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
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顾名思义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条。
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培养学生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意义深远学习习惯伴随学习活动而生,对学习活动的优质优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很多实例证明,当学生智力水平相当时,那么决定他们学习活动成败、学习效果好差的便是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总能引发学生不断向上的动力,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优化教学活动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此可见,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作为核心因素存在的,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是与各人学习习惯的好差分不开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热情参与到每一次学习活动,它是优化教学活动的前提。
2.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为自己能够实现“单元时间内优质学习”的愿望奠定了基础。
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了,便不再感觉学习任务繁重,这便是为自己减负、减压。
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始终能带着愉悦、乐观、积极向上的好心情去学习、探究,这有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
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作风,这是每一个学生将来长大成才、立足社会的必备要素。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1. 从小培养数学兴趣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前提。
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活动, 比如一些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
家长和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小就喜欢上数学。
2.适应不同学习节奏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一些孩子喜欢通过听讲的方式学习,一些孩子则喜欢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
家长和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不能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3.建立自信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实践的学科,很多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候感到困难和挫折。
家长和老师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懂得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掌握数学知识。
4.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需要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家庭氛围,多鼓励孩子学习、多夸奖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增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每天保持适量的数学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6.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后续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及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确保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巩固基础,并尽量简化复杂的数学知识,让孩子容易理解。
7. 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在孩子们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数学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呢?本文将为您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效果。
因此,培养孩子的兴趣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1.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在孩子的学习环境中,添加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有趣元素,例如数学题目的挂图、数学游戏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
2. 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孩子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市购物时计算商品价格、做饭时计量食材等,通过实践中的数学应用,增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3. 鼓励参加数学竞赛:参加数学竞赛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性。
学校通常会组织数学竞赛,家长可以积极鼓励孩子参与。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下面是几个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用方法: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根据课程和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并教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作业和复习。
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
2.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他们分配适当的时间用于数学学习和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提醒他们注意时间的控制,避免拖延。
3. 坚持复习和巩固: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巩固和复习的学科,帮助孩子养成定期巩固数学知识的习惯,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三、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和辅导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还需要有效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来提高数学能力。
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1. 资源丰富的学习材料: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材料,如教材、练习册、习题集等。
让他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和训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要想提升数学素养,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
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数学经常成为学生们的心病。
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很难,所以经常有不会做、不愿意做、拖着做的现象。
这就需要学生本人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和家长约定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建立自觉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耐心和毅力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学科。
数学题目往往需要多次的推敲,多种方法的尝试,有时候甚至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耐心和毅力。
学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一次搞定的。
遇到难题不能垂头丧气,而是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继续思考和尝试,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三、多思维角度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是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灵活地应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扎实基础知识要想提高数学素养,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数学学习是一种渐进式的过程,每个新的知识点和技巧都是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
如果基础不牢固,后面的学习就会非常吃力。
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扎实。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先回顾和巩固以前的知识点,保持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
五、及时解决困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不少困惑和疑惑。
遇到困惑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和交流,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及时解决困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避免误区和堆积问题,也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多实践多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赵彩艳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需要学生呼应以相应的学习习惯。
教师想要积极指导、扶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一、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我很注意培养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快速投入课堂的习惯,经常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提醒学生作好上课的准备。
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听算,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并且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课时要看着老师,我平时随时留意观察,发现哪个学生不注意,就及时提醒教育,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时还有意识地叫个别同学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
可是在培养过程中,反复性是经常会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
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我坚持引导在先的原则:又因为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因而我也做到严格要求。
