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名师精编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业达标测评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业达标测评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难点: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教材整理1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1)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王安石在上书宋仁宗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3)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危机加深教材整理2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内容①青苗法: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1)“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2)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选才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措施内容作用改革考试内容,以经义策论考试取代科举制度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诗赋词章取士用人才。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习题精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习题精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八十第1题【单选题】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

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最接近司马光说法的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其中心内容是( )A、整顿军队B、改革财政C、改革科举D、整顿吏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宋初年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 )A、养兵政策B、守内虚外政策C、更戍法D、一职多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增加税收B、整顿军队C、富国强兵D、科举【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州县散常平钱(即青苗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的现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官府强制推行官府贷款②青苗法危害了百姓的利益③青苗法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④青苗钱已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2单元第6课 王安石变法(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2单元第6课 王安石变法(练习)

第6课王安石变法(练习)1.《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这表明此官员()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答案】C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答案】D3.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B.重农抑商,募役法C.奖励军功、将兵法D.奖励耕织、青苗法【答案】A4.下列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指导思想的是()A. 青苗法B. 保甲法C.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D. 改组太学【答案】A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答案】B6.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答案】C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青苗法、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青苗法D.市易法、募役法【答案】B8.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严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答案】A9.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叹日:“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据此推断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B.宋神宗态度摇摆不定C.改革急于求成 D.措施过于激进【答案】C10.“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答案】A11.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 时间: 25 分钟满分: 50 分)基础达标36分1.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 2 200 多万缗,进出相抵还余大部分;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 11 000 多万缗,进出却亏 1 500多万缗,“民困穷食”而反。

造成这类统治危机的主要原由是() 。

A.经济衰败 B .起义屡次C.兵力不足 D .“三冗”问题分析这类统治危机主假如财政危机,依据收入增添能够清除经济衰败,依据北宋的国情可知是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积贫。

答案 D2.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推行了 ()。

A.青苗法 B .募役法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理解剖析的能力。

提取资猜中的重点信息“官薄其息”,联系所学,王安石鼎力推行青苗法,由政府取出必定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从前以低息贷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答案 A3.以下对于募役法实行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能够使广大公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添了政府的收入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从前增添了很多D.完全减少了农民的负担答案 D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假如为了()。

A.停息农民的抗争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权力C.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D.抵抗辽和西夏的攻击分析依据资料重点信息“寇乱息”能够判断,古代称农民为寇。

答案 A5.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略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挞缧绁生怕不迨。

”对上述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认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应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冒犯了百姓的利益分析从资料能够看出在新法实行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迫贷款,这反应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妥的问题,但也有夸张成分,并不是“公正”。

答案 C6.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优质设计(6页)-word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优质设计(6页)-word文档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高考考纲:王安石变法课程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及原因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历史作用。

2)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两积”问题,青苗法、募役法的争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之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重点与难点】1.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2.难点:青苗法、募役法等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认识【导入新课】赏诗读史悟情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创作背景:作者写于1068年受宋神宗重用初次拜相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讲授新课】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播放幻灯片1、“三冗”的形成2、北宋官员人数变化图3、北宋军队人数变化图4、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幻灯片内容,认真阅读34、35页内容,思考什么措施导致什么现象形成什么局面?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补充。

(1)形成积贫:①增设官僚机构:分化事权,防止文武官员专权。

“恩萌收官”科举制的改革——(冗官)②扩充军队:募兵、养兵的弊端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冗兵)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伴随着冗兵、冗官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

(冗费)(2)形成积弱: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①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②集中行政权:官员众多,行政效率低下③集中财政权想一想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状况,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二、措施(一)、富国(理财措施):1、青苗法。

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内容,分析影响。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二十岁即位的宋神宗,是个血气方刚总想做些事情的志向非凡的皇帝。

他自幼痛心于对辽国和西夏的屈辱退让,焦心于国家的财政紧蹙和朝廷的萎靡不振。

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

”熙宁元年四月,神宗问王安石,要治国,何为先?王答:“择术为先。

”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背景1.“三冗”问题,导致了积贫、积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二、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三、新法的局限与变质1.局限。

(1)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

然而执行不善,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结果:宋神宗死后,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全部新法,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祐更化”。

3.变质:宋哲宗亲政,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

新旧两派斗争激烈。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原有的精神已经完全改变。

♨温馨提示:改革的实质就是政治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也必然遇到阻力。

改革要想成功,除了需要变革的决心勇气外,还需要统治者的支持、措施的配套、用人恰当等。

总体来看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但不能因此否定变法。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评价时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命题视角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导致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西夏的进攻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

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

A、C两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D项是表现。

答案:B2.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比较。

据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主要侧重于澄清吏治。

答案:B3.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中强兵措施的认识。

王安石改更戍法为将兵法,达到了“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答案:C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

故选C项。

答案:C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D.强兵措施一定程度上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解析: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没有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作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故未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负担。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导致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西夏的进攻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

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 项。

A、C两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D项是表现。

答案:B2.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比较。

据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主要侧重于澄清吏治。

答案:B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解析:本题考查三项改革措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要结合三项措施实施的目的、背景进行判断。

答案:A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

故选C 项。

答案:C5.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题干中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对积贫局面的改善,因而①错误,②③正确。

④不符合史实,王安石变法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两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1)北宋“积贫”的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解析:第(1)问依据教材可知,造成北宋“积贫”的原因是冗兵、冗费、冗官的“三冗”问题,而材料一中“增币”“养兵两陲”“费累百万”的有效信息,反映了北宋的冗兵、冗费问题,所以答案就是冗官。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措施,依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答案:(1)冗官。

(2)措施: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1.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因素包括()①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②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③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④北宋大力削弱武将军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是造成积贫的原因,③④是造成积弱的原因,②与史实相反,北宋中期军队的数量不是有所减少而是急剧增加,所以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这说明()A.强化国家机器才能保障改革的进行B.改革必须强化中央集权C.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增加官吏数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冗官、冗兵、冗费”使得北宋积贫积弱。

A、B两项措施只能强化中央集权,不能改变积贫积弱局面;D项措施只会加重积贫积弱。

只有“精兵简政”才是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有效措施。

故选C项。

答案:C3.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均输法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在使用。

答案:A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寇乱”两字的含义。

“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

答案:B5.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由材料“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可判断题干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重点在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具体解析如下:A为干扰选项,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B为正确选项,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C为干扰选项,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D为干扰选项,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

答案:B6.如果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你最不太可能相信的事情是()A.严格“恩荫”做官B.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宫C.地主交赋税和服役D.读书人死背死记明经诸科为参加科举考试解析:王安石认为宋朝科举开始只是考查诗赋词句不能体现出治国才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培养治国之才,因此D在宋神宗时期无法看到,故选D。

答案:D7.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摇摆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解析: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

A、C、D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B8.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百姓的利益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贷款,这反映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但也有夸大成分,并非“公正”。

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

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

第(2)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第(3)题考查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

第(4)题注意题干信息“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再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回答。

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

(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4)态度:否定。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赋敛日重。

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材料三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1)题,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官僚泛滥的情况;材料二反映了面临的内忧外患;第(2)题,材料三认为庆历新政失败原因在于“明黜陟”“抑侥幸”措施“太猛”,过于激进,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

答案:(1)背景:官僚冗滥,吏治腐败;财政紧张,百姓负担沉重;少数民族威胁,社会矛盾尖锐。

(2)原因:改革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官僚地主既得利益;最高统治者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