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教案2

合集下载

2016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认识几何图形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6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认识几何图形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认识几何图形【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3.通过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学习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提示:从周围的实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现实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下面是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图形,请写出名称: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4观察下列图形 .【合作探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与我们小学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归纳:1.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2.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3.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练习: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解:分别包含圆、圆、五边形和长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交流展示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注意:要善于发现实物中所体现的图形特征.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1.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想象下列物体分别与哪些图形类似?(1)铅笔盒;(2)一堆沙子;(3)足球;(4)螺母.解:(1)长方体;(2)圆锥;(3)球体;(4)棱柱.2.将图中的几何体分类:柱体有(1)(2)(3)(5)(7);锥体有(6)(8);球体有(4).【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授课目的(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见解 .(2)能从详尽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近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3)过程:在研究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详尽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授课重点、难点 :授课重点:常有几何体的鉴别授课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授课过程1.创立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显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鉴别图形( 1)关于各样各样的物体 , 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显现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 . 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相同的侧面,获取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极点等局部,获取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见解.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样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比方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实践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帐篷 ,, 金字塔的图片 , 从面抽象出棱柱 , 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 , 圆锥与棱锥的差异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 )以下列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课本第 121 页习题 4.1 第 1、2 题;第二课时几何图形授课目的1.能鉴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在从不相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变,进而建立空间见解,发展几何直觉 .重点与难点重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领悟从不相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相同的结果 .2.能鉴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1. 在面和体的变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能鉴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他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授课过程1.创立情况,引入新课( 1)思虑:为请欣赏漫画并什么会出现争执?(2)“横看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出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作岭侧成峰”中包括的数学道理吗?2.新课学习(1)不相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侧,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 , 圆锥,由浅入深,领悟从不相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领悟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 . (能够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Ⅰ .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 猜一物体 )Ⅱ . 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 各猜一物体 )Ⅲ. 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分别从不相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 ( 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 ,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 7( 画出表示图即可 )(4)(从不相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许组合渐渐加多)以以下列图,画出以下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获取的平面图形 .(学生独立思虑、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获取考据)3.实践与研究( 1)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获取什么图形?(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 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以下列图 .则一共有几种不相同形状的搭法( 你能够用实物模型着手试一试)?4. 参照练习(⒈)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⒉)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以下列图,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是()(3)一个由8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获取的平面图形以下列图,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获取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4)如图分别是某立体图形三视图,请依照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⑴ 正视俯视左视图图图⑵正视图俯视图右视图5.作业设计课本第 118页练习 1 ,课本第 121页习题 4.1 第3、4题第三课时几何图形授课目的⒈认识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张开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进行简单推理和证明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和论证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美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题:针对本章所学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阶段,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在技能方面,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几何图形的推理和证明能力尚需培养,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来逐步提升。
3.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较浓,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难度较大的几何问题产生恐惧感,需要教师关注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b.与同学合作,探讨几何图形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机器人设计、航空航天等,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4.思考题:
a.比较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思考如何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3.引导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1.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以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认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这些几何图形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分类.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了解有关点、线及某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5.会用符号表示角、线段、射线、直线,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教学重点1.会画并能识别立体图形及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2.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线段的长短比较,线段的中点概念的掌握.3.对角定义的理解;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4.角的分类、比较以及角的平分线.5.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1.对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识别立体图形的展开图.2.线段运算表达式的选择.3.平角、周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直线射线的区别;角的表示方法的正确使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角之间的和、差、倍、分等关系.5.能正确运用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解答实际问题.教材处理本节复习课分三部分,一是有关概念,二是基础练习,三是提高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熟悉本章的知识体系,然后结合典型练习重温知识要点,最后再进一步提高拓展.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方法设计典型例题,检测学生知识,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教学过程一、熟悉知识体系设计说明通过引领学生回忆本章的知识要点,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了解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基础知识回顾1.常见的立体图形设计说明根据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回顾知识,使知识系统化.(1)常见的柱体:棱柱、圆柱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包括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2)常见的锥体:棱锥、圆锥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包括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圆锥: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几何体叫做圆锥.