实践证明,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
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想敢于说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这里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
语言是小朋友思维的外观,学生想的如何,必须让他们讲出来,要使学生敢想、善想、多想,除了根据教师合理启发,不断培养他们想的习惯,想成善思的习惯外,还得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表达自己,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们来说,以此来了解他们想的如何。
培养学生们敢于说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
训练学生大胆发言时,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说一遍,说得好一点。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建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上。
学生应该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建议: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树立目标:学生应该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目标的设定和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
3. 鼓励自信: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1. 多做习题: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习题和课外习题进行练习,并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2. 多思考:数学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或进行一些数学推理活动。
3. 合理利用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计算器、几何工具等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1. 规律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都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实现的目标。
随着数学在学校教育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避免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不要让孩子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而是教导他们将其视为一项宝贵的技能。
显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2. 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每次学习的主题,对孩子们非常重要。
这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同时,对于制定计划后,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回馈。
3. 创新学习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习过程更有趣的关键可以是在学习中添加互动性和创新性。
例如使用数码游戏、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资源,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4.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专注于学习的安静的空间。
例如,确保他们在学习时不受到干扰和打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包括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如桌子和椅子;提供某些必要工具,例如纸张、笔和计算器。
5. 学习与教学相结合除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家长还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试图解决一些难题,也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6. 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面对数学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提供实际的支持与帮助,并告诉他们错误也能成为体验与成长的一部分。
鼓励是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数学的关键,这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
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技能,这是学生们在未来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更关乎学生思维方法和态度的培养。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本文将分析一些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正确的数学观念是认识到数学学习需要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需要持久耐力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学生不应只追求短期的成绩,而是应该明白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因此,学生应从小学习到喜欢数学、享受数学。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妙、有趣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二、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影响。
1.为学生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数学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对学习的影响。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作息、规律作业等,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数学课本、练习册和习题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提供在线数学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数学软件、数学游戏等,使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学习数学。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方法。
学习前,可以请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学习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练习。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数学的关键。
通过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很难持之以恒地去学习。
老师和家长都要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及时巩固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是一个递进的学科,后面的知识往往需要建立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避免遗忘。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课后作业或者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帮助他们弥补不足。
三、培养自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自觉意识,因为它需要学生不断重复练习和探索。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和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培养耐心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功近利,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耐心性,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注重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
而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则应当在日常教育中格外重视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觉性和耐心性,注重学习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展现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和课外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重点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和督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
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
(5)独立作业。
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力求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听课,教师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上来判断。
许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如果发现其中一个学生走神,就稍微停一下讲课,用教室的寂静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用手轻轻示意一下,暗示他注意听课;或者提一问题让他立即回答。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学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数学也不例外。
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如数数玩具、算术题等,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乐趣。
另外,也可以通过精心选取一些趣味性强、生动有趣的数学题目,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计划作为支撑。
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数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规划好学习时间和任务。
可以让孩子每天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一段时间的数学知识,逐渐培养起持续学习的习惯。
三、提供学习资源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购买适合孩子年龄的数学教辅书籍,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和学习。
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网络教育平台上的数学课程,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此外,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的游戏或者应用软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鼓励解题思考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解题思考能力对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做数学题时,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思考解题思路。
