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绪论
犯罪心理学知识整理
一、绪论
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心理学概念:【狭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定义】是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一门学科。
3.研究对象:【狭义】犯罪心理或犯罪行为【广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包含被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作为研究对象。
4.对犯罪和犯罪人概念的不同解读:【共通说】坚持任何相关学科中的犯罪概念必须与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一致。【差异说】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应被采取矫治措施的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释上应该更灵活,范围更广。
5.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包括:犯罪人(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具有违法性、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受出发行为被法院判定为有罪的人)、一般违法人(实施违反刑法,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管理)、虞犯(有可能犯罪的人。如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参加不良组织、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凶器、人格有严重缺陷)、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公安、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知识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因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时个别人的行为,而心里是个别人所共有的。它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包括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人准备和实施犯罪的心理因素的总称。这里的犯罪心理既包括个体犯罪心理。也包括群体犯罪心理,如犯罪团伙、犯罪集团中的心理问题。
犯罪心理学还要研究犯罪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同样,犯罪行为也是受犯罪心理支配的。犯罪行为的酝酿和发生。,表现了犯罪人的心理发生质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犯罪行为来研究犯罪心理。研究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犯罪行为更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离开了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就成了不可捉摸之物。
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犯罪倾向。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在某情境特征出现时产生犯罪行为,往往与其所具有的犯罪倾向有关。犯罪心理学应当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犯罪倾向问题。尽管具有较高犯罪倾向的人或群体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是对犯罪倾向的研究
可以使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使犯罪心理学具有可测性,犯罪行为具有可控性。
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犯罪倾向的研究,不应当局限于研究犯罪人的某个犯罪行为,以及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因素。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犯罪人也是如此。他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由于其主体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外部的错综复杂的影响而产生的。人的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毕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链条。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倾向的产生,也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这样,犯罪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犯罪进行的心里,还要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它们。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二)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二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psychological criminology) )
研究罪犯的行为及心理过程。
关注个体的犯罪行为,即犯罪是怎样被习得、唤起、 维持和矫正; 考察对犯罪行为其中介作用的心理过程,社会和人 格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人格 认知……
犯罪画像(criminal profiling) 心理学尸检(psychological autopsy )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短暂,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短暂, 但人们对犯罪心理学思想的探讨却源远流 长。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1、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 西方犯罪心理学的萌芽是根植于历代学者对变 态行为的研究之中。
古代时期 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以后 世纪以后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9世纪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 世纪 后期, 世纪2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后期,在20世纪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世纪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犯罪心理学 Criminal Psychology
赵景欣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参考书
Bartol, C. R., Bartol, A. M. 著. 杨波, 李林等译. 犯罪 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 罗大华, 何为民. 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7. 王锐. 犯罪行为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12. 詹姆斯. 马吉尔. 著. 张广宇等译. 心理学与犯罪.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3. Hagan, F. E. 著. 刘萃侠, 罗震雷, 黄婧 译. 犯罪行为 研究方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6.
