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不会消失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李霄20126103城环学院给排水2班在以数字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所谓新媒体广泛出现后,不少人认为纸质媒介前景不妙。
更有人预测:50年后纸质文献将在主要国家退出历史舞台。
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文献了。
但是纸质媒介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在网络传播来势凶猛的当下和不断发展的未来,纸质媒介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自从东晋时期纸基本上取代了简牍到上个世纪后期新媒体的出现,纸质媒介一直是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纸质媒介早已超越了媒介最基本的传播功能,而是以其载体的特殊性建构着人的精神情操、审美情趣,影响着人的生存和生命,与人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读书人最喜欢自己的书斋,无论怎样布置,书是少不了的。
那一架架一柜柜的书,就是书斋主人的贴身伴侣,精神性命。
回到现在,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好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
就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们,也要辟出一个空间,里边摆上装帧精美价格昂贵的书。
为了阅读也好,附庸风雅也罢。
书本固然可以传递知识,摆脱了现实功利目的的读书却不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出于习惯,看重读书这一行为本身蕴含的乐趣。
花前树下,湖边草地,都是读书的好场所。
这类读书、赏书的精神、喜好,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外在生活了,而是形成了习惯、品性,内化为人的生命。
即不光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生存。
而一旦某种行为方式形成了习惯、癖好,与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时,要改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新媒体固然发展很快,也有纸媒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要想让读书人舍弃他视为性命的书,而从网络、从电子出版物中获取他在纸质媒体中得到的快乐,几乎是不可能的,起码是难上加难。
我们无法想象书斋里只有一台电脑、一摞光盘;更无法想象一个读书人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操作着一台现代化的阅读器。
不是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而是人难以改变他的审美兴趣、阅读习惯。
新媒体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报纸消亡论”刍议
2015年第1期随着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的普及使用,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符号世界在形式与内容上发生了变化”的新媒介环境中。
新媒介环境指在以数字技术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类所面临并置身其中的一种崭新的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新媒介”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从媒介进化的角度来看,新旧交替是媒介进化的规律,相对于报纸而言,广播电视就是新媒介;相对于广播电视而言,互联网、手机就是新媒介。
面对着媒介发展史上种种相对而言的新旧媒介的交替和演变,学者们开始思考媒介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的趋势。
于是,某些传统媒介的命运受到了关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忧思。
正是在这种新媒介环境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报纸消亡论”被频频提出并甚嚣尘上。
一、有关“报纸消亡论”的两种观点“报纸消亡论”是近年来在我国报业广泛传播的一个论点。
围绕这一论点,纷争很多,主要存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以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为代表,2005年7月,迈耶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并预测道: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
①这个观点很快就引起了传媒业界、学界的关注。
日本学者歌川令三在《报纸消失的日子》一书中指出,报纸消亡的日子是2030年。
②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发表了同样看法,并预测报纸消亡的时间,如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教授认为“在2030年到2035年之后,报纸将无可救药”。
③并在2011年底受邀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做新闻传播前沿讲座时,再次提到这一观点,并指出在未来报纸消亡这件事将是“事实胜于一切”的证明。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引起关注和争议。
“报纸消亡论”也是如此,在获得很多赞同观点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相左的意见。
