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过程中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对盈余的预测、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能够合理地分配和使用盈余,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保障股东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1. 盈余预测企业可以通过盈余预测的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盈余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见到可能会对企业盈余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盈余分配企业在进行盈余分配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盈余分配比例。
可以采取利润归还股东、留存盈余等方式进行分配,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和股东的利益诉求。
3. 盈余使用盈余的使用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内部经营活动等方面。
企业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盈余的影响,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
在内部经营活动中,要根据企业的盈余情况,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提高经营效益。
4. 盈余管理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明确的盈余管理政策和规定,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和审计,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1. 增强财务分析能力企业应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把握企业盈余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及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通过制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盈余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公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盈余情况,确保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的了解和监督。
4.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采集、核实、处理和存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内部盈余管理风险。
5. 强化风险管理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对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对盈余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做出假账来进行利润的抹平或者增加,以便更好地符合市场预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的价值和股价。
盈余管理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不道德或违法的,但如果盈余管理导致了虚假的财务报告,违背了会计原则和法律法规,就会对公司的声誉和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的确认、费用的确认、资产负债表的管理、会计估计的使用、关联交易和资本成本的管理等方法。
收入的确认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延迟收入确认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来调节盈余水平。
可以选择延迟销售额的确认时间,以实现适度增加收入,使得公司的盈利水平更加符合市场预期。
还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来增加当期利润,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
资产负债表的管理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和结构来实现盈余管理。
可以选择调整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政策,来影响盈余水平;可以选择调整负债的计提政策和清算政策,来影响盈余水平。
在公司合并或者重组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和调整,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会计估计的使用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会计估计的基础和假设来实现盈余管理。
可以选择增加或减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可以选择改变资产和负债的估计价值,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关联交易和资本成本的管理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和资本成本的管理来调节盈余水平。
可以选择进行虚假的关联交易,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可以选择通过调整资本成本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
论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
论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并购重组是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并购重组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首先来看业绩承诺。
在并购重组中,买方通常会向卖方提出业绩承诺要求,即在一定期限内实现一定的经营业绩。
通过业绩承诺,买方可以评估并购目标的价值,并为其支付合理的对价。
业绩承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绝对承诺和相对承诺。
绝对承诺是指买方要求卖方实现一定的业绩目标,如营业收入、利润等。
相对承诺是指买方要求卖方在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上实现一定的业绩增长率。
业绩承诺在并购重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业绩承诺可以为买方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其评估并购目标的价值。
通过查阅并购目标的历史财务数据和未来规划,买方可以了解并购目标的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和财务状况,从而决定是否进行并购。
业绩承诺可以对并购双方的协商和谈判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协商并达成一致的业绩承诺,买卖双方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促使并购顺利进行。
业绩承诺可以为并购重组提供一定的保障和风险控制。
通过设定一定的业绩目标和约束,买方可以降低并购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然后来看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盈余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和决策。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选择会计政策、合理配置利润等方式实现。
盈余管理在并购重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买方通常会对并购目标的盈余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而卖方则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交易条件。
盈余管理在并购重组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不对称信息披露。
卖方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善财务状况和盈余水平,可能隐瞒了企业的真实情况,导致买方对并购目标的价值评估不准确。
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导致业绩承诺的不履行和争议的产生。
如果卖方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业绩目标,但买方质疑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可能会引发纠纷和法律诉讼。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企业的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策略,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为股东创造持续增值的过程。
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企业盈余管理方法和它们的效果。
第一种方法是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等方式来实现成本控制。
