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共28张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共28张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 下了三天,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消失 了。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我撑着一叶扁舟, 裹着裘 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惟.长堤一痕 惟:___只____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_尽__力___,__文___中__指__痛___快_____ (7)及.下船 及:___等__到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表__反__问___,__哪__里__ (2)更有痴似相公者. __代__词___,__…___…__的__人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 地点:西湖,前往湖心亭 人物:余,舟子,两金陵人,童子
事情: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喜遇知音, 强饮三大白而别
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等有何作用?
开头三句话交代了作者看雪的时间和背 景。本文写于明亡后,作者却沿用明朝的 纪年,表现出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同时, 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引出下文的大雪和 湖上看雪,为读者呈现出一派萧杀的冷寂 景象。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nán)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 痴似相公者!”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1张PPT)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1张PPT)

不寻常的行踪
特立独行,不随流俗,有闲情雅致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于景:
三个与字,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朦胧境界, 给人天地之间茫然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
文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
两三粒人影罢了。
很,非常。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
哪能。
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还。
译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
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湖心亭看雪
chónɡ zhēn
ɡ崇ēnɡ祯五年十二ná 月,余住西c湖u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sōnɡ dànɡ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jiè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ɡènɡ
qiǎn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
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再读课文,梳理注释翻译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

沸腾
哪能 还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
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 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 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 着我一同饮酒。
疏通文意
尽力
酒杯
道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文学上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 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
3.从“独往湖心亭”中的“独”字可见是一人前往,为 何又写“舟中人两三粒”,结尾又写舟子?是否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
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
作者作品简介
★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 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明亡后不仕,入山 著书以终。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 清新生动,风格独特。
★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明亡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 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 总 带 有 淡淡的哀愁 。 本 文 选 自 《陶庵梦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疏通文意

下大雪,名作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都 消失 这 初更以后 撑(船)
客居此地 等到
船夫 低声嘟哝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ppt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ppt

高、孤芳自赏、孤高自傲
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
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
C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作者对故国往
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其间,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却
可从中窥知。
B. 文章开篇交代看雪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在“人鸟声俱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 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 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 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 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赏奇景悟痴情
张岱
“功名耶落空 ,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
学家。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 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 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 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 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 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9张PPT)

二、品奇景,再悟痴心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
“大、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特写西湖近景
突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手法: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 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 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 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 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父亲攀 爬月台时的努力,没有过多形容、修饰的语 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细 细品味,却情真意浓。
渲染手法写景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
冬之痴



张 岱
看 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15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15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湖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整体感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 chóng zhēn ) 毳衣( cuì ) 沆砀( hànɡ dànɡ )
一芥( jiè )
拥毳. ( cu)ì 沆. 砀. ( hàn)(g )dàng 雾凇. ( sōng) 打更. ( gēn)g 铺毡. ( zhā)n
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是日: 代词,这。 惟 : 只,只有。 更定:完了,结束。 挐一小船 : 通“桡”,撑,划。 拥毳衣炉火 : 穿着,带着。 雾凇沆砀 : 白气弥漫的样子。 而已: 语气词,罢了。
上下一白 全都

长堤一痕 一条
是日更定 古代计时单位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是日更定 这
是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绝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一词多义
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副词,尽力、竭力
赏赐百千强
形容词,有余
《木兰诗》
上下一白
副词,全
一 惟长堤一痕
数词,一
一怒而诸侯惧
副词,一旦
合作探究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西湖雪景的? (1)从镜头远近角度来分: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景远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具体近景) (2)从感观角度来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听觉) 天下一白。湖上影子。(视觉)

13 《湖心亭看雪》实用PPT课件

13 《湖心亭看雪》实用PPT课件
出景物的形与神。“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 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写 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之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 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同时表现了作者清新淡雅、悠远 脱俗的情味。
重点探究
探究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这一篇小品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淡淡写来,情致深
课堂总结
湖心亭看雪
奇景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独 雅趣 喜

