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数学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案标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屏幕2. 学生练习册3. 直尺和其他测量工具4. 实物线段模型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引导学生讨论线段的概念,并解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一段连续直线。
探究(15分钟):1. 分发直尺和实物线段模型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练习册上绘制出不同长度的线段。
2. 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让他们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3.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如“较长”、“较短”、“相等”等。
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线段的比较示例,并解释如何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来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2.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线段的长度差异,以及如何使用数值来表示这种差异。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并填写相应的数值和符号。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如何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术语来解决问题。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概念和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继续练习和巩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如教室的桌子、书架等。
2. 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和游戏。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有限长的直线部分。
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比较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比较线段长短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 通过练习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3. 发现线段长度的规律,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线段的大小,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比较线段的大小1. 定义: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部分,由两个端点所确定。
比较线段的长短,只需要比较它们的长度就可以了。
2. 方法:如果线段的长度相同,就说它们是一样长的;如果线段的长度不相同,就用“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如下图所示,比较 AB 和 CD 的长度大小。
解题方法:把 AB 与 CD 首尾对齐,可以看到 AB 小于 CD,因此可以写成 AB<CD。
二、按长度排列线段1. 定义:把线段按长度排列,就是按照线段的长度来把线段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2. 方法:利用直观排列、测量排列和图形排列三种方法。
(1) 直观排列法:用眼睛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并直观地排列出大小关系。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看图可以发现 AB<BC=CD<EF,因此可以得到:AB<BC=CD<EF。
(2) 测量排列法:用尺子对线段进行测量,然后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用尺子测量出他们的长度,然后排列出大小关系:AB<BC<CD<EF。
(3) 图形排列法:将线段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把线段表示成图形,如下所示,可以看出大小关系为:AB<BC<CD<EF。
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较线段的长短》导学案
5.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学法指导会比较两线段的长短。
二、回顾旧知1、直线的特点、表示方法?2、线段的特点、表示方法?3、射线的特点、表示方法?三、超前体验小明到小英家有三条路可走,如图,你认为走那条路最近?小明小英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交流讨论1、已知线段a,请用圆规、直尺做一条线段AB ,使AB=a。
a2、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CD的长短?(1)如图,分别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A B A B A BC D C D C D图1 图2 图3(2)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对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3)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线段c=b-a ab中点概念: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BM,点M线段AB的中点。
五、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C、D在直线AB上,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C D BA、AB-AC=BD+CDB、AB-CB=AD-CDC、AC+CD=AB-CBD、AD-AC=BC-BD2、已知线段AC=1,BC=3 则线段AB的长度是()3、已知直线L上顺次三个点A、B、C,已知AB=10cm,BC=4cm。
(1)如果D是AC的中点,那么AD= cm。
(2)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MD= cm。
4、如图线段AB上一点M,使得AM=2cm,BM=2cm,那么M点就叫做线段AB的;这时AM= =12 AB5、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六、反思领悟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
我的疑问是: 。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教学设计:5.2比较线段的长短
喇嘛甸中学电子教案(3)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明课题: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讨论比较方法。
第二环节问题探究,形成策略内容:(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一: 测量法(工具:可用刻度尺)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方法二:叠合法(工具:可用圆规)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的长短相差根大,就可以直接观测进行比较。
ab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叠合法(2)随堂练习,即学即用:(用两法比较。
看结果是否同)习题4.2:知识技能:T2思考: 你认为那种方法你自己比较得顺手,快一些?随堂联系:T1(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上台用两种方法比较比大小,结论:线段AM=BM指出线段中点的含义,表示:AM=BM=1/2AB.(4)让每个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字母,动手折出线段中点。
(学生先折、师生交流)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内容:(1)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
) 小组合作交流画法:教师演示,归纳出三步骤:1、画出射线、2、度量已知线段、 3、移到射线上要求:(1)教师作图要规范,作图顺序、痕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 不要求学生写做法,只要他知道怎么作图,并能大致描述出来即可,但 教师的示范要规范。
(1)要对全局关注,这是几何作图的起步。
对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 点拨支持 。
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 自我检测 :内容:1、已知线段a 、b 如图,你能做出线段c ,使c=a+2b 吗?2、如图,△ABC 中,你能说出线段AB+BC 的长与线段AC 哪一条更长?你用什么方法比较?能够不用工具比较吗?abBAC'A'BAC。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
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学习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线段的中点;难点: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法分析】:微课助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引导法,类比法。