这种方法在盈余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性指标,增加销售毛利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第二种方法是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优化。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
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销售收入和盈余水平。
第三种方法是投资决策的优化。
企业的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优化投资决策来实现。
企业在进行资本投资决策时应精确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并在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并控制投资规模。
有效的投资决策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盈余。
第四种方法是财务计划和预测的制定与执行。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预测,并严格执行和监控。
财务计划和预测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盈余的使用和分配,避免过度支出或资金闲置,从而最大化盈余效益。
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和股权激励等方式来实现盈余管理。
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提高盈余水平和企业价值。
资本运作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债务重组和股票回购等方式来实现盈余优化。
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激励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盈余管理方法对盈余水平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各不相同。
论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
论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并购重组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或合并来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为。
在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业绩承诺是指收购方在并购重组协议中对被收购方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到三年)的业绩达到一定水平作出的承诺。
这些业绩承诺通常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业绩承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被收购方的股东以交换自己的股权,以此作为补偿和奖励。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会计和财务手段,以达到或维持企业特定期间内的财务指标,通常是利润或收入。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计提政策、成本核算方法、资本支出和收入确认等方式来实现。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使其达到市场预期或实现潜在的经济利益。
在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业绩承诺可以促使被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积极实现承诺的业绩目标。
被收购方为了获得收购方给予的股权或其他奖励,通常会努力提高业绩,实现承诺的目标。
在实现业绩承诺的过程中,被收购方可能会借助盈余管理手段来提高财务指标,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这可能包括利用会计的灵活性进行收入确认的调整、调整政策以影响报表数据等。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业绩承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被收购方的股东以换取股权,为收购方创造附加价值。
但是盈余管理可能会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好于实际情况,使股东被误导,从而影响对并购的判断和决策。
盈余管理可能是为了应对业绩承诺的压力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以保证实现承诺的业绩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盈余管理可能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也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对企业的质疑和担忧。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制定盈余分配和利润积累的策略和措施。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是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达到提高企业盈余水平、保障企业长期发展的目的。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调整企业盈余结构,实现盈余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主要包括财务数据分析、财务风险管控、盈余分配政策、盈余合理留存、股权结构调整以及治理与激励机制等方面。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些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具体内容。
财务数据分析是盈余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成本、收入、利润等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盈余状况,及时发现盈余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财务数据分析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盈余预测和决策依据,指导盈余管理工作的开展。
财务风险管控是盈余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盈余存在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来保障企业盈余安全。
在财务风险管控中,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资产配置、盈余政策调整、盈余结果预警等方式,提高企业盈余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盈余分配政策是盈余管理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内对外的盈余分配安排。
盈余分配政策主要包括现金分红、股票分红、盈余再投资等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盈余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实现盈余增值和永续发展。
盈余合理留存是企业在盈余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盈余合理留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盈余积累和应对未来盈余需求的资金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留存来扩大投资、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等方式,实现盈余的价值最大化和长期发展的目标。
股权结构调整是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企业可以通过增发、回购、并购等方式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盈余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治理与激励机制是企业在盈余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治理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盈余管理效率和绩效。
企业合并盈余管理
企业合并盈余管理摘要:盈余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中难以避免,尤其是当企业面临上市的机会之时,公司管理层会想尽办法尽可能的平滑利润,粉饰报表,因此以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并之时的所做的盈余管理研究将极具代表性。
关键词:企业合并;盈余管理1.引言盈余管理在人们的长期意识会被当做一种操纵报表的手段和方式,然而在进行公司整合时关注长期性的盈余管理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尤有好处,下面根据LB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为例来分析在重视盈余管理对于LB集团所带来的好处。
2.理论基础对于企业合并的财务动机来说,首先不可忽视的就是在合并过程中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
交易成本也会对应的逐渐下降,因此利润空间也随之增加。
其次,企业合并可以操纵利润,实现盈余管理。
调节财务报表,使其看起来更加平滑等方法是我国上市公司所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
最后,企业合并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具备抵税作用。
企业为了平滑利润,将财务报表和会计利润维持在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是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考量。