犯罪心理学讲义绪论
常毫无有效解决办法,因此大多依赖咒文、魔法或神奇的力量来
解释。
魔鬼、上帝或神奇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行为出现偏差,人们认为是魔鬼附身,须以驱魔
的方法使之痊愈。
早期哲学及医学的认识
希波克拉特(现代医学之父)认为,大脑病变是精神异常
的原因。强调生理性治疗的重要性。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异常是生理遗传决定的,
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西方偏差性行为的研究历史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受变态行为研究 影响很大。故有必要对偏差行为学的演 进与发展作一介绍。为介绍犯罪心理学 的产生和发展作铺垫。
1、古代时期(Ancient Times)
有关人类精神异常的际遇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
经认识到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但对该器官障碍引起的心理行为异
公安、政法院校及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 程
出版了高等学校犯罪心理学教材 招收了犯罪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专业学术团体成立-----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
员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 员会 翻译出版了一批犯罪心理学专著。 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基础和应用研究,为社会实践服务。
5、广泛应用于犯罪预防实践
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犯罪预防实践。
例如警察运用录像装置以监控街角型罪犯的做法,即
具有心理威慑的作用。
犯罪心理学绪论
犯罪心理的分类: 1.故意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和变态犯罪心理 变态犯罪心理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时正处于某种精神 障碍或精神病态中。 2.犯罪前心理:对目标的选择、犯罪动机的冲突等; 犯罪中心理:实施犯罪时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其对犯罪 行为的影响,例如一些紧张、恐惧、兴奋等情绪,还有犯 罪情景变化时对犯罪现场的心理反应等等; 犯罪后心理:对犯罪活动的回忆和总结,还有就是在侦 查、审讯、起诉、审判或监押等不同阶段的心理。
一.犯罪 概念:1.刑法定义:触犯刑法,应受刑罚的行为。 2.本书的定义:危害社会,应受到社会矫治 或监控的行为。
分类:1.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 自然犯罪就是自然而然的犯罪,不论何时何地都认 为是犯罪,例如杀人、抢劫还有盗窃等等;法定 犯罪就是通过法律规定的犯罪,例如一些经济犯 罪、走私贩毒等等。
男性,身体瘦小,长相不起眼
单身,或夫妻分居
附近工人,可能是木工,社会地位不高;
有性变态心理或较严重的自卑
破案思路: 1.提取DNA,确定三案是否为同一人 所为; 2.对周边的工厂工人进行排查; 3.对与受害者有接触的人进行了解调查 4.对收购垃圾的人员特别是铁卡子的人 员重点进行跟踪调查; 5.要求拾荒者配合警方展开工作,一有 线索立即报警;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概论
李 海
根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念和任务
犯罪心理学绪论
天生犯罪论
“就在瞥见那个头骨的一刹那,仿佛突然间烈日照亮了 大地,我看出了罪犯天性中的问题——一个返祖的人!”
——《犯罪人论》龙勃罗梭医生在1876年解剖一个罪犯时说
• 《The Bad Seed》 • 《坏种》,1956 • 美国 - 惊悚/剧情/恐怖
人体脑部遭受伤害而引起脑部功能失常,可能导致 机能失调、情绪失控和性格剧变,进而行为异常。
加强立法是否能有效减少或制止犯罪行为? 明文的法律规定对已有犯罪动机的人其威慑作用究竟有多大?
2004年马加爵案件后,《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有这样一 段问答:
•“孩子都懂杀人偿命,你没想到这点?” •“这我知道,我已准备付出这个代价。” •“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是!”
2004年北京石景山区曾发生一起 四少年绑架杀人案,四名作案人均 未满18岁,作案前他们居然如此 策划:“咱们要 做就做个大的 (指杀人),反正咱们都不到18 岁,法律上没有死罪……”最后他 们肆意杀害一名与他们同龄的同学, 还向其家人索要150万元。
由于玩游戏机输钱,阿文赊了机室老板1万多元,而且负债数额与日 俱增。老板不耐烦,拼命催他还钱。阿文心虚了,但他不敢向父母要。 走投无路之际,他绑架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向其家人勒索10万元。他没 有如愿以偿地拿到钱,便把小男孩勒死了,这时他才16岁。
阿文被绳之以法,法院以绑架勒索罪判他无期徒刑。陪伴他在高墙度 过慢慢长夜的只有“悔恨”二字。
犯罪心理学绪论
一、观察法:指在 自然情况下,有目 的、有计划通过犯 罪人的言语、表情 、动作行为等外部 表现进行观察
读心神探
美国FBI超强阅人术 让你 第一时间看透对方——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如何 在一开始谈话的几分钟 内,了解这个人? 如何与对方拉近距离? 如何找到对方喜欢的话题? 如何让对方开口说话? 听听FBI首席专家的建议 吧!他会教你超强的阅 人术,让你在第一时间 看透对方。
章节(或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讲课
4 6 4 4 4 4 4 2 2 26
实验
其 它
合 计
3 3 3 5 6 5 5 3 3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第四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 第五章 不同类型犯罪心理 第六章 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 第八章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与预防 合 计
32
四、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噢!
