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
陈垣
1901—1902年,“学而优则仕”思想观念的转变
故居内景
革命青年(1905—1923)
革命报人
1905年全国各地纷 纷组织“拒约会”,抗议 美国拒绝废除与清政府签 订的《华工禁例》,陈垣 为广州“拒约会”负责人 之一,参与创办《时事画 报》,经常以“谦益”、 “钱罂”为笔名撰文,宣 传民族主义和民主革命思 想。1911年初,参与创办 并主编《震旦日报》及其 副刊《鸡鸣录》。
学术大师(1917—1936)
陈垣和启功
励耘教诲
1920年华北大旱,陈垣参 与筹办“北京孤儿工读园”。 1921年创办平民中学,不 收学杂费,自任校长,兼教文 史课程。 1922年以后至抗战前,历 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北 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 1929年6月任辅仁大学校 长。
学术大师(1917—1936)
援庵史学——不为乾嘉作殿军
1920年,陈垣带领樊守执等人对藏于京师图书馆的文津阁《四库全书》 作全面清点,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次全面调查研究《四库全书》。 1922年先后撰成《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先生在 研究当中,对历史学科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融会贯通地运用清代乾 嘉考据学,并对乾嘉考据的成就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进而发展了目录 学、年代学、史讳学、校勘学,开创了史源学,代表作如《二十史朔闰 表》、《中西回史日历》和《史讳举例》等。 在研究宗教史的同时,还注意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 并采用了两百种以上的有关资料,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国内 外史学界获得高度评价。
伏枥老骥(1949—1971)
政治青春
面对同辈学人的纷纷南下,陈垣坚定地留在了新中国的首都北 京。此后,他积极参政议政,为人民政府建言献策,先后当选为第 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常委,并率团参加西南地区土改运动。 1959年1月28日,79岁的陈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人 生的政治归宿。
启功和他的恩师陈垣二三事
启功和他的恩师陈垣二三事陈垣(1880.11.12—1971.6.21)。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
陈垣是广东新会人,出身药商家庭,在民主革命的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此为阵地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民国初,于1912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
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49年,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1949年后,还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启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古典文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这样一位大学者,但是他的成才之路并不平坦。
而每每在十分艰难困苦之际,总有一个人施以援手。
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所以启功由衷地称他为恩师。
启功生于1912年,字元白、元伯。
他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他的曾祖父溥良袭爵为奉国将军,他主动放弃爵位,参加科举考试,及第后官至礼部尚书。
启功的祖父毓隆也以科举入仕,官居四川学政。
启功的父亲十九岁就夭折了,启功家的花销全由祖父承担。
启功出生的时候正值清王朝灭亡,步入共和的第一年,因此启功并未受到皇家丝毫的荫庇。
启功十岁时,祖父也仙逝了,是祖父的两个学生邵从煾、唐淮源募集了2000元善款,以扶助老师的弱孙,启功和母亲、姑母一家三口的衣食才算有了着落。
启功从小由祖父和姑母启蒙,三、四岁时被送到私塾读书,五、六岁时在祖父指导下,读《论语》、《尔雅》,学诗词,习书法。
十二岁进北京汇文小学,插班读四年级,后升入汇文中学。
十五岁拜画师贾羲民学画,后又拜在吴镜汀、齐白石的门下学画,同时随戴姜福、溥心畲学中国古典文学及诗词写作。
陈垣的诗词
陈垣的诗词
陈垣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也是一位有诗才的人。
他的诗词多以忆乡、思古、抒怀为主题,风格清新淡雅,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他的诗词收录在《陈垣诗文集》、《陈垣诗文选》等书中,也有一些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和书信中。
下面是他的一首诗《忆乡》,你可以欣赏一下:
忆乡
故乡山水何时见,十年不到古冈城。
记否邻庵念佛经,石头乡里旧亲情。
春风吹绿江南岸,梅雨润湿广东田。
棠下墟期三六九,先生故里幼常游。
《陈垣诗文集》是陈垣的诗文总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共六卷。
《陈垣诗文选》是陈垣的诗文选集,由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共一卷。
《忆乡》是陈垣在1940年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陈垣
宗教史方面
• 宗教史研究 • 人们都称陈垣先生是宗教史专家,这是事实,他几乎 是没有一门宗教不研究。如佛教,回教,摩尼教等。 “古教四考”使陈垣登上史坛,走向世界,也为民国学术 史增添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光彩一笔。共有: • 《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 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 • “古教四考”陆续出版后,好评鹊起。加上稍后问世的 《元西域人华化考》、《基督教入华史略》等论著,这些 以宗教史研究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术成果,是 陈垣对民国学术的重大贡献,也是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推 陈出新,与国际汉学界接轨的不可多得的尖端成果。
校勘学
• • • 陈垣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非常注重于研究目录校勘和工具书的使用。 目录学是搞学问的门径,是掌握书目、书的内容、版本以及相关书目的 一门学问。一个人要搞学问,必须掌握目录学。 陈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熟读了《四库全书提要》与张之洞的《书目答 问》。《四库提要》对清朝搞学问的人来说,确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它对每 本书都作了介绍,对初学者帮助很大,今天也还要好好利用。张之洞《书目 答问》写于光绪元年(1875年),陈先生把这两本书读得很熟、很精,而且 也要学生好好去读。 陈先生辛亥革命后到了北京,曾花很长时间研究《四库全书》 。他写过 两本书。一是《四库书名录》 ,一是《四库撰人录》 。他研究《四库》与别 人不同,别人只是要看什么书到《四库》中去找,他却是研究《四库全书》 收编的书是如何写成的,它有哪些版本。 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由于资料特别丰富,头绪也特别多,单靠脑子记 不行,必须依靠工具书,学会利用工具书。陈先生对这方面很重视,作出不 少成绩。 陈先生发表的重要工具书是《中西回史日历》和《二十史朔闰表》 。陈 先生这两本工具书解决了中国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 历史所不可缺少的。 他为了研究元史,还编出元朝六十家文集的目录。这书稿没有印,北京 图书馆藏有抄本。他在研究《册府元龟》时,一开始就先作有关《册府元龟》 的工具书,然后再动手研究。
