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南戏

合集下载

第二讲: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第二讲: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第二讲:南戏与传奇■教学要点:1、使学生了解元代南戏的发展情况和著名作品《琵琶记》的主题倾向和艺术成就。

2、使学生掌握汤显祖的戏剧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3、使学生掌握清代前期戏曲的创作情况,以及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4、使学生掌握《长生殿》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5、使学生掌握《桃花扇》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课时安排:(12-16节)第一节宋元南戏概说一、起源与发展1、起源。

又别称南曲戏文、戏文。

因其初起于浙江温州,故又名温州剧。

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徐渭《南词叙录》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两者相差六、七十年。

由温州杂剧发展成为南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与过程;徐渭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比较接近实际的。

南戏出现于温州,首先是在于它的文化传统。

温州以“尚歌舞”“敬鬼乐祠”著称(《永嘉县志》卷六《风土志民风》),瘦宋以来,各种说唱,歌舞会艺均得到充分发展,温州剧即是宋杂剧在浙江东沿海之一脉。

南宋建都临安,温州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口岸,交通发达,都市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是温州杂剧继续向前发展并向南戏过渡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

同时“九山书会”、永嘉书会等专业创作组织的出现,北方艺人的大批南来,这种写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南戏的完全成熟,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发展。

南戏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南戏草创时期,此期作者多是民间艺人、书会才人等,多不署作者姓名,剧本也大都失传。

重要剧目有《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等。

2)、元灭南宋,北杂剧扩展到南方,南戏一渡销声匿迹,被抨击为“亡国之音,奚足以明世法”(周德清《中原音韵》),故有元一代,戏文资料保存极少。

3)、元末明初,元杂剧衰微,元蒙统治行将就木,南戏复兴,出现了文人创作,其代表作是高是的《琵琶记》同时南戏整理旧本也颇有成绩,出现了“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剧本。

第三章 元代南戏

第三章 元代南戏

糟糠自厌、 糟糠自厌、代尝汤药 祝发买葬、 祝发买葬、罗裙筑坟 描容上路
<1>.蔡伯喈形象的演变 蔡伯喈形象的演变 a.《后汉书 蔡邕传》:邕性笃孝。母常 蔡邕传》:邕性笃孝。 《后汉书•蔡邕传》:邕性笃孝 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带。 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带。 不寝寐者十旬。 ——大孝之人 不寝寐者十旬。 大孝之人 b.《赵贞女蔡二郎》 《赵贞女蔡二郎》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c. 《琵琶记》 琵琶记》 蔡伯喈——赵五娘 赵五娘——牛丞相 牛丞相——皇 蔡伯喈 赵五娘 牛丞相 皇 帝 ——全忠全孝的悲剧人物 全忠全孝的悲剧人物
三、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1.《荆钗记》 《荆钗记》 王十朋——钱玉莲 钱玉莲——万俟丞相 王十朋 钱玉莲 万俟丞相 孙汝权 钱安抚
2.《刘知远白兔记》 《刘知远白兔记》
李文奎
刘知远——李三娘 李三娘——李洪夫妇 刘知远 李三娘 李洪夫妇
3.《拜月亭》 《拜月亭》 陀满兴福——蒋世隆 蒋世隆——王镇 陀满兴福 蒋世隆 王镇 蒋瑞莲——王瑞兰 蒋瑞莲 王瑞兰 4.《杀狗记》 《杀狗记》 杨月真 孙华 孙荣 柳龙卿、 柳龙卿、胡子传
二、南戏之祖——《琵琶记》
1.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明(1307?——1359),字则诚, ),字则诚 高明( ? ),字则诚, 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世称东嘉先生。 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世称东嘉先生。 至正五年( 至正五年(1345)进士。 )进士。
2.《琵琶记》 《琵琶记》 剧情梗概: 剧情梗概: 蔡伯喈 新婚 赵五娘 被迫应试、 被迫应试、相府招亲 团圆
后期南戏的特点
大多数是家庭剧, (1)大多数是家庭剧,剧本主要表现 剧中主人公在家庭关系遭到破坏后的种 种生活。 种生活。 (2)剧本的作者主观上都有意于宣扬 某种教化, 不是风化体, 某种教化,即“不是风化体,纵好也徒 然。”

四大南戏

四大南戏

角色行当
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 、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 其他角色皆为配角。 生:一般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以上戏中 的男主角指的是小生,一般扮演书生、秀才、 状元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 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 。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 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 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 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 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 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 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南 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四大南戏
简要概述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 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 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 ,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 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 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 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 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 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 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 《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 ”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 ”,简称荆、刘、拜、杀。
谢谢观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赏析《荆钗记》
剧情简介 写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 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与 钱玉莲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玉莲拒绝豪富孙汝权求婚, 以木头荆钗为聘,和十朋结 为夫妇,并立誓永不相负。 未久,十朋考中状元,拒绝 万俟丞相招赘。万俟授意孙 汝权纂改十朋家书为休书, 玉莲接信后含冤投入瓯江自 尽。十朋得知妻亡,痛不欲 生,立誓终生不再娶。 玉莲被福州安抚钱载和 救起,收为义女,喜闻 万俟逼婚真相,却又复 得十朋病死的误传,也 立誓终生不再嫁。5年后 ,万俟遭贬,十朋擢升 吉安太守,绕道路过温 州,至江心寺追荐亡妻 ,恰逢玉莲也来寺拈香 悼夫,两人惊疑如梦。 在退隐的邓尚书热心撮 合下,当元霄千盏红灯 映亮瓯江时,夫妻以荆 钗为凭,重新团聚。