如美国纽约时报执行总编比尔·凯勒在《在数字混乱时代,报纸还没有消亡》一文中,对报纸将要消亡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④中国传媒大学周鸿铎教授也认为,美国学者的“报纸消亡论”提出的依据是不科学的。
论报纸之不会消亡
论报纸之不会消亡2006年,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尔普迈尔就对报纸的“寿命”作出了预言:“到2044年,确切的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面对如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带来的空前挑战,报纸真的会如上述所预言的那样消失于现代社会的波涛中,成为人类记忆中的一笔吗?我认为非也,报纸是不会消亡的。
众所周知,电视刚刚问世并迅猛发展时,就有人预言广播会消散在人们的视野中,因为广播只有声音而没有生动逼真的图像,电视则二者俱全,后者让人赏心悦目,从表面上看,广播好像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可当历史的车轮碾至如今,我们惊奇地发现,广播竟然在那次的较量中存活了下来,它现在仍在传播媒介领域占居着一席之地。
正如广播的幸存一样,报纸也将会从看似汹涌澎湃的比拼涡流中脱颖而出,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优势。
报纸具有阅读方便的优势。
当你搭乘地铁或公交去上班、当你出外观光旅游时,你难道会随身携带一台上网本或电视,边搭车边浏览信息吗?显然不可能,因为那样太过繁琐,携带不便,而每当此时,报纸便会成为你的最佳选择,因为它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浏览,并且,当你看报纸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任意一种你喜欢的姿势,或躺或卧,而你使用电脑或电视时却没有这样的选择余地。
报纸具有可长时间阅读的优势。
都市白领、金领等长期长时间在电脑前弹指如飞的人都会出现眼睛干涩,腰酸背痛脖子僵硬等不良症状,由此可见,电脑网媒不可长时间使用,长时间的看电视和听广播也会使你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而报纸却能让你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摆脱这些困扰。
报纸具有使用门槛低的优势。
如果你想在家中通过网络媒介了解今日要闻等所需信息时,首先你必须购置一台电脑,然后还需交纳一定的网费开通网络,而且电是必需的,此三者缺一不可,这所需的花费数额之大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观看电视节目需要买电视,收听广播还需买台收音机,电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你最多只需几元钱便可买到一份报纸,不用逾越上述那样高的使用门槛。
报纸永不会消失_王宇
报纸永不会消失□王宇“2040年报纸将消失”,这种所谓的专家预言早已被大众所熟知。
这一预言的最根本依据是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到来和网络媒体的日趋强势。
相比之下,比尔・盖茨的预言则相对“悲观”了些,他认为2050年报纸才会消失。
按照预言,算来算去,这报纸就算再注重保养,再强身健体、福寿延年,怕也只剩30多年的光景而已。
而名目繁多的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业的广告营收增长势头良好,传统纸媒的广告营收则在下降。
预言加数据,似乎都在印证着网络与纸媒将有一场你死我活的贴身肉搏。
预言终究是预言。
关于传播方式的预言已经“升级换代”太多,诸如广播会取代报纸、电视会取代广播、网络会横扫一切……事实是,预言过去了那么长时间,我们依然会早餐或晚饭前后在家里读报、开车走在路上听广播,闲暇时打开电视。
究其原因,不同传播介质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和特定传播空间。
不妨做一道选择题: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打开电脑浏览新闻和读报哪个更便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你所见到的那样。
当然,你可以追问:如果电脑也可以像纸一样折叠呢?我的答案是:你以为到那时纸媒还会如此慷而慨之地和新闻门户网站“同盟”吗?事实上,放眼全球,“海量新闻取胜”的门户现象,仅在中国所独有。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在为纸媒维权提供法律依据的同时,还提高了公众整体的版权意识。
2006年,某报状告某门户网站,更被认为是打响了“纸媒维护自身内容的网络版权的第一枪”。
世界报业协会去年在南非开普敦召开年会时所公布的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与上一年度相比,报纸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销量都有所上涨,此外,全球收费报纸的广告收入也较上一年度上升了3.77%。
基于此数据的支持,世界报业协会首席执行官蒂莫西・鲍尔丁得出的结论是:报纸依然生机勃勃,勇于创新,展示了保持作为数亿人首选媒介的巨大活力。
中国报业和互联网业的从业人员或应关心一下这一数据,“中国特色的海量新闻门户网”和“潜规则似的免费午餐”,是否使得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偏离了其所应正常行驶的轨道?互联网的核心价值究竟是应用还是传播?报业是否很好地利用了数字发行渠道所提供的潜在增加读者的机会?报业与互联网在中国所形成的竞争关系是否算是怪现状?笔者的判断是,报纸在传递信息时的编辑手法、热点事件的整合、专题的逻辑结构以及平面的展示效果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也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
江苏苏州初中九年级英语常用语法知识——疑问句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________ you've tasted them, you can't imagine how delicious the dishes are. A.Because B.Although C.Unless D.So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句意:除非你尝过这些菜,否则你很难想象出它们有多么美味。
