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视阈中的高中新课改
略谈新高考视阈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略谈新高考视阈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与文本人物、创作者开展精神交流的唯一途径。
有效阅读的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感悟。
在新高考深入推进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随着时代而变化。
面对学生阅读难等诸多问题,教师要积极寻找对策,开展教学改革。
本文在新高考改革指向下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语文阅读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帮助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阅读。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引言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包容一体的综合表现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阅读训练也是对学生各种素质要求的全方位考量。
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成为各个学科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核心素养渗透进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实践手段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则是站在应对改革的最前沿。
针对当前的语文阅读现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关注到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关注阅读教学的创新。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1]教师要开展高中阅读教学研究,利用合理措施改善学生阅读“少、慢、差”的现象,提高阅读目的的指向性,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效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直接指向学生阅读“少、慢、差”的问题,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有效阅读的可能性。
语文离不开阅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也离不开语文阅读带来的知识素养的变化。
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情绪,在高考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学生考试压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科学化发展高考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致力于改变现实教学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自2017年实施以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次改革旨在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学生的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践。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详细分析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方面,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而新课程在各个学科中增加了拓展性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比如,在文科中加入了科学探究和数学思维等内容,在理科中强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学科素养。
教学方式方面,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业指导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为此,课堂教学采取了问题导向、合作探究、探究式学习等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还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评价体系方面,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传统的考试评价形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在评价过程中增加了多样性的考核方式。
除了常规的笔试和口试,新课程还加入了课程实践、综合素质评价、学科研究等形式的评价。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学生在拓展性课程中接触到不同的学科知识,培养了综合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度更高,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评价体系的改革使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三地理教学探讨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三地理教学探讨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着教学的指导思想,影响着教学实践,为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高三地理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新课改;高三地理;教学对策当前,高中课改已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
高三地理面临着各类版本教材并存,学科内容增加,高考也在新课改指导下全新升级等诸多挑战。
在新形势下,如何调整高三地理教学,是摆在高三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调整教学对策。
一、切实理清教材关系高三地理涵盖的内容多且杂,包括初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选修)等,共计8本教材。
协调好高中和初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处理好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的关系,是强化知识整合和学科综合,提升学习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处理好上述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初中地理主要是基础概念,应抓住重点,加强对地图的学习;高中必修是核心内容,对于原理、规律要重点学习;高中选修是对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学时应抓大放小,这样有利于知识归类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此外,作为教师应紧扣考纲引导学生学习,在自然地理部分要学懂,一通则百通;人文地理要学精,用简明扼要的概括语言归纳要点,辅助记忆。
如,对于黄赤交角的定义理解之后,对于昼长夜短的变化规律、气压带移动特点等知识点便可举一反三、轻松掌握了。
二、对考纲和高考试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近年来高考地理的考点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制订周密的复习计划,把考纲中的考察重点与教材相结合,根据考试要求规划每个单元的复习内容,确定复习时间。
将考纲考察知识点的难度分成了解、掌握、应用、综合四个类别,将每个知识点与难度类别对应,合理安排教学重点。
对高考降低要求的、非重要知识点,则要求学生掌握即可。
对于重点知识,要保证教学时间,遵循忌繁从简、讲透讲清的原则,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结合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实现综合应用。
对学生已掌握的简单知识,应在复习计划中删去,如,民族、语言等内容,这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高中新课改
高中新课改近年来,中国高中教育正在面临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正在影响着高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细则》,自2020年起,我国将实施全国统一的高中课程改革,以满足新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该改革旨在改变传统高中教育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其宗旨是通过增加课程类型、强化知识实践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持续前进。
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统一各省市高中课程体系,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同等品质的教育。
在全国统一课程体系中,要求教师实施“主体性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验收获成果的喜悦,获得更全面的知识积累。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增加课程类型,以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
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细则》,新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三大类。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国家语言文字、思政教育、计算机应用和其他跨学科教育内容;学科课程则着重增添新兴科学技术、语言文化、经济社会等学科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增加了文科、体育、职业教育以及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内容,以更好地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对现有学科进行深度改革,更具体地说,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改变传统的以讲授认知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探索现实,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以上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未来,新的课程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的解读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的解读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旨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全面的评价标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助力中国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科目设置、考试形式和评价体系。
