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名词》点滴-敦煌

合集下载

敦煌城市的历史演变

敦煌城市的历史演变

“河西自唐中叶以后,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区,
无复昔日之殷富繁华矣”。这一时期城市形态沿袭前代,受战
争影响,城市破败不堪,城址于明朝正统年间毁于党水。清康
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 收复敦煌,雍正三年( 公元1725年
) 在党河东岸新筑卫城,即敦煌县城 ,城廓周围五里五分,
开东、西、南、北四门,城中心为县署所在地,城南、城东和
城北分别为瓜菜市、菜市和柴市 。至道光十年( 公元1829年)
,敦煌已有4630户,0840人。从收复敦煌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年) ,清对敦煌进行了196年的经营,使地荒城废的敦煌
渐次复苏。
2021/3/9
7
敦煌演变的影响因素
敦煌城市形态结构是在长期历史演化中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纵观历史,主要包括自然条件 、政治统治与人口迁移、军事政权、丝路贸易、水资源等五个因素的影 响。
2021/3/9
2
引言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发展具 有历史的延续性。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和集聚形态 的反映,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学术研究的热点 之一,长期被学术界关注。敦煌作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 ,分析其历史时期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演变过程及影响 因素,对更好地探讨敦煌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历史借鉴 意义。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敦煌城市形态呈方形,并具 有延续性,在城市演变过程中自然环境、人口迁移、军 事政权、丝路贸易和水资源是影响城市演变的主要因素 ,由于每一历史时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城 市内部形态发展各异,但唐“安史之乱”是敦煌城市发 展的拐点。
2021/3/9
4
曹魏时期的敦煌
曹魏时期敦煌偏安一隅,城市形态沿袭汉代,但这一时 期由于社会比中原安定,胡汉贸易交往繁盛,商业有所 发展。东晋十六国,北方战乱,河西出现了五个割据政 权,这一时期敦煌还是割据者的西部重镇,相对安定。 晋安帝隆安四年( 公元400年) ,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 ,敦煌首次成为西凉的政治中心,在城内建恭德殿、谦 德堂、嘉纳堂以听政,建靖恭堂以议朝政、阅武事。这 一时期城市功能逐渐健全,城市已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 组成,城市内出现了商业区。

文化地理——一梦敦煌(一)

文化地理——一梦敦煌(一)

文化地理——一梦敦煌(一)百年之前,它沉睡在茫茫大漠,无人问津;百年之间,它历经风雨,见证了磨难和罪恶;百年之后,它涅槃重生,游客如梭。

可谁又知道,千年前的它,是世界的中心,文化的圣殿,举世敬仰,万众瞩目。

这是敦煌,经历过风云变幻和兴衰荣辱,凡此种种,皆源自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敦煌坐落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连接着中原和西域。

张骞凿空之后,汉武帝一举收复河西走廊,并在此列四郡、设两关、修长城、建烽燧,部署兵力、移民屯垦。

作为“四郡”之一的敦煌正位于阳关和玉门关之间,成为汉王朝的“西大门”。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敦煌迅速成为西出西域古道上不可替代的咽喉枢纽,东来西往的货物在此汇集、中转,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在此碰撞、交融。

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亚和西亚的文化在敦煌生根发芽。

更幸运的是,敦煌远离这四大文化的核心区,就少了很多束缚,形成了更为自由、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文化体系。

公元366年,一名叫乐尊的僧人游至敦煌,开凿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数千年,人们持续营建洞窟,或因祈求商旅平安,或因祝愿风调雨顺,或因建功立德、修行打坐。

总之,三危山下、鸣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石窟,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这就是莫高窟。

这里的造像和壁画寄托着人们的梦想,而经卷文书又沉淀着历史的记忆。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此时的敦煌已然成为一座汇聚了世界四大文明结晶的艺术宝库,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然而,即便是盛世辉煌,也总有油尽灯枯的一天。

从隋炀帝设立伊吾郡之后,丝路干线北移,敦煌便日益丧失了西北要冲的地位。

交通位置对商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敦煌商业中心的地位很快被取代,只剩一个单纯的“文化之都”。