【学情分析及学法分析】: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线段的有关知识,但是遗忘的比较大。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几何方法才起步,教学中要始终遵守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低起点、多铺垫,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语言的规范性。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乐于分享。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其特点。
2.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 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 学会使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难点:1. 理解并运用“线段对比”的方法。
2. 准确测量线段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其特点,介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线段测量,运用所学方法比较线段长短。
5.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2.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的线段,并比较长短,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线段的其它性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2. 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
八、教学资源:1. 教具:直尺、尺子、线段模型等。
2. 教学素材:线段长度比较的实例、练习题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线段的概念、特点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课堂讨论和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比较线段的长短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15六年级数学下册 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会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能说出线段比较大小的结果;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
2.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引导性材料]3.列表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延伸情况、能否延长、能否比较大小:直线直线AB(直线上任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0向两方延伸、否、否射线射线OA 射线L1向一方延伸、可反向延长、否线段线段PQ2不能延伸、可向两方延长、能(教师课前画好此表或制成投影片,上课时与学生讨论,让学生逐一填入,以巩固前课所学的知识。
同时,学生根据小学学过的知识——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生活经验知道只有线段可以比较其大小,直线和射线都不能比较大小,这是由线段的特性决定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课题——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
)[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2)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3)怎样比较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大小?图5.2-1(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说明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的方法。
学生会感到有趣,易懂。
教师课前准备六根木棒,设计成如图5.2—1,让学生移动木棒CD,并比较它与AB木棒的长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教师则强调比较时的注意点: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
这就为两线段大小比较作铺垫,用折纸法比较长方形长与宽的大小是“引言”课中的问题,这里要突出折纸时端点A是长AD和宽AB的公共点,把AB与AD重合在一起,观察B点落下的位置B′,如图5.2-2。
如果有的学生用刻度尺度量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说明这是比较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几何里更多的用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比较。
)图5.2-22.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说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吗?(教师把图5.2-1中的木棒抽去,画六条线段代替木棒,让学生重新描述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说出结果,如图5.2-3,教师还可以说明以上方法是通过图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第五章2比较线段的长短》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六年级下册
《比较线段的长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作业的设计与完成,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比较线段长短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线段长短的比较基本原则。
2. 练习题目设计:- 基础题:设计一系列比较线段长短的题目,如通过图示直接比较、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比较等。
- 进阶题: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或结合其他知识点(如角度、面积等)来比较线段长短的题目。
- 拓展题: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3. 作业内容拓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来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
-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书本、文具等物品的边长,加深对线段长度的实际感知。
- 布置一些与比较线段长短相关的趣味数学题或数学小游戏,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2. 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准确、规范地完成作业。
3. 作业中需有明确的解题步骤和思路,答案要清晰、完整。
4. 作业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舞弊。
5. 对于拓展题,学生需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展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需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
2.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4. 对学生的拓展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将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
2. 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课题名称比较线段的长短课时安排第 2 课时教学目标 1、会用两种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会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关系。
2、熟记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并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3、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难点: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性质,并能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运用。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阅读教材第2页,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必要性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学习课本P5—6的“议一议”,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看图,哪位同学走的路近?由此可得,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如果点B落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那么就说线段AB 线段CD,记作:。