元代南戏

元代南戏

三、《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蔡伯喈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优 柔寡断、委曲求全。 赵五娘体现了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女性生活—— 守礼行孝、历经磨难。
2娘在家中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
3、多种风格的戏剧语言 赵五娘语言本色;蔡伯喈词藻华丽。语言 具有动作性,潜台词丰富。
二、特点
1、分出不分折,长短自由,一般有几十出。 2、无“楔子”,有“家门”,又称副末开场。 3、演唱自由灵活,不限宫调、韵律、主唱,可互唱合唱。
三、流传
最早的南戏,是南宋永嘉南戏《赵贞女》《王魁》,无剧本,仅 存剧目。另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 立身》、《小孙屠》。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 戏文。 宋元南戏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题材为主。主角大都是被谴责的负 心汉。
三、永嘉书会才人《刘知远白兔记》
淋漓痛快,引人入胜。塑造了历经磨难的李三娘形象, 体现了女性悲惨遭遇。富有民间文学特色,文字质朴通俗, 保存古代农村风俗情趣。
四、徐畛《杀狗记》
揭露“酒肉朋友”的无赖心理和卑劣行为,具有劝戒作 用。对手足之情的强调值得肯定,对因财产纠纷引起家庭 破坏的关注具有现实意义。说白富有表现力,语言俚俗。
元代南戏四大南戏南戏之祖南戏四大传奇宋元南戏温州南戏南戏的特点南戏名词解释元末四大南戏南戏琵琶记南戏中兴之祖
元代南戏
第一节 南戏概述
一、概念 南戏:即南曲戏文,用南方方言和曲调 演唱。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温州杂 剧”。 在元末形成拥有不同声腔的新剧种,与 北曲杂剧相对,故称南戏 。上承宋金院本, 下开明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环节。
一、施惠《拜月亭记》 1、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之下展开情节,展现社会风貌。 2、运用巧合误会等手法,寓庄于谐、悲喜交融。 3、善于描摹人物微妙矛盾心理,塑造丰富性格 。 4、曲文本色自然,时露机趣。 二、柯丹邱《荆钗记》

6元代南戏

6元代南戏
第七章 元代南戏
第一节 南戏概况


一、何谓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指的是宋元时期东南地区用南方方 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南方剧种。


二、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根据明代祝允明《猥谈》和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它大约 产生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到高宗南渡之际,盛行于南宋。因 为它起源于浙江温州地区,所以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 杂剧”。 南戏最初只是简单的民间歌舞小戏,在此基础上不 断吸收宋杂剧和其它民间伎艺的成份,使自己逐渐丰富发展 起来。元灭南宋后曾一度衰微。至元末再度复兴,并流传到 江西、安徽等地,形成各种不同声腔而逐渐发展成新的地方 剧种。南戏上承宋院本,下开明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 的一环。 一般认为北宋末年和南渡之际是南戏的形成期;元灭南宋之 后是南戏的衰落期;元末明初是南戏的繁荣期。
其二,心理描绘。 《琵琶记》中的心理描写也多于元杂剧。赵五娘在诉 说自己的不幸命运时,就有两段精彩的地方。 一是《糟糠自厌》中对糠的诉说。赵五娘以糠和米比 作自己和丈夫的命运。“糠和米,本是两依 倚,……。” 写出了自己的不幸和无奈。 二是《祝发买葬》中对头发的对话,以头发自比,诉 说苦处。“头发,是我耽搁你度青春,如今又剪你, 资送双亲。剪你伤情也,只怨结发的薄悻人。”成功 的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种手段,也为读者了解 主人公提供了又一个视角。



三、《琵琶记》的基本情节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
奈何朝廷皇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 闱。一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 饥荒岁,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 堪悲赵 女支持,剪下香云送姑舅。罗裙包土,筑成坟 墓;琵琶写怨,竟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 氏,书馆相逢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旌 表耀门闾。

元代南戏简介

元代南戏简介

元代南戏简介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和北杂剧相对。

其流行于温州(永嘉)一代,因此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其产生于南宋,是在北宋杂剧的基础上,结合诸宫调,唱赚,地方俗曲歌舞等逐渐形成的戏曲形式。

在元末明初到清中叶,南戏取代北杂剧的地位,成为戏曲创作的主要形式,明清时被称为传奇。

|《琵琶记》南戏的代表作是《琵琶记》,作者高明,元末人。

故事改编自民间流传很久的《赵贞女》,原来的故事写蔡中郎负心而遭天谴,高明刻意为其翻案,将其改编为全忠全孝之人。

其结构布置最为人称道,作者把蔡伯喈在牛府的生活和赵五娘在家乡的苦难景象交错演出,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戏剧冲突,悲剧气氛更加浓烈。

整部剧最突出的优点在词采上,其既有清丽文语,又有本色口语,尤其在表达人情,表达人物情感上,其效果非常突出。

这部剧核心人物是蔡伯喈,虽然作者有意为其翻案,将其神化,用于宣扬伦理道德,但实际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复杂的。

他不再是一个背亲弃妇的负心汉,而是一个在出仕和退隐,以及各种社会压力之下陷入矛盾的文人形象,尤其在所谓三不从的情节中表现出来。

他是个孝子,父亲让他去应考,他不得不从,他辞婚,牛丞相不从,他辞官,朝廷不从。

因此其写的其实是封建各种伦理道德条目之间的冲突,这就很有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色彩了(笑)。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要比其他的南戏明显高出一截来,这是因为作者高明是本来就是颇有才学的文人,《琵琶记》又是他精心创作的作品。

