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合集下载

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

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

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引言在当代社会中,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机构,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为公众提供服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责任。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政府改革也变得迫在眉睫。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重要模式就是“新公共管理”,本文将对该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实践效果。

什么是“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在1980年代兴起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

它强调效率、效能和市场导向,并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试图引入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市场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中,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政府机构可以在效率和质量方面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绩效导向传统的公共管理注重过程、程序和规章制度,而“新公共管理”则更加注重绩效和结果。

政府机构应该根据绩效指标进行评估和奖励,以激励公务员更加努力地工作,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委外和合同化“新公共管理”倡导将一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私营部门或社会组织来承担,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并增加效率。

通过与私营部门签订合同,政府可以将一些服务外包给专业机构来执行,同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公共参与“新公共管理”提倡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政府应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中,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新公共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实践英国英国是“新公共管理”在实践中最为典型的国家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公共管理改革,包括改革公共部门的结构和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结果导向的管理等。

其中,英国的“Next Steps”计划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

该计划将政府机构进行了极大的精简,将一部分职能委托给自治机构,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美国美国是“新公共管理”在西方国家中的另一个重要实践者。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观——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

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观——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观——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作者:胡冰作者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广东,深圳,518021刊名:求实英文刊名:TRUTH SEEKING年,卷(期):2006(z1)被引用次数:1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王智慧.WANG Zhi-hui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混合制模式[期刊论文]-行政论坛2009,16(5)2.金展庆.JIN Zhan-qing浅析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财政学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7)3.贺智勇.HE Zhi-yong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高校评估体系中主体和客体多元化的启示[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1)4.整体型政府: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新目标[期刊论文]-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5)5.肖柯.XIAO Ke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哲学底蕴论析——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分析视角[期刊论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6.张娆新公共管理模式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5(10)7.李运亮广西“两基”教育经费绩效审计的绩效评估研究[学位论文]20088.吕耀怀.董玉刚.LU Yao-huai.DONG Yu-gang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特殊维度--立足我国国情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思考[期刊论文]-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9.姬国平乡级部门预算管理改革与完善对策[期刊论文]-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27)10.李东序.LI Dongxu学会公共管理这门科学[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引证文献(1条)1.石国亮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行政伦理研究[期刊论文]-江海学刊 2009(5)本文链接:/Periodical_qs2006z1019.aspx。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提要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针对所面临的一些带有公共性的问题,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

这对于我国的政府再造有着引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再造;借鉴;路径选择一、“政府再造”理论内涵“政府再造”就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即创造具有自我更新机制的公共部门。

依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的观点,“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学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重塑政府部门,成为“效率导向、可持续革新”的公共组织。

“政府再造”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持续寻求高效途径的公共组织。

“政府再造”就是使政府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

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而且还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

“政府再造”理论有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

二、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对我国政府再造的借鉴西方各国的政府再造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至今还在继续探索之中,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和失败的因素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

成功的因素有:(1)从本国实际出发适时推进行政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行政改革不能滞后或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2)逐级下放权力,明确权责,建立绩效导向的评价标准,重视政府的施政效果;(3)大幅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国家负担的费用,根本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一个简化、小型、高效和便民的政府;(4)公共部门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将公营事业民营化、社会化,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5)摒弃传统官僚结构及僵化的规制,使行政结构扁平化、行政行为弹性化;(6)实行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职能分开,提高决策与执行的质量和效率,执行部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7)简化行政运作流程,建立顾客导向的机制;(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行政成本,重塑政府组织,转变政府行为模式,树立新的政府形象;(9)改革进程采用分阶段、渐进式,有步骤地实施改革政策。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_欧鲲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_欧鲲

一、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概况政府是推动现代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政府职能,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当前的中国,伴随着现代化运动的发展,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但是,人为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实践,又常常陷入误区。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实践中发生一些失误与理论认识上存在某些偏差是密切联系的。

在我国理论界和某些决策者那里,长期有一种误解,似乎搞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弱化政府管理,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干预。

