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
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1.A国的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和亚热带B.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平原、高原C.印度河是A国最主要的河流D.恒河三角洲是A国重要的产棉区2.A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A.小麦 B.水稻 C.茶叶 D.黄麻3.近年来,甲城市所在地区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为(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 D.电力工业下列四国为世界主要国家,读图回答4----6题:4.四国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C.丙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D.丁国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贫乏6.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②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③丙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④丁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读图回答7---9题:7.M地主要的地形区为()A.东欧平原B. 西欧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 西西伯利亚平原8.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A.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B. 地势低平,多沼泽地C. 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D. 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9.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A. 耕地面积少B. 人多地少C. 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D. 水源短缺读下列示意图,完成10—11题10.①②两城市都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但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差异 B.大气环流不同C.地面状况不同 D.沿岸洋流不同11.①城市与②城市气候相比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制约甲图中②区和乙图中⑧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A.热量、水分 B.地形、土壤 C.水分、地形 D.土壤、热量13、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耕地面积广,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B.②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劳动生产率高C.③区地处内陆,为我国最主要的温带草原牧区D.④区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特色读下图,回答14—16题14.图中甲地气候类型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15.图中反映出,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
地理环境对区域
【高三地理学案】——30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解读】1、理解区域的含义。
2、掌握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情上线】1、从考核内容上看,多以世界及我国热点问题及热点地区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区域内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图表资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从能力考查上看,侧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综合分析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基础回顾】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征:⑴。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2) 。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 。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差异: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课堂提问】1.比较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点?2.地理环境对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影响。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知识结构】【合作探究】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吉林一中2009-2010下高一月考试题地理
50分)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年龄构成表,完成1~2题.该地区人口老龄化大约始于 .1950年 B .1960年 C .1970年 D .1980年.该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总体呈 .上升趋势 B .下降趋势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的图表。
阅读下列四国 人口金字塔,根据年龄构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因素判断,表示德国人口构成的是下(左)、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右),4~5题。
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卷姓名:___________ 考场 :_____ 考 号:______ 班级:_______4.左图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右图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左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①一乙 B.②一丙 C.③一丁 D.④ —甲2009年12月,全国春运提前开始。
据此回答6—7题。
6.春运旅客主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7.近几年春运旅客量不断增加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B.扩大了流出地、流人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读最佳人口规模(最佳人口规模是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时,人类有富足的生活时所到达的人口数)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B.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9.图中反映了A.实线表示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虚线表示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上升D.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10.下列关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A.为方便工人上下班,工厂应多建在居民区及周围。
区域农业发展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一)自主预习:问题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农业的大方向:需考虑自然条件、条件、条件,以及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区域内部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条件、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和的统一。
3.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3)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合作探究[例1] 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⑴.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⑵.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自我检测读右图,完成4~6题。
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
组题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全卷满分120分,检测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不属于引发水土流失的不合理生产建设活动的是()A.陡坡开荒B.草原过度放牧C.开矿、修路D.战乱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山区相比()A.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B.中小河流众多且密度大,形成许多小流域C.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间接经济损失小D.人口外迁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3.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4~6题。
4.该流域()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少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7~8题。
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读图,回答9~10题。
9.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0.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 甲B. 乙C. 丙D. 丁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市场化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市场化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需求是农田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因此,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市场化方向。
下面,我们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市场化方向。
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
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消费端和产业端的需求变化。
消费端的需求变化主要包括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产业端的需求变化主要包括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需求变化。
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来说,要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指导,及时调整农田种植结构,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其次,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特征。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品种多样性、质量要求多样性和加工深度多样性等方面。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精细化规划农田的布局,合理安排种植面积,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供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第三,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要求。
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口感和包装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通过科学种植、优质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市场需求的定制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途径。
