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2)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简单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温度、体积等概念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知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初步理解温度、体积等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难点:温度、体积等概念的渗透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运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加热器、冷热水、量筒、玻璃棒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筒、一支玻璃棒。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需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袋、冷饮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体积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提出问题:“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3.进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容器、水、水银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2.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3.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步骤【引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玻璃物体和液体之间的松紧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可以发生改变的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材料的热胀冷缩,然后对比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3.列举常见液体和温度计量单位,让学生思考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如何变化。
4.在实验室里,学生用烧杯倒入不同温度的水,并使用水银温度计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水的体积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可发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学生归纳总结温度和液体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讨论实验数据。
【升华】6.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基于分子振动引起的现象。
7.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振动增强,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产生热胀。
学生还了解冷却时由于分子振动减弱,体积缩小,密度增大,产生冷缩。
8.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确保他们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正确。
【拓展】9.学生对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预测。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1.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点评。
1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其他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3.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或应用场景,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或发现。
四、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2.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理解情况;3.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现;4.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情况。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多数液体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简易的能验证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2、经历用猜测、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全过程。
3、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要用于生产、生活中。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3、学习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水以及其他多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2、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针药瓶、小吸管、红墨水、热水瓶、小烧杯、乒乓球等。
2、为每组准备:水槽内装好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根小吸管、红墨水、一个小针药瓶、一条干抹布、记号笔、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在家里用水壶烧过水吗?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看烧水视频,观察现象)2、交流:水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3、引入探究:要证明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要设计一个新装置测试一下。
4、怎样设计新装置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水的体积的变化呢?二、设计实验装置1、出示提供的材料,提示:分别用提供的哪些材料替代壶嘴壶身,思考红墨水和透明细小管子的作用与好处2、小组讨论分析如何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新装置。
3、汇报总结组装方案,抽生演示装置。
4、课件展示装置图5、小组动手修改完善演示装置。
三、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预测新装置放入热水时体积发生的变化。
2、媒体出示实验要求,让学生阅读要求后进行实验探究。
3、用对媒体展示台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4、预测水受冷时体积发生的变化,实验探究。
5、汇报总结并用课件展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展描述和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觉新的问题,情愿积极探究,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开心。
教学重难点:1. 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问题—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够用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想。
教学预备:量杯、试管、试管夹、热水、常温水、凉水、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观看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我们已经了解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争论推想)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讨论(1)争论讨论试验的方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怎么能清晰地观看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师生沟通,确定方法。
)(2)小组活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看试管中空气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观看空气受冷后体积发生什么变化(可将试管放入凉水中进展试验)。
(3)小组就试验现象进展争论沟通。
(4)小结:通过书上试验我们发觉: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师:通过试验,我们明确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大家留意到没有,空气和液体岁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在试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索沟通,再汇报: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明显,试验反响速度更快速。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动时,哪种状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嬉戏。
3、沟通:从嬉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嬉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第三课_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小玻璃瓶(加盖),吸管,烧杯两只,冷水,热水,一小袋高锰酸钾固体。
为全班准备:装有不同液体的小瓶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买了几瓶饮料,谁愿意来帮老师检查一下他们都开盖了吗?既然都是没开盖的,那为什么他们都没装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饮料瓶没装满的奥秘!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观察水的热胀冷缩。
(1)学生检查实验材料,探索实验方法(2)教师利用实验器材演示水的热胀冷缩实验(3)师生互动,改进实验A、加一点高锰酸钾会让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到B、小玻璃瓶中一定要装满水C、瓶盖一定要盖紧(4)学生实验验证水的热胀冷缩(教师给学生发热水)多媒体展示实验要求:A、小组分工合作B、给玻璃瓶加满水,放入少量高锰酸钾,盖紧橡胶塞C、实验的时候,认真安静的观察记录D、实验结束后,快速收拾好实验材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多媒体板书: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2、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牛奶,酱油,红茶,白醋,黄酒,食用油。
)(1)每小组选取一种液体实验(2)交流汇报实验结果三、热胀冷缩的应用1、学生解释超市里饮料总装不满的奥秘。
(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温度高,里边的液体就会膨胀,如果塑料瓶中的液体是满的,就会把瓶子涨破。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四、总结看来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现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用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并能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学具中的小瓶子、细塑料管、小烧杯、红墨水、小水槽、热水、另备牛奶、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自制魔术箱、试管、细玻璃管、红水等【教学设计】(一)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我今天给同学们带了个很神奇的魔术箱,有两个魔洞,如果把装满红水的试管放到魔洞中,魔洞就会对它施加魔法,想看吗?……”出示魔术箱,把装有红水带细玻璃管的试管分别插入两个魔洞中(学生肯定很喜欢并又很惊奇)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猜测箱子中究竟会有什么,并说明理由。
教师最后揭示箱子中是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二)玩中探究感悟(水受热、受冷的探究)1、刚才的小魔术喜欢吗?想玩吗?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器材,并及时说明一些学生玩中应注意的问题(温馨提示):A、开水别倒得太满,小心开水烫手,开水壶用完放回原位。
B、小心别把玻璃仪器打破。
C、实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
D、小组长负责填写好实验记录卡,并负责小组内的纪律管理。
2、学生实验。
请小组长在做实验时,同时把记录单上的实验1填好,当大家完成在热水中的实验后,再放到冷水中试试,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发现?3、汇报,交流。