首先,科目设置方面,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了“3+3”科目设置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而其他科目则分为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两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三门科目作为选考科目。
这一改革有助于学生发展多元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减少了传统高考科目的压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潜力和机会。
在考试形式方面,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了“笔试、口试、实践”相结合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纸笔考试将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口试和实践考试成为了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这一改革引入了全面评价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也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相应的高考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包括综合素质评价、个人成长记录、志愿服务等。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符合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需求,避免了仅仅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缺陷。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但是,对于试图推动高考改革的任何方案而言,都难免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的实施和监管问题。
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配套政策的落实。
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培训,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指导,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监管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考试管理和评价体系的监督,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
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指中国教育部在2017年提出的一项改革措施,旨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分科考试模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这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需要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传统的高中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考试科目展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高考改革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突破学科的壁垒,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还需要注重人文素质与道德教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也需要调整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改革倡导的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从新高考看新课程改革
从新高考看新课程改革今年,我省作为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开始了新课程基础上的高考,故称“新高考”。
社会对新高考有着殷切期待,教育教学人员更急切地想了解新高考有哪些特点,其实施的成效如何,它对沿袭多年的高考制度提出哪些挑战,今后我们应如何应对新高考……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福建省普教室中学文科主任、考试评价科科长、特级教师刘文川和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处主任、特级教师叶诚良。
记者:今年是我省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新高考呈现出哪些特点?刘文川:作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次高考,概括起来有这样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指导下,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使考试与教学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规定的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能力性、时代性、人文性、选择性等命题原则,做到目标明确、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
其次,试题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初步尝试反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运用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初步体现了课程关于生活化、实践性、探究性、思辨性和选择性的要求,出现了不少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试题。
高考结束后,多数的老师和考生对试题给予较好的评价。
尽管各个学科试题中都难免留下一些瑕疵和遗憾,但总体上看是比较成功的,基本能够实现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这样两个目标。
叶诚良:一、新高考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
试卷增加了实验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强调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论证与探究的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设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体现了个性化、选择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行答案的多样性与评价标准的开放性,强调考生的思辩与评判,同时,还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按6个维度分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进行考核,倡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
的理解和掌握 。
:师的角色 由“ 主宰者 ” 转 向“ 听众” , 推 翻了教师 主动教 、 学生被 动
・
二、 高中历史 辩论式教 学模式
听的局面 , 实 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 , 体现 了学生 的主动学 习,
辩论式教学是情 景教学 的具体实 施方式 , 通过辩论 式课堂教 : 使 学生在主动学习 中体验学 习的乐趣 , 同时主动学习教学模式 还
2 0 1 3年 5月 1 8日
课 改研 究
享 斤 课 见 闻下 高 中历
文/ 常鹏 军
学 式探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提 出了挑战 , 高中历 史教 学模 式正在进行变革 , 发 生了巨大变化。 分析 了新课程改革视 阈下高
中历 史教 学的多种教 学模 式, 旨在培养学生能力 , 通过情 景化教 学实践 , 全力营造 高中历 吏的特色化 、 能力化和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 新课改 ; 教 学模 式; 评价模 式
的资 源和空间无限放大 。高中历史教学通过 多媒体平 台 , 不 仅具 : 终 目的是对学 生进 行知识的灌输 , 而严重忽略 了对学 生学习方法
备 了传统 课堂教学 的优势 , 同时还 能很 好地避免 传统课堂教 学的 :的培养 。基 于这种 “ 灌输式 ” 的教学方法 , 有关部 门无 法对教师 的 “ 课本 、 粉笔 、 黑板 ” j点一线 的呆板 、 枯燥 等弊端 , 很 大程度上 丰 : 教学效 果进行 有效评价 , 因此 出现 了教 师在讲 台上讲 、 学 生在 台
-
以提 高学 生学 习知识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首先 , 表现在学习知识和 : 通过 主动学 习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 师与学生 的交流合作 、 有
新高考历程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历程知识点总结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高考历程。
新高考历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高中阶段课程的改革新高考历程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传统的单一学科考试被多元化评价体系所代替,学生需要修读一定数量的基础学科和选修学科。
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二、选修课程的知识点新高考历程中,选修课程成为了学生的关键部分。
各个学校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常见的选修课程包括文学、历史、美术、音乐等。
在这些选修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发展自己的专长和兴趣。
三、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历程中,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了主要的考核方式。