安史之乱后,中原国力衰微。

公元787年,敦煌被吐蕃攻陷,从此不复当日繁华。

到明朝时,敦煌已沦为蒙古部落的驻牧之地,直到清朝收复嘉峪关外土地时,敦煌才得以重现生机,但辉煌早已不在。

就这样,这座曾经无比耀眼的城市在大漠中沉睡了近千年,可当它重见天日时,等待它的却是一场千古浩劫。

【地理笔记】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地理笔记】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3.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一、敦煌概况1.敦煌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敦煌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2.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温带大气候,气候___干旱___,太阳辐射___强___,昼夜温差__大__。

地貌: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___风成地貌___。

风成地貌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岩石和和沉积物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2.从“魔鬼城”说风蚀地貌(风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成的地貌)雅丹地貌形成过程:(1)湖泊中的沉积物形成水平岩层;(2)地壳运动、湖泊干涸,使岩层出现裂隙;(3)风沿裂隙不断侵蚀,使裂隙扩大,形成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1)风蚀地貌成因①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带走细颗粒物,对地面造成了破坏。

②磨蚀作用:风携带砂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破坏。

(2)风蚀地貌特点:顶平,身陡风蚀垄特点:长条形雅丹地貌:广义指干旱区的风蚀地貌,指风蚀作用形成的垄槽相间的地貌。

垄槽的延伸方向与风向平行,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3.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被风搬运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降落到地面形成)【探究活动】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

以新月形沙丘为例,描述沙丘的形态特点,并说明在野外怎样利用沙丘形态来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滑沙活动选择迎风坡还是背风坡坡?为什么?【知识拓展】1、根据风成地貌判断风向(1)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2)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垄脊的走向跟盛行风的走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

2、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①固定沙丘,植物盖度>40%或丘表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

②半固定沙丘:植被盖度15~40%,或部分有粘土或盐结皮覆盖的沙丘。

地理敦煌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敦煌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敦煌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戈壁荒漠地带,属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由于地处沙漠边缘,敦煌的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敦煌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有沙漠、戈壁、丘陵等地貌景观。

此外,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使得敦煌成为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城市。

二、历史敦煌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代时期,敦煌就是西域通商的重镇。

隋唐时期,敦煌曾经出现了辉煌的繁荣期,成为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城市。

在这一时期,敦煌还曾经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莫高窟的修筑便是在这一时期。

在隋唐时期,敦煌还是一座重要的军事据点,对抗中亚和西域的侵扰。

明清时期,敦煌逐渐走向衰落,其地位和影响力下降,城市规模也大幅度减小。

直到近代,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凋零,敦煌也逐渐荒废。

直到20世纪初,敦煌才得到了重新发现和重视。

三、文化敦煌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其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便是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4世纪,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内壁画、泥塑艺术和雕刻等艺术形式堪称绝世之作,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其内的壁画共有四万余平方米,泥塑造像有七千余尊,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

此外,敦煌还是中国的一座书法之乡,素有“沙漠书院”之称。

敦煌的书法风格别具特色,清丽风格,笔力圆润,气势恢宏,以及书法作品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敦煌的音乐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敦煌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敦煌音乐能够展现出古代西域的音乐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敦煌,还有一张特别的名片,那就是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不仅包括了莫高窟内的壁画、泥塑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了壁画绘画、泥塑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敦煌学,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其名词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学习和研究敦煌的艺术遗产的方法和意义。

这篇文章将深入解析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历史、研究对象、方法和学术价值。

敦煌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西方学者史坦因(Aurel Stein)等人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收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随着中国学者的参与和研究,敦煌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敦煌墓葬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

首先,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及敦煌文书、经卷、织锦等各种文物。

其中,莫高窟的壁画是敦煌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和优秀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同时,敦煌文书、经卷等文物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唐代敦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艺术史、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艺术史主要从美学、艺术风格和技艺等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分类和研究,揭示其艺术内涵和历史地位。

考古学通过对文物的挖掘和发现,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结构。

历史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索敦煌在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文献学通过对敦煌的文书和经卷的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敦煌学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最后,敦煌学在学术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敦煌文书和经卷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制度、经济形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再次,敦煌学研究不仅仅关注敦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更涉及了丝绸之路、唐代文化交流等广阔的研究领域。

