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知识整理
遥感重点整理
遥感系统: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接收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时效性。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经济性。
局限性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按遥感应用领域分应用领域: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研究领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辐照度(I ):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I= d Φ/dS ,单位是W/m2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 与黑体绝对温度T 成反比。
大气散射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即为散射。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4T M σ=bT =⋅max λ数字摄影原理(P53)扫描成像原理(P67)航空像片的分类:按照航摄倾角分类:垂直航空摄影,倾斜航空摄影按摄影实施方式分类:单片摄影,单航线摄影,面积摄影(多航线摄影)按感光片和所用波段分类:普通黑白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天然彩色摄影,彩色红外摄影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航空摄影,中比例尺航空摄影,小比例尺航空摄影,超小比例尺航空摄影颜色的性质明度: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暗程度的感觉。
色调: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饱和度:彩色纯洁的程度,也就是光谱中波长段是否窄、频率是否单一的表示。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
遥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辐射地球吸收太阳辐射后会重新辐射出去,形成地球辐射,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地面物体的温度和光谱特性会影响辐射的波长和强度,不同的地面物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散射和辐射现象。
2. 遥感影像的获取通过传感器获取地面反射、散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记录成数字图像,再经过处理和解译,获取地表信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1. 遥感数据的分类a.依据数据源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和红外遥感数据。
b.依据分辨率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低分辨率数据、中分辨率数据和高分辨率数据。
c.依据数据获取的时间不同,遥感数据可分为多光谱遥感数据和高光谱遥感数据。
2. 遥感数据的处理a. 遥感图像的增强:使遥感图像更加清晰、丰富、准确地传达地物的信息。
b. 遥感图像的分类:将遥感图像数据根据其光谱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类别。
c. 遥感图像的解译:根据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对遥感图像进行识别和解释。
三、遥感的应用1. 土地利用与规划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土地变化等相关信息,为城市规划、农田分布、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2. 环境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如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植被覆盖度监测等,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灾害监测与应对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的影像数据,如洪涝、地震、火灾等,为灾害监测、评估和救援提供数据支持。
4. 农业生产与资源管理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如农作物覆盖度监测、土地肥力评估等,为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 城市规划与建设借助遥感技术对城市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取城市用地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建筑用地信息等,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四、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已经成为遥感领域的热门方向,对于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持。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测器(如光电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对地球表面或大气进行监测,收集返回的电磁辐射信号,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解译和提取目标地物的信息。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以下将从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取、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遥感专业必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1. 电磁辐射与地球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等物体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各种波段的辐射。
遥感技术利用的核心是通过感测器捕获和记录这些辐射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地面或大气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供后续处理分析。
3. 遥感平台的选择及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对于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分辨率、光谱范围、观测角度等参数,以保证获取到的图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4. 遥感图像的地理坐标系统遥感图像需要具有地理坐标系统以便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等。
二、遥感图像的获取1.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航拍和卫星遥感两种,航拍是通过飞机或者无人机等载具进行空中摄影,而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以及遥感平台对地面进行拍摄。
2. 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遥感图像的光谱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波段来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其中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不同波段的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
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图像中能够识别的最小物体大小,分辨率越高则图像的细节信息越丰富。
一般来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
遥感知识点
一、遥感的概念1、遥感(Remote Sensing):不接触地物,从远处把目标地物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地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定义广义遥感——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遥感——不与探测目标接触,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遥感不同于遥测(telemetry)和遥控(remote control),但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