学习任务二:理解并会表示线段的中点:1、观察下图,线段中点的定义:用字母表示为:或者2、预习训练:如图:比较AB、BC、CD、DA之间距离的大小。
下面线段中,________最长,________最短。
按从长到短的顺序用“>”号排列如下:巩固训练1.课本第7页1-2题2.习题5.2 1-3题课堂小结达标检测达标检测(10分)1、(1分)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有、。
2、(1分)线段的基本性质是。
3、判断正误(1分)(1)线段AB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
()(2)经过点A和点B的直线的长度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
()4.如图,从小明家到学校共有三条路,小明为了尽快到学校,应选择第_______条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
(2分)5、用圆规比较下列线段的大小(5分)(1)线段AB与线段AC的大小。
(2)线段AC与线段AD的大小。
(3)线段AD与线段AE的大小。
(4)线段AE与线段AB的大小。
(5)线段BD与线段ED的大小。
《第五章2比较线段的长短》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六年级下册
《比较线段的长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掌握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要求学生掌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度量法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不同长度的线段,并能够正确比较其长短。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测量桌椅的边长、比较线段与实物的长度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长短比较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例如,在三角形中比较边长、在多边形中比较各边长度等。
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细致认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需细致认真,避免因粗心导致的错误。
3. 及时反馈: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及时将作业结果反馈给老师。
4. 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答案时,需按照规范格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性、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老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建议。
同时,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老师将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
2. 反馈内容:老师将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同时,将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继续努力。
3. 后续跟进: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总结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老师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均匀的木棒的平衡 学生从图形和数 支点恰好在木棒的 量关系来认识线 (3)如图: A
B
中点,这点称为木 段的中点,同时 棒的重心。铅笔的 了解“线段可进 中点是重心。 行和差运算”这 一事实。
学生分组讨论:从 A 地到 B 地有 四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为 什么?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 一猜,动一动手,再说一说。 创设情境 注意:此时线段 AB 的长度,就是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尝试新知 教师给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 义。 (4) .做一做: ①量一量图中 A、B 两点之间 的距离。提问:你刚才是怎样做 的? ②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细线比较
师生共同完成,教 为线段的中点提 师 注 意 画 出 图 供实际意义。 形,给学生做示 利用中点的数量 范,同时告诉学 关系进行计
生:图形有利于 算.中点的性质
一下课本 P118 提出的问题从北 京到济南的三条线那个最短?
1.比较线段你有哪些方法? 2.根据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哪些 数量关系? 3.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4 你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思想? 1、练习 P118、1 P119、1、2、3 2、如图:AC AB AB+BC AB+AC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回答问题。 借助实际情境, 理解“两点之间 的所有连线中, 线段最短”这一 学生动手操作,讨 事实。 论得出结论:两点 鼓励性语言:在
(3) 点 D 与点 B 重合,记作: 情况。 AB=CD
培养学生的 提问:如图 A D 主动性。 B
图中共有几条线段?线段 AB 与线 段 AD、BD 是什么关系?线段 AD 与线段 AB、BD 是什么关系? 线段 BD 与线段 AB、AD 长度有何 学生观察回答
关系?(电脑演示)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学案第 2 页5.2比较线段的长短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
2、 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3、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 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并应用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1、 会比较两线段的大小,2、 尺规作图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学习难点: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线段中点的应用。
新课学习:一、 观察与思考 从A 到C 有四条道路,那一条最近?总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应用举例:举出几个生活中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道理的例子。
概念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距离有时用线段表示,如用AC 表示点A 到点C 的距离。
二、 比较线段的大小思考:两个同学的身高,两支铅笔的长短, 黑板的两个边缘等。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是怎样比较的,说说你的方法。
如图,线段AB 和线段CD,你会比较大小吗?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方法。
提问并总结:1、 用刻度尺测量AB 与CD 的长度,可能出现的结果是2、 用叠合法, 具体做法是:把线段CD 的点C ,与线段AB 的点A 重合,看点D 落在点B 的左侧,还是右侧,还是与点B 重合。
从而得到两线段的大小。
可能的结果是:A B >CD A B <CDAB=CD (把三种可能与上面丧钟情况对应)三、 用尺规作图将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看课本第6页例题,根据例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出线段。
教师演示作法,学生再做。
