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消费市场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2011-2015年中国女装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女装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报告简介服饰的变迁是一部历史,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它是这个时代进步、文明、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象征。
它在记录历史变革的同时,也映衬着一种民族的精神,传承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女装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女装品牌与款式的多元化推动了时装的发展。
女装使女人倍添姿彩,女装为产业增添亮点。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女装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共十四章。
首先介绍了女装相关基础概述、中国女装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女装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女装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中国女装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女装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女装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女装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出品单位】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报告目录、图表部份目录第一章女装相关基础概述第一节女装相关阐述一、女装的分类二、女装行业文化的演变三、女装品牌与款式的多元化推动了时装的发展第二节女装行业特点分析一、区域特征突出二、时尚个性突出三、与上下游共荣第三节女装工艺和使用设备现状一、饰绣设备二、激光雕刻机三、内衣无缝加工技术第二章 2010-2011年世界女装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分析第一节 2010-2011年世界女装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全球经济现状及影响分析二、全球服装纺织业运行及影响分析三、欧盟市场REACH法规对女装质量产生新贸易壁垒第二节 2010-2011年世界女装行业市场发展格局一、世界女装市场特征分析二、世界女装市场发展动态分析三、世界高端品牌服装零售商紧盯印度市场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女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三章 2010-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女装市场运行态势分析第一节美国女装市场分析一、美国女装发展状况二、美国女装设计影响因素三、2010年纽约秋冬女装流行趋势第二节日本女装市场分析一、2010年日本女装电子商务销售情况分析二、日本高级女装生产要素管理模式分析三、2010年日本百货商场女装市场发展状况四、2010年秋冬日本女装色彩流行趋势第三节法国女装市场分析一、法国女装产业发展分析二、法国女装市场营销理念三、法国女装市场发展情况四、法国女装市场进出口情况五、法国女装市场本地生产情况六、法国女装市场消费者分析七、法国女装市场进入情况分析八、欧洲联盟针对中国进口服装产品的限制措施九、中国企业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十、2010年法国女装企业经营现状第四节韩国女装市场分析一、韩国女装市场品牌销售出现变化二、韩国品牌女装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三、韩国女装视觉营销助推品牌发展第五节其他国家女装市场分析一、意大利女装产业现状分析二、英国加码女装行业运行态势良好第四章 2010-2011年世界品牌女装企业营运状况分析第一节范思哲(VERSACE)一、公司简介二、范思哲中国市场战略三、金融危机下公司发展状况分析四、2010年公司在亚洲市场扩张分析第二节古琦(GUCCI)一、公司简介二、公司品牌介绍三、2010年Gucci女装系列产品分析第三节 VEROMODA一、公司简介二、公司在华发展三、公司产品特点第四节埃斯普瑞(ESPRIT)一、公司简介二、公司品牌介绍三、公司市场定位四、公司发展方向五、公司在华分销网络策略第五节 ONLY一、公司简介二、品牌优势三、ONLY公司品牌取胜策略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政策环境分析一、《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二、《GB/T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三、我国服装行业最新八项国家标准出台四、服装业新10项国家标准五、服装行业十二五规划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技术环境分析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社会环境分析一、女性的审美观念二、女性的消费观念三、女装市场韩潮风持续第六章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一、女装行业规模及分布现状分析二、女装的市场构成三、女装市场的主要特点四、中国女装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发展动态分析一、首届大浪杯深圳女装设计大赛开赛二、时派尚品新版震撼上线引领女装新风潮三、梦芭莎倾力打造网络女装品牌四、深圳女装企业进军奢侈品市场第三节 2010年中国女装市场消费分析一、中国女装消费主体二、中国女装市场销售特点三、中国女装消费者行为研究四、女装零售顾客的消费心理五、中国女装消费趋势和市场空白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一、中国女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中国女装品牌运行存在的困难三、明确女装品牌创意升级的发展方向四、塑造女装品牌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七章 2008-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第一节 2008-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总体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第二节 2008-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国女装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分析第一节北京女装市场分析一、北京女装市场销售状况分析二、北京市女装市场色彩运用的主要特点三、2010年北京女装市场销售状况四、2010年北京女装市场价格运行走势五、同质化渐成北京女装市场运行的瓶颈第二节深圳女装市场分析一、深圳女装业现状二、深圳女装市场现状三、深圳女装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四、深圳女装产业区域品牌塑造分析五、2010年深圳女装内贸市场现状六、2010年深圳女装品牌发展预测第三节杭州女装市场分析一、杭州女装设计人才现状二、杭州女装营销软肋分析三、新形势下杭州丝绸女装业发展对策四、杭女装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五、发展杭州女装业对策措施六、2010年杭州女装向国际大牌靠拢第四节郑州女装市场分析一、郑州女装业发展现状分析二、2010年郑州女装发展形势分析三、2010年郑州女装抱团发展分析四、2010年郑州女装发展前景分析五、郑州女裤发展趋势第五节青岛一、青岛女装产业指导意见出台二、政府大力推进青岛女装产业发展的策略三、青岛女装迎来发展新高峰第六节温州一、温州女装发展之路分析二、温州女装零售市场现状分析三、温州女装小店抢占市场的建议第七节石狮一、石狮女装市场运行呈现强势二、石狮市场女装质量提升明显三、网店成石狮女装市场营销新途径第九章 2010年中国女装细分产品市场分析第一节孕妇装市场分析一、中国孕妇装市场潜力分析二、中国孕妇装市场现状分析三、后让孕妇装时尚升级四、孕妇装市场战略分析五、2010年我国孕妇装投资前景六、2010年孕妇装竞争趋势第二节女性内衣市场分析一、中国女性体型特征及其内衣消费特点透析二、女性内衣市场容量扩大三、女人内衣跨性别营销模式分析四、2010年女性内衣品牌发展简况五、特卖和贵价商品各自红火六、色彩鲜艳款式性感的产品备受青睐七、女性内衣品牌打响市场争夺战八、女性内衣市场前景预测第三节婚纱行业分析一、我国《婚纱礼服行业标准》分析二、婚纱市场需求状况三、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四、我国婚纱市场存在的问题五、关于我国婚纱产业的建议及前景六、2010年我国婚纱市场发展形势分析第四节职业女装一、职业女装市场亮点分析二、职业女装时尚变身赢得消费者喜爱三、防辐射性职业女装前景好第五节运动服装一、运动服装扮靓与流行女装并齐二、运动品牌抢占高尔夫女装市场三、运动女装市场前景广阔第六节 2010年中国女裤市场研究分析一、女裤行业产业链分析二、中国女裤产业格局发生变化三、女裤市场区域特性分析1、郑州女裤业发展需要价值创新2、广州3、陕西三、影响品牌女裤销售竞争的因素四、品牌代理商开发区域市场的措施五、战略升级是中国女裤业发展方向第十章 2010年中国女装相关产业运行分析第一节服装制造业一、2010年服装产品生产情况二、金融危机形势下行业的发展态势三、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情况分析四、2010年中国服装企业发展机遇及转型分析五、年纺织服装外销市场发展预测第二节纺织行业发展分析一、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二、2010年我国纺织行业内需市场回顾三、2010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目标分析四、2010年中国纺织内需市场预测第三节 2010年各地区纺织服装制造经济指标第十一章 2010-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竞争现状一、品牌竞争分析二、价格竞争分析三、营销方式竞争分析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二、生产企业的集中分布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竞争中存的问题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竞争趋势分析第十二章 