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中医方剂学》——驱虫药归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驱虫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驱虫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驱虫药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驱虫药,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店铺。
第十七章驱虫药◆含义:驱除、杀灭寄生虫,治虫证◆性能特点:◇多具毒性◇归经:脾、胃、大肠◆功效应用:◇毒杀、麻痹寄生虫兼行气、消积、润肠、止痒●肠道寄生虫:蛔、蛲、绦、钩、姜片虫●其它寄生虫:血吸虫、阴道滴虫●食积气滞、小儿疳积、便秘、疥癣瘙痒◆运用配伍◇适当选择:寄生虫种类,病人体质强弱、证情缓急◇肠寄生虫:多配泻下药◇大便秘结:配泻下药◇兼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配健脾和胃药◇体质虚弱:先补后攻、攻补兼施◆使用注意◇空腹服用,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易伤正气,不宜过量◇慎用:孕妇、年老体弱者◇发热、腹痛剧烈者,症状缓解再用鹤虱、榧子、芜荑鹤虱:苦、辛、平。
有小毒。
归脾、胃经。
榧子:甘,平。
归肺、胃、大肠经。
芜荑:辛、苦,温。
归脾、胃经。
◆共同点:◇杀虫消积:虫积腹痛◆不同点:◇鹤虱、芜荑:小儿疳积◇榧子:甘平不伤胃,且润肠●润肠通便:肠燥便秘●润肺止咳:肺燥咳嗽使君子、苦楝皮使君子:甘,温。
归脾、胃经。
苦楝皮:苦,寒。
有毒。
归肝、脾、胃经。
◆共同点:◇杀虫:蛔、蛲、钩诸虫◆不同点:◇使君子:滑利通肠,驱蛔要药,味甘气香,尤宜小儿●健脾消疳:小儿疳积●注:○每日总量≤20粒。
○不宜量大、同服热茶◇苦楝皮:杀虫力强●疗癣:疥癣湿疮●注:不宜持续、过量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槟榔:苦,辛,温。
归胃、大肠经。
鹤草芽:苦、涩,凉。
归肝、小肠、大肠经。
南瓜子:甘,平。
归胃、大肠经。
雷丸:微苦,寒。
有小毒。
归胃、大肠经。
◆共同点:◇杀虫:善治绦虫◆不同点:◇槟榔:兼缓泻,多种虫病,驱绦常配南瓜子●行气消积: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利水:水肿胀满,脚气肿痛●截疟:疟疾●注:脾虚便溏、气虚下陷不宜◇南瓜子:杀虫而不伤正,蛔虫、血吸虫●注:研细粉冷开水调服◇鹤草芽:兼泻下,绦虫要药○阴道滴虫●注:不入煎剂,研粉吞服◇雷丸:绦虫良药●消积:小儿疳积●注:不入煎剂,宜入丸散。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驱虫药复习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驱虫药复习
来源:文都图书
关于中医药学知识(二)驱虫药的内容,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呢?