期末出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最后成 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当代社会犯罪现象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什么是犯罪?
你从这两幅图片联想到什么?
马加来自百度文库案件
①马加爵的行为是什么 行为? ②马加爵的行为为什么 是犯罪?
《犯罪心理学》讲义
《犯罪心理学》讲义
一、绪论
1、何谓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犯罪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形式的科学,犯罪人的心理在形式上与守法公民相差无几。(如对外界信息加工的方式、人格的形成过程等。)
▲犯罪心理学中研究的犯罪人,是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也可超越这个界限。例如,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等等。尽管这些人由于年龄太小或严重的精神错乱不负刑事责任,因而被排除在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之外,但犯罪心理学不能坐视不理,这些极端的情况也许是发现犯罪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有用材料。
▲犯罪心理、犯罪人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犯罪人应以犯罪为中轴点向前后延伸,以便更好地通过研究揭示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关系。犯罪心理是指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如犯罪动机、犯罪人格、犯罪思维模式、反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等等。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有犯罪心理却未发生犯罪行为的人比有犯罪行为的人多出数百倍。有犯罪心理未必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否还涉及很多其他因素,如犯罪时机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犯罪行为是在犯罪人犯罪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但也有例外,如防卫过当致人死亡。
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行为人的范围
①犯罪人。
它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学
再认为与暴力犯罪相关)
第二节 犯罪的生物学基础
二、脑结构
AB
前额叶皮层: 执行功能缺陷 可能使得个体 攻击性风险增
加
杏仁核:杏仁 核受损很难控 制自己的攻击 行为(1966年 美国德州大学
枪击案)
第二节 犯罪的生物学基础
三、生物化学
AB
激素:睾酮与 获得支配性地 位的动机相关, 睾酮水平与暴 力水平呈正相
准试验
二、犯罪行为的研究层面和整合
宏观层面:冲突理论、紧张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控制理论
群体层面:社会化和群体的影 响过程、亚文化犯罪理论、差
异交往理论
行为层面:日常活动理论、理性选 择理论
地理位置层面:环境犯罪学、差异 机会理论
个体层面:个体因素、四类犯罪人、 生物学水平、心理学水平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0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 学的概念
A
第二节 犯罪心理 学的目标与任务
B
wenku.baidu.com
第三节 犯罪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
C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概 念
一、相关概念 辨析
二、犯罪心理 学的学科特点
三、犯罪心理学 与邻近学科之间
的关系
一、相关概念辨析
犯罪
绪论3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
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97年出版《犯罪心理学》
--奥地利犯罪学家汉斯.格罗斯著
他认为,犯罪心理学应当是心理学在处理 犯罪中的应用,而不仅仅是有关犯罪人的 心理病理学和犯罪心理的自然史。
现代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1882年,意大利人菲利出版了《犯罪社会学》,被誉 为犯 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作。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及日本的犯罪心理学得 到迅速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学、临床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等,促进了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开始兴起,
根据龙勃罗梭犯罪人类学理论,有18种生理特征,如果其 1、头中犯盖罪至骨人少的。有形5状种与是犯可罪以人与直犯接罪观人察同的一生种理族特和征同一,居可住表地明的是普天通生人不一样。
2、面部不对称。3、有较大的下颌和颧骨。4、眼睛奇特并有残障。 5、耳朵的大小与正常人不一样。有的非常小,有的像黑猩猩一样直接向外伸张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犯罪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一)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国家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犯罪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犯罪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
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犯罪心理的防治
《犯罪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一章 绪论
1、观察法
➢ 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 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 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3、犯罪心理学, (美)巴特尔等著,杨 波,李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
