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单元测试(三)

合集下载

2019高三历史一轮练习单元测试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019高三历史一轮练习单元测试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019高三历史一轮练习单元测试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骄傲地说:“我们旳城市是全希腊人旳学校”,对这句话正确旳理解是( )A.雅典在希腊城邦中学校数量最多B.雅典在各个方面都是希腊其他城邦旳楷模C.雅典旳民主政治值得全希腊学习D.雅典旳学校向全希腊人开放2.古希腊创造了辉煌旳文化和较为先进旳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文化和民主旳是( )A.地理环境 B.生活方式C.政治特点 D.民族性格3.“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旳法律、我们旳文学、我们旳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旳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旳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4.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及其政治制度旳表述,不正确旳是( )A.服从于希腊国王旳统治,没有独立行政权B.地域小、人口少,称“城市国家”C.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其权威高于任何个人D.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辞海》中“陶片放逐法”旳解释:“(雅典)每年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旳人旳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旳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旳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这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旳手段 D.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旳充分成熟6.在雅典民主政治旳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旳事件,这三次改革旳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旳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旳人开放7.公元前432年旳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旳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入会场。

其主要原因是( )A.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B.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C.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8.马克思说“希腊旳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篇一:《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二)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文艺长廊(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

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

此变化A.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B.反映了教育对象平民化C.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D.是法家适时变革的体现解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处士横议”的百家争鸣局面,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D两项虽与百家争鸣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具体原因,所以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秩序已崩溃,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

答案:A2.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指出:“孔子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梁启超认为儒学的本质是A.强化封建等级制度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突出君主专制观念D.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解析:依据题干的信息“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可知,梁启超强调的不是等级制度,排除A项;最容易错选的是C项,认为“归结于君权”就是突出君主专制,而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突出的是封建专制统治,而不是简单的君主专制观念的问题;“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3.春秋战国时“多家学派的思想都主张回到过去,唯独__家的思想则主张面对未来,并力主用鲜血来实现”。

下列图片中属于“__家”代表人物的是ABC D解析:法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和暴力手段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这是适应当时形势的新政治主张,也是要“用鲜血来实现”的设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A、B两项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主体上是要恢复西周时代的礼制,墨家虽代表了小生产者和下层人民的利益,但不利于当时国家走向统一的未来,所以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人教版17.docx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人教版17.docx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七)必考模块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恃君览》记载:宋国有一手工业者,被相国命令搬家。

其父请求说,我家靠做鞋营生已三代,搬家后主顾找不到我们,我们将会失去生活来源,请相国三思。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A.官府垄断工商业B.私营手工业已出现C.制鞋业相当发达D.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解析】从材料中“主顾”、“生活来源”等信息可以看出该手工业者从事私营手工业生产经营,B项正确。

D项是干扰项,题干反映的是商业活动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冲突,并未体现阶级矛盾。

【答案】B2.有学者指出,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这从侧面说明当时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皇帝没有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解析】A项显然是军机处的影响;B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因为最高决策权应该是皇帝;D项显然也不符合史实,政府是受制于皇帝的。

不过政府客观上会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因为“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故选C项。

【答案】C3.(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

如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

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

”由此分析,明朝会馆A.只设在京城B.以官办为主C.功能较完善D.入会要求严格【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会馆既可为士绅提供活动场所,也为旅外同乡有困难者提供帮助,而且旅外同乡到京城者,往往前往会馆食宿或会友。

这都说明了当时的会馆功能比较完善,故选C项。

A项表述过于绝对;B、D两项由材料无法得出。

【答案】C4.“在他诗中很少与人生相连的现实情调,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一般人所重视的权力和财富,视如浮云。

高三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册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7

高三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册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7

阶段性测试题十七(必修三第三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莆田)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

”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古希腊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C.轮番而治D.认识你自己【答案】 A【解析】据材料中信息“人有权判断一切事物”,可确定A 项与其说法相似。

2.(2012·常州)西方社会思想史以普罗塔哥拉为创始人,这是因为普罗塔哥拉是第一个把某个主题加以研究的人。

这个主题是() A.人的周围世界B.人和人类社会C.人的道德价值观D.人的尊严和解放【答案】 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普罗塔哥拉属于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研究的主题是人和人类社会。

3.(2012·湖南师大附中)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这表明()A.人文主义已经兴起B.人文主义只是个别C.宗教束缚依然严重D.神学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答案】 A【解析】“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兴起,排除C、D两项;马基雅维利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说明人文主义不是个别现象,排除干扰项B项。

4.(2012·郴州)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关键词“科学、方法”“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这开始于文艺复兴,故选B项。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3)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3)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1)(岳麓版)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5.《礼记》记载周人饮食生活状况:“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人盛食器具)上述材料反映周朝①饮食礼俗体现贵贱有序②饮食之礼加强宗族团结③开始形成一定饮食礼俗④“豆”是当时王位的象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7.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8.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摘要:I.引言A.介绍全国100 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B.提及历史学科的重要性II.历史测试卷的编写与特点A.强调基础知识掌握B.注重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D.倡导素质教育III.历史测试卷的内容与题型A.内容覆盖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B.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IV.历史测试卷的评分标准与建议A.评分标准明确、客观B.建议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V.历史测试卷对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A.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B.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C.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VI.结语A.总结全国100 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的意义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的学习与测试正文:全国100 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高考要求而设计的一套测试卷。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这套历史测试卷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强调基础知识掌握,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测试卷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测试卷的训练,学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测试卷的内容覆盖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解题能力。

在评分方面,测试卷采用了明确的评分标准,确保评分过程的客观公正。

同时,针对不同题型,测试卷还给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题目。

通过参与这套历史测试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培养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解释能力。