通过敦煌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总结起来,敦煌学是一个研究敦煌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各种文物。

高一地理敦煌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敦煌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敦煌地貌知识点敦煌地貌是指我国甘肃省敦煌地区所展现出来的独特地貌景观。

敦煌地区位于祁连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狭长砂漠盆地中,是中国著名的沙漠地貌景观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敦煌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

一、形成原因敦煌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体活动、风力作用等有密切关系。

首先,敦煌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交汇处,地壳运动剧烈,构造活动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貌的形成。

其次,由于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敦煌地区河流水系的发育一度较为繁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活动减弱,水体退缩,形成了河谷地貌。

最后,敦煌地区常年受到干旱的气候影响,风力作用成为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形成了盐湖、流沙丘等特殊的地貌类型。

二、地貌类型1. 河谷地貌敦煌地区河流较为发达,流经河谷地带,形成了犬儒河、黑河等河谷地貌。

这些河谷地貌以高崖陡坡和宽谷河床为特征,地貌起伏较大,景色壮丽。

2. 沙丘地貌敦煌地区的沙丘地貌分为穹丘、梯田丘和沙峰丘三种类型。

穹丘是最典型的沙丘形态,呈圆顶状,并且由于风力的作用,常常呈现出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致。

梯田丘是由于不同风向的交替作用,在沙漠中形成了一系列阶梯状的砂丘。

沙峰丘则是由于风向作用和风速的差异,在沙粒运动中形成的尖峰状砂丘。

3. 盐湖地貌敦煌地区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因此形成了一些盐湖和盐碱地。

这些盐湖地貌通常呈现出白色或浅粉色的盐结晶,形成了独特的湖泊景观。

三、地貌特征敦煌地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敦煌地貌类型繁多,穹丘、梯田丘、沙峰丘和盐湖等地貌景观形成了多样性的地貌景致。

2. 壮美性:河谷地貌的高崖陡坡和宽谷河床,以及沙丘地貌的连绵起伏、错落有致,赋予了敦煌地貌壮丽的视觉效果。

3. 稳定性:尽管受到风力的影响,敦煌地貌却相对稳定。

穹丘、梯田丘和盐湖等地貌形态变化缓慢,保持了其原始面貌。

总结:敦煌地貌的形成源于地质构造、水体活动和风力作用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敦煌

敦煌

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 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 经济文化交流,对促 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 积极的作用。这条丝 绸之路,至今仍是中 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 路。
鸣沙山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 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鸣沙这种自然现象在世界上不仅分布广,而 且沙子发出来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 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高阿夷岛上的沙子,会 发出一阵阵好像狗叫一样的声音,所以人们 称它是“犬吠沙”。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 却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
沙漠中的骆驼

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 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 入眼睛;骆驼的鼻子还能自由关闭。 这些“装备”使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 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 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 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 沙中。

“沙漠之舟”

骆驼的皮毛很厚实,冬天沙 漠地带非常寒冷,骆驼的皮 毛对保持体温极为有利。骆 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有大 风快袭来时,它就会跪下, 旅行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 骆驼走得很慢,但可以驮很 多东西。他是沙漠里重要的 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 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 漠之舟”的美誉。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 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 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 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 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 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 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月牙泉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 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 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 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 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 赞不已。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 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 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 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 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 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 之谜,有许多说法。

中国地理名词解析

中国地理名词解析

中国地理名词解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地理名词也别具一格。

这些名词往往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析一些中国地理名词,探寻它们的来历和含义。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利交通干线之一。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豫西平原,在山东与渤海相连。

然而,黄河之所以被称为“黄河”,是因为其水中含有大量的黄色沙土,这种沙土富含铁、铜、铝等金属元素,因此赋予了黄河黄色的色彩。

另一说法则认为由于黄河流经的地区大多为黄土高原,黄河水中混有黄土颗粒,因此被称作“黄河”。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97公里,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中国省市区。

长江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它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

长江的名字来自于秦岭一带的称呼,有着水长流动、川行不息的涵义。

在中国文化中,长江是重要的文学、艺术题材之一,因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备受重视。

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20公里处,是五岳之一。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不仅因为其险峻的山势,更因为其文化内涵。

