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第6章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

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

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它借助互联网、电子邮件、移动通信、数据库、电子支付等技术,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政府信息化建设、数字政府平台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搭建、电子行政审批办理等。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涉及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政务数据的共享和整合等。

数字政府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通过该平台,公众可以查询政府政策、办理各种证照、提出意见建议等。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则将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整合在一起,方便公众进行在线申请和办理。

电子行政审批则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电子政务的应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政府工作量。

通过将各类服务和行政审批过程线上化,可以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减少重复劳动和减少审批时间,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公民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家中或办公室就可以查询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并进行在线办理。

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服务质量。

另外,电子政务可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公众可以通过数字政府平台了解政府政策、提出意见建议,政府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公告、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公信力。

然而,电子政务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府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其次,数字鸿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可能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缩小数字鸿沟。

另外,互联网的普及也需要提升,因为只有公众具备上网条件,才能够充分利用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

总之,电子政务以其高效、便捷、互动的特点,正在改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为政府和公众带来诸多好处。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绪论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04
发展政府信息学
1.4 发展政府信息学
1.政府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1)电子政务基础理论。 (2)电子政务规划建设方法论。 (3)电子政务相关问题。 2.政府信息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1)与政治学的联系。 (2)与经济学的联系。 (3)与社会学的联系。 (4)与法学的联系。 (5)与管理学的联系。 (6)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联系。 (7)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的联系。
美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利用新科技改造政府的目标。1995年,加拿大在改造政府的蓝图 中,将信息技术看作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大规模削减相关费用的良方。在综合考 虑了政府服务变化和政府费用等因素后,英国政府也下定决心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的公共 服务部门,目的在于“除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外,还应通过降低政府行政费用使所有纳税
纵观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应用越来 越广泛。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2.1 信息技术革命
2.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阿帕网(Arpanet),是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议下将美国西 南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和犹他大学的 四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的网络。
在Web1.0时代,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在Web2.0时代,用户不仅可以浏 览信息,还可以发布信息。如果说Web2.0是使用互联网把人与人联系起来,那么Web3.0则是 使用互联网把信息与信息联系起来。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2.2 政府再造运动

电子政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子政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子政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返回词条本教材将对电子政务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目录第一篇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基础第一章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第四章电子政务的政治基础第五章电子政务的经济基础第二篇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践第六章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第七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第一节网络时代的组织结构第二节网络时代的权力结构第三节政府组织运行的发展趋势第八章电子政务与政府决策第一节网络技术对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第二节网络技术对行政决策的不利影响第三节网络时代行政决策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电子政务与政府人员第一节网络技术对行政人员的影响第二节政府信息化的人才需求第三节网络时代的公务员建设第十章电子政务与政府公文第一节网络时代的行政公文第二节网络时代的公文处理第三节网络时代的电子档案第三篇电子政务的体系与结构第十一章电子政务的结构体系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第二节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电子政务系统结构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的标准制定第一节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趋势第二节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第三节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议第十三章电子政务的信息处理第一节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必要性第二节政府信息化的内容与功能第三节实施政府信息化的思路第四节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建议第十四章电子政务的方案设计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案第二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第十五章电子政务的环境建设第一节电子政务建设的软环境问题第二节电子政务软环境建设的重点第三节理性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第四篇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第十六章网络时代的政府管理第一节网络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二节网络时代的政府管理改革第三节网络时代政府管理的发展趋势第十七章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第一节电子政务的安全隐患第二节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第三节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第十八章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第一节电子政务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节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特点、原则和内容第三节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九章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一节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二节部分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三节国外电子政务的作用和启示第二十章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第二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与思考第四节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指南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刘文富,博士,上海电视大学教授。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3-7章)填空题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3-7章)填空题

一、填空题:1、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我们将电子政务系统分为电子政务的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的决策型分析系统(政务智能系统)。

2、电子政务的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外部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和内部事务处理信息系统两部分。