2、线段的和与差 如图,AB=AC+CB AC=AB-BCCB=AB-AC 应用填空 1、如图,AB=( )+( )=( )+( )=( )+( )+( )AC=( )-( )=( )-( ), DB=( )-( )=( )-( )F DEAA第 3 页C、P点在直线MN上¬D、P点可能在直线MN上,也可能在直线MN外3、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A、11cmB、5cmC、11cm或5cmD、8cm或11ccm4、如图所示,某厂有A、B、C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该厂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B、点BC、AB之间D、BC之间B C1、如图所示,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3∶4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8,求MC的长。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5.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分别掌握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及其性质.4.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及中点概念的教学,培养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优选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从“数量”的角度,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思考:(1)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的想法.(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步的选手,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谁跑得更远呢?(3)任意的画出两条线段,你又该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二、探索归纳【知识形成】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即用一把尺子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试一试:量出下列两条线段的长度,并比较大小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学生动手做一做.思考: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练习:课本P7随堂练习T1【知识拓展】(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定义概括: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练习】分组合作:请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不能用尺量),行吗?想想办法!教师引导适当引进两条线段的和差关系.【例题解析】例1 如图,AD=AB-________=AC+________.例2 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AC=CBB.AB=2ACC.AC+CB=ABD.CB=AB例3 在直线m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4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分析:由题意画图,根据线段的和、差及中点的意义去考虑三、交流反思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2.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什么最短?3.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哪些?4.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用几何语言来表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四、检测反馈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________,两点之间线段的________,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3.线段AB=6 cm,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3 cm,则AC是BC的________倍.4.已知线段AB=4 cm,延长AB到点C,使BC=AB,则AC=______cm,如果点M为AC的中点,则AM=______cm.5.作线段AB,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得BC=2AB,P是AC的中点,若AB=30 cm,求BP的长.6.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点P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PC的长.五、布置作业课本P8 1,2,3题六、板书设计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三)例题解析例1、例2(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练习设计 七、教学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中较多注重方法的获得与解释运用,特别是比较策略,强调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亮点,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用一些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例子来引发问题,切入主题,又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突进方法的探究.过渡自然,衔接流畅.第二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比如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问题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自觉探究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本节课适当使用多媒体,并认真规范的做好示范性教学.例如用多媒体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恰当利用动画功能演示两种方法的比较,练习题的展示 ,但是老师工具画图的示范必须规范严格,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体会深刻.动手比较、求证,动手画图、开口表达等方面训练让学生慢慢熟悉并进而掌握图形符号语言,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去解决一个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鲁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备课卡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时: 2 年月日问题链1 + X 驱动性问题1:怎样比较两条可移动的实物线段的长短?子问题1:如果两条线段在黑板上或者纸上无法移动时,又该如何比较其长短?子问题2:你能否借助以上问题的解决思路把一条已知线段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子问题3:已知线段a,线段b,你能否尺规做出线段AB=a+b?能否尺规做出线段AB=a-b?子问题4:已知线段a,线段b,你能否尺规做出线段AB=2a+b?能否尺规做出线段AB=2a-b?评价设计1. 评价反馈一2. 评价反馈二3. 评价反馈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含环节目标)学生活动(含环节评价)环节修改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比较线段的长短》导入新课.老师手中有两根筷子,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必有一头对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尝试实际操作BA方法二、尺规作图法:第一步: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AC;第二步: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第三步: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归纳:尺规作图就是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3.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下图)?你能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方法一、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板书并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规范尺规作图的方法,注意数学语言的引导.评价反馈一1.比较折线AB和线段A′B′的长短,你有什么方法?需要什么工具?“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方法二、重叠比较法:把线段AB 、CD 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师生活动:教师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步骤有三:(1)将线段AB 的端点A 与线段CD 的端点C 重合;(2)线段AB 沿着线段CD 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B 与端点D 重合,则得到线段AB 等于线段CD ,可以记作AB =CD .若端点B 落在C ,D 之间,则得到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以记作AB <CD .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以记作AB>CD .练一练1:估计下列图形中AB ,AC 的大小关系,再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估计.(3)(2)(1)ABC CBACBA解:(1)AB >AC ;(2)AB <AC ;(3)AB =AC .B A BA评价反馈二1.如图,已知线段a 和 b ,直线AB 和CD 相交与点O .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1)在射线OA ,OB ,OC 上作线段OA ′,OB ′,OC ′,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 相等;(2)在射线OD 上作线段OD ′,使OD ′与线段b 相等;(3)连接A ′C ′,C ′B ′,B ′D ′,D ′A ′. 