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盛世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西夏是怎样的王朝?成吉思汗为何要六征西夏

历史趣谈西夏是怎样的王朝?成吉思汗为何要六征西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夏是怎样的王朝?成吉思汗为何要六征西夏导语: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死相关的联系...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死相关的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摧毁了西夏王国,他自己却在6次征讨西夏、即将大获全胜之时,于归程中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

那么,西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封建王朝?成吉思汗为何要六征西夏?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西夏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

如果从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陕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权算起,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亡为止,西夏王国曾有347年的悠久历史;如果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也有189年的历史。

党项族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党项族原来居住在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区,占据的区域“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邻吐浑,有地三千余里”。

他们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过着“不知嫁穑,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唐朝初年,逐渐向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迁徒。

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一带的党项族平夏部,参加了唐朝对黄巢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其酋长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爵号夏国公。

从此以后,逐渐形成生活常识分享。

西夏王陵西夏王朝的历史见证

西夏王陵西夏王朝的历史见证

西夏王陵西夏王朝的历史见证西夏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格局,还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夏王陵则是西夏王朝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王朝的兴衰和统治者的功绩,同时也展示了西夏文化的魅力。

一、西夏王朝的兴起与发展西夏王朝于1038年由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定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市)。

这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奠定了中国北方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西夏王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11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当时其国土辽阔,统治范围东抵黄河,西至河西走廊,南达秦岭,北临贺兰山。

王朝实行封建制度,党项族贵族成为统治阶层,他们积极吸收汉族文化,推动了西夏文化的繁荣。

二、西夏王陵的建造与规模西夏王陵作为西夏王朝统治者的陵墓,承载着王朝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

西夏王陵的建造规模庞大,以兴庆为中心,分布于宁夏、甘肃一带。

在兴庆有西夏王陵群,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元昊的陵墓。

据记录,这座陵墓规模宏大,包括殿堂、祭祀场所和陪葬房等建筑,同时还有石雕、壁画等丰富的装饰。

这些陵墓的建造体现了西夏王朝统治者的权势与威严,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墓葬礼仪和艺术的重视。

其他西夏王陵也多为土墩状,不仅留存了陵墓遗址,还保存了丰富的陪葬品。

这些陪葬品中包括金银器物、玉器、陶瓷等,不仅体现了王朝统治者的丰富生活,也展示了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西夏王陵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西夏王陵不仅是西夏王朝兴衰历史的见证,也是了解王朝政治、文化与艺术的窗口。

通过研究这些陵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西夏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西夏王陵还是了解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些陵墓所蕴含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西夏王朝历史、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然而,由于历史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部分西夏王陵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因此,保护和研究西夏王陵显得尤为重要。

西夏王朝的发展与强盛

西夏王朝的发展与强盛

西夏王朝的发展与强盛来自:小袤 >《西夏》西夏王朝的发展与强盛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

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

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

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

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

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

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朝。

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

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

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

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

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

这样,李元昊便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甘肃张掖)、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等数州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中国古代西夏时期的兴盛与消亡

中国古代西夏时期的兴盛与消亡

中国古代西夏时期的兴盛与消亡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夏王朝是一个独特而又神秘的存在。

西夏王朝的兴盛与消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兴衰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运转折。

在这个充满传奇的历史时期,西夏王朝经历了繁荣与辉煌,也饱受战乱与灭亡的痛苦。

西夏王朝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当时的西夏地区是一个由西夏族人居住的边远地区。

在那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而西夏地区却相对稳定。

西夏的创始人李元昊,利用这个时机,成功地将西夏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了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的建立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是李元昊的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体现。

在西夏王朝的兴盛时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政权,还是一个具有独立国家地位的王朝。

西夏王朝的领土辽阔,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西夏王朝的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官僚制度,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同时,西夏王朝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修建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

西夏王朝的文化与艺术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西夏王朝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西夏王朝的后期,它面临着来自北方的辽、金等强大的敌人的威胁。

尽管西夏王朝曾经多次抵御住了来自北方的侵略,但是这些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西夏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

此外,西夏王朝在外交上也犯下了一些错误,与南宋王朝陷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

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西夏王朝的覆灭。

西夏王朝的消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公元1227年,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儿子们继承了他的帝位,并继续扩张蒙古帝国的疆域。

蒙古帝国的崛起对西夏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235年,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全面进攻,西夏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之后,西夏王朝最终在1227年被蒙古帝国所灭亡。

西夏王朝的消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灭亡,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运转折。

西夏王国的历史与影响

西夏王国的历史与影响

西夏王国的历史与影响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小国,西夏王国虽然历史不长,却留下了不少的历史痕迹和影响。

