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与生态环境
风电场的环境问题
风电场的环境问题风电场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_有利影响(1)充分采用风能资源,削减常规能源的消耗,符合我国能源改革的方向。
而且风能又是可再生能源(即在同一地点相距6~8倍风轮高度的距离后风能又达到原值)。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风力发电场对比同规模使用燃煤电厂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为零,实现固体、气体零排放。
对爱护大气环境有乐观作用。
(3)风力发电场比燃煤电厂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削减水环境污染。
特殊是对缺少淡水资源的沿海及干旱地区更重要。
(4)在沿海及旅游区风力机群也是一道风景线,可在肯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文化、环境相融洽的程度。
(5)通过实物教育,可增加公众开发自然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噪声是公众关怀的一个重要问题风力发电机的噪声是来源于经过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所形成,其强度依靠于叶尖线速度和叶片的空气动力负荷,这种噪声源与风力发电机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
噪声影响分为单机影响和机群影响。
单机噪声:为了达到距风机150m处的噪声值小于45dB(A)的要求,厂商在制造时就实行了下措施,风电机选用隔音防震型,变速齿轮箱为减噪型,叶片用减速叶片等。
一般所用风机风轮转速在27r∕min,产生的噪声较小,据厂家介绍,离风机50-150m范围内,噪声级分别为53~33dB(A)°机群噪声:风力发电机机群的排列,是经过风洞试验后确定的,即风机行距在6D(D为风轮直径),间距在4D~6D风速又恢复到常态,即噪声强度也随着风速减小而明显衰减。
因此不存在风力机群噪声总合影响的问题。
风力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发电机,齿轮箱和浆叶切割空气产生的噪声,当前风力机的噪声水平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的改善,如国产200kw风力机的噪水平如表1示。
表1国产200KW风力机噪声水平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水平如表2示。
表2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的噪声水平由于上二表可知,风力机的噪声对环境影响不大,在距风力机500m外已基本不受影响。
风电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风电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成为了其中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一种能源。
然而,风电场建设也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1 声音扰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设备的安装、运转以及维护都会产生一定的声音,一旦超过周围环境的噪声水平,就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1.2 鸟类、昆虫等生物的生境破坏风电场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会极大地破坏附近的生境和生态系统,尤其是对鸟类、昆虫等环境敏感的生物而言。
1.3 装备制造及废弃物的影响风电场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这些制造、运输和安装的过程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另外,风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一旦报废就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2.1 精准设计风电场的位置在选址上,应该选择离居民区和鸟类、昆虫等敏感生物生存的区域,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合理化设计应当对风电场的布局、机组选型、功率控制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保证风电场在最小化生态影响的前提下发挥最大化利用效益。
2.3 编制清晰的环境保护方案编制清晰的环境保护方案,确保对周边生态环境和生物的保障,同时对风电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培训,加强环保知识普及。
2.4 建设环保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合适的工程环保设施,防止对周围建筑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在风电设备报废后,应当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2.5 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电场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评估,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总结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可以减少这种影响,支持风电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非难事。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风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这将为我们建设一个更为健康、可持续的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风力发电环保?赶紧叫停吧!风能对环境危害重重!