陈垣 校勘学释例
陈垣校勘学释例
陈垣是中国古代文献学家,也是校勘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细致研究和比较,整理出多部重要的经典文献,并进行校勘,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以下是陈垣校勘学的一个例子:
陈垣曾对《礼记》进行过校勘工作。
《礼记》是一部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包括了多个篇目和章节。
由于文化演变和手抄文献的错误复制,不同版本的《礼记》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错误。
陈垣通过对各个版本的《礼记》进行比较,准确定位并修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
他注意到不同版本中存在着篇章顺序的错位、文字重复或缺失等问题。
他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手抄文献,并与古代注释家所著的注释进行对比,以找出最准确的篇章顺序和文字。
陈垣还参考了其他古代文献和典籍,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对,以消除可能的误导和误解。
通过陈垣的努力,他修订了《礼记》的篇章顺序、删除了重复文段,并在注释中加入了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使得这部经典著作的内容更加准确和完整。
陈垣的校勘工作不仅提高了古代经典文献的可信度,也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贡献。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陈垣(1882-1971),字戢初,湖南桂阳人,中国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先知”,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陈垣的教育思想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道德教育和个性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和探讨。
陈垣强调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第一所学校,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根本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
在陈垣看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家长则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
在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提倡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他认为,家长应该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
在陈垣的教育思想中,他还提出了“为人师表”的观念,即教育者要以自己的品行和行为来感化教育他人。
他认为,孩子通过观察家长的言行举止来学习道德和品德。
如果家长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就无法对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
陈垣呼吁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做孩子的楷模和引领者,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师表”。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还包括了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的温暖港湾,要注重建立起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只有孩子在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在这一点上,陈垣提出了“恩情教育”的理念,即家庭教育要以恩爱、亲情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人格。
在这一点上,陈垣提出了一个家庭教育的理念:“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做人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的心灵和情感。
只有通过身教和心教,才能对孩子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
在陈垣的理念中,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同情心,引导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关爱他人,使孩子在心灵上得到升华和成长。
在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中,他提出了“孝敬父母”和“敬老爱幼”的观念。
简述陈垣在历史考证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简述陈垣在历史考证学方面的主要贡献陈垣是中国现代历史考证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掌握让他成为中国学者中的翘楚,他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独立思考陈垣从一开始就强调学者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认为学者不应该盲从前人的观点,而是需要自己去研究历史文献,找到其中的蛛丝马迹,透过现象看本质。
他反对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像是把文献堆积起来,机械地做比较和评论,他认为这种做法只会让人迷失于琐碎细节中,永远无法得出实际的结论。
2.推崇社会历史学陈垣提出了社会历史学这个重要的概念,社会历史学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历史、研究历史,它以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依据,通过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去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历史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史和重大事件的战史,而是由各种不同领域的历史构成,人们需要去认识和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历史,才能真正了解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
3.对汉唐文献的深入研究陈垣在汉唐文献方面拥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保存,并研究了其中的许多重要内容,他对各种汉唐文献的掌握程度是当时中国学者中最为深入的。
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历史学界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其他学者都在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重视史料形态研究陈垣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非常注重对史料形态的研究。
他认为,史料形态对于史料的产生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也体现了文化和语言的特点。