(3)球体: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所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基础练习1(1)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________,锥体有________,球体有__________(填序号).(2)橙子类似__________体,菠萝类似__________体,角柜类似__________体,金字塔类似__________体,粉笔盒类似__________体.2.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基础练习2(1)如图,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为().(2)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3)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3.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基础练习3(1)观察图形,问:从三个方向看圆锥所得的平面图形是().A.从正面和从上面看是三角形,从左面看是圆B.从正面和从左面看是三角形,从上面看是圆C.从正面和从左面看是三角形,从上面看是圆和圆心D.从正面和从上面看是三角形,从左面看是圆和圆心(2)观察长方体,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图是().A.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但其中有两个可能大小一样B.三个正方形C.三个一样大的长方形D.两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3)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从上面看物体得到的图是().4.点、线、面、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包围体的是面,有平面、曲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有直线、曲线等.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基础练习4流星坠落会在空中留下一条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转动的自行车的辐条(俗称“钢丝”)会形成一个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像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5.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及性质(1)直线的表示方法:可用一个小写字母或者两个大写字母表示.(2)射线的表示方法:两个大写字母,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注意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3)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用两个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②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4)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基础练习5如图所示,在线段AB上任取D、C、E一点,那么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思路启迪:关键在于确定一个端点固定的线段的可能性条数.如图所示,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AD,AC,AE,AB4条,以D为端点且与前面不重复的线段有DC,DE,DB3条;以C为端点且与前面不重复的线段有CE,CB2条;以E为端点且与前面不重复的线段有EB1条,所以图中共有线段4+3+2+1=10(条).6.线段的长短比较:(1)叠合法;(2)度量法.7.线段的中点:线段上的一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这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基础练习6如图,已知C点为线段AB的中点,D点为BC的中点,AB=10 cm,求AD的长度.8.两点的距离:(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基础练习7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直,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线段有两个端点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思路启迪:本题是应用几何公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问题,由于这是两点之间连线长度的比较,符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9.角的定义与记法:(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2)角的表示方法: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但是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③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基础练习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角是一条直线B.周角是一条射线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思路启迪:平角与直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角的两边可以构成一条直线,但平角不是直线,所以A错误;同样,周角也不是射线,所以B错误;两条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就不是角,所以C错误;由角的定义知,D正确.答案:D2.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答案:D10.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注:要明确在进行度、分、秒有关计算时,首先要明确它是60进制.基础练习9(1)把31.62°化成度、分、秒得__________,(2)58°23′45″=__________度.思路启迪:本题考查度、分、秒之间的转化,由大的单位转化为小的单位用乘法,由小的单位转化为大的单位用除法.答案:(1)31.62°=31°+0.62°=31°+0.62×60′=31°+37.2′=31°+37′+12″=31°37′12″;(2)45″=45×(160)′=0.75′,23.75′=23.75×()°≈0.396.所以58°23′45″≈58.396°.11.角的和与差12.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基础练习10(1)已知:∠AOB=40°,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的余角度数是__________.(2)如图,OC平分∠AOB,∠BOC=20°,则∠AOB=__________.1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与性质:(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如果两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2)性质:①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基础练习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0°是补角 B.120°和60°互为补角C.120°和60°是补角D.60°是30°的补角(2)若∠A的余角是70°,则∠A的补角是().A.70°B.110°C.20°D.160°(3)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如果∠AOB=150°,那么∠COD等于().A.30°B.40°C.50°D.60°14.方位角:方位角一般以正南正北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基础练习12甲看乙的方向为南偏西25°,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A.北偏东75°B.南偏东75°C.北偏东25°D.北偏西25°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的运算技能.(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A.(1) B.(2) C.(3) D.(4)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有一个端点(2)角的大小与我们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3)线段上有无数个点(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左下图所示,∠1与∠2互余,∠α=134°,则∠β的度数是().A.134°B.136° C.154°D.156°4.如右上图所示,M是AB上一点,AM=8 cm,BM=2 cm,N是AB的中点,则MN 的长为().A.1 cm B.2 cm C.3 cm D.4 cm(二)填空题1.如果两个角互补,并且它们的差是30°,那么较大的角等于__________.2.时针指示6点45分,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度数是__________.3.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CB=__________AB,CA=__________CB.4.将一个周角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是__________°的角,直角等于__________°,平角等于__________°,3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6′=________°.(三)解答题1.计算(1)49°38′+66°22′;(2)180°-79°19′;(3)22°16′×5;(4)182°36′÷4.2.如左下图,在圆锥底面圆周上的B点处有一只蚂蚁,要从圆锥体侧面爬一圈后,再回到B点,请你结合圆锥的展开图设计一条最短路径.3.请画出右上图中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分别得到的图形.4.已知线段AB上两点C、D,其中AB=a cm,CD=b cm,E、F分别是AC、DB的中点.求(1)AC+DB的长度;(2)E、F两点间的距离.5.在一条直线上取两个点A、B,共得几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取三个点A、B、C,共得几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取A、B、C、D四个点时,共得多少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取n个点时,共可得多少条线段?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47页复习题4的第8、14、15题.评价与反思全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设计者:李静。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角》公开课教案_2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角》公开课教案_2
本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角的认识,第二课时是关于角的度分秒的运算,这里要讲的是第一课时。角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有粗浅的认识,本节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透析它的组成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本人在农村中学任教,面对的都是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孩子。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竞争意识差,更没有学习中知难而上的信心和毅力。所以面对这样的教育主体,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发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降低难度,干启不发时,直接入主题。同时不能过分强调和主张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很多技能需在课上培养、训练和提高。我这里的教学,接近“一对一”的教,“手把手”的学。很多问题课前就有预见,准备好解决策略和途径。
中学数学(角)
一、教案背景
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1.教养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认识角。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图形,培养学生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建立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理念。
2.教育方面:
通过模型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
经历角的画法,进一步理解、认识角,提高画图技能,增强对图形的理解,为今后几何的学习做好准备。
能准确找出和表示简单至复杂图形中的角。
通过强化、重复训练,夯实角的认识,提高学习几何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第三部分的第一节 《角》的第一课时。
本章是图形与几何的起始章,是图形学习的第三学段。在本章,要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还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方式来展开学习,还是要强调在实际背景中直观理解图形的概念和特征,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角的度量等。