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主要体现在产销对接、订单种植和农产品品牌化等方面。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民可以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进行产销对接,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提前与购买者达成订单种植的协议,以确保农产品的销售和收益,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市场需求的国际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方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2011·杭州高一检测)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交通C.政策D.技术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解析: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使有些在自然界低温下不能够生长的蔬菜,通过人工方法升高温度能够在不适宜的季节生长。
该村位于烟台郊区,靠近城市这个大市场,所以才能很好地发展蔬菜生产。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
答案: 1.B 2.A 3.C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完成4~5题。
4.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解析: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一般分布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的郊区。
答案: C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解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 C(2011·深圳高一检测)下图是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迁图。
读图,回答6~7题。
6. 这种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被称为()A.专业化B.集约化C.机械化D.商业化7.导致土地利用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农业机械的发展B.新作物的引进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灌溉技术的提高解析: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分析理解的能力。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原则1. 分区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产业协同:在区域内建立健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合理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精准匹配需要。
布局规划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1. 东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主,以大豆、玉米、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2. 华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为主,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3. 华中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为主,以水稻、油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4. 华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为主,以稻米、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5. 西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主,以茶叶、烤烟、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6. 西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为主,以玉米、小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实施措施1. 完善农业支撑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优势农产品区域。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5.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
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农产品产业带是指依托农产品生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集中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区域。
在当前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产品产业带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推进农产品产业带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促进行动方案。
下面就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的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供参考。
一、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1. 制定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并加强土地整合。
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基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2.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推广。
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和规模化。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1.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增加附加值。
2. 建立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企业实施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提高农产品加工的品质和安全性。
3. 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集聚区。
将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共享基础设施和服务,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集约化和专业化。
三、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1. 建设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将农产品从生产地快速、安全地运送到消费地,缩短农产品的流通链条,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2. 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
支持优秀的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3.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以追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启示
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启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过了30年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历程。
回顾农村改革发展历程,特别是从中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实践走向,不仅有利于我们真切地体会广阔农村怦然跳动的时代脉搏,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
第一,市场化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体的活力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的是政社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经济缺乏活力,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生活十分困难。
农村改革就是从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的,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等,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之路。
一是确立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先是实行“包产到户”,确立了家庭经营形式,形成了自主经营的农户,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迅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此后,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广泛建立,农村多种实现形式的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活力日益增强。
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同时,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二是确立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承包经营权。
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期限,起初为15年,后再延长30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全会同时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高三地理试卷及答案
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高三地理试卷及答案日下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沿线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①水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太阳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港口中与所属国家和濒临海洋连线不正确的是……………………………()A.悉尼——澳大利亚——太平洋B.海参崴——俄罗斯——北冰洋C.香港——中国——南海D.马赛——法国——地中海3.下列工业布局因素中,不属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布局因素的是…………………()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B.积极发展内地工业C.考虑国防安全的需要D.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原有工业基地4.在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着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是…………………………()A.俄罗斯、蒙古B.印度、缅甸C.俄罗斯、印度D.朝鲜、越南5.上海松江街头亮起了太阳能灯,若要有效利用太阳能,则冬至日太阳能灯的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A.54度26分B.31度C.7度34分D.23度26分6.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的最主要特征是………………………………………………()A.地表多石林、地下多溶洞B.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不大C.地表千沟万壑D.地表起伏平缓、坦荡7.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广东省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这种“城乡倒置”现象主要是…………………………………………………………………………()A.计划生育的结果B.人口迁移的结果C.环境作用的结果D.医疗手段作用的结果8.下列组合中,两地主要产业部门不相一致的是…………………………………()A.福山——匹兹堡B.丰田——都灵C.硅谷——九州岛D.班加罗尔——芝加哥9.从胜利油田将大量石油运往南京,一般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B.公路C.水路D.管道10. 我国“四大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A .西气东输B .西电东送C .南水北调D .青藏铁路11.读我国沿回归线剖面图(右图),a 岛和b 经济特区分别是……………………( )A .台湾岛、汕头B .海南岛、深圳C .台湾岛、厦门D .海南岛、汕头12.下列关于欧洲的正确叙述是………………………………………………………( )A .在各种气候类型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面积最大B .半岛和岛屿面积占全洲一半以上C .种族成分最为复杂D .平原面积所占比例居各洲之首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15题。