其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颇类似于杂剧发展史上的关汉卿,被称为南戏之祖。

(读到这段,如果让苏童匿名去女频网文站写女频的常用题材,宫斗人神恋什么的,不知道能不能有类似的效果)|《拜月亭》等其他南戏元代南戏除了《琵琶记》之外,还有四大名戏之说,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而《拜月亭》在其中最为突出。

《拜月亭》原本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明人改本流传下来。

一般认为作者是元施惠,但存疑。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三部分
蔡伯喈形象
一、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蔡伯喈 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 蔡伯喈
1、“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的道德伦理特征。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1)辞试不从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你休道无人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须胜似啜菽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总是 喜。”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 禄仕,所以为不孝。 禄仕,所以为不孝。”
(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 祝允明《猥谈》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 颇述名目, 赵贞女蔡二郎》 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 多。”
张协状元
早期南戏文本: 早期南戏文本:
《张协状元》、《宦门 张协状元》 子弟错立身》 子弟错立身》、《小孙 屠》。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而得以保存, 里,而得以保存,人们 统称它们为《 统称它们为《永乐大典 戏文三种》 戏文三种》。

第六节 元代南戏

第六节  元代南戏

• 说明:历史上王十朋确有其人,南宋名臣,官至 龙图阁学士。剧中情节与他的生平大不相同,疑 为同名。
• 《白兔记》作者不详。故事源于宋代《新编五代 史平话》和金代《刘知远诸宫调》。写五代时后 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的故事,主要表现一个家庭 悲欢离合中的正邪善恶。 • 作品着力塑造了李三娘形象。在逆境中,她受尽 磨难,吃尽苦头,但却从未向邪恶低头,表现出 坚贞不移、忍辱负重、矢志不二的坚强性格。她 的苦难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悲惨命 运,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 《白兔记》的结构布局合理,脉络分明;语言质 朴无华,富有民间文学色彩。但作品流露出宿命 论思想和封建道德思想等封建糟粕。
• 祝允明
苏州石刻像
• 今人搜集的宋元南戏剧目238种,但传存全本的 只有十几种。早期的南戏作品有《赵贞女》和 《王魁》两种,徐渭称之为“戏文之首”,但均 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有《永乐大典戏文 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 孙屠》。真正代表南戏水平的是《琵琶记》和 “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 记》)《拜月亭》《杀狗记》。 • 南戏的特点:1、篇幅较长,以“场”(出)为 基本单位。2、副末开场,题目正名在剧前。3、 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4、每一出中曲牌不限 一个宫调,唱词也不限通押一韵。5、唱法随意, 对唱,独唱,合唱,轻唱均可。6、角色有生、 旦、净、末、丑、外贴等。
第六节 元代南戏
• 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 • 南戏,即南曲戏文,是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 式。据明代祝允明(1460—1527)《猥谈》和徐渭 (1521—1593) 《南词叙录》记载,它大约产生于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到高宗南渡(1119—1127)之际, 盛行于南宋。因为它起源于浙江温州地区,所以 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最初只是简 单的民间歌舞小戏,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宋杂剧 和其它民间伎艺的成份,使自己逐渐丰富发展起 来。 • 四个阶段:北宋末年,只是民间歌舞小戏、无宫 调、少节奏,顺口可歌。南宋期间:进入临安及 其它大都市,发展成为大戏,有《张协状元》等。 元初至中期,南戏与杂剧交互产生影响,有《宦 门子第错主身》《小孙屠》等。元末明初,南戏

第五讲 南戏、元代诗文

第五讲 南戏、元代诗文

• 3.在音乐风格上,南曲与北曲不同。王世 贞在《曲律引》中称:“北曲主劲切雄丽, 南曲主清峭柔远”。徐渭在《南词叙录》 中称:“听北曲则神气鹰扬,有杀伐之气; 听南曲则流丽婉转,有柔媚之情”。 • 另外,南戏与北杂剧在叙事及语言方面也 有一定差别。南戏作品往往叙事性强,抒 情性弱,而北杂剧抒情多于叙事。语言上, 南戏的曲文宾白,多口语俗语,俚俗无文 采,而北杂剧的语言则表现出较高的文学 性。
• 陈世美型和宋弘型(宋弘不把糟糠弃,美 名传诵后世知)之外的另一个典型形象。 • 四、运用场面变换的技巧及精练隽美的文 学语言,加强了戏剧效果,同时又极富抒 情气氛。 • 五、把“马踹赵五娘,雷轰蔡伯喈”的结 局改为“一夫二妇”、“一门旌表”的大 团圆结局。
• 3.《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三辞三不从:辞 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 • 4.《琵琶记》的主题: • 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五 娘 •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
•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书生忘恩负 义;明•徐渭《南词叙录》:《赵贞女蔡二 郎》,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 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 • 皮黄戏《小上坟》(由南戏《刘文龙菱花 镜》而来):正走之间泪满腮,想起了古 人蔡伯喈。他上京中去赶考,一去赶考不 回来。一双爹娘都饿死,五娘子抱土筑坟 台。坟台筑起三尺土,从空降下一面琵琶 来。身背着琵琶描容相,一心上京找夫
• 愿后死去,必贵携带骸骨回家,方知哥哥 被下狱。后必贵为救哥哥,又被朱令史陷 害,作为杀人正犯捉拿,盆吊而死。必达 去收尸,必贵苏醒,二人回家途中巧遇琼 梅,真相大白。遂将李琼梅、朱邦杰扭到 包公处,李、朱二人被凌迟处死。剧本表 现的重点在家庭伦理、兄弟之情。
• 作品特点: • 孙必达的糊涂懦弱,孙必贵的聪慧刚直, 朱邦杰的狡诈毒辣,都具有一定的个性。 作者着重刻画了孙必贵的精明,朱邦杰的 恶毒,李琼梅的狠毒与孙必达的糊涂,四 个人物地位同样重要,并没有以小孙屠为 中心人物的感觉。“一人一事”的创作实 践,是南戏处于发展时期,尚未真正成熟 的一种表现,也是公案戏尚不成熟的表现。