2010-2011年中国女装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分析第一节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二节上海斯尔丽服饰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三节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四节东莞东越服装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五节武汉红人服饰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六节阿依莲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七节邦宸国际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八节雅戈尔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九节企业九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十节企业十一、企业概况二、市场定位情况三、市场占有份额情况四、2009-2010年产能及占比五、2009-2010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六、2011-2015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第十三章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分析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女装产业集群趋势二、中国高级女装品牌发展趋势三、中国女装色彩及面料、款式流行趋势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流行趋势分析一、2011-2015年全球女装设计与流行风格二、2011-2015年中国春夏女装流行趋势三、2011-2015年中国春季女装市场新款流行色彩四、2011-2015年中国秋冬女装面料流行趋势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预测分析一、女装行业市场产量预测分析二、女装行业市场销量预测分析第五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市场盈利预测分析第十四章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周期分析一、经济周期二、增长性与波动性三、成熟度分析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个性、健康服装将成为消费亮点二、中国女装市场呈现多种商机三、中国高尔夫女装市场需求渐增四、加大码女装市场供不应求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二、市场竞争风险三、原料供给风险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第四节专家投资建议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05-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图表:2005-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5-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图表:2005-2010年财政收入图表:2005-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图表: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通过《2011-2015年中国女装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我国CPI地区差异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CPI地区差异分析及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差异日益凸显,不同地区之间的物价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CPI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一、CPI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CPI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
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我国地处大陆,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物价水平也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
3. 地区产业结构不同。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和物价水平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生产成本高,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生产成本低,物价水平相对较低。
二、政策建议针对我国CPI地区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加强对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东部地区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和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3. 调整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加强对资源禀赋差异的研究,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调整,鼓励资源丰富的地区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对资源匮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支持力度,弥补资源短缺的局限。
4. 拓展消费市场。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东部地区的消费市场对中西部地区的开放,鼓励消费品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推动消费市场的拓展,并逐步弥合地区间的物价差异。
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消费水平,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
然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出现一定差距,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认识到这些差距,找出相应政策措施来缩小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经济快速发展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政策措施一、导论一个地区或国家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则意味着其收入增加,说明该地区或者国家经济出现了发展。
因此,通过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会影响消费市场的提高,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因此,研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问题尤为重要。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现状数据采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选取了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来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问题。
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一)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二)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三)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发现,城乡消费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有1~5倍的差距,体现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之大。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问题仍然是很严峻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原因剖析(一)历史原因导致城乡居民消费起点存在较大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二元经济体制,户籍制度在很多方面阻挡城乡之间的交流。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重心转到沿海城市地区,大量的投资投向城市,让本来得益于户籍制度的城镇居民又分得了投资红利。
(二)城乡居民收入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
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和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的养老问题等,他们对预期收入不乐观,而且农村居民靠体力劳动挣得的报酬总是很少的,虽然在人类一般劳动上同工不同酬。
洗面奶调研报告(共3篇)
洗面奶调研报告(共3篇)篇:中国洗面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洗面奶是一种高级洗脸剂。
品质优良的洗面奶应该具有清洁、营养、保护皮肤的功效。
一般来说,普通洗面奶是不具有美白效果的。
若在优质洗面奶中再添加适量的皮肤美白剂(如香白芷、熊果苷、V 衍生物、胎盘提取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等),久用是会有美白功效的。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