总之,全国100 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提高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A. 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C. 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 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结合所学可知“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没有找到一条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故选D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A.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 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 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 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 结合所学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三人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魏源、李鸿章和张之洞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B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3.我国进化论的“进化”一词来自日译在中文中包含了“进步”的含义而达尔文自己对“进步”却抱有疑虑他认为如果有适宜的环境即使进化过程不会完全逆转但应该是可以倒追的而近代大多数中国公众对进化的理解却恰恰相反中国公众的理解()A. 基本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B. 与国家贫弱现状直接相关C. 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更科学D. 进一步完善了达尔文理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贫穷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引进进化论必须符合国情据此依据材料“而近代大多数中国公众对进化的理解却恰恰相反”可知B正确A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说法错误排除D“完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4.“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C.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D. 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5.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A.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B. 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C. 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 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 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主要值得是1915年以前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其社会背景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故A正确虽然“自由、控权、保障人权”没有得到保障但是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此不能说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排除B项材料是在表述对于民主的追求和实业救国无关故排除C“自由、控权、保障人权”没有得到保障不是因为民主观念没有社会基础而是因为“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 是由当时的主要任务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A6.“沙俄得13037万两占总赔款数的29% 德国9007万余两法国7087万余两英国5062万余两日本3479万余两美国3293万余两意大利2661万余两其余部分由奧、比、荷、西等国分食” 与上述赔款相关的条约A. 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通商口岸B. 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C.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D. 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赔款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C正确A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排除 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条款排除 D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内容排除故选C7.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之说不啻梦呓”的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A.虎门销烟并没有体现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特征B.太平天国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无关C.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但当时列强没有企图瓜分中国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使西方列强放弃了对中国的瓜分企图8.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强调“夷夏之辨” 1849年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方国家时已不用“夷”称 1861年冯桂芬在刊刻《校邠庐抗议》时将书中的“夷”字全部删除认为今日洋人与昔日夷人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A. 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型B. 传统价值观念丧失C. 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 抵御侵略意识消退【答案】A【解析】9.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效仿西方试图走工业化道路曾有过三次尝试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民国初年的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改革但三次努力均告失败对失败原因反思最深刻的是()A. 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阻碍B. 市场未获得真正的培育发展C. 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 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中国近代三次工业化探索均告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即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故D正确ABC均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10.1895—1898年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意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会()A. 普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B. 属于资产阶级政党C.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D. 宣传二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11.据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党派有312个其中以北京和上海为最多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 ……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 “这一时期”是指A. 维新变法时期B. “预备立宪”时期C. 中华民国初年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一时期上海和北京出现了大量政党而且这时这些党派主要致力于“振兴实业”和“普及教育” 而不是关注政治变革说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政治变革所以应该是中华民国初年故选C 维新变法和“预备立宪”时期没有出现这样大量的党派排除AB 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是宣扬民主与科学而不是“振兴实业”和“普及教育” 排除D12.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 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 这一变化根本原因在于()A. 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B. 受国内政局的变化影响C. 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D. 顺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答案】B【解析】1913年孙中山主张内阁制是由于当时中国处于袁世凯政府统治之下实行内阁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趋势因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受国内政局变化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这一变化与社会主流民意无关排除C项1911年孙中山主张总统制 1913年主张内阁制这一变化与中国国情无关排除D项故选B13.老舍名剧《茶馆》中人物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材料中的“大改良”是()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C. 二次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大改良”是指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皇上没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仍然有皇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而非二次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而新文化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4.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16篇文章获奖这些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观点不明确的有3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①获奖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②应征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③征文评选者大多持君主立宪论④当时的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舆论界有摇旗呐喊的支持者也有发出质疑之声的反对者如当时的《大公报》仍然坚持着一以贯之的君主立宪理想根据材料信息“共16篇文章获奖这些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可以得出获奖文章大多持有君主立宪论故①正确②③④无从得出15.1900年《中外日报》中有文章认为“扶清灭洋”口号是义和团作乱的“托词”“借以假公济私为笼络人心掩饰人目之计非果有受于国家也下列对此评论正确的是该文章A. 站在列强立场看待义和团运动B. 忽视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质C.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客观全面D. 未看到清末仇洋反教斗争范围【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中外日报》中的文章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非果有受于国家也” 材料中的文章是基于义和团拆毁铁路、攻打教堂等破坏行为而发表的该文章没有意识到扶清灭洋”口号是义和团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义和团运动实际上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该文章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16.近代学者在评价某书时说“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B.C.D.【答案】A【解析】”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表明此书是《海国图志》故A正确B主要介绍进化论排除C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纲领排除D是康有为为宣传维新变法而作排除17.晚清时期湘军、淮军等地方性武装兴起其改世兵制为募兵制形成了只对统帅一人效忠的私人军队随之的兵权和饷权也掌握在带兵统帅手中对地方督抚保荐的人员中央政府几乎有保必准这说明晚清时期()A. 督抚完全拥有自治权力B. 民主革命得到迅速发展C. 王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D.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只对统帅一人效忠的私人军队”“地方督抚保荐的人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湘军以及淮军、新军都变成独立于兵部的地方武装且地方督抚逐渐侵占了中央的任人权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为减弱故D项正确督抚掌握军政大权并不等同于其完全拥有自治权排除A项湘军、淮军均属于封建官僚势力不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排除B项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18.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19.《海国图志》记载“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在这里魏源主要强调()A. 发展工业B. 重视商业C. 发展军事D. 传播宗教【答案】B【解析】从题中“英吉利尤炽(最强盛)不务行教(教化)而专行贾(商业)且佐行贾以行兵(军事)”可见魏源认为英国的强盛商业最重要军事第二故B正确排除CA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依据材料“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可知D错误20.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推行“新政” 预备立宪C.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 民共主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甲午战败”“割台湾”等可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由此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是内因起主要作用还是外因起主要作用学术界争议较大“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的变化主要是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西方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近代”模式即现代化模式认为中国在西方入侵前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传统模式里循环在西方入侵后才开始模仿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帝国主义”模式把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作为中国近代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把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归之于西方很明显以上三种模式都强调外因的作用而以美国学者柯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关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因目前学术界重视内因的积极影响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原因的一种研究视角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视角强调外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产生了主要作用阐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甲午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及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短暂的春天”到迅速萧条与欧洲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松紧密切相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与美国经济入侵加剧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崩溃总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方面瓦解着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示例二视角强调内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产生了主要作用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甲午战后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国内因素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需要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三种研究视角进行选择然后展开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表述准确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2.(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22.(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解析】(1)具体对华政策的转变是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要加强侵略和控制中国列强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既有列强自身的因素(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由斗争到勾结)更有中国人民抗争的因素(义和团运动)【答案】(2)影响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解析】(2)本题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和列强间在华关系等方面简析影响23.(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日出兵朝鲜的各自理由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看待中日战争的23.(2)根据材料二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引发了什么国际外交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答案】理由①中国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去帮助朝鲜平息内乱②日本帮助朝鲜巩固独立维护东亚与世界和平③美国日本代表了正义(美国同情日本)中国代表了野蛮【解析】中国能够出兵朝鲜是由于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有义务帮助朝鲜平息内乱日本出兵朝鲜从材料中看出是为了维护东亚的和平帮助日本巩固政权的统治美国认为日本在战争中代表了正义而中国代表了野蛮的统治这明显是偏袒日本【答案】三国干涉还辽危害①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侵略实力增强②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③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④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或有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任三点)【解析】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甲午战争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日本的实力也刺激了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野心同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单元考试测试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word)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单元考试测试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word)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开展一、1.(2021 江州期初) “所有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不承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的,而外界的工具是科学。