其实不然。

西方发达国家及一批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化轨迹及发展趋势各有特色。

为此,我们认为,从理论上准确把握政府职能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本质,对于当今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无疑具有实践上的意义。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大多国家都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服务当中。

各国的改革都把本国的行政体制推向更加民主、高效、科学的发展道路上来。

从总体上来讲,行政体制改革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核心,处理职能关系;第二层是改革结构,即改革政治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结构;第三层是改革方式,即改革行政方式。

二、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政府职能的变革政府职能的变革主要是变革政府政策,明确政府的职责,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作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的效率,重塑政府的形象。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和私有化即更多地依靠私营部门的制度安排,而较少地依赖政府去满足社会需要。

这样做达到了以下效果:第一,减少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责任。

第二,减少了政府雇员人数并缓解了由此产生的管理困难。

第三,私有化后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改变了过去对政府投资的依赖。

第四,出售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2.政府内部规制和规则管制的放松政府规制的制定是政府为谋求社会整体利益,设立并依据一定规则对社会特定主体限制权力或课以责任的强制性行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共行政理论是指对于公共部门及其管理的理论研究。

它源自于西方国家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1. 派权理论派权理论是20世纪初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主流。

它强调将公共行政的权力下放到最低层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自主权。

这一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民主。

由于派权理论赋予了基层公共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因此它对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经济理性选择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变革。

经济理性选择理论被视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理论基础。

它主张引入市场机制,激励层级制度,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益。

3. 公共部门经营理论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公共部门经营理论在西方国家迅速兴起。

公共部门经营理论主张让公共机构像企业一样运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设立绩效考核等手段来提高效率。

4. 市民参与理论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市民参与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公共管理应该更多地考虑公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来决定公共事务的问题。

二、对我国的启示1. 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公民观念我国公共行政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公共机构和公务员普遍存在着以权力为中心,服务对象被动接受的现象。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市民参与理论为我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以公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和透明。

2. 提倡创新思维,引入市场机制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派权理论和公共部门经营理论强调了适度的市场化改革,这对我国的现行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积极的启示。

我们需要在保持政府监督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公共机构的创新活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强调行政透明,加强公共监督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理论强调了行政透明和公共监督的作用,建议我国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应该注重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监督。

当代西方_整体政府_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

当代西方_整体政府_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
英国学 者 M aio 根 据 这 一 实 践 模 型 , 具 体 地 阐 述 了 “整体政府 ”公共服务模式的 “三项支持技术 ”和 “四个 作用领域 ”。[7 ] “三项支持技术 ”是指交互的 、协作的和一 体化的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影响公共政策 , 实 现其过程 、数据和应 用的 一体化。 “四个作用领域 ”即 “4W ”: 同一政府层级中 “整合 ”服务发生的预期是什么 ? 跨 层级 “整合 ”地方和政府相关的责任是什么 ? 跨流程等级
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0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807010804从西方政府改革运动及行政理论演进的历史来看其型以私有化分权化市场实验强制性竞争服务质公共服务改革大致经历了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阶段新公量等市场化方法为基本特征其公共服务的范围也从政府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阶段和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阶组织的内部走向外部皈依公民本位注重公民对公共服段
[关键词 ] “整体政府 ”; 公共服务模式 ;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 ] D 035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6 - 0863 (2008 ) 07 - 0108 - 04
从西方政府改革运动及行政理论演进的历史来看 , 其 公共服务改革大致经历了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阶段 、新公 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阶段和 “整体政府 ”公共服务模式阶 段 。“整体政府 ”公共服务模式是 20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西方各国第二轮政府改革运动中公共服务实践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提升 。虽然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仍然在西方各 国公共服务实践中发挥作用 , 但 “整体政府 ”公共服务模 式已经成为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 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 我国与西方国家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诉求 。因此 , 系统分析和探讨西方 “整体政府 ”公 共服务模式的缘起与发展 、要义与特征以及模型与机理 , 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 启示和借鉴意义 。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促进政府创新:鼓励政府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公众需 求。
3、不足
3、不足
尽管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3、不足
(1)受限于法律法规:各国法律法规不一,给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带来一定困 难。
3、不足
(2)协调难度较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重利益关系,协调 难度较大。
五、结论
五、结论
借鉴国外经验对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科学规划 和管理,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注重旅游设施建设和强化管理和保护等措施,陕西 将能够更好地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 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下一步,陕西应继续加强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和 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发 展。
三、结论
未来,中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将朝着全覆盖、数字化、智能化、强化社会参 与和跨界合作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政府形象和 公信力。
参考内容
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外经 验的启示
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外经验的启示
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逐渐成为一种 趋势。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遗址资源,如何借鉴国外经验, 有效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注重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例如, 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遗址公园和美国的查科峡谷考古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在建设 过程中,不仅重视遗址保护,还注重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
三、国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 经验教训
三、国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1、坚持规划先行。国外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常由专业的规划机构和团队负 责,确保公园的布局和设计符合科学要求。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以及政治民主化对公共行政产生了深刻影响。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史特拉提斯(L.W. White)提出“公共行政”一词。