风⼒发电环保?赶紧叫停吧!风能对环境危害重重!风能是⼀种洁净的、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能源,受化⽯能源⽇趋枯竭、能源供应安全和保护环境等的驱动,我国开始⼤⼒推⾏风能发电⼯程,但风能对环境的危害却被忽视了,殊不知,风能对环境的危害远远⼤于由此产⽣的经济效益,更谈不上保护环境了!⼀、风⼒发电对会危害当地的⽣态环境,如破坏植被、改变地形地貌,造成⽔⼟流失使⼟地沙漠化。
风能使⼟地沙漠化风能使⼟地沙漠化⼆、风⼒发电产⽣的电磁辐射影响⼈类居住。
风能影响⼈类居住风能影响⼈类居住在风⼒发电系统中,发电机、变电所、输电线路等是造成电磁辐射的主要原因。
风⼒发电场附加的接收装置在接收信号时,会收到风轮机叶⽚反射的电磁波信号。
反射信号是⼀种滞后信号,能够对调幅⽆线电系统产⽣较⼤的影响;同时,叶轮机叶⽚的转动还会产⽣⼀种移相信号,能够对调频⽆线系统产⽣影响。
叶⽚的制作材料也会对电磁波产⽣⼲扰,如果叶⽚是由⾦属材料制成,则会造成严重的电磁⼲扰。
此外,在⾼压输电线路周围会形成⼀个交变电磁辐射场,使相对地⾯产⽣静电感应,造成对⽆线电的⼲扰,并影响⼈类健康。
三、风⼒发电影响局部⽓候风能影响局部⽓候风电是利⽤⼤⽓中的风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种能量的消耗与产⽣必然需要产⽣或消耗另⼀种能量,因此风⼒发电机组发电过程必然要消耗掉⼀部分⼤⽓中的风能,⽽风能作为⽓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其变化必然带来⽓候的变化。
从某些海上风电场和内陆⼭脊风电场在运⾏的时候,如果湿度⽐较⾼,风轮背后会凝结巨⼤的⽔汽尾⽻,可能对局部的⼩⽓候,⽐如湿度、沙尘沉降产⽣影响。
风能影响局部⽓候四、风⼒发电机的风轮叶⽚的损坏易发⽣公共安全事故风能叶⽚易发⽣公共安全事故风能叶⽚易发⽣公共安全事故风⼒发电机的风轮叶⽚在遭受25m/s(切出风速)以上的⼤风时,虽然风机处于停机状态,但由于叶⽚根部所能承受的弯矩、转矩、剪切强度、挤压强度有限,严重时可导致整个叶⽚飞出,造成路⾯上的⼈员伤亡和建筑破损(虽然风⼒机所在之处多为沿海区域,⼈烟稀少)。
风电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风电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风电成为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之一。
然而,虽然风电是非常环保和可持续的,但它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鸟类和蝙蝠的死亡、风电机翼旋转引起的噪音和光污染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各种生物,风电场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风电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1 目标和原则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风电场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2)综合治理原则。
风电场应该注重环保,协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
(3)公众参与原则。
风电场应该尊重公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公众参与,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社会接受度。
2.2 风电场建设阶段环境保护管理(1)环境影响评价。
在风电场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计划。
(2)场区规划。
风电场场区内应划分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持区、安全用地等,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人员安全。
(3)施工管理。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等不良影响,避免用难降解的材料和化学品。
(4)监测管理。
风电场建设阶段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风电场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2.3 风电场运营阶段环境保护管理(1)运营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设立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估、处理和报告制度,确保环保工作的落实。
(2)鸟类和蝙蝠保护。
风电机组的运转会造成鸟类和蝙蝠的死亡,风电场应在鸟类和蝙蝠通道和迁徙路线附近安装散光装置、鸟笼、鸟架等设施,开展鸟类和蝙蝠出入口监测。
(3)噪音、光污染等控制。
风电场应制定噪声控制计划,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同时,应控制夜间灯光的明亮度和照射范围,减少光污染。
(4)土地保护。
风电场应制定土地保护计划,加强土地养护,减少土地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
2.4 环境监测与报告风电场运营阶段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风电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风电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高,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风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风电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风电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鸟类和蝙蝠的生存威胁等。
本文将探讨风电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形式,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降低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能源生产方式常常伴随着大量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风电则无此问题。
相比于煤炭或石油的燃烧,风能的利用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
此外,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技术手段来解决。
风电设施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风电场选址过程中需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防止对珍稀物种和植被的破坏。
此外,风电设备的制造和废弃物处理也存在环境风险。
生产风力发电设备所需要的材料和能源消耗相当,同时也需要处理废弃电池、金属等产生的废物。
高效管理和回收利用这些废物对于减少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另一个热点问题是风电设施对鸟类和蝙蝠的影响。
风力发电设施常常建在候鸟迁徙路线上,也可能成为鸟类和蝙蝠的栖息地。
鸟类和蝙蝠可能与风轮碰撞而遭受伤害或死亡。
因此,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和规划风电场建设地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鸟类和蝙蝠与风轮的冲突非常重要。
这包括对候鸟迁徙路线的了解、设施设计的合理化以及选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风电设备等。
在解决风电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风电产业的监管和规范,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确保风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环境友好型设备的研发,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力发电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风力发电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风力发电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风能是一种清洁、储量丰厚的可再生能。
风力发电具有投资小、环境友好、环保效益明显的特性。