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学 ,通教育 ,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 ,将理性的力量放出来。

〞材料所述的“ 些人〞是()A.古希腊的格拉底学派B.文复期的人文主者C.启蒙运期的思想家D.新文化运期的袖人物2.(2021 江南京期初) “他 (行政官或者国王)是主者(人民 )的官吏 ,是以主者的名在行使着主者所托付他的力,而且只要主者高,他就可以限制、改和收回种力。

〞启蒙思想家主()A. 天人 B .分制衡C.社会契 D .三分立3.(2021 江南京、城一模)18 世 ,欧洲出“中国〞。

伏泰把孔子的儒家学看成他心目中的自然神 ,种以遵循自然律原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伏泰此主要是了()A. 抨否认君主政体B. 新教做宣C.借古今促启蒙D. 推中西文化交流4.(2021 江姜堰冲刺)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 梭旧秩序来的威超启蒙运期其他任何思想家。

他的理被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国王、教会和族力的直接挑。

⋯⋯法国大革命期 ,他的名字被用来民主制度申。

〞一价主要是基于梭提出了()A.防止君主专制的分思想B.抨等制度的平等念C.捍人民主的民主理D.反富分化的主5.(2021 江南通一模) “通俗文学大大超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思想 ,体了当代社会的特色。

科学工作开始了里士多德院哲学的盲目崇拜,但大局部仍保存着先的、异想天开的理研究。

〞由此判断 ,材料所述史期的杰出代表是()A. 彼特拉克B. 牛C. 梭D. 达文6.(2021 江常研二) “ 运然多新成就的基是古典文化,但是它很快地超越了希腊、影响的范畴。

它包括一些当占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突出的是主、世俗主和个人主。

〞运最有可能是()A. 智者运B. 文复C.宗教改革D. 启蒙运7.(2021 江江三模)中世教会倡“日月〞:教是太阳,皇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眉山一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如下。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南方秩序相对稳定D.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 C解析图片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排除B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C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项。

2.(2019·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19%-38%世家大族49%-64% 78% 49%-64%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皇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这一阶段皇权有所增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体系遭到破坏,排除A项;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势力与门阀势力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2019·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 )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 A解析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郑州高三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解析:选C。

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融入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

2.(2019·乐山高三调研)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

……陈设者率以国分室。

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

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

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解析:选B。

“陈设者率以国分室。

……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体现了近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掠夺,因此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选择B项符合题意。

3.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

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21-21年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章单元测试B卷(附答案)