1、最适用于小儿蛔虫病的药物是:使君子。
2、常用治绦虫的药物有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但常配伍使用的药则是槟榔、南瓜子。
3、榧子为植物的成熟种子,富含脂肪油,兼能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
4、槟榔为广谱驱虫药,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均有驱杀作用。
5、驱虫药中,含有毒性的药物有:苦楝皮,雷丸,鹤虱。
苦楝皮有毒,雷丸、鹤虱有小毒。
6、南瓜子性味甘平无毒,用量较大,一般不入煎剂而研粉吞服。
鹤草芽所含有效成分鹤草酚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破坏,故不入煎剂。
雷丸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被破坏,故不入煎剂。
7、具有杀虫消积功效的药物有使君子、槟榔、雷丸、鹤虱、榧子。
8、驱虫药中可驱杀蛔虫的是:使君子,苦楝皮,雷丸,鹤虱,榧子。
9、驱虫药中可驱杀绦虫的是: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10、驱虫药中,能用治疥癣的药物是苦楝皮,能用治疟疾的药物是槟榔,能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是榧子。
再做做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有助于我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

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凡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杀人体内寄生虫的`作用,用治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第二十一章祛虫剂乌梅丸《伤寒论》主治:1蛔厥证 (特点时发时止汗出、色白)2寒热错杂久泻久痢腹痛时止,烦闷呕吐,手足厥冷病机:寒热错杂(胃热肠寒)蛔动不安; 正气虚弱又有寒热错杂治法:安蛔止痛方解:君:乌梅—安蛔止痛臣:川椒细辛——辛以伏蛔,温热以温脏散寒,杀虫驱蛔。
君臣相配,温脏安蛔,杀虫驱蛔臣;黄连黄柏苦寒,苦能下蛔,寒能倾泻内蕴之热。
佐:附子、干姜、桂枝—辛热以助温脏散寒,温补脾肾之阳。
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甘缓和中。
臣佐相配,平调寒热,和解阴阳以解手足厥冷,并有辛甘化阳之制方特点:辛酸苦同用,以酸为主而安蛔。
蛔安则痛止。
寒热并用以热为主而温脏,阳复则寒散,寒散则厥回,攻补兼施,以攻邪为主邪去则正安。
“蛔得甘则动,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治疡剂仙方活命饮主治】热毒壅滞,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滞,气血凝滞 --- 局部红肿热痛邪郁肌腠,邪正相争 --- 发热、恶寒正盛邪实,热毒壅滞 --- 舌苔薄黄,脉数有力【病机】风热邪毒客于肌腠经络,气滞血瘀痰结【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君:金银花—甘寒清轻,清热解毒,消散痈疮臣:当归尾、赤芍—活血通滞和营没药、乳香—散瘀消肿止痛陈皮—理气通滞,消痈散结佐:白芷、防风—疏风透邪,散结消肿,透达营卫皂角刺——通行经络,溃坚排脓天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排脓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配伍要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为主,兼疏风透表,行气、化痰、散结黄连解毒汤集苦寒泻火药于一方,相须为用,泻火解毒力强,直达三焦,直折火势,善治火热毒盛充斥三焦之壮热烦躁,咽干口燥,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等。
为泻火解毒之代表方。
· 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用治热毒痈疮等。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

第二十二章驱虫药【学习要求】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
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
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
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
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
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
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
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
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二、功效与主治驱虫。
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
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
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
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
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
三、性能特点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
驱虫方整理--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驱虫方整理--中西医结合《方剂学》(一)驱蛔汤《经验方》组成:乌梅三枚、胡连3克、槟榔9克。
雷丸6克、使君子6克枳壳5克、白芍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驱杀蛔虫。
主治:虫积腹痛,烦躁易怒,口干舌赤,脉弦细数。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虫证的经验方。
方中乌梅安蛔止痛;使君子、雷丸以驱蛔;槟榔杀虫、消积,并行气通便,枳壳行气止痛,白芍养血缓急止痛;胡连能除疳热以清热消积,诸药合用,共凑驱杀蛔虫,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主治蛔虫证。