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判断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模型、实物等。

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4.1.1 几何图形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4.1.1 几何图形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几何图形一、自主学习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出示学习目标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三、出示自学提纲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画一画: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探究活动: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画出得到的平面图形由古诗引入数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开展自主学习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总第课时第章第课时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二、自学反馈三、质疑精讲四、总结提高一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某些棱剪开,铺平,探究展开图形。

巩固练习1. 如图(1)放置的一个机器零件,若从正面看是如图(2),则其左面看是( )2. 如图是小玲在九月初九“重阳节”送给她外婆的礼盒,图中所示礼盒的正面看的图是()3. 如图,这是一幅电热水壶的正面看的图,则慈宁宫上面看的图是( )(A (B (C (D( 2)( 1)(第1题)正A B C D(第3题图)A.B.C.D.4. 若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正面左面上面A.圆柱B.正方体C.球D.圆锥5. 图所示的物体,从左面看得到的图是()归纳小结:谈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1课堂作业:习题4.1 4,5,6题2家庭作业:习题4.1 10,11,12,13题学生板演示X,其他学生练习师生共评学生动手进行剪纸操作,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优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优质课教案_0

《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

(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几何图形的概念,再进一步研究几何图形中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热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几何图形的初步归纳与分类,内容核心是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直接的相互转化,核心思想方法是分类、转化。

由于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要求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所以我将认识几何图形,发展几何直觉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目标1.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2.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会正确的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目标解析1.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2.在探索实物与几何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的几何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4.感受图形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热爱,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探究等体验,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概括和拓展,由于从具体实物到几何图形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学生在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空间观念理解的不足;另一方面,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过程中,学生存在对图形的区分不到位。

因此,我把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定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图形初步认识活动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具准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等,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

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1)度量法(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四、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2、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和A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4、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的长各为多少?6、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点P,求PB的长.五、作业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本章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何图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还在形成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几何图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素材:几何图形的相关图片、实例等。