元代南戏四大奇书简介

元代南戏四大奇书简介

元代南戏四大奇书《拜月亭记》《拜月亭记》据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改编。

故事发生在金末,蒙古军队进攻中都(今北京),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在逃难时与母亲失散,邂逅书生蒋世隆,结为夫妇,后恰与其父王镇在招商店相遇,被迫与蒋世隆分离,随父回家。

蒋世隆的妹妹瑞莲也在战乱中失散,被王夫人认为义女,到了王镇府中。

王瑞兰思念蒋世隆,焚香拜月,为他祷祝,被瑞莲识破,始知彼此原属姑嫂。

《拜月亭》因此得名。

后来,蒋世隆和结义兄弟陀满兴福中了文、武状元,奉旨与王镇的女儿结亲。

于是,夫妻兄妹团圆。

关汉卿原作的结局写了王瑞兰的父亲重武轻文,将她许配武状元,而以义女许配文状元,错点鸳鸯谱,造成纠葛,反映出了女真贵族的爱好和习尚。

南戏《拜月亭记》强调的则是由于蒋世隆违背盟约,接受王尚书招赘,因而受到王瑞兰的谴责。

在宋元南戏中,这种批判男人负心的戏剧描写是很常见的。

世德堂刊本保留了这样的内容,较为晚出的《幽闺记》剧本中,大都改为蒋世隆抗旨拒婚,人物的性格较为可爱和统一。

南戏《拜月亭记》的艺术描写较诸杂剧原作也有所发展。

《白兔记》五代时,沛县沙陀村人刘知远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将继父家业花费至尽,被继父逐出家中,流落荒庙,后被同村富室李大公收留。

李大公见刘知远有帝王之相,便将女儿李三娘嫁与刘知远,而李三娘的兄长李洪一及其妻子却嫌贫爱富,坚决反对招赘刘知远。

李大公不听,还是招赘了刘知远。

不久李大公夫妻相继去世,李洪一夫妻便百般虐待刘知远及李三娘。

两人设计,令知远去看瓜园,让瓜园中的瓜精害死知远。

而知远战胜了瓜精,并得到了兵书和宝剑。

知远知道家中已待不下去了,便告别了三娘,去分州当兵。

初在岳节度使麾下做一更夫,后岳也看出知远有帝王之相,便招赘知远为婿。

后刘知远屡立战功,进职九州安抚使。

而三娘在家受兄、嫂折磨,白天到进边汲水,晚上在磨房挨磨。

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只好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

兄嫂欲害死咬脐郎,将咬脐郎抛入荷池中,幸被家人窦公救起。

六、元代南戏

六、元代南戏
1
元代南戏
二、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一)起源于北宋末期: 明祝允明在《猥谈》:“南戏出于宣和(1129~1
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 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
1195),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二)发祥于温州: 1、城市经济的繁荣 2、民间表演伎艺的兴盛 2、宋室南迁的推动 结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南曲戏文,就在这样的土 壤中孕育、萌发。
糙草率,文学性差些) (五)复兴于元末明初 1、北方作家和演员南下,南北交流合套,体制优势显现 2、从东南沿海向北方大都流布 3、海盐、余姚、弋阳、昆山以及闽南多种声腔的勃兴
3
补充
薛瑞兆《宋金戏剧史稿》:始于温州原 因——环境优越、市场繁荣、经济发达; 有邹鲁之风,书院学舍遍及、文士众多、 书会早立;杂剧百戏盛行。
5
元代南戏
四、南戏结构与特点 (一)最大特点——歌唱时不限宫调,各角色皆可演唱(不
限一人),剧幅不限四段,可以不拘长短,自由发挥。 (二)南戏的体制与杂剧之不同: 1.题目正名 以简单的几句韵脚词句点明全剧的剧情大意,位于开场。 (1)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问内科)且问后房子弟,今日敷演谁家故事,哪本
法胥吏,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斗争 精神,表达了人民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渴望。 3、特点: 曲词粗俗、关目有误
10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三、《宦门子弟错立身》 1、时代: 元代中叶(金亡之后、宋亡之前) 2、剧情: 阔少爱戏女私奔入剧团,被父偶召演全家大团圆 3、主题: 反对门阀观念,宣扬婚姻自由;“错”现其局限。 4、特点: 关目清楚,曲白俱佳,南北合套

第三章元代南戏

第三章元代南戏

第三章元代南戏第一节南戏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

•南戏产生的年代,祝允明《猥(wěi 琐碎烦杂)谈》说是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

又据刘埙(xūn )《水云村稿》所述,南宋咸淳年间,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

•在《猥谈》和《南词叙录》(徐渭)中著录的最早的南戏剧目是《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都是写男子负心的故事。