其中外部系统即是指电子政务的G to B和G to C两种模式的作业信息系统;内部系统即是指电子政务的G to G和G to E两种模式的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3、在网络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事效率。

4、网上信息发布阶段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向公众发布信息,实现与企业、公众的信息沟通、交流。

5、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行政审批必须公开、透明。

6、电子政务的互动应用是在受理应用前提下,将各部门注册登记、审批及处理结果发送等政务办公项目均在互联网上实现,采取网上申请、受理、办理、网上通知与分发处理结果一条龙的处理方式。

7、对电子商务的纳税人可以实行自行计算税款、自行申报、自行纳税的“三自”征税方式。

8、网上在线事务处理是政府对外服务网络的最高目标,它要求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在线完成用户申请。

9、电子政务内部事务处理信息系统的主体是办公自动化(OA)系统。

10、办公自动化系统分为个人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群体办公自动化系统两大部分。

11、从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在一般办公室环境下,数据处理包括了对办公中所需信息的存储、计算、汇总、制表、编排等内容。

12、文字处理技术包括文字的输入、编辑排版以及存储打印等基本功能。

13、电子报表是由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构成的数据动态管理软件系统。

14、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集宽带网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为一体的远程异地通信方式。

15、日常事务处理活动是指对政府机关主要业务发挥保障性作用的活动,包括会议组织、后勤服务等功能。

03333电子政务概论(标注好答案)

03333电子政务概论(标注好答案)

电子政务概论第1章电子政务基本概念1、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

2、我国电子政务的作用主要表现方面和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作用:(1)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增强政府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3)推动国家信息化事业的发展;(4)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5)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意义:(1)推行电子政务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有力手段。

(2)推行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措施。

(3)推行电子政务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4)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通过电子化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4、从电子政务的实质、核心、作用以及实施过程来看电子政务的特性包括:(1)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产物,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龙头”;(2)电子政务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3)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4)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整合过程。

5、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有:电子采购与指标、电子化报税、电子证照办理与审批、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6、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信息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

7、根据服务对象来划分,电子政务可以分为G2G、G2B、G2C;其中G2G又可分为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政务、政府机关之间的电子政务。

练习题:1.电子政务的C 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第9章 电子政务建设与运维方法0827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第9章 电子政务建设与运维方法0827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一、电子政务建设呼唤项目管理 • 同其他信息化工程一样,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项目管理
的思想和方法。
问题: (1)项目管理缺乏规划和系统性 (2)项目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 (3)缺乏项目风险防范意识缺乏 (4)项目经理领导技能较弱 (5)不注重项目经验总结和知识共享
• IT治理和IT管理有所区别。IT治理关注的是IT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 谁来做决策,谁去参与决策,谁去实现这个决策的问题。而IT管理则是 制定和执行这些IT决策的过程。
• 政府IT治理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需要制定哪些决策?即IT治理的目的 性;二是由谁来制定这些决策?即IT治理的组织性;三是如何制定并监 控这些决策?即IT治理的系统性。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1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外包
• 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工程和技术外包(即通常说的IT外包)的 一种方式,指政府部门与IT企业签订信息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 合同,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及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二、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过程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三、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内容
• 范围管理 • 进度管理 • 成本管理 • 质量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沟通管理 • 采购管理 • 变革管理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第5章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第5章

