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论文)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
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蕴含着极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因素,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教育专家这样说:“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即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过于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注重学生语文技能的训练,即过分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学生的感情淡漠甚至麻木。语文教学呼唤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
1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道德及审美感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沟通和融合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审美经验,要善于创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意境,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点,采用多种手段,运用情感化、视觉化的语言营造和渲染浓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沉浸于情感之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学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曲抒写父子亲情的赞歌,应让学生感悟亲情,受到一次情感的洗礼。于是我创设情境,用故事来导入。“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汶川地震中一位妈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孩子,并且在最后时刻在手机上留言:孩子,如果你能活着,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很感动,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可以变色,友情可以褪色,只有亲情恒久不变。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亲情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父爱母爱。这样在讲解课文之前就用这个故事唤起了他们最深刻的感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健全的人格素质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过程。在初中语文
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的感受与思考,可以引导
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教授《荷塘月色》这
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主人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的美
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态度。
2. 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
象和情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分析人生和价值的真谛。在教授《茶馆》这部戏剧作品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类社会的阶级冲突和人性的弱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了许多道德理念和道
德情操的塑造。通过教授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和追求。在教授《小桥流
水人家》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诗中关于友爱、亲情和家庭的描写,培养学
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4. 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演讲
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背诵诗歌,可以锻炼学生对诗歌情
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发现与
创造能力。
1. 教授文学作品时,注重情感的培养。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内容摘要:
毋庸置疑,语文学科相对于数、理等学科所包涵的情感更为丰富。语文教材中(尤其是更新后的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情感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以自己独有的体会与情思将这些内容表演式地化为课堂里的喜怒哀乐,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入课文中,扮演文中的角色,从而真切而双愉快地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
毋庸置疑,语文学科相对于数、理等学科所包涵的情感更为丰富。语文教材中(尤其是更新后的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情感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以自己独有的体会与情思将这些内容表演式地化为课堂里的喜怒哀乐,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入课文中,扮演文中的角色,从而真切而双愉快地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
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更为熟悉数字化的电脑程序,而情感世界却相对贫乏、狭隘。而对这种状况,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学生“情感”的矿藏。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情境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
“兴趣”是整篇文章教学的起点,而导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语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整篇文章兴趣的高低。一个好的导语可以很快让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情感”。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童年吧,你们的童年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幸福、快乐、美好……)可是,你们知道吗?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里,有很多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儿童,伴随着他们更多的却是寒冷、饥饿,死亡时刻在威胁着他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发生在一个小男孩身上的故事吧!”(放录音)这样设计导语,学生很容易把故事的主人公和自己对比起来听录音,这就为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情感在语文课堂的作用
情感在语文课堂的作用
在人们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常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争论不休,而我们在承认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更要大声疾呼:语文──情感的课堂;情感──贯穿语文课堂的红丝线。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去显示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完美统一的无穷魅力。本文主要从教材处理和课堂教学两方面作一些简要阐述:
一、对语文教材作情感性处理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某种意志,也流露出相应的情感。这必然决定了语文教材本身不可避免地蕴含了大量的情感因素。提倡语文教学要以情施教,教师首先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教材,对教材进行情感性处理。
1.充分展示语文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把这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充分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意境。为充分展示其情感因素,教师可预设“假如我是诗人,那时是怎样的情景?”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边上是怎样的一派景象?2、你是怎样远离老朋友的,当时的情景怎样?3、送别老朋友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2.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隐性情感因素。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侧重于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如有些说明性的状物类记叙文。但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仍会不知不觉地使人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看似抽象、枯燥的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努力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以达到知情共育的教学目的。
如何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
如何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
如何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
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不难看出“好”“乐”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体现,如无情感,“好”“乐”无从谈起。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一、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总会产生各种的情感。道德情感,即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阶级的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感,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对朋友的友谊感等等;理智感,学生主要表现为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美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情感教学。
一、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当然,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一个富有深情的导语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方有可能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是语文课堂上,要注意通过教师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1、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