成绩:
平时成绩 20% 期末成绩 80%
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犯罪(P32.) 我国《刑法》①第13条中规定:“一切危害国 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 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 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 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 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课外阅读:纽约炸弹狂
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内两次 发现土制炸弹和签有“F.P”的纸条,纸条上写 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 弹。F.P(签名)”炸弹并没有爆炸,所以,当 地警察局和爱迪生公司没有深入调查此事,也 没有声张。10年之后,也就是1950年圣诞节的 前几天,《纽约先驱论坛报》收到了一封信, 信中字迹清秀,且全是大写字体。信中写道: “我是个病人,而且正在为这个病而怨恨爱迪 生公司,该公司会后悔他们的卑鄙罪行的。不 久,我还要把炸弹放在剧院的座位上,谨此通 告。F.P”这一年,“F.P”在公共场合放置了12颗 炸弹,爆炸了6颗。1955年,他放置了52颗炸 弹,炸响了40颗,造成了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犯罪心理的特征
① 意识性(除个别外) ② 主客观性 ③ 可转化性
1.1.2 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 犯罪心理的相对独立性 (区别与联系,自学)
1.1.3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什么是科学? Science
2.2 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2.2.1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涌 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休解剖学、 生理学等。19世纪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犯罪率上升。值得关注的一是“累犯”增多、二 是青少年犯增多。为什么出现?
2.2.2 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1.3.1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哲学方法论
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 社会性与生物性兼顾 内因与外因并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
1.3.2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老三论 新三论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 香农的控制论 维纳的信息论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 哈肯的协同论 托姆的突变论
犯罪心理学的两个源流表明
前者提出了各种有关犯罪及犯罪者的理论, 后者只是将犯罪者作为研究对象,去验证普通心 理学中影响感知、记忆因素的命题,或是用智力 测验的方法对违法犯罪人与一般人的智力进行比 较,在当时使用价值并不大。传统心理学家并没 有从学科上去研究犯罪和犯罪者,他们在犯罪心 理学的发展系谱上反而处于旁系的地位。因此,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犯罪心理学还没完全从犯 罪学中分化出来,正处于形成时期。
最新第一章犯罪心理学绪论精品课件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 5、少年(shàonián)犯罪心理学 • 6、犯罪精神病理学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赫希社会(shèhuì)控制理论
• 亦称社会键理论,是当前(dāngqián)最具影 响力之理论。该理论核心问题─为何有人不 犯罪?在社会化过程,人和社会会建立强度 大小不同的社会键,防止一个人去犯罪,因 为犯罪行为会危害一个人和这些机构的关系、 利益。强的社会键,除非很强的犯罪动机将 键打断,否则不轻易犯罪。反之,薄弱的社 会键,即使很弱的犯罪动机,亦可能导致犯 罪发生。他认为的社会键有四个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 4、犯罪预测 • 法林顿6种最有效的预测因素: • 早年的吵闹行为、不诚实行为、攻击行为或反社会行
为 • 有害的子女(zǐnǚ)养育方式 • 犯罪的父母或犯罪的兄弟姐妹 • 破裂家庭和由于离婚或父母冲突引起的分离 • 社会剥夺 • 学校教育失败 • 上个个案原因:小辰长期由父亲照顾,缺乏家庭的关
• 联系:有关系才要研究,心理产生于行为之前,是支配 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行为是心理的一个活动化,外显 化。故刑罚会考虑心理因素,故意还是(hái shi)过失
• 心理和行为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如有的心理出现, 但没有出现行为,或阴差阳错,造成另一种结果。如报 复变成危害社会安全或伤害自己的亲人。
• 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yìngyòng)学科 • 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 是发展中学科 • 犯罪心理视频\第26集:测谎专家.flv
犯罪心理学课程大纲
犯罪心理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目标
