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追踪采访【圣才出品】
新闻采访 新传考研
考研资料, 威 信:幺齐齐伞耳幺齐耳齐耳灵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用书
334
440
1.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2011-2020考研真题加真题讲解和答案
2.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 笔记
3.方汉奇 中国新闻史 考研考点讲义
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 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 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这样,新 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 电视发达的时代。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 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四、采访的七个环节
① 报道策划 ② 采访前准备 ③ 访问气氛 ④ 采访提问 ⑤ 现场观察 ⑥ 采访记录 ⑦ 采访核实
Q:为什么在采访前要进行准备? A:为了确保事实的真实性、报道的时效性、内容的深刻性、
材料的生动性。
Q:需要准备什么? A:政策、背景、知识、采访对象、方案、提问、设备。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了解最新信息。 2、拓展消息来源。 3、运用网络进行调
查。 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 5、收集背景资料。
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 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
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 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 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 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 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 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 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 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 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 “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 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 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 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 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明,临 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 辅相成的。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说解业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延伸阅读) 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别太适合跨专业的同学初次阅读,杨保军老师用哲学的视角来解构新闻学理论。
作为本科学了三年新闻学的我,一些章节读起来都较为吃力。
其中第五章新闻挑选标准,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第八章新闻传媒,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自由,第十一章新闻道德需要着重阅读、明白、经历。
从2008年后的新闻学部分试题基本出自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去圣才网上买一本此书的配套课后习题解答。
2、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适合跨专业同学首次阅读,陈力丹老师把新闻学的重点内容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比较容易明白。
但系统性别是非常强,是一本通识读物。
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看一看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就脚够了。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122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18学时适用对象:适合新闻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使用教材及参考书:采用教材: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采用主要参考书: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2、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美)特德怀特著:《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
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
因此,该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新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时数] 1学时[目的和要求]了解:(1)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2)新闻传播的责任掌握:(1)新闻采访的定义(2)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教学重点和难点:(1)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责任(0.5学时)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3、高扬爱与人情味,健全社会。
[教学研究]蓝鸿文 新闻采访学
[教学研究]蓝鸿文新闻采访学蓝鸿文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学笔记(蓝鸿文版新闻采访学笔记(蓝鸿文版)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第三节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一) 记者篇一第一章记者的历史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
“访友”、“访事”、“报事人”、“访员”“采访” “记者”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后以“记者” 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
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
日报的发展,成为 19 实际西方职业记者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子媒介的崛起“无冕之王”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什么,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
3、他们热爱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
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
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
7、他们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
第二章记者的类型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一、【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
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 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 1 家。
专业记者的特点: 专。
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二、【机动记者】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
新闻采访 新传考研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 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五、如何建立采访基点
要选择好点。点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要下本钱。 要抬头看 面。 要和基点保持密切联系。
【交叉采访】就是记者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 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 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
跨行业采访 两种情况:一种是,记者的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 个行业,需要跨行业采访。另一种情况是,记者在采访中 发现了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跨行业 采访。
【直面采访】 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 况,搜集新闻素材。
类型:一是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采访; 二是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
原则: 一、平等 二、因人而异 三、主动权
【视觉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
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1、接受信息;2、发现线 索;3、识别美丑;4、辨别真伪;5、洞察本质;6、捕捉 情景
三、采访的地位与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转向新闻报道的唯 一桥梁。理解采访与新闻本源的关系。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四、采访的性质