学生不再仅仅追求分数,而是注重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学科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科知识和能力素质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拓展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技能实践考核新高考历程中,技能实践考核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参加各种实践性的考核项目,如科技创新、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是新高考历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在高三第二学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该测试会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
总的来说,新高考历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对新高考历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考试的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新高考是指中国教育部提出的高中毕业考试改革方案,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改革的具体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阅读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侧重于文本的解读和写作技巧的培养,但缺乏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文本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而语文阅读正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改革中,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论证过程,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是为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更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具体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调整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引入多种文本类型,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社科论文等,使学生具备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能力。
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注重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也要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策略性阅读等。
还应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通过写作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2000字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为中学阶段最后的一道关口,高考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逐渐向着新课程的方向迈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一、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生为本”,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学生建立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1.考试内容高考的考试内容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高考科目也将越来越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知识面,逐步取消单一的学科、考试模式,确立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如文化成就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
2.考试形式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考试形式将更加多元化、灵活化、个性化,增加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等考试形式,如科技考试、实地考察、研究性学习考试等等,从而使考试更加真实、有意义、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考试评价方式高考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综合素质。
考试评价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不再是单纯的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于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需要进行更丰富、更灵活的实践探究和创新活动,学生需要进行更加自主、自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变革,了解新课程、新考试的要求和特点,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生涯规划。
四、对于教师新课程的背景下,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新高考”引起了广泛关注。
高中学科教学也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目标导向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以发展为中心”,强调了“人才培养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导向是未来高中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
目标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扮演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练习,使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目标导向教学还需要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协作学习的推广协作学习是“新课程”中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它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协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同时,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培养学生共同进步的意识。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今后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一个新趋势。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掌握知识或者技能,更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学以致用”方面的自我拓展。
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它的推行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探究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发掘自己的潜能。
综上所述,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重要性和影响应该不容忽视。
“新课程”“新高考”不仅将学科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了能力培养,而且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精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最新教育资料------------------------------------------作者------------------------------------------日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考科目的改革力度相当大,高中学生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模式,转而需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科目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级。
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将改革前的高中教学模式带入了困境,提出了挑战。
为了适应高考科目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探索提升高中教学的新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可能出现的新问题1.课程组合类型多高考设置科目的改革,是指在高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跳出以前“非文即理”的课程选择模式,在保证统一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想报考的高校要求选择学习的科目。
2.课程开设种类多高考?C合改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的人数会存在差异,可能差异还很明显,加上每年新进一届学生,每一届的学生选择情况又会不同,因此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会出现很多情况。
这些情况的发生势必要求学校对每门学科的师资力量、教学投入作出迅速的调整,但对在高考科目改革前一些学校长期固定存在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3.教师资源紧缺与剩余并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会记入高考的总成绩中,对高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号。
在选择所修学科时,学生一定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好拿分的科目。