风力发电的开发目前已成为一种具有大范围开展潜力的成熟的可再生能技术,对区域缓解电力紧缺,调整能构造,开发可再生能及改善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呼伦贝尔市的风能作为清洁能有效的缓解了东北地域煤电、火电的压力,并减轻了其所产生的粉尘、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风力发电减轻对草原煤炭的开采量,对草原生态植被的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风力机车在草原上的建立也日益成为一道风光线,在呼伦贝尔飞速开展的草原旅游开发过程中已成为重要的组成局部。
此外,风力发电的建立,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但风能资的开发是人类干预自然环境的过程,风力发电场的建成必然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形成一定影响,因此,风电场开发应用的潜在环境效应剖析对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及能可持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呼伦贝尔风能资空间分布及应用现状呼伦贝尔市以大兴安岭为界,岭东为半潮湿季习尚候,岭西为半干旱大陆气候,区域整体地质条件稳定。
从呼伦贝风能资分布来看,大局部区域属于风能可应用区,但受大兴安岭的影响,风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根据呼伦贝尔16个气候台的记载结果,岭西地域草原宽广、地势平整,因此风速偏大,大兴安岭山上由于其海拔较高,风速呈现高值区,岭东距山地较远靠近松嫩平原的地域风能资也较为丰厚。
相比而言,该区风能最丰厚的区域位于满洲里、博克图、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有效风能和有效风能小时数的天文分布特性总体上表现为岭西多,岭东少,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其中4~5月最为丰厚[1]。
呼伦贝尔风能资丰厚,现已得到一定程度开发。
2023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法》公布施行后,国华能、华能集团、国电龙集团等数个投资集团在呼伦贝尔建立风电风电工程,构成煤电与风电并举的供电场面,初步建成以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为顶点的500KV双环电网,为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必要的能动力。
风电生态环保管理制度
风电生态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生态环保行为,确保风电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风电项目的企业及个人。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风电生态环保管理小组,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个人的环保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三、环境影响评估1. 在项目启动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2.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当地生态系统、水文、土壤、空气质量的影响。
四、生态保护措施1. 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合理规划施工路线,避免破坏自然植被。
2.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的物种进行保护,必要时实施迁移或繁殖计划。
五、污染物排放控制1. 严格控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2. 定期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确保排放符合规定。
六、废弃物管理1. 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存储和处理制度,减少环境污染。
2. 鼓励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
七、环境风险应急管理1. 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包括污染事故、生态破坏等情况的应急响应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八、环保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2.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普及环保知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九、监督检查与考核1. 定期对风电项目的环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将环保绩效纳入员工和部门的考核体系,确保环保责任的落实。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风电生态环保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上述内容,确保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环境保护与风电发展
风电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风电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风电设备 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
优化土地利用
在风电场建设中,应注重土地的节约利用和 生态保护,合理规划风电场布局。
完善电网接入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减少浪费。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02
风电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Chapter
风电技术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风电技术处于初步探索和试验阶段, 风力发电机组容量较小,主要用于为偏远地区提供电力。
成长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 化发展,风电开始进入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阶段,风力发 电机组容量逐渐增大。
保护生态系统
风电开发通常选择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远离人口密 集区域,从而避免对生态敏感区的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未来风电发展的展望
1 2 3
技术创新推动成本降低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风力发电机组 和相关设备的成本将逐渐降低,提高风电的市场 竞争力。
海上风电的潜力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成熟和 成本的降低,未来海上风电将成为风电发展的重 要方向。
噪声污染
风力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可 能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ABCD
降低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取代燃煤或燃气发电,可以显著减少空 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对鸟类和蝙蝠的影响
风力发电机可能对迁徙路线上的鸟类和蝙蝠造成 威胁,影响其生存。
风电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风电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在风电场建设项目中,生态环境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对策,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风电场的选址,应根据生态环境评估结果,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地点。
在选址过程中,要考虑到周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尽量避免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规范进行施工。