如积热明显者,可加连翘、栀子;如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大黄等;兼有食积者,可再加山楂、麦芽、鸡内金等消导药。
(二)胆蛔汤《经验方》组成:榧子肉15克、使君子12克、槟榔18克、乌梅五枚、苦栋根皮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驱蛔止痛。
主治:胆道蛔虫,医学教育网原创亦可治肠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
方解:本方为治疗胆道蛔虫证的经验方。
方中乌梅味酸能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肉均为驱蛔虫的要药,各药合用则驱虫力更大,槟榔杀虫消积,兼能行气通便,共成驱虫止痛的方剂。
临床应用:1.本方治证以胆道蛔虫证为主,以腹中钻痛或绞痛,呕吐等为主症。
2.如腹痛甚,可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止痛;兼有发热,可加黄连或黄柏以清热;大便秘结,可加枳实,玄明粉以攻下通便。
3.本方对蛔虫性肠梗阻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密切注视病情,做好多种准备,如服药多次未见好转,应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三)乌梅丸《伤寒论》组成:乌梅50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黄柏180克、黄连500克人参180克蜀椒120克。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
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厥的主方。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

第二十二章驱虫药【学习要求】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
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
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
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
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
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
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
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
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二、功效与主治驱虫。
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
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
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
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
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
三、性能特点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
20第二十单元 驱虫剂

上药酸辛苦并用,共奏安蛔伏蛔下蛔之功
人参、当归 — 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 —甘缓和中。 臣佐相配,平调寒热,和解阴阳以解手足 厥冷,并有辛甘化阳之功
本源讲堂
· 消导化积· 保和丸
配伍要点
酸、辛、苦并用,以使得蛔虫“得酸 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兼寒热 并用以平调寒热,补虚扶正以助驱蛔。
本源讲堂
人参 六两 当归四两
本源讲堂
· 驱虫剂· 乌梅丸
【方解】
君:乌梅(醋浸)— 酸以安蛔止痛。 臣:川椒、细辛 — 辛以伏蛔,温热以温脏散寒, — 杀虫驱蛔。 君臣相配,温脏安蛔,杀虫驱蛔
川椒
细辛
本源讲堂
· 驱虫剂· 乌梅丸
佐:附子、干姜、桂枝
— 辛热以助温脏散寒, — 温补脾肾之阳。 黄连、黄柏 — 苦以下蛔,寒以清热。
· 驱虫剂· 乌梅丸
蛔厥证
蛔厥证是指脏中虚寒,蛔虫内扰以致手足厥
冷的一种病证,并伴腹痛时作、心烦呕吐,
食入吐蛔等。乌梅丸为治蛔厥证的代表方。
本源讲堂
方剂博大精深,个人水平有限,难免错误之处,请以大纲为准。
谢 谢!
(本源 )
本源讲堂
本源讲堂-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
二十单元
驱
虫
剂主讲Βιβλιοθήκη 本源课件原始模板来源于广州中医大
本源讲堂
· 驱虫剂· 乌梅丸
乌
梅
丸
《伤寒论》
本源讲堂
· 驱虫剂· 乌梅丸
【主治】脏寒蛔厥证。 蛔窜肠道-腹痛阵作 蛔虫内扰 蛔虫上扰-呕吐或吐蛔 脾肾虚寒 手足厥冷 特殊:寒热错杂,虚实 夹杂,肠道失固,症见 寒热错杂 寒中蕴热-心烦
久泻久痢者
【病机】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 【治法】温脏安蛔
中医(专长)-方剂学-驱虫剂

第十九单元驱虫剂(一)概述1.驱虫剂的适用范围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用于驱杀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内的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
症见脐腹作痛,时发时止,或面生干癣样的白色虫斑等;如迁延失治,日久则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精神萎靡,毛发枯槁、肚腹胀大,青筋暴露,成为疳积之证。
2.驱虫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驱虫剂宜在空腹时服用,尤以临睡前服用为妥,服后忌食油腻香甜之物。
(2)需适当配伍泻下药物,以助排除虫体。
(3)脾虚的患者,纵有虫病,还当以健脾为主。
(4)年老、体弱、孕妇宜慎用或禁用。
乌梅丸《伤寒论》【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而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久泻久痢。
【配伍意义】蛔厥之证,由患者素有蛔虫,复因肠道虚寒,蛔虫上扰,形成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
治宜寒热并调,温脏安蛔。
重用味酸之乌梅为君,取其酸能安蛔,尤以苦酒(醋)渍之,更增其效。
臣以细辛、蜀椒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