3.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1 几何图形(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为.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教法:演示法、发现法. 学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在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活动:图中有哪些熟悉的图形.教师总结:上图是个立体图形,它包含了我们前面学段学习过的柱体、椭圆形、四边形、三角形、线段、点等图形. 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建筑施工时怎样拉出直的参照线?怎样用平面表现一个庭院的设计?怎样制作一个五角星?怎样设计一个产品包装盒?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认识更多的图形.二、互动新授问题2:从城市的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城市雕塑, 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等图 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观察图片,进行小组合作 师生合作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上面的图片里有这些图形吗? 教师总结: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点、线段、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 、大小(如长度、面 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 ,而它们的着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 科所关注的 问题 3:如下面的方形纸盒,你能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吗?罐头、乒乓球呢?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从整体上纸盒的形状是个长方体,年不同侧面可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只看棱、 如图:, 统计图片里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平形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椎、圆柱、球等 从整体上纸盒的形状是个 ,看不同侧面可得到 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 罐头、乒乓球的外形可以得到 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等 罐头、乒乓球的外形可以得到圆柱、球、圆等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之一.有些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椎、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问题3:下图中的帐蓬、茶盒、金字塔给我们的是什么图形的形象?你能再举几个这些图形的实例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我们上面总结了立体图形的定义,以上图片是立体图形吗?它们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总结:图片中的帐蓬、茶叶盒都给我们棱柱的形象,金字塔给我们棱锥的形象应的立体图形如下图:问题4: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教师总结:.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们对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解、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 平面图形 .问题 5:下面各图形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例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 师生合作探究:联系我们小学所熟悉的平面图形 . 教师总结:上面图片中的平面图形有: 线段、角、长方形、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 四边形 . 问题 6:立体图形与平面图虽然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关联的,立体图形是 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请从问题 3 中的各个立体图形中的不同面, 长出平面图形, 并说出平 面图形的名称? 学习生独立完成的前提下,小组合作讨论 . 师生合作探究:想象立体图形的不同表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 . 如:帐蓬(三棱住)的侧面是 ,正面是 形; 茶罐(六棱柱)的侧面是 形,上、下面是 形; 金字塔(四棱锥)侧面是 ,下面是 形 .教师总结: 帐蓬(三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正面是三角形;茶罐(六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上下面 是六边形;金字塔(四棱锥)侧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正方形 .三、巩固拓展1. 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 图形的是( ) 方体;④圆 柱;⑤圆锥;⑥球 . 其中属于立体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 ③⑤;D. ③④⑤⑥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圆柱由 3个面围成,这 3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 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 1 个是曲面;③球仅由 1 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④正方体由 6 个面围成,这 平面.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四、课堂小结 (1)几何图形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它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3)懂得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会正确判断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形象;(4)知道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五、作业 教科书习题 4.1 第 1 题4.1 几何图形(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几个立方体的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 发展空间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 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不同图形 . 3. 开展探究性学习,感受数学的应和价值 .4. 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重点: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并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体的三视图 .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准确画出观察所得的平面图形. .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 .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 教学过程: 复习:1.平面图形现实物体 几何图形立体图形 2.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 1. 看外形1 个是平面, 6体会从不同2. 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 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一、情境引入问题 1:如果要制做下面墨水瓶包装盒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比较完整地了解该包装盒的形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只能从一个方向看物体不能完整地描述物体的形状 . 通常描述一个物体,我们要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得出该物体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形 .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物体,常把它们 转换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 问题 2:观察足球和茶叶盒,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你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 形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 依次从题目要求的每个方向看物体, 抽象出这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是什么, 并 画出示意图 .教师总结:足球从正面年、左面看、上面看都是得到圆形;茶叶盒从正面看是长方形,从左 面看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六边形茶叶盒:为了能完整确切进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通常选择从正面、 上面、 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 这样就可以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 形来描述 .足球:从左面看在立体图形中, 我们二、范例学习例 1:如图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请画出从正面、左面 、上面看到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并画出图形 .师生合作探究:从三个方向想象物体的平面是什么图形, 注意画不同平面位置的图形时, 中间要作线段 分隔 .教师总结: 从该工件的三个方向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右图 .例 2:下图是一个由 9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下图形, 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并画出示意图 师生合作探究:先观察图形,想象出三个方向的水平面图形 老师总结:2. 分别从正面、 左面、上面看一个由若干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 得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面看这个由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1. 从正面、左所示,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动手试试看!3. 观察该图形,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A )4.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 (从上面看) ,其中数字表示从上面看一列有几个小立方体,请画出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平面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性质、角的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等知识。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

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如教室的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七年级(人教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 .1.1 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图4.1-1,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图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讲授新课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图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 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请同学们看课本(4)提出问题:在这幅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教案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教案2