控制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并在施工期间建立有效的噪音、扬尘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风电场设备的安装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在安装涉及到地面挖掘的设备时,应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保护地表植被和土壤不受损害。
在设备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道路保护和清洗工作,避免泥土和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当风电机组完成安装后,风电场的运维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
在风电场的运行过程中,对鸟类和蝙蝠等飞行动物的保护尤为重要。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安装鸟类或蝙蝠飞行监测设备,以及设置鸟类或蝙蝠回避装置,减少对飞行动物的伤害。
在风电场项目的结束阶段,还要进行环境修复和复原工作。
包括回填挖掘的土壤,恢复原来的植被,使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得到修复。
风电场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对策来减少这种影响。
正确选择选址,严格按照环保规范进行施工,设备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和土壤,加强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监测,采取措施保护飞行动物,以及进行环境修复与复原工作等,都是有效的保护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风电场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风电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其中,风电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新能源,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风电发电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却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从风电发电的优势和不足、风电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协调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探讨风电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风电发电的优势和不足风电发电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其优点显而易见:1. 环保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会像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一样造成环境污染。
2. 节能风电发电不需要大量的燃料,只需要充分利用自然风力,无需耗费太多的能源。
相比之下,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能源。
3. 可再生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能够永久不间断地供应电力,不像传统能源有限。
然而,与此同时,风电发电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风电发电是利用风力发电,但风速的稳定性较差,一旦遇到风速不足或过强等情况,就无法实现正常发电。
2. 较高的建设成本风电发电的建设成本相当高昂,包括设备费用、运维成本等。
尽管风电发电采用的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它的建设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3. 接入电网困难由于风电发电的不稳定性,接入电网需要满足某些严格的条件。
此外,由于风电发电来自自然资源的利用,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生态环境。
二、风电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风电发电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等。
此外,风电发电的大规模建设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风电发电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噪声、振动等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 损害生物多样性风电场的建设占据着很大的土地空间,会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对于飞鸟来说,风力发电机转动时所散发的光芒、出风口、塔冠等设施都会影响它们的飞行,也会影响它们一些游风习惯,从而影响动物多样性。
风电项目的环境评估范围及实施要点
风电项目的环境评估范围及实施要点风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使用于发电领域。
然而,为了保护环境并确保风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风电项目的环境评估范围及实施要点,以确保项目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一、环境评估范围风电项目的环境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范围:1.生态环境评估:风电项目常常需要占用大片土地,因此,必须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估应包括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维护、植被恢复等方面。
2.气候变化评估:风能是低碳能源的代表,在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风电项目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上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评估应测算项目在运营期间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3.噪音与振动评估:风电机组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
为了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评估应考虑风电场对附近居民的噪音和振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减震和降噪措施。
4.水资源评估:风电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可避免。
评估应包括对项目对可再生水资源的需求以及对水生态系统和当地水源的影响。
5.土地利用评估:风电项目需要占用大片土地,因此评估应包括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环境评估实施要点为了确保风电项目的环境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下是环境评估的实施要点:1.科学数据收集:环境评估过程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项目周边环境的基础数据,包括气象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水资源数据等。
这些数据应来源于可靠的监测机构和专业机构。
2.评估方法选择:根据风电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量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风险评估等。
3.环境模拟预测:利用先进的环境模拟工具,对风电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例如,通过光照模拟和声波传播模拟,可以预测风电场对野生动物和居民的影响。
4.多方参与和沟通:环境评估应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包括项目方、政府、相关专业机构和公众。
风电项目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
