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合集下载

敦煌文研究的新进展:《敦煌文研究与校注》评介

敦煌文研究的新进展:《敦煌文研究与校注》评介

敦煌文研究的新进展:《敦煌文研究与校注》评介作者:辜天平张新朋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5期摘要:《敦煌文研究与校注》本之“敦煌文”特性,类仿《文选》,又参以《古文辞类纂》,系统整理了表、启、书信等十二类文体,并考其源流,彰其体征,举例释类,甚为精审,为敦煌文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敦煌文研究与校注;敦煌文学;书评回顾百年敦煌文学研究历程,自王国维、郑振铎、王重民、任半塘、周绍良等先生以来,比较侧重敦煌曲子词、变文、歌词研究;改革开放至今,在敦煌诗歌、辞赋、小说等研究方面,又涌现了项楚、张锡厚、颜延亮等名家,并取得深入拓展。

而对于大量散存号称难治的“敦煌文”,却缺乏系统、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尤其缺乏能扛鼎的学术专著。

由武汉大学钟书林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张磊副教授联袂撰写《敦煌文研究与校注》则是第一部首次致力于整理与研究“敦煌文”的专著。

该成果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时获得多位匿名评审专家的好评,专家们认为该成果从选题到完成,“具有填补敦煌文学之研究空白的重大学术意义”。

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我们全景式地认识敦煌文之价值,于敦煌文学研究亦大有裨益,诚为研究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文学不可或缺之书。

钟书林先生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敦煌文献等。

曾出版《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研究》《范晔之人格与风格》《后汉书文学初探》《隐士的深度:陶渊明新探》《陶渊明研究学术档案》《论语研读十二讲》《士与文学》等著作。

张磊先生为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学、汉语史,出版了以《〈新撰字镜〉研究》为代表的学术专著及学术论文多篇。

这次协力,二位以敦煌文为核心,从文学、文体、语言、历史民俗、文献等多个方面对敦煌文作品进行研究,全面深入,厥功甚伟。

《敦煌文研究与校注》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出版。

该书本文844页,130多万字,皇皇巨著,合敦煌文之研究与校注为一,结构严整,蒐罗美富,甚为可观。

《陈垣全集》目录

《陈垣全集》目录

《陈垣全集》目录
第一册早年文
第二册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元西域人华化考、宗教史论文
第三册四库书目考异
第四册中西回史日历(上)
第五册中西回史日历(下)
第六册二十史朔闰表
第七册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吴渔山年谱、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历史文献学论文杂著
第八册敦煌劫余录(上)
第九册敦煌劫余录(下)
第十册元典章校补
第十一册元秘史音译类纂(上)
第十二册元秘史音译类纂(下)、元秘史校记、元秘史译音用字考
第十三册廿二史札记批注、廿二史札记考正
第十四册日知录校注(上)
第十五册日知录校注(中)
第十六册日知录校注(下)
第十七册释氏疑年录、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第十八册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第十九册鮚崎亭集批注(上)
第二十册鮚崎亭集批注(下)
第二十一册通鉴胡注表微
第二十二册文稿、批注本、教材、诗稿、解放后重要讲话文章
第二十三册书信。

陈寅恪的序文

陈寅恪的序文

陈寅恪的序文张旭东陈寅恪先生一生为他人作序共十四篇。

陈先生学术以外的文字极少,仅《寒柳堂记梦稿》几篇而已,为他人作序,成为自己思想表达的方式。

这些序引往往不严守本书而逸于书外,其所论荦荦大者,又无不与本书关合,既不离学术本身,又呈现思想的张力和精神的力量。

晚辈唐突,称之为‚书外之序‛。

一九四二年作《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因故不能用,杨氏请求移作《积微居金文说》序,可以见出这个特点。

而余嘉锡、沈兼士序,密关本书,则恐不能作如此变动。

一九五二年杨氏《丛稿》与《续稿》合并,余、沈二位细密而谈者得以保留,陈先生之序被指为‚立场有问题‛而被拆去,陈氏言‚贱名不得附尊作以传,诚为不幸;然拙序语意迂腐,将来恐有累大著,今删去之,亦未始非不幸也‛,拆去缘由又全在‚书外‛二字。