知识点一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1.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1)常见的柱体:棱柱、圆柱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棱柱包括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如图4.1-1(1)所示.圆柱:以矩形的一边绕着另一边旋转360°,所得到的空间几何体叫做圆柱.如图4.1-1(2)所示.图4.1-1(2)常见的锥体:棱锥、圆锥棱锥:有一个底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棱锥包括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如图4.1-2(1)所示.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如图4.1-2(2)所示.图4.1-2(3)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球.如图4.1-3所示.图4.1-32.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图4.1-4,将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图4.1-4思路分析:根据几何体中的柱体、锥体和球体的三类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解:(1)(3)(4)是柱体;(2)、(6)是锥体;(5)是球.平面图形是在同一平面内由点与线(直线或曲线)所组成的图形.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紧密相连的,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知识点二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指的是从三个方向看:(1)从正面看;(2)从左面看;(3)从上面看.我们常常运用这种方法,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说明一个立体图形.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展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如果从正面看图4.1-5所示的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图4.1-5思路分析:根据这个几何体的特征,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左边竖着有两个正方形,底下横着有三个正方形.答案:D1.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简称正视图;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简称左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简称俯视图.2.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立体图形,常常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知识点三点、线、面、体的概念(★★)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1)几何体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都是几何体.(2)包围着体的是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如五棱锥的六个面是平的面,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的面.(3)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有直的线、曲的线等.如五棱锥的六个面相交成的10条线是直的线,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得到的线是曲的线.(4)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如:长方体的12条棱相交,有8个点;五棱锥的10条棱相交,有6个点.在理解与辨识点、线、面、体之间的相关问题时,为了防止发生混淆或误解,要学会运用分类方法,例如,线分直的线和曲的线两类,对应的由直的线和曲的线运动所得到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和曲面图形.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后,能得到图4.1-6的立体图形的是().图4.1-6思路分析:因为图4.1-6的立体图形是两个拥有同一个底面的圆锥体,所以三角形中应有两个顶点在直线l上.答案:B1.从运动的角度看,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点、线、面、体是几何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几何图形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课时)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2.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3.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难点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活动2:探究新知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5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活动3: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活动4:布置作业习题4.1第1,2,3,8题.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兴趣.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1.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些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的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难点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几何体的方法.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要求各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个正方体小木块,教师也相应的拿出小木块,首先教师展示,用小木块摆成如图所示的图形:活动2:探究新知教师安排几名学生上讲台观察,注意安排的位置,一名同学从正面看,一名同学从上面看,一名同学从左面看,然后让这三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可以多安排几名同学从相同的位置观察,以便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学生观察比较,这三名同学所画的图形是否相同,然后进行讨论.各小组中可安排有美术基础的同学给其他同学介绍这里的知识.活动3:体验运用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教材探究内容:学生分组活动,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木块摆不同的立体图形,每个同学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以便有更深的体会.师生共同归纳出: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教师指出: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利用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活动4:练习巩固教师分批次出示以上各物体,然后让同学观察并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物体的视图各是什么平面图形.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如有疑问,可利用实物进行展示观察.练习:教材118页练习1.活动5: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作业:习题4.1第4,9题.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第3课时几何图形的展开图1.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2.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重点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难点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形状的纸条:提出问题,我们在小学中已经接触过正方体的展开图,猜一猜,以上几个图形中,折叠以后是不是都能构成正方体?二、探究新知学生针对以上问题思考、讨论,然后动手操作试一试,看一看哪些可以构成正方体,哪些不能.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形状的纸板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然后归纳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可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巡视指导.三、探究圆柱、圆锥、三棱柱、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出示问题: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三棱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也可以动手操作试一试,然后师生共同得出以上各图形展开图的形状.四、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练习第2,3题.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五、作业习题4.1第6,7,10,11,13题.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4.1.2点、线、面、体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1.用粉笔一端在黑板上画一条线.2.用粉笔整支在黑板上画一个面.活动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1.粉笔的一端可以看作一个点,刚才画线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这个点运动形成的.2.一支粉笔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这个线段的运动过程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圆.3.思考,一本书是不是可以看作一页纸运动形成的一个几何体.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思考时间.活动3:自主学习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自主学习目标:说一说这部分内容中所展示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体与体相交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以培养学生产生数学思维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活动4: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练习第1,2题.小结:谈谈你对点、线、面、体的认识.活动5:作业习题4.1第5题.这节课借助课件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的生活图片中,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平面和曲面、直线与曲线的区别,再利用生动形象的动漫课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欣赏美丽图案时,又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意识.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的联系起来.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的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活动2:探究新知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1.探究直线性质.