风电项目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风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然而,风电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风电项目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的一些关键措施。
首先,风电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应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在风电项目布局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敏感生态区域分布,合理选择建设风电场的位置,避免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风电项目的建设过程应严格遵循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保项目的环境影响减至最低程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土地平整、爆破作业和物料搬运等环节的管理,减少土地破坏和土壤侵蚀。
同时,应优选施工方法和技术,减少对固体废弃物、废水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理。
此外,风电项目的运营期也需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电磁辐射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噪音防护设施和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来减少对周边社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系统,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降低环境风险。
在生态恢复方面,风电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应强调生态修复和保护。
在项目建设阶段,应建立健全的植被保护和移植机制,确保在占用土地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风电项目运营阶段,应建立定期检测生态环境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问题,并落实生态恢复措施。
此外,风电项目还应积极推动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加强对植被恢复和动物保护的研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还可以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例如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总之,风电项目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浅谈风力发电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
浅谈风力发电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风能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利用风带动风车抽水、磨面等,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利用,尤其是风能发电。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我国减排的难度主要在于煤炭消费比重大,能源结构的转换将成为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成熟的风力清洁发电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高污染燃煤发电。
1山西省风能资源山西省风能资源较好区域总体上可分为东部和西部,即以中部断陷盆地为界,西部为管涔山、吕梁山及其周边区域,风功率密度≥300W/m2,技术开发量为5020MW,技术开发面积为1612km2;东部为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及其周边地区,风功率密度≥300W/m2,技术开发量为7900MW,技术开发面积为2449km2。
201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在确保风电有效消纳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大功率的风能发电,鼓励资源和开发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开发。
积极推进晋西北、吕梁、中条山风电场项目建设,推进晋北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建设。
继续完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风电装备产业体系,提高风电电机、发电机控制装置、增速器、主轴、叶片、法兰、塔筒及整机制造能力。
力争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800万kW。
2风力发电项目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2.1施工期风力发电项目在建设施工安装过程中有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因子主要包括基础开挖施工、施工废污水和施工材料、废弃物。
2.1.1基础开挖施工可能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1)基础开挖施工的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电站安装。
根据相关风电项目施工资料,风力发电机组安装的基础一般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一般为直径约17m的圆形板式扩展基础,基础埋深一般在3m左右(自然地坪以下)。
箱式变电站基础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基础埋深一般约为2m(自然地坪以下)。
风电建设项目中的环境影响分析
风电建设项目中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对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能改善我国能源供应紧缺问题,改善能源结构,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属于新能源,开发风电能提高能源的供应力,这也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阐述风电建设项目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降低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相关对策,包括科学规划并合理选址、污染控制,从而实现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
关键词:风电建设项目,污染控制,环境影响。
1.风力发电项目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植被的影响。
在风电场建设期间,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地面原有的生态系统。
施工过程中的挖土进行道路建设,平整土地以及电缆工程建设,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临时与永久性暂用土地的情况,占用土地必然会对区域内的植被造成难以修复的影响。
其次,施工过程中,一些机械设备对地表植被的碾压会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
这一系列的行为造成的植被破坏,增加了地表的裸露面积减少土壤的肥力最终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1.2风电场建设对生活环境的影响(1)对动物的影响。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四周的爬行动物及鸟类等产生规避反应,远离这一区域,找出新的觅食与栖息场所。
风电建设项目导致地形地貌产生一些变化,现有的动物需重新适应风电建设区域的栖息与觅食环境。
且风电运转期间带来的机械噪音、空气动力噪音极可能对四周动物起到惊扰或驱赶作用。
与此同时,因为风电建设工程内的风机塔筒比较高,按照鸟类的习惯,普遍在低云与雾天气候时,极可能产生鸟类低空飞行相撞于风轮叶片的情况。
(2)暂时性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电建设项目位于山区,山区起伏较大,一些区域土壤侵蚀属于重度侵蚀,并以沟蚀、片蚀为主,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