•宋代南戏也绝少有剧本传世,只有在《永乐大典》残卷中发现的《张协状元》一种,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宋代的旧作。

•南戏最初当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南词叙录》说它“即村坊小曲而为之”。

此外,它也吸收了宋词的曲调,以及唐宋大曲、诸宫调等乐曲成分,并在表演形式上受到宋代官本杂剧的影响。

•以《张协状元》的情况来看,它的开头是用诸宫调的说唱来叙述故事,然后进入角色的表演,剧中并穿插了不少滑稽取笑的成分。

•温州是古老的文化之都,又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南戏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得以成长,并逐渐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南宋都城临安。

•元灭南宋以后,北方剧作家大批南下,杂剧占领了南方舞台,南戏较之已经高度成熟的杂剧显然相形逊色。

•但是,它在南方民众中的基础是相当牢固的,所以仍旧在民间流行。

而且,正是由于北杂剧的南下,造成了南北剧交流的机会,一些北方作家参与了南戏声腔的改造和剧本的编写,一些北方演员参与了南戏的演出。

•在这过程中,南戏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如改编杂剧的剧目,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杂剧曲牌联套的方法,采用杂剧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南北合套”的形式等等,南戏的艺术因而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存宋元南戏剧目共二百多种,除大约六种出于宋代,其余均出于元代,可见元代南戏还是颇为兴盛的。

到元末,《琵琶记》等剧本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元代南戏

元代南戏

南戏的发展:
• • • • 1.中国古代戏曲的两支: A.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 B.南戏 最早的著录:《赵贞女蔡二郎》、《王魁》 ( 《猥谈》和《南词叙录》)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永乐大典》中 早期三种南戏,即《张协状元》、《宦门 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 2. “南北合套” :曲牌连套
元代南戏
第一节:南戏概述
• 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 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 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 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 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 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 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 得多。
《琵琶记》的成就:
• • • • 1.结构上,双线并行: 2.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3.语言朴实与高雅并存,适合身份 4. 声调格律方面,改变了早期南戏不讲究宫 调配合的做法,根据剧情的需要,考虑曲牌 的缓急、性质的粗细、声情的哀乐,以及相 互间的搭配,加以妥贴的安排。对句格、四 声的运用,也比较严密细致,被明清传奇奉 为圭臬。
第三节 四大南戏
• 荆刘拜杀”: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 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 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 《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 “荆刘拜杀”。
• 1.《荆钗记》(元人柯丹邱): • 穷书生王十朋(荆钗、 “才学之士”)、大财主孙汝 权(金钗)、钱玉莲 • 拒婚——烟瘴之地潮阳(“家书”变“休书”)玉莲 投江自杀;王十朋设誓终身不娶;后以荆钗为缘,得 以团聚 。 • 新鲜的、具有市民社会气息的生活理想: • 首先,把“义夫”与“节妇”作为对应的概念,意味 着妻子的“节”需要丈夫的“义”作为报偿,这已不 是正统礼法所具有的内容。 • 她最初选择王十朋为婿,是因为认识到他“一朝风云 际会”,就会“发迹”写她以“若能勾赠母封妻,也 不枉了争名夺利”鼓励王十朋赴考,都是直接从实际 利益考虑,不假以虚伪的道德掩饰,这些地方也都有 浓厚的市俗气息。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元代文学南戏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元代文学南戏

公务员公共基础⽂化历史知识:元代⽂学南戏
南戏是什么?有哪些考点呢?⼩编为⼤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化历史知识:元代⽂学南戏,⼀起来看看吧!祝⼤家备考顺利!
公务员公共基础⽂化历史知识:元代⽂学南戏
⼀、元代⽂学-南戏介绍
南戏原来是⼀种地⽅剧种,因为它流⾏于浙江温州⼀带,所以⼜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琵琶记》是元代作家⾼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有“南曲之祖”的说法。

“荆刘拜杀”指《荆钗记》《刘知远⽩兔记》《拜⽉亭记》《杀狗记》,四剧合称为“南戏四⼤传奇”。

《永乐⼤典戏⽂三种》,即保存在《永乐⼤典》中的三种早期南戏,包括《张协状元》《宦门⼦弟错⽴⾝》《⼩孙屠》。

⼆、元代⽂学-南戏相关练习题
下列关于南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流⾏于唐朝时期
B⽐较贴近普通百姓的⽣活
C由民间艺⼈或下层知识分⼦创作
D揭露社会⿊暗,表达劳动⼈民愿望和要求
【解析】A
公务员公共基础⽂化历史知识:元代⽂学元曲
⼀、元代⽂学-元曲介绍
元代⽂学的总趋向是正统的诗⽂衰落⽽新兴的戏曲繁荣。

“元曲”在⽂学史上,同“唐诗”“宋词”相并列,成为⼀代⽂学的专称。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部分,散曲⼜分为⼩令和套数两种。

其中杂剧是元代⽂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学的最⾼成就。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评价、主要名句如下表所⽰:
⼆、元代⽂学-元曲相关练习题
元曲的组成部分包括 ( )
A.杂剧和散曲
B.散曲和歌
C.散曲和⾳乐
D.杂剧和京剧
【解析】A。

第三章元代南戏

第三章元代南戏

第三章元代南戲第一節南戲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古代戲劇成熟較早的一支,是從宋雜劇、金院本到元雜劇,另有一個成熟稍遲的分支,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流行的南戲,因其最早產生於浙江溫州(舊名永嘉),故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或“永嘉戲曲”。