市场中的大部分中小股东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往往关注企业的利润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
当公司保持了很好地业绩,尤其是呈现稳定的利润増涨时,投资人才会不断追加投资,企业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融资。
此外,我国对公司首次上市有着明确的财务经济指标要求。
想要在我国上市已然是是耗时耗力且要经过层层的审核,一旦上市企业自然不愿意再退市,一旦企业面临两年的连续亏损甚至是退市,那么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盈余管理,破解第三年亏损的困境,用以扭转或美化企业经营成果。
3.公司简介K公司是LB集团下属零配件企业,K公司的五大业务领域及主要子公司分别是:1)内饰系统;2)汽车电子;3)制动系统;4)铸件产品;5)汽车贸易。
K公司积极整合国内资产,相继并购了原LB集团公司下属GY分公司和DQ有限公司。
如果能顺利完成企业的并购,那么对于整个价值链,尤其是汽车上下游的企业生态链都非常有好处,可以将公司的产业布局延伸至智能驾驶、座舱以及整车技术、电力传动系统等多方面;2)公司经营体量的大幅提升:并表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提升至百分之一百一十五以上,净利润预计将提升至百分之五十;3)有助于未来时期内东风零部件价值链的融合和完善。
(作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
(作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抵减项目,企业多提坏账会造成利润虚减。
若来年经营状况不好,可利用坏账准备转回,虚增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其他应收、应付款例如企业将预提的管理费用常年挂账,而这笔其他应付款却早已没有的收款人,显然是公司的一笔不需要支付的收入,形成公司的“小金库”。
留待需要时再处理该项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3.待处理财产损益若本年“发现”存货盘亏,企业挂在账上不进行处理。
来年经营状况不好时,企业可以通过“发现”存货盘盈,虚增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4.在建工程将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继续挂在在建工程下,则在此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可以虚增本期利润。
当资产使用时折旧费用增加,会虚减当期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5.存货发出方法的选择公司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在物价上涨时期,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选用先进先出法。
当公司需要降低盈余时,选用加权平均法。
6.固定资产折旧政策(1)通过有选择的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选用能够降低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选用能够增加折旧费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2)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估计。
当公司在经营业绩差时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高估净残值。
当公司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低估净残值。
7.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可以利用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
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多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
若以后期间需要增加当期利润时,可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8.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公允价值的取得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更可以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提高企业盈余的合理使用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盈余的管理和使用。
三、盈余的范围和获取方式1. 盈余包括公司年度利润、股东分红以及其他形式的盈余。
2. 盈余的获得方式包括公司经营活动的利润、资产处置收益以及其他合法途径获得的盈余。
四、盈余管理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盈余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合法合规地进行。
2. 谨慎原则:盈余使用必须谨慎合理,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3. 保持稳健财务原则:盈余管理要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健的基础上进行。
4. 透明度原则:盈余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必须公开透明,有利于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和理解。
5. 公平原则:盈余管理必须维护各股东的合法权益,保证盈余分配的公平性。
五、盈余管理程序1. 盈余分配决策:由股东大会决定盈余的分配方案,包括分配股息、转增股本、利润留存等项目。
2. 盈余使用决策:由董事会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盈余的使用方案,包括投资、资本开支、债务偿还等项目。
3. 盈余执行监督:由监事会对董事会关于盈余分配和使用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决策的合法合规和公平公正。
六、盈余管理记录和报告1. 盈余管理记录:公司应当建立盈余管理档案,包括盈余分配决策文件、盈余使用决策文件、盈余执行情况报告等。
2. 盈余管理报告:公司应当及时向股东和监管部门报告盈余分配和使用情况,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公开。
七、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1. 盈余使用控制:建立盈余使用的预算控制、审批控制、支付控制等内部控制机制,确保盈余使用合理合法。
2. 盈余风险控制:建立盈余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盈余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盈余的安全运用。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盈余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照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并赔偿公司损失。
九、盈余管理制度的修改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盈余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但必须经过股东大会的决定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
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展开讨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手段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
预算管理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达成。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余率。
需要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精简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
3. 资金管理良好的资金管理对盈余的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还需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盈余资金,确保盈余的最大化。
投资管理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盈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高的盈余收入。
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盈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
2.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3. 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讨论,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盈余的最大化。
需要加强对盈余管理风险的防范和监督,保障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根据管理手段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
这种方法通常只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而不会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改变实际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生产计划、削减研发费用、增加广告支出等。