一九三四年,陈寅恪受王静安之弟王哲安先生嘱托,以晚辈身份为年长十三岁的王静安《遗书》作序,对静安先生评价平正不颇,三点归纳成为不刊之论。

而于序尾言:‚寅恪以谓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

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

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

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同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

‛所言之意不甚明,却似有‚奇哀遗恨‛溢于言表。

太史公作《屈原贾谊列传》,后人就有‚此非二人之传,乃三人之传也‛的感叹,今观陈先生此序,亦如是。

一九三九年所作《刘叔雅庄子补正序》将‚今日治先秦子史之学著书名世者‛比作金圣叹注水浒,改窜旧文,多任己意;而刘文典著《庄子补正》‚虽能确证其有所脱,然无书本可依者则不之补;虽能确证其有所误,然不详其所以致误之由者则不之正‛,‚可谓天下之至慎‛。

却明明有赞刘氏‚能守旧义‛之意。

到了一九四二年终于写出《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成为绝世雄文。

其云: 昔晋永嘉之乱,支愍度始欲过江,欲一伧道人为侣。

谋曰,用旧意往江东,恐不办得食,便共立心无义。

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讲义积年。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冶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着,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吾国学者,其选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涵括至广,散佚至众,迄无详备之目录,不易检核其内容,学者纵欲有所致力,而凭籍未由也。

新会陈援庵先生垣,往岁尝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经,以考证宗教史。

其书精博,世皆读而知之矣。

今复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请,就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八千余轴,分别部居。

稽覈同异,编为目录,号曰敦煌劫余录。

诚治敦煌学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书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垂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

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请举数例以明之。

摩尼教经之外,如八婆罗夷经所载吐蕃乞里提足赞普之诏书,姓氏录所载贞观时诸郡著胜等,有关于唐代史事者也。

佛说禅门经,马鸣菩萨圆明论等,有关于佛教教义者也。

佛本行集经演义,维摩诘经菩萨品演义,八相成道变,地狱变等,有关于小说文学史者也。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等,有关于佛教故事者也。

维摩诘经颂,唐睿宗玄宗赞文等,有关于唐代诗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说诸经杂缘喻田由记中弥勒之对音,可与中亚发见之古文互证。

六朝旧译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龙树论,不见于日本石山寺写本龙树五明论中,当是旧译别本之佚文。

敦煌劫馀录序

敦煌劫馀录序

敦煌劫余序一陈寅恪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治学之士,得预於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吾国学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

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涵括至广,散佚至众,迄无详备之目录,不易检核其内容,学者纵欲有所致力,而凭籍未由也。

新会陈援庵先生垣,往岁尝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经,以考证宗教史。

其书精博,世皆读而知之矣。

今复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请,就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八千余轴,分别部居。

稽核同异,编为目录,号曰《敦煌劫余录》。

诚治敦煌学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书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於异国,即秘藏於私家。

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垂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繋於学术之轻重者在。

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请举数例以明之。

摩尼教经之外,如《八婆罗夷经》所载吐蕃乞裏提足赞普之诏书,姓氏录所载贞观时诸郡著姓等,有关於唐代史事者也。

佛说禅门经,马鸣菩萨圆明论等,有关於佛教教义者也。

佛本行集经演义,维摩诘经菩萨品演义,八相成道变,地狱变等,有关於小说文学史者也。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等,有关於佛教故事者也。

维摩诘经颂,唐睿宗玄宗赞文等,有关於唐代诗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说诸经杂缘喻田由记中弥勒之对音,可与中亚发见之古文互证。

六朝旧译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龙树论,不见於日本石山寺写本龙树五明论中,当是旧译别本之佚文。