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其特殊性在于: 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 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122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18学时适用对象:适合新闻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使用教材及参考书:采用教材: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采用主要参考书: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2、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美)特德怀特著:《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
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
因此,该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新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时数] 1学时[目的和要求]了解:(1)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2)新闻传播的责任掌握:(1)新闻采访的定义(2)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教学重点和难点:(1)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责任(学时)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3、高扬爱与人情味,健全社会。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题库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题库及答案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参考答案:B2、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参考答案:D3、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新闻文风具体要求的是()A.高潮迭起B.委婉曲折D.鲜艳华丽参考答案:C5、毛泽东称记者是()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参考答案:B6、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
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参考答案:A7、新闻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是一种组"局部"为"整体"的营造艺术,它被当代西方写作学称为()。
A.新闻建构B.组合艺术C.建构艺术D.仿人体艺术参考答案:C8、无论哪一篇消息,绝不能没有的部分是()B.主体C.背景D.结尾参考答案:B9、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宝璜参考答案:A10、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在下列表达方式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是()A.描写B.叙述C.议论D.抒情参考答案:B11、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参考答案:B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参考答案:A13、新闻的线索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参考答案:A14、采访的“透视法”,也叫()A.抓特点B.抓问题C.抓特色D.抓本质参考答案:D15、《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A.史沫特莱B.范长江C.斯诺D.邹韬奋16、材料加工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A.整理记录B.材料核实C.语言加工D.结构调整参考答案:B17、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最重要的是()A.新闻学专业知识B.社会科学基础知识C.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参考答案:D18、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A.矛盾冲突之中B.人与人的矛盾之中C.人、自然与社会冲突之中D.社会矛盾之中参考答案:A19、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20、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定的稿件请其订正。
2021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郑州大学考研——新闻与传播个人考研感悟首先呢,我是个懒人,总计划着要做什么事,时间到了没做,又开始制定新的计划。
我的考研复习过程也是如此,规定自己要看完几遍教材,背完几遍单词,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这一点写在前面,是想让大家以此为戒。
一个好的习惯非常重要,至少你按照规定的进度完成了自己的计划,考试之前就不会慌张,不会觉得自己这也没复习好,那也没背会。
这样你至少会赢在心态!然后感谢一下high研和论坛里的伙伴们,当初刚刚决定考研的时候完全是迷茫的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幸好在high研上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各种学习资料,最终终于考上了。
我终于也有时间好好的安静下来把我这一年半的考验心路历程写下来就当作一个纪念,也给之后想要考验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小小的参考。
我是2016届毕业生,休息了几天,顺便过了个国庆节,然后开始定学校,买教材,准备考研。
偶然得知,因为上一年有个我们学校的学姐调剂到了那所学校,开学却不明觉厉的去了另一所学校,所以院长对我们学校相当有意见。
呵呵,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体会我当时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躺在宿舍床上就开始哭不敢出声;一个人吃饭吃着吃着就开始哭不敢抬头;一个人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开始哭不敢拿开遮住脸的手;愚人节看电影,喜剧片,正中午,没想到包了场,看到中场开始哭,突然进来了一位工作人员,看到后被吓了出去。
五月份,我回家了,休息了一个月。
不管是华师的万人毕业照,还是学院毕业照,我都没有参加。
六月份回学校办理各种手续。
我的同学都很优秀,签了好工作的,去了中政武大厦大的,我得埋藏自己的情绪,笑着祝贺。
小伙伴有个好的结果,我是真心祝贺。
专业课:去年的考研经历对今年几乎是没有用处的。
我本校初试考三科,重大考六科,而且刑法换了出版社。
第一遍,我先将历年真题找出来标在教材上,让我在看教材的时候心里有个数,知道老师出什么样的题,会在哪里出题。
第一遍看的很慢,同时也划出了如历史发展之类的内容,之后的复习就直接跳过。
人大推荐书单
基本书单罗列如下:关于新闻传播史论(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传媒经济学五门学科):《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著《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等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传媒变革力》喻国明《传媒新视野——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喻国明《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陈力丹(每年一本,各位童鞋请注意2012年的,大约五月就会上架)《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中石化出版社关于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四门学科):《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编辑案例教程》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采访教程》张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鸿,张征《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刘洪珍关于杂志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新闻与写作》关于各书目大致介绍:(1)《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是新闻传播考研学子必读首选教材,更是各位跨专业考生的入门之作,因其浅显易懂,案例丰富,故而大家阅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也会由此产生些许对新闻传媒业的兴趣哈。
这本书是陈力丹老师于2008年所著,而从2009年开始,便已有考研试题皆出自此书,而且所占分值均不少。
所以,能够熟读、精读此书,对于考研拿分甚为划算,对于你建构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认识也善莫大焉。
在下以为,这本书请细心看过5遍以上,对于每一讲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在考试前应做到烂熟于心。
(2)《新闻理论教程》:这本书是杨保军老师苦心孤诣之作,因其学习哲学出身,故而重视逻辑思维,故学科框架脉络较为清晰。
但这本书较为抽象深奥,且与新闻工作一线联系不甚密切,案例也不甚丰富,故而阅读起来常觉枯燥难耐,但对《新闻理论十讲》不失为较好的补充,相信看过此书,你不会再认为新闻无学哈,这本书请至少认真阅读一遍。
新闻评论新传考研
四、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 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 带有全面部署性的。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前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 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 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带有说理启发性的。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 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 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 理论色彩。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 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 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 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 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几种由个人著名发表的评论形式
三、新闻评论概述
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
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
耕耘者
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一、人们意见传播与交流的实用工具 二:应用文——实用文体 三、议论文 四、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这个近代条件下的特殊规定性