他在对古代文献进行研究时,总是先研究它们的形态特点,因为通过对史料形态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隐藏在史料中的信息。
5.倡导历史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陈垣认为,历史学应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服务。
他在多个场合强调,历史学应该着重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在社会实践方面发挥实际的作用。
他认为,历史学的探究不应该是为了孜孜不倦地挖掘过去,而是为了把握当代和未来,为人类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陈垣,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对家庭教育的思想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成果。
他主张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智慧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本文将从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的三个核心要点出发,分别为培养品德修养、智慧和实践能力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培养品德修养陈垣认为,家庭是孩子品德修养的第一课堂。
他强调,父母是孩子品德的榜样,他们的品德素质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建议家长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主张家长要尊重和爱护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培养孩子的人格独立和自尊心。
陈垣提出,家庭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使他们具备善良、宽容、正义的品德。
二、培养智慧在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培养孩子的智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初阶段,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环境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家长要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陈垣强调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他认为,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实践能力陈垣主张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他认为实践是智慧的源泉,只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他提倡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领导、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垣认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教育他们懂得感恩和奉献,锻炼他们的毅力和耐力。
他鼓励家长要将实践和劳动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智慧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陈垣
陈垣(1880.11.12—1971.6.21)。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
广东新会人,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出身药商家庭,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继之辛亥革命﹐他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
1912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
生平:1897年赴京应试不第。
1910年毕业于光华医学院。
自幼好学,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
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作等身,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陈垣从教70多年,任过46年大学校长,对广大青年学者热心传授,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
个人成就: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49年,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1949年后,还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学界评价:《元西域人华化考》公开发表之后,在中外学术界引起巨大的轰动。
蔡元培称此书为“石破天惊”之作。
1922年胡适曾断言:“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将来中国的新史学须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南方的勤学工夫。
“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1933年4月15日,伯希和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陈垣、胡适等人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
”........不幸国维死矣,鲁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是20世纪中国家庭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三个方面。
陈垣强调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人格和能力。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仅
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
在陈垣看来,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有创造力、有担
当的人。
他强调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动力和激情,并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
价值观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陈垣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他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他主张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给予他们适当
的自由和空间。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伙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以身作则,成
为孩子的模范和榜样。
陈垣还提倡家庭教育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和体验教育,让孩子通过亲
身经历和实践来学习和成长。
陈垣对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