3、几个重要的概念传感器:又名遥感器,是指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称为遥感平台,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多波段性(全天候)、多时相性(动态分析)三、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四、遥感技术系统1、定义: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与传输、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2、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遥感试验:对电磁波特性、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技术的试验。
遥感信息获取:中心工作。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信息的记录与传输:遥感信息处理:处理的原因遥感信息应用四、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发展概况与展望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19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航空遥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气球、风筝、信鸽姿态不定,均不是理想的遥感平台)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2、我国遥感发展概况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遥感原理知识点梳理
遥感原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遥感于1960年由美国地理学家pruitt普鲁伊特提出2.广义遥感(梅安新教授提出):一切无接触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基础)3.狭义遥感(电磁波遥感):从不同高度平台,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电磁波信息(数据采集)并进行加工处理(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对不同地物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处理结果应用)的技术。
4.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5.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6.遥感技术系统: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到判读分析与运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可以分为:(1)空间信息采集系统-采集遥感信息(2)地面接收与预处理系统-接收、处理(必要的辐射与几何校正)与分发遥感数据(针对星载传感器建立地面接收系统)(3)地面实况调查系统(遥感技术系统的基础):获取遥感信息之前:通过测定地物反射光谱确定所需传感器类型与波段获取遥感信息的同时:采集地表,大气等有关参数(遥感信息处理运用的辅助)遥感数据处理结果的检验(4)信息分析与运用系统,主要包括:遥感信息的选择技术、遥感信息的处理技术、专题信息提取技术、参数量算与反演技术、制图技术7.遥感分类:按工作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按探测电磁波工作波段: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多波段等按应用目的(探测目标):大气,极地,海洋,陆地,外层空间等按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非成像按传感器工作方式:主动(主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被动(被动接收电磁波(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8.遥感的特点:(1)宏观性与同步性(2)时效性与动态性(3)多波段性(4)综合性与可比性(5)经济性(6)局限性(误差,用途等)9.传感器:扫描仪,摄影机,摄像仪,雷达,高度计,微波辐射计,扫描仪等10.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970年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2.1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横波):由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中传播。
遥感技术知识点
遥感技术知识点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信息的技术。
它在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技术的知识点。
1. 遥感数据的分类遥感数据主要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两大类。
光学遥感数据是利用传感器对地面反射、辐射的光信号进行测量和记录,包括高光谱、超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等。
微波遥感数据则是利用微波传感器对地面的微波信号进行探测,包括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等。
2. 遥感影像的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指根据遥感数据获取信息的过程。
主要包括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三大步骤。
目视解译是指通过人眼直接观察遥感影像,数字图像处理则是指通过计算机处理遥感影像数据,专题信息提取是指根据需求提取具体的信息内容。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城市扩张、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可以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大气、海洋等环境要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农业遥感可以监测农田的植被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建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田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等,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5.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提升,遥感技术将在农业、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结合也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对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
遥感领域知识点总结
遥感领域知识点总结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感知设备(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直接接触被观测对象,能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地域的地表信息获取。
在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红外遥感、激光雷达遥感等多种技术手段。
光学遥感是利用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电磁辐射进行地表信息获取的一种遥感手段。
光学遥感技术可以分为近景遥感和遥驾遥感两种,近景遥感通常使用相机、摄像机等设备,适用于地面观测;遥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远距离地表信息的一种手段。
微波遥感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辐射进行地表信息获取,主要适用于云雾天气下的地表观测。
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地表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冰雪覆盖等信息,对于农业、水资源、气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红外遥感是利用红外线波段进行地表信息获取的一种遥感手段。
红外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地表温度、火灾监测、环境变化等信息,对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雷达遥感利用激光雷达进行地表信息获取,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势,主要适用于地形测量、建筑测绘、城市规划等领域。
二、遥感数据解译遥感数据解译是指利用遥感图像对地表信息进行识别、提取、分析的过程。
遥感数据解译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准备、预处理、信息提取、信息分析等。