五、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 所持的态度。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 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 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 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真题笔记习题
综合俄语
1.《大学俄语》(1-7册),史铁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662
中西音乐史
包含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具体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
3、《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
663
舞蹈教育学
2、《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713
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李景宁,第五版,高教出版社,2011年版;
2、《有机化学》,胡宏纹,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
722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724
高等数学II
703
应用光学
1、《应用光学》,安连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7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11
无机化学
1、《无机化学》,宋天佑、程鹏、王杏乔、徐家宁,第三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
712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第六版,高教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真题笔记习题
据安徽师范大学研招办消息,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
1、《翻译硕士英语》,周琼,黄敏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2、英语专业八)
1、《俄语入门》(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
新闻传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新闻传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Hale Waihona Puke 采写的。 ⑤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这种方式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
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⑥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
新闻传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新闻传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记者不妨在话机旁放个录音机,以确保材料和新闻报道的真实。 7.网络采访有哪些具体特点? 答:网络采访相比较传统媒体采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信息的广泛性; (2)采集形式的多样性; (3)新闻采写的即时性; (4)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5)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等。 8.易地采访有哪些作用和注意事项? 答: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易地采访可以克服记者长期在
一个地方采访产生眼界狭窄、感觉迟钝甚至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等弊病,同时也是加强地区 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效方法。
(1)易地采访的作用 ①开阔记者眼界;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 ②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易地采访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自视高明,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 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一般包括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采访中一定要注意反复多方核实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找到原始材料并请权威人士或当事人知情人核实若引用已经转手加工过的资料应当慎之又慎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不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在以往报道中不时出现此时他脑中闪现雷锋王杰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表述据查多半不是当事人所述而是记者在代想代说甚至在当事人已去世或客观实际不可能允许当事人闪现默念太多东西时有些记者还在津津乐道地塞上大段这类东西
最新《新闻采访学》教案A--蓝鸿文版
《新闻采访学》教案A绪论P2第一章记者的历史P 2第二章记者的类型P 2第三章记者的职责P 3第四章记者的修养P 4第五章记者的道德P 5第六章采访性质P 6第七章采访意识P 7第八章采访原则P 8第九章采访路线P 9第十章采访作风P 9第十一章采访方式P 10第十二章采访方法P 12第十三章采访重点P 13第十四章新闻线索P 14第十五章新闻策划P 15第十六章采前准备P 16第十七章访问规程P 16第十八章开座谈会P 18第十九章善于观察P 18第二十章追踪采访P 19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P 19第二十二章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P 20第二十三章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P 21第二十四章隐性采访P 21第二十五章积累资料P 22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对象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记者采访规律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历史第三节新闻采访学的学习方法第一章记者的历史第一节职业记者的起源和记者称谓的演变一、记者的起源唐代中叶在中央政府供职的官员和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的邸吏。
二、记者称谓的演变“访员”第二节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15世纪的威尼斯,开始出现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手抄小报。
第三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第一批记者的杰出代表马克思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第四节我党记者队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1922年9月13日创刊的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主编蔡和森;1925年6月,党创办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问世,主编瞿秋白;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
第二章记者的类型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一、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专。
专业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机动记者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追踪采访
2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追踪采访的特点
(1)追踪采访是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的采访。
(2)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3)追踪采访是回应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4)追踪采访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二、追踪采访的种类
1.人物追踪采访
(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
①名人,与名人有关的具有追踪价值的新闻事件。
②普通人,普通人的不平凡处,或者本身具有追踪价值的事件。
(2)人物追踪采访的两种类型
①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
线索单一,采访起来较易。
②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
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
常见的是新闻通讯,此外还创造了一种组合报道形式。
2.事件追踪采访
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
3.其他追踪采访
(1)问题追踪采访。
(2)新事物追踪采访。
(3)名胜名城追踪采访。
20.2课后习题详解
1.追踪采访有哪些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答:(1)追踪采访的特点
①追踪采访是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有的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追踪采访所追求的便是回答读者的悬念。
②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③追踪采访是回应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有些报纸设有新闻热线,欢迎读者反映情况,提供新闻线索。
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追踪采访。
④追踪采访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2)追踪采访的实质
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
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
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新闻,多数表现为一次性的;追踪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问题,有一次性的,但多数是多次性的,连续不断的,层层递进的,有头有尾的。
这样的报道独具魅力,引人注目,符合读者的求新心理、好奇心理、悬念心理。
2.常见的追踪采访有几种?怎样搞好追踪采访?