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baODCBA问题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在课本中的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找中点的方法,从而对中点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有更好的理解.练一练2: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 =4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多少?解:先画出图形,如图所示:CBAO lAC =AB +BC =4+3=7(cm ), 因为O 是AC 的中点, 所以AO =12AC =12×7=3.5(cm ).所以OB =AB -AO =4-3.5=0.5(cm ).设计意图:对于表示法的强调,揭示了线段中点的主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线段的性质.思考:如下图,从A 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 地到C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师生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得出结论,可让学生多试一试,找一找,是否还有其他的A .直线AB .直线ABC .直线abD .直线aB2.如图所示,共有线段( ).A .3条B .4条C .5条D .6条3.小丽家分了一套新经济适用房,她想在自己的房间里的墙上钉一根细木条,挂自己喜欢的装饰物品,小丽要使细木条固定,至少需钉的钉子的根数是( ).A .1B .2C .3D .4(第4题图)4.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C =32AB ,则BC =__________AB . 5.已知线段AB =4 cm ,在线段AB 所在的直线上画线段BC =2 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6.小明家在A 处,学校在C 处,从A -B -C 是宽敞的马路,从A -C 是一条小路,小明上学时,经常不走马路而走小路,有人说:“这孩子真淘气,放着宽敞的大道不走偏走小路.”小明对他解释一番后,这个人恍然大悟,你知道小明怎样解释的吗?7.如图,A ,B ,C 三个城市在同可能,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归纳: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归纳出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老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强调我们所测量的最短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强调距离是长度)解:比较折线AB与线段A′B′的长短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折线中每一条线段的长度,求出它们的长度和.再量出线段A′B′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另一种方法是将折线AB的端点A与线段A′B′的端点A′重合,用圆规把折线中的每一条线段按顺序分别移到线段A′B′上去,再进行比较.需要的工具有刻度尺、圆规.一直线上,A到B有三条道路,B到C 有两条道路,试分析从A经B到C的走法有几种,用笔描出哪种最近.8.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 =AB;(2)延长线段BA到点C,使AC =BA;(3)反向延长线段AB;(4)在射线OA上顺次截取OB=BC=CD.设计意图:加深了对比较线段大小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线段的中点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1.会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能说出线段比较大小的结果;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
2.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引导性材料]
3.列表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延伸情况、能否延长、能否比较大小:
直线直线AB(直线上任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0向两方延伸、否、否
射线射线OA 射线L1向一方延伸、可反向延长、否
线段线段PQ2不能延伸、可向两方延长、能
(教师课前画好此表或制成投影片,上课时与学生讨论,让学生逐一填入,以巩固前课所学的知识。
同时,学生根据小学学过的知识——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生活经验知道只有线段可以比较其大小,直线和射线都不能比较大小,这是由线段的特性决定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课题——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
)
[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2)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3)怎样比较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大小?
图5.2-1
(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说明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的方法。
学生会感到有趣,易懂。
教师课前准备六根木棒,设计成如图5.2—1,让学生移动木棒CD,并比较它与AB木棒的长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教师则强调比较时的注意点: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
这就为两线段大小比较作铺垫,用折纸法比较长方形长与宽的大小是“引言”课中的问题,这里要突出折纸时端点A是长AD和宽AB的公共点,把AB与AD重合在一起,观察B点落下的位置B′,如图5.2-2。
如果有的学生用刻度尺度量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说明这是比较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几何里更多的用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比较。
)
图5.2-2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说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吗?
(教师把图5.2-1中的木棒抽去,画六条线段代替木棒,让学生重新描述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说出结果,如图5.2-3,教师还可以说明以上方法是通过图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再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度量线段的长度,用“数”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应向学生说明两点:一是用刻度尺量线段,就是在刻度尺上找到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从而刻度尺上读出线段的长度就是已知线段的长度,二是长度是一个正的数值,且带有单位,教师可结合“读一读”介绍几种常用的单位及代号,有了这个数值,就可以直接按长度来比较线段的大小了。
因为线段的长度的大小和线段大小是一致的。
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量出图5.2—l中6条线段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
)
图5.2-3
3.怎样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如图5.2.3-4(1),已恬线段a,请你画一条线段AB,使AB=a有几种办法?
图5.2-4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图的方法,让两位不同画法的学生上黑板画出图形,如图5.2-4(2)(3).图(2)为用度量法画线段AB,图(3)为用圆规截取法画AN,教师向学生说明几何里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画法都可以,但如果要求用直尺和圆规画图,就只能用圆规来截取了。
)
4.你能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那么你能否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两条已知线段的差?动手试一试。
(把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推广一下,就可以解决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或差的问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学生画图后,应提醒学生注意:(1)线段和或差的记法;(2)图中表示线段的字母和表示线段a、b的辅助线的位置,通常字母和辅助线要分开写;(3)变化圆规在直线上截取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哪一条线段是两线段的和或差,对学生进行的识图训练。
如图5.2—5中,CB=a+b,BD=a-b。
)
图5.2-5
并且要求学生画图要画得正确、美观、整洁,培养他们良好的画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