首先介绍了洗面奶相关概述、中国洗面奶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洗面奶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洗面奶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中国洗面奶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洗面奶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洗面奶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洗面奶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洗面奶相关概述第一节护肤品简述一、护肤品的分类及作用二、护肤品的历史沿革控油护肤品成分解析四、各种护肤品理化指标第二节护肤品相关阐述一、洗面奶的pH值与皮肤健康二、洗面奶在清洁类化妆品中地位三、洗面奶的种类1、泡沫型洗面奶2、溶剂型3、无泡型洗面奶四、洗面奶的功效第三节洗面奶的主要成分一、曲酸棕榈酸酯二、烷基糖苷(APG)三、天然海洋多糖四、护肤剂第二章2011年国际洗面奶市场运行态势分析第一节2011年国际护肤品市场运行概况一、护肤品市场呈现两大新潮流二、国际护肤品市场品牌分析三、世界茶护肤品渐热四、“汉方”中药美肤护肤品风靡全球第二节2011年国际品牌洗面奶市场销售状况分析一、国际主要洗面奶品牌市场占有率分析二、国际洗面奶产品分类销售情况分析三、国际洗面奶主要产品价格走势分析第三节2011年全球部分国家洗面奶市场运行分析一、美国二、日本三、韩国四、法国第三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政策环境分析一、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解析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三、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四、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五、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第三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社会环境分析第四章2011年中国护肤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第一节中国护肤品市场品牌发展历程分析第二节2011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护肤品产品定位分析二、中国护肤品品牌发展的四个阶段三、中小护肤品企业发展对策分析第三节2011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运行分析一、中国护肤品市场总体概况二、中国护肤品市场销售简况三、中国护肤品市场热点透析第四节2011年中国护肤品包装市场分析一、现代护肤品包装业分析二、护肤品包装玻璃材质仍占主流三、四大城市护肤品包装消费心理分析四、儿童护肤品包装兴起卡通热潮第五章2008-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分析第一节2008-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总体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第二节2008-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第三节2008-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一、2008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二、2009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三、2010年中国护肤品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第六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运营情况一、中国洗面奶市场销售情况分析二、中国洗面奶市场需求分析三、中国洗面奶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第二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细分市场运行分析一、女士二、男士三、儿童第三节2011年中国细分类型洗面奶市场销售情况一、美白洗面奶二、祛痘洗面奶第七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消费者调查分析情况分析第一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消费者概况调查分析一、消费者使用洗面奶行为习惯的调查(使用次数、性价要求等)二、消费者收入情况与洗面奶产品消费的关联调查三、国内各地区购买力情况分析四、消费者年龄层次分析第二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消费者偏好及消费意识调查一、消费者最喜欢用的洗面奶品牌分析二、消费者对洗面奶产品的关心程度分析三、消费者对洗面奶产品香味偏好分析四、消费者购买洗面奶考虑的因素分析五、消费者购买洗面奶渠道分析第三节2011年中国消费者对洗面奶新产品建议一、功能二、价格三、包装第八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第一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构建定位分析一、一级市场二、二、三级市场第二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一、专柜陈列策略二、媒体策略三、促销活动策略四、终端物料策略第三节2011年中国新型洗面奶行销策略分析一、高度差异化的定位、二、迅速提升延伸产品的知名度三、提高终端铺货率、强化终端生动化工作四、建立专门的销售队伍与科学考核体系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新兴营销策略一、目标营销二、药店营销三、服务营销四、包装营销五、保健式营销六、俱乐部营销七、连锁营销第九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竞争格局透析第一节2011年中国护肤品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分析一、国内主要护肤品竞争手段分析二、外资护肤品抢滩中低端市场三、男性护肤品市场竞争日渐升温四、品牌成为护肤品竞争突破点第二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竞争分析一、洗面奶品牌竞争分析二、洗面奶价格竞争三、洗面奶营销方式竞争四、洗面奶替代产品竞争分析第三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二、区域集中度分析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竞争焦点分析一、消费者细分二、产品功能诉求三、销售渠道建设第五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竞争趋势分析第十章2011年国际品牌洗面奶生产企业运营状况分析第一节旁氏一、公司基本概况二、产品在华销售情况分析三、品牌渗透率分析四、公司竞争优势分析五、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分析第二节妮维亚一、公司基本概况二、产品在华销售情况分析三、品牌渗透率分析四、公司竞争优势分析五、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分析第三节玉兰油一、公司基本概况二、产品在华销售情况分析三、品牌渗透率分析四、公司竞争优势分析五、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分析第四节资生堂一、公司基本概况二、产品在华销售情况分析三、品牌渗透率分析四、公司竞争优势分析五、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分析第五节LG竹盐一、公司基本概况二、产品在华销售情况分析三、品牌渗透率分析四、公司竞争优势分析五、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分析第十一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生产企业品牌竞争力分析第一节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二节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三节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四节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五节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十二章2011年中国洗面奶相关产品市场运行分析第一节无泡洁面膏一、与常规洗面奶的区别二、市场需求分析三、市场供给能力分析四、价格走势分析五、市场占有率分析第二节洁面皂第三节洁面粉第四节洁面凝胶第五节洁面摩丝第十三章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一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发展方向分析一、向高端产品方向渗透二、向终端市场方向渗透三、从价格优势竞争转向研发、渠道的竞争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预测分析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洗发护发品市场盈利预测分析第十四章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投资前景预测分析第一节2011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投资概况一、中国洗面奶市场投资环境二、中国洗面奶市场投资特性1、技术、资金密集2、附加值高3、产品特点4、更新换代快5、配套服务性强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投资机会分析一、洗面奶市场投资潜力分析二、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投资风险预警一、市场风险二、经营风险三、竞争风险四、原材料分析六、外资进入风险第四节专家投资建议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05-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图表:2005-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5-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图表:2005-2010年财政收入图表:2005-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图表: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丁家宜生化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市场预测分析图表:2011-2015年中国洗发护发品市场盈利预测分析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洗面奶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
关于我国物价上涨原因与对策的11
-0.2
-0.8 0.1 -0.2 -0.3
4.3
8.8 2.2 5.0 2.4
6.0
12.1 2.7 6.3 3.6
-0.8 0.3 1.4
3.8 3.5
12.1 2.7 2.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0.2 -0.2 -0.8
2.9
2 物价上涨的现状及特点
———上游产品价格的传导力度加大
表2 2011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
