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药疹 切莫大意
全面!7种药疹类型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附图)
全⾯!7种药疹类型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附图)药疹,也称药物的⽪肤不良反应,是药物通过⼝服、吸⼊、注射、栓剂、外⽤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体后引起的⾮预期的⽪肤或⽪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图⽚来⾃丁⾹园论坛)。
临床上引起的重症药疹,往往会伴有内脏损害和全⾝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后果。
1.常见药疹的分型2.临床上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3. 药疹的临床表现(1)固定型药疹易引发的药物: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或巴⽐妥类引起;⽪损好发部位:多见于唇、⼝周、龟头等⽪肤黏膜交界处,⼿、⾜背、躯⼲亦可发⽣;特点:圆形或类圆形⽔肿性暗紫红⾊斑疹,1 ⾄数个,绕红晕,稍痒,重者可出现⽔疱、⼤疱、糜烂、浅溃疡;处理:停药后给予抗组胺药物⼝服及糖⽪质激素乳膏外⽤,⽣理盐⽔湿敷。
(2)荨⿇疹型药疹易引发的药物:常由⾎清制品、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引起;⽪损好发部位:⾯部、四肢及躯⼲;特点:表现为⼤⼩不等,形状不规则的风团,多泛发全⾝,数⽬多,伴⾎清病样症状(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管性⽔肿等),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处理:停⽤可疑致敏药物,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给予对症处理,病情较轻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vitC、葡萄糖酸钙等联合外⽤药处理,不⽤或仅⽤⼩剂量糖⽪质激素,病情较重者应尽早⾜量短期应⽤糖⽪质激素,同时加强⽀持治疗。
(3)⿇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易引发的药物: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苯巴⽐妥类、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损好发部位:⾯、颈部、上肢、躯⼲向下发展,2~3 ⽇遍布全⾝并相互融合,伴⾯部、四肢肿胀,褶皱部尤为明显;特点:散在或密集的红⾊针尖样⼤⼩⾄⽶粒⼤⼩斑疹或斑丘疹,对称、泛发,以躯⼲为多,可伴有⼩出⾎点或猩红热型(⽚状红斑,很快泛发全⾝,⽪疹融合),⼀般⽆内脏损害,⽪疹消退后可伴糠状脱屑;处理:停⽤可以致敏药物,给予钙剂和抗组胺类药物,伴有重型药疹,可给予糖⽪质激素。
(4)光敏⽪炎性药疹易引起的药物:甲氨蝶呤、阿霉素、长春碱等;⽪损好发部位:翻是裸露⽪肤的部位均会发⽣红斑、⽔肿,⾃觉烧灼感;特点:严重的光敏性药疹可以出现全⾝症状,如发热、头晕、恶⼼、呕吐、乏⼒、精神萎靡等,甚⾄可以导致休克;处理:停⽤可疑药物及避光, ⼝服抗组胺药、烟酰胺或中⼩剂量糖⽪质激素, 外⽤炉⽢⽯洗剂或糖⽪质激素乳膏。
药疹
治疗
轻型药疹
1.停用致敏药物 2.根据局部皮损特点用药
治疗 重型药疹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2.防治继发感染
3.加强支持疗法 4.静注丙种球蛋白 5.血浆置换 6.加强护理及外用药治疗
治疗 过敏性休克治疗
1.停致敏药物,吸氧
2.0.1%Adr0.5~1ml,肌注或静注
3.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注 4.必要时予升压药,气管切开术 5.心跳呼吸骤停,行心肺复苏 6.多学科联动
1.首次用药后2~6周发生
2.环氧化物水解酶缺陷者
3.抗癫痫药,磺胺类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1.>3周出现红斑,丘疹 2.淋巴结肿大 3.T>38℃ 4.血常规:白细胞>10×10^9/L 异型淋巴细胞 嗜酸粒细胞 5.肝细胞受损(ALT>100u/L) 6.HHV-6再活化 符合6项中5项可诊断(必须包括第一项)
药疹
马婕 14级临五附二七组
目录
• • • • • •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
• 个体因素
遗传、某些酶缺乏,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
1.抗生素
• 药物因素
2.解热镇痛药
3.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
4.中草药
发病机制
• 变态反应(大多数)
• 非变态反应(少数)
变态反应性药疹特点
1.少数人 2.一定的潜伏期 3.病情轻重与药物药理,毒理,剂量无关 4.皮损多样 5.高敏状态,药物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6.有一定的自限性
临床表现
• 重型药疹 • 轻型药疹
重型药疹
1.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药疹治疗大全
固定性药疹
药疹是指某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性反应。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固定性药疹是较常见的一种疹型,固定性药疹的皮疹中央呈紫红色,边界较清楚,比较有特征性。
固定性药疹形状特殊,较易识别。
其特点是先有局部瘙痒,继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颜色为鲜红或紫红色,具水肿性,发作愈频色素愈深,愈后可见遗留色素沉着。
此皮疹与其他疹状明显的区别在于,每次服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
一般地说,固定性药疹好发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处。
此药疹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第一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如重复用药,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则会在24小时内发生,而敏感者则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发生。
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据有关研究统计认为主要是磺胺类药,如长效磺胺、磺胺胍、SMZ等;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阿司匹林,速效感冒胶囊等;再有是安眠镇静药,如鲁米那、速可眠等,并以巴比妥类为多见。
有些复方药物含有上述3种药物成分,也可发生本型药疹,如某些复方感冒药常含阿司匹林可诱发此病。
对于固定性药疹的治疗,应首先停止该药的使用,其次是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激素类等。