考查从属连词辨析。
Because因为;Although尽管;Unless除非;So因此。
结合句意可知,此句是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表示“除非”。
故选C。
2.Henry will give us a report as soon as he _______.A.arrives B.arrived C.is arriving D.will arrive A解析:A【解析】【分析】考点:时态【详解】句意:亨利一到,他就要给我们做一个报告。
当主句描述将来动作时,英语条件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将来的动作;主语单三,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故选A。
3.All of us don't like this game, ____ it's too boring.A.and B.so C.because C解析:C【解析】【详解】句意:我们所有人都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太无聊了。
考查连词。
A. and并且;B. so所以;C. because因为。
不喜欢的原因是无聊,陈述原因用becaus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故选C。
4.You will never get anywhere you set a goal. So whatever we do, we should first have a goal.A.unless B.because C.though A解析:A【解析】【详解】句意:除非你设定一个目标,否则你永远也到不了任何地方。
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目标。
媒体发展之——报纸不会消亡
论报纸不会消失现在有很多的电子产品,比如说手机,笔记本电脑,阅读器,Mp4,Mp5、、、很多的电子产品都可以上网,看小说,浏览网页,阅读报纸。
但是,我以为报纸是不会被取代的,以下是我的一点看法。
我们先来看看报纸的发展趋势:1.从传媒的发展规律看报纸的“宿命”报纸像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发育期、成长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瑞典延雪平大学的罗伯特·皮卡德(Robert Picard)教授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
联系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报纸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比西方晚,但在21世纪的头几年,报纸同样进入了“衰落期”。
2005年,由于全国报纸印刷总量的陡然下跌,业内惊呼“报纸印刷遭遇…寒冬‟”。
而在美国报纸行业陷入困境的2008年,我国报纸的印刷总量也同比减少2.45%,为16年来首次下降。
回顾传媒发展史可知,电报、寻呼机等曾先后领新的传播媒介之风骚,但在20世纪后期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作为同为传媒家族一员的报纸,恐也难摆脱传媒演化的规律。
不过,消亡的是“paper”,而并非“news”。
2.从传播技术的替代性看报纸“比较劣势”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最明显的优势是方便携带、便于收藏和长于深度报道。
在20世纪90年代前,这三大优势曾成为报纸与广播、电视竞争的“比较优势”。
其后,电视和网络新闻的长足发展,使得“深度报道”这一报纸的“专利”也受到挑战。
今天,随着3G手机和大屏幕电纸书的出现,其信息容量、易携带性和声画合一等诸多特色,已使得报纸的比较优势风光难再。
3.从阅读习惯变化看下一代的读者选择菲利普·迈耶和刘建明教授预测“报纸消亡”的关键指标都是“读者”,美国著名报纸发行人威廉·迪安·辛格尔顿(William Dean Singleton)也认为:“如果我们不去吸引较年轻的读者,在全部老读者死光后,我们将会失业”。
报纸不会消亡
报纸的权威度高,网络上不论怎么安全,都可能会有漏洞,信息可能被改动。
Newspaper has high authority, regardless of how safe the network is, there may be loopholes, all information may be changed.报纸写了就改不了了。
However, newspapers can never be change.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信息,更加节约了电力资源。
It can be read at any time,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the time, not like TV or radio shows missing time reports, more saving power resources.理论上只要不丢弃报纸杂志就可以看无数次,而电子类的看一遍就要消耗一次资源,对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利。
Theoretically, as long as we don't discar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we can read countless times, and if we want to watch electronic again, it will consume resource again, it’s harmful for the economical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不管再怎么降低能耗总不会比报纸更节约。
No matter how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t is never more economical than newspapers.客观的看,报纸发行量虽然目前整体下滑,却依旧还是有大量的读者,这主要是基于两点优势。
也谈纸媒会不会消亡
也谈纸媒会不会消亡维特根斯坦说过,人类大多数的争论,其实是“语义之争”。
很多国人在讨论时下问题时也常常陷入“语义陷阱”,论辨双方各自抓着一套完全不能相容的定义鸡同鸭讲,吵着一些毫无必要的架。
