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

合集下载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摘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不足,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字:农产品加工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同步达标演练38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同步达标演练38

【基础过关】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A.中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D.春小麦与冬小麦之间的分界线

2.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

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

答案 1.B 2.C

解析通过周围地理事物的判定可知该山脉为我国的秦岭。丁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为大巴山脉,使冬季风对四川盆

地的影响较小,从而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图,回答3~5题。

3.材料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山脉中,与梅岭走向相同的是()。

A.太行山B.祁连山C.阴山D.贺兰山

5.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答案 3.B 4.C 5.A

解析由题干梅岭古道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可以判断梅岭即图②所示的南岭。南岭与阴山都为东西走向;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祁连山为西北—东南走向;而贺兰山为南北走向。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A国的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

A.绝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和亚热带

B.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平原、高原

C.印度河是A国最主要的河流

D.恒河三角洲是A国重要的产棉区

2.A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茶叶 D.黄麻

3.近年来,甲城市所在地区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为(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 D.电力工业

下列四国为世界主要国家,读图回答4----6题:

4.四国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D.丁国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贫乏

6.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②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③丙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④丁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图回答7---9题:

7.M地主要的地形区为()

A.东欧平原

B. 西欧平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8.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 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 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 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9.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少

B. 人多地少

C. 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D. 水源短缺

地理环境对区域

地理环境对区域

【高三地理学案】——30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理解区域的含义。

2、掌握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情上线】

1、从考核内容上看,多以世界及我国热点问题及热点地区区域图为背景材

料综合考查区域内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图表资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3、从能力考查上看,侧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综合分析和从图表中获取

信息的能力。

【基础回顾】

一、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征:

⑴。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2)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差异: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解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学习目标】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①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②同季,但农作物易受到③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类型齐全,④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⑤工业基地,交通⑥发达,开发较晚,人口密度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⑧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⑨小麦、大豆、水稻等。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⑩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⑪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⑫马牧畜生产基地。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东北地区概况

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市场化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市场化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市场化方向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市场需求是农田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因此,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市场化方向。下面,我们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市场化方向。

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消费端和产业端的需求变化。消费端的需求变化主要包括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产业端的需求变化主要包括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需求变化。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来说,要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指导,及时调整农田种植结构,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其次,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特征。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品种多样性、质量要求多样性和加工深度多样性等方面。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精细化规划农田的布局,合理安排种植面积,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供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第三,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要求。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口感和包装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通过科学种植、优质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

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市场需求的定制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方向的重要途径。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主要体现在产销对接、订单种植和农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民可以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进行产销对接,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提前与购买者达成订单种植的协议,以确保农产品的销售和收益,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2011·杭州高一检测)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

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交通

C.政策D.技术

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

解析: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使有些在自然界低温下不能够生长的蔬菜,通过人工方法升高温度能够在不适宜的季节生长。该村位于烟台郊区,靠近城市这个大市场,所以才能很好地发展蔬菜生产。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

答案: 1.B 2.A 3.C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4~5题。

4.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解析: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一般分布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的郊区。

答案: C

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解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教师学案)

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教师学案)

组题人: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

(全卷满分120分,检测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不属于引发水土流失的不合理生产建设活动的是( D )

A.陡坡开荒

B.草原过度放牧

C.开矿、修路D.战乱

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山区相比( A )

A.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B.中小河流众多且密度大,形成许多小流域

C.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间接经济损失小

D.人口外迁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3.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C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

4.该流域( A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B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

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C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少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7~8题。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1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1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检测卷

(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冬小麦和高梁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甜菜

D.谷子和大豆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

4.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甲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最有可能是()

A.黄土、棕壤

B.红壤、紫色土

C.黑土、黑钙土

D.砖红壤、栗钙土

5.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中合理的是()