5.2 政务内网
5.2.2 政务内网软件平台 常见的电子政务内网软件平台包括办 公自动化系统、政务视频会议系统、 公自动化系统、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党 政机关的电子公文传输平台、 政机关的电子公文传输平台、决策支持 系统等。 系统等。
5.2 政务内网
5.2.3 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面向特定单位、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面向特定单位、支持 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它将该 单位的人员、业务流程、信息、 单位的人员、业务流程、信息、组织机构与 办公自动化技术与设备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作包括信息采集、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作包括信息采集、信 息加工、信息转输、信息保存四个环节。 息加工、信息转输、信息保存四个环节。
(3)半结构化决策
5.2 政务内网
2. DSS的构成 的构成
DSS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四部分,即:人机对话子 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四部分, 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四部分 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 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 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 子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库子系统。
5.2 政务内网
5.2.1 政务内网物理平台 3.关键设备 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向各级政府各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的平台,因此,政务内网网络设备的选取要 具有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特点。 政务内网的关键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 (Switch)和路由器(Route)。
5.2 政务内网
5.3 政务外网
5.3.1 虚拟专用网技术
1.VPN .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指 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NSP(网络 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 网络的技术。 主要有两种VPN技术:IP Sec VPN和SSL VPN。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安全)VPN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 接层)VPN适合那些需要很强灵活性的企业。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第一部分分章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 D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程2、()标志着电子政务在中国正式起步。

( D )A三金工程 B网络技术的应用 C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D政府上网工程3、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A 20世纪80年代初B 20世纪80年代中期C 20世纪80年代末期D 20世纪90年代二、多选题:1、电子政务的特点是:( ABCD )A以信息技术为工具 B以政府数据为中心C以业务应用为动力 D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2、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有:( ABCD )A起步阶段 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 D网上处理事务阶段三、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其内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食物按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2、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老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

3、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时代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它是一种政府服务体系。

四、简答题:1、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有哪些?①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完成以前治理、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②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层次,见胡政府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成本;③可以扩大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可以防止信息垄断,保证下级政府或组织跟好的执行上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⑤为人民提供便利,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⑥可以减少企业行为的盲目性,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服务的窗口。

五、论述题:试从国内外公共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第10章 电子政务评估方法0827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第10章 电子政务评估方法0827

•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32条规定,项目审 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 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 价。
• 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是指政府财政投资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建 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以及运 行效果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应当遵守客观、 公正原则,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评估方法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Nhomakorabea4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评估注意事项
• 政府门户网站评估不等于电子政务评估 。 • 电子政务评估要分层次 。 •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即考虑取得这样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10章 电子政务评估方法
本章重点:电子政务评估分为哪些类型、哪些层次?一个地方政府如何开展 电子政务评估工作?一个政府部门如何开展电子政务评估工作?如何对电子 政务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如何评估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 如何评估政府门户网站?
• 项目级电子政务评估是指对一个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管理、效果 等进行评估。
• 系统级电子政务评估是指对一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包括网络系统、 软件系统、数据库等)的技术水平、运行效果等进行评估。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三版)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1. 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进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的一种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

2. 电子政务的意义和目标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的开放性、透明度和效率,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一步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包括:•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强化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加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渠道;•优化政府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效能和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3. 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3.1. 信息化理论信息化理论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2. 智能化理论智能化理论关注和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它认为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府服务,提高政府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3. 开放数据理论开放数据理论强调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它认为政府的数据资产应该以开放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以促进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

3.4. 电子治理理论电子治理理论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关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政策制定、决策执行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4.1. 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提供了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整合和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第三套作业 (9-12) 单元)随着信息技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第三套作业 (9-12) 单元)随着信息技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第三套作业(9-12) 单元)随着信息技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建设“世界上最开放的电子政务”是( )电子政务建设的总目标。

A:美国B:韩国C:新加坡D:英国正确答案:B2、电子政务借助( )手段搭建基础信息平台。

A现代管理技术B:现代信息技术C:核心技术D:现代远程技术正确答案:B3、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经历了()基本发展阶段。

A:3个B:4 个C:5个D:6 个正确答案:C4、电子政务通过加强( )和市场监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财政收入B经济调节C:财政税收D:货币流通正确答案:B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

A:改善现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B:中间管理层的缩减C:管理幅度的增宽D:行政组织绩效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5题,共30分)得分:30分1、美国电子政务成功经验主要有( )。

A: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并注重绩效评估B:循序渐进,分步实施C:以公众为中心的美国政府门户网站D:以标准化为支撑,促进协同办公正确答案:ABC2、社会信息化不仅仅指网民数量的增长,它是指( )三方面综合的一种表现。