它的历史上演绎了不少精彩的故事,其中的文化和艺术也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一、西夏王国的成立和繁荣西夏王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唐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北方少数民族举兵反叛,其中包括回鹘、吐蕃、党项和後突厥。

党项作为唐朝的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也跟随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反唐。

之后党项族人在两宋时期称雄西北,建立起了西夏王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壮大,西夏王国开始走向繁荣时期。

此时并不需要像唐朝时期那么规定化、官僚化和等级制度化。

他们完全可以按着自己的习惯和民族文化生活和治理,遵循的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治理方式。

因此一直都保持着较好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二、西夏王国的文化和艺术西夏王国的文化和艺术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

在西夏王国时期,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其中以壁画艺术最为著名。

在西夏诸多石窟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水城石窟,也被誉为民族之窟。

传统的壁画艺术在墙壁上表现儒释道、山水、佛教和红白喜事等。

黑水城石窟中的壁画,是晚期壁画艺术的代表作,它展现了多个宗教题材,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呈现出充满了浓郁的西北民族文化特色。

同时,西夏王国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其中最知名的是被称为“阳关大双环”的银造戒指,它是西夏时期金银珠宝的代表之一。

这种大银戒指是西夏王的玉玺,也是一种标志着贵族身份的装饰品。

戒指上绘有十二生肖图案,这在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此外,西夏王国的历史还涉及到了科学技术和地理知识等方面的领域。

例如,在地理方面,西夏王国的沙漠道路工程不仅在唐代、宋代等较早的时期就有了痕迹,而且在西夏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改善。

这些道路不仅贯穿了西夏王国境内,而且一直到了大西北地区。

三、西夏王国的影响西夏王国虽然在历史上不长,但其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西夏王国的军事文化和战略思想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国古代的西夏

中国古代的西夏

中国古代的西夏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世袭国家和民族,其中一个重要的国家就是西夏。

西夏又称为夏国,是唐朝末年的一个独立政权。

它位于今天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辖地广大,国力强盛。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西夏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其起源、疆域、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

一、起源与疆域西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的吐蕃地区开始出现了强大的族群,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政权。

公元1038年,吐蕃的部族统一了各部落,并正式建立起国号西夏。

西夏的疆域非常广大,主要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区。

二、政治制度西夏朝廷采取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君王”。

君王拥有极高的权力,掌握着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权力。

除了君王之外,西夏还设立了宰相、尚书等官职,辅助君王进行国家治理。

在政治上,西夏受到了唐朝和宋朝的影响,吸收了中原王朝的一些制度和文化。

三、经济发展西夏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人们种植小麦、黄豆、马铃薯等作物,养殖牛、羊等家畜。

此外,西夏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由于地理优势,西夏与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之间的贸易非常繁荣,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文化艺术西夏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独特的风格。

在书法方面,西夏的字体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称为“夏体”,它是以楷书为基础演变而来。

在绘画艺术方面,西夏继承了唐朝和吐蕃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西夏的绘画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充满了西北地区特有的草原气息。

五、宗教信仰西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在西夏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君王和官员们常常修建佛塔、佛寺以示虔诚,还发起过一些重要的佛教活动。

佛教对西夏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灭亡尽管西夏在其历史上曾经一度强大,但终究不敌外敌的侵略。

金朝和宋朝对西夏频繁发动战争,使得西夏国力日渐衰弱。

最终,在1227年,西夏被蒙古帝国征服并彻底灭亡。

总结:中国古代的西夏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国家,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化腐朽为神奇西夏文明的崛起和繁荣

化腐朽为神奇西夏文明的崛起和繁荣

化腐朽为神奇西夏文明的崛起和繁荣在中国的历史上,西夏王朝被公认为是一个相对较短寿的王朝,但也毋庸置疑的是,西夏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令人惊叹。

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个在历史上存在了约200年的民族和政权留下的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西夏文明的崛起和繁荣是一种典型的 "化腐朽为神奇" 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西夏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82年,当时的辽朝与西夏在黄河以北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

但这种和平状况并不是长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军开始侵扰并掠夺西夏,并向其推进。

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和人民,西夏开始加强军备和外交策略,经历了多个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磨砺和洗礼,终于在1038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甘露十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西夏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夏开始推广文化教育,发展和弘扬佛教,建立了大量的寺庙和学院,为独特的西夏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此外,西夏人还发明了口算盘、纸钱、藏文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不仅带来了便利,而且也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西夏文明也具有很高的成就。

西夏时期文学最为著名,有很多名家出现,其中不乏李商隐这样的大文豪。

西夏绘画以壁画为主,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大量的壁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独特的文化表达和对当时生活和人文环境的艺术刻画。