内用药物可选用强的松,抗组织胺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
局部外搽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
如有糜烂、渗液、溃疡,应先外搽紫锌氧油、炉甘石油,待局部干燥后再搽激素药膏。
另外,适当应用抗菌素,短期内即可痊愈。
长期反复在同一部位出现的药疹会导致该处皮肤黏膜瘢痕形成,患者应清楚记取引起自己过敏反应的药物,只要以后不再服用此药,固定性药疹则可以避免。
教你认识11种药疹
教你认识11种药疹*导读: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常见药疹归纳如下。
……1、发疹性药疹:临床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始于面部躯干,以后泛发全身,有瘙痒,轻重程度不一。
轻的仅出现散在的少量红斑,有轻度瘙痒,停药而自愈。
重的可密集全身,常伴有全身浅部淋巴结肿大,应密切注意其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因后者愈后不良。
2、皮炎类药疹:这类药疹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性皮疹。
其可分为局限性与泛发性两型:局限型多是由药物引起的光线过敏性皮疹,因此主要发生在日光暴晒部位,发生苔藓化皮疹;全身泛发型可有低热、瘙痒,严重的还可有粟粒至米粒大小的脓疱性皮疹掺杂其中。
消退后往往有一层糠状鳞屑脱落。
3、固定型红斑:多数由磺胺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解热止痛药物所引起。
但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无服药史,过敏源不易找到。
皮疹特点是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呈假性水肿、损害境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斑,每次应用致敏的药物后,在同一部位重复发作,也有的同时增加新的损害,皮疹数目可单个或多个,亦有分布全身者,皮疹大小一般0.2厘米至数厘米不等,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唇及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趾指间皮肤、手背、足背躻干等处多见。
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者约占80%,口腔粘膜亦可发疹。
固定性药疹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不等,但粘膜糜烂或溃疡者常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十日始愈。
发生在包皮龟头部位时,常因为水疱破溃或感染而形成溃疡,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如治疗不当,可使病人数周至数月不能痊愈。
4、荨麻疹药疹: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
荨麻疹可作为唯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如发热、低血压等,一般致敏病人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皮肤才开始发生风团性皮疹并有瘙痒,但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血清蛋白等药物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头晕、心烦、全身泛发大片红色风团、瘙痒与血压降低。
生活疾病-重症药疹的分类
重症药疹的分类【导读】重症药疹是皮肤门诊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发生,除了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皮肤症状,比如皮肤溃烂、表皮松懈等,还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引起其他脏器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眼睛失明。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症药疹的分类等重症药疹相关知识。
重症药疹的分类药疹,顾名思义,就是药物引起的皮肤出疹子,属于皮肤过敏的一种类型。
重症药疹是药疹中比较危急的一种。
重症药疹有哪些类型呢?临床上,重症药疹有以下几类:1、重型多形性红斑(SJS)。
多形性红疹有着自身比较明显的特点,很容易鉴别。
这类药疹发生的时候,皮肤会出现豌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或者丘疹,红斑和丘疹的形状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
一般多发生在身体四肢的皮肤,多是对称存在。
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发热、肚子疼等情况。
2、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这类重症药疹起病比较急,发展很快,一旦发生比较凶险,属于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
初期可能只是某些部位皮肤有皮疹,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快会形成一片片皮疹,然后波及全身。
如果不及时抢救,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
这类重型药疹多是普通药疹发展而形成的。
普通药疹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很可能会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重症药疹的症状重症药疹虽然不常发生,但是如果发生往往比较危急凶险。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重症药疹的症状,以便及时就医。
重症药疹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皮肤上。
病人在发病初期,可能会身体皮肤出现皮疹。
有些病人红疹比较多,有些略少。
还有一些病人,刚开始是一点点红疹,慢慢的红疹弥散开来形成一片变成红皮病。
有时候这些红疹弥散开来还可能会变成水疱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水疱可能会变大然后剥脱坏死。
除了皮肤以外,重症药诊还有其它临床症状。
比如重症药诊中的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患者,常常伴随着发热的症状,疱疹可能会累及眼睛、口腔等外部器官;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一般情况皮疹会遍及全身,全身皮肤可能会擦一下就破,发高烧,全身脏器可能都会被损伤。
出现药疹了要怎样去治疗呢
出现药疹了要怎样去治疗呢
一、概述
药疹在大家生活中并不陌生,它还有一个名字,又叫药物性皮炎,就是患者通过口服或者外用注射等途径,进入了患者的体内,从而引起的皮肤开始起皮疹的一种反应。