21-21年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章单元测试B卷(附答案)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四)第一章单元测试B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局部,请将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二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典型的制度,是它存在的经济和政治根底.据此答复1~3题. 1.以下引文均出自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解析井田制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本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际上也就是国王所有.答案C2.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实行B.广阔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C.农作物品种增多和手工业的开展D.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解析西周之所以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在于西周形成了较为成熟且先进的统治制度,即政治上的分封制和经济上的井田制.答案A3.有网友说: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宣扬赵国放弃对秦王的对抗就等于抗日战争时期宣扬对日本投降,秦始皇的天下观就是“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观点根本错在〔〕A.战国诸雄都是华夏族的一员,彼此的征战是内战而不是侵略B.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蒙古人种,是一个民族的成员C.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没有历史的可比性D.睦邻友好、和平交往是中日两国的历史主流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历史概念的水平.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属于内战,它与中华民族和外国之间的战争有本质的区别.答案A4.周文王曾告诫儿子:“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反映了〔〕A.统治者已熟悉到“仁政〞的重要性B.周人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熟悉C.统治者熟悉到因事制宜D.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进步解析此题是创新综合题.周文王对自然界的开展规律有了初步的熟悉,并告诫其子要尊重自然规律.答案B5.先秦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磨制石器的使用B.弓箭的创造C.铁农具的使用D.牛耕的运用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根底知识的再认再现水平.关键词是“农用动力〞.答案D6.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开展的因素有〔〕①诸侯割据混乱②封建城市的兴起③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④度量衡混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商品经济的开展需要有充足的商品、统一的市场,也需要有统一的度量衡,故①③④都对,②是商品经济开展的影响,应排除.答案B7.以下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开展趋势的是…〔〕A.铁器和牛耕用于农业生产B.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解析此题实际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表现为公田转化为私田,奴隶制生产关系开始瓦解.而A项是促使C项出现的原因,不能作为表现.应选C 项.答案C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既有大国争雄的一面,也有封建地主反对奴隶主统治的一面.据此答复8~10题.8.以下图中属于齐国都城的是〔〕解析这是一道历史地图题,不仅要熟知历史事实,还要与地理空间知识相结合,这样历史才饱满、鲜活.答案A9.马陵道遗址反映的是哪两国的交战遗址〔〕A.齐国与晋国B.晋国与楚国C.齐国与魏国D.秦国与赵国答案C10.以下关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C.稳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D.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解析对春秋争霸要全面分析,D项是其消极影响,A、B两项是客观积极作用,而B项与C项矛盾.故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逐渐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最典型的是秦国.据此答复11~15题.11.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水平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升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根底的崩溃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根底、奠定封建经济根底的最有效举措.答案D12.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举措执行的结果〔〕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③实行连坐之法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水平.由于②,故“民勇于公战〞;由于③,故民“怯于私斗〞.答案C13.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为田开阡陌封疆〞C.“连什伍,设告坐之过〞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解析经济决定政治,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的开展与变化.答案B14商鞅变法的举措中,对当时社会开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行法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解析此题的关键词是“当时〞.战国时期,打击奴隶主贵族,增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开展,实现富国强兵,都符合社会开展趋势,而①②③④都有利于上述情况的出现,应选C项.答案C15.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开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开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解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由荀子的所见可知,“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开展的必然.答案C16.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A.正确的B.根本错误的C.片面的D.外表的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走向衰落,封建社会逐步确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著书立说,都符合当时形势的需要.答案A17.以下图反映了古代人民的〔〕A.娱乐活动B.农业活动C.狩猎活动D.军事活动解析由图片可知,从左至右人们依次敲乐器、吹奏乐器、舞蹈、击乐等,可判断答案为A项. 答案A18.以下战国时期的各学派中,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考查对根底史实的再认再现.?墨经?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答案C19.公元前8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开展的时代特征包括〔〕①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华夏族和周边各族逐步融合③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④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此题先由时间判断出朝代,时代特征便更清楚了.公元前8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正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此时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民族融合的时期,更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而此时儒家思想还没有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答案C20.原始社会时期,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相媲美,但自战国时期我国南北开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开展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解析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故A项不正确.就农业生产来说,南方自然条件优于北方.战国时期生产力开展的重要原因是铁器的使用.答案C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资治通鉴?卷6 材料二:(韩人计策被觉察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87请答复:(1)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历史上,秦在泾水流域的北面偏东区域开凿了郑国渠.在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作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3)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水利工程以及灌溉工具?(4)这些水利工程的兴修表达了哪派谁的主张?解析此题是对高考题的截取和改造,既联系了当今的生活实际,又考查了阅读分析材料的水平及分析推理水平.第(1)问要从都江堰的作用及该工程表达的人们的智慧两个角度答复.第(2)问从材料中得出信息,如“乃使卒(最终)为之〞“乃除逐客之令〞及李斯的上书等.第(3)问较根底.第(4)问对水利的兴修与应用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利用,是荀子主张的表达.参考答案(1)把水患变害为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表达了先民的勤劳和智慧.(2)决策: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的建议.结果: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3)芍陂、西门豹渠(两者答其一即可).桔槔.(4)表达了儒家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答“人定胜天〞也可)22.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防止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开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做这类题的规律是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分析历史事件,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也应看到其局限性,并能分清以哪方面为主.做这类题还应熟知历史事实,否那么便成无米之炊了.参考答案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无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列宁的话适合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①战争给新势力提供了开展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开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开展创造了条件.②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提供了前提.③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单元综合训练(三)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单元综合训练(三)_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三)一、选择题1.(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8)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

这表明()A.中国主权的丧失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答案 B解析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

2.(2018·北京新东方高三联考模拟,16)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

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答案 D解析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扩张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

3.(2018·北京精华学校高考考前测试,16)1853 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