在中国历史中,华山曾是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和历史史迹。

华山登高视野辽阔,云海缭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敦煌敦煌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因鸣沙山边的敦煌古代长城而得名。

在敦煌,有着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遗迹。

敦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藏传佛教艺术遗产之一。

敦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典型的南方湖泊之一。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底蕴而深受游客喜爱。

西湖的文化底蕴很深,周围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中国文学中,西湖也是著名的文学题材之一。

总而言之,中国的地理名词从不仅仅是单纯的地理名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底蕴相当深厚。

敦煌

敦煌

– 烈日当空炎热的夏日,在敦煌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海市蜃 楼,尤其是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的两侧。车路热浪涌来,车 内热气蒸腾,车子奔驰在黄沙大漠中,人饥渴难忍。。。。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月牙情思鸣沙山
• 月牙泉 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同一 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流 水与泉水之间只有数十米。虽遇烈风而泉 不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 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水共存的独特地貌, 确为天下奇观!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 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立体艺术宝库。当你 置身于洞窟中,最为吸引你的应该就是那些数量庞大、内 容繁多的色彩鲜丽的壁画艺术了。欢笑自如的菩萨、翩翩 起舞的飞天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婀娜多姿的美妙身形比 比皆是,仿佛将你带进了遥远的天国。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含笑自如的菩萨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Hale Waihona Puke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三危圣境
三危胜境
•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近代开发的集名胜古迹宗教 活动于一身的圣地,据载,公园336年乐尊经此,见三危 山状如千佛,始凿莫高窟。由此可见现有三危佛光,后有 莫高宝窟。三危山自古以来就是敦煌一处神山,长约六公 里的景区依次有山门牌坊、王母宫、观音井,阿弥陀佛殿 等雕塑。三危胜境中的释迦摩尼大佛高达36.6,是一尊铜 佛,当游人行至大佛脚下观景,三危胜境尽收眼底。
大漠间神奇的丝绸遗迹

高一地理敦煌知识点

高一地理敦煌知识点

高一地理敦煌知识点敦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地理学家们通过对这个地区的研究,揭示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地理知识点。

在高一地理学科中,对于敦煌的地理知识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拓宽我们对地理学科的认知,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敦煌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距离新疆乌鲁木齐市约1600多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约370多公里。

敦煌东临安西县,西连嘉峪关市,北隔酒泉市与张掖市相望,南毗河西走廊。

敦煌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通的咽喉之地。

古代丝绸之路经过敦煌,使其成为中外文化、商业和人才交流的重要枢纽。

丝绸之路的经济繁荣带动了敦煌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在古代为敦煌增添了无数神奇的色彩。

其次,敦煌的气候特点也是地理学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敦煌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其地处内陆高原,年降水量非常有限,多为蒸发和蒸腾损失,对植被生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然而,尽管气候条件恶劣,敦煌地区依然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居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

莫高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最具规模和艺术价值的佛教石窟寺庙,其中包括了几百个洞穴和数千尊精美的佛像。

这些历经千年犹如肌肤般柔软细腻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丽和多样性。

除了莫高窟外,敦煌还是世界四大敦煌文献发现地之一。

这些文献是由敦煌文献的发现者黄经石先生在20世纪初挖掘出的,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弥勒会赦文》和《土司真经》等。

不仅如此,敦煌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敦煌著名的月牙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个泉水呈半圆形,宛如一泓明珠镶嵌在黄沙之中,风光旖旎。

在干涸的大漠之中,月牙泉是一个人间的绿洲,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最后,敦煌还是一个研究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地点。

地质学家们通过对敦煌地区地层和岩石等的研究,揭示了过去几十万年的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过程。

敦煌 解说词

敦煌 解说词

敦煌解说词敦煌,这座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宝地。

敦煌位于戈壁沙漠之中,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5%,被沙漠和戈壁包围,因此有着“戈壁绿洲”的美誉。

敦煌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四季分明,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区域。

敦煌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意为“盛大辉煌”。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是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敦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

在敦煌,你可以一览莫高窟的千年古韵。

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敦煌城东南的鸣沙山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