南戲產生的年代,祝允明《猥(wěi 瑣碎煩雜)談》說是北宋“宣和之後,南渡之際”。

又據劉塤(xūn )《水雲村稿》所述,南宋鹹淳年間,所謂“永嘉戲曲”在江西南豐一帶也已經很流行。

在《猥談》和《南詞敘錄》(徐渭)中著錄的最早的南戲劇目是《趙貞女蔡二郎》和《王魁》,都是寫男子負心的故事。

宋代南戲也絕少有劇本傳世,只有在《永樂大典》殘卷中發現的《張協狀元》一種,多數研究者認為是宋代的舊作。

南戲最初當是在溫州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的,《南詞敘錄》說它“即村坊小曲而為之”。

此外,它也吸收了宋詞的曲調,以及唐宋大麯、諸宮調等樂曲成分,並在表演形式上受到宋代官本雜劇的影響。

以《張協狀元》的情況來看,它的開頭是用諸宮調的說唱來敘述故事,然後進入角色的表演,劇中並穿插了不少滑稽取笑的成分。

溫州是古老的文化之都,又是對外貿易的通商口岸,商業發達,經濟繁榮。

南戲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中得以成長,並逐漸擴展到東南沿海一帶,進入南宋都城臨安。

元滅南宋以後,北方劇作家大批南下,雜劇佔領了南方舞臺,南戲較之已經高度成熟的雜劇顯然相形遜色。

但是,它在南方民眾中的基礎是相當牢固的,所以仍舊在民間流行。

而且,正是由於北雜劇的南下,造成了南北劇交流的機會,一些北方作家參與了南戲聲腔的改造和劇本的編寫,一些北方演員參與了南戲的演出。

在這過程中,南戲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

如改編雜劇的劇碼,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雜劇曲牌聯套的方法,採用雜劇的一些曲調而形成“南北合套”的形式等等,南戲的藝術因而得到進一步提高。

現存宋元南戲劇目共二百多種,除大約六種出於宋代,其餘均出於元代,可見元代南戲還是頗為興盛的。

到元末,《琵琶記》等劇本出現,標誌著南戲達到了成熟的階段,並且為明清傳奇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宋元南戏名词解释

宋元南戏名词解释

宋元南戏名词解释一、南戏的发展历程南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宋代,发展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时期。

南戏最早起源于南方的民间歌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戏剧性质的表演形式。

在宋代,南戏被称为“南曲”、“南戏”或“梨园戏”,到了元代,南戏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形式,也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戏曲形式之一。

二、南戏的艺术特点南戏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音乐、剧本、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面。

1.音乐南戏的音乐以曲牌为主要表现形式,曲牌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由一些固定的旋律和词牌组成。

南戏的曲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常常运用说唱的方式,加强了音乐的叙事功能。

2.剧本南戏的剧本以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为主要题材,强调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南戏的剧本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其中“开端”和“结局”常常采用说唱的形式。

3.表演南戏的表演形式以唱、做、念、打为主要手段,表演风格注重情感表达和动作刻画。

南戏的表演特点主要有“角色行当”、“武打”、“绝活”等。

4.舞台美术南戏的舞台美术主要包括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其特点是简练、实用、富有象征性。

南戏的舞台布景常常以屏风、桌椅等简单的道具为主,道具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三、南戏的代表作品南戏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西厢记》是南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刻画深刻,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瑰宝。

《牡丹亭》是明代南戏的代表作之一,由汤显祖所作,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中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思考。

《长生殿》是清代南戏的代表作之一,由洪升所作,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剧中描绘了皇宫的兴盛和衰败,展现了浓重的历史感慨。

以上是对宋元南戏名词解释的详细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南戏,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元代南戏与散曲

4.元代南戏与散曲
第三章 元代文学 南戏与散曲




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 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 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南戏体制比较灵活: (1)篇幅较长,以“出”为基本单位,多达 十几出或几十出 (2)音乐形式,一出可以用多个宫调,上场 角色均可唱。 唱法随意,对唱,独唱,合唱, 轻唱均可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 (3)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
散曲

元代散曲是金元时期,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曲,词之变。 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类型。(还有带过曲) 小令:又称“叶儿”,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种联章 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领组成,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 一宫调的三支以上的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散曲的特点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的口语化、散文化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趋向:外露显直,极情尽致,具有活跃、 泼辣的特点 作品: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王和卿 〔仙吕· 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 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曲状元——马致远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双调· 夜行船〕秋思 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 第二、三、四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 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 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迥异于世人的高雅情趣。 透辟的哲理、深沉的意境、旷达的胸怀交融 传统文人气息 语言雅俗双炼