A:政治领域B:行政领域C:文化领域D:公民领域正确答案:ABD3、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新要求表现在( )。

A: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B: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C:公众回应能力方面的要求D:领导者专业化方面的要求正确答案:ABCD4电子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特征有()。

A:知识化、信息化B:虚拟化、数字化C: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D: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正确答案:ABCD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背景。

A:传媒B:网络C:通信D:计算机正确答案:BCD三、判断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无纸办公,但还不能实现远程办公。

()A:对B:错正确答案:B2到1999年由中央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联合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这一年被称为“政府的上网年”。

电子政务复习思考题(最终版本)

电子政务复习思考题(最终版本)

《电子政务》(徐晓林杨锐)复习思考题第1章信息社会的政府管理创新一、单选题1、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C)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计算机技术B.通信技术C.信息技术D.网络技术2、在组织结构上, 政府再造主张建立一个无缝隙的(B)组织结构。

A.金字塔式B.扁平式C.分权式D.科层制3、“数字鸿沟”又称为(B)。

A.电脑鸿沟B.信息鸿沟C.网络鸿沟D.资源鸿沟4、电子政务在(A)中得以孕育和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A.政府再造运动B.新公共管理改革C.信息技术D.政府改革5、新公共管理改革核心思想是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D)和公共服务之中。

A.政府部门B.行政部门C.管理部门D.公共部门二、多选题1、信息技术是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目标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层面,包括(ABCD)和其他设备。

A.硬件B.数据库C.软件D.网络E.管理制度2、信息化的特征可归纳为(ACDE)。

A.综合性B.复杂性C.竞争性D.渗透性E.开放性3、以“新公共管理”为基本取向的政府改革常常被人们描述为一场政府追求(ACD)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A.经济B.绩效C.效率D.效能E.公平4、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统一标准是(BCD)的基础。

A.协调一致B.互联互通C.信息共享D.业务协同E.业务同步5、我国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指的是(ACD)。

A.金桥工程B.金网工程C.金关工程D.金卡工程E.金税工程6、新公共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英国、美国、(AC),并逐步扩展到西方各国乃至全世界。

A.澳大利亚B.日本C.新西兰D.新加坡E.法国7、“政府再造”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再造,建立一个(ABC)政府。

A.高效率的B.对公众负责任的C.更有回应性的D.服务性的E.更节省开支的8、在变革方式上,“政府再造”主张对政府流程进行(AB)设计。

A.根本性的B.彻底的C.稳定的D.渐进的E.优化的9、哈默和钱皮在《再造企业》一书中所描述的再造的要点包括(ABCD)。

XXX17秋《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1

XXX17秋《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1

XXX17秋《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1删除此段落,因为没有给出选项,无法判断正确答案。

12.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的作用是()。

A.提供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B.规范政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更新C.保障政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D.指导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满分:2分正确答案:A13.下列关于电子政务治理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政务治理结构是指政府内部电子政务管理的组织架构B.电子政务治理结构应当与政府组织结构相一致C.电子政务治理结构应当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D.电子政务治理结构不需要考虑与外部组织的协调和合作满分:2分正确答案:D14.政府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对公民负责的表现B.政府信息公开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C.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自愿行为,不受强制性要求D.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和标准满分:2分正确答案:C15.下列关于电子政务中“XX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XX是指政府依托互联网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B.XXX需要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C.XXX需要政府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D.XXX只是简单地将线下服务转移到了线上满分:2分正确答案:D16.下列关于电子政务中“数据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据开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方式B.数据开放需要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和标准C.数据开放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D.数据开放不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满分:2分正确答案:D17.下列关于电子政务中“在线支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线支付是一种便捷的电子政务服务B.在线支付需要保障支付安全和用户隐私C.在线支付可以促进政府财政管理的现代化D.在线支付只能用于政府收费业务满分:2分正确答案:D18.下列关于电子政务中“数字证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字证书是电子认证的一种方式B.数字证书可以保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C.数字证书需要由认证机构颁发D.数字证书可以代替纸质证书在行政审批中使用满分:2分正确答案:D19.下列关于电子政务中“云计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来开展政务活动、提供公共服务、传递政府政策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1. 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和数字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们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活动进行革新,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过程。