与众不同 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白描
当堂检测
(一)客观题 请使用DCF课件 (二)主观题 试举一些白描手法的例子。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 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 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 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3.探究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 奇景 和 雅趣 。
学习引导
1.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晚上八时左右 撑
裹着裘皮衣服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 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 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一艘,舟中人人两、三物个而渺已小。
精选可编辑ppt
41
白描
文雾字凇简沆练砀朴,素天,与不加云渲与染山,与不水事,雕上琢下,一一白白、。 一湖痕上、影一子点,、惟一长芥、堤两一三痕粒、,湖高心度抽亭象一、点概、括与, 寥如余中寥舟几国一笔画芥就的、勾写舟勒意中出山一水人幅。两绝三妙粒的而湖已山。夜雪图,宛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 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 加以修饰?有什么特 点?
精选可编辑ppt
45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天地茫茫,
渺寄
上下一白
设造了静寂、空旷、 沧 蜉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 我划一条小船, 穿着 毛皮衣服,带着火炉, 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一片冰花弥漫,天 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 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 湖上的影子,只露出一 道淡淡的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 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二 三粒人影罢了。
精选可编辑ppt
32
精选可编辑ppt
33
只 一道长堤 一点湖心 我的一 舟中两三个人影
的痕迹
亭的轮廓精选可编辑叶ppt小舟
29
第二段:
1、见余,大喜曰:“舟中焉得 更有此人!”
非常高兴
哪能 还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此。
痛饮 酒杯
客居,动词
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等到
不要
更有痴似相公者!”

精选可编辑ppt
30
翻译 课文
精选可编辑ppt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8张PPT).ppt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8张PPT).ppt

6、这篇文章容易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假如淡泊功名、终生不仕的张岱在湖
感 知
心亭上遇到柳宗元,他们会成为知交吗?

观点一:以文会友。一诗一文,无论是氛围的“绝”,还是心境的“独”,

都是不谋而合的。其背景阔大与人物渺小的对比,情与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湖 心 亭 看 雪作
者 : 张 岱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白描的手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 读,体会本文的审美 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 迹及创作背景,体会 其家国之思。
第一课时
探究几处标点
你觉得哪些标点符号可以改一改?辨析改前和改后的差别。
1、“有两人铺毡对坐”后的“,”改为“! ”。 改之前让人感觉作者的内心较为平静或至少表现得平静, 改后表示作者内心和金陵 客一样激动喜悦。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后的“!”可以改为“?! ”。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晋陶渊明独爱 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等。
认识一位痴人
2.关键词提炼。
(1)如果要把第1段中表明天气和寂静氛围的词语提取出来,用7个字
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大雪三日声俱绝。
(2) 如果要把第1段中点明时间、交通工具和事件的词语 提取出来, 用7个字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改之前突岀大喜之情,改后同时强调出乎意料的惊讶。 3、你还能找到哪些?
认识一位痴人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 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 你对作者的认识。

《湖心亭看雪》(共23张PPT)

《湖心亭看雪》(共23张PPT)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 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雾气弥 漫,白茫茫一片,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 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 ,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 ,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这一段从大处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从局部呢?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 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文章哪句话表达出文 章的主旨?文章的文 眼是哪个字?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 者

第四段 借舟子之口,含蓄点明主旨。
1、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三个人) 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2、那些人对我的态度是( 拉余同饮 )
3、我的态度是( 余强饮三大白 )
5.走进文本 (1)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手法写雪景的?为什么要着力去写 堤、亭、舟、人? 答案:白描手法。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 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 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2)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答案: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意境。 (3)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冬天的晚上这个时间去赏雪? 答案:作者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作者拥有 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和特立独行的个性。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 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 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 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 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第三段写
亭中遇知音、同饮的情 景。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 痴似相公者!”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夜半游湖之痴
s
独往湖心亭看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不随波逐流的清醒 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子然独行之痴
寒雪天出行之痴 夜半游湖之痴 子然独行之痴
赏 “痴” 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 、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 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 “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朝 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 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 半百的他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 开篇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 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 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寒雪天出行之痴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由)居住在山阴(今浙江 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四处 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 (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 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 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 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 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 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 作以小品文见长。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补充
或提问。
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物对话场景
角色分配
根据文章内容,选定几个关键 场景,学生自愿选择扮演文中 人物,如张岱、舟子、童子等

对话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准备对话内容,可加入适当的 想象和发挥。
表演过程
在讲台上或教室内选定区域进 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
思考并回答: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雪夜闲游多秉烛》——描述 雪夜景色的古诗,可加深对雪 景描写的理解
《湖心亭》——关于湖心亭的 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介绍,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现代散文选读》——选取与 课文相似的现代散文进行阅读 ,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张岱生平及主要作品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 ),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 、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 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 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 、文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分析“湖心亭看雪”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探讨中国传 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
诗词歌赋的引用与化用
挖掘文本中引用的诗词歌赋,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 响,并分析其对文本主题的深化和拓展。
传统美学与审美追求