他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
子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陈垣还提倡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
创造力。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孩子的完整人格和能力,强调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注重启发性和体验性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创造力。
这些思想对于指导家
庭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垣简介
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广东新会人。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1910年毕业于光华医学院。
一生经历中华民族大灾难和大动荡,但矢志于治学,著作宏富,成就斐然。
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陈垣与王国维齐名,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陈垣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培养了启功、柴德赓、容肇祖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学者。
现今北京师范大学东门的励耘学苑,“励耘”二字取自该校原校长陈垣的“励耘书屋生平经历少年时,陈垣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影响,曾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后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治学。
1905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继之辛亥革命,陈垣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
1912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
信仰宗教陈垣学术思想评传他曾在一段时期内信仰宗教,从1917年开始,陈垣发奋著述中国基督教史,于是有《元也里可温考》之作。
他认为﹐中国基督教初为唐代的景教,以次为元代的也里可温教、明代的天主教、清以后的耶稣教。
元亡,也里可温就绝迹于中国。
但作为宗教史来说,它又是世界宗教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这一著作不但引起中国文学界的注意,也受到国际学者和宗教史研究专家的重视。
此后,他又先后写成专著《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
在研究宗教史的同时,他还注意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并采用了两百种以上的有关资料,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国内外史学界获得高度评价。
在研究《元典章》的过程中,他曾用元刻本对校沈刻本,再以其他诸本互校,查出沈刻本中伪误﹑衍脱﹑颠倒者共一万二千多条,于是分门别类,加以分析,指出致误的原因,1931年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又名《校勘学释例》。
第四讲 陈垣
对陈垣宗教史的评价:“先生先后考释摩尼
佛教诸文,海内外学者咸已诵读而仰慕之 矣。” 西方汉学泰斗伯希和总体上对中国当代学者 的研究不太满意,而最佩服的是王国维和陈 垣。1933年4月离京前,他在车站对前来送 行的中国学者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 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鲁 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
3.谦虚。他写好文章,总是先虚心听取各方
面的意见,一般给三种人看:比自己高明的, 与自己平辈的,自己的学生。
4.勤奋。陈垣读书、做学问,都突出一个
“勤”字。他的一个学生,在外地教书,有 一次来看他,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 我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做到一个“勤”字。 他认为读书必须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这就是四勤,即勤看、勤读、勤写、勤作, 四者缺一不可。
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
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 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褊狭的结论。 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 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 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 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 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 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发表文章,他自己发表文章就很慎重。他的 学生赵光贤回忆说:先生教导我们,文章要 写,但不要轻易发表。文章写出来,放在抽 屉里,一、二年,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 年都可以,学术性文章没有时间性,多放些 时间,过后拿出看看,可以检验你的学问有 无进步。源自民国时代,学风浮躁,许多人急功近利,以
图速成。陈垣的主张也是针对民国学风而发 的。因此,他告诫学生打好基础,不乱发文 章。牟润孙后来说道:一字一句细心读一部 书,说来很平常,作考据而急功近利,希望 速成的人,多数办不到。由此看来,他的治 学态度认真而严谨。 在此风尤烈的今天,他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 神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界仍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自学成才的陈垣
自学成才的陈垣
陈垣先生是我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宗教史学家。
这个出身于药商家庭的人,竟有如此大的成就。
他是广东新会的人,1880年11、12--------1971年6.21。
1880年(清光绪六年)11月12日,陈垣出生在广东新会石头村这块土地上,它的诞生是我们广东人的骄傲。
陈垣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
陈垣先生是自学成才。
所以他自小得到的熏陶不比一般。
他无论是在学术方面与教育方面都对我国做了许多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经六十九岁。
在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曾深入研究、著作等身的基础上,他很快接受了新事物、新思想。
之后的十年间,先后写了二十多篇短文有《元西域人华化考》、《史讳举例》等文章。
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软禁,到1971年6月,饮恨以殁。
陈垣在学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陈垣先生说过一句话;陈垣回答道:“书并不都是要仔细念的。
有的是供浏览翻阅的,有的是供参考备查的,有的是需要熟读记诵的。
有的书要必求甚解,有的则可以不求甚解嘛!”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财富,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