元代文学第四讲 元代南戏

元代文学第四讲 元代南戏
1、人物形象: 蔡伯喈: 优柔寡断、委曲求全,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
弱性格和复杂心理。也是有情有欲的普通 人。 赵五娘: 善良朴实、坚忍耐劳,有着传统孝贤美德的 女子。也有道德楷模内心的无奈与隐痛。 【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 【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
【孝顺歌】呕得我肝 肠痛,珠泪垂,喉 咙尚兀自牢嗄(shà) 住。糠!遭砻被舂 杵,筛你簸扬你, 吃尽控持。悄似奴 家身狼狈,千辛万 苦皆经历。苦人吃 着苦味,两苦相逢, 可知道欲吞不去。
喈琵琶记》、明嘉靖间刻《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 记》、明嘉靖间刻《风月锦囊》摘汇本《蔡伯喈》 等; 昆山腔演唱本系统,晚明流行,改编较大
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二、《琵琶记》 (二)题材来源:改编自宋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1、把负心汉蔡伯喈改造成忠孝双全的正面人物。
பைடு நூலகம்戏剧冲突
辞试不从 辞官不从 辞婚不从
揭示了“忠”与 “孝”两大基本伦 理观念的冲突
“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
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
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
也徒然。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
子,这般另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
蔡高中进士——赵典卖首饰 蔡洞房花烛——赵糟糠自咽 蔡中秋赏月——赵葬亲寻夫
同生活场景中的两种心境:蔡伯喈苦闷沉重与相 府小姐闲适幸福。
“琴诉河池” “赏月”
3、语言: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 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
【南乡子】翠竹影摇金,水殿帘栊映碧阴。 人静昼长无个事,沉吟,碧酒金樽懒去 斟。幽恨苦相寻,离别经年没信音。寒 暑相催人易老,关心,却把闲愁付玉琴。

元代南戏解析

元代南戏解析
• 富有悲剧意蕴的戏剧冲突 •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第4页/共9页
富有悲剧意蕴的戏剧冲突
《琵琶记》中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意蕴是靠剧作“三不从” 的有着深刻悲剧性的戏剧冲突来表现的
辞试不从
辞婚不从
辞官不从
以上的“三不从”的戏剧冲突,虽是遵从了作者宣扬封建伦理的初 衷,然而,全剧却因展示“全忠全孝”的蔡和“有贞有烈”的赵的悲剧 命运,而收到了对封建伦理予以怀疑的客观效果。
第5页/共9页
艺术成就
剧作富有悲剧色彩的思想意蕴是依托作者依循情节发 展而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结构、语言上的成就来实现的。
• 人物形象的塑造 • 清丽本色又富个性的语言 • 苦乐相错的双线结构
第6页/共9页
四大南戏
《荆钗记》 《拜月亭》
《刘知远白兔记》 《杀狗记》
简称荆、刘、拜、杀是元代南戏中除《琵琶记》 外最负盛名的四部作品,世称四大传奇(四大南 戏)。其中又以《拜月亭》为最突出,几与《琵
➢ ➢ ➢ ➢

练 习














琶 记





元代南戏 第1页/共9页
元代南戏概况
南戏,称戏文、南戏文、南曲戏文。
南宋时盛行于东南沿海各地,步入元代
之时仍具强大的生命力
在传存本中,能基本保持南戏面目
的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琵琶记》
等六种。其余存本皆经明人修改。
从现存曲目来看,表现爱情婚姻和
琶记》并列。
第7页/共9页
练习、思考
元代南戏的基本概况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与悲剧意蕴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四大南戏》基本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明《琵琶记》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 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成 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 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 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瑞光楼旌之。 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 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亡何,卒。时有以 《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五经、四书, 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 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南戏成型
综合而成
南戏的体制特点:
(一)剧本结构: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
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 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 杂剧那样严格。 (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 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 远。‛

《书馆相逢》
[解三酲] 叹双亲把儿指望,教儿读古圣文章。似 我会读书的倒把亲撇漾,少甚么不识字 的到得终养。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 金屋,反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书馆相逢》
[前腔)似我做个负久亏心台馆客,
倒不如守义终身田舍郎。白头吟记 得不曾忘,绿鬓妇何故在他方?书。 我只为其中有女 颜如王。反教我撇 却糟糠妻下堂。还思想,毕竟是文 章误我,我误妻房!
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称重头小令(摘翠); 带过曲。
王骥德《曲律》 “渠所谓小令,盖市并所唱小曲也。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
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由同一宫调的 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 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张协状元第二出
(众)【烛影摇红】。(生)暂籍轧色。(众)
有。(生)罢!学个张状元似像。(众)谢了! (生)画堂悄最堪宴乐,绣帘垂隔断春风。 波艳艳杯行泛绿,夜深深烛影摇戏。(众 应)(生唱)
【烛影摇红】烛影摇红,最宜浮浪
多忔戏。精奇古怪事堪观,
文人整理本
明代始流行:
特色:移题到第一出下场后。
宋元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琵琶记》
南戏之祖 元杂剧殿军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高明《琵琶记》

《次韵酬高应文》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淡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 争如蓑笠秋江上,自脍鲈鱼买浊醪。

得天独厚 成于温州
1:交通口岸
2:市民已工商业从业者为主
3:此地人善于经商;勇于闯荡拓展。
4:非传统大都市,无雅化约束。
祝允明《猥谈》
“数十年未,所谓南戏盛行,支为无端, 于是声音大乱…… 盖已略无合律、腔调。 愚人蠢工,询意更变,妄名‚余姚腔‛、 ‚海盐腔‛、‚戈阳腔‛、‚昆山腔‛ 之类。交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百端, 真胡说也。若以被之管弦,必至失笑。
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
盛,刚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 别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 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 韵促音调。现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 于世。其难,则有六字三韵:‚忽听一 声猛惊‛是也。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和特点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
多加注音与注释 附加插图,所谓 ‚全像’ ‚ 全 相‛ 修改情节、文字。