11月 环比涨跌幅(%)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生产资料 采掘 原料 加工 生活资料 食品 衣着 一般日用品 耐用消费品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0.7 -0.9 -1.4 -1.0 -0.7 -0.1 -0.2 0.2 -0.3 -0.1 -0.7 同比涨跌幅(%) 2.7 2.6 10.6 4.1 1.1 3.1 5.2 3.8 2.8 -0.4 5.1 1—11月平均 同比涨跌幅(%) 6.4 7.1 16.0 9.8 5.0 4.3 7.7 4.3 4.2 -0.6 9.7
4529761.20
时间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0.5
2010.6
合计
M2
625609.29
636072.26
649947.46
656561.22
66351.37
673921.72
3905463.33
增幅
15.99%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货币统计概览》
3 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 货币超发
1.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同步上涨
2011年煤沥青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11年煤沥青年度评述市场回顾:2011年煤沥青市场经历了“两涨—两跌”的大幅波动,整体走势与煤焦油价格变化大同小异。
笼罩在2011年煤沥青市场的宏观阴霾环境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国家贯彻收紧银根政策以及下半年愈演愈烈的欧美债务危机。
年初,煤沥青平稳运行,上游原料煤焦油小幅下滑后抬头上扬,但是下游产品滞销,市场清淡。
下游企业春节前后备货不多,观望情绪浓厚。
下游电解铝企业由于电煤供应紧张开工率下降,预焙阳极的价格也没有波动。
受下游市场拖累,煤沥青价格未能随原料上涨而上涨。
主产区改质沥青固体主流出厂在3000-3100元/吨,液体在3100-3150元/吨;中温沥青主流出厂价格固体在2850-2950元/吨,液体在3000元/吨上下。
“一涨”:2月份煤沥青市场被迫推涨。
煤焦油价格的上涨,对长期与原料倒挂的煤沥青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焦油深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加重,利润缩水,企业也适当下调开工率。
煤沥青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剧增,在成本线上挣扎,煤沥青被迫推涨,涨幅在100-150元/吨。
同时下游市场也面临资金短缺,产品滞销,主原料涨价的困难,对煤沥青的上涨抵触情绪强烈。
推涨之后,从3月中旬延续至4月份,煤沥青市场又进入平稳阶段。
一方面由于原料煤焦油支撑减弱,高端价格回落;另一方面下游市场接货能力有限,加之前期煤沥青市场涨价只是成本转嫁。
主产区主流出厂价格改质固体在3150-3250元/吨,液体稍高。
“一跌”:4月下旬开始到6月,国内煤沥青直线下滑,有近400-500元/吨的降幅。
5、6月份利空笼罩,原料的大幅下滑,高端价格降幅千元,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油价格骤降近10美元后小幅反弹,电荒波及南方多省等种种利空因素都影响着煤沥青市场价格。
煤沥青下游厂家采购谨慎,导致煤沥青生产厂家为消化库存,或借机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价抛售,使下游有了更多议价空间。
至6月底改质沥青主流价格在2700-2850元/吨,中温沥青主流出厂价格在2600-2700元/吨。
对重庆电力消费需求的预测分析及对策建议
对重庆电力消费需求的预测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高亮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6期摘要:“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电力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的科学认识。
电力的生产及供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对电力与经济的关系及电力消费需求的研究,对确保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消费需求;经济增长;关系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在重庆直辖后高速发展的十五年,电力保障问题一直是相当紧张的,重庆依然还是一个缺电的地区。
虽然近年来重庆电力工业发展较快,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电力总体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已构成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
电力是保障居民生活好的基础,是工厂生产的前提,是招商引资落地的基础保障。
研究重庆经济发展状况和电力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极为重要。
因此,科学预测电力需求,保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重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一、重庆2011年电力消费情况2011年是重庆电网“十二五”面临电力供应紧缺局面的第一年,电力电量“双缺口”及全年性缺电特征突出,“缺电”已经成为重庆工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重庆现有电力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除去轮检轮修,实际运行1000万千瓦,而重庆市用电需求目前低谷1200万千瓦,高峰1350万千瓦。
其实质就是装机不足、供应不足。
电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仅给全市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还影响招商引资,面对电网的安全也是威胁。
2011年重庆市政府围绕保民生、保重点的具体要求,未雨绸缪强化运行调度,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稳定。
二、基于几种方法对重庆电力消费需求的预测研究电力消费需求的相关规律一般都是从电力消费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着手,以下就是现在最常见的几种研究方法。
2011年铝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11年铝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一、节能减排措施改善铝供应过剩状况自2009年下半年,国家产业政策调控,对电解铝、钢铁、水泥等行业进行产能限制,部分铝生产企业在电价上调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减产、停产。
本次节能减排行政压力较大,发改委9月中旬公布“各地区2010年1-8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其中产铝大省河南、广西、青海、宁夏被列入一级预警;山东、贵州、甘肃列入二级预警。
强力的行政问责制对各地方政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压力。
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纷纷出台相应政策。
截至目前,节能减排措施对原本不断扩张的铝产量的抑制作用已见成效。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5月份,全国铝产量达到峰值的141.6万吨,但此后产量持续下滑,6-8月份产量分别为140.6万吨,135.2万吨和127.9万吨,增速更是从此前的43.5%快速下滑至8月份的10.9%。
国际铝业协会(IAI)近期公布的数据称,中国2010年9月日均铝产量为4.36万吨,低于8月的日均4.48万吨。
9月原铝产量为130.9万吨,低于8月的138.8万吨。
中国11月原铝产量环比下降2.5%,同比则下降14.1%,至117.8万吨。
预计这种状况或将会持续至2011年。
由于国内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加大,高耗能大户--电解铝行业大受影响。
河南是国内电解铝产能最大的地区,自10月底以来,该省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增强,电解铝减产规模不断扩大,多数企业关停产能超过50%。
市场预计,河南省在此轮减产中涉及的产能将超过100万吨。
如此庞大的减产毋庸置疑会使得市场上的供应出现紧张。
业内人士称,当前河南地区现货供应已出现紧张迹象,其它如无锡等地区则出现了缺货现象。
由此可见,一直以来国内铝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将出现缓解。
与此同时,国内现货市场铝库存也跟随电解铝产量下降而大幅减少。
预计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首季度电解铝将会出现供应减少以及消费增长的难得一见的局面,从而对铝价产生支撑。
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马德斯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马德斯(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 210013)摘要:我国的近期CPI指数不断地创造新高,物价上涨的压力巨大。
过快的物价上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影响了社会和谐,还使我国的市场扭曲,不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经济面,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通过对物价上涨原因的探析,认为物价上涨既是货币超发的结果,也是经济不平衡的反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期望能对物价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物价上涨;货币超发;通胀预期;金融创新中图分类号:F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4-0004-02一、问题综述近年来,我国的物价上涨迅速,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以及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面对快速上涨的物价,国内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绝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我国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马克思告诉我们,任何现象都表现其本质,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来表现。