西夏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多用银钩铜刃,在笔画和线条上注重描绘金石铁铜的质感和凉爽的感性表达,体现了当时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西夏文明的兴起可以说是一种 "化腐朽为神奇 " 现象,在西夏文明崛起之前,西北地区的人民生活贫困,文化水平低下,而西夏的崛起和繁荣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富庶。

这样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和珍惜。

西夏王陵:叙说往日辉煌

西夏王陵:叙说往日辉煌

西夏王陵:叙说往日辉煌西夏王陵是中国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群,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

这里埋葬着西夏王朝的君主和贵族,代表了西夏王朝的辉煌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西夏王陵,探寻往日的辉煌。

一、历史沿革西夏王朝建立于1038年,灭亡于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专制国家。

在其200余年的历史中,西夏王朝曾经享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军事成就。

而西夏王陵则是这一时期的精神和文化的见证。

西夏王陵分布在银川市周边,包括兴庆、灵武、同心、永宁四县。

其中以兴庆区的西夏王陵群最为著名。

这里埋葬着西夏历代君王和贵族的陵墓,规模宏大,构筑精巧,堪称中国古代陵墓的典范之一。

二、陵墓风格西夏王陵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兼收并蓄了汉、回、藏、蒙古等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

在西夏王陵群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兴庆区的西夏王陵。

这里的墓葬形制主要有土墓、洞窟、井窖、塔墩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土墓为主,大体可分为三种:圆锥形、圆栏形和马形,形制奇特,非常罕见。

在墓葬内部,可能会有君王的遗骸、陪葬品和墓志铭等。

大多数西夏王陵都没有出土过君王的真身,但其陪葬品却极为精美。

这些陪葬品包括了金银器、玉器、陶器、铜器、瓷器、织锦等,充分展现了西夏王朝的繁荣和富裕。

三、文化内涵西夏王陵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西夏王陵的建筑风格和陪葬品都充分展现了西夏王朝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尤其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陪葬品,展现了西夏王朝的辉煌和灿烂。

在西夏王陵中,还有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如石刻、塑像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西夏王朝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军事装备、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研究价值西夏王陵也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专制国家,其文化与主体民族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西夏王陵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列举中国古代的盛世

列举中国古代的盛世

列举中国古代的盛世
中国古代的盛世包括:
1.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朝唐玄宗在位前期所开创的盛世,
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重视吏治,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2.北宋的仁宗之治:仁宗之治是北宋仁宗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仁宗在位期
间,北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仁宗盛治”。

3.汉朝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汉朝初期出现的盛世,汉文帝、汉景帝在位
期间,推行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4.明朝的永乐盛世:永乐盛世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朱
棣在位期间,明朝国力达到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出
现的盛世,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盛世的出现都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等因素密切相关。

西夏王朝发展史

西夏王朝发展史

西夏王朝发展史西夏王朝发展史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1038年,元昊称帝,国名大夏,又号白上国,在汉籍中习称西夏,又有唐古、唐兀、河西、弭药等称。

西夏传十帝,前后190年,至1227年为蒙古所灭,先后与辽、北宋、金及南宋鼎立。

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

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

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

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天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

党项人尚武而勇猛。

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

此外。

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上国”。

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

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部中最为强盛。

隋开皇四年(584)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朝。

次年,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

开皇十六年(596)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贡。

唐初武德中(618~626)党项相率归属唐朝。

太宗贞观三年(629)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他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

西夏历史上的独立政权

西夏历史上的独立政权

西夏历史上的独立政权西夏(1038年-1227年),也被称为大夏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它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创立并长期存在的独立政权。

西夏政权在北方地区崛起,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西夏建国与夏国盛世西夏政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038年,当时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西部边境地区宣布独立,并自称“夏国皇帝”,建立了西夏政权。

初期的西夏政权面临诸多困难,但凭借李元昊的智慧和领导能力,逐渐稳定了国内局势。

李元昊秉持着仁政,鼓励农耕和水利发展,加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联盟,使得西夏逐渐繁荣起来。

在李元昊及其继任者的努力下,西夏政权进入了夏国盛世。

二、西夏政权的政治制度西夏政权采用了类似中国封建制度的政治制度,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西夏政权的君主自称为“皇帝”,标志着其独立自主的地位。

其次,政权内设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各级机构,形成了完整的政务体系。

西夏政权的军事制度也较为完备,设有将军府和兵部等机构,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西夏政权还实行了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才俊。

三、西夏政权与外交关系西夏政权在建立初期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但随着其国力的逐渐增强,西夏能够自主开展外交交往。