”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答案 D解析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四川、广东的食盐价格就一定便宜,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说明其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军的活动范围波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而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起到封锁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在长江流域活动频繁,从而影响了官盐的贩运,所以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乃益肆嚣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与该《宣战诏书》相关的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和“拳民教民”等信息可知这份宣战诏书与义和团运动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故选D项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和关键信息“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可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之间中国当时受到日本与西方思想的影响由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故①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②错误“彻底否定”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而材料时间是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之间故④错误故B项正确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其中转折点应该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 翁同稣说他“居心叵测” 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 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 《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B.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C. 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D. 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答案】C【解析】A项是材料的现象并非原因排除康有为“托古改制”是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其意在减少变法阻力 BD 项错误材料中张之洞等人认为康有为“忘亲”“忘圣”“导天下于乱”等是因为康有为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同颠覆了士大夫的传统认识 C项正确故选C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室向各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反映了()A. 湘淮势力的崛起B. 英美在华势力的扩大C. 中央权威的式微D. 省际之间矛盾的激化【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外宣战之后东南地方政府推行单独的对外政策“东南互保”体现了地方势力的扩张和中央集权的式微故C项正确湘淮势力的崛起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英美在华势力的扩大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C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如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变成“洋人的朝廷”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扯线木偶》漫画主要讽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A. “致远”舰B. “定远”舰C. “靖远”舰D. “经远”舰【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的战舰名称是致远号B.定远号是北洋舰队的主力舰之一不是邓世昌所率的军舰C.靖远号也不是邓世昌的战舰D.“经远”舰也不是黄海大战时期邓世昌的战舰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已经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海国时代进而指出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实现“制夷”的目标下列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魏源主张发展海军认为掌握海权才能达到“制夷”的目标由此可知魏源认为海洋对民族国家的稳定安全非常重要这体现了他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来审视民族危机故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发展新式海军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B排除魏源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层面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理论的层面故C排除“成功”一词材料未体现故D排除故选A9.清政府彻底沦为陈天华所说的“洋人的朝廷”是()A. 西方公使可以进北京后B.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后C. 清政府正式设外务部后D. 清政府承诺严禁国人反帝后【答案】D【解析】10.陈天华说“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增加了几倍”据此说明()A.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具有一定的反动性B. 其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未看到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C. 戊戌变法未能取得任何成效反而促使清政府完全投靠帝国主义D.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增加了几倍”等信息可知材料中陈天华对清末新政进行评价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辛亥革命的到来不能完全否定材料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未看到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故B选项正确题干主要是陈天华对清末新政的评价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有利于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戊戌变法内容故C选项错误题干主要是陈天华对清末新政的评价没有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势力勾结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1.张之洞不仅在《劝学篇》中讲“西学为用”的篇幅多于讲“中学为体”者更明言中学也以“致用为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维护中体只是个幌子B. 实质是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C. 重点在倡导学习西方D. 将西学纳入了儒学体系之中【答案】C【解析】12.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民国时期()A. 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比较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A.材料只能反映出教育的一方面不能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材料只能反映出教科书里面的文章内容体现不出现实中民主共和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C.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时期政府教育机构颁布的课本对公民进行民主共和意识的教育说明政府比较重视公民的意识教育D.材料宣传的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思想不是社会主义思想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 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 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歌颂英雄的军事功勋、勇敢品质及牺牲精神但他拓宽了“英雄”的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阶层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但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论证卡莱尔的英雄观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随着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改变经过18、19 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展欧美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卡莱尔肯定了欧洲历史转折时期各领域、各阶层的杰出人物如文化领域的但丁、莎士比亚宗教改革领域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约翰逊•彭斯政治领域的克伦威尔、拿破仑他们都被卡莱尔视为新的英雄结论卡莱尔的英雄观肯定了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确立了新的标准丰富了英雄的内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卡莱尔的英雄观切中时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古代希腊到中世纪的欧洲再到近代西方英雄的含义和人们对英雄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拓宽了“英雄”的范围从他对英雄的分类可以看出其深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文学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影响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唯物史观可以看出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总之学生可根据材料中英雄的含义并结合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材料一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海外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14.(2)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答案】(1)武昌起义爆发地(或湖北军政府所在地)备选城市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或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解析】(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辛亥革命的首义就是在武汉所以武汉的得票肯定遥遥领先本题其实是在考查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海外城市作为备选项既可以选东京也可以选檀香山此题其实是考查辛亥革命的革命团体、革命政党所成立的具体的地点【答案】(2)不矛盾角度不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解析】(2)首先一定要明确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当然是不矛盾的这是因为评价的角度不同第一个评价是侧重于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而第二个评价是侧重于辛亥革命不足之处然后再具体的回答出辛亥革命常见的积极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作为“理由”即可本题意在考查考生们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15.(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 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15.(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相比秦朝的三公制指出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的创新之处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答案】(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前代政制特点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为世卿世禄制秦朝政制特点为“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可知其不变是“上犹是继体之主”变是“下虽无世禄之臣” 即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现实需求等方面展开即可可知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答案】(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三省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解析】(2)本题第一小问考查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的不同结合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三省互为补充相互牵制本题第二小问的评价可以从君臣这对矛盾展开即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权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16.(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16.(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16.(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措施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发展近代工业培养人才【解析】【答案】历史背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解析】【答案】态度都支持不同影响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君主专制统治陷入危机【解析】【答案】原因维新派缺乏经验保守官僚的抵制顽固派依靠军队发动了政变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解析】1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和康有为均赞同变法的背景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与张之洞在变法问题上的主要分歧【答案】(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东渐深入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严重冲击【解析】(1)背景根据“1895年”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再结合所学可从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东渐深入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严重冲击等方面概括【答案】(2)分歧因为阶级和政治立场不同对待传统文化和西学的态度也不同使得二者在变法目标以及纪年方式上有明显差异【解析】(2)分歧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从阶级的摩分析即张之洞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而康有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使二者在目标上和策略上有所区别。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A. “雅重门族”B. “剃发蓄辫”C. “班赐冠服”D.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

