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二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2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2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2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C.公害病D.生物物种锐减下图为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结构图,读图回答问题。

3.2010—2018年期间,江苏A.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B.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D.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4.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优化工业生产结构B.控制农作物种植面积C.发展绿色交通D.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日趋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

回答下列问题。

5.为避免蔬菜和水果遭受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比较合理的是①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②大量使用化肥③使用高效剧毒农药④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下列叙述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④产品的包装和储运符合环境质量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

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③区域供给不平衡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A.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B.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C.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D.“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9.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D.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高中地理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练习卷中图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练习卷中图版必修二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88年,美国《时代》周刊的新闻“人物”被评为“处于危险中的地球”,因为“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比这个由石头、土壤、水、空气组成的人类共同居所更令人深思、更被突出报道了”。

下列是以上材料所揭示的含义,你认为合理的是A.《时代》周刊之所以选择我们的地球作为新闻“人物”,主要是因为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对于人类十分重要性B.《时代》周刊之所以选择我们的地球作为新闻“人物”,有哗众取宠之嫌C.《时代》周刊对于地球的态度凸现出了其对地球未来的担心和期待D.虽然环境问题几乎是被人提的最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美好地活着,这说明地球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鉴于此,我们对于地球未来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答案:C2.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全球变暖完全是因为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引起的B.全球变暖完全是一种地球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变化,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C.全球变暖与臭氧层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D.尽管有关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我们还不明了,但是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显然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答案:D读下图回答3~4题。

3.你认为图中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大体上呈现出了怎样的关系A.正比例B.反比例C.正相关D.负相关答案:C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量大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增加原因的说法你认为主要的是A.全球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造成的B.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C.石油价格的上扬,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的煤炭所致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答案:D5 .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B.拉尼娜现象频发C.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答案:D6 .下列各选项你认为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A.撒哈拉沙漠地区沙漠不断南侵B.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气污染D.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森林遭受到大规模的砍伐答案:B7 .你认为被誉为“生态环境保护伞”的是A.电离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答案:C8 .你认为酸雨的酸性是多少A.pH小于5.6B. pH小于6.5C.pH大于5.6D. pH大于6.5答案:A9.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没有找到相应替代品的资源是A.石油B.煤炭C.淡水D.钢铁答案:C10.下列关于世界环境保护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不突出B.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不突出D.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国家力所能及的,需要国际间的协作答案:D11.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A.工业排放的“三废”B.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C.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D.生活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答案:A12.以下国家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加拿大B.日本C.尼泊尔D.老挝答案:C13.某建筑工地昼夜不停地打夯,搅拌混凝土,散装的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到处乱扔乱放,你认为这样有可能对周围的居民造成怎样的环境影响A.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B.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C.有毒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D.有毒气体、有毒废水、噪声污染答案:B14.“尽管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是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科学萌芽。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4-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4-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课堂巩固高效课堂活学活用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史前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答案 D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答案 A3.“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你认为这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长期性原则答案 A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4~5题。

4.“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5.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4~5.解析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4.B 5.C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6~8题。

6.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于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7.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定义的文献是( )A.《人类环境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D.《京都议定书》8.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6~8.解析由题中材料“使经济发展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可知,巴伯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

中图版必修二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含解析

中图版必修二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含解析

第四章DISIZHANG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

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A.冰川消融面积过半B.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面积显著增加D.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气温有相关性2.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C.寒潮频发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1960—2010年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在减小,气温波动上升。

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故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

1970年冰川面积约为350千米2,2010年约为300千米2,消融量并未过半。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尔金山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

答案1.D 2.D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习惯。

“碳中性”是指生活中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森林、大海等资源,将这个量抑制到地球可以吸收的程度,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完成第3~4题。

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A.冰岛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B.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C.挪威有95%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D.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高,是世界上人均种植树木最多的国家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3题,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那些大量消费矿物能源,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或现象,A、C、D三项均有利于全球变暖的防治,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

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 Word版含解析

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DISIZHANG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

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A.冰川消融面积过半B.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面积显著增加D.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气温有相关性2.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C.寒潮频发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1960—2010年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在减小,气温波动上升。

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故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

1970年冰川面积约为350千米2,2010年约为300千米2,消融量并未过半。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尔金山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

答案1.D 2.D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习惯。

“碳中性”是指生活中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森林、大海等资源,将这个量抑制到地球可以吸收的程度,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完成第3~4题。

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A.冰岛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B.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C.挪威有95%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D.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高,是世界上人均种植树木最多的国家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3题,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那些大量消费矿物能源,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或现象,A、C、D三项均有利于全球变暖的防治,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2.该生态园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3.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