西夏政权与金朝、宋朝、辽朝以及西藏、西夏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外交关系,进行了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西夏政权还与阿拉伯世界保持了通商关系,促进了西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四、西夏政权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西夏政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西夏政权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提倡商业贸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西夏政权还重视文化建设,发展了党项族的语言文字,兴修水利和建设工程,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夏政权在石窟艺术和民族音乐等方面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五、西夏政权的衰落与消亡西夏政权经历了辉煌的盛世,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衰亡。

内部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领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剧了西夏政权的衰落。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西夏王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建于1038年,绵延至1227年,历时近两百年。

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的一支重量级军事政治势力。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地位,更是中华文化和边疆文化的交汇点之一。

一、西夏王朝的历史西夏王朝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河西走廊一带的吐蕃王朝势力已经衰落,多个部落相互争斗。

公元983年,李元昊在兴庆(现今宁夏银川)一带聚集了一批士兵,开始打下一方势力。

公元1038年,他自立为西夏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了大约两百年。

西夏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充分发挥了军事优势,尤其是能够在战斗中灵活运用骑兵,形成功夏的特色兵种,其雷霆之势常令敌人望风而逃。

同时,西夏王朝的民族关系非常复杂,不仅有当地各个少数民族,还有以汉族、藏族为主的移民群众,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为王朝的统治增添了难度。

西夏王朝的强盛时期大致分为两段,一是1048年至1227年前期,史称“大西夏”;二是1227年至1253年后期,史称“小西夏”。

在1048年前后,西夏国威达到了顶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王朝先后两次进攻东南的宋朝,收复了陕西、河南等地的部分区域,促使宋夏两国的长期激烈对峙。

直到1227年蒙古军队入侵,西夏被迫投降。

虽然李元昊之后的大部分西夏皇帝都不如先祖辉煌,但到1253年,西夏仍然存在,这个建立在中国西北的王朝才正式结束。

二、西夏王朝的文化西夏王朝的文化主要分为语言文字、艺术、建筑等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的文字都源于汉字,因此,西夏王朝的文字也是以汉字为基础,辅以西夏语,编制有《大書》、《小書》、《把字》等几部著作。

其书法风格独特,多数是用小篆或草书形式,书法简洁明了,线条又略显粗壮。

艺术:西夏王朝的艺术包括了音乐、演奏、绘画、雕刻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壁画和石雕最为重要,现保存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寺庙、古塔和岩壁上。

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

夏末主李睍 (?―1227年)
夏仁宗李仁孝 (1124——1193)
桓宗李纯佑(1177年―1206年5月 28日) ,西夏仁宗李仁孝长子,西夏第六 位皇帝,1193年即位,在位14年。桓宗基 本上还能奉行仁宗时期的政治方针和外交 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但 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封建体制的发展,党项 族地主阶级开始贪图安逸,日益腐朽堕落, 从此西夏政治日益腐败,国势衰落。从盛 到衰已成为西夏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桓 宗统治时期,正是蒙古崛起并日渐强大的 时期,来自蒙古的严重威胁加速了西夏由 盛而衰的历史进程。公元1205年,改兴庆 府名为中兴府,取夏国中兴之意,但同年 蒙古第一次进政西夏,自此迄无宁日了。 公元1206年,镇夷郡王李安全发动政变, 桓宗被废。不久暴卒,年仅三十。谥号昭 简皇帝,陵号庄陵。
夏毅宗李谅祚 (1047年3月-1068年1月)
李秉常(1061年—1086年8月21 日),西夏第三代皇帝。毅宗之子。 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秉常继位,年 八岁,由太后梁氏执政,梁乙埋为国 相。梁氏执政期间,没有任何治国良 策,西夏国势日衰。公元1076年,秉 常16岁,开始亲政。1080年,梁太 后和梁乙埋又将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 里左右的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 川市)的木寨里。公元1083年闰六月, 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 李秉常复位。公元1086年七月,秉常 病死。谥号康靖皇帝。
夏惠宗李秉常 (1061年—1086年8月)
西夏崇宗李乾顺,西夏第四位皇帝。即 位时仅3岁,在位54年。母梁氏,乙埋女, 尊为太后,与弟乙逋擅政,连年进侵宋边。 乙逋骄矜跋扈,被大首领嵬名阿吴、仁多保 忠等杀死。梁太后携崇宗率大军五十万攻宋, 破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北),献宋俘于辽。 宋军沿边筑寨,紧步逼攻,夏兵败退。西夏 卑词求和,宋朝罢兵。永安元年(1099),梁太 后死,崇宗亲政,年十七,谨事辽朝,出兵 助平叛辽的拔思母部。又向辽乞婚,辽以宗 室女封公主许嫁。金灭辽前夕,他曾出兵援 辽,支持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后臣附于金。 他爱好汉族文化,创办“国学”以传授汉学, 培养官员。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 学优长者特加奖擢。他亲政后整顿吏治,减 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西夏国势强 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谥号为圣文皇帝。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有着独特历史地位的国家。