风电机组与箱变区、集电线路区域、施工检修区域及施工生产区域在施工准备环节主要是清除植物根系、平整场地等,干预原地形地貌,地表覆盖植物被清除,大面积地表呈裸露状态,破坏原地貌及植被。
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的趋势发展,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风电项目规模不断增加,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采用系统思考和制度设计的方法,重点分析风电项目在不同阶段存在的环境风险和管理问题。
旨在建立起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管控体系,通过采取科学措施,推动风电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01、构建风电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管控体系的重要意义风电工程包含准备、建设、运营和退役等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风险。
综合研究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风险问题,并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是风电全生命周期环境问题管控的基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识别各阶段环境风险,促进风电项目精细化管控风电规模化建设过程中,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目前,行业对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尚不足,对各阶段环境影响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因此,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管控是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对风电项目全面认知的重要途径。
调研发现,在风电项目选址阶段,涉及到触碰生态红线、未经批准就开始建设、危险废物存储不合理、退役设备环境处理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
若这些风险问题未能被及时识别和采取措施处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潜在危害。
因此,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管控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风电项目实现精细化的环保管控,优化环保管理策略,提高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保水平。
有助于构建适应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体系,推动风电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风电技术的更新和迭代速度加快,开发和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传统的单一管控方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因此,急需从全局角度更系统地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管控。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体系有助于准确识别各环节中潜在的、易被忽视的、监管薄弱的环境问题,并在各阶段推进中及时保护和逐层加强保护。
海上风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海上风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一、景观影响
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在海洋区域建设,因此会对海洋景观产生影响。
虽然海上风力发电
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但是大量的风电机组可能会破坏海洋环境的天然美景,
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船只和航空器在利用海上风电
装置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二、噪声和光污染
海上风力发电涉及到大量机械设备的运转,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和光污染。
噪声和光污染是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多的噪声和光污染
会对鱼类、水生藻类、海洋哺乳动物及鸟类等海洋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建立一
套完备的控制措施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生态影响
海上风力发电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海洋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对当地生物和水生植物造成不可逆转
的伤害。
运营过程中,风电机组的润滑剂、冷却剂和防腐剂等物质,也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并对海洋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四、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会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健康影响。
主要体现在
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等方面。
长期暴露于噪声、光污染等情况下,可能会对人类的身
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其
建设和运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降低环境影响,保护海洋生态
环境,实现清洁、可持续的海洋风能利用。
风电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XX风电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总结报告根据上级单位的要求,风电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对风电场开关站、风机、箱变及周围生态环境进行检查。
一、环境保护目标1. 保护周边岛屿、林木、草地等生态系统,维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 降低风电场建设和运营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保证周边环境质量。
3. 减少工程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保证周边环境的安静。
4. 提高风电场的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在风电场建设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风电场建设和运营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氮氧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水污染:主要包括对表层水、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体和水资源的影响。
3. 噪声:由于风电场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其设备噪声可能对周边居民、生态系统等造成影响。
4. 生态影响:建设风电场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对动植物的迁移、繁殖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环保措施1.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1)风电机组内部采用电涡流制动装置,避免使用摩擦制动器产生高温排放的烟尘。
(2)安装脱硫脱氮设备,减少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3)定期清理、检修发电机组,避免发电机组内部存在故障导致的污染物的排放。
(4)建立风电场环境监测站,对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2. 水污染治理措施(1)严格控制建设过程中排污,合理利用水资源。