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3.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4.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5.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7.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9.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10.材料中诏令涉及的内容是()A、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B、要求鲜卑人改用汉姓C、提倡鲜卑人与汉族通婚D、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11.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 .租调制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B.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汉族地主支持改革D.先进代替落后不会遇到阻碍13.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先进的经济形态B.民族融合的趋势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上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 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 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C. 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D. 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美国人对英、法阴谋的愤怒美国参议院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从而否决了其中加入国际联盟的内容美国作为国联的首倡者最后竟然没有加入国联体现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歌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A. 凡尔登战役B. 库尔斯克会战C. 索姆河战役D. 马恩河战役【答案】C【解析】3.1917年英国首相建议议会早日通过方案并召开各党派会议商讨妇女参加选举的办法1918年改革方案正式成为法律这成为英国成年女性拥有普选权的前奏这主要说明A. 代议制政体推动了立法发展B. 妇女在战时的突出贡献赢得承认C. 战争实现代议制民主的完善D. 战后男女政治平权问题得到实现.【答案】A【解析】议会的改革方案最终成为正式法律说明英国的代议制政体推动了立法发展故选A 材料没有涉及妇女在战时的贡献问题排除B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完善是在一战爆发以前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917和1918年都正处于战争期间“战后”的说法有误排除D4.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种情况说明()A. 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B. 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 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D. 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倡导者但由于巴黎和会上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法所控制这说明美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支撑它的野心 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排除A项仅由材料得不出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5.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它试图()A. 插手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B. 巩固在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优势C. 严厉制裁德国,讨好英国D. 与美国联合打压英国【答案】B【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巴黎和会上日本主要是想稳定自己在中国山东地区及远东的利益所以对欧洲事务比较“沉默” 故B项说法正确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并未插手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一战后法国要求严厉制裁德国不是英国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突出的是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意图它只是想稳定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6.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B. 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C.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D.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答案】C【解析】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双方阵亡共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这与材料“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吻合故C正确.排除A.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同时也标志“施里芬计划”破产.故排除BD.故选C.7.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①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8.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战后列强开展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B. 凡尔赛体系受到各方面冲击C. 巴黎和会未能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D. 战后美日两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答案】B【解析】华盛顿会议要解决凡尔赛体系还未调整的亚太地区的问题与凡尔赛体系受到冲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B9.下图为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所作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写着“无尽的赔偿” 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A. 违背了英法两国意志B. 对德国制裁过于严厉C. 迫使英国放弃“大陆政策”D. 导致对德“绥靖政策”产生【答案】B【解析】由材料“马车上的货物写着‘无尽的赔偿’”可知一战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过于严厉 B选项正确A选项凡尔赛体系没有违背英法两国意志说法错误排除C选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选项因果关系错误排除故选B10.20 世纪初某国际会议把出席会议的国家分为几等第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国” 它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该国际会议A. 规定德国军队在莱茵河的西岸不得设防B. 确定战败国德国的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C. 决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D. 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同等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参加会议的国家被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它们是美、英、法、意、日这五个超级帝国它们可以参加一切会议第二类是“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包括比利时、中国、巴西、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和英国的一些自治领它们可以参加讨论与各自相关问题的会议第三类是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乌拉圭它们只能在讨论涉及本国的问题时才允许出席第四类是中立国它们可以在五大国的邀请下就直接问题发言巴黎和会中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正确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中规定莱茵河两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排除A 巴黎和会上由于存在分歧并未确定战败德国的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排除B 华盛顿会议上《四国条约》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排除D.11.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B. 国联由英法控制C. 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D.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所以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缩小海外殖民体系受到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也缩小了国际联盟是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建立的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欧洲大国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特权故A正确故选A12.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的建立对匈牙利所产生的影响与对捷克斯洛伐克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在确定匈牙利的战后国界时它被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新的边界将大约三分之一的匈牙利人排除在外原来在中欧居统治地位的匈牙利现在被削弱成一个小国身处敌对的“小协约国”的侧翼匈牙利将它的外交政策朝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后来在(20 世纪)30 年代又转向同样对凡尔赛体系怀有强烈不满的纳粹德国上述现象反映了()A. 法国为寻求安全保障在一战后加入了“小协约国”B. 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来处理C. 匈牙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D. 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暂时缓和了矛盾却不具有稳定性【答案】D【解析】A.材料没有特别强调体现出法国的要求B.材料体现不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是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来处理C.材料只能反映出匈牙利转向了纳粹德国没有体现出他加入了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D.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国际关系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一战以后的欧洲并不和平13.【加试题】下各项属于国联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有①维护和平”②“保留条款”③“委任统治”④“全体一致”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③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4.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 克里米亚B. 凡尔登C. 列克星敦D. 萨拉热窝【答案】D【解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阿尔萨斯洛林”“殖民对手” 充分体现了一战前各国的矛盾触发矛盾的导火线即萨拉热窝事件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5.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鼓吹者但是最终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法所控制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根本原因是A. 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B. 美国没有实现它夺取世界霸权的目的C. 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D. 美国在殖民地分配上的要求未能满足【答案】B【解析】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是想建立由它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是认为该条约没有充分反映美国利益因此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它夺取世界霸权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如果美国的主张在《凡尔赛和约》中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建立起世界霸权孤立主义势力就不会影响到拒签《凡尔赛和约》排除A项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美国没有提出在殖民地分配上的特殊要求 D项也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16.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山东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A. 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B. 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C. 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D. 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漫画可知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列强主动分给日本“蛋糕” A项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并无此效果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主宰国家是美、英、法三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是因为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故B项正确 C项不是关键因素应排除德国虽是战败国但绝不可能主动把山东交给日本故D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17.1918年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指出“中国在威胁下被迫加强和扩充了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特权地位并且预先同意它在山东建立类似满洲的特权制度……现在当压力终于解除的时候美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必须面对这个已经造成的局面”这表明美国A. 对战后东亚和平深表关切B. 倾向于联合日本制衡欧洲C. 意欲借中国问题遏制日本D. 对日本在华现状表示不满【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1918年”“当压力终于解除的时候”“已经造成的局面”等信息可知美国认为日本在华特殊地位是日本借一战之机胁迫中国的结果并且对此局面表示不满故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并非“东亚和平”问题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遏制日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日本在中韩两国英国在中国拥有特殊的利益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18.(2)日英双方为了保护以上的利益而和第三国开战的时候另一国将保持中立18.(3)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交战中的第三国和其他一国或数国结成同盟进行参战的话日英特协同作战畴和也将根据同盟国相互间的协议进行--第一次英日同盟协约材料二在1921年召开的英帝国会议上就英日同盟是否续约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F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指出劳合•乔治对待美国、日本的态度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答案】(1)理解英国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等保障其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则借助英国力量加大在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扩张.【解析】(1)本小问实际是在考英日同盟的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01年以来的20年间英国获得的好处有英国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等保障其在中国的利益日本获得的好处有日本则借助英国力量加大在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扩张.【答案】(2)态度优先与美合作但也不放弃与日结盟.原因一战间日本扩展了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对美国有经济依赖美国实力上升极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英国需要与日本合作抵制.【解析】(2)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二“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F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可以得出态度是优先与美合作但也不放弃与日结盟.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可知一战间日本扩展了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对美国有经济依赖美国实力上升极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英国需要与日本合作抵制.【答案】【解析】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主义兴起的背景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威尔逊主义【答案】(1)背景一战后国际旧秩序崩溃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国力增强威尔逊个人的努力一战后反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解析】(1)根据材料“威尔逊主义集中体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期对美国新的‘国家身份’、‘国际角色’和‘国际秩序’的追求”等可知背景是一战后国际旧秩序崩溃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国力增强威尔逊个人的努力一战后反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答案】(2)评价其本质是美国领导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反映出威尔逊本人及美国在主观道德原则、外交意旨的推行与现实世界强权政治原则美国综合实力差距之间的矛盾【解析】(2)根据材料“威尔逊的内心世界陷入分裂状态并造成极度痛苦的自我认同危机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的实现而放弃对中国的道义承诺这对威尔逊而言是一个‘受难时刻’的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际秩序、外交政策、国际影响、个人等方面评价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加人国联的原因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加人国联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方国家在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西方国家担心德国被苏联拉拢德国想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解析】(1)由材料“在巴黎和会上德国被确认是不准加入国联的”“在1925年10月召开的洛迦诺会议上国联会员国讨论了德国加入国联的问题”“英法及其盟国为了把德国拉入西方国家集团决定让德国有所保留地加入国联”“英法为了防止德苏接近……即增加了一个德国”“国联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接纳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可直接归纳得出【答案】(2)影响使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德国成功加入西方国家阵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欧洲形成英法德三国鼎足之势)使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大为下降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孤立了苏联【解析】(2)由材料“英法为了防止德苏接近最后决定将行政院常任会员国由四国改为五国即增加了一个德国”可知德国成功加入西方国家阵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孤立了苏联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由材料“国联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接纳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可知使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使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大为下降。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1讲 魏晋、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1讲 魏晋、