20世纪50年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生了重大转变,管理学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了“决策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等新理论,使公共行政理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60年代至70年代,公共行政理论日趋多元化,兴起了现代管理理论、政治行为研究、制度理论等各种研究方法。

80年代至90年代,公共行政理论转向伦理、信任、公正、纳税人满意度等社会公正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公共行政理论研究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在政府治理、复杂系统、公共部门的变革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1.注重政府效能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注重政府效能,认为政府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上。

该理论对我国政府进行管理改革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2.强调公民参与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公民参与。

政府应该与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公民议事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等。

此举与我国政府推进政府公开、民主化建设的发展意义不谋而合。

3.重视管理创新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强调管理创新,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致力于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对我国政府进行管理创新具有参考价值。

4.尊重制度建设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尊重制度建设,政府应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建立合理的制度框架,保障国家机构的稳定和协调性。

此项理论对于我国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公共管理制度具有启示意义。

5.倡导服务型政府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要始终把公民需要放在首位,并为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

我国政府应该注重建立服务型政府,改变过去服务不落地、游离群众的问题。

三、结语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积累和不断创新,对我国发展的现代化公共行政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引言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并学习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以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分析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建议。

一、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美国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发源地之一,其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提倡效率、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借鉴。

例如,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政务,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提高政府效能等都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体现。

2. 公民参与(Citizen Participation)公民参与是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机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3. 制度分析(Institutional Analysis)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中,制度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制度分析强调了行政组织内部和外部制度对行政行为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也可以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改进方向,以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也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公共价值(Organization Theory)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在公共价值的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公共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并提供了评估和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依据。

借鉴德国的公共价值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衡量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 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德国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了市场机制与社会公平的结合。

论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意义

论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意义

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意义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米华06357059引言:行政管理学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经历了三次“范式”的转换,每一次的转换和突破,都是时代呼召的结果,也是政府困境的出路与拯救。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行政管理学原有的理论、范式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从英国到美国、加拿大再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逐步掀起了对韦伯的“科层制”的质疑,卷入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转变的潮流。

于是,公共选择、新合作主义、管理主义等一批新的思潮和流派应运而生。

其中,又以公共选择和管理主义为主导理论。

英国和新西兰推出公共选择理论,它关注的中心是政府自身及其管理活动;美国行政学家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重塑政府”;而之后又兴起“管理主义”的公共管理学派,以至后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

这运动波及甚广,地处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了“新公共管理”的改革。

各国改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措施主要有:1、私有化:如合同外包等;2、顾客第一主义:倡导服务为本、顾客驱动和顾客取向;3、“评估国家”:强调政府行政的效率、效果以及效益和“顾客满意”;4、绩效取向:以“结果为本”,推行绩效取向的市场化改革;5、非官僚体制化:就是使官僚机构非官僚化并让管理者来管理;6、分权化:主要是地方分权改革,中央减少对地方政府事务的干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显示出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批判,而在诸多的批判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公共服务理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政府均以重塑服务型政府为其主要目标。

