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描写一组》评课稿
《人物描写一组》评课稿听了李健老师的《人物描写一组》的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与以往的公开课任务不同,所以教学的流程也就不同,刚开始还是有些不适应,但听了李健老师及教研员的解说才明白这是有着特殊使命的课。

听公开课人的心理多是想看看课文是如何讲解的,问题是如何设计的,但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的是“双基”扎实、真实地得到重视和落实,没有任何花架子,的确是第一课时教学的示范课,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

一、精讲精练,落实“双基”:《人物描写一组》中节选的三个人物,应该说学生早有耳闻,但是对于文本学生并不熟悉,白话文的很多句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生僻,别嘴,不好读,很多字不认识,如果不先扫清字词障碍,将无法进行第二课时人物的品读及写法的体会。

对于这样的课文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检查预习也就成了落实双基的必要手段。

在李健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处生疏字词及易读错、易混淆的字音老师都做到心中有数,没有放过,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加以强化。

如:“别”字先让学生说预习收获,老师强调两个读音及不同的字义,再由老师说词学生选读音。

还有“监”的另一个读音“jiàn”,老师找学生说“监生”的意思,然后老师给大家讲资料“严监生花几十两黄金买来这样的头衔。

”在教学多音字“差”时,在屏幕上罗列出所有的意思,教师说句子学生选词。

还有难理解的词,由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用换词法、字典解词法、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法等多种方法,使知识目标落到实处,更把知识的习得过程转化成能力。

因为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形成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而李老师处处体现学法的指导,从预习八法到质疑问难的方法及辨析字义、字音的方法。

在李老师的课上克服了讲课与考试两层皮的现象。

二、读通读顺,理解文本: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课文的理解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

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在语文学习中“读”的确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

然而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如学每个片段之前;读不通的地方老师领读,学生范读,如描写王熙凤的片段;重点的地方,反复的读,如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指导学生体会描写的精当之处,学生也正是抓住了这些语句体会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李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读;而且选好读的重点,一篇课文不平均使用力量,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

完成了把文本读通、读懂的教学目标。

三、关注差异,注重生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 在课堂上,李老师正是从学生的疑难处、困惑出入手随机点拨、适当牵引,整堂课有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

在课堂上老师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需求,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大胆地将预习时的困惑讲出来,做到教真正为学服务。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两点建议:1、老师的声音要再大些,因为在会议室上课,老师的声音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及听课教师的听课效果,老师的声音小不能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让听课教师提不起兴趣。

而且要再饱含激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2、要关注到全体学生,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