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有个特点,就是它可以用生动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向学生展示人物形象的美,这也是实施情感教学作用的重要的特点。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中学语文教材共有文章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里面表达的情感丰富多彩,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些文章文风不同,格调各异。有豪放激昂型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类文章激昂豪迈,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教这类文章应激情饱满,给学生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又有清丽婉约型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春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它突出的特点是语美、景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教这类文章要注意授课语言的优雅洁净,还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上;还有严谨周密型的,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孙世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这类文章语言精炼朴实,注重释义明理。教这类文章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打破文章因偏重于释理,教学时易导致课堂气氛的呆板沉闷的局面,可穿插一些有关的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不同作品类型的不同情感因素,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学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摘要】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诗词教学,
学生能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引导学生塑造自我
价值观;通过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还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贯
穿于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情感教育
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养和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作用、具体运用、诗词教学、名人传记、情感认同、自我价值观、人生哲理、小组阅读、情感共鸣、实践
活动、情感体验、情感管理能力、重要作用、贯穿全过程。
1. 引言
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情感教育
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自身情感,理解并尊重他人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
能力。而初中语文作为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与学生情感认知息息相关,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1.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促进情感智慧的发展。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处理情绪的能力。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是一条彩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教材、老师和学生,因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1 以优美的意境启迪学生的情感
意境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读意境优美的作品,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在丰富的想象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要抓住诗人的感情,不仅仅看见文字,要通过文字想象出画面,体味诗歌的意境。如《乡愁》第一节诗人以邮票为意象,表达了游子思念母亲,母亲牵挂游子的浓浓亲情。第二节诗人以船票为意象,表达了夫妻分居两地的思念,第三节以坟墓为意象,表达了失去母爱的遗憾和不能再尽孝心的歉疚,第四节诗人以海峡为意象,表达了海外赤子对故国的乡思乡愁。再如,《再别康桥》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来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热爱和依恋。“但我不能放歌”,多情自古伤离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从夕阳西下,到满船星辉,诗人在康桥已流连多时,但分别是必然的,还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吧,连夏虫也为诗人沉默,免得离人更伤感。最终诗人还是挥一挥衣袖,悄悄地与康桥告别。以境启情是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有清醒意识,引导、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意境想象中深切感悟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学-精品文档
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学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有利于用美的情感感染学生,充实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以情感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产生共鸣。
例如我教《凡卡》一课时,为创设“悲”的情境,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语言渲染情境。一开始,我就放信的内容和部分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悲”文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调整自己的感情,说话做到抑扬顿挫,重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录音与教师语言渲染了“悲”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凡卡的生活的确很悲惨。②表演体会情境。讲凡卡挨打的内容时,我抓住老板、老板娘毒打凡卡的几个动作进行表演,把学生带入悲的氛围,在悲的氛围中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多读多品,挖掘情感
前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充分体现出多读的重要性。读的形式多样,有示范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指导学生通过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把牢底坐穿》一诗时,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全诗的朗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层)朗读时要表达出英雄气概。里面的第一个“愿”字要读得轻一些,停顿长一些。第二个“愿”字要读得重一些,表达出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第二个阶段(第二层)要读得斩钉截铁,表现出革命者推翻旧制度、改天换地的气势。第三阶段(第三层)的前两行,要读出轻蔑的语气,最后三行要读得高昂,表现出革命者在狱中要决斗到底的激情。这样朗读成诵,革命烈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大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是教育规律、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情感教育,至今仍是教育专家不断探索的问题。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的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等,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1 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语文教材编排的文章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大多声情并茂,发人深思。因此,在教学中从“情”字入手,吟诵玩味,则是语文学习的要诀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却恰恰忽视“情”的作用,只在字、词方面下功夫,不去把握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只有把精力集中于“情”字上,深刻剖析作品,将感情融入到每个角色中,竭力挖掘作者写作中的匠心独具之处,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领悟文中的字、词、句、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的几点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的几点体会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运用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用情感去理解、体验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的重要性及几点体会。
一、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学科,它是通过文字和语言传递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促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体验文字的魅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讲述和互动,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爱上语文课。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情感参与度,唤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教学不仅要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要考验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只有有了积极的情感参与,学生才能克服学习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学习的成绩。
三、情感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的记忆
学习语文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知识,对语文的记忆是一个重点。而情感的参与可以激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学生对语文的记忆度。当学生对文学作品或课文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时,他们对这些文字材料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和长久。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的去学习语文,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情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让他们更加擅长沟通和表达,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商,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用语言文字来传递情感,如何领会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教学中以成绩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开展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人员应该加大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力度,解决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浅谈情感教学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问题;开展方法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人员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开始着手落实教育改革。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还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另外,在落实情感教育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会增加,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当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相关人员要在发展过程中针对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情感教育发展,促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1.情感教育概述