西夏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它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它的建立与南宋建立的原因有关,南宋建立后,北方的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需要与北方的藩镇势力建立联系。

李元昊作为藩镇势力之一,成为北方地区的一部分。

西夏的建立初期,处于北宋和辽朝争夺的中间地带。

李元昊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辽朝的侵袭,通过与北宋建立友好关系,并收纳北宋朝廷的官员,建立起了稳定的政权。

在李元昊的努力下,西夏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疆土,并与辽朝形成了对抗的局面。

到了11世纪中叶,西夏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李元昊之后,西夏历经了几任君主,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

西夏开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了对其领土的控制。

它与南宋、辽朝、西辽等国家进行了多次军事冲突,有时胜有时败,但始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尽管西夏在自身的国力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仍然受到了北宋和辽朝的压迫。

西夏靠着与欧亚贸易网络的联系,从中亚和西亚获得了丰富的物资和文化。

西夏与中亚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它的文化,也促进了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升。

这为它与北宋和辽朝的抗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到了12世纪初,西夏再次面临着重大的威胁。

蒙古帝国崛起后,开始向外扩张,西夏成为了它的下一个目标。

1234年,蒙古军队开始进攻西夏,并在几年之内攻占了西夏的首都兴庆府。

西夏的君主和官员被迫降服于蒙古帝国,西夏灭亡。

西夏的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的建立和存在,一方面打破了北方政权统治的格局,形成了北方藩镇政权体系。

另一方面,它的灭亡也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开始。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存在了约200年,但它的文化遗产却丰富多样。

在西夏的短暂存在期间,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融合了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族群的文化元素。

西夏文化对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夏的发展历程虽然终结于蒙古帝国的入侵,但西夏依然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夏王朝简介

西夏王朝简介

西夏王朝简介;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显道开运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景宗李元昊(1032)301146大夏国王李德明之子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

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

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

死于1048年。

延嗣宁国天祐垂圣福圣承道奢单都拱化毅宗李谅祚(1049)31921母没藏氏,与元昊私通而生谅祚景宗私生子。

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

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

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

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

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

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惠宗李秉常(1067)82027毅宗子以皇太子嗣位,年仅八岁,由太后梁氏(汉人)摄政,至帝卒,仍由母党专权天仪治平天祐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崇宗李乾顺(1086)45457惠宗子以皇太子嗣位,年仅八岁,由其母梁太后摄政,永安二年(1099年),帝十七岁,梁太后被辽国毒死,帝始亲政。

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

死于1139年。

大庆人庆天盛乾祐仁宗李仁孝175470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

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仁宗死于1193年。

天庆桓宗李纯祐(1193)171430仁宗长子以皇太子嗣位,以附金和宋为国策。

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天庆十三年(1206年)正月,为李安全和罗太后所废,三月暴卒应天皇建李安全(1206)37642崇宗之孙,越王仁友(仁宗弟)之子天庆十三年(1206年)正月,李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桓宗,自立为帝。

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光定神宗李遵顼(1211)491364齐王李彦宗之子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又名党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
始于1038年,终于1227年。

它的疆域涵盖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山西等省份。

西夏历史上,经过几个王朝的更替,最终形成了西夏国。

1038年,由金朝安抚使梁九功的弟弟梁夫人领兵自陕西进攻
党项,并在狄道打败李元昊,将其割据地西夏暴露在梁家的控制之下。

1048年,梁九功的曾孙梁绍被封为西夏国王,建立
起西夏第一代政权。

之后几代王朝的变迁,直至1227年,不
丹火星修的一脚拆掉了白马宫的木结构,使西夏国王李睍等人遇难而灭亡。

西夏王朝在统治期间,曾经取得了许多战争和游牧民族
间的争雄胜利,它的统治下,在文化、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都有的显著的进步。

贺兰山碑文、尖山文献等重要文物的获得,推进了中国古代铜版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的进步;战争技术尤其在对抗金朝和南宋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和应用。

然而,西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并不完善,王朝末期
尤其凝聚了动乱和腐败的趋势,使西夏日趋衰落。

西夏灭亡后,其领土逐渐被中国的元朝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对抗游牧民族、保护中原地区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独特的王朝,其中一个相对较为鲜为人知的王朝就是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却对中国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夏王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夏王朝的历史背景。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西夏族建立的一个独立的政权,存在于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

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泾州部落的李元昊,成功地将地方的游牧民族组织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建立了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的国土范围横跨中亚和黄土高原,是当时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环。