“犯罪心理学”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一直列入我校刑事侦查、治安管理、法学等公安类专业开设。其授课目标规定学生系统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把握犯罪心理的静动态心向,犯罪心理分析方法,以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心像侦察及心理扫描的能力。同时,对学员进行心理品质的测量、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具备公安特殊职业的心理素质要求,为未来警官奠定必备知识基础并发展技能。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根据公安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员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把握犯罪心理的静动态心向,犯罪心理分析方法,展开情绪鉴定,心情识别的确认,以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心像侦察及心理扫描的能力。同时,对学员进行心理品质的测量、培养与训练,使学员具备公安特殊职业的心理素质要求。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犯罪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处于应用性的科学地位,在教学上它侧重于从犯罪心理状态的精神范畴内展开全方位的探究,同有关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使用教材与实际操作中,应注重贯彻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与方法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寓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分析、界定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变化及发展,以正确的思维方式、逻辑的演绎来论说现状,阐述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讲述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论、犯罪人格倾向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等章节中,应立足于积极辩证的观点;在讲解犯罪心理构成的内因论,譬如遗传、个性、气质内容时,应从理论阐述及实验测量等科学角度出发去加以把握。
绪论3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
• 中西相比较,我国的差距 美国早在 1978年,为案件侦破提供
心理画像咨询,就已经获得了联邦调查
局的正式批准,80年代开始普及。
• 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之困 一是没有资金,二是没有一个相应的
“资格”。
27
无法访问罪犯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
• 美国: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人一部分 是大学教授,并且同时属于联邦调查局 研究院的行为科学部,这个部门在1960 年就已经建立; • 中国:研究人员当中的大学教授不属于 任何部门。 • 可喜之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罪犯心理 评估系统,它以测试量表的形式出现, 设有个性、少年、女性、暴力、财产等 分量表。目前河北等11个省份的100多个 监狱在试用。
6
③后天环境与犯罪心理
• 在中国古代,除法家等少数思想家外,大多数思 想家都主张,产生犯罪心理的最终原因不是先天 的人性,而是后天的习俗。 • 孔子首先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 荀子虽然倡导“性恶论”,但也认为,后天的学 习可以改变人的恶性。 • 东汉思想家王充指出,对于绝大多数“中人”而 言,是“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 • 西晋思想家傅玄则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子· 阙题》)。
13
“悖德狂”、“色情狂”,都是个体精神重大质变的结果与 表现。 ————孟德斯鸠
14
精神病学家眼中的犯罪心理学
• 明希(法国) • 绍曼(德国) • 莫利兹(英国) • 龙勃罗梭(意大利)
犯罪心理学1、绪论
五、研究、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挖掘规律 2、提炼理论 (二)实践意义 1.可为犯罪的预测、预防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具 体的方法 2.可为警察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公安队伍战斗 力提供理论指导 3.通过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痕迹,可为发现、 揭露和证实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 助 4.通过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审讯效果
(二)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 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 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 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犯罪与犯罪人 1.犯罪 (1)《刑法学》中关于“犯罪”的界定 (2)《犯罪心理学》中关于“犯罪”的界定 2.犯罪人 (1)《刑法学》的界定:犯罪人是指实施了 犯罪行为的人以及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2)《犯罪心理学》的界定:犯罪人包括以下 对象:犯罪嫌疑人,罪犯(已判刑的人),虞犯 (即有可能犯罪的人),刑满释放人员。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观点 1、早期关于犯罪心理成因的探讨 2、中国早期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3、中国早期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 (二)、中国近代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初,心理学开始传人中国。20世纪 30年代,欧美各派的心理学才相继进入。我国 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 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五章 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
第七章 共同犯罪心理 第八章 过失犯罪人的心理 第九章 变态心理来自百度文库犯罪 第十章 侦查过程心理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的诊断与矫治 第十二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与预防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