第二章阶段性练习(第四~六节)
第二章阶段性练习(第四~六节)一、知识总结(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知识总结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题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改革B.气候C.市场D.交通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地形C.光热资源D.水源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
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D.农业政策的支持4.“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⑤气温日较差大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荷兰素有“鲜花王国”的美誉,园艺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生产的花卉植物主要供出口。
据此回答5-6题。
5. 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B.国际市场广阔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6. 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得益于 (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③广阔廉价的耕地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广东家具在中国市场一直扮演着“龙头老大”的角色,但伴随着四川、江浙、北京、东北四大板块的崛起,广东家具龙头地位受到了挑战。
据此回答7-8题。
7. 广东家具龙头地位受到挑战的原因有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②遭到贸易壁垒,出口优势降低③质量下降④缺少品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8. 四川、江浙、北京、东北发展家具业的区位优势有 ( )①四川具有成本低的优势②江浙具有土地廉价的优势③东北具有市场的优势④北京具备历史文化的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9. 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A.农作物的合理分布 B。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1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A.冬小麦和高梁B.春小麦和玉米C.水稻和甜菜D.谷子和大豆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剖面示意图。
据图回答4~5题。
4.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甲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最有可能是()A.黄土、棕壤B.红壤、紫色土C.黑土、黑钙土D.砖红壤、栗钙土5.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中合理的是()A.甲处开荒种植玉米B.乙处垦殖种植水稻C.丙处发展棉花生产D.丁处广泛建设茶园6.下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6.09.26•【字号】鲁农发计字[2006]41号•【施行日期】2006.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鲁农发计字〔2006〕41号)各市农业局(农委):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省传统产业比重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不突出,优势产品规模小等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进一步升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因此,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加快培植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1.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市场和环境资源对农业的约束不断加剧。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搞好产业布局,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2.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力地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
但是,从全省情况看,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棉主产区,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一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一(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2·山东济南)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湖北大于河北B.山西大于江西C.重庆大于天津D.湖南大于海南2.我国内陆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低于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劳动者数量较多B.市场化程度、管理水平较低,科技落后C.企业规模较小,成本高D.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少,产值小答案:1.A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确定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重庆小于天津,湖南小于海南。
第2题,我国内陆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低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内陆地区市场化程度、管理水平低,科技落后。
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A.水稻、大豆、玉米B.小麦、油菜、大豆C.甘蔗、柑橘、青稞D.水稻、油菜、柑橘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其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油菜、柑橘等;大豆主要产于北方,青稞主要产于青藏地区。
4.图示地区不适宜发展的产业是()A.有色金属冶炼B.毛纺织加工制造C.粮食食品加工D.电视机生产组装答案:B解析: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该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适合发展粮食食品加工工业;该地区位于中部,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适合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电视机生产组装);毛纺织加工制造适宜分布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5.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改良酸性土壤④土地盐碱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湖南省多低山丘陵且降水丰富,因此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需要改良。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二章模块检测1
2010—2011学年度地理必修Ⅲ一、二章模块检测(测试时间: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②移民亚马孙平原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3.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来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
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4.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5~6题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 水分差异造成的B. 热量差异造成的C. 地形差异造成的D. 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7.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规律的是()A.到埃及旅游,应带防晒霜,着短袖衬衫B.瑞典、挪威、芬兰、冰岛四国户外的文化生活以冬半年为少,夏半年为多C.赤道附近的一些平原地区的露天市场中午繁荣,早晚冷清D.为发展旅游业,广州举行大型冰雕展8.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精准农业耕作”。
房山高中第三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324
40°N房山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学情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日某时刻40°N 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
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A .22时B .14时C .10时D .2时 2.该时刻,40°N 纬线上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 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3~5题。
3.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 b 、c 的相对高度为500米B. B 点能看到m 点C. mn 为空中索道D. a 地可能形成瀑布 4.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A. 常绿硬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针、阔混交林D. 常绿阔叶林 5.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A. 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B.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 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显著D. 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 城市介于北纬45°12′~46°之间,东经126°42′~127°39′分之间。
A 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 市的卫星城市。
读A 城市区域图,完成第6~7题。
6.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 城市的作用可能是A.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B .增加H 市区人口密度C .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D .扩展H 市市区的功能 7.如图所示,H 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最可能A .沿交通线延伸B .沿河流延伸C .沿地形延伸D .沿人口密集区延伸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回答8~9题。
8.当上面右图中a处的上升流最强烈时,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北印度洋地区季节的是9.关于下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区的自然带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B、N地区处在板块消亡边界C、J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荒漠D、K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读图10,我国局部地区的等值线图,回答10—11题。
高二期末模拟测试
高二地理期末模拟题(二)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涂写在答题纸上。
