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部编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一等奖3篇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7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热闹情景。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确定这样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在实践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确定这样的重点,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又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通用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1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__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__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__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__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__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
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第1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23《鸟的天堂》(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初次接触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本课将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字理学习词语“应接不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能用不同的语气和多种方式朗读相关段落;
2.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融入朗读。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师生共同复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2.回忆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明确景物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师板书。
3.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心中满是失落和遗憾,那第二次再去看法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导入新课,做好课时之间的自然衔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与反思第1篇】
鸟的天堂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本方案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有关的文字资料及。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
什么?谁来谈一谈?
2.导入: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板书: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以乐曲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让学生把听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课文题目,为下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反馈。
(1)学习字词。出示会认字:桨、桩、暇。
①指名认读,读准三拼音节“桨”,翘舌音“桩”。
②理解词语:船桨、应接不暇。
“船桨”可结合或实物来理解;“应接不暇”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2)谈谈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习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优质课评选教案
2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浆、桩、暇”3个生字,会写“桨、抛”等10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天堂”,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难读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
(一)研读课文5~8自然段
1.作者所说的“鸟的天堂是一棵美丽的大榕树”,自读5~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的词句。
2.指名分节朗读文段,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读法。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请同桌展开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抒发自己的读书体会。)
4.汇报读书体会,摘录关键词语,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什么。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规律、缝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思起于疑,再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出“教学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自由评论、深入探究”。
人教部编版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名师教学课件
结束语: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 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对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方面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我们通过对课文这部分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册第 2题、第3题。
第23课 鸟的天堂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 教学课件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天马村天马 河的河心沙洲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20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 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1933年,巴金 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的美名得以传扬。现 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 农舍风光等。
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 接待应付不过来。文中指鸟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例:山路两边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
整体感知
“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一共__两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__傍__晚_____ ,看到了__一__株__静__静__的__茂__盛__的__大__榕__树_____; 第二次是在__早__晨_____ ,看到了___众__鸟__纷__飞__的__热__闹__场__景________ 。
人教部编版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名师教学课件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 掌握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各抒己 见吧!
习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23课 鸟的天堂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 教学课件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天马村天马 河的河心沙洲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20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 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1933年,巴金 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的美名得以传扬。现 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 农舍风光等。
整体感知
课文哪几段是写“大榕树”的,哪几段是写“鸟”的?
第5—9自然段写作者看见了一株茂盛的大榕树 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了很多鸟。
第1—4自然段与描写榕树无关为何要写? 奠定轻松、愉快的基调,为写“鸟的天堂”做铺垫。
品味写法
默读第5~9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结束语: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 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对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方面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我们通过对课文这部分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部编版《23.鸟的天堂》说课稿、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3.鸟的天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文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难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三、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
23 鸟的天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课文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陆续、白茫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重点)
2.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之处,领略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情感的不同。
2.对比分析法
作者描写了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一静一动。要通过分析作者呈现的画面,引导学生注意前后两次场景的不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领悟课文的主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文字来体会意境和情感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完善,理解能力低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运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分析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课文、图片、声音、录像等组合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这种图文声像并的场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在突破重难点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正确读写“灿烂”“缝隙”“寂”等14个生字词,认识“桨”“暇”等8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大致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刻画景物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同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刻画景物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喜爱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具备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歌曲与对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听一首腾格尔的蒙古草原民歌“天堂”,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听,用心体会一下这首美妙的歌曲(音频播放歌曲)
师:好,同学们,歌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生1:蓝蓝的天,清清的湖水
师:嗯,真棒,记忆力真不错,看来是用心体会到了那个美景。
生2:我的家乡就是天堂。
师:回答得真好,从歌中体会到了歌手对家乡的热爱。
师:那你们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生3:风景优美的地方就是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通用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__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__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鸟的天堂 人教(部编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该怎样想,想什么不明晰。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五、教学方法
1、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划、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
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在教育中,应遵循教育规律,充
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自然地在教材中挖掘其
法制因素,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自然地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下面是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第3课《鸟的天堂》最后一个环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场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巴金爷爷著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现在
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带着大家到“鸟的天堂”去玩玩,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新
的发现和体会?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知道,在这篇课文中巴金爷爷是两次到达“鸟的天堂”,那么,两次到达“鸟的天堂”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 1:第一次到达时只看到一株好大好大的榕树,没有看到一只鸟,心里很不是
滋味。
生2:第二次就不一样啦!因为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
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所以内心特别惊喜。
生3:我还能感受到巴金爷爷看到了小鸟们有一个幸福的家而感到自豪,心情就
舒畅多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我倒觉得巴金爷爷的想法与众不同,这个问题值得
我们在研究研究。
生1:巴金爷爷觉得他留恋这里的风景对鸟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人们留在这树
林里鸟儿会被打扰的。
生2:小鸟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希望我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
师:你认为他想为鸟儿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
生2:我认为巴金爷爷是想保护环境。
师:是呀,美景要欣赏,生活要继续。祖国大地处处是美景,巴金爷爷没有因为欣赏美景而停下前行的脚步。老师认为这也是巴金爷爷朴实文风的体现,在他的眼里可能世界万物都是值得欣赏留恋的。平和、朴实,就如这位百岁老人的人品一样具有“大家”风范。巴金爷爷写这篇文章让我们学习,就是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
告。第五章第四十四条又规定:对违反本法,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
任。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生存下去,而不要让它们无家可归啊!
生1:老师,我知道了,就是不能随意破坏环境,要保护环境,否则就是犯法的。生2:老师,我错了,有一次我觉得好玩就捅了一个鸟窝,里面还有几只不会飞的小鸟呢!
生3: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摸鸟蛋了。
生4: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敢冲当侩子手了。
......
师:同学们都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让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那么今后我们应该
怎么做才能保护好环境呢?
生1:我们应该多植树,为小鸟营造快乐的家园。
生2:我们要保护小鸟,因为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3:不摸鸟蛋,不捅鸟窝,不欺负幼鸟……
师:同学们,动物是地球的成员,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
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巴金爷爷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
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设计评析:
一、务实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课堂临近结尾,敢于让学生提问、多说,这是教师教学务实求真的教风体现,也是一种教学勇气。课堂提问是按照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
在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把课堂
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敢于表达,愿意倾诉当然,这是真正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的真实写照。
二、生成的教学诠释,这是教育者的基本理念。
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透视出教师的课堂教学动作背后所蕴涵的教育理念:1、教学的过程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如实表
达出来。这证明教师的下一个教学行为更有必要、更有意义。2、学生的差异是自主解疑的有力资源。“没有回答老师的同学,你们心中的答案呢?”此时,教师这一行为充分诠释“差异是一种资源”这一教育理念。这个问题并不是全班都来
回答,而是教师想给欠主动的学生一次机会。充分利用课堂的差异资源,把解决
问题的第一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相对话之中探寻解答。同时,体现了学生
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是教学过程提升的重要反映。3、教师的引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保护动物,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让它们能生存下去,而不要让它们无家可归啊!”我们的课堂上再也不是一言堂了。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由此产生的另外一种过左倾向,那就是教师在课堂学
习中引领提升的作用。有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置身事外,只充当了一个
穿针引线的作用,而忘记了自己的对学生学习引领应负有的责任。
这节课上教师有意将课堂内容与相关法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孩子们各抒己见,体会谁对谁非,引导孩子逐渐向正确轨道迈进,活跃了课堂,博得了全班孩子的赞同,收到了良好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