讨论有关“纸媒是否会消亡”等问题时,我觉得还是一定要先分析厘清双方的定义:什么是“纸媒”,什么情形又可以被称作“消亡”?如果你说,“纸媒”只是指那些以“纸”为传播介体的新闻媒体――如果这里所指的是现在这种狭义定义的纸张――那我想,实际上我是同意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纸媒”确乎存在某种程度的“消亡”可能性。
再一次,如果这里的“消亡”是指基本不再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只剩下怀旧作用的话。
在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新信息技术的诞生都是“增多”的过程:广播的出现没有能取代报纸,而是多了一种传播渠道;电视的出现也没有宣告广播的终结,因为广播很快发现了迥异于报纸和电视的独特途径(最简单的就是汽车行进中最方便的只能是收听电台)。
使用这种归纳法的弊病在于:过去没有发生的事情,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不发生。
因为广播没有被电视终结,并不意味着纸媒(如果严守上述定义)不会被互联网和新信息技术终结。
但是,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定义问题:如果一份利用“电子纸张”发行的报纸类媒体,还是否能被定义为“纸媒”?所谓电子纸张,是指迥异于现有显像管或液晶显示技术的E-paper。
电子纸张不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机屏幕。
我也订阅了中移动目前的手机报,而且每天都在看。
但我认为这和我这里所提到的利用“电子纸张”发行的报纸,还是有区别的。
手机报完全摆脱了人们对报纸的通常阅读习惯,没有版面的相对位置,没有新闻重点大小的相对区别感(如果硬要说有,那就只有先后的线性顺序)。
为了传播和阅读的方便,每条新闻也基本以100-200字的超短新闻为限,因而,完全无法呈现纸媒的深度报道――而这,正是纸媒在因应抵御上一次媒体介质革命冲击(电视的诞生)的法宝。
电子纸张,却相对地没有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目前还处于雏型阶段的电子纸张,而是指涉未来的、已经处于相对完善型态的电子纸张。
报纸会消失吗
报纸会消失吗?雪飞报纸是当今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大众传媒,它已经经历了广播和电视两次重大的挑战和冲击。
这两次冲击都曾被认为是致命性的,但它不仅挺过来了,而且更加壮大了。
我说它挺过来了,肯定没有人反对。
但说它更加壮大了,恐怕就有不少人摇头了。
因为谁都看得到,Internet对于所有传媒的冲击都是空前的。
尽管如此,我仍然固执地认为,报纸是大众传媒的常青树。
Internet不仅不会使报纸消亡,而且会促进它的发展壮大。
只要仔细想一想,广播和电视为什么没有把报纸请出大众传媒的历史舞台,就会明白我说的一点也不错。
大众传媒的功能,当然就是向公众传播信息,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是其中的关键。
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速度快,而应该理解为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就能得到。
大家都认为广播和电视的及时性最好,可是消息什么时候传过来完全取决于电台和电视台,而且是稍纵即逝,把受众的接受时间限制在了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
报纸信息的传播时间慢一些,但是只要到了受众手里,想什么时间看就什么时间看,你能说它的及时性完全不好吗?报纸在广播和电视的强大攻势之下能够岿然不动,这一点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Internet传播信息的及时性是最好的,既有广播电视的速度,又有报纸那样随时可读的及时性。
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离不开计算机或者类似的接收装置。
报纸可以坐着看、躺着看、家里看、车上看,看完不想要了就可以随手丢进垃圾箱。
因为它只是一张纸,其结构之简单、价格之低廉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再来说一说信息的完整性,也可以说是逼真程度。
目前,传播媒体所负载的信息形态主要是声音和图像。
报纸没有声音,广播没有图像。
电视有图有声,但文本传播效果令人不敢恭维。
长篇的文本和精细的图片仍然以印刷媒体的传播效果最佳。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Internet传播信息的完整性是最好的,但在图像的精细程度上受到了显示设备的限制。
因为,动态显示设备的每一个像素就对应着一些机制和相对复杂的原理,而且精度越高就意味着像素所占空间越小,技术难度越大。
关于“报纸消亡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报纸消亡论”的几点思考近日,一次课堂上老师偶然间提出一个问题,说报纸到底会不会消亡,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时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持不同观点的争论得旗鼓相当,一时间也难以分出高下,于是不得不暂且搁下,以便择日“再审”。
新闻传播专业原本就是一个新兴专业,其知识来源比较复杂,理论根基相对浅薄,关于很多理论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因此,学界也一直倡导新闻传播思想观念的开放性。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忽而有人陆续发表了一些重磅的见解和看法,其理论和逻辑很是清晰合理,对此,我不得不也引起了深思,因为这差点推翻了我本来持有的观点。
但我个人对报纸依然是持一种不会消亡的观点。
为什么关于报纸的消亡会被人们不断的议论呢?报纸消亡的大背景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里所说:“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必将强烈冲击旧社会的秩序,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他认为媒介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有人将其视为“技术决定论者”。
看来消亡报纸消亡观点的提出也有一定的理论来源。