(2)在风电场周边设置固定收集点,收集机组废液、废水、废油等废弃物,并进行专业的处理和回收。
(3)向周边农村提供优质水源,改善农民饮水条件。
3. 噪声治理措施(1)采用尽量靠近城市边缘的方式,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采用低噪声设备,如风电机组的叶片部分使用低噪声材料等。
(3)定期对风电场周边噪声进行检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4. 生态保护措施(1)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定期开展生态评估。
风能发电的社会影响为当地社区带来的改变
风能发电的社会影响为当地社区带来的改变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风能发电的兴起不仅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当地社区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风能发电对当地社区的社会影响以及所带来的改变。
一、经济影响1. 就业机会增加:风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例如设计师、建筑工人、技术人员等,这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无论是在项目建设阶段还是在日常运维中,都需要大量工人的参与,促进了就业的增长。
2. 经济繁荣:风能发电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直接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风电叶片生产厂商等,它们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当地社区的经济也会因此得到显著的改善。
3. 土地租金收入:风能发电项目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这些土地通常是以租赁的方式获取的。
风电场的运营商需要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相应的租金,这为当地社区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来源。
二、环境影响1. 减少碳排放:与传统能源相比,风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风能的利用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碳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2. 保护生态环境:风能发电不需要开采煤炭、石油等资源,也不会产生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
这种无污染的发电方式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社区发展1. 提升社区形象:风电场的建设通常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及机器设备,当地社区的形象也因此得到提升。
风电场的美观设计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会为社区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提升社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风能发电项目的建设需要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例如道路、电力输送线路等。
为了满足项目运行的需求,当地社区需要改善或建设一些基础设施,这无疑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风电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风电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风电成为了一种清洁的替代能源。
风电场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破坏动植物栖息地、污染水体和土壤等。
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来减少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电场建设前应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用现场勘测、气象数据分析、生态调查等手段来实现。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并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应选择合适的风电场建设地点。
在选择建设地点时,应考虑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状况、离人类居住区的距离、生态敏感区的存在等因素。
避免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鸟类迁徙通道、水源涵养区等关键区域建设风电场,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减少风电场建设对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
在建设过程中,要划定临时施工区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要建立严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限制施工区域内的人员和车辆活动,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栖息地,应进行生态恢复和再造工作,促进动植物的回迁和繁衍。
第四,要加强对风电场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和治理。
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操作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定期对风电场周边的水体和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要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在风电场建设项目的前期,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可能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要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数据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建立相关的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公众的环境投诉。
风电场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通过科学的环境评估、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采取保护措施、加强监管和社会参与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与生态环境对侯鸟影响在风场附近鸟也同样孵卵在一份未出版的关于鸟的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风机对麦鸡和牡蛎并没有影响。
Otschenkel/Uferschnepfe很少出现在风机的周围,所以它们不包括在调查的范围内.在这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德国Stuttgart 地区的Stiftung für Bildung und Behindertenförderug支持,科学家们希望能作一个有关风场对鸟类的孵化的所有影响因素的测验。
以此为目的,在1998年到1999年科学家们在WeserEms地区四个比较大的风场内,以风机为中心,周围1000米的范围内测幼鸟的数量。
在这个地区,我们已经有风场建设前的鸟类调查的数据。
这个测验是以Limikolen (麦鸡,牡蛎,otschenkel, Uferschnepfe) 和部分鸣鸟类(Skylark, Wiesenpieper, Blaukehlchen, Rohrsänger) 鸟类的孵化率的密度显示不出风机对它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风机周围小鸟孵化率与风场在建立前的情况相应。
除此之外,鸟类专家还指出农作物对鸟的孵化的影响程度比风机对它的影响还高。
而且部分的影响是对本地鸟的影响。
为调查重点。
科学家们证实,几乎所有种类的鸟都可以在风场内和风场附近安臵下来。
每一种鸟类的孵化率的密度显示不出风机对它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风机周围小鸟孵化率与风场在建立前的情况相应。