他的勤奋好学、学术成就、爱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
但陈垣先生的高尚品质更让我们值得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坚强不屈、……这就是陈垣先生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陈垣(1896-1976),字懋夫,广东省台山县人。
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的泰斗,其家庭教育思想深受人们推崇。
陈垣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为中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陈垣认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仅是遵纪守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他提倡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勤劳、宽容、仁爱等美德,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使其成为有益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人才。
对于孩子的品德修养,陈垣提出“三性教育”理论,即性情、性智、性行三性并重。
他认为,性情教育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勇气,性智教育是培养孩子的知识、智慧和思维能力,性行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行为、品格和品德。
这种全面而系统的品德教育观念,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影响了数代人的教育思想。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除了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外,陈垣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他认为,学习能力是孩子成功的关键,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是需要从小抓起的。
他在家庭教育中鼓励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陈垣还提出了“趣味教育”理论,他认为,孩子在学习中应该保持兴趣,发展特长,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成为一种享受。
他主张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陈垣还强调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他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在家庭中得到尊重和关爱,不应该被过分干涉和操控,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在理解和尊重家庭规则的基础上,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陈垣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潜能和性格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应该被重视,并且应该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陈垣将家庭教育视为“定心”之道,他提出了“四扶养”、“三涵养”和“三熏染”等家庭教育理念,对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四扶养陈垣提出的“四扶养”是指:肢体的扶养、智力的扶养、意志的扶养和情感的扶养。
他认为,这四方面是构成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和塑造都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教导。
在肢体的扶养方面,家长应该让孩子注重身体锻炼,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在智力的扶养方面,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意志的扶养方面,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制力,让他们学会坚持和克服困难。
在情感的扶养方面,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三涵养三、三熏染陈垣提出的“三熏染”是指:父母的言传、日常的所养、街坊的所熏。
他认为,孩子在家庭中会受到父母的言传影响,所以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的日常所养也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安排,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会受到周围环境的熏染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交友圈和周围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正确选择朋友和学习交往。
陈垣 校勘学释例
陈垣校勘学释例1、什么是校勘学?校勘学是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校对、释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比较研究和校正,校勘学可以还原原始文本的真实面貌,为后人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提供准确的基础。
2、陈垣的贡献陈垣是中国古代校勘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校勘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主持校勘了许多重要的古代文献,如《诗经》、《论语》等,对这些文献的版本校勘和释例工作极为细致精准,使得这些文献的版本更加准确和可信。
3、校勘学的方法陈垣在校勘学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勘方法。
他坚持从古代文献的文字、语法、体例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文献,分析其中的差异和变异,进而找出注释错误或版本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注重研究文献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求得更准确的释例结果。
4、校勘学的意义校勘学不仅可以还原古代文献的原貌,更重要的是可以揭示古代文献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校勘学的工作,人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和特点,进而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
校勘学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垣作为中国古代校勘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古代文献版本的校勘工作,更在于他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学术自律,以及他总结出的经验丰富的校勘方法。