其实,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服药过量或者怎么都会引起药疹,那么出现了药疹该怎么治疗呢?
二、步骤/方法:
1、药疹也分轻重,如果患者朋友出的药疹比较轻,患者可以自行去诊所拿一些涂抹用的药膏之类进行涂抹,并且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看看如果自己身体没有加其他的症状,那么就只涂抹药膏就行了。
2、如果患者身体出现的药疹比较严重,那么就要留心了,患者朋友就必须去医院参加治疗输液,以加快体内过敏药物的排出,患者记得要多喝水,因为过敏的药物也可以通过尿液进行外排。
3、再出现药疹的一段时间里,患者尽量不要去吃一些发物,比如海鲜鱼虾之类的,以免加重病情,除了发物也尽量不要吃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比如,辣椒,辣制品,火锅,麻辣烫等等之类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
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和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促进体内药
物的排除,平时注意多休息,多喝水,还有良好的心理,这些都会帮助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的。
药疹介绍、适应症及治疗参考
药疹药疹(drug eruption)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
根据患者皮损的特点,药疹可分为多种临床类型。
从临床评估病情和治疗的角度,药疹可以分为重症和轻症。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其中尤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最为严重,常常危及生命。
轻症药疹包括固定型药疹、发疹型药疹、紫癜型药疹、光感性药疹、中性粒细胞性药疹、轻型多形红斑型药疹等。
轻症药疹若没有及时停用致敏药物,亦未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向重症药疹转化。
治疗上对于轻型药疹,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有效;必要时加用中小剂量激素,如泼尼松30~40mg/d。
对于重型药疹,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及时控制病情进展。
【适应证】(1)重症药疹:包括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2)轻型药疹:使用非激素治疗,效果差,且有进一步加重趋势。
【禁忌证】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在其药物使用说明书及各类教科书上均能找到详细清单,在此不赘述。
但是,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使用方法】(1)对于轻症药疹,抗组胺药无效时,可给予泼尼松30~40mg/d,病情好转则逐渐减低剂量。
(2)对于重症药疹,可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相当于泼尼松1~2mg/(kg·d),直到患者病情稳定,逐渐减量,改为泼尼松口服。
(3)重症药疹,皮损面积大,经有经验的皮肤科临床医师评估,预判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疾病发展时,应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如甲泼尼龙250~500mg,连用3日,此后再改为常规剂量即相当于泼尼松1~2mg/(kg·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是指由于服用药物而引起的皮肤病变,其症状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常见的药疹症状包括:
1. 皮疹:药疹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小疙瘩、丘疹、水疱、糠疹、荨麻疹等病变。
这些皮疹可以局限在某个部位,也可以遍布全身。
2. 皮肤瘙痒:药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是另一个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感到强烈的瘙痒,需要不停地搔抓。
3. 肿胀和水肿: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疹可能导致局部肿胀和水肿。
患者可能会发现脸部、嘴唇、眼睑或其他部位出现肿胀。
4. 红斑狼疮样病变: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样病变,如红斑、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等。
治疗药疹的方法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停用引起药疹的药物:初步怀疑某药物引起药疹时,首要措施是立即停用该药物。
停用后,药疹可能会逐渐消退。
2. 使用抗过敏药物:医生可能会对患者开处方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症状和控制药疹反应。
3. 局部治疗:对于轻微的药疹症状,患者可以使用局部药膏或
洗液来缓解症状,如抗过敏性外用药物。
4. 就医就诊:如果药疹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就诊。
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可能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如皮肤病组织活检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药疹的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尽量避免自行用药或乱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在就医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引起药疹的药物大盘点
引起药疹的药物大盘点*导读:多形红斑型药疹皮疹呈黄豆大小至蚕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对称分布于躯干及四肢。
常由磺胺药、非甾体消炎药、苯巴比妥等引起。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严重者还可引起内脏损害。
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药物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有抗菌药类、非甾体消炎药、镇静安眠药和磺胺类药物等。
药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同药物的药疹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荨麻疹型药疹风团样皮疹,色泽鲜红或暗红,单个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可伴有瘙痒、刺痛、胸闷、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多由青霉素、水杨酸钠、呋喃唑酮、血清制品等药物引起。