这些石窟起建于公元366年,经过1600多年的绘制和雕琢,至今已形成735个洞窟、4500多平方米壁画、20xx多身彩塑的艺术海洋。

敦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在于它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敦煌市区以西约7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鸣沙山。

这座山由流沙堆积而成,沙粒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每当微风吹过,沙粒发出“隆隆”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敦煌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

敦煌盛产各种水果和农作物,因此美食以鲜果和农作物为主。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敦煌瓜,这种瓜味甜而脆,清爽可口。

此外,敦煌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羊肉泡馍、驴肉火烧等,让人垂涎欲滴。

敦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独特的美食,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体验。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千年历史的沉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沙漠中的奇特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独特的美食并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总之,敦煌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它的美丽和魅力不仅仅在于表面,更在于深入骨髓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和自然风光,那么敦煌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敦煌PPT

敦煌PPT

道士塔
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 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 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 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 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 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 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 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敦煌今昔之比
往昔敦煌
現今敦煌
敦煌於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 化名城” 。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全市经 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没有相对较强大的 工业。这在全国县市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因为敦煌曾经 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莫高窟1961年 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 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 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敦煌、平遥、凤凰古城、九寨 沟与乌镇、丽江古城、水墨婺源和新疆布尔津白哈巴村共 同评为蜜月必去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
肉市场
乡村生活
繁华的城市
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乐伎云集
舞乐图 反弹琵琶
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 因此多为木架结构。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 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 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发展 、演变可分三个时期。(一)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 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二)极盛期,包括隋 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 、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
气势恢宏的壁画
梦幻的天国

敦煌纪录片地理知识点

敦煌纪录片地理知识点

敦煌纪录片地理知识点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

它北临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甘肃西部,这个仅有十八万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我国黄河以西的地区自古称为“河西”,因它夹在祁连山与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百余公里不等的狭长地带,犹如一条天然长廊,所以又被称为“河西走廊”。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现在的敦煌市是甘肃省最西边的一个县级市,东临安西县,南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与新疆若羌县毗邻,北与新疆哈密市接壤。

古时敦煌周边邻地的名称变化无定,其西部的广袤地区则总称西域,西行者必须经敦煌才能入西域而更至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和北非,敦煌乃是古代使团商队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敦煌地区内部的地理环境是南为三危山、鸣沙山,北为戈壁,中部则是党河下游冲积而成的一块平原,从古至今的敦煌人民便主要活动在这块平原上。

敦煌位居亚洲内陆,当地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远远低于蒸发量,但其他水源较为充沛,敦煌南倚祁连山,山上丰富的雪水为它带来了勃勃生机。

祁连山海拔达4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人称“冰源水库”,其冰川的大部分又都分布于北坡,春夏时节冰雪消融,雪水流入走廊,汇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并缘河形成了几片绿洲。

敦煌就位于疏勒河流域的绿洲上。

这块绿洲面积较大,土地肥沃,宜耕宜牧,是沙漠、戈壁包围着的一方难得的“生命之洲”。

敦煌ppt课件

敦煌ppt课件
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1 佛像画
2 经变画 西王母 莫高窟第249窟பைடு நூலகம்窟顶北坡
3 供养人画像 中唐 伎乐图
4 故事画 张骞出使西域图
5 山水画 反弹琵琶 中唐
父母恩重经变图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所用颜料有三种主要来源: 一种是进口宝石。 另一种是人工制备 的化合物。还有就是加上天然矿石。
而且表明,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化学 工艺技术和颜料制备技能已居世界领 先地位。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 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 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 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 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
敦煌ppt课件
敦煌石窟开凿于石质疏松的砾岩之 上,无法精雕细刻,便采用泥塑彩绘 和壁画的艺术形式。彩塑以人工制作 的木架为骨,束以苇草、外敷草泥, 通过塑造和描绘的结合,表现人体的 肌肤,面部的表情,须发的蓬松,服 饰的质地。壁画在整治过的石壁上, 涂抹二至三层草泥,通过布局定位, 起稿、涂色、定形,完成壁画形象的 绘画。
东莫的佛
6
7
千 佛 洞
个 、 五 个 庙 石 窟
个 。
42
22
735
高 窟
个 、 西 千 佛 洞
个 , 榆 林 窟