校勘学的意义在于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价值,为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应当继续发扬陈垣的学术精神和方法,持续推进校勘学的研究和应用。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陈垣是中国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家庭教育泰斗”。
陈垣认为,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他提倡家庭教育应该以爱和尊重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陈垣的教育思想和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陈垣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爱和尊重。
他认为,父母应该以爱心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爱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只有爱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幸福,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陈垣还主张父母要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尊严。
他认为,尊重孩子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自信心。
陈垣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他认为,品德和人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
陈垣主张父母要耐心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平,如何对待别人等。
只有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完整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陈垣提倡家庭教育要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他认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艺术、音乐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多方面才能。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垣强调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认为,父母要教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努力和奋斗。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垣目录[隐藏]人物简介生平概述学术成就人物评价著作书目相关传记生平轶事明朝陈垣人物简介生平概述学术成就人物评价著作书目相关传记生平轶事明朝陈垣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陈垣[编辑本段]人物简介陈垣:(1880—1971)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字援庵,又字圆庵。
笔名谦益、钱罂等。
广东新会人。
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
1910年毕业于光华医学院。
自幼好学﹐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
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作等身﹐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陈垣从教70多年,任过46年大学校长,对广大青年学者热心传授﹐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
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1949年后﹐还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编辑本段]生平概述陈垣,出身药商家庭。
少年时,他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影响,曾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后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治学。
1905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继之辛亥革命﹐他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
1912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
他曾在一段时期内信仰宗教,故从1917年开始,他发奋著述中国基督教史,于是有《元也里可温考》之作。
他认为﹐中国基督教初为唐代的景教﹐以次为元代的也里可温教﹑明代的天主教﹑清以后的耶稣教。
所谓“也里可温”﹐是元代基督教的总称。
元亡,也里可温就绝迹于中国。
但作为宗教史来说,它又是世界宗教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这一著作不但引起中国文学界的注意,也受到国际学者和宗教史研究专家的重视。
此后﹐他又先后写成专著《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摩尼教入中国考》(19 23) 、《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
在研究宗教史的同时,他还注意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并采用了两百种以上的有关资料,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国内外史学界获得高度评价。
在研究《元典章》的过程中,他曾用元刻本对校沈刻本,再以其他诸本互校,查出沈刻本中伪误﹑衍脱﹑颠倒者共一万二千多条,于是分门别类,加以分析,指出致误的原因,1931年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又名《校勘学释例》。
他在校勘学﹑考古学的成果还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1937)﹑《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等书。
他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述作﹐并广泛收集引用了一百种以上的古籍材料﹐写成《史讳举例》一书﹐“意欲为避讳史作一总结﹐而便考史者多一门路﹑一钥匙也”。
“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被日军侵占。
他身处危境﹐坚决与敌斗争。
在大学讲坛上﹐他讲抗清不仕的顾炎武《日知录》﹐讲表彰抗清民族英雄的全祖望《鲒埼亭集》﹐以此自励﹐亦以此勉励学生爱国。
同时﹐他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显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在八年抗战期间﹐他连续写成《南宋河北新兴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典籍概论》等宗教史论文及《通鉴胡注表微》﹐都含有讽今喻世﹑抒志表微的用意。
1948年3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经六十九岁。
在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曾深入研究﹑著作等身的基础上﹐他很快接受了新事物。
之后的十年间﹐先后写了二十多篇短文。
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软禁﹐到1971年6月﹐饮恨以殁。
1951年11月,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