答:(1)常见的追踪采访
①人物追踪采访
人物追踪采访是常见的一种追踪采访。
a.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
一般而言,读者对名人的事感兴趣,这是读者的一种心理。
但是,并不是每个名人的事都可以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
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
可以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
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
只重名,不重
事,这样写出来的所谓追踪报道,徒有虚名,读者是不会感兴趣的。
关于普通人,不能因为他是普通人而降低报道的规格,关键也要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价值。
普通人的事也有不平凡处。
b.人物追踪采访的类型也有两种,一种是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起来较易;另一种是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一两个记者在短期内难以完成任务。
c.人物追踪采访的报道形式,除了常见的新闻通讯外,还有一种组合式报道形式。
②事件追踪采访
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
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
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③其他追踪采访
除人物、事件追踪采访外,还有问题追踪采访、新生事物追踪采访、名胜名城追踪采访等。
a.问题追踪采访,要抓群众关心的问题,从矛盾的解决中看出事物的发展。
b.新生事物追踪采访,新生事物需要关心和扶持,它由微弱到强壮的过程,为追踪采访提供了含义颇深的客体。
c.名胜名城追踪采访,名城名胜是游览胜地,如果是旧地重游,从旅游角度,也有许多问题值得追踪。
(2)搞好追踪采访的方法
①追踪采访,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记者要沿着事物的发展轨迹,作深层次的采访,弄清底细,寻求新的答案,采访一定要深入。
②追踪采访写出的报道,可以是一次性的,更多的应该是多次性的,连续不断、层层递进的,有头有尾的,重要是突出问题、引人注目、迎合读者求新和好奇心理。
③系列追踪报道要讲究写作艺术,利用读者的悬念心理,在每篇报道的结尾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3.对目前我国新闻媒体追踪采访的情况作一评述,写一篇文章。
答:示例如下:
追踪采访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追踪采访发展态势良好,报刊上的“新闻追踪”栏目炙手可热。
许多重大题材的报道,均借助追踪新闻这一载体,增强其深度和厚度,增强其历史沧桑感和团体效应感,增强其亲和力、感染力。
“追踪新闻”,即记者对已报道过的、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追踪,把它经过一定时间、空间后的新变化、新发展一一加以报道。
因此,追踪新闻较之日常报道,时间大大延伸、空间大大扩展、主题大大深化、题材大大丰富。
追踪,顾名思义是沿着时间和空间跨度关注同一个目标,同时这个目标必须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一个较长而较大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有些报道,今天说了件事,第二天或过了十天半月就有了交待,有了“最终结果”,这严格说来只能算是“报道反馈”,而无法成为追踪新闻。
因此,采访追踪新闻,报道主体应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记者要善于发掘,自如驾驭。
追踪新闻表现的是动态的过程,其主题并非一朝而就,而有个深化的过程。
即追踪新闻的主题是随着时代前进的,记者要在追踪中不断深化主题。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发生了太多大事,从年初的“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大事,中国媒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受住了考验,在真实客观报道事件的同时,特别关注追踪报道,不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整展现给读者,而且在追踪事件的同时深化主题,展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
追踪新闻没有太多的约束,追踪的主体拥有很大的时间、空间,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追踪新闻的报道形式可以并且应该是多样化的,或消息、或通讯、或述评、或图片,根据内容变化而不断更新表现形式,以吸引受众的目光,赢得受众的喜爱。
例如,对于2008年奥运会的报道,有及时的消息更新,有大篇幅的专访,有抓住瞬间精彩的照片等,追踪的形式多种多样。
当今社会,中国媒体在追踪报道方面越来越成熟,不仅能够很好地选择主题和形式,还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抓住新闻报道的黄金时机。
不可否认的是,追踪新闻是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
由于我们对于事件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只有坚持追踪报道才能真正掌握情况,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需要我们用耐心和毅力来追踪报道。
日前,追踪报道发展虽态势良好,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些娱乐记者对明星穷追不舍,挖掘他们的隐私是不合法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
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0.3.1概念题
追踪采访
20.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