佐以苦寒之黄连、黄柏苦以下蛔,寒可清热;桂枝、干姜、附子以其热助蜀椒、细辛温脏祛寒,其辛可助伏蛔之力,使蛔虫不致上窜。
虫病日久耗伤气血,故当归、人参补养气血,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除四肢厥冷。
以蜜为丸,甘缓和中调药,为佐使。
如此邪正兼顾,寒热互用,苦辛酸并投,则“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共奏温脏安蛔之效。
对于蛔厥、久痢久泻属寒热错杂者,堪称合宜。
谢谢欣赏!第1页。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中药学-驱虫药(2页)

中药学——第十三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二、功效: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具有杀灭或麻痹作用。
三、适应范围:治蛔虫病、蛲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
四、注意事项: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
细目二驱虫药具体药物使君子、槟榔、南瓜子、苦楝皮使君子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1.蛔虫病,蛲虫病。
为驱蛔要药。
2.尤宜于小儿疳疾。
苦楝皮功效:杀虫,疗癣。
应用:1.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
有毒,治多种肠道寄生虫,为广谱驱虫中药。
2.疥癣,湿疮。
槟榔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1.肠道寄生虫病。
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3.水肿,脚气肿痛。
4.疟疾。
南瓜子功效:杀虫。
应用:1.绦虫病。
2.血吸虫病。
小结小结:第十三单元驱虫药使君子:杀虫消积。
—驱蛔要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治疗绦虫病最佳。
南瓜子:杀虫。
苦楝皮:杀虫,疗癣。
为广谱驱虫中药。
【例题·A型题】槟榔的功效不包括A.杀虫消积B.行气C.利水D.解暑E.截疟『正确答案』D【例题·A型题】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A.使君子B.苦楝皮C.南瓜子D.槟榔E.大腹皮『正确答案』B。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驱虫药(2页)

中药学——第十三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二、功效:驱虫或杀虫作用。
三、适应范围:治蛔虫病、蛲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
四、注意事项: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故要控制剂量,防止用量过大中毒或损伤正气;对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及孕妇,更当慎用。
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
细目二驱虫药使君子、槟榔、南瓜子使君子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1.蛔虫病,蛲虫病。
本品驱蛔虫、蛲虫作用较强。
2.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煎服,9~12g;炒香嚼服,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忌饮热茶。
槟榔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1.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而尤善治疗绦虫病。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3.水肿,脚气肿痛。
4.疟疾。
南瓜子功效:杀虫。
应用:绦虫病。
本品有杀虫之功,主要用于绦虫病。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血吸虫病。
小结使君子功效:杀虫消积。
—驱蛔虫、蛲虫。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广谱驱虫药,尤善治疗绦虫病。
南瓜子:杀虫—绦虫病。
【例题·A型题】槟榔的功效不包括A.杀虫消积B.行气C.利水D.解暑E.截疟『正确答案』D【例题·A型题】驱虫药的服药时间是A.饭前服B.空腹时服C.睡前服D.饭后服E.不拘时服『正确答案』B【例题·A型题】服用时忌饮热茶的是A.使君子B.槟榔C.南瓜子D.神曲E.山楂『正确答案』A【例题·A型题】使君子宜于驱杀A.蛔虫、蛲虫B.绦虫C.钩虫D.姜片虫E.血吸虫『正确答案』A【例题·B型题】A.蛔虫B.绦虫C.钩虫D.姜片虫E.蛲虫南瓜子宜于驱杀槟榔善于杀『正确答案』B B。
中药学—驱虫药考点总结

中药学——第十五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驱虫药的性能特点本类药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要点二驱虫药的功效具有杀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要点三驱虫药的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
要点四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本类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以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2.部分药有毒性,应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以免中毒。
3.在发热或腹痛较剧时,宜先清热或止痛,待症状缓解后再使用驱虫药。
4.孕妇及老弱患者应慎用。
细目二具体药物使君子性能: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1.蛔虫病,蛲虫病。
为驱蛔要药。
2.小儿疳疾。
用法用量:煎服,9~12g,捣碎。
取仁炒香嚼服,6~9g。
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1.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故不宜超量服。
2.若与热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故服药时忌饮茶。
苦楝皮性能:苦,寒。