学生完成课本第125页思考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教师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的评价)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O在直线l上(直线l经过点O)②点O在直线l外(直线l不经过点O)4.直线的交点当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5.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阅读课本125~126页有关内容,教师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活动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并能画出图形.1.提出问题: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进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B在点A的左边.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3.完成课本第126页练习.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活动4:课堂小结1.提问: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活动5:布置作业习题4.2第1,2,3,4题.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这节课对于几何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反复比较,总结提炼.让他们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第2课时比较线段大小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2.知道线段中点的含义.重点线段大小比较.难点线段上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姚明和潘长江相比,哪位明星的身高更高?姚明和易建联相比,谁的身高更高?你是怎样得出以上结论的?两条线段间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生自学教材上相关内容,并讨论交流解决,动手实践做一做.注意:这里教材上给出了两种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一种是尺规作图,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解决,要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并能准确掌握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学生已经有经验)2.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教师给出表示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两条线段,自己再动手试一试.3.线段的和差与画法.设线段a>b,怎样表示线段(a+b)或线段(a-b).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该问题的解决.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4.线段的中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AB,若点M把AB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点M叫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三、练习应用练习:教材128页练习1,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作业:习题4.2第5,6,7,9题.本节课通过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这一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操作性强,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师生配合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并能够善于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正确及错误都能够做出有效评价.第3课时线段的性质1.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2.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重点线段的性质.难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场景,行为为穿越马路而跨越栏杆的景象,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出示教材128页思考题.从A地到B地有四条路,除它们之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到B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以后,得出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得出结论,可让学生多试一试,找一找,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教师指出: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师:你知道运动会上,掷铅球的运动员的成绩是怎样测量的吗?它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教师让学生多举出几个例子,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是很多的,让学生多感受一下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和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三、应用举例教材习题4.2第11题.如图,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距离最短?如果要爬行到C点呢?说明:这是一个综合题目,运用展开图的性质可以找到答案.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你对线段的性质的认识.作业:习题4.2第8题.利用丰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3角4.3.1角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展示实物(如时钟、红领巾等),播放多媒体课件.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2.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定义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二)角的表示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写在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点.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三)用旋转观点定义角1.播放录像: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打开探照灯寻找目标;2.多媒体演示:一只挂钟的钟摆不停地摆动.思考:在观看过程中,有以新的方式出现的角吗?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继续演示:当射线OA绕点O旋转时,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线时,会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当OB和OA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四)角的度量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内容.1.角的划分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2.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经纬仪等,在实际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三角尺来画一些特殊的角.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划分.三、巩固运用教师利用投影展示:1.下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1)∠APO;(2)∠AOP;(3)∠OPC;(4)∠OCP;(5)∠O;(6)∠P.2.下图中以O为顶点的角有几个?以D为顶点的角有几个?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这些角.练习:教材练习1,2,3.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你对角的认识.作业:习题4.3第1,2题,合作完成第14题.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会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3.2角的比较与运算(2课时)第1课时角的比较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重点角的比较与角平分线的概念.难点角的和差与画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1.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探究新知(一)角的比较如图,已知∠ABC和∠DEF请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1.分组讨论角的比较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并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可适当组织交流或分组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2)叠合方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2.观察图形,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出结论.问题: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看一看都可以得到哪几个角.(二)角平分线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多想一想,做一做,通过观察和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引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几何表达式,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呢?师生共同归纳角的平分线的做法:⎩⎪⎨⎪⎧1.折叠法2.度量法(三)角平分线的几何表示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根据图形填空.∠AOB =________∠AOC =________∠COB . ∠AOC =∠COB =________∠AOB . 三、解决问题 教师投影出示:(1)用量角器按以下方法画图; ①用量角器画一个36°的角,叫做∠AOB ;②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 =OD =3 cm ; ③连接CD ;④画出∠OCD 的角平分线,交OD 于E ,量出图中∠OCD ,∠ODC 的度数以及OE ,CE ,CD 的长度,想一想,这两个角什么关系?这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2)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AOB =60°,根据图形填空. ∠AOC =________°,∠COB =________°. 练习:教材练习题第1题.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1.谈谈你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的认识. 2.谈谈你对角平分线的认识. 作业:习题4.3第4,6,15题.角的比较方法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得出的,首先在感性上有所认识;再通过类比、总结,逐渐升华为理性认识.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有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随着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突出了本课时的重点,也分散了难点,最后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