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北京版语文六上《鼎湖山听泉》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鼎湖山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鼎湖山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5. 情景体验(1)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体验。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鼎湖山。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意境。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想象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进行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鼎湖山听泉》教案7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7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7篇《鼎湖山听泉》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

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

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6、鼎湖山听泉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

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聆听蒙眬汩汩B、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清纯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欢快活泼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机(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鼎湖山”、“听泉”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

(2)运用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描述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鼎湖山听泉》。

2. 图片和地图: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生词和短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鼎湖山的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在鼎湖山听泉。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其意思。

(2)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课文理解:(1)让学生描述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估:1. 通过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学生能够描述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是否有足够的引导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文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描绘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语言去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

2. 学会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学会描绘自然景观。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

2023年《鼎湖山听泉》教案【word版】

2023年《鼎湖山听泉》教案【word版】

2023年《鼎湖山听泉》教案2023年《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__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__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__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__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出示板书: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5。

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二、学会诵读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__的思想感情。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位置、景色和传说,增长地理和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认识鼎湖山1. 导入: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景色。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鼎湖山的基本情况。

3. 学习生词:学习与鼎湖山相关的生词和短语,如“鼎湖山”、“泉水”、“瀑布”等。

第2课:鼎湖山的泉水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学习课文: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泉水的作用和特点。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泉水的特点和传说。

第3课:鼎湖山的瀑布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学习课文:深入学习课文,理解瀑布的美丽和壮观。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瀑布的特点和传说。

第4课:鼎湖山的传说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学习课文:深入学习课文,了解鼎湖山背后的传说故事。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景点的传说和故事。

第5课:鼎湖山的旅游资源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学习课文:深入学习课文,了解鼎湖山的旅游资源和发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鼎湖山听泉》2. 图片资料:鼎湖山的景色、瀑布、泉水等图片3. 参考资料:关于鼎湖山的传说、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透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

3.帮忙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教学重点:
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
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及资料: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应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资料交流:
★。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并理解“万赖俱寂、流连、磅礴”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泉声的美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感知课文,教给方法:由学习第二自然段入手: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2、师提示学生读这两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声音、样子)3、感悟泉声与泉水之间的关系。

4、交流后,教师板书:(入目入耳,更要入心)5、播放“钟声”课件,请学生用心聆听路上的泉声与钟声,说说感受。

三、感悟品读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交代“小雨”与“薄雾”?(小雨与泉水大小有关;薄雾使景色更美)2、学习第4自然段:(1)师:伴着泉声、循着钟声,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古刹并借宿于此。

入夜,万籁俱寂,跋涉一天的我却毫无睡意,仍然沉醉在白天的欢愉和美妙中,仍然意犹未尽地在聆听、辨识、品味着传送到枕边的泉声,就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去辨识、品味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很精妙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学生交流:(4)比较体会句子: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是轻柔的,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是清脆的,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是厚重回响的,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是雄浑磅礴。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2)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3)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描绘自然景观的语句的理解和表达;(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鼎湖山听泉》文本;2. 相关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简要介绍鼎湖山的背景,引出课文《鼎湖山听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课文中描绘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朗读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评价、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鼎湖山听泉》;2. 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3. 思考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运用。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鼎湖山的美丽景色和泉水的清澈悦耳。

课文通过描写泉水的声音、山间的烟雾、阳光的照射等细节,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运用。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2 文中描写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课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5.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

5.3 词语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僻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共同学习和掌握词语。

5.4 写作练习: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描写。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鼎湖山听泉》。

b.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c.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a.学会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b.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b.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b.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c.课文结构的分析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2.教学难点:a.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b.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

b.学生分享对鼎湖山的了解和感受。

2.课文朗读a.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3.生字词学习a.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和字义。

b.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课文分析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如总分总、总分等。

b.学生通过讨论,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

5.情感体验a.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b.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

6.写作方法学习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拟人、排比等。

b.学生通过仿写,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7.课堂小结b.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8.作业布置a.学生完成课后的生字词练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在写作方法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进行仿写和创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语言描绘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了解鼎湖山的特点。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景色描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鼎湖山,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分组讨论,总结鼎湖山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穿插讲解鼎湖山的地理、历史知识。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绘鼎湖山的景色。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地理位置:我国广东省肇庆市自然景观:山峦起伏、古树参天、瀑布飞流、泉水潺潺人文历史:佛教文化、传统习俗、传说故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描绘自然景色。

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鼎湖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5. 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指导。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级而上怅惘(wǎnɡ)菩(pú)提汩汩(ɡǔɡǔ) 迥(jiǒnɡ)然相异楹(yínɡ)联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相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2.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文化知识的理解。

3. 课文主旨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鼎湖山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对鼎湖山的哪些情感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强调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之情。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阅读理解技巧。

(3)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之情。

(3)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鼎湖山图片、相关生字词。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关于鼎湖山泉的资料、相关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简要介绍鼎湖山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鼎湖山泉的?(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5. 欣赏与实践(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家庭作业的练习。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写一篇短文,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出示板书:
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
4.积极配合教师活动。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二、学会诵读(约分钟)
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整体感知
1.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品味文中优美语句。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泉声,(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音圆润。依稀仿佛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4.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引读:(看到的)过了寒翠桥,进山一看……,草丰林茂,有时几股泉水……,愈往上走……,湿漉漉的绿叶……。直至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


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1.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组织学生讨论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李口中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李爱荣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召集人
张同国
课题
鼎湖山听泉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本课总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听”字。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