3.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共51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选对一题得1.5分)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 .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2、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影响表现( ) A .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 .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 .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2009年12月29日,迎着新年的曙光,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采用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
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
据此回答3~5题。
3、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①核能资源丰富 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A .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B .投资成本低廉C .技术先进D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5、除发展核能资源外,沿海地区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 .地热 B .天然气 C .风能 D .太阳能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6~7题。
6、该地区可能位于( )A .江汉平原B .松嫩平原C .宁夏平原D .成都平原 7、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A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 .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 .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12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14.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十大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山脉名称:A 。
(2)图中字母B所代表的平原及代表性粮食作物分别、、。
(3)图中字母C代表的邻国是。
(4)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
(5)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停止开垦北大荒沼泽地的决定,请说明这一保护湿地举措的意义。
16.阅读下列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15日《长沙日报》称:据央视报道,日前,国家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
材料二2003年12月16日《浙江日报》报道:“我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建粮仓。
北上种粮、省内销售已成为我省粮食生产一个新特点。
”材料三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国家“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多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上,下列属于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有()。
(多项选择)A.机械制造业 B.原材料加工业C.棉纺织工业.D.农产品加工业(2)图中A平原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浙江省农民为什么要到东北种粮?(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试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17.图为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
(2)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因素有(单项选择) ( )①劳动力②机械化程度③市场④农业生物技术⑤交通运输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3)填表比较上图中A、B两工业区的相关内容。
18.材料一: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唯一且很难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
但是,这里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2)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3)计算黑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并说明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的商品农业基地建设(参考答案)2---4 C、B、B5.答案要点:(17分)(1)、小地形(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6.【解析】分析图I中的等高线和湖泊位置,可推知该湖为一火山口湖,是长白山天池。
图Ⅱ选取了辽宁省和中朝交界处附近地区为命题背景。
图中等温线向南弯曲是长白山及其东北一西南走向造成的。
P处与Q处相比,P处的纬度和海拔较低,气温比Q处低10℃左右。
河流L1为辽河,k为鸭绿江,比较两河的水文特征应联系流域内的气候和河水补给等方面来分析。
图Ⅱ中城市①是东北地区最大城市沈阳,城市②是钢铁工业城市鞍山。
【答案】 (1)B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
(2)向西南(或向南)弯曲;受山脉(长白山)及其走向影响。
(3)10℃;纬度和海拔高度。
(4)河流L,流量较小,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
河流L2 流量较大,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水能资源丰富。
原因:河流L。
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L:流经湿润的山区,流域面积虽小于L,,但河水补给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5)该城市及周围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有京哈线、哈大线等铁路和多条公路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6)有利条件:附近铁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原有基础较好等。
不利条件:水源、能源不足。
7.【答案】 (1)48 o【=黑龙江(2)39 oC 小P地为大兴安岭,受山地地形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3)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由高纬向低纬逐渐减小)。
(4)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长白山地 (5)特点:①粮食商品率高;②提供的商品粮多;③机械化程度高。
形成条件:①耕地面积广大;②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③土壤肥沃。
(6)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工业基础雄厚。
存在问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7)鞍山、本溪铁矿,抚顺、阜新煤矿,哈大铁路,辽河(水源),接近市场。
近年来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8.(14分)(1)说明A处河流封冻日数少于同纬度附近地区(2分) A处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附近地区(2分)(2)160日<H<180日(2分)(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有冻土层分布;水系发育;河流有凌汛(答出其中两点2分)(4)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蓄水、调节气候功能(2分)9.(1)图中一2()℃等温线向南(或向低纬方向)突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
主要是受山地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影响。
(2)有广阔的平原,有肥沃的黑土,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
(3)城市A(哈尔滨)是松花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内河航运便利,又有京哈、滨洲、滨绥等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同时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例和通往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线。
(4)B河流(松花江)由于纬度位代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5)水污染较重的化上厂不宜建在处于河流上游的城镇,尤其是流经省区(或国家)较多的大河。
城镇居民的饮用水源应有多种渠道,最好以不易污染的水源为主。
各城镇应进一步加强环境的监测和统筹工作,尤其是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地区,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通报相关地区和单位,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把危害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10.【参考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距海的远近和地形。
2.内力作用鸭绿江 3.赤潮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 4.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5.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11.(1)A地地处河谷(或盆地),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E地地处山坡,气温较低。
A地1月距离冷空气源地较E地远(2)E处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B处为雨影区(3)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4)土地资源(面积广、肥力高) 热量资源(积温低、气温低)12.(1)辽中南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部分矿区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①增大②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畜牧产品需求量增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温凉,降水适中,适合牧草生长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防止土地沙化碱化,调节气候13.(1)(2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等。
t(3)低温、冻害(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始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14.(1)B(2)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新颖的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较高。
(4)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5)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15.[答案](1)大兴安林(2)三江平原小麦(3)俄罗斯(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源。
16.(1)ABD(2)为保护该地区的湿地资源,部分已开垦的荒地已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3)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土地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生产效率较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原因:气候变化导致蒸发量增加;农业和畜牧业及生活用水增加;周边及补给河流两岸生态长期遭到人为破坏,导致入湖水量锐减;多年来疏于治理等。
危害:生态恶化、湿地萎缩,人畜饮水出现危机,渔业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湖周边的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也会因水源补给不足,进一步退化和沙化等。
17.18.⑴进行沟壑、坡面的治理;植树造林;注重黑土培肥,如秸杆还田等。
(4分)⑵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主要为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低,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所以单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