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2)
2024年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二篇)

2024年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和梳理。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的关系。
2.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
3. 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规律。
4. 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5. 弹簧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6. 重力和万有引力: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地球引力的作用。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散射。
3. 平面镜和球面镜:焦距、实像和虚像。
4. 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放大和缩小。
5. 色光的合成和分解:光的三原色和反射、折射的应用。
三、热学1. 热量和温度:热平衡、热能传递和温度计的原理。
2.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相变。
3.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热量和功的关系:功率的概念和热功定理。
四、电学1. 静电学: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守恒和导体的特性。
2.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表达方式和各种电路的图示。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4.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分配和电阻的变化规律。
5. 电流的方向:摩擦电流、通电线圈和电池的正负极。
6. 简单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灯泡、电风扇和电磁铁。
五、能量转化与守恒1. 能量的转化:动能、势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2. 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规律。
3. 能量与功:功的定义、功率和能量守恒。
4. 能量与焓:焓的定义和状态函数。
5. 化学能的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特征。
总结起来,初二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和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能量转化与守恒。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其应用和意义,在实践中能够运用于解决问题。
《第二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同步训练)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会减少B.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可以无限制地增加C.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D.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可以消失2、某物体从一个高度自由下落至地面,与地面碰撞后反弹上升到某一高度,假设整个过程中不存在空气阻力和其他形式的损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从下落到初次反弹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B. 物体初次反弹到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C. 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再次碰撞地面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存在守恒D. 物体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能量守恒3、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一个固定点做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摩擦力作用,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动能也逐渐减小。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A.重力势能增加B.重力势能减小C.弹性势能增加D.弹性势能减小4、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做负功B.物体的重力做正功C.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不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物体下滑过程中:A. 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少B. 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减少,势能增加C. 支持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少D. 支持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减少,势能增加6、一个单摆在振动过程中,若摆长不变,摆球质量不变,以下哪种情况下,摆球的机械能守恒:A. 摆球经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势能最小B. 摆球经过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势能最大C.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势能最小D. 摆球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加7、在太阳能光电转化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哪种形式的能量?(A)化学能(B) 内能(C) 电能(D) 机械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量不能在物质与其他事物之间转移B、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可能减少D、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不适用于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2、以下几种能量形式,通过下列方式转化的是:A、水力发电中的水能转化为电能B、摩擦产生的热量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这是电能转化为磁能3、下列现象中,能体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有:A、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水从高处流下推动水轮机发电C、摩擦生热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E、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第一题题目:有一台热机,它从一个高温热源吸热(Q),向一个低温热源放热(Q2),同时对外做功(W)。
2 4 1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2015·广州] AC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C两点施加力
F1、F2,F2的方向沿OO′线,棒在如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
态,则
(C )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图21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A.F1<F2 C.F1 力臂小于 s1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解析】 AB 相当于杠杆,O 为支点,FA 可视为动力,阻力在 B 点,为使作用力最小,应使力臂最长,且所施力的方向应阻 碍杠杆的转动,若让转盘反方向旋转,图中应沿 F2 方向施力, 因为 FAl1=F2l2,所以 F2=FlA2l1=20N0×.4m0.5m=25N。
(1)货物的质量m。 (2)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W和功率P。 【答案】 (1)10kg (2)196J 49W
【解析】(1)m=Gg =Fg =9.89N8N/kg=10kg。(2)W=Fs=98N×2m =196J,P=Wt =1946sJ=49W。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图24 【解析】 甲的拉力是作用在船上的拉力的一半,而乙的拉 力是作用在船上的拉力的二倍。
(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F_1_l1_=__F_2_l_2 ___
_(_动__力__×__动__力__臂__=__阻__力__×__阻__力__臂__)____。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考点 4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c)
杠杆 类型
B.F1=ss21F2 D.F2 方向沿 OO′线向下
能量守恒高中物理

能量守恒高中物理