数据准备包括获取遥感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配准等工作。
预处理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处理,以保证图像质量。
信息提取是指根据遥感图像特征,对地表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等工作。
信息分析是指对提取的地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工作,从而获取有用的地表信息。
遥感数据解译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像元分类、遥感图像分析、遥感信息系统等。
像元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像元按其特征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
遥感图像分析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目标识别等工作,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纹理分析、形状分析、光谱分析等。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1、遥感概念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地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底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组成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6、遥感的数据类型:按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7、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进行递增/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连续谱带。
8、遥感机理: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地物的目的。
9、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瑞利散射(d<<λ)、米氏散射(d≈λ)、非选择性散射(d>>λ)。
10、自然辐射源是被动遥感的辐射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
11、地球辐射:地球表面和大气电磁辐射的总称。
12、地球辐射是被动遥感中传递地物信息的载体。
13、人工辐射源是主动式遥感的辐射源。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6、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p0)×100%。
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7、地物反射类型根据地表目标物体表面性质的不同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实际物体的反射三种类型。
遥感概论知识点总结
遥感概论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各种信息的技术。
遥感可以利用航空器、卫星等平台来进行观测和测量,通过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对地球的各种现象和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农业、水资源、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各种遥感数据。
传感器可以利用电磁波、红外线、微波等方式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到不同波段的数据,从而获取到地球表面的不同信息。
遥感数据可以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两种类型,其中光学遥感数据主要是通过对可见光、红外线等光谱的捕捉,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而雷达遥感数据则是通过微波的回波信息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包括地形、地物、植被、水域、土壤等。
三、遥感的分类遥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两种类型。
光学遥感主要是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光学波段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包括地形、地物、植被、水域等。
光学遥感主要利用航空摄影、卫星摄影等方式获取数据,可以在农业、林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得到应用。
雷达遥感则是利用雷达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度、形状、液体含量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
四、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航空摄影、卫星摄影等方式进行观测和测量。
航空摄影是利用航空器进行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信息,适用于小范围的地面观测。
而卫星摄影则是利用卫星平台进行大范围、中低分辨率的遥感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宽幅图像信息,适用于大范围的地面观测。
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在地质勘探、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应用。
遥感知识点归纳总结
遥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遥感的基本概念1. 遥感是通过利用飞机、卫星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2.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感知地面目标发射的辐射能量,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或电信号,再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和信息提取。
二、遥感的分类1.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辐射波段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2. 根据传感器所在的平台不同,遥感可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3. 根据获取的数据类型不同,遥感可以分为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红外遥感等。
三、遥感数据的特点1. 遥感数据具有多波段、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连续性等特点。
2.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地貌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
3. 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解译和数据应用。
四、遥感数据的应用1.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农业资源管理,包括农田监测、农作物遥感调查、粮食产量预测等。
2.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包括城市地形测绘、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城市扩张分析等。
3.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保护,包括森林火灾监测、水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等。
4.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自然资源勘查,包括矿产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等。
五、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 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2. 遥感数据解译可以采用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方法;3. 遥感数据处理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遥感数据库管理、遥感模型构建、遥感影像融合等。