有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癣。
应用1.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
1疥癣,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15~3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
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槟榔性能:苦、辛,温。
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1.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3.水肿,脚气肿痛。
4.疟疾。
用法用量: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
炒用力缓。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南瓜子性能:甘,平。
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应用1.绦虫病。
2.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中医《方剂学》驱虫剂——肥儿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驱虫剂——肥儿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组成
神曲炒两(300克)、黄连去须,十(30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两(10克)、使君子去皮(売),五两(150克)、麦芽炒,五两(150克)、槟榔细剉,晒,二十个(120克)、木香二两(60克)。
二、用法
上为细末,猪胆汁为丸,如粟米大。
每服三十丸,量岁数加减,热水下,空心服(现代用法:照调整量比例放大若干倍,碾细筛净。
取鲜猪胆汁和为小丸,每丸约重3克。
开水调化,空腹时服一丸。
一岁以下小儿服量酌减)。
三、歌括
肥儿丸内有使君,豆蔻香连曲麦槟;猜胆为丸热汤下,疳虫食积一扫清。
四、功用
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五、主治
虫积腹痛,消化不良。
面黄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等证。
六、方解
本方证是由虫积成疳,脾虚胃热,故见体瘦腹胀,发热口臭,大便稀溏等证。
方取神曲、麦芽谷类药以健脾、和中、消积食,黄连泻郁热,肉豆蔻芳香健胃而止泻,木香理中气而止腹痛,槟
榔、使君子驱虫。
更用胆汁和药为丸,与黄连相合,泻肝胃热积。
全方构成健脾、消积、清热、驱虫之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方剂学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方剂学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一、A1
1、乌梅丸的配伍意义中,“苦以下蛔,清泻内热”所用到的药物是
A、黄芩、黄柏
B、干姜、附子
C、黄连、黄芩
D、黄连、黄柏
E、细辛、蜀椒
2、乌梅丸具有的功用是
A、生津止渴
B、收涩止带
C、温脏安蛔
D、杀虫消疳
E、涩肠固脱
3、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黄芪、黄连
B、黄芩、黄连
C、黄芪、黄柏
D、黄连、黄柏
E、黄芩、黄柏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乌梅丸主治蛔厥证。
因“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酸以安蛔,并以苦酒(醋)渍之,为君药。
细辛、蜀椒辛可伏蛔,温脏祛寒;黄连、黄柏苦以下蛔,清泻内热,同为臣药。
【该题针对“驱虫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203】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乌梅丸的功用是温脏安蛔,主治脏寒蛔厥证。
【该题针对“驱虫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202】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趣记:乌梅丸--(鬼脸蜀败将,细眉贵妇人)当归、黄连、蜀椒、黄柏、干姜、细辛、乌梅、桂枝、附子、人参。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及附子,温中寓清在安蛔。
【该题针对“驱虫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201】。
2021医疗卫生招聘中医方剂学:驱虫剂

2021医疗卫生招聘中医方剂学:驱虫剂1.乌梅丸的组成:炮附子、当归、细辛、干姜、人参、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乌梅。
2.乌梅丸的功效:温脏安蛔。
3.乌梅丸的主治:脏寒蛔厥证。
4.乌梅丸主治的临川表现: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5.乌梅丸中乌梅的配伍意义:安蛔止痛。
6.乌梅丸中蜀椒、细辛的配伍意义:辛可伏蛔,温可祛寒。
7.乌梅丸中配伍黄连、黄柏的意义: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所生之热。
8.乌梅丸中附子、桂枝、干姜的配伍意义:可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
9.乌梅丸中当归和人参的配伍意义:补养气血,扶助正气,且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
10.乌梅丸内配伍蜂蜜的原因:甘缓和中。
11.乌梅丸的配伍特点是: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12.乌梅丸现代应用多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菌痢、慢性胃肠炎、结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
13.乌梅丸症若遇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槟榔。
14.乌梅丸症若遇呕吐者,可加:吴茱萸、半夏。
15.乌梅丸症若遇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
16.乌梅丸症若寒重者,可:去黄连、黄柏。
17.乌梅丸症若口苦,心下疼热甚者:重用乌梅、黄连,并加川楝子、白芍。
18.乌梅丸在临床应用时增加驱虫效果可:加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等。
19.乌梅丸可治疗:久泻久利。