你们有哪些发现?水上升说明水占的空间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占的空间变大了,也可以说水的什么大了?板书:水------- 受热上升放入冷水中呢?板书:水------- 受冷下降小结:体积变大,科学上说体积膨胀,体积变小,就是体积缩小。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2.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教学难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试管、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资料、参考文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knowledge关于液体性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a)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b)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分析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3.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2. 课后思考题:思考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环保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液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对比研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 探讨液体热胀冷缩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 通过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遇冷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
2. 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概念。
3. 引领学生亲历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4. 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研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情分析
在新知学习部分,主要采用问题设疑来激发学习兴趣,再以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视觉优势,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来学会新知识。
在知识拓展教学环节中,我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玩中带着愉快的心情观察实验现象。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
胀冷缩现象。
2、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玩中探究感悟(水受热、受冷的探究)
1、学生实验
2、汇报,交流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这种液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性质,其他液体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
2、分组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
4、小结。
四、联系生活,启发创造
五、课外延伸,激发再探究的兴趣。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测量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3.加深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槽、玻璃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容器;2.实验材料:水银、水;3. PowerPoint或板书。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观察水银温度计的读数,引出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实验(3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分发实验步骤,并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a.将一定量的水银倒入玻璃烧杯中,记录水银初始高度;b.将玻璃烧杯放入热水槽中,加热约5分钟;c.不断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d.将玻璃烧杯取出冷却,等待水银恢复到初始高度;e.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同时补充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4)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热胀冷缩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结果分析(2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液体的热胀冷缩曲线,并解释曲线的原因。
4.知识概括与巩固(15分钟)(1)通过讲解,对热胀冷缩进行简要概括,总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应用;(2)提问学生,热胀冷缩可以用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如汽车发动机、温度计、热水器等。
五、拓展学习。
周三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l
液体的热胀冷缩陈止静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水受热時体积膨胀,受冷時体积缩小。
——热胀冷缩②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用实验验证热胀冷缩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养成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2.难点:用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26个锥形瓶,一壶热水,26个烧杯,2个试管,一个气球,橡皮筋若干,盐,酱油,牛奶。
将学生进行分组。
四.课堂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准备两杯温度不同的热水,放入准备好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气球皮鼓起的现象,猜想“哪一杯水更热?”2.由观察的难易程度及现象的不明显明显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并引导学生重新设计实验。
由不易观察→易观察(二)师生互动,新课传授1.记录改进后的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样改进的好处:红墨水:有颜色,易于观察。
玻璃细管:体积增大一点点,水在细管里就上升一大截。
2.引导学生对新装置进行讨论,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画记号。
3.让学生猜测:水受热之后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1.将实验装置检查后放入热水,冷水中,分别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现象和变化的规律。
(此时完整演示一遍实验过程)2.学生思考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用食用盐水,牛奶,酱油分发给学生(同时将漏水装置随机分发给学生),思考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填写记录表猜测项。
3.小组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4.试验后请学生上台汇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同时请失败组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漏水),此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且借失败组强调试验前检查装置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总结,并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2.组织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6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6《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如何控制液体的体积变化;3.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控制,观察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2.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学习掌握液位管的使用方法。
2. 方法1.教师讲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进行示范实验;2.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反常现象并思考原因;3.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考虑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4.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整理实验用具;2.制作教学PPT。
2. 上课环节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将气体和液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对比;2.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例如:当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变大,液体体积扩大,反之,液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缩小;3.向学生展示液位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观察液位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来判断液体体积变化是否发生;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操作实验探究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5.让学生探究如何控制液体体积的变化,例如:通过加热或冷却液体来控制其体积的变化,或在液体表面加上一层隔热材料来防止热流入或流出。
3.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原理;2.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及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是否掌握液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方法,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等。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小玻璃瓶(加盖),吸管,烧杯两只,冷水,热水,红墨水。
为全班准备:装有不同液体的小瓶子和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放着几瓶饮料和一瓶啤酒,你们想喝吗?
今天大家表现好的话老师就把他送给你们,怎么样啊,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他们都开盖了吗?
那为什么他们都没装满呢?你买的时候有没有过买满瓶的想法呢?有过这样的想法的同学请举手!可是你在超市中买到过装的满满的饮料吗?他们为什么没装满呢??今天我们就用一组实验仪器来研究研究其中的原因好吗?(10)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
首先同学们检查一下桌子上的实验材料都有些什么?说一说怎么用他们,你觉得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球形烧杯,带吸管塞子,水杯2只)。
好,老师现在把这个实验演示给大家看好吗?仔细看,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发生…(教师边解释实验过程,边做实验。
)
做完后问问后面的同学,你看清楚了吗?进一步引入改进实验(加红墨水)。
师:你们愿意做这个实验吗?老师现在就给大家发水……...。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实验的时候认真安静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希望大家能收拾好实验材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听清楚要求的同学可以开始实验了。
(
(学生实验)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实验结果。
生:加热时,红墨水液柱升高,放到冷水中,液柱慢慢下降。
师:这个小组记录非常认真。
还有其他发现么?
生:我们发现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很快,冷水中,液柱下降很慢。
师:这个小组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发现了么?
(板书)
师: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除了水,你们还知道哪些液体?
生:汤,牛奶….
师:张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液体,牛奶,酱油,红茶,米醋,黄酒,食用油。
请大家猜测下,你觉得这些液体中的哪些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我觉得米醋没有这个性质。
生:我觉得牛奶没有这个性质。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证明一下?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液体,等下每个小组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液体来进行实验。
实验前,张老师要向大家提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等待实验现象,仔细观察。
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选取液体。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3、热胀冷缩的应用
生:买来的饮料都没有灌满,是什么原因,大家明白了没有啊?
学生解释原理-----因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温度高,里边的液体就会膨胀,如果塑料瓶中的液体是满的,就会把瓶子涨破。
师:被你这么一解释,老师终于知道为什么在超市买不到装满的饮料了,你们明白了吗?
看来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现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用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液体热胀冷缩
【记录单设计】
实验记录表一
其他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表二
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记录单。