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分析过程_赵青松

合集下载

基于能力的导弹部队战术指挥训练模拟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能力的导弹部队战术指挥训练模拟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能力的导弹部队战术指挥训练模拟系统需求分析∗王康1高桂清1张晶晶2吴鹏程1秦园丽1(1.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25)(2.96761部队灵宝742500)摘要在总结基于能力装备需求论证方法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能力需求分析的过程模型,对论证对象界定、使命任务分析、生成能力需求方案、装备结构需求方案生成四个关键环节给出了具体实现过程,并应用该方法对导弹部队战术指挥训练模拟系统需求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能力;导弹部队;作战单元;模拟训练;需求分析中图分类号E251DOI:10.3969/j.issn.1672-9730.2020.11.006Demand Analysis of Simulation System for Tactical Command Training of Missile Troops Based on CapabilityWANG Kang1GAO Guiqing1ZHANG Jingjing2WU Pengcheng1QIN Yuanli1(1.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Xi'an710025)(2.No.96761Troops of PLA,Lingbao742500)Abstract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ability equipment requirements demonstration method,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process model based on capability requirement analysis,and giv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four key links,which are definition of object definition,mission task analysis,generation capability requirement scheme and equip⁃ment structure demand scheme.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ssile troops tactical command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Key Words capability,missile troops,combat unit,simulation training,demand analysisClass Number E2511引言武器装备需求论证是决定武器装备功能及性能的前提,其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决定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有效性。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指挥信息流程优化能力建设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指挥信息流程优化能力建设

指挥人员 由于以其个性 、 价值观 、 情感等 心理 因素 渗入信息处理
的过程 中, 因而 心理 素质 的高 低直 接 影 响着 信 息处 理 的效 率 。 为此 , 指挥人员 应突 出强化 心理素 质训 练。一是 应培养 坚定 的 政治心理 品质 ; 是 强 化 身体 素 质 锻 炼 ; 二 三是 完 善 心 理 调节
的管理 。
实 时共享应具备针对性 , “ 即 使特 定的信 息找 到需要 的用户 , 特 定 的用户找 到需要 的信息 ” 科学 、 , 够用是对有 效性 的最佳诠 释 ,
而毫无选择发送或 接受则 对信息 的合 理利用 有百 害而无一 利。
3 )突出“ 心理素质” 训练 , 培养 指 挥人 员稳定 的心理 素质。
流动层次 , 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 , 信息流动实 时化 , 息采集 、 信 传
递、 处理 、 存储和使 用一 体化 , 而最 大 限度 地发 挥体 系 “ 构 从 结
力” 的作 用 。
息类型与传输路径 中进行规划与管理 , 根据任务 的优先级 、 时 及 性、 安全性 与互通性 , 为所有 用户动 态地分配 带宽 和信 道 , 保 确
择 有线 、 线 、 星 等通 信 方式 和线 路 , 高通 信 资 源 的 利用 无 卫 提 效 率。
4 转变指挥信息运作方式
机械化条件下信 息处理 运作 的方式 基本上 是 自给 自足 , 信 息 的能量不能得到较 好 的发挥 , 战指挥 效能在 一定程 度上受 作 到了抑制 。信息化条 件下 作 战单 元 在 指挥 信 息流 程 的各 节 点 上, 能够与整个作 战系统进 行交 互式 情报信 息的处理 。指挥信 息流程具备 了更强 的开放 性与 互动性 , 而实现 作战指 挥效 能 从

计算机网络课件赵青松第2章物理层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件赵青松第2章物理层分析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格化内积(inner product)都是
0:
S • T
1 m
m i1
SiTi
0
(2-3)
码片序列的正交关系举例
令向量 S 为(–1 –1 –1 +1 +1 –1 +1 +1), 向量 T 为(–1 –1 +1 –1 +1 +1 +1 –1)。
CDMA 的工作原理
数据码元比特
1
1
m 个码片
S 站的码片序列 S 发 送 S 站发送的信号 Sx
端 T 站发送的信号 Tx
总的发送信号 Sx + Tx
接 收
规格化内积 S Sx
端 规格化内积 S Tx
0 t
t t t t t t
2.5 数字传输系统
1. 脉码调制 PCM 体制
脉码调制 PCM 体制最初是为了 在电话局之间的中继线上传送多 路的电话(TDM)。
时分复用的缺点
用户
Aa
a
Bb b
C
cc
D
d
t 时分复用 ①
t②
ab
t③
#1

t
bc
ca dt
#2
#3
#4
4 个时分复用帧
统计时分复用 STDM (Statistic TDM)
用户
Aa
a
B bb
C
cc
D
d
统计时分复用 t①
t②
③ t
④ t
a bbc cd a t #1 #2 #3
3 个 STDM 帧
发送
传输 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便是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效率,帮助应急部门更加快速、精准地响应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一、应急指挥系统的开发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集中控制、指挥调度的平台,它将各个分系统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和调度。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有着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反应速度,它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自动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寻找最优的应急方案。