这种方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盈余管理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盈余管理方式,例如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来操纵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短期的财务目标,但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价值创造。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有哪些范文
企业盈余管理制度有哪些范文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范文如下:一、背景及目的为了规范企业盈余的管理,确保企业盈余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及其子公司、附属公司、分支机构等所有组织单位。
三、盈余管理的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执行,确保企业的盈余管理合法合规;2. 多元化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盈余分配、资本公积金设立和使用、经营风险准备金设立和使用等;3. 稳健性原则:确保企业盈余增长的同时,保持盈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过度冒险和过度消耗企业盈余;4. 公平公正原则:在盈余管理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5. 绩效导向原则:将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挂钩,激励员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1. 盈余分配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章程,制定盈余分配方案,并根据企业盈利情况、发展需求和股东利益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2. 资本公积金管理:依法设立和使用资本公积金,确保资本金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运用资本公积金进行企业投资和项目开发等;3. 经营风险准备金管理:设立和使用经营风险准备金,用于应对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盈余再投资管理:对于盈余未分配部分,鼓励企业进行再投资,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5. 盈余分配决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盈余分配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增强分配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6. 盈余权益保护管理:保护各类权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因盈余管理不当而引发的纠纷和法律风险;7. 盈余管理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地向股东、员工和社会公众披露有关盈余管理的信息,确保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
五、盈余管理的责任与权限1. 董事会:负责制定盈余分配方案、决策盈余分配、设立资本公积金和经营风险准备金等事项;2. 总经理:负责实施董事会决策,并管理和监督企业的盈余管理工作;3. 财务部门:负责编制盈余管理制度、核算盈余、报告盈余情况,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和股东;4.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盈余管理程序和决策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5. 监事会:负责监督和检查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企业合并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探析_郭思永
报表和母公司报表利润的差异。 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详细披露合并报 表与母公司利润差异形成的原因,分 类列示集团内部抵销事项对合并净 利润的影响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 子公司当期已实现而未分配的利润 等项目,以了解子公司向母公司的利 润分配情况。
(二)企业合并统一采用购买法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 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国外 学者通过从购买法下合并商誉的摊 销、 购买溢价和分析师对主并企业的 股票估价等角度发现使用购买法下的 公司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进而对权 益结合法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出了 质疑,最终致使 1999 年美国财务会计 准 则 委 员 会 (FASB)通 过 投 票 表 决 将 权益结合法取消。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 基于国情,以“控制”为原则划分合并
此, 商誉减值测试具有较大的随意 性,往往成为企业及其大股东进行盈 余管理的工具。 当企业经营管理不 善,受到净资产报酬率和资产收益率 的压力时,管理当局将不进行商誉的 减值处理;反之,如果公司管理层出 于提取“秘密准备”的目的,即使企业 超额盈利能力没有下降,也会蓄意对 商誉做减值处理。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公司对于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最大化股东权益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对策来保障盈余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盈余被滥用或浪费。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盈余管理手段1.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股东收益和公司的稳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利政策来实现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或进行股息红利再投资计划,以提高股东收益和公司的财务实力;盈余不足时,则可以减少股利分配以保证公司的运营资金。
2. 固定资产投资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盈余的增值,而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投资于固定资产,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的合理增长。
3. 现金管理盈余管理还包括对现金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来保持盈余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建立现金规模和运营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盈余过多导致现金积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现金调剂,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4. 偿还债务盈余管理还包括对债务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偿还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财务成本。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时偿还债务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信用等级,盈余不足时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1. 设立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盈余管理制度,明确盈余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以提高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盈余管理制度应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盈余规模来确定,确保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于盈余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盈余滥用和浪费,提高盈余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审计监督,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一、引言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达到业绩承诺,很多公司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影响其财报,从而向外界传递出更好的业绩信号。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并购重组案例,剖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启示。
二、案例分析A公司为了完成一次重大并购,向投资者做出了业绩承诺。
为了满足业绩承诺,公司高层采取了盈余管理手段,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实现财务报表的“美化”。