数字化是指政府机构将纸质文件和数据转换成电子文件和数据的过程。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数字化,并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平台。

2. 公民参与和电子治理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改革,还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的参与作用,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模式。

电子治理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政策决策、公共参与和问题解决的管理方式。

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公众参与平台等手段,可以实现政府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和公正性。

3. 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政府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并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监管和管理。

电子政务的实践与应用1.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它可以提供政府相关部门和公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发布政策文件、提供在线申请服务等,而公民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政府信息、在线办理业务等。

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构建起一种协同发展的模式。

2. 电子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服务是指政府机构通过电子方式向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在线申请、在线缴费、在线查询等。

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政府相关业务,减少公民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被各国广泛采用。

电子政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并增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的理论概述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核心概念、发展趋势以及现实应用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核心概念1.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进行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不仅包括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也涉及政府与公众、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并为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2. 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是指建立在电子政务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政府组织形态。

电子政府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

电子政府注重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的渠道,在促进民主、提高政府责任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电子治理电子治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全面改革。

电子治理旨在提高政府决策效能,推动政府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并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电子治理,政府可实现数字化的政务信息管理、智能化的政策制定、精确化的社会调查和反馈,从而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政务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前进:1. 跨部门整合与协同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各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标准,政府可以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孤立的现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

政府应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将各种政务活动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并提供线上服务渠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六章政务外网