*麻疹型及猩红热型药疹猩红热型药疹,为大量密集的针头大小的斑点,瘙痒明显。
麻疹型皮疹以大量暗红色粟粒样斑丘疹为主,对称分布,躯干部位尤其密集。
这两型药疹常由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非甾体消炎药等引起。
*固定型药疹其特点为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的红斑或水疱。
常因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和巴比妥药物等引起。
*多形红斑型药疹皮疹呈黄豆大小至蚕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对称分布于躯干及四肢。
常由磺胺药、非甾体消炎药、苯巴比妥等引起。
*湿疹型药疹此型药疹多由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奎宁等药物引起。
*紫癜型药疹皮损以紫红色豆粒大小的出血性斑疹为主,多发生在双下肢。
常由非那西丁、磺胺药、巴比妥及奎宁等引起。
*痤疮型药疹皮疹呈大小一致的粟粒状红色毛囊形丘疹,外观与寻常痤疮相似,但无明显的黑头粉刺。
主要由皮质激素、溴剂、碘剂、口服避孕药等引起。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突然发生的大片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迅速累及全身。
红斑融合成大片或呈弥漫性的潮红,有明显的肿胀。
很快可出现广泛的表皮剥脱。
常因磺胺类药物、水杨酸钠、苯巴比妥及砷剂等引起。
*苔藓型药疹皮损酷似扁平苔藓,多因长期或大量服用米帕林、奎宁、奎尼丁、砷剂等引起。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皮肤初为暗红色或紫红色斑片,面积急剧扩大,数日内遍及全身。
[药疹类型多治疗慎用药]药疹最严重的类型是
[药疹类型多治疗慎用药]药疹最严重的类型是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反应,严重者还会引起内脏损害。
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药物有多种,但较为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解热止痛药类、镇静安眠药和磺胺类药物等。
药疹种类多药物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反应之一,其临床表现根据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荨麻疹型药疹风团色泽鲜红或暗红,单个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瘙痒、刺痛、胸闷、心慌、憋气甚至出现休克。
多因青霉素、水杨酸钠、痢特灵、血清制品等引起。
麻疹型及猩红热型药疹猩红热型药疹,为大量密集的针头大小的猩红热斑点,瘙痒明显。
麻疹型皮损以大量暗红色粟粒大斑丘疹为主,对称分布,躯干部位尤其密集。
这两型药疹常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解热镇痛药等引起。
固定型药疹特点为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的红斑或水疱。
常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和巴比妥盐等引起。
多形红斑型药疹黄豆大小至蚕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对称分布于躯干及四肢。
常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苯巴比妥等引起。
湿疹型药疹此型药疹多因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奎宁等药物引起。
紫癜型药疹皮损以紫红色豆粒大小出血性斑疹为主,多发生双下肢。
常因非那西丁、磺胺药、巴比妥及奎宁等引起。
痤疮型药疹大小一致的粟粒状红色毛囊形丘疹,外观与寻常痤疮相似,但无明显的黑头粉刺。
主要由皮质激素、溴剂、碘剂、口服避孕药等引起。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突然发生的大片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迅速累计全身。
红斑融合成大片或弥漫性的潮红,有明显的肿胀。
然后开始出现广泛的表皮剥脱。
常因磺胺类药物、水杨酸钠、苯巴比妥及砷剂等引起。
苔藓型药疹部分皮损酷似扁平苔藓,多因长期或大量服用阿的平、奎宁、奎尼丁、砷剂等引起。
大疮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皮肤初为暗红色或紫红色斑片,面积急剧扩大,数日内遍及全身。
1~2天后广泛的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伴有高热、内脏受损表现。
当心药疹
当心药疹
……
药疹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对已知过敏的药物坚决不用、而且能够对易致药疹的药物谨慎使用,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抗生素致药疹者为最多,其致敏药物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甲硝唑等。
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主要有水杨酸类、扑热息痛、感冒通;再次为卡马西平、苯妥英纳、痢特灵、磺胺药等。
不可忽视的是某些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液、柴胡注射液、雷公藤等也可引起药疹发生,需提高警惕。
药疹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常见类型有:
麻疹样红斑出疹时伴有畏寒、发热;皮疹大小不等,为鲜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到正常皮肤,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退疹时可留下粟褐色色素沉着并有糠麸状脱屑。
猩红热样红斑出疹时有高热,体温达40℃左右;皮疹散布全身,很快增多扩大融合成广泛性的水肿样红色大片、酷似猩红热;发热可于3—5日消退,皮疹由鲜红变成淡红、继之以大,小片状脱屑。
荨麻疹型皮肤瘙痒或有烧灼感,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出现快,退得也快;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即消退,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故又有风疹块之称。
固定性红斑为药疹中多见而又最易诊断的一种,具有下列特点:
①每次发病均在同一部位。
②初始仅有一至数个皮疹,如复发多次可增多扩大,呈全身性和对称性。
③皮疹为圆型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上有水疱。
④消退时留下紫黑色素沉着,消退缓慢,有的可长达数年。
剥脱性皮炎型为药疹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但少见。
严重药疹怎么才能好