二十世纪前半期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述评——以学者任教期间的活动为中心

二十世纪前半期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述评——以学者任教期间的活动为中心

期 , 们 在 敦 煌 文献 、 煌 考 古 、 煌 史 地 等 方 面卓 越 的研 究 及 教 学成 就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的敦 煌 学教 学 打 下 了 良 他 敦 敦 为
好的基础 。
关 键 词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敦 煌 学 教 学 史
10 90年 , 煌 莫 高窟 藏 经 洞 被 发 现 , 接 催 生 敦 直
布及 敦 煌学 起 步 、 展 、 渐走 向成熟 的历 史 时期 。 发 逐
了一 门学科——敦煌学 。至今 , 敦煌学研究历经 了
百 年 沧 桑 , 过 了整 整一 个 世 纪 的历 程 。上 世 纪三 走
敦煌 学 作 为世 界 学术 新 潮 流 而长 盛 不衰 , 本 原 因 根 在 于新 材料 的不 断刊 布与 发现 。 北 师 范大 学作 为 西
而 不 断更 改 。有 北 京高 等 师范 学 校 (92年 起 )国 11 、 立 北 平 师 范 大学 (9 3年 起 )西安 l 12 、 临时大 学 (97 13
年 起 ) 国立 西 北 联 合 大 学 ( 9 8年 起 ) 国立 西 北 、 13 、
垣专为京师 图书馆所藏敦煌经卷所做的 目录。 9 1 12 年和 12 年 , 9 8 陈垣先生两次出任京师图书馆馆 长 , 对 馆 藏敦 煌 经卷 非 常关 注 。他将 文 书 按 部排 比 , 略 仿北宋赵 明诚 《 金石 录》 体式 , 每轴著其原号 、 起止 、 纸数 、 行数及内容 , 最终完成《 敦煌劫余录》 胡适称 。 “ 考 订 之详 , 查 之 便 利 , 其 检 已远 在 巴 黎 、 敦 诸 目 伦

10 9 2年 ,西 北 师 范 大学 发 端 于具 有 “ 族 血 贵 统 ” 京 师大 学 堂 之 师 范 馆 , 今 也 走 过 了整 整 一 的 至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质量检测(1)(含答案)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质量检测(1)(含答案)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质量检测(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

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

他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

1981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拟成立相关研究机构。

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

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煌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

早在1956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

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

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则敦煌一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料。

扩大到全个河西,全个西域,乃至中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姜亮夫先生所定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新疆、中亚地区的历史及出土的文物。

在1983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了《敦煌学规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

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卷子算作‘学’。

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

敦煌劫馀录序 繁体竖版本

敦煌劫馀录序   繁体竖版本

敦煌劫餘录序陳寅恪(《歷史語言研究集刊》1930年第1本)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

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者〄謂之預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

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

自發見以來〄二十餘年間〄東起日本〄西迄法英〄諸國學人〄各就其治學範圍〄先後鹹有所貢獻。

吾國學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學著作之林者〄僅三數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國境內〄所出經典〄又以中文為多〄吾國敦煌學著作〄較之他國轉獨少者〄固因國人治學〄罕具通識。

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經典〄涵括至廣〄散佚至眾〄迄無詳備之目錄〄不易檢核其內容〄學者縱欲有所致力〄而憑籍未由也。

新會陳援庵先生垣〄往歲嘗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經〄以考證宗教史。

其書精博〄世皆讀而知之矣。

今複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請〄就北平圖書館所藏敦煌寫本八千餘軸〄分別部居。

稽覈同異〄編為目錄〄號曰《敦煌劫餘錄》。

誠治敦煌學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書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其發見之佳品〄不流入於異國〄即秘藏於私家。

茲國有之八千余軸〄蓋當時垂棄之剩餘〄精華已去〄糟粕空存〄則此殘篇故紙〄未必實有繋於學術之輕重者在。

今日之編斯錄也〄不過聊以寄其憤慨之思耳〃是說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請舉數例以明之。

摩尼教經之外〄如《八婆羅夷經》所載吐蕃乞裏提足贊普之詔書〄姓氏錄所載貞觀時諸郡著姓等〄有關於唐代史事者也。

佛說禪門經〄馬鳴菩薩圓明論等〄有關於佛教教義者也。

佛本行集經演義〄維摩詰經菩薩品演義〄八相成道變〄地獄變等〄有關於小說文學史者也。

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等〄有關於佛教故事者也。

維摩詰經頌〄唐睿宗玄宗贊文等〄有關於唐代詩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說諸經雜緣喻田由記中彌勒之對音〄可與中亞發見之古文互證。