其实在广播和电视兴起的初期,社会各界就对报纸的前途表示了担忧,认为报纸在广播和电视的冲击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亡,但是,之后的时间里,报纸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经历了一个强势的发展时期,一时间关于报纸消亡的非议暂时搁置了。
但是当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后,它以其更迅捷和方便的优势强烈的冲击着报纸,而人们似乎也更加习惯接受新型的媒介,使得报纸的读者群逐步减少,报纸的市场份额也逐步被这些新媒体所瓜分,报纸在各种媒体的夹缝中生存,前景堪忧,越来越有势弱的趋势,于是乎,关于报纸的消亡再次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国很多都市报都希望做成“信息超市”,因此在内容定位上存在较大的“同质化”,很容易成为报业恶性竞争中的牺牲品,报纸在竞争中流于恶俗,而且不少报纸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一些失实的报道,在社会上失去了一些口碑。
关于报纸消亡观点的研究早在2000年,《北京青年报》就策划了《网络时代报纸会不会消亡——张朝阳与喻国明对话录》一文,对网络兴起后报纸是否会消亡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纸质书刊会消亡,被新的媒体形式代替么
纸质书刊会消亡,被新的媒体形式代替么?学院:商学院班级:人管11-4班姓名:李萍学号:201108061126我认为纸质的书刊不会消亡,也不会被新的媒体取代。
就我来说,我依然喜欢纸质书刊。
纸作为历史前进的标志,不可能就这么被替代了的。
以下是我对“纸质书刊消亡与否,是否被新的媒体形式而代替”而进行的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新媒体不断地发展,看似纸质书刊似乎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但是图书馆的借阅量是个硬性指数,从我校图书馆的借书流通量来看,图书的借阅量是逐年提高。
2008年借还人53970人,2009年借还人数是76670人,2010年到目前为止借还人数为58613人,随着新书的不断上架,我相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变化;二是纸质书刊相对新媒体的网络电子图书而言品质要好得多,阅读不受空间的制约。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一本书看,在草地上,公园,饭店,车站等等。
最近的电子书好像可以与纸质图书相提并论,但他们的高额售价和浏览器的不兼容等等诸多的限制不能让普通读者随心所欲;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读书是读一种心情,一种意境,一种感觉。
每个人都对纸质书有自己理解的文化气息,这是电子书无法实现的。
而且面对现在信息量超大的现实社会,纸质书籍可以有效过滤无用的信息。
纸质书籍可以培养与书的感情,这是电子图书无法替代的感情;第四是纸质图书的阅读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必要。
我们可以租借,可以漂流,可在图书交易市场购买二手书籍。
电子图书的出版商不会让电子书能够租借、交易或转售,至少也会加大这种活动的难度;还有就是一些珍藏版图书更具有收藏价值。
珍藏版图书是时代标志,有些精品图书经久不衰,可能有的价值包括文献价值、版本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价值越多,就越值得收藏,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电子图书就没有了这样的功能;再就是纸质图书阅读是传统的阅读形势,对眼睛等身体的其它部分无任何影响。
电子书有两个弊端,一是长期盯着屏幕看,很容易造成眼睛损伤,视力下降;二是本身屏幕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尤其是对颈椎、皮肤的影响很大;最后,一次性消费。
网络时代报纸会消亡吗
网络时代,报纸会消亡吗自打网络在全球勃兴,一天比一天红火,“报纸终将消亡”之说,不绝于耳。
前些年似乎消停些,近段时间,随着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刊改出电子版,《纽约时报》陷入亏损大幅裁员之类“利空”消息频频传来,“报纸消亡论”再度升温。
甭说其他媒体,就是报纸自身,亦大多谈网络而色变,对前途颇感忧虑。
网络时代,报纸真会消亡吗?且让我们慢慢分析。
讲两个故事说到报纸网络之争,不由想起一个故事。
若干年前,电视在全球迅速普及蹿红,一时间对广播形成极大冲击。
“广播终将消亡”之说,亦曾风行一时。
乍一看,电视既有“声”,又有“像”,一身兼二任,边看且边听,广播怎么是它对手,不消亡往哪里逃!但是且慢,地球围着太阳转了一圈又一圈,广播非但没有消亡,反而渐渐回过神来,找准自身定位,扬长避短,高歌猛进,竟然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年赛一年兴旺!有的电台(如北京交通台)还创出低投入高产出、人均创利数十万元的良好业绩,令同行既羡慕又吃惊!网络时代的报纸生存对策2008-09-25 17:06:59作者:高南佳来源:新华报业网0网友评论0条分享| 摘要:网络传播冲击下,报纸开始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生存危机,网络传播时代报纸必须寻找自救之路。
报纸在与网络的竞争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以完全战胜对手的把握和优势,因此报纸所要做的关键词:新闻网络“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滑坡、报纸预算不断减少、上千编辑记者下岗、报社管理层频繁更换、不少报纸被母公司卖来卖去。
”这些成了时下美国报业不景气的真实写照。
《华盛顿邮报》去年第三季度营运收入因广告减少而降至2.256亿元,减幅11%。
过去几个月,宣布裁员的美国报纸排起了一条长队,《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达拉斯晨报》、《圣保罗先锋报》、《亚利桑纳共和报》、《费城问询报》、《圣荷西水星报》……不少知名品牌夹杂其中。
美国报业协会2007年底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读者及广告客户投资都向互联网涌入,美国报纸的网上读者数量去年增长了6%。