除此之外,鸟类专家还指出农作物对鸟的孵化的影响程度比风机对它的影响还高。
而且部分的影响是对本地鸟的影响。
在Misselwarden风场对产卵鸟和候鸟的五年监控结果(1994-1999年)1、目的为了对风机的运作所产生的影响能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在1994年至1999对Misselwarden 风场对当地的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风机对侯鸟和产卵鸟的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为将来的项目计划提供更可靠的评估。
产卵鸟和侯鸟的数量已被确认(用红色笔划出的种类是以数量来分,别的是以类来分类)。
觅食、过往和过冬的鸟被归纳为候鸟. 其它所有的鸟是以数量来分,如果数量超过50只的鸟则被认为是比较突出的种类。
此风场是于1994年六月完工后并开始运作。
10台VESTAS V39/500KW 的风机竖立后的轮毂高度可达40米及5MW的总装机容量。
此项调查的根本内容是产卵鸟和候鸟对踞离风机1000米的土地的使用状况。
假设的调查前提是:在距离风机1000米的周围,风机对鸟类的生活构成了影响。
2、调查范围按照鸟,产卵鸟和侯鸟在所调查区域的不同生活范围来划分。
可以被划分为6 个区域(0-100米,101-250米,251-375米,376-500米,501-750米,751-1000米),面积为330公顷的 Misselwarden 的风场是位于Misselawarden 和 North Sea dike之间, 与Bremerhaven 相距大约12km.调查的范围是以包括由风场和离风场1km的周边构成。
所调查的地区包括一个与树木相连的农场和较远处的一个居民建筑。
树木和灌木丛零星地分布着。
大约75% 的面积为草场。
在中央部位主要为牧场,在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地段主要用为农场。
(see Walter & Brux 1999)。
在风机的运作期间,以种植谷物和玉米的农场的产值有所增长。
在1997年,它总计达到达21%,在1998和1999年为28%。
在1991 年,0至250米的区域已形成草场。
农场的比率已从1991年的10公顷(10%)增长到1999年的16公顷(15%)。
于1994年10台风机已被安装在富饶起伏的牧草区。
由于所考察的地段须经过许许多多的沟渠,如果调查的季节是在夏季的时候,这些沟渠都须排干水。
调查区域, 作为产卵区并没有得到当地的注意,同样地,在1978年人们估计它也是作为候鸟的生活区域也没有引起注意。
也许此评估的结果是因为在1991-1992年期间的候鸟的覆盖不够而导致的结果。
在地图上所调查的区域既没有被作为鸟繁殖的区域也没有作为候鸟的生活区域被标出。
根据“风机建设指导”,此风场也没有被列入。
由于对这项调查的重视(1994-1999),此次调查的区域被列为国家级鸟类的繁殖区域且作为候鸟区引起当地的重视。
3、鸟繁殖的结果在Misselwarden 风场共计有30种鸟已被确认为产卵鸟(产卵时间,产卵的迹象),其中的七种鸟用红色标出的为受到危及的鸟类。
在Limikolen,有32对的田?占优势。
在1995年两对Rotschenke的发现得以被证明。
鸣鸟类中受到危及的种类是以Schilfrohrsanger(27对)居先,它在 Schafstelze(9对)和Braunkehlchen之前,因为在1995年仅有五对Braunkehlchen被发现。
除此之外,两对鹧鸪和 28对Wiesenpieper 也被发现。
在所调查的区域内,共计有35种42,115只鸟。
所观察到的数目比较大的鸟(超过观察到的鸟的总数的5%)有:Goldregenpfeifer(6.9%),Grober Brachvogel (大约为6.3%), 田?(约为23%),Lachmöwe(约为11%左右), Starling(约为18%)和Sturmmowe(约为21%)。
它的百分比例是按占整个风场的鸟总数来计算的。
其它发现的种类的鸟所占的比率比较小。
对候鸟的影响在调查的范围内所观察到的所有种类的鸟的分布不是有规律的。
分布在101-205米的区域比较多,分布在751-1000米的区域比其它的区域少。
0- 100米区域的候鸟比所预计的多,而且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小群候鸟(数目约在100只的)和中型群候鸟(101-500只)的分布也是如此。
发现小群候鸟出现最多的区域是在100米区域,而中型群候鸟出现最多的是在101-250米的区域。
大型群鸟的出现很少,所以对它们的评估是不可能的。
风机对候鸟构成的干扰状况可以用下列六种鸟的数据来显示。
所有的鸟类都适用于各种距离的区域。
离风机最近的距离仅为几米。
在风机与风机之间,所有鸟类的群鸟也可以被发现。
Goldregenpfeifer:Goldregenpfeifer飞过所调查的地区。
共计数有2914只。
它们对所调查地区的使用是无规律的。
251-375米的区域的使用较多,而在0-100米和751-1000米的区域的使用比所估计的要低。
风机对超过250米区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
Peewit:Peewit在所调查的地区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共计9747只。
从0-250米的两个区域的使用比估计的高。
在376-1000米的区域现在的使用价值与原估计的结果有很大的偏差. 自0-250米区域所累计的迹象说明了在所调查的区域,风机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Lachmöwe: Lachmöwe作为候鸟在所调查的地区有规律地出现。
计数共有4841只。
它们对所调查的区域的使用是有规律的。
251-375米区域的草地的使用较多,而对0-100米和751-1000米这段区域的草地的使用比预计的少。
Starling:作为候鸟有规律地出现在所调查的地区。
计数共有7399只。
它们对所调查区域的使用是没有规律的。
在0-100米及376-500米区域的平原的使用比其它区域的使用多。
由风机构成的负面的影响可以排除在外,是因为0-100米区域的使用是不成比例,101-250米的区域的使用是比其它的区域多。
Sturmmöwe:作为候鸟有规律地出现在所调查的地区。
计数共有8864只。
它们对所调查区域的使用是没有规律的。
对0-100米和101-250米的区域的使用较多,251-375米及751-1000米的区域的使用较少。
对0-250米的区域的使用价值与原估计的价值产生的偏差可以说明风机并没有构成负面的影响。
小结:在Misselwarden风场自1995-1999年期间共计有35种42115只鸟。
对六种出现比较频繁的鸟(Lachmöwe,Goldregenpfeifer,Schafstelze,Starling,Sturmmöwe,Großer Brachvogel和鹧鸪)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
对在风机附近至100米的区域的使用超过了所期望的价值。
由于由了这些数据的分析,风机对候鸟的分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被排除或者还不能够被证明。
Lachmöwe和Großer Brachvogel在离风机比较近的区域的使用比较少。
(对Lachmöwe 为100米的区域,对Großer Brachvogel而言至250米的区域。
超过250米的区域的影响不被包括在内,因为与其相连的251-375米的区域的使用不程比例。
鸟的活动是有限的。
如果鸟没有受到干扰,那它处于不动的状态(包括休息和觅食)。
然而,通常飞往风机之间的鸟也利用风机间的走廊。
在观察之中发现它们很少因为接近风机而逃离。
产卵鸟受到的影响在Wisselwarden 风场所调查的范围内,用红笔标出的七种鸟在观察期间(1995-1999年)已经繁殖出小鸟。
四种已发现的鸟的繁殖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进行细节分析。
除了鹧鸪外(仅怀疑有两对被发现),红笔标出的其它种类的鸟也在风机100米的区域产卵繁殖小鸟。
Peewit(32对):与1991 年相比,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其整个的繁殖数量没有什幺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100米内的区域和超过750米的区域的鸟的密度要较低些。
对0- 100米、101-250米和500-1000米,论题为“产卵鸟按不同的尺度对不同区域的使用是固定的”是可行的。
Schilfrohrsänger(27对):也许在1991年还没有被登记,自1996年才开始计数。
从1997年到1998年的配偶鸟约为5-7对。
仅自1999年其配偶鸟的对数才增长到10对。
它们毫无规律地分布在各处。
在所调查的区域,由于其分布不规律的影响,Schilfrohrsänger 的数量有可能减少。
相应的在0-100米和101-250米的区域,是Schilfrohrsänger 生活的集中区域。
Wiesenpiener(38对):在1995年至1999年发现的配偶鸟的对数为7-9对。
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但是随着离风机的距离越远,其配偶鸟数量的密度随之减少,且与在风机附近的草场的比例比较大有关。
Wiesenpiener的产卵的密度是否受风场的影响还不能被证实。
小结:在Wisselwarden 风场的调查范围内,七种红笔划出的鸟在1995年到1999年的调查期间有产卵繁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