西夏王朝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看看西夏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地位与影响。

首先,西夏王朝在政治上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

虽然西夏王朝并没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存在,有着自己的统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

西夏王朝与宋朝、辽朝等大国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使得西北地区得到了较好的治理和管理。

尤其是在西夏王朝的最鼎盛时期,其疆域不仅包括今天中国的陕西、宁夏等地,还涵盖了今天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这对于维护中国的疆域安全和边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西夏王朝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

西夏王朝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其地理优势成为了贸易的枢纽所在。

西夏王朝通过发展贸易、促进交流,使得文化艺术、农业生产、手工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西夏王朝对汉族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汉文化在西北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西夏王朝还通过向南推进,与南方的大国进行贸易往来,使得中国的经济海外贸易得以增长。

最后,西夏王朝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纸币的王朝之一,其在经济上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铸币、印刷、纸张等工艺的发展。

在文化上,西夏王朝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西夏王朝师法唐朝的建筑风格,修建了许多寺庙和塔,形成了独特的西夏建筑风格。

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是由党项族人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

西夏王朝历时约200年,经历了建立、壮大、衰落、灭亡等历史阶段,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一、西夏王朝的建立和壮大西夏王朝的建立始于公元1038年,当时唐朝已经灭亡,五代十国国家的割据状况依旧持续,北方地区政治动荡,主要少数民族藩镇相对独立。

这个时候,党项人李元昊在固原建立了西夏政权,以抗衡当时的南宋和辽朝。

随着西夏王朝的不断壮大,其疆域逐渐扩张,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省份。

西夏王朝采用了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实行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尽管被周边的大国所视为“野蛮”,但一些方面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已经“汉化”。

二、西夏王朝的文化特点西夏王朝的文化是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

由于西夏书院失火,因此现在能够留存下来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多数资料都是在远古时期通过传说和传统的口头文学得以保留下来。

西夏王朝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西夏王朝的语言是以党项话为基础,融入了汉语、藏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

2.文学方面:西夏王朝的文学以诗歌为主,包括诗、歌、赋、散文等多种文体。

其中以《西夏箴言》、《西夏新乐府》、《党项乐府》等代表作品最为著名。

3.艺术方面:西夏王朝的艺术主要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出现在兴庆宫裙带关壁画,顶部是用砖雕刻成的天花板和天鹅感人,底部是壁画,画面丰富、内容瑰丽。

4.建筑方面:西夏王朝的建筑充满了民族风情,建筑形式以木石结构为主,城墙、寺庙、皇宫等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

其中著名的兴庆宫建筑群是西夏王朝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包括了宫廷、寺庙、神道等建筑,体现了西夏王朝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0世纪初,而该政权的兴起和灭亡分别发生在两个
重要的时期。

西夏的兴起始于1038年,由李元昊建立。

当时,李元昊原本
是西北地区的一位边塞将领,他趁着西夏背后的辽朝内患的时机起兵,在党项族的支持下独立建国。

此后,李元昊先后击败了辽朝和后来的宋朝,并在1038年宣布建立西夏政权。

西夏政权在建立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扩张和国内改革。

它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军事制度,即军户制,将人民组织成军屯,并建立了兵部对军队进行管理。

此外,西夏政权还大力推崇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12世纪初,西夏政权达到了鼎盛时期。

它的疆域涵盖现今的
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人口规模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西夏政权的兴盛并未持续太久。

在南宋建立后不久,南宋即开始对西夏发起多次的攻势,并一度使西夏处于危急之中。

终于,在1227年,西夏政权被蒙古帝国所灭。

蒙古军队以其
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攻占了西夏的首都兴庆府,结束了西夏政权的存在。

此后,西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附庸,直到1368
年明朝建立后方才恢复了独立。

总结来说,西夏政权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从其兴起到灭亡,
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和改革。

它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的盛世
乾顺亲政
西夏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时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形势的特点是,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斗争与阶级斗争的激烈化、表面化。

对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辽、宋、金三方局势急剧变化的影响,表现了依附性。

天安礼定元年(宋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1086),秉常(惠宗)死,乾顺嗣位,年仅3 岁,是为崇宗,先后受宋、辽册封为夏国主、夏国王。

夏国政权又落入乾顺母梁太后和其兄梁乙逋手中。

皇族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虽分掌兵权,但梁乙逋依仗着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残酷迫害皇族、大臣。

他常常对众人夸耀说:“嵬名家人有如此功否?”以此来贬低皇族,抬高自己。

甚至也不把梁太后放在眼里,又与太后争夺权力,引起了太后的反感。

天祐民安五年(1094),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人制造借口率部众杀死梁乙逋及其全家,但军政大权仍由梁太后掌握。