《湖心亭看雪》全课件

《湖心亭看雪》全课件

总结词
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看雪
指观赏雪景。
雾凇
一种自然现象,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凝结在树上形成的白色冰 晶。
句子解析
总结词: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运用了白描 手法,描绘了雪后西湖的静谧和美丽,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音频朗读
02
专业的朗读音频,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韵味

《湖心亭看雪》相关文献资料
03
收集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研究论文、赏析文章
等,供同学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孤傲、清 高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然 美景的追求。
修辞手法
01
总结词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02 03
比喻
文中将“长堤”、“湖心亭”、“余舟”和“舟中人”比喻为“一痕” 、“一点”、“一芥”和“两三粒”,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西湖的景 象,增强了读者的感受。
总结词:深沉含蓄
详细描述:PPT深入挖掘了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张岱生平的介绍,以及对文中特定词句的解读,展现 了张岱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情感世界。
人生感悟
总结词:深邃悠远
详细描述:PPT通过引导观众思考,让他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张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张岱以雪景为引子,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天地浩渺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 由的境界。
学生提问与回答
总结词
引导学生回答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áo)
(cuì) (sōng) (hàng) (dàng)
ppt课件
4
我能分辨得清:
1、一:上下一白 (全) 惟长堤一痕 (一道)
2、是:是日更定; (这)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3、白:上下一白 (白色) 强饮三大白 (酒杯)
ppt课件
5
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雾湖气上中)凝的成松的树冰,花白到气处弥弥漫漫,天与云与 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 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和我的一叶小舟,舟舟中中的的两人三两粒三人粒影罢罢 了。
16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
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 梦 文化的艺术结晶。 以梦忆为解脱, 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 寄予梦忆之中, 这就是《陶庵梦忆》 的艺术真谛。
ppt课件
17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ppt课件
18
孤舟一寒士, 独抱满湖冰。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ppt课件
1
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
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 文章······每次读《陶庵梦忆》,总 是“其乐融融”。
——陈平原
ppt课件
2
湖心亭看雪
ppt课件
3
我能读得准:

是日更定
(gēng)
焉得更有此人 (gèng)
余强饮三大白 (qiǎng)
崇祯
(chóng ) (zhēn)
挐一小舟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费思量?
ppt课件
30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没有用?
——张岱《自提小像》
ppt课件
31
小结“痴情”:
张岱之“痴”,一方面是缘于其特立 独行的精神,追求自由的天性。他的“痴” 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的“痴”充满了 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与自然的对话中, 感受着自由的可贵,体现出文人特有的生 活性情。
ppt课件
37
ppt课件
6
张岱的 “痴” 表现在哪里?
ppt课件
7
咬文嚼字品痴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ppt课件
8
身临其境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这雪景独特在哪里?
ppt课件
22
语文的魅力:
读人间美文,
品人生况味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 贪玩天孙崇祯年西子湖上 独看大 雪强饮酒,个性仿佛独立了,精 神好像自由了,
真高兴!
? 寂寞陶庵顺治岁茅草屋中 梦忆繁 华痴著书,隐居真的潇洒吗,避 世就是坚贞吗,
ppt课件
14
?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 明亡后,“国破家亡,无所归止,
披发入山, 骇骇为野人。”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 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 《陶庵梦忆·序》 )
ppt课件
15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ppt课件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ppt课件
35
张岱的 《自题小像》
自嘲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讽世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骂时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卓然独立
ppt课件
36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
是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 小。 蜉蝣是昆虫的一科, 成虫常在水面上 飞行,寿命很短,只有几小时。作者 以此感叹自己一生的短暂.
ppt课件
19
知人论世悟痴情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 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 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 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 深沉的 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总带有 淡淡的哀愁。
ppt课件
21
身临其境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另一方面,张岱之“痴”还缘于他心中 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ppt课件
3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ppt课件
34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 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 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 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 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这雪景独特在哪里?
ppt课件
9
文画结合诵痴景
雾凇 ,天与 与 与 , 上下 。湖上影子,惟长堤 、 湖心亭 、与余舟 、舟中人
而已。
ppt课件
11
文画结合诵痴景
ppt课件
12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 之初的五十三年建都在南京。迁都北京 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