例如,1994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 Direct”计划,提出新形态的公共服务以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

美国政府于1994年9月20日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公众的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这场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

到90 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从起初欧洲几个国家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

一.英国的改革1.1 撒切尔改革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它们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是撒切尔改革的思想基础。

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三项:第一,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提高。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住房私有化,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资挂钩;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第三,教育改革: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扩大家长择校权;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第四,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雷纳评审与下一步行动计划。

撒切尔的改革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有所好转,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

但同时,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失业率居离不下,贫富差距拉大,机构庞大导致协调控制困难。

从国外政府改革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从国外政府改革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履行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的职责;以管理主义的技术和程序培训 必须要 多元化,竞争发展 这样使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 的功能优 职员 并且所有活动都是在一位高级主管的领导下进行 。 势有机 组合 .提 高政府功能输 出的能力
( ) 民宪章运动。 民宪章 . 3公 公 就是用宪章的形式把政府公 共 部门服务 的内容 .标准 责任等公之于众 接受公 众的监督 以 3 新西兰政府改革 . 新西兰的行 政改革在当代西方行政改革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
开支过大问题 , 二是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问题。 合理的政府开支 中, 2 . 月 里根政府发布 了第 121 9 号行政命令 , 中有一条规定 , 2 其 在 业务开支与行政之 间应有一定比例 , 一般说来 , 前者 应大 于后者。
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 构 , 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方案建议 提
达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 目的。 各公共部 门 以根据本部门的 可 地位 被誉 为行政改革的典范 。开始于 8 年代初期的新西兰行政 0 实际情况灵活的制定宪章内容 但是要以满足公民对公共服务的 改革 先设定了总体框架 与其他 国家相比 更多 更明确地采
合法要求为宗 旨.主要包括对公民 的承诺和实践承诺两个方面 . 用了管理 主义 的模式 。 新西兰改革的主导思 想是 ,明确政府 部 皇家实体机构和 有四个具体 内容 : ①服务 内容和工作 目 标承诺 ②服务标准承诺。 服务标准做到 明确化 、具体化和公开化 ③服务程序和时限承诺 公务员的目标 .避免责任和职 权的冲 突、交叉 政府不介入市场 尽量减少成 实行合理 的办事程序 达到公众满意 。对公众公开服务时限 ,接 和社会 能够有效运行的领域 充分 发挥市场的作用 . 受公众监督 ; ④违诺责任 。表明了承诺者没有达 到既定服务标 准 本。改革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部 门以及公共部 门的组织、过程 角

西方政府再造对我们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借鉴研究

西方政府再造对我们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借鉴研究

职能不断完善 自己” J 、 伯的官僚 制思想为基 。 4韦 础的行政体制 日益受到人们 的质疑。韦伯提出的官 僚体制适合于工业时代的需要 , 但是 随着后 工业 时
代 的来 临 , 僚 制 E益 显 现 出 它 的僵 化 。 “ 国具 官 t 美
有 10年历史的文官体制已经过 时” “ 0 , 联邦政府已
部组织结构改革 , 不同部门的层级结构趋于多样化 , 中间管理层次减少 , 幕僚机构的权 力受到限制并削 弱, 上下级权责关系及控制方式相应改变 ;4 公共 ()
我们在借鉴研究这场改革经验 的时候必须运用系统
方法。“ 所谓 系统 方法 , 就是把对象放在 系统 的形 式中加以考察 的一种方 法。从 系统 的观点出发 , 从
陈 通 , 伟 王
( 天津大学 管理学 院, 天津 3 0 7 ) 0 0 2
摘要 : 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 ” 的科 学发展观后 , 各级政 府都提 出建 设服务 型政 府的施 政 目标 。本 文
首先介绍 了西方 国家政府机构改 革的经验得失 , 然后在 分析我 国政府改革 环境 的基 础上 , 从三 个层面 尝试 探讨 了 借鉴西 方政 府改革 , 以更好地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 。 关键 词 : 服务型政府 ; 政府再造 ; 新公共管理革命
都涉及公共管理模式 的根本性变革 , 即表现形式都
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 的否定 , 改革的 目的都是要
寻求适应“ 后工 业社会” “ 息时代 ” 和 信 的替代官僚
制组织 的政府 治理模式 , 并且不约而 同地将 “ 民 公 为本” “ 、 市场理念” “ 、 、结果导向” 作为探索适应新时 代的政 府管 理 新模 式 的三 大指 导原 则 和 核 心理 念 。 【纵观各 国政府的行政革 新方案 , 3 其重点几乎 都集中在 “ 减少行 政成本 ” 以及 “ 提高服务效 能” 。 这场革命的 目 是政府更 高效 、 标 更负责 、 更低成本 、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的创新产物,它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优化投资环境的载体。