A.甲处开荒种植玉米

B.乙处垦殖种植水稻

C.丙处发展棉花生产

D.丁处广泛建设茶园

6.下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7~8题。

高三地理专题农业专题练习题

高三地理专题农业专题练习题

农业专题练习题

1

、(2007年上海地理卷)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

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

其中:松辽河产区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1)下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____平原和平原。

(2)图中长江产区的湖平原和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单项选择)

①粮食商品率高②耕地面积广大③水热资源丰富④复种指数较高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选择)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

第二章阶段性练习(第四~六节)

第二章阶段性练习(第四~六节)

第二章阶段性练习(第四~六节)

一、知识总结

(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

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

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知识总结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

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题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源

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

4.“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⑤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荷兰素有“鲜花王国”的美誉,园艺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生产的花卉植物主要供出口。据此回答5-6题。

5. 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

B.国际市场广阔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

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6. 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得益于 ( )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③广阔廉价的耕地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广东家具在中国市场一直扮演着“龙头老大”的角色,但伴随着四川、江浙、北京、东北四大板块的崛起,广东家具龙头地位受到了挑战。据此回答7-8题。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一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一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一

(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2·山东济南)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B.山西大于江西

C.重庆大于天津D.湖南大于海南

2.我国内陆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低于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者数量较多

B.市场化程度、管理水平较低,科技落后

C.企业规模较小,成本高

D.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少,产值小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确定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重庆小于天津,湖南小于海南。第2题,我国内陆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低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内陆地区市场化程度、管理水平低,科技落后。

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

A.水稻、大豆、玉米B.小麦、油菜、大豆

C.甘蔗、柑橘、青稞D.水稻、油菜、柑橘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其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油菜、柑橘等;大豆主要产于北方,青稞主要产于青藏地区。

4.图示地区不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A.有色金属冶炼B.毛纺织加工制造

C.粮食食品加工D.电视机生产组装

答案:B

解析: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该地

区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适合发展粮食食品加工工业;该地区位于中部,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适合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电视机生产组装);毛纺织加工制造适宜分布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二章模块检测1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二章模块检测1

2010—2011学年度地理必修Ⅲ一、二章模块检测

(测试时间: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

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建立自然保护区

3.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 )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来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

4.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 )

A.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5~6题

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 水分差异造成的

B. 热量差异造成的

C. 地形差异造成的

D. 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房山高中第三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324

房山高中第三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324

40°N

房山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学情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日某时刻40°N 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 .22时

B .14时

C .10时

D .2时 2.该时刻,40°N 纬线上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 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3~5题。 3.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 b 、c 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 B 点能看到m 点

C. mn 为空中索道

D. a 地可能形成瀑布 4.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 常绿硬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常绿阔叶林 5.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A. 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B.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 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显著

D. 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A 城市介于北纬45°12′~46°之间,东经126°42′~127°39′分之间。A 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 市的卫星城市。读A 城市区域图,完成第6~7题。 6.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 城市的作用可能是

A

.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B .增加H 市区人口密度

C .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

D .扩展H 市市区的功能 7.如图所示,H 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最可能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 D )

A.中央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西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

B.湄公河三角洲、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

C.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

D.湄公河三角洲、中央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西欧平原

2.影响丙地两大农业部门生产结构作出调整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保鲜冷藏技术 B.国际市场需求 C.气候不断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

车厘子(一种水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味道鲜美,但容易腐烂。

某网店采用“先订购,后采摘”的预售方式销售美国车厘子,力求进口水果从源地直达消费

者。下图为销售流程,回答3~4题。

3.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 A )

A.西部高原区 B.佛罗里达半岛 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4.智利也是著名的车厘子产区,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在( A ) A.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 B.2月中旬—2月下旬

C.6月下旬—7月上旬 D.8月中旬—8月下旬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

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

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

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

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途径之一。图12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

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14.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十

大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正确的

一组是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发展商品农

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

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山脉名称:A 。

(2)图中字母B所代表的平原及代表性粮食作物分别、、。

(3)图中字母C代表的邻国是。

(4)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

(5)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停止开垦北大荒沼泽地的决定,请说明这一保护湿地

举措的意义。

16.阅读下列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15日《长沙日报》称:据央视报道,日前,国家正式启

动了“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

材料二2003年12月16日《浙江日报》报道:“我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建粮仓。北上种粮、省内销售已成为我省粮食生产一个新特点。”

材料三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

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

岭林区。

(1)国家“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多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上,下列

属于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有()。 (多项选择)

A.机械制造业 B.原材料加工业

C.棉纺织工业.D.农产品加工业

(2)图中A平原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浙江省农民为什么要到东北种粮?