未来报纸不会消失用英语写作文
未来报纸不会消失用英语写作文In the past, many people like to read newspapers, because this can learn about current events. The newspaper in the past is very popular. Now there are many people watching the newspaper. But, more people like through the network understanding of what happened. So, the future newspaper is likely to disappear.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use computers. The computer will also spread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We can very quick know oneself want to know things. The newspaper to a much slower. But the use of computer is different. For example, something that has just happened, less than twenty minutes we can know. How convenient! N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I believ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network will replace the newspaper. The newspaper era also will become history.。
报纸消亡论
美国学者托马斯· 包德温等人所说的媒体“大汇流”正 是指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电子媒介的汇流,不包括 报纸。他对将来的预期是: 不久的将来,电视将和网络合 一,出现网络电视; 广播也融入网络,大量各类媒介都汇 入网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宽带化将改变网络新闻的文 字形式,大量采用视频方式,网络报的编排方式最终也要 改变。问题在于,报纸转化为网络报纸后,纸媒已消失得 无影无踪,也没有印刷的过程,更没有送报员、发行员的 庞大组织和队伍,这就意味着纸媒彻底改变了形态。网络 报纸绝不是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把它叫做报纸只是一 种习惯称呼,二者在形态上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2.发行量下降。 据全球报纸协会提供的数字,从 1995 年到2003 年,报纸发行量在美国下降了 5%,在欧 洲和日本分别下降了3%和 2%。另据统计,全美 507 份 报纸 2009 年前两季的发行量减少了4.64%。 这些数据明 确显示,更多的选择使得报纸的社会角色逐渐式微。
3.广告收入下降。 在美国,分类广告中的招聘广告是 检验报纸经济的晴雨表,而事实是,招聘广告在大规模缩 减,拿 2001 年来说,甘尼特公司旗下的大型报纸招聘分 类广告减少20% , 奈特—里德报团日报减少26%,华盛 顿邮报减少 31%。
持此观点的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和杨保军教授为代表互联网出现以后由于它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力引发了传媒领域的深刻变革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深刻变革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互联网将取代传统媒体用不了几年报纸将不复存在的声音甚嚣尘上
报纸消亡论
艾岚
郑保卫教授在分析了广播、电视出现后 报纸的发展历史后谈到,印刷媒介在20 世 纪就经历了两次大的挑战。第一次是广播、 电视的挑战,第二次是互联网的挑战。但 是“广播出现以后,报纸并未像有些人说 的那样面临困境,而是以其深层次的报道 顶住了被喻为“心灵剧场”的广播的冲 击。”而电视出现后,“报纸在新的挑战 下,坚持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其深入而又 有说服力的解释性报、评述性报导和调查 性报导等特殊报导形式的优势再次渡过了 难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站住了脚 跟。
报纸会消失吗?——至少在十几年内,报纸不但不会消失,还将持续增长
也 的 确对 报纸 的 发 行 量 构 成 了 一定 的 生危 及报纸 生 存和发 展 的问题 。
日本 之 后 ,所 以 , 中 国报业 仍 有 很 大
影 响 ;加 之报 纸 生 产 原 材料 涨 价 、人
今 后 ,随 着 国 家 “十 二 五 ” 规划 的 发 展 空 间 ,预 计 “十 二 五 ”期 间 ,
广 , “报 纸 是 否 会 消 失 ”这 一话 题 日 近 几年 来 大 多 数报 纸 的 扩 版 因 素 ,单 想 ,但 不 能妄 言 ,或 许 若干 年 后 我 们
益 成 为业 内人 士 谈 论 的 热 点 ,可 也 仅 纯地 从 报 纸 的 期发 量 上 讲 ,报纸 的 市 既 可 以 从 随处 可 见的 终 端设 备 上 获 取
过 分 悲观 ,根 据 报 协 了 解 到 的初 步 情 及和 提 高 、城 镇 建设 的提 速 等 ,报纸 不 会消失 ,还 将持续增长 。只是 除部 分
况 ,2010年 报纸 增速 会 反 负 为正 ;而 的发 展 仍 被 看 好 。而 且 从 全 球 范 围来 地 区、个别单位 外 ,全 国很难再有年 印
且 从 整体 来 看 , 当前 我 国报 纸 的年 发 看 ,中 国只 有 日报 发行 份 数 居 世 界第 量 增速超过 1 5%的报纸 ,行业 的整体 年
行量 仍将 超过 4OO ̄L份 ,年 度总 印量 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每千 人拥 有 的报纸 份数 仅排 在 lOO 印量增速可 能会维持在3%~8%左右。
肖 业印刷企业把脉 上游产业发展 方向 ,我们特 别邀请 了
中国报业协会 夏天俊老 师、体 坛周报社 出版部 主任 罗 华 军 先 生 第 一 财 经 日报 发 行 中,bED务 经 理 张 月 余 先 生 、关注 行业未来发展 的专栏作家 吕理 哲先生对报纸 的 未 来 发 表 独 到 见 解 。
报纸是否会消亡?