目前, 在深入开展行政体制改革的时候, 总结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研究深入改革措施对于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背景形势入手,在分析了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论述英国、美国以及新加坡等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建设经验,继而提出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明确法律地位、加快电子政务、进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关键词:行政服务中心国外建设启示一、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背景分析(一)国外背景行政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的“一站式"服务。

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让公民在政府机关办理有关事务时,只要在一个机关或窗口交件,就能完成所有的程序,获得所需的全部服务,而不用在众多部门之间奔走。

“一站式"的行政服务机构能够帮助公民克服因政府职能分工和位居多处所引起的不便。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再次兴起,如英、德、荷兰等国政府的“政务超市",加拿大的“钻石机构”,韩国的亲切服务大厅、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和爱尔兰工业发展局等机构的“‘一站式’商店",等等。

这些政府服务机构始终秉持着“以公民(顾客)为导向",始终考虑民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在重振政府活力、改善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传统政府规制体制固有的内在问题日益暴露,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美英日为代表的西方各国在人事录用、报酬、职位分类、培训等方面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

放松规制改革在西方各国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克服政府管制存在着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降低政府管制带来的成本,改革政府管制的制度和程序,增加公共政策的透明度,正是中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意义所在。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摘要20世纪70、80年代,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危机、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浪潮,由此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国外新公共管理经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政府改革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再造公共管理政府改革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一、政府再造的相关理论随着西方各国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科层制这一传统的行政模式,效率大打折扣,政府组织变得机构林立,缺乏创新,难于适应迅速变化社会环境,甚至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阻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效率,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

“再造”一词,首先由美国管理学家汉默和钱皮提出,再造是对组织流程进行反思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在组织绩效、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质的改善。

1992年,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美国出版了《改革政府》一书,指出用企业精神来改革公共部门,并提出了政府再造的10条原则,将政策制定(掌舵)和服务提供(划桨)分开,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原则。

国内诸多学者也对“政府再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张福成教授认为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型政府,陈振明教授也对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作出了评述。

按照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的观点,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国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再造不只是重视政府在量方面的成长,而更注重的是质的方面的改变。

政府再造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主张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私人领域的管理方法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年论文

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年论文

目录绪论 (1)一、“政府再造”理论起源及其要义 (1)(一)“政府再造”理论源于企业再造理论 (1)(二)关于“政府再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二、美国的“政府再造”运动 (3)(一)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 (3)(二)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成果 (5)(三)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不足 (6)三、“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6)(一)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 (7)(二)从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 (7)(三)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7)(四)从权利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7)(五)从人治到法治 (8)结论 (8)注释 (9)参考文献 (10)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为例绪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对全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科层制显得僵化和迟钝,导致行政高成本、低效率,明显背离时代的要求。

在社会发生变化的同时,西方各国普遍面临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包括政府开支过大、经济停滞、财政危机严重、福利制度走入困境、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严重等。