物价上涨是我国目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肯定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实质。
通货膨胀的现象就是物价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持续上涨,那么目前的物价上涨背后的本质是通货膨胀吗?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超发会引起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
政治经济学传统理论告诉我们当社会需求大于社会供给,也会引起物价的上涨。
笔者认为此轮物价上涨不单单是一种货币现象,也不仅仅反映社会供需不平衡的事实,它是有多种原因共同推动的。
物价上涨根据引致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货币超发导致的价格的上涨,这一部分属于货币现象,对社会总产出增加没有作用;另一部分是社会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价格的上涨,这一部分价格上涨有利于社会供求平衡,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产出。
对于货币现象的物价上涨,应该采取措施尽量的控制这方面的上涨;对于反映社会供需不平衡的物价上涨,应该采取措施让这部分不平衡释放,进而达到社会的供需平衡。
数码相机市场调查
实地调查地点:黎明大学等其他学校
卡片数码相机用户偏好分析(消费者分 析)
卡片数码相机定位: 顾名思义,卡片数码相机就是薄如卡片一般的数码相机。虽然
3、三星数码相机 ST50 机身类型 家用卡片相机 感光元件 CCD 传感器尺寸 1/2.33英寸 总像素数 1220万像素 最高分辨率 4000×3000 网购价:¥1800.00 元
4、尼康数码相机S220 智能化自动操作,拍摄更方便 尼康特有的智能人像系统 4 种先进防抖功能,确保拍摄清晰影像 快速润饰 网购价:¥1390.00 元
卡片数码相机薄得没有它的名字这么夸张,但绝对是数码相机 中最薄的类型。除了轻薄以外,卡片数码相机的外观设计和做 工也非常出色,配置也不低,因此卡片机的价格通常不会太便 宜。 受众目标: 主要受众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白领,对于日益强大的学生市 场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消费者购买卡片数码相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卡片数码相机受众一般不太具备专业的摄像知识,相机使用用 途大多为旅行或生活摄影。 他们的生活中,拍照或者不是一项主流活动,但却成为“不得 不买,不得不备”的物品。 喜欢操作简单质量放心的产品,不想花时间在选择和修理上。 有一定的品质追求,相信品牌,有一定的资金基础。
1、佳能照相机IXUS95 IS * 机身类型: 家用数码相机 * 可选颜色: 青柠绿、艳桃粉、碧空蓝、薄雾银 * 感光元件: CCD 网购价:¥1714.00 元
2、佳能照相机IXUS110IS * 像素大小:1210万 * 光学变焦倍数:4倍 * 液晶屏尺寸:2.8英寸 * 外形尺寸(mm):97.9*54.1*22.1 * 重量:145 网购价:¥2186.00 元
2009年2010年2011年我国茶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及预测
2009、2010年我国茶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一、2009年茶叶产销回顾 2009年,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之时,中国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下率先脱困,经济形势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较前一年增长6.9%;产量135万吨,较前一年增长7.5%;产值超过430亿元。
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出口数量增长2.02%,出口金额上升3.30%,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2009年,中国多茶类共同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显现。
在产区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广大茶农的不懈努力下,福建武夷岩茶和红茶成为市场新的消费热点,抢占一定份额的高端市场。
综合全年市场,绿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名优茶依旧是市场销售主力品种,量价稳中有升,普洱茶市场开始回暖,市场价格企稳回升。
行业创新能力推进明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市频率加快,同时市场热点不断转换,上市、融资、注资等多种现代元素持续注入茶叶行业,行业总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2010年国内茶叶产销情况 2010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茶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我国茶产业总体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全国茶叶生产 纵观全年茶叶生产,我国大部茶区于今年2-3月份期间遭遇到干旱、低温、倒春寒等恶劣性天气,但是由于各地及时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把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同时,由于中央加大“三农”投入政策力度,茶区各级政府重视茶叶生产,全国茶叶产销保持良好态势。
据农业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将新增茶叶面积130万亩,总面积将达到2900万亩,预计全年茶叶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增产4.1万吨,增加3%左右,全年茶叶农业总产值460亿元,比上年增加47亿元,增加11.4%。
(二)国内市场 就全年而言,2010年国内茶叶消费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中高档茶和品牌茶消费继续增长。
2011年我国主要食用菌品种价格走向及市场分析
2011年我国主要食用菌品种价格走向及市场分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市场部刘建喜2011年我国食用菌消费一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消费品种和消费数量也呈现爆发性增长。
消费需求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因为产量所引发的产品价格下跌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食用菌消费市场空间远未达到饱和。
未来几年内,除了部分常规食用菌品种会有一定的价格波动、利润短期下滑外,整体食用菌收益将维持不断增长态势,除野生食用菌受环境因素有较大变动幅度外,食用菌价格将保持长期相对稳定的水平一、2011年食用菌消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国外市场出现萎缩,国内市场渐成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食用菌主要靠出口拉升市场价格,由于出口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市场,因此食用菌整体盈利点为国外市场,像香菇等品种出口数量在各主要产区出口量均占各地区生产总量的50%以上。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随着成本的上涨、运输成本在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再加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制定了一些非常苛刻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企业盈利压力加大,食用菌出口已出现价格“倒挂”和出口量急剧下降的现象。
此外非传统食用菌生产国如印度、波兰和韩国等也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和罐头加工,已经对我国食用菌出口构成竞争。
随着国外市场出现萎缩,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市场将逐渐成为重点。
2、常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成市场主流。
双孢菇、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草菇等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采取常规方式栽培,出菇集中产品同时上市,市场挤压较大。
特别是香菇受资源的制约,同时受技术限制无法实现全部过程工厂化生产。
因此在福建、浙江等主产区香菇产量大幅减少,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扬。
杏鲍菇、姬菇、真姬菇、大球盖菇、茶树菇、白灵菇等,菇品工厂化产量逐年扩大,消费量也呈上涨趋势,但由于供应量与需求量增长速度相近,价格相对比较平稳。
野生食用菌有松茸、牛肝菌、干巴菌、红菇等,这些食用菌价格虽然较好,利润空间较大,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场价格一直起伏不定,无法准确预测。
市场繁荣稳定 消费升级显现——重庆市消费品市场2010年运行情况及2011年展望
。
…
。
…
。
z 。 z 。 z
盈一 』 j名义增长 率
+
J 实 、 长年 J 增
一
一
。
+ 乡 市场 当月增长率 村
1 4 8
1 50
二 。消费品 市场主要运行特征
+
城镇 市场 月 K率 增
( )各行业协调 发展 ,批发零售 业领跑 一
重提 高 了6 5 百 分点 。 其 中,全 市 限额 以上 批发 和 占比之首位, b 2 0 年上升 了14 .个 L 09 .个百分 点。 零售 单位 实现 消费 品零 售额 1 4 . 5L , 比去年 增 5 8 2 1元
恢 复 :产 能行 业 商 品恢 复快 速 增 长 。2 1 年 以 00
2 6 6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3 . % 服 装 、 鞋 帽 、针 纺 下 乡 产 品 销 售 2 7 6 万 台 , 汽 摩 下 乡 产 品 销 售 4 .7 1 .3 4 2; 2 .8 7 6
织 品类 实现 零售 额1 1 5 1 元, 比上 年增 长2 . 8 . 0Z 5 7; 7 j ; 日用品类实现零 售额6 .3 元, 比上年 增长1 .% 0 8亿 61。
7 .7L元, 比上 年增 长4 . % 1 4 ,汽 车类 零售 额 占全 企 业及 个体 户 共实现 消 费 品零售 额 1 3 . 亿 元 , 比 3 6 3 1 77儿
上 年 增 长 3 .% 占 全 市 总 额 比 重 为 6 . % 同 比 比 市 限额 以上 企 业零 售额 比 重达2 .% 33 ; 04 , 4 3 ,居各 大 类商 品
一