六朝舊譯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龍樹論〄不見於日本石山寺寫本龍樹五明論中〄當是舊譯別本之佚文。

“国家的国宝”陈垣:参加曹锟贿选是一生的污点

“国家的国宝”陈垣:参加曹锟贿选是一生的污点

[键入文字]“国家的国宝”陈垣:参加曹锟贿选是一生的污点11 月12 日,亚运会开幕当天,也是中国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诞辰130 周年纪念日。

11 月21 日,国内数十位在陈垣研究、史学研究方面卓有实绩的专家学者齐集中山大学,追忆研讨这位广东籍学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的学术贡献。

陈垣先生的长子陈乐素、嫡孙陈智超先生也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新会陈氏祖孙三代均在史学领域内蔚为大家,是20 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智超先生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一、应该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羊城晚报:陈垣先生有一个重要观点,即应该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

这句话是他在什么环境下讲的?他做过哪些努力?陈智超:这话他不止讲过一次,并不是一句即兴或者偶尔的话。

最早应该是1921 年,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会议上。

他当时的学生郑天挺回忆,陈老师(援庵)说:现在中外学者谈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西京(即日本京都)如何,没有提中国的。

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夺回北京!羊城晚报:他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过这个观点。

陈智超:1929 年,陈垣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兼任过一段时间历史系主任。

他的学生柴德赓回忆说:援庵老师深以中国史学不发达为憾,常说日本史学家寄一本新著作来,无异一炮打到我的书桌上。

1931 年9 月14 日,胡适在日记里提到:陈垣问我,汉学正统这时候在西京,还是在巴黎呢?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个人就相对叹息,希望在十年之后,把汉学中心夺回到北京。

羊城晚报: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有这样想法的不止陈垣先生一位。

陈智超:对,包括胡适、傅斯年、陈寅恪等诸位先生,都深以为憾,并且有紧迫1。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解疑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解疑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解疑
孙玉蓉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据俞泽箴的遗作<日记>手稿,陈垣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所说的"尽阅馆中所藏,日以百轴为度,凡三越月,而八千轴毕"是他以馆长的身份,给京师图书馆"写经室"布置的任务,并非他自己亲历亲为.同时,陈垣派人录副结集<敦煌劫余录>的时间最早应该是1925年秋冬时节,而绝非他所说的1924年.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孙玉蓉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题记校补——《斯坦因劫经录》部分 [J], 朱瑶
2.玉帛之路上的敦煌r——序冯玉雷、赵录旺《敦煌文化的现代书写》 [J], 叶舒宪
3.敦煌参观余录 [J], 蔡宝来
4.简评《敦煌劫余录》和《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J], 白化文
5.陈垣敦煌劫馀录序 [J], 陈寅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冶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着,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吾国学者,其选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涵括至广,散佚至众,迄无详备之目录,不易检核其内容,学者纵欲有所致力,而凭籍未由也。

新会陈援庵先生垣,往岁尝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经,以考证宗教史。

其书精博,世皆读而知之矣。

今复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请,就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八千余轴,分别部居。

稽覈同异,编为目录,号曰敦煌劫余录。

诚治敦煌学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书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垂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

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请举数例以明之。

摩尼教经之外,如八婆罗夷经所载吐蕃乞里提足赞普之诏书,姓氏录所载贞观时诸郡著胜等,有关于唐代史事者也。

佛说禅门经,马鸣菩萨圆明论等,有关于佛教教义者也。

佛本行集经演义,维摩诘经菩萨品演义,八相成道变,地狱变等,有关于小说文学史者也。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等,有关于佛教故事者也。

维摩诘经颂,唐睿宗玄宗赞文等,有关于唐代诗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说诸经杂缘喻田由记中弥勒之对音,可与中亚发见之古文互证。