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遥感技术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波段、3D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遥感在精准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与无人机、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将使得遥感技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更加成熟。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大作用。
遥感重点整理
遥感重点整理遥感是利用航空、航天等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它通过感知和测量地物的辐射能量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获取地物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为地球科学的研究、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农业管理等提供了重要手段。
1. 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按其反射率、亮度等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
遥感图像分类有许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和基于知识的分类等。
2. 遥感影像显示与增强遥感影像的显示和增强是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过程,目的是优化影像质量,提高影像的可视化效果。
常用的影像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和多尺度变换等。
3.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勘探以及地质灾害监测等。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质信息的特征、获取矿床及石油气藏的地表迹象、开展区域石油气资源的勘查与评价等,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作物遥感监测等。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信息、监测土壤、植被及水文资源状况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6. 遥感系统遥感系统分为二元遥感系统和多光谱遥感系统。
二元遥感系统主要是记录地表的辐射反射率;多光谱遥感系统通过多个频段来记录地表的信息,由于不同的物质反射光谱曲线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记录来区分不同物质会反射不同的曲线。
7. 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和数据挖掘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信息;数据挖掘面向大数据集,不同数据集合之间挖掘其中的联系。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后期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快速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总的来说,遥感技术正逐步成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将对未来的地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遥感基本知识
IR扫描仪 0.5~1.1 1.55~1.75 2.08~2.25 10.4~12.5 77.8米 1~2天
最小侧视观 1~2天 察周期
其他陆地卫星
• • • • 天空实验室(Skylab,美国1973年发射) 热容量制图卫星(HCMM1978) 地球资源卫星( Bnaskara,印度) 空间实验室(Specelab,欧空局) IKONOS(4m彩色、1m全色) Quickbird(快鸟、0.6m)
LandSat3
1978.3.5 18天 4 MSS RBV 1983年退 役
LandSat4
1982.7.1 6 16天 7
LandSat5
1984.3.1 16天 7
LandSat6
1993.10. 5
LandSat7
1999.4.1 5 16天 8
MSS、TM
1983年退 役
MSS、TM
在役服务
• 传感器:为2台高分辩率可见光扫描仪(High Resolution Visible sensor——HRV) • 它能满足资源调查、环境管理与监测、农作物估产、地质与矿 产勘探、土地利用、测制地图及地图更新等多方面的需求。
SPOT HRV 各波段主要用途
波段 XS1 波长 0.5-0.59 绿色 分辨率 20米 用途 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 波长附近,对植被识别有利,同时位于 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能探测水 的混浊度和10-20米的水深。
使用胶片 记录
使用磁记 录 高光谱
成像传感器类型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
一个像元代表的实地的最小尺寸
• 时间分辨率:
同一个地区可获得的两个影像最小的时间间隔
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遥感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局限性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辐照度I 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规律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普朗克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常见的大气散射及特点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米氏散射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无选择性散射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大气窗口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 气象卫星发展阶段、特点及作用特点1轨道:低轨和高轨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实时性强、成本低发展阶段1、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气象卫星2,1970—1977第二代气象卫星3,1978后气象卫星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应用1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2气候研究和气候变迁的研究3资源环境其他领域资源环境其他领域 中心投影的透视规律及像点位移规律透视规律1地面物体是一个点,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一个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一、遥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通过遥远距离采集并记录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数据类型可分为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和热红外遥感;按照数据获取平台可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1.辐射传输原理: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太阳辐射照射后,会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这些辐射经过大气层的传输和变化后达到遥感仪器,形成遥感数据。
2.遥感数据的获取原理:通过遥感仪器记录地球表面物体的辐射或能量信息,如通过遥感卫星的光学传感器记录地球表面反射光谱。
3.遥感数据的处理原理:遥感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解译和分析等过程,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遥感的主要技术与方法1.遥感图像解译: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或计算机辅助解译,识别和判读地表物体。
2.遥感数字化:遥感图像通过扫描或数字相机获取,然后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图像。
3.遥感分类:将遥感图像中的地表物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或类型,如土地利用分类、植被类型分类等。
4.遥感定量分析: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学模型和算法的分析,提取地表物体的数量信息,如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物质迁移分析等。
5.遥感辅助决策:通过利用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地表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等。