实现 零售额3 5 5 亿 元, 比上年 增长2 . j 9 .8 3 8j ; ;零售 业 实现零售额2 3 .7 , ,比上年增长1 .% 0 51i元 f 85 。
2011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国际经济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前景莫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过热;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试图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国家已启动加息进程,货币政策趋向从紧。
IMF对世界房地产市场的预测颇显悲观,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
发达国家出于恢复贸易收支平衡的动机要求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中的磨擦加剧,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上升。
对于发达国家,IMF在2010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认为,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25%,高出此前预测值0.5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2011年为4.2%。
IMF同时预测发达国家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7%,2011年为2.2%。
本轮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在2009年下滑3.2%。
总体来说,对世界经济影响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是世界经济实现复苏的前提。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高失业率与低迷的房地产业是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美国经济在2010年二季度实现了3.7%的增长,尽管较上季度回落1.1%,但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表明经济已开始复苏。
另外,美国经济先行指标——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每月公布)——9月份为54.4,已连续14个月超过50这一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预示美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扩张势头。
然而,美国9月份的失业率为9.6%,与8月持平,比危机前高出约4个百分点,这对依赖消费推动的美国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的成屋销售中位价环比下跌1.9%,较危机前最高价位下跌23%,7月份成屋销售量环比大跌27%,8月份销售量环比仅增长8.55%,这显示出住房补贴政策退出对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冲击,预计2011年美国房价仍将在底部震荡。
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高失业率困扰的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IMF 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7%,明年经济增长率为2.2%,但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上海2011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
上海2011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是上海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多事之年。
上海积极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积极贯彻与落实国家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使全市经济经历恢复性增长后进入转型期的常态化发展,按照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
一、2011年上海经济运行状况评估2011年上海经济运行的特点是: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长仍能保持8-9%的增长,这是转型期间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经济转型发展有所起步,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尚不匹配,这是转型期间必须努力做好的基础性与保障性工作。
(一)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以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因素叠加的影响,2011年上海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前三季度上海GDP增长8.3%,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分别下滑了0.2和0.1个百分点,比全国9.4%平均增速低了1.1个百分点,也低于长三角16个城市10.9%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
在全国31个省份地区中的GDP增速排名中上海位居倒数第二,仅比北京高了0.3个百分点,比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分别低1.2、1.8和2.9个百分点。
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GDP增速排名中上海位居倒数第一,是增速低于两位数的两个城市之一。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上海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同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困难的2009年接近,但经济运行并没有出现当时那种大幅度波动的现象,整体表现较为平稳。
1、工业增长逐步回落今年以来,上海工业增长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前高后低、增速回落的态势。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增幅已经从今年1-2月12.6%,下降到1-11月的7.1%;工业单月增幅也已经从最高的13.5%,下降到11月的3.3%。
从产业领域看,对工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钢铁、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化工基础行业。
2011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及趋势预测
1 3 峨 ) .0 X洲
. 1 月1 1 盆
1月
1 2 5 ( 幻 .0
2月
3月
4月
5月
6 月
( 时间 )
图1
资 料 来 源 : 国 家统 计 局 网站
0 2 1 年上半 年各 月社会 消费 品零咨 总额 变动情 况
和 3 . 2 % , 分 别 比上 年 同 期 提 高 6 . 9 个 和 0 . 2 个 9 百 分点 汽 车 房 地产 相关 商品 消费增 速 回落 20 1 1
费 需 求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47 . 5% , 国 内消 费 品 市 场 规 模 继 续 增 长 , 增 速 回落 , 汽 车 房 地 产 相 关 商 品销 售 增 速 放 缓 增长 下 半 年 , 抑 制 通 胀 的 政 策 导 向将 有 利 于 提 升 消 费 者 信 心 , 促 进 消 费 品 市 场
素 , 实 际 增 长 约 11. 6 % , 名 义 增 速 与 实 际 增 速 双 双 回落 , 实 际 增 速 为 20 5 年 以 来 最 低 水 平 0 中餐饮 收人 9 7 5 9 其
亿 元 , 同 比增 长 1 . 2 % , 商 品 零 6
售 额 36 10 8 亿 元 , 增 长 2 . 2 % 4 ( 二 ) 各 月 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 额 呈 V 形 变 动 从 2 1 0 年上半 年各 月 消费 品市 场运 行 情 况
增 幅 皆低于 上年 同期 水平 ( 见 图 1) , 剔 除 价格 因 素 , 同 比涨 幅 更 低 ;4 月 份 起 ,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额 逐 月 升高 , 分别 为 1 3 4 1 4 6 9. 0 亿 元 1 6 6. 8 亿 元 4 9 6 1 . 9%
2011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内容提示:2011 年白酒行业利润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571.59 亿元,同比增长51.91 %;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58 亿元,同比增长34.82 %;亏损面为4.14 %;亏损深度为0.45 %。
分季度看,4 季度白酒行业利润最高,是前3 季度的1.5 倍左右。
2011 年,白酒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随规模以上企业标准调整为销售收入2000 万元以上后,上年同期指标数据也作了相应调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 年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233 家,比上年同期减少23 %左右;行业资产总额3095.03 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1025.55 万千升,完成工业总产值3831.27 亿元,工业销售产值3618.40 亿元。
出口交货值17.62 亿元;1~12月份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46.67 亿元,实现利润571.59 亿元,上缴税金445.10 亿元。
除出口交货值外,各项经济指标数据都保持了30 %以上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酒类消费不断增长,市场不断扩大。
酒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规模生产,集约经营,打破酒类、香型的界限,资源整合,融汇发展,白酒行业在实现利润、税金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区域化、集团式发展的理念日趋成熟,酿酒企业的文化意识、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2011 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2934.4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0 %,高于同期产品产量增长幅度30.70 %。