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能量总量在封闭系统中是不变的。
换句话说,能量不能被创建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高中物理中,能量守恒通常以机械能守恒和热能守恒两种形式来讨论。
1. 机械能守恒:在不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在自由落体、弹性碰撞等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时,其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2. 热能守恒:热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能量,根据热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热能总量在没有能量输入或输出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例如,当两个物体通过热传导或热辐射的方式接触时,热能会从温度高的物体流向温度低的物体,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总而言之,能量守恒定律在高中物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各种物理现象。
初中初三物理下册《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风力发电、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这种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呈现能量转化的物理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计算方法。
4.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如物体抛掷、能量损耗等,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量转化的效率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播放风力发电、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4.实践性教学,强化知识运用
本案例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物理实验、实例分析和作业练习,使学生将能量守恒定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成长
本案例建立了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
【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能量》第一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 单元教学

【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能量》第一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单元教学规划+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四单元《能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教科版(2017)单元(或主题)名称能量单元主题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像我们组装过的电路一样,电池提供的电能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相等的。
你能在身边找到能量存在的证据吗?哪些能量形式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课标要求1.核心概念:(1)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2)技术、工程与社会2.学习内容:(1)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2)4.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⑤了解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化石能等能源。
(3)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3.学业要求:(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对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进行简单分类,能简单解释能的转化现象。
(3)能设计并实施调查活动,说明能的转化现象。
(4)感受自然界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奇妙之处;意识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关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新能源、绿色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5)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如何提高效率。
教材分析“能量"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
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而是引导学生从回顾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人手,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
1415沪粤版九年级物理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学设计

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3)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4)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过程与方法(5)经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两个活动过程,参与“永动机”失败原因的分析,以及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讨论交流过程,促进学生勇于探索生产、生活中有关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对“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的认识”,知道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将变成“无用的能量”,进而树立珍惜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意识,同时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是重点。
教学难点: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2)向双手哈气。
教师介绍:自然界有各种形式的能,如化学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内能、原子能等。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
二、新课教学1.能的转移和转化1)能量的转移学生阅读P81图20-18,回答问题:图中各是什么能量发生了转移?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1)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2)机械能从M1转移到M2;3)电能从发电站转移到用户。
大量实例说明能量能够转移。
2)能量的转化阅读P82图20-19及活动2,认识能量的转化学生交流讨论后展示,师生共同归纳:1)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核电站: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提问:你还能够列举生活中关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实例。
学生交流回答,师生共同点评,教师适当予以提示与补充。
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以引导孩子们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两个杯子、一块冰、一台显微镜、一些植物叶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用来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
2. 实验一:我拿出两个杯子,一个装热水,一个装冷水,让孩子们观察两个杯子。
然后,我将热水倒入装冷水的杯子中,孩子们发现热水变少了,冷水变热了。
我提问:“这是怎么回事?”让孩子们思考能量的转化。
3. 实验二:我拿出冰块,放在显微镜下,让孩子们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孩子们发现,冰块融化成了水,同时显微镜下的冰块变成了水滴。
我提问:“这是怎么回事?”让孩子们思考能量的转化。
4. 实验三:我拿出一些植物叶子,让孩子们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然后,我将叶子放入热水中,孩子们发现叶子变色了。
我提问:“这是怎么回事?”让孩子们思考能量的转化。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顾实验过程,并在记录本上写下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l1=Fl2,当低头角 F变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低头角度越大,颈椎承受的压 力越大;(2)由图乙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l1=F•l2,由于 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当低头角度变大时,重力的力臂越大,则 力F越大;(3)由于低头会使颈椎所受压力变大,且角度越大,