四、典型遥感应用领域1.地质勘探与矿产资源: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到地下的地质信息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监测,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情况。
3.植被监测与农业信息提取: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类型和叶面积指数等信息,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测和评估。
4.城市规划与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的用地分布、建筑物高度和环境污染等信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进行监测和分析。
5.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应急救灾提供支持。
遥感相关知识点总结
遥感相关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处理和解释地面和大气物体反射、辐射的电磁波或粒子辐射来获取信息。
根据电磁波的波长,遥感可以分为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
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与地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因此可以获取地物不同的信息。
二、遥感系统1. 遥感传感器遥感传感器是获取地表信息的装置,根据传感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和电离辐射传感器等。
光学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地物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信息;微波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地物的湿度和温度等信息;而电离辐射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大气和空间辐射的信息。
2. 平台遥感平台是携带传感器进行观测的平台,根据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航天器、飞机、卫星和地面站等。
航天器和卫星可以全天候、大范围地监测地球表面,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观测数据;飞机适用于获取中分辨率和小范围的观测数据;而地面站主要用于获取地面辐射和气象信息。
3. 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获取的遥感数据需要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到地面接收站,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可用的地图产品或监测数据。
三、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是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地表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观察、记录、测量和解释等步骤。
观察是指对图像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地物进行分类和划分;测量是指对图像上的地物进行定量分析和测量;解释是指对图像上的地物进行解释和判断,获得地物的特征和分布等信息。
四、遥感数据处理1. 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校正、增强、滤波和辐射校正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噪声和改善图像细节。
2. 遥感图像分类和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上的地物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和识别,分类是根据地物的特征和特点将图像上的地物进行分类和划分。
3. 遥感图像变化监测遥感图像变化监测是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地表的变化信息,通过对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监测地表的变化情况。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遥感的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任何物体本身都具有发射、吸收、反射以及折射电磁波的能力,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物的目的。
三遥感的物理基础(一)电磁波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物理理论基础。
1、电磁波的性质:具有波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波粒二相性)2、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高。
3、电磁波谱电磁波几个主要的分段:宇宙射线、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近、中、远)、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是近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紫外: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38um辐射的总称,主要源于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散射严重。
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m 高度以下的范围进行。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遥感常用的可见光是蓝波段(0.45um附近)、绿波段(0.55um附近)和红波段(0.65um附近)红外,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um至1mm之间,遥感常用的在0.7um-100mm微波,波长在0.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①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影响小,穿透性好,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微波成像,因此能全天候的遥感。
②微波遥感可以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4、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出射度: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总和。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又能全部发射,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遥感知识要点
遥感复习资料1.遥感软件有哪些?遥感平台:遥感船/车,气球等→飞机→卫星/航天飞机2.太阳和地球最强辐射所对应的波长是多少微米?太阳辐射能量的绝大部分(99.9%以上)在0.15 ~ 4微米波段之间。
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475微米,与地球的辐射相比,太阳辐射的波长短得多,故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地球辐射的辐射源是地球,其波长范围约为4~120微米,为长波辐射。
辐射能量的99%集中在3微米以上的波长范围内。
地球辐射的最强波长约为9.7微米。
3.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系统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遥感: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主要是指空对地的遥感。
它主要是以电磁波为媒介,包括从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的范围。
遥感系统:遥感系统分五大部分信息源(即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获取→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1.信息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⑴遥感的能源是电磁辐射源发出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理论是遥感的物理基础。
⑵目标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目标物电磁波特性(反射、发射等)是遥感的依据。
∴测定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遥感的基础工作。
⒉信息的获取⑴传感器(遥感器)⑵遥感平台⑶传感器和遥感平台使得遥感成为现实并决定了遥感的距离。