(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试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17.图为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

然条件。

(2)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因素有

(单项选择) ( )

①劳动力②机械化程度③市场④农业生物技术

⑤交通运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3)填表比较上图中A、B两工业区的相关内容。

18.材料一: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唯一且很难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2)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3)计算黑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并说明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的商品农业基地建设(参考答案)

2---4 C、B、B

5.答案要点:(17分)

(1)、小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6.【解析】分析图I中的等高线和湖泊位置,可推知该湖为一火山口湖,是长白山天池。图Ⅱ选取了辽宁省和中朝交界处附近地区为命题背景。图中等温线向南弯曲是长白山及其东北一西南走向造成的。P处与Q处相比,P处的纬度和海拔较低,气温比Q处低10℃左右。河流L1为辽河,k为鸭绿江,比较两河的水文特征应联系流域内的气候和河水补给等方面来分析。图Ⅱ中城市①是东北地区最大城市沈阳,城市②是钢铁工业城市鞍山。

【答案】 (1)B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 (2)向西南(或向南)弯曲;受山脉(长白山)及其走向影响。

(3)10℃;纬度和海拔高度。 (4)河流L,流量较小,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L2 流量较大,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河流L。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L:流经湿润的山区,流域面积虽小于L,,但河水补给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5)该城市及周围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有京哈线、哈大线等铁路和多条公路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6)有利条件:附近铁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原有基础较好等。不利条件:水源、能源不足。

7.【答案】 (1)48 o【=黑龙江(2)39 oC 小P地为大兴安岭,受山地地形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3)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由高纬向低纬逐渐减小)。(4)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长白山地 (5)特点:①粮食商品率高;②提供的商品粮多;③机械化程度高。形成条件:①耕地面积广大;②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③土壤肥沃。

(6)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工业基础雄厚。存在问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7)鞍山、本溪铁矿,抚顺、阜新煤矿,哈大铁路,辽河(水源),接近市场。近年来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8.(14分)(1)说明A处河流封冻日数少于同纬度附近地区(2分) A处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冬季风的背

风坡,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附近地区(2分)

(2)160日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有冻土层分布;水系发育;河流

有凌汛(答出其中两点2分)

(4)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蓄水、调节气候功能(2分)

9.(1)图中一2()℃等温线向南(或向低纬方向)突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主要是受山地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影响。

(2)有广阔的平原,有肥沃的黑土,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

(3)城市A(哈尔滨)是松花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内河航运便利,又有京哈、滨洲、滨绥等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同时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例和通往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线。

(4)B河流(松花江)由于纬度位代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5)水污染较重的化上厂不宜建在处于河流上游的城镇,尤其是流经省区(或国家)较多的大河。城镇居民的饮用水源应有多种渠道,最好以不易污染的水源为主。各城镇应进一步加强环境的监测和统筹工作,尤其是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地区,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通报相关地区和单位,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把危害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10.【参考答案】

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距海的远近和地形。 2.内力作用鸭绿江 3.赤潮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 4.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5.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11.(1)A地地处河谷(或盆地),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E地地处山坡,气温较低。A地1月距离冷空气源地较E地远

(2)E处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B处为雨影区

(3)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

(4)土地资源(面积广、肥力高) 热量资源(积温低、气温低)

12.(1)辽中南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部分矿区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①增大②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畜牧产品需求量增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温凉,降水适中,适合牧草生长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碱化,调节气候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