毛泽东向别人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1]”[编辑本段]学术成就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
特别是他的宗教史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对已消亡的外来宗教,如火袄教、摩尼教、一赐乐业教做过专门研究;也就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的兴起和流传写过不少论著;对中国本土的道教,也撰有专书。
他的宗教史研究,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宗教史研究人们都称陈垣先生是宗教史专家,这是事实,他几乎是没有一门宗教不研究。
除了《古教四考》(《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外,他还有《回回教入中国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净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释氏疑年录》等著作。
“古教四考”使陈垣登上史坛,走向世界,也为民国学术史增添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光彩一笔。
《元也里可温教考》,1917年5月写成,曾经多次修改、印行。
也里可温是元代基督教总称。
过去以为此教资料多在海外,而本国典籍无征。
该文则专以汉文史料进行研究,除《元史》外,还利用了地方志、金石录、书画谱等60多种材料,论证了隐晦七八百年,无人能道的也里可温教。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1919年11月写成。
开封一赐乐业教即犹太教。
该教在明清时所立的三篇碑文,对其何时传至中国,说法不同。
陈垣用种种方法证明开封犹太教非宋以前所至,汉文典籍对犹太教的记载始见于《元史》,元以前无征。
文中还详细考证了该教与回教之异同、教中人物之大略、寺宇的沿革、经文的内容和源流。
《火袄教入中国考》,1922年4月撰。
火袄教又名拜火教,唐初传入中国,颇见优礼。
唐时外来宗教,除火袄教外,还有大秦、摩尼、回回三种。
回教在唐代未盛,记载尚少;其余三教,因都来自波斯,唐宋学者分辨不清,记载每有错误。
清代学者如钱大昕等也常把它们混为一谈。
此文除叙火袄教的起源、兴衰外,还将典籍上三教混同记载的错误一一指出,予以辩证。
《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年写成。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它由拜火、基督、佛教糅杂而成。
陈垣取敦煌摩尼教经卷和其它材料,考明摩尼教始于唐武周长寿二载(694年)传入中国及其历唐、宋、元、明数朝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古教四考”陆续出版后,好评鹊起。
加上稍后问世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基督教入华史略》等论著,这些以宗教史研究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术成果,是陈垣对民国学术的重大贡献,也是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推陈出新,与国际汉学界接轨的不可多得的尖端成果。
(二)校勘学研究陈垣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非常注重于研究目录校勘和工具书的使用。
目录学是搞学问的门径,是掌握书目、书的内容、版本以及相关书目的一门学问。
一个人要搞学问,必须掌握目录学。
陈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熟读了《四库全书提要》与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四库提要》对清朝搞学问的人来说,确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它对每本书都作了介绍,对初学者帮助很大,今天也还要好好利用。
张之洞《书目答问》写于光绪元年(1875年),陈先生把这两本书读得很熟、很精,而且也要学生好好去读。
陈先生辛亥革命后到了北京,曾花很长时间研究《四库全书》。
他写过两本书。
一是《四库书名录》,一是《四库撰人录》。
他研究《四库》与别人不同,别人只是要看什么书到《四库》中去找,他却是研究《四库全书》收编的书是如何写成的,它有哪些版本。
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由于资料特别丰富,头绪也特别多,单靠脑子记不行,必须依靠工具书,学会利用工具书。
陈先生对这方面很重视,作出不少成绩。
陈先生发表的重要工具书是《中西回史日历》和《二十史朔闰表》。
陈先生这两本工具书解决了中国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所不可缺少的。
陈先生编写这本书,花费很多精力,他后来有二十多年不能正常吃饭,就是因为当时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废寝忘食地算历法搞成了胃病。
陈先生还著有《史讳举例》。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的特点,每一朝有每一朝的避讳。
陈先生精心研究,总结出几种方法,弄清了在什么情况下是如何避讳的。
在该书第八卷中列出了我国历代的避讳表,每一朝避什么,如何避。
这是每一个中国史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
因为中国古书上避讳太多了,不懂它,就不懂校勘学,对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也就弄不清。
此外,他为了研究元史,还编出元朝六十家文集的目录。
这书稿没有印,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
他在研究《册府元龟》时,一开始就先作有关《册府元龟》的工具书,然后再动手研究。
(三)元史研究清朝学者研究元史的人很多,多少是看到清朝很像元朝。
康熙年间,邵远平著《元史类编》,要把元史重新改编。
乾隆间,钱大昕编撰《元史氏族表》与《元史艺文志》,对元史很有研究。
鸦片战争前后,魏源编了《元史新编》,以后,搞元史的人很多,直到清末,柯劭忞编著《新元史》,集清一代元史研究之大成。
清朝一代研究元史,是先后继续的,到后来更发展到对西北史地的研究。
陈垣先生研究元史与前人不同,他着重搜集有关元朝民族的历史与元朝宗教的历史的资料,进行研究,参考了二百多种书,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
元朝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陈先生所指的西域人主要是色目人。
他研究这些人在元朝进入中国后,如何被汉族同化了的。
陈先生撰《元西域人华化考》用力很大,他采用新的方法,集中问题,深入研究,作为旧史学家进行考证工作,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陈先生也肯定了《元史》,认为它保存了原来的材料,没有擅自改动,所以把它作为史料来看还是有用的。
当然,研究元史,不能仅靠它,还要利用元朝六十家的文集。
我们研究历史,不能只用史部的书,经部、子部、集部的著作都应加以利用。
陈先生著作目录年表第一部著作是《元也里可温教考》,虽然这是研究宗教的,但实际上也是一部元史著作。
日本研究元史的学者,对陈先生很钦佩,他们承认《元西域人华化考》、《元也里可温教考》这两本书日本人是搞不出的。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走过北京师范大学东门,有一座大厦,叫励耘学苑。
“励耘”二字取自北师大原校长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奋,著作宏富,成就斐然。
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的时期,他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与王国维齐名。
上世纪30年代以后,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
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他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74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