当孩子遇到解题困难时,可以鼓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五、师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数学,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
与孩子共同讨论数学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学习,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同时,也可以与孩子的数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更好地养成数学学习的好习惯。
六、激发自信心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才能更好地坚持学习。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一
了解商品的价格 , 并尝试购物 。 2 真听“ ” . 认 讲 的习惯 。 这里 的听“ , 讲”应包括 两方 面 的意思 : 一是课堂上 , 精力要集 中 , 真倾 听老师 的 认 点拨 、 指导 , 住新知识 的生长 点及新 旧知识 间 的联 抓 系, 弄清公式 、 法则 的来龙 去脉 ; 二是要认 真倾听其他 同学 的发言 , 他们 的观点 、 对 回答 能做 出评价 和必要 的补充 。 3 认真完成作业 的习惯 。完成 作业是学 生最基 . 本、 最经常 的学 习实践 活动 。学生应从小 就养成 :1 () 规范 书写和保持 书写清 洁的习惯 , 如作业 的格式 与数 字 、 学符号 的书写都要 规范 ;2 良好 的行 为习惯 , 数 () 应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作业 , 不要 跟别人对算式 和结 果 , 不要抄袭 别人 的作业 ;3认 真审 题 , 细运 算 更 () 仔 的习惯 ;4 验算 的习惯 。 () 当然 , 这一过程 中 , 在 应注 意 良好 习惯形 成后 的 巩 固, 这是一个重要环节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 学生对 技能 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 , 我在这一阶段 , 多以 比 赛、 、 竞争 夺红旗等方式来巩 固学生 的 良好 习惯 。 学生 活 动 中,学 习行 为和学 习 习惯 得到 了及 时提 醒 与训 练, 使之形成行为迁移 , 成 良好 习惯 。 养 三、 还有哪些特殊的数学学习习惯 需要培养? 时代 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 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 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 能力的发展 。 从 某 种意义上讲 , 养成一 些特殊 数学学 习 习惯 , 即创 造 性学 习习惯 , 比多获得一些知识更 为重要 。 1 养学生善于质疑 的习惯 。在经历 数学发 现 、 . 培 形 成 的探究 活动 中 , 于发现 和提 出有 针对 性 、 善 有价 值 的数学问题 , 是学生创造性学习 习惯培养 的一 个重 要方 面。 学起 于思 , “ 思源于疑” 提 出问题是开启创新 。 之门的钥匙 。在学习过程 中, 要逐步培养学生 自主探 究、 积极 思考 、 主动 质疑 的学 习习惯 , 使他们 想 问 、 敢 问 、 问 、 问。 好 会 通过有 目的 、 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提 问, 学生提问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生质疑 习惯 的培养 , 可 从模 仿开始。一般来说 , 质疑可 以发生在新 旧知识 的 衔接处 、 学习过程的 困惑处 、 法则规律 的结论 处 、 教学 内容 的重难 点和关键 点处 、 念 的形 成过 程 中 、 概 解题 思路 的分 析过程 中 、 动手操作 的实践 中 , 还可 以让学 生学会 变换 角度提 出问题 。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 , . 注重实践 的习惯 。皮 亚杰 认 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 的, “ 切断 了动作 和思维之 间 的联 系 ,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 心理学研究 告诉 我们 , 小学 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 向抽象 思维 、 逻辑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秀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秀7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却一直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
这是因为其实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利用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保证计算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准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准确”就丧失计算的意义。
计算教学容易被教师忽视,认为比较简单而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
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而不动脑筋机械地练习,错误经常不断。
当出现计算上错误时,一般都归罪于粗心。
经常提醒学生:“计算时细心些”,但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呢?学生计算出错,固然与概念不清,未能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有关,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练习老师要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十分重要。
做数学作业时,要求书写格式规范化,如遇上两步以上的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做方程时要注意先写“解”字,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
十种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十种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
具体来说应培养以下十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预习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主动地把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
看懂了,学生会增强自信心。
能更积极主动地听课;看不懂,会激发起求知欲,能更有目的地听课。
这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2、培养读的习惯。
阅读数学课本要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想,把重点词句找出来着重理解。
做练习前先要看一看想一想有关概念或法则。
还应阅读数学课外书,以丰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听的习惯。
数学实践表明,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听懂一遍胜过课后自己看几遍。
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述和提问,还要专心听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想的对照,然后对同学的答题进行评价和补充。
4、培养看的习惯。
数学课本的插图或教师所画的线段图都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不管是教学概念,还是应用都要以图来引导学生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培养说的习惯。
要养成用自己的语言讲题说理的习惯。
例如一些定义、定律、性质、公式、法则,不仅要讲出意义,还要举出实例;计算题、应用题不仅会解,而且要讲出解的思维过程。
通过讲,不仅能再现和巩固知识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质疑的习惯。
要想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勤于动脑,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7、培养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各年级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中的错误的练习;或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把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对简便、合理的计算给予表扬,以此培养学生计算仔细,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和思维的灵活性。
8、培养观察的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下面就介绍一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自信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耐心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因为题目难度大或者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而感到沮丧。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都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知识、及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学习一定的时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练习熟能生巧,数学也是如此。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并定期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技巧,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基础知识的打好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每天检查学生的功课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不足的地方,及时补充和巩固基础知识。
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数学需要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和老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鼓励学生通过游戏、趣味的数学题等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工 课 堂教 学 中教 师 的讲 和 i 学生 的听主要是 解决学 生接 受知 识 过程 中 “ 懂” 的 问题 。
_ f 如何让 学生真 正理解所 授的 + 知识 ,除 了正 常课堂学 习和 上 常规 的教育与训 练外 ,还应 ■ i 注意以下几点 : 富 ; 1 . 教 学语言力求趣味性, t 激发学生认 真听讲 的兴趣 + 数学语言要求精练 、 准
生 主 动质 疑 问题 ,组 织 引 导 学 生讨 论 学 生 中 出现 的 疑点和难点 。 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 组织 引导学 生讨 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对 主动质疑 问题 的学生
给予充分 的肯定 , 调动他们质疑 的积极性 , 引发他们 解决疑难 问题 的创造性 ,初步培养学生严谨 的学 习
注 明 即可 。
二 阅读 看 书
. 『 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
十 奠 基性 ,它在训 练学生思 维
让学生会看书 , 从书上间接 获取新知 , 这不仅仅 是 一 个 学 习 习 惯 的 培养 问题 , 同时 也 是 教会 学生 学 习方 法 , 培养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能 力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在课 堂教学 中 ,要 让每 + 一个学 生有 尽可能 多的 回答 上 问题 的机会 ,以调动他 们 的
f 主 动 性 和 积 极性 。 : 3 注 意动 静 搭 配 . 培 养 学 生 的 有 意 注 意 .调 动 学 生 听
.
