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广东新会人。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1910年毕业于光华医学院。

一生经历中华民族大灾难和大动荡,但矢志于治学,著作宏富,成就斐然。

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陈垣与王国维齐名,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陈垣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培养了启功、柴德赓、容肇祖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学者。

现今北京师范大学东门的励耘学苑,“励耘”二字取自该校原校长陈垣的“励耘书屋
生平经历少年时,陈垣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影响,曾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后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治学。

1905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继之辛亥革命,陈垣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

1912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

信仰宗教
陈垣学术思想评传
他曾在一段时期内信仰宗教,从1917年开始,陈垣发奋著述中国基督教史,于是有《元也里可温考》之作。

他认为﹐中国基督教初为唐代的景教,以次为元代的也里可温教、明代的天主教、清以后的耶稣教。

元亡,也里可温就绝迹于中国。

但作为宗教史来说,它又是世界宗教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这一著作不但引起中国文学界的注意,也受到国际学者和宗教史研究专家的重视。

此后,他又先后写成专著《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

在研究宗教史的同时,他还注意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并采用了两百种以上的有关资料,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国内外史学界获得高度评价。

在研究《元典章》的过程中,他曾用元刻本对校沈刻本,再以其他诸本互校,查出沈刻本中伪误﹑衍脱﹑颠倒者共一万二千多条,于是分门别类,加以分析,指出致误的原因,1931年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又名《校勘学释例》。

他在校勘学﹑考古学的成果还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1937)﹑《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等书。

他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述作,并广泛收集引用了一百种以上的古籍材料,写成《史讳举例》一书,“意欲为避讳史作一总结,而便考史者多一门路﹑一钥匙也”。

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被日军侵占。

在大学讲坛上,他讲抗清不仕的顾炎武《日知录》,讲表彰抗清民族英雄的全祖望《鲒埼亭集》,以此自励,亦以此勉励学生爱国。

同时,他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显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在八年抗战期间,他连续写成《南宋河北新兴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典籍概论》等宗教史论文及《通鉴胡注表微》,都含有讽今喻世﹑抒志表微的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经六十九岁。

在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曾深入研究﹑著作等身的基础上,他很快接受了新事物。

之后的十年间,先后写了二十多篇短文。

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软禁,到1971年6月,饮恨以殁。

北京师范大学东门,有一座大厦,叫励耘学苑。

“励耘”二字取自北师大原校长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奋,著作宏富,成就斐然。

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的时期,他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与王国维齐名。

上世纪30年代以后,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

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他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74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

他任大学校长46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桃李满天下。

他对教学极端负责,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少新课程,沿用至今。

他是一位炽烈的爱国者,青年时代就投身反帝反清斗争,一生与时俱进,1959年,以79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陈垣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广东度过的。

民国成立,1913年,他以革命报人的身份当选为国会议员,从此在北京定居,直至逝世。

2002年9月8日有两座铜像在北师大落成。

一座是孔子铜像,另一座铜像是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全身像。

陈垣的客厅、书房以及住室内,总挂些名人字画,最多的是清代学者的字,有时也挂些古代学者字迹的拓片。

客厅案头或沙发前的小桌上,也总有些字画卷册或书籍。

这些都是宾主谈话的资料,也是陈垣对后学的教材。

他用30元买了一开章学诚的手札。

在20世纪30年代,
清代学者手札墨迹,这是很高的价钱了。

陈垣将它挂在那里,备一家学者的手迹。

而有心的后学如启功,就知道老师又在办“劣书”展了。

陈垣收藏书画及清代学人手稿甚富,在辅仁大学公开展览,并印有目录一册。

书画中远如明人陈白沙(献章),近如清末陈兰甫(澧),皆岭南名家。

抗战胜利后,陈垣已10余年未购入书画,年底忽有人携来全祖望字条,爱不忍释,以廿万元购之。

抗战8年,陈垣坚持不与敌伪合作,潜心著述,以全祖望等明末遗民爱国情操相砥砺,并笺注《鲒埼亭集》。

所以陈垣致友人信中说:“亦所谓还心愿也。


陈垣善行书,如启功先生所言:“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

”每下笔时,都提防着别人收藏装裱似的。

在名人字画上题跋,看上去行云流水,潇洒自然。

其实都是精打细算过的,行款位置,都安排恰当合适才肯下笔。

陈垣写信,喜用花笺,给人写扇面,好写自己作的小条笔记、小考证。

先数好扇骨行格,再算好文词字数,哪行长,哪行短,写到最后,不多不少,加上年月款识、印章,天衣无缝。

1972年他的老友汪宗衍将所藏陈垣手书,自1933年始,历时40余年,精选出30余通论学函札,影印成册,名《陈援庵先生论学手简》,香港于今书屋刊行。

这是目前刊印的惟一一部陈垣的手迹集。

字体飘逸潇洒,俊秀精美,一气呵成,疏朗有致,实为书法珍品。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读书,有个“三分类”的方法。