永安二年(辽寿昌五年,1099)正月,乾顺年满16 岁,理应主持国政,但梁太后不许,辽国得知后出面干预,派使臣至夏国,用药酒害死梁太后,乾顺在辽国的支持下开始亲政。

乾顺亲政后,鉴于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积极采取了巩固皇权的措施。

四月,以梁太后之死归罪于大将嵬保没与■结讹遇,将他们处死。

贞观四年(1104)二月,又解除了仁多保忠的卓罗监军司统军职务,收回兵权。

与此同时,又采用汉人封王的制度,对皇族嵬名氏宗室加封王爵,授以实权。

贞观三年(1103)九月,乾顺封弟察哥为晋王,掌管兵权。

元德二年(1120)十一月,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为濮王,次子仁礼为舒王。

乾顺十分热心于汉文化,亲政之后,采纳汉官御史中丞薛元礼的建议,在蓄学之外,特建“国学”即汉学,设置教授,选派皇亲贵族子弟300 人,建养贤务,供给食用。

乾顺企图通过儒学来作为巩固皇权统治的手段之一,但提倡汉文化却遭到了党项贵族的反对。

党项人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

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

”提醒乾顺“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

乾顺不予采用①。

乾顺之世,正是外部政治局势极大的动荡变化之时,西夏也适时地变动着自己的对外方针,由依辽抗宋,到援辽抗金,最后臣附于金朝。

依辽抗宋
乾顺亲政前的十多年中,梁氏与梁乙逋兄妹,穷兵黩武,连年对宋朝发动战争。

天仪治平二年(宋元祐二年,1087)七至九月,梁乙逋两次派统军仁多保忠进攻宋朝泾原路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等地。

八月,梁乙逋集十二监军司兵于天都山(今海原东),约吐蕃阿里骨出兵攻宋熙河路,都失败而还。

三年,又发兵连攻宋府州(今陕西府谷)、德静(今榆林南)、塞门(今安塞北)、延州及兰州、龛谷(今榆中南)等砦。

时国内大旱,点集不应,只好遣使与宋议和,宋夏暂时休战。

天祐民安元年(宋元祐五年,1090),①《西夏书事》卷32。

梁乙逋在遣使同宋朝“议疆事”的同时,又出动人马攻毁宋朝的质孤(今榆中北)等堡。

二年四月,又以10 万大军进攻熙河路通远军(今陇西)、围定西(今属甘肃)。

五月之后,连攻泾原路怀远(今宁夏固原西)及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

九月,集兵15 万分攻麟(今神木北)、府二州。

三年正月,借助于辽兵的声援,又进攻绥德城(今属陕西)。

三月,集3 万兵于韦州(今宁夏中卫东南)进攻环(今甘肃环县)、庆(今庆阳)二州。

十月,梁太后又亲率10 万大军进攻环州,七日城不下,被宋军包围于洪德寨(今环县北),遭到痛击,梁太后弃帷帐、首饰,改装逃走。

梁乙逋被杀后,梁太后继续对宋作战。

天祐民安七年(宋绍圣三年,辽寿昌二年,1096)二月,梁太后发兵从绥德界攻义合砦(今陕西绥德东),三月围塞门,八月攻顺宁砦(今志丹西北),俱出师不利。

十月,梁太后同乾顺领兵号称50 万三路入鄜延路,攻占金明砦(今安塞南),向辽献俘。

八年,宋朝为了控制西夏南侵的要隘,于好水川北筑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北)。

第二年,永安元年(宋元符元年,1098)十月,梁太后亲率40 万大军向平夏城
发动攻势,夏军连营百里,使用高车飞石猛攻,经过十三日的苦战仍未能攻下,夏军粮草渐乏,一天夜里,西北大风骤起,战车折损,夏军溃逃。

梁氏兄妹对宋朝的战争依靠辽朝的援助。

乾顺凭借辽的力量结束了母党专权的局面。

乾顺当政后政治上更加依附于辽。

其时宋朝徽宗在位,宰相蔡京与宦官童贯勾结,对外实行开边政策,用武邀功。

从西夏贞观四年(宋崇宁三年,1104)到元德元年(宋宣和元年,1119)的十余年中,西夏不断遭到宋朝的攻击。

乾顺经常乞援于辽,依靠对辽朝的卑辞厚礼与姻戚关系,由辽的出面斡旋或对宋施加压力,才顶住了宋朝的压力,稳定了政局。

辽亡金兴之际西夏的扩张
金兵南下攻辽。

西夏元德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1122)三月、五年正月,乾顺两次出兵援辽。

元德六年(辽保大四年,金天会二年,1124)三月,乾顺见辽亡已成定局,为了保全西夏,即派出使节向金奉表称臣,愿以事辽之礼事金。

金则把原属辽的西北一带的“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泊之西”地区割让给西夏①。

元德八年(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三月,乾顺按照金割地的许诺,乘金攻宋的机会,出兵攻占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云内(今土默特左旗东南)、武州(今山西神池)等八馆之地。