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 ,在教学 中要 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注意创 设 问题情境 , 激发学生 “ 思” 和“ 问” 的求知欲 , 这也是 培养学生勤思好问 习惯的起点。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香泉镇孙家村小学李玲内容摘要:数学能力与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学生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但“课前预习”在老师和学生的脑海里一直是语文课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
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总是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口头上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自学能力差的学生。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前就要学生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的“折扣”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对几折,原价、折后价、便宜的钱等这些数学概念不理解。
我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市场上经历购买打折商品,体验购买商品的过程和蕴含的数学问题。
学生兴趣很高,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适当鼓励,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有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这时教师更要注意,切不可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或“这么简单的问题别问我”等带有贬义的言语回答学生,而应耐心地启发他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动机会越来越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的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区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到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内容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孩子的发言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生要会听讲。
上课要听清老师所提的问题,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总结的方法,这些一般都与教学的重点有关。
课堂上只有会听,才能会思考。
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别人的回答做出准确地判断和补充。
因为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相近,有时学生的语言却能使其更明白。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听,如“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谁愿意来解释一下?”让学生感受到听的重要。
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要边听边想别人说的与自己的想法一样吗?有没有补充?他的想法与你的不同在哪里,重复一遍,再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只有注意听了,才能写出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是对学生听的习惯的一种培养。
那么,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让学生有高度的集中注意力。
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创造优良的课堂环境,消除学习中的干扰因素。
例如、我们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准备好课堂必备的教具学具,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引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学生的注意,例如,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运用游戏、故事、适当的评价等等。
都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三)运用多种熟练的技能和技巧。
学生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学习起来应付自如、心情舒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来。
因此让学生学业有成,或是取得一些大的成就,就一定要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出一个做任何事都能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教学过程就会像一潭死水令人窒息。
一些老师上课后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实际上是除了自己“启”的艺术不高明外,也与平时没下功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呢?(一)要为学生的发言创造宽松的环境。
就教师本人来说,要民主、宽容、随和,总是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会心情坦荡,没有什么顾忌。
假如一个教师专断、心胸狭窄,评价学生多用挑剔和责备的眼光,则势必造成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心理压抑而失去发言的勇气。
就学生来说,要教育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不能在别人发言时随意起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讥笑和嘲讽,从而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发言氛围。
就班主任来说,可以让学生定期开展评比诸如“发言之星”一类的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发言的魁力。
(二)要帮助学生破除发言的羞怯感。
教师要时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卑。
如果教师希望这些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话,不妨在课下提前给他们交待一下要提问那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如果这些同学因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在课堂上受了委屈的话,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安慰。
另外,教师要多创造情境,帮助这些学生炼胆、炼口,如诗歌朗颂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尽量多给他们社交的机会,如课堂情景剧、文娱晚会、校外访问,各种座谈会等,使其在实践中锻炼发言的胆量和勇气。
(三)要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的临界点。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时候让回答问题,不少学生的脸上已明显地流露出想发言的意识,同时伴随着各种有趣的动作:搓手,挠头,挪动屁股,正所谓坐立不安,跃跃欲试。
但奇怪的是很难有一个学生主动站出来讲话。
这说明,学生心理障碍的临界点已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谐趣一把,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以突破学生心理障碍的临界点,比如老师慨叹:“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坐而想何如起而行。
”心理上的窗户纸被老师捅破了,学生开心一笑,或许有的学生就会顺势站起来发言。
有时,为了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的临界点有一定的爆破性,也可以让学生不举手发言。
这是因为,有的学生不发言,是怕鼓足了勇气举了手,却不一定被挑选到;如果教师不要求举手,学生站起来就可以回答,从而减少犹豫的时间,有利于冲破心理堤坝。
(四)要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课堂发言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发言拖泥带水让人心焦,有的学生慢声细语让人听不到,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出现冷场,等等。
这不但没有精彩纷呈的对话出现,反而无端地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口头表达的技巧。
学生的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如开始只要求学生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即可,以后再逐步增加抑扬顿挫和感情色彩训练等。
这样,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发言的要领和技巧,就会更多地体会到发言的成功带来的心理愉悦,以后的发言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五)要防止发言权的垄断现象。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大,思维敏捷,老师一提出问题,抢着发言的总是这些同学。
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控,就会在无形中造成这些同学对发言权的垄断。
假如其他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
有位教师遇到这种现象,就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约定:为了照顾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让他们都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权利,如果答题有创意,可以再奖励一次。
这位教师的做法,既限制了这些“活跃分子”的发言频率,又避免了他们的不满情绪,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同学享有了公平的话语权,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课堂发言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换而言之,一个背离了“主动学习原则”的学生是不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这就是问题的结症所在。
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学习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家长的期望。
所以,他们的学习依赖于家长的外在压力和监督,自己彻底放弃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开始,对他们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不会有积极的学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
我们数学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抽象的数学同文学艺术一样,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用于生活。
我们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进行了这样的一番谈话: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佩服,我班又有那些同学爱好体育运动呢?说说你爱好那些项目?怎样知道班内爱好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多?引导学生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到生活中,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