812
五 个 庙 石 窟 。 现 共 有 洞 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些名词的审订过程和相关知识
格林尼治-格林威治
• Greenwich过去译为格林威治,原因主 要是对英语的读音规则理解不深,类 似的词还有食物Sandwich和地名 Norwich等。现在按照英国人的读法改 正过来了。英超转播时常常把Norwich 足球队叫做诺维奇队,地名译名手册 上的译名是“诺里奇”,是英国人的 读法。
地理系统geographical system
• 地球表层中所有地理要素构成的时间、空 间动态整体。可分为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 地理系统,二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 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
人本主义地理学
地球系统earth system
• 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 社会组成的作为整体的地球,包括从地核 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广阔范围,是一个复杂 的巨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earth surface system
• 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关联 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和人类活动(智能圈或称人类圈) 组成的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复杂系 统。
全 球 气 候 带
杜能-屠能 von Thunen
• 杜能模式von Thunen pattern:“根据杜能的农 业区位理论模型而提出的以农产品的市场(城市) 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地带(自 由农业地带、林业带、谷物业为主的地带和粗放 的畜牧业地带)” • 杜能模型von Thunen model:“因为到中心城市 距离远近产生运费差异而导致在连续背景的空间 形成不同的产业带和土地利用形式的区位模型。”
参考:human,
humane, humanism/ humanistic
• human——adj. 1. 人的;人类的;由人组成的;the human race人类/human society人类社会/human activity人类行为;2. 具有人形的;具有人的特点的; 3. 有人性的;通人性的。n. 人 • humane——adj.1. 仁慈的,人道的,有人情味的: humane treatment 人道的待遇;2.(学科)使人文雅 的,高尚的,人文的。 • humanism——n. 1. 人道主义;2. 人本主义;3. 人文 学科研究;humanism(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主义(运动)。humanist n & adj. / humanistic adj. • (据《新英汉词典》2009年版)
《地理学名词》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
• 2004年经补充修订, 出版了《地理学名词》 (第二版),包括各 分科30部分的名词 4089条。每个名词除 了配以相应的英文或 其他外文以外,还给 出了定义性的说明。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競教授
李競教授宣传的小常识 • 问题: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00年历时多少 年? • 200年? • 199年! • 没有公元0年 • 史学界关于孔子诞辰和北京建城等事件的 周年纪念往往提前了1年!
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
台 风 云 图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等级
降水强度等级
降水量强度分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注:降雪量与降水量的 12h降水总量 /mm 0.0~5.00. 1.1~15.0 15.1~30.0 30.1~70.0 70.1~140.0 〉140.0 0.0~1.0 1.1~3.0 〉3.0 换算:l0mm厚雪等于 24h降水总量 /mm 0 ~10.0 10.1~25.0 25.1~50.0 50.1~100.0 100.1~200.0 〉200.0 0.0~2.5 2.6~5.0 〉5.0 1mm降水量
• Humanistic geography 《名词》作人本主 义地理学,不作人文主义地理学。注释: 强调人类认知、人类能动性、人类意识和 人类创造性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方法。是理 解生活事件的目的、价值和人文意义的尝 试。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种 研究方法,强调发挥人类 认知和人类能动性、人类 意识和人类创造性之积极 、重要的角色。人本主义 地理学是一种理解生活事 件的目的、价值和人文意 义的尝试,也是一种人类 自身究竟是什么和能做什 么的广泛观点。
1985年湖北新滩大滑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川泥石流
荒漠化-沙漠化
• 定义——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 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 定义中明确界定:“干旱”——降水量大大低于正常记录 水平时发生的自然现象,引起严重水文失衡,对土地资源 生产系统造成有害影响;“土地”——具有陆地生产力的 系统,由土壤、植被、其他生物区系和在该系统中发挥作 用的生态及水文过程组成;“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 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 湿润地区雨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 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致使 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 退化③自然植被长期丧失;“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 地区”——降水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在0.05~0.65之间的 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