因此,有些科目必然陷入“冷门”的尴尬境地。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措施1.做好高中生学业规划指导随着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渐到全国普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高校选拔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1)课程指导,突出选考为实现科学选考及合理选择高校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介绍学科最佳学习方法、科目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作者/ 王素芬摘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探究实践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
新课程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又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
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要多元化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永远是教学的两个核心任务。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原有的基础怎样,新课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在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要在本课学习中掌握哪些技能,哪些能力应该得到提高。
高中新课改
高中新课改
高中新课改是指针对高中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根
据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高中新课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 课程设置的调整:新课改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
行课程设置的调整,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程选择。
取
消了过多的强制课程,增加了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
自主选择权。
2. 教学方法的改进: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
学中更注重引导和辅助,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试评价的改革:新课改中,取消了高考中的一些填鸭
式记忆性考试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强调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实践教学的增加:新课改注重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中,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的比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高中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浅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浅析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甘肃省高中教学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执行新课程标准,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战高考,是我们面对的重大课题。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我们会发现以下一些重大变化。
(一)从现行教材向新课程过渡、知识记忆向问题能力转移高中历史新课程变化非常大,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共有25个古今贯穿、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问题。
选修六个模块,限定选修至少3个模块,主要涉及改革、民主思想、战争与和平、世界文化遗产等问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问题涉及到什么地方,知识就覆盖到什么地方,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过多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问题。
对于课本中需要记忆类的知识基本不再考察。
(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考对材料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
2009年以来全国卷中,主、客观试题都以材料形式出现。
材料呈现方式多样,以文献材料、照片、曲线图、表格、地图等多种形式出现,考查学生材料解读、识图、图文转换、分析比较和概括等能力。
此外,文字材料的阅读难度也增大。
加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已成为备考的当务之急,提高阅读能力则是必由之路。
(三)命题触角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试题取材逐渐脱离了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所以,我们经常感到所学与所考没有直接的联系是很正常的。
(四)从传统史观向新史观转变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来看,好些思路和结论与教科书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命题者故意标新立异,而是他们的研究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
例如,从近些年的高考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直接对资本主义进行评价的题目大量减少,甚至“资本主义”这个词汇都很少出现,代替它的就是“工业化”这个词汇。
从高考视角看新课程教学
从高考视角看新课程教学2007年8月宿州新课程培训讲稿任峰首先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很不合适。
“从高考视角看新课程教学”,而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都非常反对把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挂钩,似乎一旦把新课改与高考联系起来,就会变成应试教育。
但是我们的学生和一线教师却不得不面对高考,而现在的高考也不断改革以适应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改。
所以关注高考的目的并不是要搞应试教育,而是为了更好的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去。
我今天就尝试解答这样两个问题:新课程的高考如何考?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会不会对将来的高考带来负面影响?一、三十年高考改革之路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1977年的高考,中国整整10届的学生在一起考试。
1977年高考具体考试时间是12月7、8、9日三天,各省单独命题,570万考生参加,录取人数是27.3万人,录取比例29:1,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1978年,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考时间:7月20~23日。
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
两届“幸运儿”在1978年春、秋分别入学。
这就是传奇般的77,78届的渊源。
而老三届”指的是在66、67、68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
30年后的今天全国高考报名考生突破1000万人,计划招生560万人,高校录取率将近50%。
教育部部长周济称,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生了质变。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年。
30年来,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2007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迎来新课程改革后引人瞩目的第一次高考。
二、2007年非实验区和实验区高考大纲比较首先,新的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高考下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新高考下的课程设置与调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制度逐渐在全国各地推行。
这一改革不仅对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发展,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新高考制度的核心变化之一是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科目选择自主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必考科目之外,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组合。
这种选科模式旨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新高考的选科模式也给学校的课程设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学校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选科需求。
这意味着学校要增加课程门类,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
其次,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各不相同,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受到冲击,走班制成为了必然选择。
走班制在提高教学灵活性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如课程安排、学生考勤、教学评价等。
为了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学校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要加强课程的顶层设计。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基础学科的教学,又要突出学科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例如,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同时,要加强课程的整合与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在课程内容方面,要紧密围绕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更新和完善。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可以说,末位淘汰制是一把双刃
剑,既能激励督促教师上进,也是制约课改的大敌。
考试成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改革