∴遥感器和遥感平台是遥感技术的核心⒊信息的记录和传输⑴记录⑵传输⒋信息的处理⒌信息的应用4.遥感的类型,遥感的特点?遥感的类型:1.依遥感平台分①地面遥感:遥感器装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
②航空遥感:遥感器装置在航空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
③航天遥感:遥感器装置在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平台对地球作轨道运行),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
④航宇遥感:遥感器装置在星际飞船上(平台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空间,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进行遥感)。
遥感方面知识点总结
遥感方面知识点总结一、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地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会通过反射、辐射和散射等方式与入射的电磁波相互作用,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特性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遥感平台获取的电磁波数据来识别、分类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
1. 光学遥感原理光学遥感是利用可见光、红外光等电磁波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方法。
在光学遥感中,遥感平台会携带光学传感器,通过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光学遥感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对地物的特征进行精细化的识别和分析。
2. 雷达遥感原理雷达遥感是利用雷达系统发送微波信号,并通过接收微波信号的回波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方法。
在雷达遥感中,遥感平台会携带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地面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雷达遥感可以在多云天气下获取地表信息,对地面地形、植被等特征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
3. 热红外遥感原理热红外遥感是利用地球表面目标的热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方法。
在热红外遥感中,遥感平台会携带热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地面目标的热辐射,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热红外遥感可以通过地面目标的热辐射特征,对地表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
二、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信息提取和信息分析等步骤,对遥感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提高地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校正、配准和辐射校正等处理,以保证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中,需要进行大气校正,地形校正,影像配准等处理,以提高遥感图像的信息质量。
2. 遥感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提取是指通过遥感数据进行地表信息的分类、识别和提取等处理,对地表信息进行量化和分析。
在遥感信息的提取中,需要进行地物分类、植被指数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提取等处理,以获取地表信息的定量化数据。
遥感知识集锦
遥感知识集锦一. 遥感的基本概念1. 遥感的基本知识“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遥远的感知”之意。
顾名思义,遥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物体的属性。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机械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理探测(物探)的范畴,因此,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这五大部分。
1.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 信息的获取接受、记录目标物体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者“遥感器”。
如:雷达、扫描仪、摄影机、辐射计等。
3. 信息的接收传感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者胶片上。
胶片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输送到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4. 信息的处理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以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者转换为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5. 信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涉及到航空、航天、光电、物理、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诸多应用领域,它的发展与这些科学紧密相关。
2. 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上,如:车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飞机、气球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等。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遥感是什么?遥感的定义:Remote Sensing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既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综合技术。
2、遥感系统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特性,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信息的获取: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装载遥感器的平台称遥感平台,主要有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空间平台。
3、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球航天器上),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在星际飞船上,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进行探测)按照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一0.38μ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一0.76μ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一1000μ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一1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按工作方式分:被动遥感:传感器←物体主动遥感:传感器→←物体4.遥感的技术手段:• 遥感试验:对电磁波特性、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技术的试验。
• 遥感信息获取:中心工作。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 遥感信息接收:将接受到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 遥感信息处理: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 遥感信息应用:不同遥感信息的融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等5.遥感的特点:宏观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可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便于发现和研究宏观现象综合性:映像包含多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时效性:获取时间快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信息的可比性: 卫星轨道的确定性、影像分幅的同一性、同一系列传感器信息的兼容性经济性: 与传统信息获取手段相比局限性:相对于整个电磁波谱段而言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2.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任意面的辐射能量3.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