其中,产品销售成本为2448.79亿元,同比增长39.70 %;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293.84 亿元,同比增加38.27 %;累计管理费用为174.10 亿元,同比增长28.34 %;累计财务费用为17.68 亿元,同比增长34.50 %。
2011 年,我国白酒行业各项成本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达到78.32 %,其中比例最大的是产品销售成本,占行业收入的65.36 %;其次是管理费用,占行业收入比例是7.84 %,产品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比例分别为4.65 %和0.47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CPI分析及政策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CPI分析及政策评述2011-11-7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CPI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宏观指标,是各国政府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率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考察CPI的变动,不仅可以衡量一国物价水平变动状况,同时也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并根据CPI的变化来制定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一国经济福利或一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是由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水平决定的,而并非中间产品的价格水平。
在货币收入给定不变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消费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如果企业能消化吸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最终消费品的供给和价格不受很大影响,政府则不必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只有在CPI较快上升(如超过3%~5%)时,才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或财政政策进行调控,避免经济过热对百姓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对CPI的跟踪和调控,对我国国民经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CPI的结构世界各国CPI的统计,都是基于对本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一定样本量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民族消费习惯等不同,CPI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类别以及权重也不尽相同。
CPI的数值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各个类别中每一个规格品种的价格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CPI的构成,即各个类别在CPI中所占的权重。
我国地域辽阔,考虑到各地居民消费的传统习惯和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等因素。
因此,要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来代表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从众多的不同产地、规格、等级、牌号、花色的商品中抽选一部分作为规格品。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
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
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
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消费市场分析及政策建议樊彩跃2010年,在国家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上年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加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最近几个月,实际消费增长出现回落趋势,2011年扩大消费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短期刺激消费增长政策效应递减,尤其是汽车和住房两大消费热点降温,今年消费增速可能会比2010年有所回落。
在外部环境依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出口和投资增速均有可能放慢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加大对消费需求的刺激力度,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确保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增长轨道。
一、2010年消费品市场基本特点2010年,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战略和一系列刺激消费需求政策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热点消费品持续旺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与投资增长不协调的局面得到显著好转2010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为少有的高位加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上年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同比名义增速达到19.1%,从全年看,呈明显逐月小幅加快之势。
家电下乡、汽车税收优惠等短期政策刺激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以及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是促进当前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已明显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5%的长期趋势。
消费需求持续稳定较快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对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明我国新一轮扩大消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消费与投资增速差距明显缩小,由2009年相差15.6个百分点缩小为5.4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GDP增长10.3%,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两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在92%左右,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逐渐趋向平衡,内需成为拉动我国本轮经济持续强劲复苏的重要主导力量。
(二)政策刺激效应较为明显,家电、汽车以及电子新产品等持续旺销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和节能车补贴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家电、汽车以及电子新产品等持续旺销。
2010年1—12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
随着国家7月份出台节能车补贴标准以及北京等个别大城市酝酿和推出车辆购置措施,汽车消费更加活跃,全年汽车乘用车销量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2%。
此外,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数码、动漫、游戏、3G通信等电子新产品也成为消费突出新亮点。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旅游、文化消费不断升温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旅游、文化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特别是2010年在世博会的推动下,我国的旅游和文化消费持续升温。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世博会将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世本刊关注2011年第3期23中国经贸导刊博会期间周边各主要城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产业20%以上的增长。
(四)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形成如扩大银行刷卡消费,鼓励和规范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已经成为新型消费模式的主力军。
特别是银行刷卡消费、网络购物由于方便购物、价格透明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并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2011年消费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2011年,外部环境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减速和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出口很难继续保持目前的高增长。
国内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和前两年相比将会明显收紧,投资增速也将面临进一步放慢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今年经济企稳回升进入良性增长轨道至关重要。