公众对政府管理的失灵和政府治理能力减弱的不满情绪日趋强烈。

与此同时,现代私营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经验同政府管理的落后和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企业的先进管理提高了公众对高水准服务的期待。

政府面临的困境、危机和压力迫使各国采取有力措施,改革科层制模式的公共行政,探索建立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以适应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升国家竞争力和行政效能,满足公众的期望。

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 Government)运动。

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之后,陆续推动和采用了“续阶计划”(The Next Steps)、“公民宪章”(Citizen Charter)和“服务品质竞赛”(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on)等措施;1980年里根以“政府才是问题所在”的竞选口号入主白宫,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整政府业务与功能和削减预算赤字的方案;克林顿总统上任后,由副总统戈尔主持并推动“国家绩效评估运动”(National Performan Review,NPR),倡议重新“打造一个能提高效能、节约成本”(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 Less)的政府。

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现代经济信息28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马斯哲 贵州财经大学摘要: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发展,如何有效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已成为推进政府改革的关键问题。

西方的先进理论对创新我国治理模式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治理;治理理论;改革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8-02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

西方各国政府为赢得竞争优势、扩大财政来源、提高工作效率,相继进行了政府改革。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中,各国积极研究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和政府治理模式。

一、西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概述“政府治理”在西方的理论界是指由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与过程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框架或网络。

政府治理有广狭两种含义。

就广义的政府治理而言,整个公共行政的发展过程可以称之为政府治理从传统迈向“善治”的过程。

狭义的政府治理是指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这两种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和双向度,也是“政府依法善治”的“治理”模式。

1.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此前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存在根本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价值观预设、方法来源等方面完全不同于公共行政。

在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还是一致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缩小政府的规模来减轻政府的负担,不断减少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直接干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从而打破垄断并实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第二,为了明确执行机构的责任范围、工作目标以及考核标准,通过将政府部门分解成决策部门和具有特定服务功能的执行机构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公共服务论文市场化论文: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公共服务论文市场化论文: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公共服务论文市场化论文: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强;同时,政府供给公共服务时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亟待解决。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己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

因此,在借鉴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我国政府应着重思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民营化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纷纷高举改革公共部门的旗帜,其核心主张之一就是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以特许经营、用者付费等多种形式展开。

作为政府治理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得了很多积极效果,然而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政府责任的转移、新的腐败问题等等,使得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一、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实践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都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为解决政府面临的矛盾,西方国家开始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到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兴起于英国,起始于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的“雷纳评审”1,这次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为主要目标,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78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下一步改革”计划,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使政府与半自治性的执行机构签订绩效合同,把以前由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转移给这些半自治机构。

同时,英国政府还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事业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解除了对航空、铁路、汽车运输、电信、有线电视、天然气等的行政管制;克林顿政府进一步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机构,确立了“顾客导向”的管理服务理念,以企业家精神重塑美国政府。

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与英国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是运用市场机制代替政府管制,例如解决城市供水供电、及污水处理等问题。

我国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我国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我国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09-2 张婉芸3091136240【摘要】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以人为本、以服务为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理论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该在学习追溯服务型政府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找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

关键词:构建服务服务型政府一、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原因1、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

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西方行政学说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学说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学说对中国的启示一、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美国著名学者伍罗德·威尔逊被人们成为公共行政学之父即行政学的创始人,1887年由他所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问开启了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开端。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政治和行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行政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这一文章主要是在美国政府机构官员贪污腐败并且效率低下并且美国政府严重缺少行政管理这样的恶劣社会风气下创作出来的。

伍罗德·威尔逊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由于受到了斯坦因思想中政治作为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代表对国家意志的执行。

由于美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美国政府机构职能扩张、权力变大逐渐导致美国政府机构变得贪污腐败。

威尔逊为了改进这样的状况,改进政府机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创作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即一方面是政府机构的只能做什么该怎么做;而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政府机构使其变得公平有效并且办公效率高。