天德、云内等州旋被金强占。

四月至十二月,又攻宋震威城(当在今陕西府谷西北)、西安州(今宁夏海原)、麟州建宁砦(今府谷西北)、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天都寨(今海原东)、兰州等地,宋朝在靠近西夏边境修筑的城堡相继被攻占。

正德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三月,金朝把陕西北部约千里之地割给西夏,以河为界,以抵偿占领的天德、云内等地。

正德二至三年(宋建炎二年至三年),西夏攻取南宋的定边军(今陕西定边南)、德靖寨(今志丹西南)。

大德二年(宋绍兴六年,1136)七月,又攻占南宋的乐州(今青海乐都南)和西宁州(今西宁)。

三年(金天会十五年),乾顺又遣使向金朝请求河外诸州,金朝将乐州、积石州(今青海贵德西)、廓州(今尖扎西北)“河外三州赐”给西夏②。

乾顺在依附金朝之后,利用①《金史》卷134《西夏传》。

宋、金交战的时机扩张领土,西夏疆域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仁孝盛世大德五年(金天眷二年,1139)六月,乾顺死,子仁孝继位,时年16岁,是为仁宗。

仁孝即位之初,西夏内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辽成安公主的扈从萧合达当时担任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统军,对西夏投附金朝不满,乘仁孝新立,于大庆元年(1140)四月,据夏州起兵,联络阴山和河东的契丹余部,图谋恢复辽朝。

六月,萧合达军包围西平府(灵州,今宁夏吴忠西南),七月又攻陷盐州(今陕西定边),“游骑直逼贺兰,兴州(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大震”《。

仁孝命静州(今银川南)统军任得敬迅速平定了萧合达叛军。

次年(金皇统元年),仁孝又遣兵捕杀了降金的慕洧、慕濬兄弟。

三年,西夏发生饥荒,米价飞涨,升米高至百钱。

四年三、四月间,兴庆府和夏州连续发生强烈地震,房舍倒塌,人畜死亡者数以万计。

饥荒和地震,使无法生存的西夏人民起而反抗。

这一年七月,威州(今同心东北)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今平罗南)的竾浪和富儿等部民纷纷起义,规模大者万余人,小者也有五六千,他们攻打州城,杀掠豪富,震动了西夏。

各地纷纷告急,仁孝又派任得敬领兵镇压起义军,这时任得敬以平息萧合达之叛升任西平都统军,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和瓦解威、静等州的起义军,定州竾浪、富儿族的起义队伍在哆讹的领导下,坚持抵抗,但最后也被任得敬偷袭大营,起义领袖哆讹被擒,惨遭杀害。

党项部民的起义终于被镇压。

仁孝初期西夏在政治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但由于有乾顺奠定了较为稳固的基础,使仁孝度过了难关。

加之这个时期外部条件对西夏的发展是有利的,金军南下侵宋,减少了宋金对西夏的威慑,西夏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和时间。

仁孝时期,直接统辖的“河之内外,州郡凡二十有二”①,疆域达到全盛时期。

仁孝时期在政治制度上大力模仿宋朝,以适应封建关系发展的要求。

天盛年间(1149—1169)编纂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及以后编纂的《新法》①,
是这个时期西夏政治制度和法令的汇集,它依据宋代律令内容和体例编纂而成,因而也反映了西夏在政治制度体系上的汉化程度。

政治制度方面的另一重大措施,是仿宋制实行科举,改革了任官制度,与此相应,在境内普遍设立学校,设立“太学”、“内学”,“尊孔子为文宣帝”②,尊崇儒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仁孝推崇儒学,重文轻武,对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与抑制豪酋大族的政治特权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统治集团日趋文弱,使外戚、军阀任得敬的步步高升以至篡权分国成为可能。

乾祐元年(金大定十年,1170)五月,以军事起家的外戚、楚王任得敬,公然胁迫仁孝分西夏国之半归他统治,另立楚国。

又强迫仁孝为他向金朝请《金史》卷78《刘筈传》求册封,遭到金朝的反对。

八月,仁孝“诛(任)得敬及其党与”③,政局恢复正常。

①《西夏书事》卷35。

①《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俄]戈尔巴切娃,克恰诺夫:《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译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编《民族史译文集》第3 辑。

③《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