辐射强度通常在不同方向上是不同。
辐射亮度:表示面辐射源上某点在法线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
4.辐射度:被辐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5.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标准。
a.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的物体。
b.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6.普朗克热辐射定律:表示出了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按波长分布的规律(pdf)变化特点: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波尔兹曼定律); 随温度升高,辐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维恩位移定律)。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见讲义)维恩位移定律(见讲义)瑞里—金斯公式:黑体辐射的微波功率与温度成正比,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
(见讲义)7.基尔霍夫定律:(见讲义)8.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大气吸收:a.氧气(小于0.2微米,0.155为峰值),高空遥感很少使用紫外波段b.臭氧(影响不大)c.水(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介质,水对红外遥感有极大的影响)d.二氧化碳:(量少;吸收作用主要在红外区,可以忽略不计)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由于大气散射集中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区,所以散射是太阳辐射衰 减的主要原因。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的多时,此时的散射成为瑞利散射。
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微粒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米氏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即有方向性;云雾粒子大小与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不可忽视。
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水滴、雾、尘埃、烟等气溶胶常产生非选择性散射。
大气折射:折射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9.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大气窗口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0.3-1.4um: 包括全部可见光(95%),部分紫外光(70%),部分近红外光(80%)。
• 摄影和扫描成像的方式在白天感测和记录目标电磁波辐射信息 • 1.4-2.5um: 近红外窗口,60%-95%,扫描成像,白天记录• 3.5-5.5um: 中红外窗口,60%-70%,白天夜间,扫描成像记录• 8-14 um: 远红外窗口,超过80%, 白天夜间,扫描记录10.地物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
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11.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对于某段反射率高的地物,其吸收率就低,即为弱辐射体;反之,吸收率高的地物,其反射率就低。
12.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植被的反射特性:0.4-0.7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绿色波段(0.55μm),两边(蓝、红)为吸收带(凹谷);0.76-1.3μm高反射,在0.7μ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至1.1处有峰值;1.3-2.5μm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收率增加,反射率下降,形成几个低谷。
土壤的反射特性:土壤表面反射光谱曲线比较平滑,没有明显的峰谷。
一般情况下,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反射率越高;土壤含水量越低,反射率越高。
水体的反射特性:水体在蓝绿光波段有较强反射,在其它可见光波段吸收都很强,在近红外波段吸收更强。
水体中含有其它物质时,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如含有泥沙时反射峰值出现在黄红区,含有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增加。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陆地卫星有哪些传感器LANDSAT:NDSAT-1周期18天传感器MSS辐射分辨率128波段波长/μm 地面分辨率4 0.5-0.6绿色80米5 0.6-0.7红色80米6 0.7-0.8近红外80米7 0.8-1.1近红外80米NDSAT-5传感器TM周期16天辐射分辨率256成像宽度185公里,标准景为185公里*185公里特性光谱范围地面分辨率波段1 0.45-0.52微米30米波段2 0.52-0.60微米30米波段3 0.63-0.69微米30米波段4 0.76-0.90微米30米波段5 1.55-1.75微米30米波段6 10.4-12.5微米120米波段7 2.08-2.35微米30米NDSAT-7传感器ETM+周期16天成像宽度185公里,标准景为185公里*185公里特性光谱范围地面分辨率波段1 0.45-0.52微米30米波段2 0.53-0.61微米30米波段3 0.63-0.69微米30米波段4 0.76-0.90微米30米波段5 1.55-1.75微米30米波段6 10.4-12.5微米60米波段7 2.09-2.35微米30米全色波段PAN 0.52-0.90微米15米SPOT传感器两台HRV推扫描仪(多光谱和全色)标准景:60×60km 特殊情况120×120km轨道周期26天通过编程控制--单颗卫星的重访周期为2-3天。
--4颗卫星同时运行,可以实现每天重复观测一至两次,最短时间间隔为20分钟。
探测器HRV HRVIR VI卫星SPOT-1~3 SPOT-4 SPOT-4波段/μm 分辨率/m 刈幅/km 分辨率/m 刈幅/km 分辨率/m 刈幅/km 0.43~0.47 10.50~0.59 20 60 20 60PAN0.51~0.73 10 60PAN0.61~0.68 10 600.61~0.68 20 60 20 60 10.79~0.89 20 60 20 60 11.58~1.75 20 60 1辐射灵敏度≤0.05 ≤0.05 ≤0.003动态范围0.1≤ρ≤0.6 0.1≤ρ≤0.6 0.1≤ρ≤0.6绝对辐射精9 9 9度/%覆盖天数/d 26 26 1CBERS(中巴资源)ZY-1(CBERS-1)周期100.26min重复周期26天传感器CDD相机,红外扫描仪(IRMSS),广角成像仪(WFI)1、CCD相机(CCD)重复周期26天,具有+32º侧摆功能,侧视范围可达1100km,最短成像周期3天扫描宽度113公里,分辨率19.5米2、红外扫描仪(IRMSS)重复周期26天,扫描宽度119.5公里分辨率为78米(B6-B8)和156米(B9)3、广角成像仪(WFI)重复周期5天,扫描宽度890公里分辨率为258米比较:CCD有侧视功能,同一地区最短观测周期为3天,广角相机由于覆盖面积大,5天可覆盖我国国土一遍。
IRS卫星共有7 颗IRS 系列的卫星(1A、1B、1E、P2、1C、P3、1D)相继升空。
重访周期24天传感器PAN,LISS-3和WiFSIRS-1C特性传感器波段光谱范围图象分辨率成像宽度PAN 0.45~0.515微米 5.8米70公里LISS-3波段2 0.52~0.59微米23米波段3 0.62~0.68微米23米142公里波段4 0.77~0.86微米23米波段5 1.55~1.70微米70米WiFS 波段3 0.62~0.68微米188米810公里波段4 0.77~0.86微米188米IKONOS:1米全色4米多光谱1米全色-锐化传感器高分辨率数字相机幅宽:11km重返周期:1-3天IKONOS相机特性波段光谱范围图象分辨率成像宽度PAN 0.45~0.90微米1米11公里波段 1 0.45~0.53微米多光谱波段 2 0.52~0.61微米4米11公里波段 3 0.64~0.72微米波段 4 0.77~0.88微米扫描成像和摄影成像的定义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象的技术。
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记录物体影象。
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记录物体的影象。
扫描成像概念:依靠机械传动装置使光学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逐点逐行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