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

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

“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控制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

B、C、D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2020·中原名校质评)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解析:选C。

根据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先生在这里对察举制的实行初衷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肯定了察举制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

3.(2020·某某某某三模)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C。

由材料内容可知梁政府要求郡县“置孤独园”,重视基层治理,“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收养孤儿与单身老人,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备,故D项错误。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高三历史试卷2014.04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

这段记载反映出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2.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这段歌词描述的是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B.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4.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

”该评论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5.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

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一)

203601.(浙江省嘉兴市七校2018-2019 学年期中)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正确的是A.汉代蔡伦发明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B.最初的指南仪大约出现在夏商时期C.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D. 明代王祯成功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2.(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 学年期中)《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

曾公亮和丁度历五年时间编成后,由宋仁宗写序言后下令刻本发行,颁给各高级将领。

下列有关此书的说法正确的是A.介绍多种武器并记载三种火药配方B.记录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C.记载了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D.提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3.(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 学年期末)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4.(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 年质检)下图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一项技术发明的工艺流程。

该技术发明A.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B.为远洋航行提供技术支持C.最终成熟归功于北宋毕升D. 曾促进西欧文化事业发展5.(河北省邢台市六校2018—2019 学年联考)司南发明之初,必须有地盘(刻有干支)配合才能使用。

而南宋罗盘不但有子午正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两者之间有一夹角,即磁偏角。

上述材料反映了A.传统科技催生近代科学B. 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迷信C.传统科技的自我完善D. 中国古代海域不断扩大6.(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 学年期中)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这说明A.天象变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B.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C.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D.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7.(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 学年期中)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在当今社会,教育备受重视,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单元测试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核和总结,更是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

而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更是备受关注,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即将到来的高考内容特点和难度。

本篇文章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进行全面评估,并就其历史演变、内容形式、对学生学习和备考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的演变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高考实施政策的变革使得各地高中对高考备考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备战高考,许多名校开始制定单元测试示范卷,作为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随着教育改革和高考政策的调整,这一做法逐渐被更多的名校和地区所采用,成为一种教学和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

到了21世纪,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也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涵盖的学科范围和知识点也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学生备考和应试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的内容形式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的内容形式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验题等不同类型,其中选择题为主要形式。

从试卷内容来看,涉及的知识点和考查的能力涵盖了课标范围内的各个方面,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能够很好地考验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一形式的试卷对于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查漏补缺和全面提升考试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对学生学习和备考的影响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的面向性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学习和备考有着积极的影响。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人民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62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和要解决的核心矛盾分别是()A.货币措施,劳资矛盾B.工业措施,供需矛盾C.农业措施,供需矛盾D.福利措施,劳资矛盾3.当时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候在美国政坛引起了一场激烈地争论,很多资产阶级当权派反对新政,你认为他们反对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B.整顿金融体系,结果引起了美元贬值C.新政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措施D.新政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4.右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DOOUR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

