耕农业后,部分地区
的布朗族仍处在半农耕半狩猎的经济状态中. 尤其是生产
力的低下,旱地农业不能充分的保障他们生活的需要,使得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在荒月缺粮、缺菜或天灾而导致颗粒无收的时候,采集和渔猎仍然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一种补充手段.此外,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历史上的布朗族既无种菜的条件,更无此习惯,居家一日三餐的蔬菜需求只能到山上采集.布朗族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从事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
布朗族男子都喜爱打猎,一般在秋后初冬时节或农闲时便开始进行狩猎活动,分个体打猎和集体围猎两种.狩猎对
象主要是虎、豹、马鹿、麂子、野猪、野熊、豪猪、山狸、松鼠、竹鼠等.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布朗族男子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掌握了多种狩猎方法.布朗族男子进行狩猎活动
的最初用于训练和远距离杀伤的武器就是弩. 关于弩的起源,文献中说法不一.又由于古代弓弩是用竹、木、筋等材
料制作,很难考证何时发明.苗族的男子从小就开始射弩,
一般 10 岁左右练 " 娃娃弩 " 可射 10 米内的目标.他们
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上,以增强臂力.
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野猪等活动.春节期间和跳花场时,往往要举行射驽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两种,比赛时用粑粑和肉片当靶子,谁射中了,粑粑和肉片就归谁,射得粑粑和肉片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还能获得其他奖励.平时,苗族习惯把习射、比试与狩猎、采集结合起来,射弩好手和制作精良弩箭的能工巧匠往往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射弩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在僳僳族、苦聪人、黎族人民中也都有射弩的传统.明景泰《云南图经书志》记载:僳僳人“居山林……常带药弓弩,猎取禽兽,其归人则了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弩弓和箭是僳僳男子的标志,外出时,都肩扛弩弓,腰挂箭包,并且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僳僳村寨都要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在地上,在几十米外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弩为狩猎、防身工具,亦可作装束和定亲信物,它由弩批、弩床、弩弦组成.射时,横持弩,臵箭于弩槽内,将弩弦拉入镶口,扣动板机,箭即飞出.汉代以后弩有发展,如三国时代诸亮改进的“连弩”,“使之能一弩十矢俱发”.明代《武备志》中有“连弩”的详细图解,与抗战前北京的连珠弩构造相同,只不过连珠弩是发射弹丸的,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射弩运动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得到了广泛开展.
在 1982 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广西选手表演了精彩的射弩.1986 年 8 月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将其列为竞赛项目.
1.3 相邻民族的文化交流因素的影响
历史和现代科学证明,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借用,可以减少人类的重复劳动,促进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由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了他们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很早以来,布朗族就与汉、傣、哈尼、拉祜、佤、彝等民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友好交往过程中,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布朗族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吸收借用和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尽管这样的借用是双向的和不平衡的,但却导致了布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
布朗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与契丹的文化交流是较为特殊的,这也是导致对布朗族族源探讨出现重大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元 1125 年,契丹被女真灭亡之后,一部分契丹人向西越过沙漠,在西域建立了西辽;而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原地成为金的属民;同时,也有一部分契丹人在天
祚皇帝的八弟阿育的率领下转战至川黔和云南一带,取辽太祖阿保机的首字,改姓阿.至元朝,一部分契丹人移居顺宁.阿育的后代因协助朝廷平定云南有功,被封都元帅.明朝时,契丹人起兵造反,遭到残酷镇压,被迫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逃至施甸、昌宁等地,不敢承认自己是契丹人,而改称“本人”和“蒲人”,随后即与当地土着居民蒲满———布朗族先民融合在一起.尽管如此,这部分融入当地蒲满的契丹人,仍在族谱、墓志等中保留了其祖先为阿保机的记载.契丹源于鲜卑,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善骑射.与契丹的交流融合,丰富了布朗族的射弩活动.
2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特点
射弩是人类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工具之一.云南的傈僳族、怒族、布朗族、苗族,四川的彝族,广西、贵州的瑶族,至今仍用弩狩猎.目前,射弩是多个少数民族所共有的传统体育活动,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
和民族意识,在相同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将展示不同的民族
特色. 所有民族传统体育和审美情趣等民族体育文化现象,主要是在广泛的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作用下形成的.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
力是有限的,所谓“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之说,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民族体育
文化的异质性.布朗族的射弩运动因其相对成因不同,呈现
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布朗族的射弩运动较为简单,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一般是用树叶做靶子.先把树叶放
在距人 15 米左右的地方,然后把箭装在弓弩上,瞄准目标练习射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射弩运动也逐渐成为一项
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比赛分男女并有立姿和跪姿,靶子同于射击所使用的,射中红心为 10 环,总环数高的为获胜者.
布朗族人民在进行射弩时,要求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准度较高,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可以用来打猎和射鱼,还可作防身的武器.射弩时,身法、步法、呼吸调节、
心理状况等均很讲究.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布朗民族学会了种植
农作物,弩的作用正在逐步向社会和文化以及装饰艺术方向
转型.
参考文献:
…1‟赵瑛.布朗族文化史[M].贵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2‟赵静冬.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M].贵州: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3‟崔凤祥.原始时代狩猎活动的民族体育文化意蕴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
…4‟陈青.论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对性成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5‟张涛.东北采集狩猎型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
…6‟杨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研究———以射弩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