此外,应急指挥系统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和指挥,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和资源的目的。

二、应急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1.大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自动地识别出突发事件的类型和规模,并可以实时地对事件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调集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

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中另一个关键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学习和优化,系统可以自动地提高其处理和判断突发事件的准确率和效率,同时可以自动地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3.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无人机和机器人的自动巡航和遥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掌握突发事件的实时情况,以及处理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问题。

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可以自动化一些危险的操作和行动,减少人员伤亡的概率。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实例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警察部门、消防部门、医院等等。

以下以警察部门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

假设某个区域发生了大规模抢劫案,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指挥系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调配警力和情报:1.数据收集系统会收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包括警察系统、社交媒体、公共广播等,这些数据包括各种通报信息、监控视频、紧急求助信息等,都会在系统中进行分析。

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曲迪;徐劢;韩素颖
【期刊名称】《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年(卷),期】2016(007)004
【摘要】阐述了美军从需求生成系统(RGS)到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的发展历程,以及美军基于能力的评估(CBA)分析方法的实施流程.结合国内外军事系统需求分析研究成果,以作战能力—体系能力—装备能力—指挥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并以某海上编队指挥信息系统为例进行了需求分析.该方法可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总页数】7页(P21-27)
【作者】曲迪;徐劢;韩素颖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需求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需求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需求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17
【相关文献】
1.从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标准探我军未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模型 [J], 张文明
2.着眼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拓展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途径 [J], 左
运贤;李旺;李金和
3.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获取方法 [J], 付广胜;陈洪辉
4.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J], 曲迪;徐劢;韩素颖;
5.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思考 [J], 张馨;张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要素与分析流程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要素与分析流程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要素与分析流程
邓克波;左毅;赵捷;王世忠
【期刊名称】《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年(卷),期】2016(007)004
【摘要】介绍了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以及军事需求分析的4个主要阶段,给出了威胁环境分析、作战任务、作战能力和解决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
内容;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要素体系组成,包括使命任务、威胁对象、战场
环境、作战概念、组织关系、作战兵力编组、指挥机构编组、作战活动、作战流程、作战节点连接、作战信息交互和作战能力指标12个方面,并给出了每个军事需求要素的分析内容和规范化描述方法.
【总页数】7页(P14-20)
【作者】邓克波;左毅;赵捷;王世忠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需求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7;中国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需求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7;军事科学院北京10009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工作流网的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分析系统研究 [J], 方群
2.基于多视图的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分析方法 [J], 舒振;陈洪辉;刘俊先;姜志平
3.新型装备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论证的反向分析方法 [J], 刘一;罗小明;姚宏林
4.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要素与分析流程 [J], 邓克波;左毅;赵捷;王世忠;
5.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分析的难点与对策 [J], 王本胜;王涛;张优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获取方法

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获取方法

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获取方法
付广胜;陈洪辉
【期刊名称】《火力与指挥控制》
【年(卷),期】2009(034)009
【摘要】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的作战形式,为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作战能力与联合作战概念的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常用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获取方法缺乏顶层作战概念和目标的指导,没有考虑联合作战的要求.通过分析,将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划分为作战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3个层次,总结了指挥信息系统在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下应当具备的能力,参考美军JCIDS系统方法和流程,提出了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获取方法.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付广胜;陈洪辉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6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能力评估的方法 [J], 蒋启泽;蒋鹏
2.企业信息系统中基于场景的协同式需求获取方法 [J], 刘锋;张伟;赵海燕;梅宏
3.企业信息系统中基于场景的协同式需求获取方法 [J], 刘锋;张伟;赵海燕;梅宏
4.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J], 曲迪;徐劢;韩素颖
5.基于能力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J], 曲迪;徐劢;韩素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AZOP软件研究与应用进展——赵劲松