一种信息的载体的没落必定是伴随着一种信息载体的兴 起,个人认为如果报纸会消失很大的原因会是“无纸化" 的推广.这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性。报纸人如果要与时 俱进可以去做电子报纸。这是我个人观点,毕竟未来如 何谁也不知道
3
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
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 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 反映和引导社会舆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
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 间, 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 报章强。
5
缺点
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
报纸会消亡吗
姚 鑫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菲利 普.梅尔早在去年即在其大作—《正在消失 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中提出: 2044年传统报纸媒体即将走向消亡。作为 一个研究报纸工业长达30余年且令人尊敬 的专业学者,以精确的数字提出互联网 : “看起来很轻而易举地就击败了懒散的年 老的报纸”无疑极具震撼力。 然而过去的一年,无论网媒体之间究 竟孰优孰劣,从简单的事实上恐难得到确 切的答案,唯有抽丝剥茧,深入分析,方 能探究其背后的真相。
更正讯息;
2、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
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 和感染力比较低。
6
互联网VS传统报纸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和报纸不过是传播新闻的媒介。 抛开新闻的内容不谈,读者选择何种媒介取决于他们的成 本与收益之比。如果互联网在技术手段上优于报纸,能为 读者提供更高便捷性、更强的互动性和更低的成本,则取 代传统纸质媒体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支持互联网将取代传 统报纸的观点多数源于这一论点,甚至包括菲利普.梅尔在 内。的确现有的资料也在支持着这一观点,报纸的发行量 长期阴跌不止,现代15~24周岁的年轻人超过50%极少阅读 报纸,甚至成年人的报纸阅读量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 但是依然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报纸媒体在内容上依然占 据相当的优势,作为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问题的关 键是谁掌握了内容资源优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传统报 纸产业之所以依然屹立不倒,其根本还在于内容优势,新 兴的互联网媒体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一筹,但是在内容上却 依然稍有不及,这也是为何目前互联网媒体虽然发展极为 迅速,但是仍然无法在短期内赶超报纸的本质原因。
_报纸消亡论_与报业的对策
“报纸消亡论”□王君超2009年,伴随着全球性的报业衰退,“报纸消亡论”又成为我国媒体讨论的焦点。
“报纸消亡论”真是一场炒作吗?面对“报纸消亡论”,我国的报业应当做些什么?2004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PhilipMeyer)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报业》一书中,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综合社会调查(GSS)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见图1、图2)。
从图1可以看出: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而延长图2中的斜线可知,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
2008年,迈耶教授又在《美国新闻学评论》发表《未来的精英报纸》一文,指出“最后一个每天读报的读者的消失时间将早于2044年10月”。
其实,早在1994年,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Crichton)就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兹(HowardKurtz)则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可见,“报纸消亡论”早已有之。
对于“报纸消亡论”,业界和学界人士见仁见智。
但是,如果了解一下菲利普·迈耶教授的学术背景,就可以知道,他是以严肃的学术态度对待这一观点的。
迈耶教授曾从事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并于1967年作为《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的记者与同事分享普利策新闻奖。
后来,他在北卡罗莱纳大学从事新闻教育,并曾做过《今日美国》报的顾问。
1973年,他因出版《精确图1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图2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报业的对策与BAO YE JIAO DIAN报业焦点2009.8CHINA NEWSPAPER INDUSTRY 中国报业7中国报业CHINA NEWSPAPER INDUSTRY 2009.8新闻学》一书而蜚声学界;2000年,他获得美国公共舆论研究会颁发的“特别奖杰出成就奖”。
电子媒体时代我们的报纸不会消失
电子媒体时代我们的报纸不会消失摘要电子媒体时代,我们的报纸不会亡,它的发展取决于记者、编辑等的素质和报纸内容、质量。
内容是报纸发展之王,质量是报纸发展之道。
提高报人和报纸的水平,改进、完善报纸的内容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关键词电子媒体时代;报纸;发展;素质;质量电子媒体时代,我们的报纸不会亡,报纸将仍是各种资讯的重要信息源,报纸的作用、价值不会大幅度地消减,这是理性、科学的研判与定论。
新媒体对报纸这一传统媒体来说,冲击力、竞争力与压力都较大,而且会更激烈、更明显。
为此,我们的报纸应如何顺应需求?怎样发展?如何继续抓住、吸引读者?这都需要报人及领导者认真地思考、探究。
1 报纸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提高报人素质和报纸质量在这个浮躁喧嚣,到处粗糙、去精准化或不讲究质量、缺乏认真精神的时代,始终重视并紧紧抓住质量这根红线,在文字、文章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准确度、可信度上下功夫,此乃新媒体时代报纸生存、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与法宝。
报纸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它是最基础、最广泛和颇有影响的大众传媒,涉及千家万户、城市乡镇。