”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文字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①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②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③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④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对图中所示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阶段,原始自然环境保护最好,人口容量最高B.农业文明阶段,注重土地的开发,生态问题严重C.工业文明阶段,矿产资源使用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定胜天的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D.信息文明阶段,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最强,环境质量趋好6.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科技C.市场D.交通7.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高投入 B.高消耗 C.无污染 D.高污染图中虚线框内是我国西北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示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关于图中产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甘蔗制糖厂,需接近原料地布局B.该产业园农业机械化程度高C.该区域农产品加工,增加就业机会D.该区域产业呈三二一结构9.若图中箭头代表货物运输,①②③④较为适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A.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B.公路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内河航运、公路运输D.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区域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扫描: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一、单项选择题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废渣用于制砖,余热用于取暖,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 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C. 加剧了人地矛盾D. 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2. 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A. 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 露天焚烧C. 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D. 远郊堆放,自然降解沙柳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图为沙柳造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3~4题。

3. 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 防风固沙B. 吸烟滞尘C. 保持水土D. 净化空气4. 造纸产业链条( )A. 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 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 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 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 )A. 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B. 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 环境、市场、自然资源、环保体系D. 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6. 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 釆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③ 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④ 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 中图版必修2_doc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 中图版必修2_doc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对策是富裕国家带来的各种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D所显示的问题分别是( )A.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B.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C.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D.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2)关于问题C起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向环境直接排放废物的量已远远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B.CO2的排放量过多C.由于无节制的开采,可再生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各种废弃物排放量剧增答案(1)D (2)A解析读图可知,A为全球气候变暖,B为能源短缺,C为环境污染,D为臭氧层空洞。

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产生了环境污染。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如下图: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恰当的发展方式和保护措施,促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维护人类平等、自由,免受各类危害侵袭,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及文明意识,最终达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②在整个系统中,人处于核心地位,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环境的保护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源和技术。

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温室气体增加C.酸雨D.水旱灾害解析:读图可知,从1880年至2000年,二氧化碳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导致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答案:B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解析: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降低,①会减弱;②会增强,但是不明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降低,③会减弱,且相对明显;④也会减弱,但是对人类影响不大。

答案:C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完成3~4题。

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解析:“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会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故选B。

答案:B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解析: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向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两极冰川融化速度减慢,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故选C。

答案:C下图为某地年平均降水pH值等值线分布图。

【教育资料】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测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美解析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测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美解析版学习专用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自学自测(11)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A. 停止或减退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貌B. 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 不加控制地开发资源,促进社会发展D.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D本题考查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

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人类中心论又称唯意志论,它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样,把复杂的人地关系看作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新中国成立后,曾经走过一段弯路,特别是大跃进时期提出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它体现的是A.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 天人合一论思想C. 人类中心论思想D. 人地伙伴论思想3.按人类历史的区域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规律一般是A.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 不协调→协调C. 协调→不协调D. 基本协调→不协调→协调4.下列做法反映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A. 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B. 取缔小煤窑,关闭小造纸厂C.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 按自然规律填海造陆,增加用地【小题1】C【小题2】D【小题3】C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判读。

根据题意知,大跃进口号说明土地产量受人的影响,体现的是唯意志论,即人类中心论思想,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变化规律。

人地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在采集渔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自然崇拜依赖,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农业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地矛盾逐渐激化,人地关系不协调,在后工业文明时期,人们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反馈,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得到重视,逐步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D对,ABC错。

中图版必修二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含解析

中图版必修二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含解析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人类必须首先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发展就是经济增长B.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的标志C.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D.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2.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做法是()A.控制人类的发展,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缓解人地矛盾C.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D.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构成危害1题,传统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教训是沉痛的。

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第2题,控制人类的发展是不合理的;围湖造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速开采自然资源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甚至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B、C三项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故选D项。

2.D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

据此完成第3~4题。

3.可持续消费意味着()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绿色生活可以包括()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循环回收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D.①②③④⑤3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

第4题,绿色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4.D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效益最大化原则(2)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 减轻了环境污染C. 提高了经济效益D. 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大力修建水电站C. 人工增雨D. 大力发展耕作业3.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污染环境B. 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C. 寒潮和水旱灾害D. 滥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4.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A. 持续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5.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 庞大的人口数量B. 严重的环境问题C.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D. 不利的外部环境6.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①建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提倡适度消费③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减轻城市污染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按学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晚2个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公正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2)“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引进病虫害的优良品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2019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造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后训练: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后训练: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

课后训练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水泡不断地从面罩上汩汩而出。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会议凸显了低地岛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

A.运动与健康B.人口过多C.住房紧张D.全球变暖2.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②使用天然气③加强国际合作④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7.(上海地理)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

据此完成第8~10题。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同步测试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同步测试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口再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人口再生产的正确含义是生生死死、世代更替 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 ,先转变的是死亡率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A. B . C . D 2. 2007年某地区人口出生率是 10.2 %。