1. 收入操纵为了增加公司的收入,A公司在并购重组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如提早确认收入、将未来的收入前移等。
通过这些操纵手段,公司成功地将收入数字进行了虚增,给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收入增长的假象。
2. 成本操纵为了控制成本,公司将一部分应纳税收入视为推迟确认项目,将其计入未来的报表中。
此外,公司还采取了其他手段,如提前计提费用、缩减研发投入等,从而降低了未来的成本支出。
3. 资产操纵为了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财务健康指标,公司采取了资产减值拖延、资本化费用等手段。
通过这些操作,公司成功地将资产数字进行了虚增,给投资者传递了一个资产增长的假象。
通过上述盈余管理手段,A公司成功地在并购重组完成后实现了业绩承诺。
然而,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信息传递,违背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道德伦理等基本原则。
三、盈余管理的风险与启示盈余管理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为公司带来某些利益,但其风险也难以忽视。
1. 市场信任受损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会使市场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削弱市场对公司的信任。
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来欺骗他们,从而对公司的股票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
2. 法律风险加大以虚增盈余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违反了财务报告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到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增加了企业面临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3. 长期发展受阻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却难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和盈余管理
购买法下商誉的确认和减值测试 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影 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购买法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问题, 因为合并成本与被合并企业净资 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可能影响当期
利润。
04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政策法规因素
会计准则规定
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方法,如购买法、权益结合法等,企 业需遵循相关规定进行选择。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建立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
要求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
鼓励会计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和经验,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外部监管与审计力度
强化第三方审计的作用
信息披露不充分
权益结合法只关注合并后的利润,而忽略了合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商誉等无形资产,这使得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03
购买法的应用与问题
购买法的特点
购买法基于实际交易,反映企 业合并的经济实质。
合并成本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 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商誉或 损益。
合并后母公司编制的合并资产 负债表,反映合并后的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VS
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 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资本市场动机 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融资需求或维持股价稳 定而进行盈余管理;契约动机是指企业为 了满足债务契约或管理报酬契约的条件而 进行盈余管理;政治成本动机是指企业为 了避免政府管制或税收惩罚而进行盈余管 理。
企业合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02
权益结合法的应用与问题
权益结合法的特点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利润等方面取得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使用和管理盈余,以达到最佳的财务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盈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超过实际需要的资产或利润。
在盈余管理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盈余进行再投资、分红、储备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决策,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持续增长。
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股东权益,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合理管理盈余,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支持企业内部再投资:盈余可以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投资,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2.分配适当的股息:通过分配股息,企业可以回报股东,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企业的企业形象和吸引力。
3.储备应对风险:保持适当的盈余储备可以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应对能力,增强企业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4.偿还债务:利用盈余偿还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借贷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法1. 再投资再投资是指将部分或全部盈余用于新项目开发、资本扩充和业务增长等方面的投资活动。
通过再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再投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投入新产品开发:将盈余用于研发新产品,扩展企业产品线,提高产品竞争力。
•扩大生产能力:盈余可用于购买新设备、增加生产线或扩大生产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拓展市场份额:利用盈余进行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再投资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2. 分红分红是指企业将部分盈余返还给股东,以回报股东对企业的投资。
分红可以通过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金分红:企业以现金形式向股东支付股息。
现金分红可以是定期分红,也可以是特别分红,根据企业的盈余状况和对股东的回报承诺来决定。
论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
论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发展,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需要进行并购重组并加强财务管理以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在并购重组中,为了保障双方利益和达成交易,通常会包含业绩承诺和非经营性收益的调整。
业绩承诺是指企业在并购重组协议中承诺一定的业绩水平,另一方则会根据这些业绩指标进行决策。
对于承诺方,业绩承诺可以提高其市场信誉,保证交易中的可靠性,并且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
由此可见,业绩承诺是为了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在并购重组中,承诺方通常会加大财务和经营成本的支出,以达成业绩承诺目标。
这就存在一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为了达成通常并非经营目标的特定财务表现而采取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投资者的收益或满足某些指标而采取的特定手段,如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来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从而增强企业的投资价值。
在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较紧密。