严重药疹怎么才能好
一、概述
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个朋友前一阵子出现了一些状况,不仅把他自己给吓坏了,还把大家这些朋友也吓坏了,他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皮肤出现了一些红疹,常同时伴有轻微的发烧和中毒瘙痒的症状,刚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过敏,过几天就会痊愈,可是没想到两天后,红疹遍布全身,而且面部四肢都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显。
大家都被他吓坏了,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着是严重的药疹。
二、步骤/方法:
1、医生告诉大家,药疹主要是因为吃了一些药物,比如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这些解热止痛药所引起的,这些药物是病发较常见的药物,通常是因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原因引发的。
2、为了避免患药疹,医生给病人用药前,最好是先问一下病人有没有什么病史,对哪些药物会过敏,免得还病人过敏,而且在用药的时候也要适量,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避免过敏。
3、患有药疹的病人,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一下,不要吃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姜,羊肉等,并且在瘙痒时不要吃海鲜,要吃一些较为清淡的食物,多喝清水,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三、注意事项:
医生再给病人用药的时候应该先询问一下病人是否有过敏的病史,避免病人吃了会使他们过敏的要药,而且病人在饮食方面也要特别的注意一下,不要吃海鲜或者辛辣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食物。
药疹的分型及各自临床表现
药疹的分型及各自临床表现*导读: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湿疹型药疹等等。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
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
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
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
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
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
也可发生水疱。
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
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
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
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
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
重者可伴发热。
(二)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
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
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
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
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
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
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
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它症状。
药疹的健康教育
药疹的健康教育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它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药疹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药疹的定义、症状、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药疹。
一、药疹的定义1.1 药疹是指在使用药物后出现的皮肤病变,通常与药物过敏有关。
1.2 药疹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严重者可能导致疼痛、溃疡和全身性症状。
1.3 药疹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癌药等。
二、药疹的症状2.1 药疹的症状包括皮疹、瘙痒、水疱、红斑、脱屑等。
2.2 药疹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面部、颈部、胸背部和四肢等。
2.3 严重药疹可能伴随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致命的过敏反应。
三、药疹的预防3.1 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等易引起药疹的药物。
3.2 在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3 如果有药疹的家族史或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药疹的处理4.1 一旦出现疑似药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4.2 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抗组胺药、激素和局部外用药等。
4.3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五、药疹的注意事项5.1 避免自行更换或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引起药疹等不良反应。
5.2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药物使用后的身体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药疹。
5.3 在用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助于减少药疹的发生风险。
总之,药疹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障自身健康。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增进对药疹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药疹的常见形态