科学大时代,科技信息传播的多、快、准、实非常重要,报纸当在这方面再努力,以使报纸的科技资讯精实、正确和科学。
很多事例说明,时下一些记者、编辑科技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缺陷或科技知识面有缺漏等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近代科技知识、理论等。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眼下上海媒体90%以上的科技记者都具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理工背景的只有5.6%。
显然,这对媒体的科技传播及质量提高是不利的,它存在诸多隐患。
报纸是社会公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益性、话语权与影响力。
报纸的内容及质量和有责任的传播是报纸发展的要素,如此才不致失去读者与社会的信赖。
业务水准与能力高于一切,良好的业务素质才能铸就、提高报纸的公信力。
报人要视失误为耻、为仇,应捍卫报纸的公信力。
所以,记者、编辑,尤其是科技记者、编辑等应不断学习、进修,要尽力消除科技知识盲点,具善识善断、攻错纠偏之功,并有自己的专攻、利器与特长。
报纸是不会消亡的
报纸是不会消亡的——以《今晚报》为例现今社会的媒介形态主要有四种: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
报纸在经历了广播、电视两大媒介的巨大冲击之后,仍然生机盎然。
面对互联网这个新兴的冲击力更加大的媒介,报纸能经受住考验,继续顽强的生存下去吗?报纸带给人的享受主要是来自视觉上面的,它的保存性能强、权威性高、选择性大。
我们能够花极少的钱去购买一份报纸,而这份报纸我们能够保存并珍藏十几年之久,而这个特点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拥有的。
珍藏报纸和珍藏书籍、邮票一样,是一些文化人的爱好。
此外,报纸上承载的信息都是经过记者、编辑、校勘员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因此说,报纸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
而报纸上的信息在真实度、可信度等方面理应比互联网等媒介要高很多。
最后提下报纸的选择性能,一个人在阅读报纸的时候可以从前往后读,也可以从后往前读,还可以挑着喜欢的读。
阅读的顺序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决定,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坐着读,睡着读,趴着读,总之就是报纸掌握在读者手中。
以上这些都是报纸与其他媒介相比的一系列优势,而下面就以《今晚报》的发展史为例来展现报纸不会消亡的理由。
天津《今晚报》于1984年7月1日创刊,邓小平题写报头,彭真、邓颖超题词。
《今晚报》现已发展成为每日发行对开12至16版,日发行量70多万份,发行范围遍及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并行销海外,成为天津市目前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的一张综合类日报。
这个可以算是一个在互联网强势攻击下仍然发展的红红火火的报业集团。
那《今晚报》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奥秘在哪里呢?一方面,该报不断挖掘报纸的既有优点并且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报纸固有的缺陷,尽最近努力弥补这些缺陷,甚至是转劣势为优势。
最重要的是,该报不断创新,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都十分清楚,与新媒体相比,传统报纸独有的优势就是富有公信力。
这里所说的公信力的具体表现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干劲足的采编队伍,在长期新闻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不断采写和编辑大量具有一定分量和可读性新闻,而这些新闻大都属于“原创”,拥有广泛的影响,长期以来始终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一直延续,拥有充分的信任度,广大群众对所报道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导向性,也都深信不疑。
报纸如何活得更久
报纸如何活得更久作者:暂无来源:《传媒》 2010年第6期文/周志懿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报业的广告直线看涨。
有人便据此认为报业进入复苏期。
这种希望不要唱衰报业前途、多给行业信心的想法可以理解,也值得支持。
但理性分析,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从目前报业广告增长部分的结构来看,还是从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受众信息接收与消费的习惯改变来看,纸媒复苏的观点都值得商榷。
表面上看2009年以来报纸广告上涨迅速,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稍稍分析一下这轮广告增长部分的行业,我们会发现,房地产广告与汽车广告仍然是拉升此轮报纸广告增长的两大支柱,而这两个支柱行业深受经济周期与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
严格意义上来说有随机的成份。
由于报纸广告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报纸广告将整体下降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另一方面,报纸介质与新媒体介质相比,具有天然的劣势。
比如破坏生态影响环境,承载有限单向传播,读者缺乏用户体验等;而新媒体在这些方面都拥有先天的优势,海量信息加海量传播、海量互动,却只需要有限的成本,这样的介质与传播方式无疑必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
从历史上看,一种新的介质对旧的介质的取代是必然的,就比如纸的产生淘汰了竹简与帛文一样,纸介质有一天终将会被一种新的介质取代,我想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
问题在于,报纸究竟还能活多久?曾有人断言说人类最后一张报纸将在三十年后的某日彻底消失,这倒是有些危言耸听。
报纸会消亡,但并不等于很快就会消失,必然还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
就比如这一轮广告的增长,无疑也给广大报人一种新的希望。
一种事物的兴衰都有其规律,即使是走向衰落,也不等于直线走向终结,其受左右的因素很多,也必然会有反复的过程。
报纸媒体之所以这些年深受新媒体的冲击与影响,除了介质本身的劣势之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报纸媒体的白热化市场竞争,报纸的新闻价值倾向慢慢被市场经济主体也就是广告客户“绑架”,这样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是报纸公信力明显下降,读者不再像原来那样相信报纸,有时互联网的新闻更容易让普通民众所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