(1)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融入情感交流与情感培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积极协调好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关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认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激发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人员没有把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此背景下,将情感教育通入教学活动中已经是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情感教育既属于一种教学模式,又属于一种教学策略,在教育不断发展改革过程中,需要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共同开展。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人的内心体验是复杂的,解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应是相对复杂的。如果在学生解读的时候,教师总是统一的说法,并人为地强化这样的说法,会改变情感教育的本意,使情感教育程序化。因此,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自然而然的情感教育,教师一定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情感教育语文课程自身修养
语文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文性和生活化的过程,它通过一篇篇凝聚有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对社会的体验。但长期以来,语文充斥着浓厚的工具性色彩,它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精神培养却被排挤到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边缘地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在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由此可见,体验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目的之一,因此,对如何构建语文教学的情感世界作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情感教育的含义
对于情感教育的含义,许多研究者并没有完整地对此加以分析,对其分析比较全面的有:石中英、王卫东著的《情感教育》一书和陈郁新的《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文。他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在《寓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中》中,李增兰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的就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除了以上较具体的表述外,很多的研究主要是从情感教育的作用反面进行阐述,他们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纽带,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能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利于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
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文学作品中
的情感元素,并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品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对社会问题的思
考等,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形式,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进行
情感交流与分享。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
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细节、情感转折等,帮
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情感的特点和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
思考人物的情感动机、情感发展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
4. 增强学生的情感智慧: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情感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实际问题,借助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和情感智慧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情感问题。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发展情感素养,提升其情
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情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人生成功的神秘通道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智商”因素,可现代学者认为:成功=情商(80%)+智商(20%),情商是人生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专家朱小蔓也指出:情商这一概念,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积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应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强调情感智力的发展,让素质教育真正舒展“情感性”的翼翅,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我们应充分认识情商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情感心理状态如何。从语文学科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出发,“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胡适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亦云:“情乃为文之本”、“情者文之经”。作者赋予作品以情感,写得动情,教师又教得动情,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学得动情。语文教师必须情动于中,形诸于言,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感情的更大投入,充分发挥情感宝藏的优势,教学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并跨上新台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我们在教学上不动声色、无情无味,没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表情达意,而只是铺陈呆板的教条框框,就不能构筑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说得好,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背诵一
些冰冷冷的条条儿,没有一丝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耳边风”怎么能让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因此,任何没有动“情感”的语文教学,都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更失去语文课应有的价值。
课文内容本身就是“情”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荷花淀》、《离不开你》的夫妻情;《雨中璧泰山》、《土地》的爱国情;《幼学纪事》的师生情等。我们应以深厚的情感体验、饱满的情绪、昂扬的热情去感染和激励学生,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带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会令记忆更为深刻。因为大脑的情感中心,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能使语文课的知识得到尽快的消化,牢牢印在脑子里,使学到的知识在大脑里发生综合反映,如若把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社会实践,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学方法上,语文课更讲究“情”的传递与激发,通过一定的声、势、境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使教学从悦耳悦目到悦神悦心。我们在教学中喜欢用充满情味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挖出文章的情味、情趣、情调。教《雨中登泰山》,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山川吗?你看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这些孕育着我们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这些,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满心头;那有拔地通天之能、擎天捧日之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曾有多少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它。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作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吧!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境界,表现出一
种强烈的感情冲撞力量。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难以波动的水,而这杯水融进了情味后,就像奔腾的急流并形成鲜红的血液,沸腾着
学生的每一根血管。
教学设计也要从“情”入手,关键处层层启发,疑难处启疑导思,或问或读,调动双方的情感因素,营造出一种教学氛围,让学生去体味文章的动人之处,以一颗赤热之心去解剖其深刻内含及言外之意。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如我们讲《纪念刘和珍君》时,紧紧抓住作者悲愤之情,先展示作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挥笔疾书;接着抓住相关段落,认识刘
和珍君,再激发情感,使之渗透学生思维,让认识得到升华,开口读、动手写,一吐为快,通过对比激发了学生对死难烈士的钦佩之情、对反动派的痛恨之怒,这样教学如于漪所说:“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
联想、想象是情感的伴侣。确实,联想、想象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倘若没有情感的推动,联想、想象的翘膀难以伸展,更难以腾飞;倘若联想、想象达到腾飞的境界,又会推动情感的发展,促进情感的深化,从而激发起内心更强的情感。刘勰所说的“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讲《雨霖铃》,请学生针对“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丰富想象,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体会到画面所表现出的气氛凄凉,风景冷清,客情冷落,离愁绵长,这样以情教学,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宇宙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情感的滋润。没有情感,自然就难以进化,人类就难以进步,社会就难以发展。因此,动“情”教书,动“情”育人,认真把握情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必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这正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具体体现,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当代语文教学观念更新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