第六章政务外网
❖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目标是依托统一的国家公用通信传输网络, 整合建设政务外网,通过覆盖全国各级政务部门的网络平台 和服务体系,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持跨部门、 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和信息交换,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政务外网概述
一、政务外网界定与特征
第二节 电子公共服务概述 三、电子公共服务管理
❖ (二)电子服务内容管理
❖ (1)明确政府部门所应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内容。
❖ (2)用户的公共服务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 (3)信息技术水平能支持的公共服务内容。
❖ (4)提供电子政务服务时是否涉及其他部门。再一步, 还需要考虑电子政务服务的内容是否涉及到其他政府部 门。
❖ (二)政府外网的特征
❖ 1.政治性
❖ 2.权威性
❖ 3.公平性 ❖ 4.广泛性
政府外网的公 共服务特性有:
❖ 5.经济性
❖ 6.非营利性
❖ 7.安全性
第一节 政务外网概述 一、政务外网界定与特征
❖ (二)政府外网的特征 ❖ 也有人从电子角度看电子政务服务的特性,认为电
子政务具有随时性、全球性、数字化、网络外部性 、交互性、多媒体、整合性、异步性、可存储性、 同质性等特征。
第二节 电子公共服务概述
三、电子公共服务管理
❖ (三)电子服务系统管理
❖ 1.信息服务系统管理
❖ 信息服务系统管理,是指通过对信息服务系统的安装、使用、 维护、升级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流畅运行,以达到向企业、 公众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目标。对信息服务系统的管理包 括系统前台管理与后台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前台是指公众、 企业获取政府公告信息的入口,即政府办事服务网站;信息 服务系统的后台是指系统管理、使用、维护人员用来录入、 编辑、发布公共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的系统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基于目录体系的数据交换流程
目录体系平台有两类目录库:公共资源目录库与 交换服务目录库,前者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信息, 以便发现和定位信息资源的共享库;后者提供交换 服务地址等目录信息,以便发现和定位交换服务。
6.3 政务信息共享
6.3.4 案例: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案例: 体系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由目录体系和 交换体系组成,是北京市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录体系包括市级目录体系和区(县)目录体系。 交换体系包括市级交换体系和区(县)交换体系。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1 政务信息定义
3.政务信息特征 (1)静态特征:静态特征是指在相对静止状态下, 政务信息的组成与品质表现。 (2)动态特征 :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指的是其在 形成、处理、控制和传递运动过程中的性质 (3)固有特性:政务信息的固有特征体现为政治性、 宏观性、广泛性、权威性和机密性 (4)功能特征:政务信息的功能体现为媒介功能和 辅助管理功能。
第6章 政务信息管理
第6章 政务信息管理
本章学习要求: 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政务信息与政府信息的概念; .了解政务信息与政府信息的概念; 2. 熟悉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与方式; 熟悉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与方式; 3. 了解政务信息共享的范围与方式; 了解政务信息共享的范围与方式; 4. 了解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了解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2政务信息的种类 政务信息的种类
(5)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包括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等机构提供的文献服 务,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提供的文化娱乐等。 (6)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的法规政策、土地资源状况、农 产品市场、与农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和气象资源等。 (7)国民经济宏观信息 国民经济宏观信息包括市场法规、经济状况统计指标、企业 基本信息、消费者信息、财政金融信息等。 (8)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天气预报、环境污染信息、旅游资 源信息等。
• • • • • • 政务信息采集 政务信息组织 政务信息检索 政务信息传播 政务信息利用 政务信息反馈与评估
6.2 政务信息公开
6.2.1政府信息公开的定义 政府信息公开的定义 1.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 务,强调的是行政机关要公开其执法依据、 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属于办事制度层面的 公开。 政务公开的内容还包括:财务开支,决策, 政府行为的结果。
6.3 政务信息共享
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服务模型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服务模型由三方组成,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服务模型由三方组成,即 目录生产者、目录管理者和目录使用者。 目录生产者、目录管理者和目录使用者。
目录生产者是政务信息资源的业务部门或管理部门,他们 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元数据编目,将编目 数据保存在本部门的元数据库中,然后通过注册机制,将本 部门的元数据注册到目录管理者的目录系统中。 目录管理者根据各种分类体系构建相关的目录库,审核生 产者提交的元数据,并将其列入相关目录下发布,同时维护 和管理目录库以及整个目录体系。 目录使用者通过目录体系提供的查询和检索工具,查询所 需的目录信息。
6.2 政务信息公开
3.政府信息公开的类型与方式 . (1)公开的类型 政府信息公开的类型可分为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两 种。 “主动公开”是指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 的事项,各级行政机关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在职责 范围内,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 “申请公开”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获取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目录以外的其他政府信息,依法 向公开义务人提出申请,经公开义务人审查,向公 开权利人公开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府信息的活动。
6.2 政务信息公开
3.政府信息公开的类型与方式 . (2)公开的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可采用公共媒体、公共 设施等多种手段进行。 公共媒体方式:包括政府公报、政府网站、 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 公共设施方式:包括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 馆等。
6.2 政务信息公开
6.2.4 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管理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3政务信息管理 政务信息管理 1.政务信息管理的内容 .