滑坡-泥石流
• 03. 194滑坡—斜坡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在重力作 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 向下做整体运动的过程。 • 03.197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或碎屑物质 被暴雨或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 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 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又细 分为泥流、水石流、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 • 滑坡与泥石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单相流,后者 为两相流。坡度和流程长短也有区别。
《天文学名词》
• 1987年,天文学名词 审定委员会率先推出 《天文学名词》,包 括1956个词条。
《地理学名词》
• 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委托中 国地理学会成立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从1986年1月开始工作。 • 1988年出版了《地理学名词》,包括地理 学各分科21部分的名词1428条。
《地理学名词》点滴
报刊图书骨干编辑技术培训班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黄润华 2010年5月 敦煌
rhuang@
一、从《自然地理名词· 地形之部》到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
《自然地理名词· 地形之部》
• 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 编译局编订,中国科 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 英文对照的《自然地 理名词· 地形之部》 。 分正篇与副篇两部分, 各收词约2500个,共 计约5000个。
• 西印度群岛在加勒比海! • 西印度群岛和印第安人名称的由来;
•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C· 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 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著居民称作“印度人”(西班牙 语:“indios”),后人虽然发现了错误,但是原有称呼已经 普及,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 ”,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 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 ”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
荒漠化-沙漠化
• 荒漠包括岩漠(石漠)、砾漠、戈壁、沙漠、泥漠、盐漠 和寒漠等。 • 世界荒漠面积:3100万km2(陆地的23%),其中沙漠 560万km2(陆地的4.2%)。 • 荒漠化影响面积4560万km2:非洲1665万km2 ,亚洲 1523万km2 ,美洲748万km2 ,欧洲23.8万km2 。荒漠化 导致农田减产、失收面积达15%。 • 影响人口:8.5亿,其中5亿农民。 • 荒漠化速度:5-7万km2/年。撒哈拉沙漠南侵几百千米, • 我国干旱区面积占30%,286 km2,其中荒漠占1/3。1.7 亿人受胁,2100hm2农田受害,800千米铁路和数千千米 公路受阻塞。每年直接经济损失20-30亿美元,间接损失 为其2-3倍。
潟湖不是泻湖
• 有趣的现象——英语中的Lagoon,过去中 小学地理书大多使用“潟湖”,只有一些 高校地理教材使用“泻湖”。汉语中“潟” 是指咸水浸渍之地,是海边半封闭或封闭 的水体,是水流不畅的地方。与之相反, “泻”是流动畅通,与lagoon毫不相干。 讨论时有的专家主张将错就错,大多数专 家坚持纠错。
台风-飓风
• 台风:“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较强 的热带气旋。”据考证,我国东南沿海客 家话把“大风”读作“太风”,欧美人就 拼音作typhoon,到了近代西风东渐,再译 回中文就成了“颱风”,经汉字简化成了 现在的“台风”。有意思的语言出口转内 销现象。 • 飓风hurricane,是专指西大西洋(含墨西 哥湾)上的强热带气旋。《地理学名词》 未收此词,属于遗漏。
喀斯特-岩溶
喀斯特是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区的一种地貌过程 和现象,在欧洲,以今日斯洛文尼亚地区石灰岩 高原上最著名,Karst的称谓也由此而来。最初音 译作喀斯特,1960年代后有一段时间“国产化”, 意译为岩溶,而且有了在广西的岩溶研究所。讨 论中专家认为,喀斯特现象不仅包括溶解,还有 搬运与沉积等过程。而且除了石灰岩外,黄土、 冰川等可溶性物质也有类似过程,也有黄土喀斯 特和冰川喀斯特之说,因此改用原来的音译。 (附有拙作介绍)
亚热带-副热带
• Subtropical zone/belt,地理界用亚热带,气象界用副热 带。几经协调无法统一。本来“冠亚”与“正副”之间差 别不大。主要困难在于气象界把“副热带高压”简称“副 高”,习用多年,改称“亚高”容易造成混乱。因此,名 委会同意“各执一词”。 • 1950年代苏联专家来华,他们把亚热带的北界推到40°N, 北京也纳入亚热带范围。中国专家对此有自己的看法,竺 可桢先生专门撰文论述中国的亚热带。现在我国包括地理 学家在内的有关专家一般同意我国东部地区分为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三者的北界大体上是秦岭-淮河、 长江和南岭。我国的热带地区主要在雷州半岛南部和海南 岛、台湾南端和云南西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