20.乌梅丸方歌为: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方剂学笔记-驱虫剂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25丸,空腹饮送下,加至35丸。
【禁忌】忌菘菜、人苋、生葱、油腻、热面。
【临床体验】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以及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用治胆道蛔虫症,编者将其改为汤剂,重用乌梅至30克,轻者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重者可一日两剂。待痛止后,即去人参、当归、附子、桂枝、黄柏,并加苦楝根皮15克,槟榔9克,续服二三剂,以善其后。至于治疗过敏性结肠炎,仍以丸剂为宜,每服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下。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方解】蛔厥之证,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蛔虫本喜温而恶寒,故有“遇寒则动,得温则安”之说。蛔虫寄生于肠中,其性喜钻窜上扰。若肠道虚寒,则不利于蛔虫生存而扰动不安,故脘腹阵痛、烦闷呕吐,甚则吐蛔;由于蛔虫起伏无时,虫动则发,虫伏则止,故腹痛与呕吐时发时止;痛甚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四肢厥冷,发为蛔厥。本证既有虚寒的一面,又有虫扰气逆化热的一面,针对寒热错杂、蛔虫上扰的病机,治宜寒热并调、温脏安蛔之法。柯琴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则痛止,为君药。蛔动因于肠寒,蜀椒、细辛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共为臣药。黄连、黄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所生之热;附子、桂枝、干姜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当归、人参补养气血,且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均为佐药。以蜜为丸,甘缓和中,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基础中医学:十七 驱虫剂

黄柏六两(6g)
[功用] 温脏安蛔。
[主治]
病证:脏寒蛔厥证;久泻久痢证。 病机:肠寒胃热,蛔虫上扰,气机逆乱,阴阳之
气不相顺接; 症状: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
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方解]
君药: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则痛止; 臣药:川椒、细辛,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 佐药:附子、干姜、桂枝:辛热,既可温脏祛寒,
[运用]
1.本方主治上热下寒蛔厥证。 以腹痛时作,烦闷 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证治要点。久泻、久痢属 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亦可用之。
2.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 加使君子、苦楝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若 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寒重者,可减黄连、黄柏; 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呕吐者,可酌加吴萸、半夏 以和胃降逆而止呕;腹痛甚者,可酌加木香、川楝子以 行气止痛;便秘者,可酌加大黄、槟榔以泻下通便。
又能辛可制服伏蛔虫; 黄连、黄柏: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除
虫扰气逆所化之热; 人参、当归:补养气血,合桂枝养血通脉,
调和阴阳,以解四肢厥冷。 使药:蜂蜜: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见苦则下;
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关于久泻久痢,多属脾肾虚寒,肠滑失梦,
气血不足,而湿热积滞未去之寒热,虚实错杂证 候,本方集酸收涩肠,温阳补虚,清热燥湿诸法 于一方,切中病机,故每可奏效。
十七 驱 虫 剂
概念
凡以驱虫药物为组成,具有驱虫或杀 虫等作用,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 称为驱虫剂。
适应范围 各种虫证
乌梅丸
[组成]
乌梅三百枚(30g)
细辛六两(3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使用本类方药治疗时,必须根据虫的种类,体质的强弱,症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和配伍适当的方药。
如有积滞者,可配伍消导药;脾胃虚弱者,兼补脾胃;对于体弱的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旋;虫症在腹痛较剧时,通常以安虫主,而在疼痛缓解之后,再行驱虫。
本类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使药物与寄生虫易于接触,从而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并根据大便的正常与否,适当配伍泻下药,以促使虫体排出。
由于某些驱虫药具有相当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老弱患者都慎用。
(一)使君子《开宝本草》
为使君子科落叶藤本状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种子。
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以四川产量最多。
9-10月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晒干。
去壳,取种仁生用。
或炒香用。
别名:留求子、川君子、建君子。
处方用名:使君子、使君肉。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杀虫消积。
主治与应用:
本品为驱虫要药,所含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除适用于蛔虫病外,并可用治蛲虫病。
因其味甘甜,故尤宜小儿。
单用使君子仁炒香嚼服有效;如蛔虫较多,病情较重者,可与苦栋皮,槟榔等驱虫药同用。