而行政机构主要是为了执行政府机构下达的决策,即对各种法律、法规的执行。

其次,这篇文章提出的方法论对我国政府部门也是行之有效的,在我国学习其他国家的内容时,应该懂得能够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而不是生搬硬套。

然后,这篇文章还提出了一种人事行政思想,认为在选拔官员时应该注重官员们的素养等,保证这些官员们有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最后,文章中的行政监督思想对我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文章中提出用公共舆论去监督行政管理,这样就将政府部门以及行政机关放在了群众眼前。

我认为这四种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部门以及行政部门有着借鉴意义。

我国的法律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所制定的。

我国党中央以及政府部门和各级行政部门在做决策或执行法律时都是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去行动的。

在选拔官员时不仅是通过各级考核层层筛选才选拔出来的,也与人们的意愿有关。

除此之外我国各级部门分工合理,在遇到越权和缺位、错位等情况时,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将政府多余的管理权限移除,并且将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履行的各项工作分清楚合理解决错位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李杏果[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需要,启动了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

对重塑运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政府改革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些理论创新为我国目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组织变革、制度创新及管理工具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理论;服务型政府;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D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69(2011)02-0023-04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和公民社会的成长,使得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日益受到质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纵观全球,政府治理变革不仅发生在我国,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

在重塑政府的运动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界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政府改革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不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重塑政府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目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理论(一)新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行政理论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公共行政不仅应当追求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更应该追求社会公平。

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第一,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价值取向。

在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看来,社会公平应该成为公共行政继效率和经济之外的第三个理论支柱[1]。

“社会公平包含着对包括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

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社会公平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平强调公共行政管理的变革;社会公平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

”[2]第二,倡导以动态、开放的组织观改革传统的官僚制。

新公共行政理论认为,“传统的官僚制已经表现出稳定性的能力,而且确实是一种超稳定性的能力”[3]。

这成为官僚制僵化和封闭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官僚制结构进行改革。

新公共行政倡导动态、开放的组织观,组织变革的目标定位是:(1)顾客导向的组织形态,即将公民的需求作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应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即增加组织结构的弹性,以便能够对外界刺激和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回应力是评价现代政府组织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

第三,倡导民主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民主行政是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行政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起民主行政模式。

民主行政模式强调公共管理者对公民利益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48)【公共行政】[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题《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0YQA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供给模式与制度构建》(项目批准号:09YJC6302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杏果(1981-),女,河南洛阳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2011年2月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Feb .2011第13卷第2期ZHONGGONG SHIJIAZHUANG SHIWEI DANGXIAO XUEBAOVo.13No.223··公民需求的重视,要求管理者将关注并满足公民需求作为公共行政体系日常运转的轴心。

在政府的价值序列中,排在首位的是公民权利或公民利益。

政治的民主必须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民主的行政过程之中[4],通过行政过程中的民主得以实现。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它倡导以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将企业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如战略管理、标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引入公共部门,实现公共管理的经济、效率、效果。

新公共管理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它表现为要求公共部门转换机制并改变政府和社会的关系[5]。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映私营部门的规范和实践,而不是传统公共管理的经营文化;更多的经营委托、分权和组织分散;强调节约、效率和效果;绩效的测量、准则和目标;灵活的工资体系,有时包括与绩效挂钩的工资付出;更强调顾客的选择和服务的质量;与私营部门签订一些服务供给合同;提高公共部门内部之间的合同关系———并将购买者和供给者之间的作用进行分离;在公共部门内部提高竞争、市场化和类似市场化[6]。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教授在批判和反思传统的单中心政府统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该理论认为,在公益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决策中心,政府不必承担公共物品的直接生产,大、中、小规模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方面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形成具有竞争性的、颇具活力的地方自主治理公共经济的新体制。

“多中心”意味着政府组织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持续发展的绩效目标,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为主体要素(个人、商业组织、公民组织、政党组织、利益团体、政府组织),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7]。