颈椎所受压力越大,所以要保护颈椎,不能长时间低头看手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类型之二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2015· 丽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看手机的“低头 族”越来越多。那么,颈椎承受的压力跟低头的角度有什 么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制作头部模型,如图甲所 示,头部可绕支点O(颈椎)转动,转动角度通过固定在上 面的量角器测量,将一个小球挂在模型内,其重为5N模 拟头部的重力,头部后面绑一根绳子模拟肌肉,绳子上系 一测力计,支点(颈椎)承受的压力约为头部重力和绳子拉
图16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答案】 如答图所示。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5.[2015· 上海]如图所示,小明用98N的拉力在4s内将货物匀速
提升2m,不计摩擦和绳子重力。求:
图17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2015· 广州] AC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C两点施加力 F1、F2,F2的方向沿OO′线,棒在如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 态,则 ( C )
图21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A.F1<F2 C.F1 力臂小于 s1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考点 4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c)
杠杆 类型 力臂关系 l1>l2 l1<l2 平衡时力 的关系 F1<F2 F1>F2 优缺点 应用
省力 杠杆
费力 杠杆 等臂 杠杆源自省力,费 距离费力,省 距离 不省力, 不省距离
撬棒、瓶盖 起子等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5)__________
图18
【注意】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叫力的作用线。②力臂是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图15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4.[2015· 德州]胶棉拖把的主要结构如图甲所示,使用时先将
棉头浸泡于水中吸水,再拉动拉手,使之绕O点转动,胶棉 拖把将棉头中多余水分挤出后便可清洁地板。请在乙的示 意图中按以下要求作图。 (1)动力F1的力臂l1。 (2)作用在B点的阻力F2。
力之和,实验数据如下表: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甲 图22 低头角度/度 0 15 30 45 60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乙 绳子拉力/N 0 5 9 13.5 17.5 颈椎承受的压力/N 5 10 14 18.5 22.5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是颈椎承受的压力随着低头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第一单元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2)
全效学习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1.[2015· 潍坊]下列图中所表示的工具,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 D )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2.[2015· 宁夏]校工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
度增大时,l1增大,G不变,l2减小,故F增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颈椎的是__________ 。 A.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
B.适当抬高手机屏幕,减小低头角度
C.低头看书久了应适当抬头,以缓解颈椎承受的压力
绳子自由端移 动距离sF或速 度vF=重物移 动的距离sG(或 速度vG)的n倍
【注意】组装滑轮组时,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 出承重绳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 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考点 4 (b)
使用滑轮组(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一、杠杆 考点1 指认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等(a) 1.杠杆:如果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 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一般用O表示。 动力 (2)__________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二、滑轮
考点 1 辨认动滑轮、 定滑轮和滑轮组(a) 考点 2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a)
考点 3 知道滑轮组的特点(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a)
定滑轮 定义 中间的轴固定 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轴随重物一起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 移动的滑轮 组合而成
收缩有的拉长形成低头仰头动作。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2.人的手臂——费力杠杆
人的手臂绕肘关节转动,可以看成是由肌肉和手臂骨骼组
成的杠杆在转动。肘关节是支点,肱二头肌肉所用的力是 动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阻力。
3.走路时的脚——省力杠杆
起脚时,脚就是一个杠杆。脚掌根是支点,人体的重力就 是阻力,腿肚肌肉产生的拉力就是动力。
尽量往剪刀轴处靠近,这样是为了 ( B )
图14 A.增大阻力臂,省力 B.减小阻力臂,省力
C.增大动力臂,方便
D.减小动力臂,方便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3.[2015· 台州]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定 滑轮,用来改变 如图所示,旗杆的顶端安装了一个______ 拉力的方向。
机,可适当抬高手机屏幕,减小低头角度,且低头看书久了应 适当抬头,以缓解颈椎承受的压力,ABC均正确。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 的力F始终与杆垂直,那么,在将重物提升 到水平处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C ) A.逐渐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图23
s2 B.F1= F2 s1 D.F2 方向沿 OO′线向下
【解析】 由图知,F2 的方向沿 OO′线,其力臂最长,为 s2; 而 F1 的方向坚直向下,所以其力臂 l1 是从 A 点到 F1 的垂线 段, 小于 s1, 更小于 s2, 故选项 C 正确; 由 F1l1= F2l2 知, l1<s2, s2 所以 F1 一定大于 F2,选项 A 错误;此时有 F1= 〃 F2,而 l1 s2 不是 F1= 〃 F, 选项 B 错误; 已知 F1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s1 2 为保持杠杆平衡, F2 的方向应该沿 O′O 向上,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理想 状态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F=G物
F=(G物+G动)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绳子自由端 绳子自由端移动 移动距离sF 的距离(或速度) (或速度vF) 与重物移动的距 =重物移动 离(或速度)的关 的距离sG(或 系 速度vG)
绳子自由端 移动距离sF [或速度vF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 速度vG)]的2 倍
镊子、火钳等
l 1 = l2
F1=F2
天平、定滑轮等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小题热身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考点5 指认人体中的杠杆(a)
1.人的头颅——等臂杠杆 点一下头或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作用,杠杆的支点在脊柱 顶端,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力是阻力。支点前后 的肌肉所用的力是动力。支点前后的肌肉配合起来,有的
考点梳理
归类探究
练出高分
考点 2 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b)
作出力臂的步骤 支点 并用O标出来。 (1)找出________ (2)沿动力、阻力的作用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垂线 。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__________ (4)用花括号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