通过业绩承诺,承诺方会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投入,来实现预期的业绩目标。
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成这些承诺,有些企业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手段,如将长期投资和收入等计入当期利润,或通过财务分析的微调来增加企业的收益。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盈余管理一旦超出了适当的范围,就会影响企业的商业道德,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
业绩承诺的实现需要承诺方更多地关注财务和经营成本支出,以尽可能地达到承诺的业绩目标。
企业不能忽视过多的成本支出对盈利的影响,否则很容易出现损失的情况。
而在盈余管理方面,企业应该保持适度,以防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
因此,在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应该是同等重要的。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业绩指标和承诺目标,同时在实现过程中,不能忽视成本控制,保持合理的盈余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在并购重组中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试论企业合并过程中的盈余管理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冯雪彬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张建英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城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和方式日趋多样。
基于各种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同时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在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中,通过企业合并来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典型且对投资者危害较大的一种。
盈余管理又称利润操纵,其产生主要是由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和会计信息客观存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对股价走势、贷款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等方式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
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企业能够借助会计手段调节其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等各类财务信息,从而诱导投资者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严重扰乱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秩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本文系统分析企业合并过程中的各种盈余管理操作,并从深层次挖掘了存在这种操纵可能性的本质原因,并在此基础是提出规范企业合并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对策和方法,以便规范我国企业合并行为,促进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合并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常见方式
(一)通过利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操作中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
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企业主体以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就是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企业用一定的价款把被并企业的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项目购进,同时还承担了被并企业的债务,从而按合并时的公允值计量出被并企业的净资产,将投资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的会计方法。
而权益结合法下认为企业之间的合并是权益相结合而并非是购买,其实质就是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的股东共同控制和管理他们的净资产和共同分担合并后企业会出现的一些风险和收益,也就是原企业所有者承担风险和利益的联合。
(1)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操纵。
在实践中,企业通常会采用权益结合法来调节利润。
因为在权益结合法下,资产和债务都是按照账面的成本来核算,合并后的企业将被认为是一直存在的,不论在哪个年度哪个时间段,只要参与了合并的企业,整个年度的损益都会被包括在合并后企业的损益之中。
企业合并过程中采用权益结合法而不采用购买法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在购买法下,如果企业资产在经过重估后的公允值大于账面上的价值,那么多出来部分的资产在以后会通过折旧或者摊销的方式转换成企业的成本或费用,企业从降低成本费用的角度来考虑必然倾向选择权益结合法进行核算。
第二,在购买法下,合并后企业的当年利润只包括被合并企业购买日之后实现的利润,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
企业的利润就包括了被并企业的整个年度内实现的利润,所以权益结合法要比购买法合算。
(2)购买法下的利润操纵。
虽然对比来看权益结合法要比购买法更有操控的空间,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购买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利润可操纵空间。
在购买法下,对比支付对价资产的公允值和账面价值,其中的差额计入当期的损益,这样为购买企业通过调节公允值来对利润进行调节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利用公允价值,购买企业可通过低估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高估其被购入企业的负债的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由于购买法下合并价差将作为商誉入账,按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商誉无需进行摊销,只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即可。
利用合并利润表不包括被购买企业合并前的损益特点,被购买企业可以在被合并前制造一些账面上的巨额亏损,合并之后在予以转回,合并后再予以转回,或提前确认费用、推迟确认收入,从而大幅提升合并后的业绩水平。
(二)通过调节合并范围调节利润一是扩大合并范围调高利润。
通过调整企业合并范围能够快速调高利润,具体到实践中,企业可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的方式来使其达到合并所
需控制标准,这样一来即可将业绩优秀的公司或公司的优质资产纳入合并范围,从而认为扩大企业账面利润。
二是通过缩小合并范围来减少亏损。
通过扩大合并范围可以人为调高利润,相应的,通过缩小企业合并范围,也可以达到人为调低企业亏损的目的。
三是通过人为调整合并日来操纵利润。
合并日的确认会对合并后企业的会计事项、财务经营情况和合并经营企业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
重点说明的是利用购买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合并日之前的被合并企业的利润不计入合并后企业利润,合并日的确定会直接影响合并后企业利润的实现。
但在实际中,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未对合并日的确认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一些企业通过人为调整合并日来达到虚增合并后企业的盈利水平。
四是股权投资进行利润的利用操控。
当投资企业持股占比从20%以下提高到20%以上时,就存在一个核算方法的转变,而企业即可利用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这种变更来进行利润调节。
五是利用亏损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
母公司可不承担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但是以上操作虽符合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却有悖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初衷,在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的前提下,难以准确反映其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导致母公司会计报表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指标的虚高。
六是利用统一会计政策的契机来进行利润操纵。
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会计工作就是要统一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的会计政策,这有利于合并后的新企业能够有效的计量和评估各类财务数据和指标。
在具体实践中,很多企业出于盈余管理方面的考
7
Capital Operation 资本运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