”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5.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C.国会纵火案D.希特勒当选为国家总理7.下列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西班牙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8.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B.有利于中共领导的长征的最后胜利C.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号召中共要继续反蒋,配合了中国的抗日9.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A.中国B.朝鲜C.埃塞俄比亚D.西班牙10.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单元测试(三)一、选择题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最主要的相同点反映在A.实质上 B.标准上 C.背景上 D.作用上2、下面描述的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公元前350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予以田地的赏赐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粮食获得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地主④十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重奖A. ①④ B.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A.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B.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4、.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然而经济却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意发展生产B.农民的社会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5、下列有关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天人感应之说盛行 B.撰写《论衡》批判君主专制C.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 D.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6、我国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最早开始于:A.战国 B.秦朝C.西汉 D. 东汉7、佛教传人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却没有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B.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C.民间道教的抵制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8、结束分裂实现国家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秦朝、汉朝、西晋、隋朝B、西汉、隋朝、北宋、元朝C、秦朝、唐朝、北宋、元朝D、秦朝、西晋、隋朝、元朝9、.北魏“租调制”规定的“调”是指:A. 户税B. 田租C. 徭役D. 兵役10、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11、唐朝时某人在中央负责政令审批工作,那么他应任劳任怨供职于:A. 尚书省B. 中书省C. 门下省D. 户部12、募兵制与唐初的府兵制相比,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驻守位置 B.兵士待遇C.农民的负担 D,兵将的隶属关系13、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1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15、北宋采取“守内虚外”政策的直接原因是A.“先南后北”战略的需要B.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C.防范和镇压人民的需要D.征辽战争的失败16、王安石变法措施中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是⑴青苗法⑵募役法⑶方田均税法⑷市易法⑸将兵法⑹整顿太学A、⑴⑵⑶⑷⑸⑹ B⑴⑶⑷⑸ C⑴⑶⑸⑹ D⑴⑵⑶⑷⑸17、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的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B.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D.造船技术提高和指南针的应用18、下列有关中日关系史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的交往开始于东汉光武帝B.隋唐文化对日本影响最为深远C.明朝中后期中日矛盾最尖锐D.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开始主宰中国19、我国管形火器的出现是在A、五代时B、北宋时C、南宋时D、辽代时20、《资治通鉴》中无法查到A.东京城乡居民用煤作生活燃料的史料B.有关治乱兴衰的史料C.古代君主处理民族关系政策的得与失D.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此消彼长21、宋朝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根本的是因为()A.当时绘画题材广阔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22、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B、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剥C、改变了社会性质D、以失败而告终23、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方是()A.陕西B.甘肃C.河南D.山东24、西周实施分封制、秦朝实施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共同目的是()A.巩固封建统治B.控制边远地区C.防止地方割据D.巩固本朝统治25、从根本上说,元朝能够统一先进的中原地区并能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和“汉法”,适应和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选举之弊,至此而及。

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

”材料2 《唐摭言》载:“文皇帝拨乱反正,物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

”《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消,耻不以文章达。

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

所以百才有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科举制的选官特点是什么?(3)简要评价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承嗣(田承嗣,唐节度使)不习教义,沉猜好勇。

虽外受朝旨,而阴图自固。

重加税率,修缮甲兵;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故数十年间,其众十万。

乃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

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户籍记录)不稽于天府(中央政权),赋税不入于朝廷。

——《旧唐书》卷141 材料2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接受教训)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

……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

诸镇之山泽之利,悉入县官(中央政府),以资禀赐(开支);将帅之臣,入奉朝请,以备指踪(调动、驱使);犷捍之民,收隶户籍(军籍),以给守卫。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恣睢,无所措于其间。

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无犬吠之惊。

——《文献通考》卷152 材料3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回答:(1)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藩镇割据赖以维持的基本条件。

(2)结合有关材料说明宋初统治者为消除藩镇割据的条件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效果如何?(3)你如何看待北宋初年的措施?如何评论朱熹的看法?2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材料2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材料3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余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回答:(1)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

(2)材料3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三、问答题29、:战国思想家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根据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说明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

30、依据史实,概括说明汉武帝和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相同之处。

你认为两人在民族关系问题上谁处理得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

并说明他们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

31、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请回答:(1)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2)概括指出并简要说明这种特点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A2、B、3、B4、D、5、B 、6、C7、D8、D9、A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D 17、A 18、B 19、C 20、A 21、C 22、A 23、D 24、D 25、C二、材料题:26、答案:(1)背景: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落。

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

隋唐统治者需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

(2)特点:自愿参加,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开性和相当大的竞争性、公平性。

(3)作用: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选拔官吏的范围,笼络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7、答案:(1)藩镇的首领掌握军事力量和当地官吏的任免权,控制当地的全部税收。

(2)把精兵收归中央掌握,使将帅和军队分离;驻防军队轮流更换;控制地方的经济收入;加强对户籍的管理。

保证中央集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3)北宋的改革导致了地方力量的削弱,造成在少数民族进攻面前的失败。

正确地认识到宋太祖改革不利的一面。

28、答案:(1)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

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2)不全面。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转化。

三、问答题:29、主要思想主张:(1)历史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不断改革。

(2)社会治理:主张法治。

(3)国家政体: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产生根源:(1)阶级根源: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2)社会根源:大国争战,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开始形成,中国社会进入划时代的变革时期。

(3)思想根源:各阶级或阶层在划时代变革时期根据自身的需要,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30、(1)相同之处:①同破坏民族友好关系和边境安宁的行为作斗争;②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③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6分,要求结合史实)(2)唐太宗做得更好些;因他更好地推行民族政策,在以军事手段平息边患的同时,更注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减少边患。

(4分)(3)积极意义:①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②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