的自由度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同时,现在高中学
校的招生主要是靠高考升学率来吸引学生及家长
的,所以,学校一再要求教师出成绩。可以说,高中教
行过简单的随机访谈。被访谈对象年龄大多在
30-45 岁之间,有农民工、城市市民、知识分子、生意
人等。被访谈对象共计 68 人,涉及 13 个省区。当问
及“你让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得到
的几乎是一致的答案,就是“考大学”。可以估计,中
国目前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将孩子能考上大学作为接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lack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ors. Therefore, the 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ion should
come back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search.
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一面是高考的压力,一面是新
课改的冲击。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教师
- 75-On the High School New Course Reform from the View of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Shao Guanghua
等。这使得“课程→教学→考试”三要素的正常决定
关系颠倒成为“考试→教学→课程”的关系。实践也
表明,凡高考方案没有涉及到的新课程选修专题内
高考视阈中的高中新课改
笮
邵光华
邵光华/浙江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教授 (宁波 315211)
课程改革
- 74-高考视阈中的高中新课改
容,学校几乎都不开设。因此可以说,高中新课程改
射。
[2]
普通民众都期望子女能考上大学,不能对教育
抱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即“考上考不上没有关系,只
要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就可以了”,我义为这是教育
能否走出“应试”怪圈的前提观念。高考无论怎样改
革,只要考试分数在录取上仍占较大比例,在整个社
会大环境不能超然对待考学问题的前提下“,应试教
育”的问题就难以得到遏制。最近几年,笔者有意进
摘 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高考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按新课程理念实施的根本因素。
高考使课程目标异化为高考目标,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一时又难以摆脱高考的影响,这就使得高中教师在新课
程改革中常处于两难境地。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使自己的教学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
么?这里的“益”常被狭隘地理解。从目前的情况看,
某个地区的高考上线人数多或升学率高,该地区的
人民就感到受益了,这样的教育被认为是让人民满
意的教育。反之,人民就觉得受损,会埋怨教育,其校
长或主管教育局长就可能有引咎辞职的危险。其实,
不论高考怎样考、怎么改,都改变不了它的竞争性本
质,也恰恰因为这样,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在这场竞
entrance examination. High school teachers are in a dilemma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y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ir 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bility, so that their teaching can take into account test scores and student
的影响。这一切又源于高考作为社会分层工具的实
际社会化功能,即高考是对青年人社会等级位置的
一次预分配。
[3]
有不少人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看作
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其实不然,教师很多时候也是
“身不由己”、“不由自主”。改革的结果要接受广大人
民的检验和认可,作为教育“投资者”的人民希望从
中“受益”。那么,教育给教育投资者带来的利益是什
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欲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
否摆脱“应试”的影响。事实上“,应试观念”与“课程
改革”理论上是不相关的,尤其是与课程内容和结构
无关,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看清楚中国教育
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即不在于课程体系和内容的重
构,而在于“应试观念”的转变。应试的问题看似是由
考试制度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折
人,通常被认为是极大的成功。不少教师可能也想
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主导他们的核心思
想———考试要考好及一切以考好为中心却是难以动
摇的。对学校来说,改革的前提是“不影响高考成
绩”,因为一旦学校高考成绩下滑,校长的位子就会
受到威胁,教师也会受到多方责难。这一切都表明,
现阶段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教育仍很难摆脱高考
发展。同时,高中新课改中也要重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这要求教研室应回归本原职能,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考;高中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
教育发展研究 2010.6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自 2004 年启动以来,至今已
进入第六个年头,目前绝大部分省份都进入了新课
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制
能引领、指导高中教师摆脱两难境地,将高考需要和
课Hale Waihona Puke 理念落实统一到课堂教学中。 从一些研究中所提及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专
家类型来看,多是师范大学从事中学学科教育教学
研究的人员,这些人员确应担当起重任,但事实上这
些研究人员中大部分无法跟高中学科教育建立密切
联系。一是因为人们一直把普通高中看作是教育教
绩和学生发展。而既不影响高考成绩又能落实(或部
分落实) 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恰当的教
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课程改革如果只是课程内容的
改革是很简单的事情,关键是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归根结底就是要改变课堂教学。但现在我们缺少的
就是能指导高中课堂教学的学科方面的专家,缺少
真正能指导一线各学科教学的专家,只有这些专家
得高中课程改革呈现复杂性。高中教育不同于义务
教育,很多时候都需要面对来自高考的压力,受制于
社会、家庭、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能否上大学、能否上重点大学,被视为其人生重要的
转折点,决定了其日后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而对
于学生家庭来说,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
就算倾其所有也要让孩子上大学,尤其是广大农村
家庭,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考上大学,将来能
够有出息、有好的出路。其实,现在愈演愈烈的中小
学择校现象所折射出的也是考学的问题,即能否考
上好大学的问题。迫于来自社会、家庭、学生的压力,
也是为了满足民众的诉求和需要,教师们往往采取
自己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认为这才是最有把
握、最有效的,任何“教学创新”的举动都被认为是
“高危”的。这无形中给课程改革带来了莫大的阻力。
一、高考是如何影响新课程理念落实的
广大民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的期望没
有错,教师为满足民众的愿望而产生的种种为了让
自己的学生能考好的想法和做法也都应该被理解,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一再表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那么,人民的满意度在哪里?标准是什么?在
Keywords: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high school new course reform,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何去何从[J].教育研究,2005,(3).
不少人眼里看来,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否考上大学。事
实上,高考已无形中被作为评价教师或学校教学效
果的重要指标,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课程改革
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如“高考不改,一切照旧”“,高考
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并由此导致“实然的课程
观”:新课改只不过是课程内容的增减和调整,课本
换了换,内容改了改,要求调整了调整。“新课程不就
学改革的禁区,认为高中承受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很
是新教材吗?”———这是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
真实反映,他们的目标是如何将新教材教好,关注的
是如何应对新课程下的高考。事实表明,某一个省如
果进入新课程,那么这个省的学校最期盼的就是本
省高考方案能尽早出台,为什么?因为高考方案出台
了,他们也就“有的放矢”了,可以紧紧围绕高考方案
做文章了,包括安排选修课以及相关内容的取舍等
针,现在,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要求实际上替代了课
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目标。教育目
标的“变更”使得课程实施难以真正按课程改革理念
进行,教育教学一律瞄准高考,为高考而教,而不是
为完成课程标准目标而教,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的“异
化”使高中教育在现实中走了样。
二、新课改的推进何时能摆脱高考的影响
革仍然没有摆脱“考什么学什么”的现实。
然而,高考的影响作用仅靠教育机制的改革难
以改变,它受社会发展、传统观念、现实理想、现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