少年时的陈垣,有次偶然得到了清代学者张之洞写的《书目答问》一书。

打开一看,发现这本书开列了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典籍,并作了鉴别,为读者介绍了学习的门径。

陈垣十分高兴,连忙按照书目购买了大量书籍。

有人问他:“你买了这么多书能念得完吗?”陈垣回答道:“书并不都是要仔细念的。

有的是供浏览翻阅的,有的是供参考备查的,有的是需要熟读记诵的。

有的书要必求甚解,有的则可以不求甚解嘛!”原来,陈垣根据书的内容和用途,把要读的书分成了三类:即一般浏览、仔细浏览和熟读记诵。

有的一两天就翻过去了,有的要读上个把星期,有的则需翻来复去地背诵。

这种“三分类”法,使陈垣读书避免了“一刀切”、平均投入精力的毛病。

他读的书比一般人多,精读的书比一般人深。

直到老年,一些历代的名篇他仍然能够背诵出来,90岁时,还能把骆宾王的《讨武后檄》从头到尾背得一字不差。

许多基本史料,他不用翻检原文即能引用,给治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基本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北京平民中学是20世纪20年代为收容灾民所置办。

1920年华北大旱,赤地千里。

农民大量逃进北京,携儿带女,流落街头,很多孤儿无家可归,缺衣少食。

陈垣看到这种惨状,便与朋友们商议,创办一所孤儿院,收容孤儿,定名为“北京孤儿工读园”,陈垣任园长,并负责教务。

孤儿们入园后,上午学文化,下午分别学习技术,设有印刷、装订、刻版、木工、铁工、缝纫、刺绣等组,按年龄大小参加各组学艺,半工半读。

园中免费供应食宿,不收任何费用。

陈垣为该园撰写了这副对联,悬挂校门,作为师生做人的准则。

孤儿们学文化,学技艺,掌握劳动本领,离园后可找到工作,自食其力。

同年9月,陈垣又与友人创办“平民中学”(今北京市第41中学前身)。

除招收小学毕业生外,大部分是灾区青年。

校中免学杂费,清寒学生有补助。

陈垣任校长,并讲授国文和中国文学史等课程。

刘乃和《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垣生平及其故居》(北京市西城区政协《西城名人故居》1997年12月第1版,P.57)
1933年,溥良的门生、曾任教育总长的傅增湘把启功推荐给了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

启功拿了自己的几篇文章和一幅画作,去拜见陈垣先生。

陈垣认为“写作俱佳”。

他对启功说:“我的叔叔简墀和你的祖父溥良,是同年的翰林,这样说起来,我们还是世交呢!”陈垣当即把启功安排在辅仁中学担任教员,他当时称启功为“小孩”。

启功非常感激陈垣的知遇之恩,备课认真,很得好评。

然而没隔多久分管附中的教育学院院长发现启功连中学也没有毕业,认为他资历不行,把启功解聘了。

陈垣先生得知此事后,又把启功召回,把他安排到辅仁大学美术系担任助教。

启功在美术系教一些绘画知识,如题款、落款、钤印等。

也真凑巧,分管美术系的还是那个教育学院的院长,他仍然以学历不够格而将启功辞退
1938年9月,陈垣再次伸出援手。

在辅仁大学秋季开学时,他对启功说:“你就回辅仁跟我教大一年级的国文课吧”。

这是启功第三次到辅仁。

这次启功破格当上了大学的教师。

启功并没有辜负陈垣校长的期望,他教授过《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历代文选》等课程,由于他学识渊博,深入浅出,颇受学生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陈垣被任命为校长。

1956年香港著名画家叶恭绰和陈半汀提议组建北京中国画院,叶恭绰先生有意招揽一批中青年画家,启功被邀请并参加筹备工作。

启功对叶先生说:“陈垣先生的知遇之恩,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他活着一天,我就不会离开师大!”后来陈垣得知此事,对启功说:“要不这样吧,北师大这边你不要离开,以后你可以抽半天时间去画院,就算是帮了叶先生的忙吧。

”就这样,启功两边跑,他在画院帮助叶先生起草各种公文报告,编辑《中国画》杂志。

启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古典文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这样一位大学者,但是他的成才之路并不平坦。

而每每在十分艰难困苦之际,总有一个人施以援手。

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所以启功由衷地称他为“恩师”。

卫星设计
工业园标识设计
显示器设计
多功能照明灯
台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