(1)政务信息管理人员的配置与培训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政务信息的公开与保护 (4)政务信息的共享与服务 (5)政务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3 政务信息管理
2.政务信息管理的过程 . (1)政务信息需求分析 ) (2)政务信息业务管理环节 )
以模拟的“海滨市统计局电子政务平台”为例, 介绍政府网站后台的信息公开管理过程。 1.政务公开的外网操作 2.政务公开的后台管理操作
(1)“主动公开”的信息发布 (2)“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发布
6.3 政务信息共享
6.3.1政务信息共享的内涵 政务信息共享的内涵 政务信息共享是指政府机关单位向其他机 关单位履行政务职能提供政务信息,以及履 行政务职能从其他机关单位获取政务信息的 行为。
6.2 政务信息公开
6.2.2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群众生产、生活和 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2) 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 2) 会建设 (3) 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权力腐败 (4) 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决策
6.2 政务信息公开
6.2.3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与方法 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
1.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 .
(1)民本原则 (2)权威原则 (3)效率原则 (4)告知原则
6.2 政务信息公开
2.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一是信息公开的主体(公开义务人)范围,在我 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职能部门以及行使行政职权的其他组织; 二是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即公开什么,一般认 为公开的内容范围是“公共信息”。
6.3 政务信息共享
2.目录体系的内容 .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包括:政务基础信息共享 目录、应用信息共享目录、数据库管理目录与信息 采集责任公开目录。
政务基础信息共享目录包含法人、人口、空间与自然资源、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数据项。 应用信息共享目录包括除基础信息外的面向跨部门和领域 应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数据项。 数据库管理目录包括经过注册确认的数据库相关属性。 政务信息采集责任公开目录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名称、责任 单位、数据存在形态等内容。
作业
1. 2. 3. 4. 简述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内容、方式及意义。 比较利用传统媒介和互联网进行政府信息公开 的效益及效果的差异。 简述政府信息共享的原则、内容、方式及意义。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有什么功能? 是如何实现的?
6.3 政务信息共享
3.交换服务与公开服务
交换服务是为特定业务交换信息资源而实现的一 组操作集合,它可以部署在提供者的前置环境,或 部署在交换中心环境。 公开服务是采用 WEB技术或门户技术实现的交 换公开信息资源方法,它可以是一组访问公开资源 库操作的集合,或一组WEB网页资源等。
6.3 政务信息共享第6章政务信息管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6.1 政务信息概述 6.2 政务信息公开 6.3 政务信息共享
结束
6.1 政务信息概述
政务信息是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 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 情况、 资料、 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 、 情况 、 资料 、 数 图表、 据 、 图表 、 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 称 , 政务信息管理就是对政务信息和政 务信息活动的管理。 务信息活动的管理。
政务信息共享遵循以下原则: 政务信息共享遵循以下原则: (1)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2)需求导向、分工采集。 (3)及时响应、统筹协调。 (4)统一标准、统一平台。
6.3 政务信息共享
6.3.2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 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
1.目录体系的定义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指以列表、图形等方式, 记录、保存的政务信息资源结构和政务信息资源属 性的数据体系,通过元数据信息的定位和发现机制, 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 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Metadata),它从信息内 容、载体形态、信息资源集合及其组织体系、管理 与服务机制以及过程与系统等方面去描述信息资源 的特征和属性。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2政务信息的种类 政务信息的种类
(9)科技信息 科技信息是指科学技术进步和研究开发的信息。包括科技 政策、科技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技术革新、 设备引进、工程建设、计量检测等。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各国政府和各级 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收集这类信息。 (10)军事信息 军事信息是指关于军队和战争的信息。这方面的信息直接 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属于国家层次的信息,各国管理者都密 切关注。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2政务信息的种类 政务信息的种类
(1)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是指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约束力的 规范性文件。 (2)政府工作信息 政府工作信息是指政府部门的机构组成人员信息、部门职责、 办事程序规则和执法结果等。 (3)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包括大中小教育政策、教育机构名录、教育状况和 特色、招生情况、学生就业信息等。 (4)公共卫生信息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1政务信息定义 政务信息定义
1.政府与政务 广义来讲,政府是指社会公共权力,狭义 来讲,政府是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政务就是指政府的事务性工作,即行政事 务,泛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6.1 政务信息概述
6.1.1 政务信息定义 2.政务信息与政府信息
政务信息定义为:政务信息是反映政府工作运转情况以及 政府领导决策和指挥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政府自身产生的信息,称为内生信息,如政府颁布的各种 条例、规定、办法、章程、命令、指示、批复、方案、通告、 通知、公函、会议纪要、合同、协议书等。 政府从外部获取的与政府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称为外生 信息,如新闻报道、消息资料、群众信访、社会调研信息等。 政务信息与政府信息两个概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一般情 况下都不加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