,人口的死亡率是 0.62%,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现代型 B .传统型 C.过渡型 D.原始型 3. 下列国家已进入或将要进入“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A.芬兰、印度 C.尼日利亚、卢旺达 B .新加坡、韩国 D.巴基斯坦、埃及 4-5题 )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 4. 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A.③ B .② C.① D.④ 5.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类似于(A.① B .② C.④ D.③ F 列关于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B .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C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越来越取决社会经济因素 D .对某地生育率的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6. 7. 4. q a. o 2r L ].o 0 ■② °7© 人□死亡华(幻I.D 3.U 3.CK07-8题 ( 图中甲线表示人口出生率,乙线表示人口死亡率 BC 两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下降 A 阶段人口寿命最短、世代更替最快的时期 图中阴影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 F 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 C . [人口岀生亡事&1E4D.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 C. D 时期 9-10 题。

2019精选教育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2检测: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精选教育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2检测: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受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使气候异常变化,水旱灾害更加频繁,中国的自然带向北移动。

第2题,为了抑制全球变暖,我们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1.B 2.A像粮食、蔬菜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元。

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污染物”的有益探索。

据此回答3~4题。

3.在上述四省三市中,目前处于重酸雨区的是()A.山东、河南B.江苏、山东C.江苏、天津D.上海、柳州4.所谓“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

这种做法可以使()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D.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解析:第3题,我国的重酸雨区有三大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第4题,本题重在对“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理解。

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由于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所以不会使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2024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2024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全球变暖”已是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干脆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渐渐削减,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

据此完成第1~2题。

1.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缘由都是( )A.太阳辐射实力在减弱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沙尘暴肆虐全球2.“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改变,下列改变不行能的是( )A.海平面上升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难事务增加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D.对人类健康的威逼会增加解析:第1题,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烟尘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缘由。

第2题,全球变暖导致全球冰川溶化加速,冰川覆盖面积削减。

答案:1.B 2.C臭氧层爱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改变状况。

读图,完成第3~4题。

3.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上升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4.臭氧总量削减干脆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削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随年份的推移,高纬地区臭氧含量递减明显。

第4题,臭氧含量削减,汲取的太阳紫外线削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答案:3.C 4.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缘由之一。

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改变图,完成第5~6题。

5.导致该地PM2.5浓度改变的首要污染源是( )A.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B.道路及建筑工地的扬尘C.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D.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6.治理雾霾天气应实行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④实施人工降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PM2.5浓度的高峰出现在上、下班时间,因而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是北京市PM2.5浓度改变的首要污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史前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题,史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1.A 2.B 3.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

”(《管子》)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

据此完成第4~5题。

4.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天命决定一切B.人类主宰自然C.人定胜天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5.该思想形成于()A.农业文明时期B.工业文明时期C.史前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时期解析诗句体现的思想是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应形成于史前文明时期。

答案4.A 5.C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

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

据此完成第6~7题。

6.对Ⅰ、Ⅱ、Ⅲ、Ⅳ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7.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国家状况相符的是()A.ⅠB.ⅡC.ⅢD.Ⅳ解析第6题,据图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可以判断,Ⅰ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强度都较高,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Ⅱ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Ⅲ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Ⅳ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第7题,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保护强度低,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答案6.A7.C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第8~9题。

8.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9.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第8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9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使水源免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8.B9.C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

10.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1.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第10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11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

答案10.D11.C(综合思维)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为()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东营市13.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发展水平低C.单位GDP污染大D.城市调控效果好解析第12题,四个城市中,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最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最低,可判断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

第13题,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12.C13.D2016年11月,在第22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促成有效机制的建立,确保《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

2017年6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①共同性原则②公平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5.中国政府执行和落实《巴黎协定》,当前我国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A.减缓工业化进程B.降低城市人口比重C.全面使用新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析第14题,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促成有效机制的建立,确保《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体现了共同性原则。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对其他执行《巴黎协定》的国家不公平,也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第15题,减缓工业化进程、降低城市人口比重是不可取的;全面使用新能源当前还不现实,只能逐步提高新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最实际可行的做法。

故选D项。

答案14.A15.D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表示,它是决定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解析第(1)题,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第(2)题,据图可知,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和资本的影响力下降,科学技术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在这个阶段,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口的过快增长,二是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

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教材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遵循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时代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7.读工业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循环经济的实施有三项途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请填出与图中数字位置相对应的这三项途径:①,②,③。

(2)(双选)目前工业生产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措施有()A.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B.关闭全部有污染的企业C.废弃物再生利用和减排D.禁止矿物能源的开采和使用(3)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可持续、可持续和可持续。

(4)列举“污染减排”及“消费后的废弃物”的处理环节中,公众可以普遍参与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答出两项即可)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箭头和各环节的关系判断出图中数字的含义。

第(2)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资源化是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降低能耗的重要举措。

第(3)题,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内涵。

第(4)题,公众参与合理即可。

答案(1)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2)AC(3)生态经济社会(4)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节能型家电;选择简单包装的物品;垃圾分类;废旧报纸、杂志、书籍回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