药疹的常见形态
*导读:药物性皮炎也称为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注射、口服、吸入、外用等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急性炎症性反应,重者伴有内脏损害。
……
①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类型,即每次发作都在原来的部位反复以同一形态发生药物性皮炎。
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口唇、外阴等部位尤为多见。
如再服该药,会在原部位出现同样的皮疹,且面积可增大,部位可增多。
②荨麻疹样药疹:发病突然,全身对称性分布。
先从面颈部开始,以后蔓延到四肢及躯干。
皮肤瘙痒,病人感到畏寒和发热。
③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此型潜伏期长,初期如麻疹,继续发展全身皮肤渐红、肿胀,然后皮肤发生广泛性叶片状脱屑,反复不已。
④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此型药疹极其严重,发病较急。
全身发生大面积水疱,擦破后露出大面积剧烈疼痛的糜烂面,像Ⅱ度烫伤那样露出表皮,如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丝瓜调和蜂蜜轻易“祛斑”详解女性外阴瘙痒原因美颜计:轻松“吃”掉雀斑告别“脱发”两大妙招皮肤瘙痒会预示哪些疾病?每日4步痘痘扫光光女性“抗斑”从小做起春暖花开肌肤要抗敏8个小秘方治“脚气”专家解读如何防治色斑。
药疹的健康教育
药疹的健康教育药疹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也被称为药物过敏性皮疹。
它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不论是初次使用药物还是长期使用药物。
药疹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皮疹到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药疹的症状和表现形式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1. 皮肤红斑:药疹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皮肤上出现红斑。
这些红斑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遍布全身。
红斑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
2. 疱疹:有些药物引起的药疹会导致皮肤上出现疱疹,疱疹可以是小水泡或大水泡,破裂后会形成溃疡。
3. 皮肤脱屑: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疹会导致皮肤脱屑,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药疹严重的患者身上。
4. 全身症状:除了皮肤症状外,药疹还可能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药疹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药疹的健康教育内容:1. 药物过敏史询问: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开具处方药时,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史。
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以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
2. 药物选择和用量:医务人员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个体差异,选择较为安全的药物。
同时,药物的用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过敏反应。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疹的风险。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嘱托,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搭配。
4.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一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引起药疹的潜在风险,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5. 避免自行用药:患者应避免自行购买药物并使用,特别是对于有过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在需要用药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6.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患者出现药疹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史。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用药史进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药疹症状治疗靠他们
文章导读药疹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皮肤病,从表现来看多为米粒或黄豆大小的红色斑状丘疹,同时患者还会伴有高烧、头痛、浑身不适等症状;这种症状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还又瘙痒和刺痛感,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黄疸等疾病。
一、药疹症状1.发疹性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药疹的95%。
临床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半数以上病例在停药后2周完全消退。
如未及时停药,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则预后不良。
2.荨麻疹样药疹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
荨麻疹可作为惟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血清病样综合征、过敏性休克的一个症状。
3.剥脱性皮炎皮损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有渗液、结痂,继之大片叶状鳞屑脱落,渗液有臭味。
黏膜可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此类皮损如系初次发病,潜伏期一般在20天以上。
可一开始就泛发全身,或在上述麻疹或猩红热样皮损的基础上发生。