六朝旧译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龙树论,不见于日本石山寺写本龙树五明论中,当是旧译别本之佚文。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冶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着,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吾国学者,其选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涵括至广,散佚至众,迄无详备之目录,不易检核其内容,学者纵欲有所致力,而凭籍未由也。

新会陈援庵先生垣,往岁尝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经,以考证宗教史。

其书精博,世皆读而知之矣。

今复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请,就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八千余轴,分别部居。

稽覈同异,编为目录,号曰敦煌劫余录。

诚治敦煌学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书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垂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

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请举数例以明之。

摩尼教经之外,如八婆罗夷经所载吐蕃乞里提足赞普之诏书,姓氏录所载贞观时诸郡著胜等,有关于唐代史事者也。

佛说禅门经,马鸣菩萨圆明论等,有关于佛教教义者也。

佛本行集经演义,维摩诘经菩萨品演义,八相成道变,地狱变等,有关于小说文学史者也。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等,有关于佛教故事者也。

维摩诘经颂,唐睿宗玄宗赞文等,有关于唐代诗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说诸经杂缘喻田由记中弥勒之对音,可与中亚发见之古文互证。

六朝旧译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龙树论,不见于日本石山寺写本龙树五明论中,当是旧译别本之佚文。

陈垣敦煌劫馀录序

陈垣敦煌劫馀录序

集 翘演 羲 推 摩韶 握菩 随 品 演 羲 八 相成道 燮 地 狱 燮等 有阴般 小 貌文 擎史 者也
, 。 , , 。
敦 煌 擎 者 今 日世 界 擎 衔 之 新 潮 流 也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佛 靓孝 顺子 修
, ,
自登 兑 以 来 二 十除 年 简 束起 日本 西 迄 法 英
藉圃 擎 人 各 就 其 治 擎 簌 圃 先 役 咸 有 所 贡 献
隙垣 敦 煌劫 除缘 序
陈垣 敦 煌劫除缘序
谏 寅洛

一 峙 代 之 擎 衔 必 有 其 新材 料 舆 新 简题
, ,
,


例以 明 之
,

摩尼 教挫 之 外 如 八婆 雁 夷 握所 载吐
, 。
,
用 此材 料 以 研 求 简 题 具 叮 焉 此峙 代 李衔 之 新 潮
蕃乞里 提足 簧 普 之 韶 害 姓氏 缘 所 载真毓 峙 藉 郡
,
,
行 成佛 翘 首 雁比 丘 晃 月 光 童 子 翘 等 有 朋船 佛
教 故事者 也 推 摩 韶翘 颂 唐 睿 宗 玄 宗 簧 文 等
。 ,

吾 圃 擎 者 其 撰 述 得 列 砂世 界 敦 煌 李 著 作 之 林
有 朋般唐 代 爵歌 之 佚 文 者 也
文 互覆
。 ,
其它 如 佛 貌藉 翘

者 谨 三敷 人 而 已
去 糟粕 空存 则此 残 篇故抵 未必 寅 有系 砂 鬃衔
之 袒 重 者在

襄 准世界 之 擎 衔砂 将来 斯则 寅 悟受 命 辍祠 所 不
今 日之 骗 斯缘 也 不 遇 聊 以 寄 其 嗜

敦煌劫馀录序

敦煌劫馀录序

敦煌劫餘录序陳寅恪(《歷史語言研究集刊》1930年第1本)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

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者,謂之預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

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

自發見以來,二十餘年間,東起日本,西迄法英,諸國學人,各就其治學範圍,先後鹹有所貢獻。

吾國學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學著作之林者,僅三數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國境內,所出經典,又以中文為多,吾國敦煌學著作,較之他國轉獨少者,固因國人治學,罕具通識。

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經典,涵括至廣,散佚至眾,迄無詳備之目錄,不易檢核其內容,學者縱欲有所致力,而憑籍未由也。