剧本体质
题目
出目 副末开场 每出下场诗
《高文举珍珠记》副末开场
[鹧鸪天](末)拉友寻春郊野回,胸罗春景
发词蓓。珠玑万斛寒星斗,风月一襟饶壮 怀。 披逸史,搐骚材,悲欢离合巧安排。 寄语闾阎歌舞客,莫惊玉笛落江梅。 (向内问科)请问后房子弟.今日搬演谁家 故事,那部传奇?试说一声、庶知终始。 (内云)包文拯公案一条,高文举夫妻会合 珍珠记。(未云)待小子略道几句,足见全 文大意。
任中敏《散曲概论》
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

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 旋,词明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 主,别体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 别体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则 为言外而意亦外。
南戏文本
提纲本----舞台记录本---文人整理本
‚剧戏之行与不行,良有其故。庸下优人、 遇 文人之作,不惟不晓.亦不易易入口。村俗戏 本,正与其见识不相上下,又鄙猥之曲,可令 不识字人口授心得,故争相演习,以适从其 便。‛ 明王骥德

下官职判开封一郡黎民,今日早衙,门
前闹哄,不知甚事?左右过来。(净扮朱 令史介说关杀人)宁可昧神祗,不可失道 理。厅上官人唤,只是孙大杀人事走一 遭。(见外说关介)(外)这的是人命事,非 通小可,不打不招。(净)打了。(押生上 介)(生唱)
宋元南戏
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
南戏:
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
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 (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 ‚永嘉戏曲‛。 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 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 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 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二十九出 乞丐寻夫
(三仙桥)
一从他每死后 ,要相逢不能够。 除非
梦里暂时略聚首。 苦要描描不就 ,暗 想象 ,教我未描先泪流 .描不出他苦心头; 描不出他饥症候 ;描不出他望孩儿的睁 睁两眸. 只画得他发飕飕 ,和那衣衫敝 垢。休休, 若画做好容颜 ,须不是赵 五娘的姑舅。
周德清(1277—1365)《中原音韵· 自序》
早期记载
“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 周密《葵辛杂识》
元钟嗣成《录鬼簿》(天一阁本)
”萧德祥,名天瑞,杭州人。以医为
业,号复斋。凡古文俱弹括为南曲, 街市盛行。又有南曲戏文。‛
《南词叙录》
“传奇,裴铏乃吕用之客。用之以道
术愚弄高骈,铏作传奇,多言仙鬼事 谄之,词多对偶。借以为戏文之号, 非唐之旧矣。‛
故事源起
《南词叙录》
“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
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
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关于《琵琶记》
明田艺衡《留青日札》
有王四者,以学习。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妻入赘于太帅不花家。则诚悔 之,闲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 取其上‘四’字为王四云。元人呼牛为‘不 花’。 明王士祯《艺苑卮言》 高则诚《琵琶记》其意欲讥当时一士大夫, 而托名蔡伯喈。不知其说。
[长短句](末)高文举家贫学富,王百万重义 无嗣,街头赈济偶携归.亲女结为姻契。夫 妇关雎畅美.春闺一旦分离。龙头独步拜丹 阙。显得文章无比。因参温阁权相,苦苦逼 赘门媳。诈书一纸接前妻,金真来至京地。 张千搬斗是和非,磨灭他实难存.多感老奴 相替,书馆细说因依。米藏珍珠半颗,黑夜 里幸尔相期。高台明镜包大尹,耿直君前奏 启。一施一报定无疑,封赠团圆到底。 高文举家贫求谒,王百万重义疏财 金真女寻夫受苦.包龙图判断重谐
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
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 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 殊体式。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 格。 (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 乔吉: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 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 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陶 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
角色体制
《梦粱录》
义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
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 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 装孤。 杂剧:末、旦、净、杂 南戏:生、旦、净、未、丑、贴、外
南戏角色
生旦为主
副末开场;插科打诨跑龙套;第三者评论 丑、净:插科打诨跑龙套 贴 :即副旦 外;即副生
‚鹘伶声嗽‛:永嘉一代优伶腔调。
《南词叙录序》
“北杂剧有《点鬼簿》,院本有《乐
府杂录》,曲选有《太平乐府》, 记载详矣。惟南戏无人选集,亦无 表其名目者,子尝惜之。客闽多病, 拙拙无可与语,遂录诸戏文名,附 以鄙见。‛
出现时间
1.明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 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勾。 或云:宣和间巳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 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2.明祝允明《猥谈》: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 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 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其多。
舞台记录本
名曰‛掌记‘
代表:《张协状元》 《小孙屠》 其特点:开场四句题目
开场前临时演出 演出中多有临时动作念白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九山书会才人《张协状元》
题目: 张秀才应举往长安
呆小二村□调风月 王贫女古庙受饥寒 莽强人大闹五鸡山
张协状元第二出

(生上白)讹未。(众喏)(生)劳得谢送道 呵!(众)相烦那子弟!(生)后行子弟,饶个 【烛影摇红】断送。(众动乐器)(生踏场数 调)(生白)【望江南】多忔戏,本事实风骚。 使拍超烘非乐事,筑毬打弹谩徒劳,设意 品笙箫。谙诨砌,酬酢仗歌谣。出入须还 诗断送,中间惟有笑偏饶,教看众乐醄醄。 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
(红纳袄子)


我穿的是紫罗襕,倒拘得我不自在,我 穿的是皂朝靴,怎敢胡去踹?你道我有吃的 呵。我口里吃几顿慌慌张张要办事的忙茶 饭,手里拿看个战兢兢怕犯法的愁酒杯。 倒不如严于陵登钓台,怎做得扬子云阁上 灾?似我这般为官呵,只管待漏随朝,可不 误了秋月春花也?干碌碌头又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