如小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者,须配党参、白术、当归等益气、补血药,以攻补兼施。
用量:6-12克,炒香嚼服,小儿每岁每天一粒半,总量不超过二十粒。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则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
亦有呃逆出现。
参考资料:
使君子的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苦栋根皮《别录》
为栋科落叶乔木苦栋树的根皮。
全国各地均产,四川尤多。
入药鲜用,或哂干用。
别名:苦栋皮、栋皮。
处方用名:苦栋皮、苦栋根皮。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杀虫、冶疥癣。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对蛔虫有麻痹作用,故可用于驱蛔,且效力比使君子强,可单用煎汤顿服,亦可制成糖浆服;如配槟榔、使君子、乌梅等药,则效果更佳。
近年来用本品配合菌陈、郁金、青皮、木香等治疗胆道蛔虫有定疗效。
2.可治头癣、疥癣。
通常用木品研末,以醋或猪脂调涂患处。
用量:6-15克,鲜品15-30克。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定毒性,体虚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或慎用。
(三)槟榔《别录》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
生产于海南岛、福建、云南等地。
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剥去果皮,晒干,浸透节片。
别名:大腹子、海南子、大白、玉片。
处方用名:槟榔、榔片、花槟榔。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苦、温。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消积、行气利尿。
主治与应用:
1.能驱杀多种肠内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有助于虫体排出。
驱除绦虫,姜片虫疗效较佳,尤以猪绦虫最效,如配合南瓜子同用,效果更为显著。
2.既消积导滞,又兼轻泻之功,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以及泻痢后重等证。
多与行气导滞药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有行气利水作用,为治脚气疼痛的要药,常与吴芋、木瓜、苏叶、陈皮等同用。
用量:6-15克,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至6-120克。
参考资料:
1.对流感病毒和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槟榔碱有似胆碱样作用,所以有泻下、促唾液腺及汗腺分泌,缩瞳等作用。
(四)南瓜子《现代实用中药》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
主产于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夏秋间果熟时采收,取子洗净,晒干。
研粉生用,以新鲜者良。
处方用名:南瓜子。
来源:考试资料网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
主治与应用:
1.用治绦虫,可单用,或与槟榔同用,能增强疗效,用时宜先服南瓜子60-120克(连壳生用研粉调服),2小时后用槟榔60-120克煎服,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克,使之泻下,促进虫体排出。
2.用于急性期及晚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但须较大剂量长期服用。
用量:6-120克。
参考资料:
1.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尿素分解酶及维生素A、B、C等。
2.南瓜子有麻痹绦虫中段和后段节片作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后,服南瓜子能抑制幼虫生长发育,并有使成虫虫体缩小,及卵巢萎缩等作用。
(五)贯众《本经》
为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贯众的根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皆产。
入药生用,或炒炭用。
别名:管仲。
处方用名;贯众、贯仲。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寒。
有小毒。
功能:杀虫、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对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有驱除作用,但单用力薄,常与其他杀虫药配伍,以增强疗效。
如用以驱杀钩虫,可与榧子、槟榔、红藤等药合用。
2.能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以及痄腮等病证。
本品味苦性寒,有泄热解毒之功。
常与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配伍同用。
3.用于衄血、吐血、便血及崩漏等证。
本品炒炭,能凉血止血,宜用于血热妄行之证。
治崩漏,功效尤良。
常与侧柏叶、仙鹤草、陈棕炭配伍同用。
用量:10-15克用以驱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用以止血;宜炒炭用。
(六)雷丸《本经》
为多孔菌科雷丸菌的菌核。
我国西北、西南、华南诸省均产,以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产量最多。
春、秋、冬三季可采收。
但以8-9月采收为多,洗净晒干,入丸散剂。
别名:竹苓。
处方用名:雷丸、白雷丸。
药用部分;菌核。
性味:苦、寒。
有小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
主治与应用:
有杀虫作用,主要用治绦虫和蛔虫病。
因雷丸所含雷丸素,为驱虫有效成分,在60OC 左右即易破坏,故宜生用作丸散剂服。
单用或与木香、槟榔、鸟梅等配伍。
用量:每次3-6克,研末吞服;每天2-3次,连服三天。
参考资料:
本品含蛋白酶(雷丸素)及钙、铝、镁等。
(七)鹤虱《新修本草》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名精的果实。
另一种为伞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野胡萝卜的干燥成熟果实。
晒干。
生用或炒用。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