新會陳援庵先生垣,往歲嘗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經,以考證宗教史。

其書精博,世皆讀而知之矣。

今複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請,就北平圖書館所藏敦煌寫本八千餘軸,分別部居。

稽覈同異,編為目錄,號曰《敦煌劫餘錄》。

誠治敦煌學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書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其發見之佳品,不流入於異國,即秘藏於私家。

茲國有之八千余軸,蓋當時垂棄之剩餘,精華已去,糟粕空存,則此殘篇故紙,未必實有繋於學術之輕重者在。

今日之編斯錄也,不過聊以寄其憤慨之思耳!是說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請舉數例以明之。

摩尼教經之外,如《八婆羅夷經》所載吐蕃乞裏提足贊普之詔書,姓氏錄所載貞觀時諸郡著姓等,有關於唐代史事者也。

佛說禪門經,馬鳴菩薩圓明論等,有關於佛教教義者也。

佛本行集經演義,維摩詰經菩薩品演義,八相成道變,地獄變等,有關於小說文學史者也。

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等,有關於佛教故事者也。

維摩詰經頌,唐睿宗玄宗贊文等,有關於唐代詩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說諸經雜緣喻田由記中彌勒之對音,可與中亞發見之古文互證。

六朝舊譯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龍樹論,不見於日本石山寺寫本龍樹五明論中,當是舊譯別本之佚文。

陈垣敦煌劫馀录序

陈垣敦煌劫馀录序

陈垣敦煌劫馀录序
陈寅恪
【期刊名称】《中国文化》
【年(卷),期】2001(0)Z1
【总页数】1页(P45-45)
【关键词】敦煌学;敦煌写本;摩尼教;维摩诘;历史语言研究所;世界学术;月光童子;唐代诗歌;学术史;图书馆
【作者】陈寅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题记校补——《斯坦因劫经录》部分 [J], 朱瑶
2.玉帛之路上的敦煌r——序冯玉雷、赵录旺《敦煌文化的现代书写》 [J], 叶舒宪
3.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解疑 [J], 孙玉蓉
4.敦煌两件《本草经集注·序录》相关文书互勘举隅 [J], 于业礼;段逸山
5.简评《敦煌劫余录》和《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J], 白化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寅恪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冶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着,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

吾国学者,其选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

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涵括至广,散佚至众,迄无详备之目录,不易检核其内容,学者纵欲有所致力,而凭籍未由也。

新会陈援庵先生垣,往岁尝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经,以考证宗教史。

其书精博,世皆读而知之矣。

今复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请,就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八千余轴,分别部居。

稽覈同异,编为目录,号曰敦煌劫余录。

诚治敦煌学者,不可缺之工具也。

书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垂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

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请举数例以明之。

摩尼教经之外,如八婆罗夷经所载吐蕃乞里提足赞普之诏书,姓氏录所载贞观时诸郡著胜等,有关于唐代史事者也。

佛说禅门经,马鸣菩萨圆明论等,有关于佛教教义者也。

佛本行集经演义,维摩诘经菩萨品演义,八相成道变,地狱变等,有关于小说文学史者也。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等,有关于佛教故事者也。

维摩诘经颂,唐睿宗玄宗赞文等,有关于唐代诗歌之佚文者也。

其他如佛说诸经杂缘喻田由记中弥勒之对音,可与中亚发见之古文互证。

六朝旧译之原名,藉此推知。

破昏怠法所引龙树论,不见于日本石山寺写本龙树五明论中,当是旧译别本之佚文。

唐蕃翻经大德法成辛酉年(当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出麦与人抄录经典,及周广顺八年道宗往西天取经,诸纸背题记等,皆有关于学术之考证者也。

但此仅就寅恪所曾读者而言,共为数尚不及全部写本百分之一,而世所未见之奇书佚籍已若是之众,倘综合并世所存敦煌写本,取质量二者相与互较,而平均通计之,则吾国有之八千余轴,比于异国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让焉。

今后斯录既出,国人获兹凭籍,宜益能取用材料以研求问题,勉作敦煌学之预流。

庶几内可以不负此历劫仅存之国宝,外有以襄进世界之学术于将来,斯则寅恪受命缀词所不胜大愿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