HAZOP软件研究与应用进展——赵劲松
2011 年11月15日于北京 赵劲松,清华大学化工系
基于SDG模型的HAZID软件测试实例 2、三氯乙烷存贮单元
2011 年11月15日于北京
赵劲松,清华大学化工系
该测试实例摘自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 (IChemE)的会刊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78卷,第 2期,第91页~119 页,2000年
基于SDG模型的HAZOP软件测试实例 5、分离系统
2011 年11月15日于北京
赵劲松,清华大学化工系
该测试实例摘自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 IChemE ) 的会刊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 78卷,第 2期,第91 页~119页, 2000年
赵劲松,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后续的研究工作在2005年发表
2011 年11月15日于北京
赵劲松,清华大学化工系
普渡大学HAZOP软件PHASuite
� 产生报告很快 � 但是
�所建模型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很难推
广使用 �结果可靠性如何?
– HAZOP 专家还要研判
�分析是否完全?
–否 – 非常规的HAZOP 分析仍然需要 HAZOP 专家小组去分析
Charge A
加入原料 A
Charge B Heat
加入原料 B
Hold
Transfer
倒料
Filter
过滤
Transfer
倒料
Dry Unload Dryer
干燥 卸料
加热 保持温度
赵劲松,清华大学化工系
普渡大学HAZOP软件PHASuite原理
任务 Petri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1期2016年2月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 Control &SimulationVol.38No.1Feb.2016文章编号:1673-3819(2016)01-0008-05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分析过程*赵青松,商慧琳,张小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借鉴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分析系统的活动流程,根据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的特点,建立了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分析的过程模型,围绕能力需求的获取、定义、分析与实现划分为4个子过程:背景分析、能力领域分析、能力需求分析、能力需求方案分析,并给出了4个阶段的基本活动和逻辑关系,为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的分析提供了规范的过程和活动指导。

关键词:能力;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过程中图分类号:E94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16.01.003Capability-based Requirement Analysis Process of C 4ISRZHAO Qing-song ,SHANG Hui-lin ,ZHANG Xiao-ke(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C 4ISR,the process model of capability-based requirement analysis is built based onstudying on the method and flow of JCIDS system.Based on the acquirement ,definition ,analysis and implement of capabili-ty ,four phases of background domain analysis ,capability domain analysis ,capability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capability scheme analysis is given and the activity in each phase is described.The process can guide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C 4ISR.Key words :capability ;C 4ISR;requirement analysis ;process收稿日期:2015-09-02修回日期:2015-09-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体系多阶段鲁棒组合决策模型研究71571185)作者简介:赵青松(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方向为装备采办与体系工程管理。

商慧琳(1990-),女,博士研究生。

张小可(1987-),男,博士研究生。

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在功能上是分布的,在地理上也是分布的,具有规模庞大、指挥层次多、频域范围广、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等特点,包含多种技术因素和不确定性。

需求开发是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设计的第一步,是后续各个开发阶段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成功开发系统的关键[1-2]。

在“基于能力”取代“基于威胁”的防务理论后,美军建立了基于能力的联合需求分析机制,开发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发展系统(Joint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ystem ,JCIDS )[3-4]。

段采宇等在分析C 4ISR需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C 4ISR需求体系的概念,给出了C 4ISR需求模型化思路,设计了C 4ISR需求模型[5]。

吕翔等分析了C 4ISR系统军事需求模型的领域性及其需求共性,采用重用构建了一个C 4ISR系统需求模型[6]。

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分析,以面向战场实际需求以及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满足约束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指挥信息系统装备的集成效能,旨在通过军事战略目标来确定最佳效果,以此为依据来定义能力需求并且最终决定所需要发展的指挥信息系统装备。

1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过程模型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过程围绕能力需求的获取、定义、分析与实现划分为4个子过程:背景分析、能力领域分析、能力需求分析、能力需求方案分析,如图1所示。

2背景分析背景分析是需求分析的起始子过程,主要根据问题的背景资料,确定指挥信息系统的使命领域、作战目标和主要想定,为后续研究划定范围。

如图2所示,背景分析包括3个基本活动:1)作战概念审查。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受作战概念驱动的,因此在开展指挥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之前必须对相关的作战概念进行审查,审查的目的是判断作战概念是否明确或成熟,是否得到有关权威部门的确认。

如果审查不能通过,则需要由有关部门对作战概念作进一步开发;如果审查通过,则进入分析过程。

2)定义使命领域。

首先要明确指挥信息系统所处的作战领域。

面向使命领域开展指挥信息系统需求是应用“基于能力”思想的本质要求。

在定义使命领域同时,对相关使命的作战目标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使命领域的综第1期指挥控制与仿真9图1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过程图2背景分析子过程合作战目标。

3)编写作战想定。

军事用户主要是作战指挥人员,对使命领域中的使命和作战目标进行分析,设置可能的作战环境、威胁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最后以作战想定形式进行描述。