虽然在国家扩大消费战略和居民收入增长带动下,消费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进入四季度以来,实际消费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从9月份增长15.3%回落至11月份的13.4%,回落了近2个百分点。
全年实际消费增长14.8%,和上年相比,实际消费增速放慢2.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减弱迹象。
2011年,随着通胀压力增大、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及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消费增长面临形势不容乐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面临相当大的难度。
(一)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递减,农村消费有可能进一步放慢近两年我国消费增长较快,尤其是家电、汽车等热点商品持续旺销,短期刺激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政策经过持续两年的实施,一方面效应开始明显递减,比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补贴等政策已执行了两年,继续发挥作用,必需要有新品种和新的政策及制度创新跟进。
另一方面,部分扩大消费政策已经到期,例如汽车以旧换新和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等到期,由于政策刺激力度减弱,相关消费将会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农村消费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2009年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实施,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一度超过城市消费增速,但2010年尽管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但农村消费增速却再度趋缓,全年农村消费增长16.1%,城市消费增长18.8%,农村消费慢于城市消费2.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出现拉大趋势。
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有可能使农村消费需求明显减弱。
(二)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同时降温,对整个消费市场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
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货币政策将会持续收紧,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提高以及房价高企等,今年住房消费将会明显降温。
住房消费一旦降温,与商品房相关的商品如建材、装潢材料、家电、家具等销售均相应受到很大影响。
汽车消费经过两年持续强劲增长,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北京等个别城市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多数大中城市出现的道路拥堵、用车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将会明显放慢。
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同时降温,必然会对整个消费市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通胀压力明显增大,实际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弱今年通胀压力将比2010年明显加大,仅翘尾因素就将影响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个百分点。
特别是近期我国出现的南冻北旱极端恶劣天气,有可能导致今年我国粮食出现减产,加之,国际市场粮价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国家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同时,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水、电、油及燃气价格上涨及其影响也将在2011年进一步体现。
美元加速贬值、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继续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增大。
通胀压力增大、通胀预期上升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需求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中低消费群体的影响会更大,实际消费需求将会继续放缓。
(四)城镇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消费信心将会受到影响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3%,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仅增长7.8%,和2009年实际收入相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今年城镇居民增收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大。
一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基本稳定在9%左右,如果国家不出台大的举措,如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城镇居民收入很难有大的提高。
二是今年投资及整个经济增速将会比2010年有所放缓,经济景气回落将会影响企本刊关注242011年第3期中国经贸导刊业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进而对职工收入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城镇居民是我国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其收入增长放缓必然会对整个消费增长形成制约。
从农民收入情况看,在国家多项政策作用下,2010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在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减,以及劳动力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农民收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突破2010年增长水平有相当大的难度,农村需求有可能会明显减弱。
综上所述,近两年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刺激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但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进一步扩大消费,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改革等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期望通过消费增幅的明显提高,来弥补投资和出口增速的下滑,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须继续保持促进消费政策的连续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热点商品消费,特别是要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制度上加快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以确保今年消费及整个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一)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特别是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
在不断完善已出台就业政策的同时,要把高校毕业生、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和复员军人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这三类人员大多是80年代后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他们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超前,优先解决这部分人员就业,无疑将会提高即期消费能力。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自谋就业。
(二)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一要确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向劳动者倾斜,切实提高两个比重。
建立最低工资年度调整机制。
二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积极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同类人员同工同酬。
三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快实施房产税试点,研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
针对我国有可能面临的长期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机制。
(三)继续保持促进消费政策的连续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热点商品消费继续扩大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种类,并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家庭。
同时,应将中型载货汽车和轻型客车纳入汽车下乡范围。
继续减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此外,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在国外奢侈品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情况,要尽快研究降低部分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引导奢侈品消费回流和扩大奢侈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