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是药疹中的严重类型,常伴有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呕吐、恶心,有的可伴有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疸等全身症状。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
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药疹常见的并发症
药疹常见的并发症
*导读:一般来说,绝大部分药疹并不碍大事,只要停止继续用药皮疹很快就可消退。
但是,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药疹并不碍大事,只要停止继续用药皮疹很快就可消退。
但是,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有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
在重症的药疹中比较有名的为中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特点是皮肤斑疹并不明显,类似大面积烫伤,有落屑,外表看似乎皮肤很健康,但用手指轻轻搓擦,表皮即可大面积剥脱,称此为尼科尔斯基现象;另一种比较有名的为渗出性多形红斑综合征,表现为皮肤呈大泡型红斑,也可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重症可致盲,甚至危及生命。
此二种类型均伴有高热。
另外,由苯妥莫、镇痉宁等抗癫痫药引起的药疹,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称为药源性过敏性综合征。
总之,危险性药疹具有三大特点:
1、形成水泡,并可见皮肤糜烂。
2、伴有口腔黏膜,眼结膜等黏膜部位发疹。
3、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
一旦产生药疹反应,应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
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药疹切莫大意
*导读:药疹,系指用药后用者引起皮肤或粘膜的不良反应,亦称药物性皮炎。
据报道,药疹的发病率占用药人数的2%左右,而且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应当引起注意。
……
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药疹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疾患基本一样,即过敏反应,既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有着一定的联系。
就西药而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四大类,即抗生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
其表现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下面分别介绍常见的10种药疹及其引起药疹的药物。
(1)荨麻疹病人首次用药时,有一个潜伏期4-20天后,才出现风疹块,以后再用同样的药物,仅隔几小时或数分钟即可发病。
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与利舍平、心得安、冬眠灵、麻黄碱、阿司匹林、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呋喃唑酮、异烟肼、磺胺类等。
(2)固定性红斑每次发病都在同一部位,有紫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央常有水疱,还有发热等症状。
致病药物有安宁、苯巴比妥钠(鲁米那)、阿米妥、速可眠、氯丙嗪、保泰松、奎尼丁与水合氯醛、阿司匹林、肼苯哒嗪、甲氨蝶呤,以及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
(3)多形红斑利眠宁、氯丙嗪、青霉素、链霉素与水合氯醛、阿
司匹林、氯磺丙脲、磺胺类等药物可以诱发。
(4)结节性红斑诱发该病的药物有青霉素、可待因、阿司匹林、磺胺类、碘类制剂、溴类制剂等。
(5)苔癣样药疹诱发该病的药物有氯喹、利眠宁、奎尼丁、甲基多巴、对氨基水杨酸等。
(6)光敏性药疹有的人应用某种药后,受日光照射部位出现红斑、水肿、小疱等急性皮炎。
一般发生在使用药物后数小时内。
致病的药物有安宁、利眠宁、脑复新、利舍平(利血平)、四环素、氯喹与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甲氨蝶呤、长春新碱,以及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磺酰脲、磺胺类等50余种。
(7)红斑性狼疮样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能诱发或加重红斑性狼疮,典型症状于中央呈紫色凹陷,边缘红色隆起成椭圆形。
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雷米封、保泰松、氯丙嗪与甲基多巴、苯妥英、呋喃咀啶、磺胺类等。
(8)痤疮型药疹由于药物作用毛囊皮脂腺部分,使皮脂腺的机能增强和肥大,或使毛囊阻塞的结果。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有异烟肼、胰岛素、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东莨菪碱与四环素类、激素类、溴制剂、碘制剂类等。
(9)全身剥脱性皮炎为比较严重的药疹,一般首次用药后潜伏期在10天以上,体温多为390c左右,开始像湿疹、猩红热型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的片状鳞屑,层层叠叠,病情严重者,毛发、指甲
也会脱落。
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安乃近、保泰松、普鲁本辛、氯喹、苯巴比妥、复方阿司匹林等。
(10)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最为严重的药疹,死亡率很高。
初为鲜红或紫红色水疱,以后变成棕黑色,1-4日内即遍布全身,并有很多呈皱纹的松弛性大疱,不仅侵犯皮肤,也会波及眼、鼻、口腔、食道等粘膜。
皮肤极易擦破、粘膜易脱落,体温常达40℃左右。
引起此病的药物多为青霉素、四环素、保泰松、阿托品、异丙嗪、苯巴比妥、磺胺类、解热止痛药等。
有的中成药及中药也会招灾惹祸,引起药疹,如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与穿心莲注射液,以及一些单味药,诸如贝母、葛根、丹参、红花、紫草、槐花、大青叶、千里光等。
对药疹的治疗,虽然目前尚无良好的办法,但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预防:①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在看病时主动告诉医生,最好在病历上注明清楚。
②一般病人所用的药,种类不宜过多,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③用药若有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发热等,系发生药疹先兆表现,务必立即停药就医,以便确诊治疗。
④药疹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