它“考虑竞争选择,提供比一种支配一切的垄断控制形式能实现更佳绩效的允诺”[8],这有利于实现民主和自治。

多中心政治体制包括:许多形式上相互独立的自治单位;选择按照考虑他人的方式行动;贯穿合作、竞争的冲突解决程序[9]。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罗伯特·登哈特夫妇以民主的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的模型理论、组织人本主义、新公共行政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涵义是: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第二,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

在确立社会远景目标或发展方向的行为中,广泛的公众对话和协商非常重要。

第三,战略思考、民主行动。

满足公共需求的政策和项目可以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合作过程得到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的实施,为此,要确保政府具有开放性和可接近性,具有回应力,能够为公民服务并且为公民创造机会。

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公共管理者不仅要关注顾客的需求,而且更要把服务对象看作是具有公民权的公民,并且要在公民之间建立对话和合作。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工商企业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

第五,责任并不简单。

公务员在关注市场之外,还应关注宪法、法律、社会价值、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

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效率。

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那些乐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更能促进公共利益[10]。

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理论所倡导的经济、效率、效果、公平、竞争、服务、公民权等价值理念以及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等管理思想为我国目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组织变革、制度创新及管理工具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一)价值重塑:倡导社会公平与公民本位。

新公共管理提出顾客导向的理念,要求政府通过顾客调查、顾客随访、社区调查、顾客联系等方式来倾听顾客的声音,以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建立明确的服务标准,向顾客做出承诺以及赋予顾客选择“卖主”的权利,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进而重新获取政府存在的合法性[11]。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治理体系中公民地位的变化,政府不应只为顾客服务,而应为公民服务。

公民不再被边缘化或者客体化,而是居于中心位置,公民、公民权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服务的首要关注点。

关注民主价值、公共利24··益和公民权,其实质是使公共管理以公民本位取代传统的“权力本位”和“官员本位”,实行民主行政模式。

“在民主行政时代,政府将失去救世主的特权地位,与公民处于平等地位;政府不是导航者,也不是掌舵者,而是公民权利的保护者,是社会自治的工具,只是为公民协商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平台和服务;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契约关系,它强制社会的领域将收缩到十分有限的范围。

”[12]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民主行政要通过一系列努力得以实现:首先,要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和竞争性选举的范围,不断完善选举制度,让公民拥有从若干个政治精英中选择行政首长的权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及公务员为公民服务,重视并回应公民需求。

第二,要不断完善信访、立法听证、价格听证、决策听证、民意调查等公民参与制度,确保公民能够自由而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二)组织变革:公共管理主体走向多中心。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均强调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倡导社会公共管理主体的多中心和多元化。

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的变革,同时也是对整个公共管理部门格局的重新认识,它由公共行政学对组织内部的关注转向外部,开始探讨实现公共部门有效管理中不同的实施主体各自的定位、分工和各自适当的角色,它反映了整个公共管理格局的变化”[13]。

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可以有效避免政府作为单一、垄断性公共管理主体所导致的腐败、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等问题。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要实现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最重要的是,要按照辅助性原则的要求,确立政府与企业、社会的边界,以为公共管理主体走向多元化奠定制度基础。

辅助性原则倡导“私人自由优先”[14],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政府职能边界的重要原则。

辅助性原则的要求是:第一,如果个人、市场和社会能独立承担事务,政府要任由个人、市场和社会独立完成。

第二,如果下级政府可以独立承担事务,则由下级政府独立完成。

第三,在个人、市场和社会无法独立承担的事务方面,政府要成为必要的辅助者。

不过,这种辅助不能代替个人、市场和社会的自助。

按照辅助性原则的要求,服务型政府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政府职能仅限于管理企业、公民社会组织和公民无力或不足以完成的事务上。

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弥补市场不足,致力于社会中高效、经济、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供给,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正如新公共服务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15]。

政府公共管理不再是凭借国家强制力强迫公民服从,而是凭借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公民的信任,“只有当公众认为它们服从政府是出于自觉而非害怕受到惩罚时,政府在公众眼里才是合法的”[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