3能力领域分析在使命领域、作战目标和主要想定的指导下,通过能力领域分析进一步在作战业务层面确定研究的范围,即定义作战领域内的作战能力以及相关的作战任务。

能力领域分析子过程如图3,包含以下基本活动:1)能力识别。

从作战背景材料中直接抽取关于能力的描述,或对作战目标进行分解,获得当前使命领域内的作战能力总体构想,并识别出高层名义上的作战能力。

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输出能力集。

2)使命任务分析。

根据联合作战概念和相关背景材料,对使命领域中的主要使命和想定进行单独分析,由作战指挥人员定义完成使命所需的作战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直至该任务能够被特定组织或目标装备体系执行,最后对所有的使命任务进行比较、合并、去除等整理工作,获得该使命领域内的任务集,并按照一定层次结构进行组织。

在使命任务分析过程中,任务的相关属性即执行的条件和性能指标,需要初步指定;任务之间的信息流、时序关系,以及执行任务的组织的结构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描述。

3)能力任务分析。

在使命任务分析中,有些任务紧密关联在一起,支持多个使命目标的达成,这些使命任务子集构成了作战能力。

为确定能力和任务之间的映射关系,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获得的任务集进行逻辑划分,把所得的任务子集关联到能力;另一种是根据确定的作战能力集,对任务集进行探索,寻找能够实现能力的任务组合。

4)确定能力目标。

这里的能力目标是指军事用户对能力属性值的期望,只有达到能力目标才有较大可能达成使命领域的作战目标。

确定能力目标时,需要充分利用作战指挥员的知识和经验,系统地分析各能力对使命目标的贡献,最终确定能力的目标水平,形成目标能力列表。

5)确定使命基本任务。

使命基本任务是对使命领域及其能力集最重要的任务。

其判断依据是:对实现10赵青松,等:基于能力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分析过程第38卷图3能力领域分析子过程能力有重要贡献;对重要的能力有贡献;对多个能力有贡献。

可用使命-任务矩阵或能力-任务矩阵来标识使命基本任务。

由于能力任务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能力目标后,可以进一步设定使命基本任务的条件和标准。

设置条件时,分别确定“最坏”、“最可能”两种情况下的环境映射。

标准一般用来表示作战指挥人员所预期的任务执行效果,是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

标准由度量指标和及水平值组成,有时还包括指标的单位。

由于实现能力或完成使命的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任务标准相互依赖,因此当某个任务的标准发生变化,其它任务的标准也随之变化,这样设置任务标准需要进行一定的权衡。

可采用构造级作战仿真、影响图、贝叶斯网络等技术,辅助作战指挥员确定使命基本任务的标准。

4能力需求分析在使命领域及其主要想定下,当前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情况,结合条令、训练等因素进行评估;与目标能力列表比较后,确定现有指挥信息系统体系存在的能力缺陷和差距;再对能力差距进行分析导出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需求。

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1)现有体系能力评估。

要确定实际的能力需求,首先要评估现有体系所具备的能力。

利用能力领域分析子过程中识别出的能力集和任务集,考察现有装备体系完成任务和实现能力的程度,并用具体指标进行度量。

在需求分析阶段,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的能力评估比较粗略,更多采用以定性为主、部分定量的评估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作战仿真之类的定量评估方法要求建立详细的作战模型,多用于需求分析后期或后续设计阶段。

2)能力差距分析。

通过现有体系能力和目标能力的比较可以识别能力差距,对能力差距开展两方面的分析:一是能力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战目标达成、兵力损失等方面;二是寻找导致能力差距的原因,例如能力的“成熟度”不够(在特定条件下质量属性达不到标准);“充足度”不够(能力的质量属性不满足要求);没有引入已有能力;资金效益约束;政策约束。

3)确定能力需求。

能力差距并不能全部转化为现实能力需求,这其中存在资源、技术条件方面的约束,必须优先弥补那些重要的能力差距。

可用风险来描述能力差距的重要性,每个能力差距的风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该能力差距的危害影响程度;二是该能力差距发生的可能性。

5能力需求方案分析这一子过程的目标是从指挥信息系统体系外部对其功能、性能以及设计约束等需求进行定义,其中涉及一些基本的、总体性设计决策,与体系的方案探索以及概要设计阶段存在一定重叠。

此处约定:能力需求方案分析仅考虑粗略的、带方向性的能力需求实现途径,不涉及体系的详细结构方式以及组成系统的性能参数。

根据能力需求分析子过程中确定的能力差距以及需求,结合当前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对实现能力需求的途径进行启发式探索,提出可行的需求方案;通过比较确定较优方案,从而产生相应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需求;最后通过规划,确定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的发展需求。

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

1)需求方案探索。

通过领域专家、设计人员和军事人员的协作,以满足能力需求为目标,探索能力差距的弥补手段,最终获得若干满足能力需求的实现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